若有所思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与流派 > 若有所思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801758385
作者:何怀宏
页数:232页

后记

我在《若有所思》第一版“自序”中曾经写到,我想在这本书里让思想保留其“原始的悸动”,在增补修订这一版时,我依然抱定这一宗旨。我不想修饰,不想精致,不想按我现在的想法订正其内容,也不想使之在风格上统一和完善,也许这些思考相当幼稚、粗糙、笨拙,但它却包含着我后来学术作品中许多重要的思想萌芽。就让它们这样吧,就让它们保留一种原始的生命悸动吧,尤其是其中青春的悸动,它们令人怀念,就像一首古希腊诗歌中所唱到的,是逝去的“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和1988年的初版相比,这本随感集最重要的补充是增加了从1978年春夏之间的日记中摘出的一些片断感受和思考,我将其题为“苏醒”,以此作为全书的一个引子,因为,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我才真正可以说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思想,或者说才真正开始了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今天离1978年不觉有三十年过去了。此书的新版也可视作是对三十年前的一个纪念。另外,为了方便读者,我将正文重新按主题分类,并增补了一些新的随感。我还无暇专门系统地收集整理90年代以后的思考和感受,也许到我的晚年,我也要像普里什文那样,“用我全部的日记写一本书”。我的确也曾抱有一个希望:希望《若有所思》像惠特曼的《草叶集》一样不断长大,开始青翠、生嫩、汁液饱满,后来浓郁、成熟、日渐舒展。当然,它们最后都会像罗扎诺夫的《落叶集》一样,飘落、翔集、旋转、渐渐越飘越远,卷入我所不知道的地方,不知道的世界里去。重新整理这本书的日子正在乡下,我躺在床上阅读,片断传来孩子的钢琴声,这是一些简单的曲子,但并不缺少一种动人的力量。未来是孩子的世界。何怀宏2008年7月于溪翁庄

作者简介

思乃生命的游丝或触须,在风中试探,试试看能抓住什么。思乃对生命的执着和对死亡的抗拒。活着,就意味着思考。进一步,也可以说,思考的人是有尊严的人,人在思考时最能表现出他的特性。
《若有所思》里的随感,大部分是从何怀宏教授过去十年的日记和一些笔记中选录出来的,按作者自己的说法,本书是他个人内心生活经历的某种供状。
《若有所思》是一本为自己写的书,其中的大部分,在写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发表。它也是何怀宏教授酝酿最久的书,时间跨度包括了从“十五有志于学”到“三十而立”之年,是其思想“原始的悸动”,也是青春悸动的产物,包含着对道德和社会的思考,爱情和婚姻的追问,读书与写作的乐趣,哲学与真理的追求,生与死的追问,等等。

书籍目录

自序苏醒(1978)早春晚春初夏盛夏道路理性与激情道德之维幸福与痛苦友谊、爱情与婚姻关于孩子孤独与自由读书与写作天才语言与幽默美与自然历史文明时代与社会自己哲学?真理死亡信仰后记一后记二

编辑推荐

《若有所思》最真实和珍贵的个人内心经历絮语,宛若逝去的“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思考的人是有尊严的人,人在思考是最能表现出他的特性。我的确也曾抱有一个希望:希望《若有所思》像惠特曼的《草叶集》一样不断长大,开始青翠、生嬾、汁液饱满,后来浓郁、成熟、日渐舒展。当然,它们最后都会像罗扎诺夫的《落叶集》一样,飘落、翔集、旋转……渐渐越飘越远,卷入我所不知道的地方、不知道的世界里去。一本写的时候没有想到会出版的书,最真实和珍贵的个人内心经历絮语,无法重新叙述。也许,《若有所思》的文字,将成为你内心孤独无援得以顽强支撑的精神来源。

前言

这些随感大部分是从我过去十年的日记和一些笔记中选录出来的,而只有小部分是后来作势要弄一本小书时写下的,因此,可把这书看成是我个人内心生活经历的某种供状。虽然我觉得它是真诚的,但也清楚地知道这真诚的性质,知道这真诚毕竟是一种当时的真诚,历史的真诚。一位诗人在对一位女性说他要终生爱她时是真诚的,后来对她喊:“我讨厌你,给我走开!”时也是真诚的。我不是诗人,但这本书里同样可能有前后抵牾之处。十年来,我自觉虽然有一些大的东西没有变,但毕竟有些想法还是改变了。不过,我基本上仍然不动它们,甚至在修辞、风格上也不动。我想,让思想保留着──正如克尔凯戈尔所谓的“原始的脐带”、原始的悸动,可能更有意义。至于取“若有所思”为书名则有两层意义,首先,“若有所思”可以指一种神态,即“似乎在想什么”,也可以指一种结果,即“似乎想到了什么”。本书作为一种成品,自然是指后者,但却又不敢肯定自己是否真的想到了什么值得拿来发表的东西,因此,就在“所思”前加上“若有”二字,以抽去一些肯定,增添一些怀疑,给“所思”裹上一层仿仿佛佛的色彩,玩弄的手法有点类似于以姓氏“吴”使后面的名字“德”转为反面,“贾”使后面的“宝玉”失去价值,而“何”则给后面的无论什么都打上问号。但说实话,我私心也是颇有点喜欢这种不敢肯定的态度的。第二层意思则跟我对“思”字的偏爱有关,我倒不觉得爱思就会成为一个思想家,爱智就是一名智者或哲学家。何况现在玩弄思想也可以赚钱,一本书有时不仅可以给作者饭吃,而且给许多人饭吃。因为思想有时可以贬低到这一地步,以致使一些真正的思者宁愿使自己俗化,而把头衔奉献给另一些人,于是象跟人说“写作这门手艺”、“音乐这个活儿”、“绘画这个行当”一样,说“哲学这个饭碗”,或者说“我什么都是,唯独不是哲学家”。但思毕竟是值得尝试的,在我的词典里:“思,丝也。”思乃我生命的游丝或触须,在风中试探,试试看能抓住什么。思乃对生命的执着和对死亡的抗拒。活着,就意味着思考。进一步,也可以说,思考的人是有尊严的人,人在思考时最能表现出他的特性。最后,抄录梭罗的一段话:“年轻人搜集材料,预备造一座桥通到月亮上,或者也许在地球上造一座宫殿和庙宇,而最后那中年人决定用这些材料造一间木屋。”因为它正好代表了我此时此地的心情,我也已近造木屋的年龄了,活了三十余年,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知道了自己的平凡;知道了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而本来能做的一些事也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机会的错过而成为不可能做到的事了。何怀宏1987年11月于南昌

内容概要

何怀宏:1954年12月生于江西清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伦理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伦理学、人生哲学、社会史等领域的研究。

媒体关注与评论

《若有所思》以他“生者重思”的主题语出现在了我的案前,仿佛给了我一个长久以来追寻的答案。道路、道德、理性、激情、幸福、痛苦、友谊、爱情、社会、婚姻、哲学、真理、自然、历史、文明、死亡、信仰、苏醒、自己……一个又一个词眼引导着我的眼球,往字里行间去寻找何怀宏先生脑海里对于人生的种种顿悟。且不称其为思想的大家,但是那句“不敢肯定”便令我心生一丝敬意,明了这是一位对生活、对存在时刻进行探究者的心路笔记。——武汉晨报《生者的欢喜与忧愁》很多哲学著作因为太过于学术化而难于理解而不被非专业人士接受。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哲思的陶冶,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人厌倦生命、背离大地呢?或许《若有所思》这样一本通俗哲学读物才是最能让人感同身受,继而从中找到答案的。何先生不是作为一个哲学家,也不是思想家,而更像是一个生活着的历史家。 “思”应当是一种平凡之美,但是人们往往只会把它当作一种独具慧眼、运用智慧的能力,抑或一种观察世界的敏锐角度。相信人们读完《若有所思》,定能领悟到思想的价值更多体现为一种理智的诚实之美,它的内涵绝不仅仅是智商上的高低,更需要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心态作为基础。“思”就像静穆一样,只能从德性中涌出,平凡而真实。——上海新闻晨报《若有所思:思考的平凡之美》就像何先生翻译的《沉思录》会在很多人的枕边伴之终生的经典一样,《若有所思》必然也会成为更多人人生道理上不可缺失的一件宝物,人们更可以像何先生所喜欢的那样,“极其温和而坚定”地经营自己的人生。就在这不经修饰,不想精致的原始的感觉里,成就雪中傲骨寒梅,留盈袖暗香。——山西商报《庭前雪落成一夜 不及梅花半点香》在翻译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的过程中,何怀宏开始不断记录下自己对生命、道德、爱情等等问题的思考和体悟,最终成就了他青年时代的沉思录——《若有所思》,这些最真实和珍贵的个人内心生活经历絮语,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宛若逝去的“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广州信息时报《活着,就意味着思考》《若有所思》是何怀宏教授为自己写的书,其中的大部分,在写的时候并没有想到发表。它也是何怀宏酝酿最久的书,时间跨度包括了从“十五有志于学”到“三十而立”之年,是其思想“原始的悸动”,也是青春悸动的产物,包含着对道德和社会的思考,爱情和婚姻的追问,读书与写作的乐趣,哲学与真理的追求,生与死的追问,等等。——北京晨报

章节摘录

人常常是这样,要自己用刀子划破一点皮也不干,流一点血也怕得要命,而碰上突然的事故,断上一只手,血流如注,也达观地忍受了。10我们白天有太阳,太阳给我们温暖和光明,可是太阳黑夜里不出来。于是古时候的人们寻求火。火作为温暖的源泉,对应于我们的欲望,具有物质的、实用的意义,成为一种有效的自我保存的手段。火作为光明的源泉,对应于我们的情感,具有精神、象征的意义,成为一种热烈的崇拜的对象。11让我们同时认识到人与人关系的悲剧性质和爱与同情的伟大价值。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永恒的冲突,在爱人之间尤甚;人与人之间又有一种伟大的爱和同情,在爱人之间尤甚。以为爱与同情能完全消解冲突是可笑的,而因为冲突就认定爱与同情没有价值则是可悲的。12有时需要:在探索人类的一段历史时同时想到人类的诞生和人类的毁灭,在凝思我们的地球时同时想到其他无数个星球,这时,我们也许就不会狂妄自大到以为“人”字到处和始终部是大写的,这是一种考察问题的有用角度。13人最害怕的是他自己,因为他只要活着就不知道自己会做出什么举动来。14我们往往能够拯救别人,却不一定能够拯救自己。有一个人让别人不疯了,自己却疯了。有一个人说服了别人不自杀,他自己却自杀了。15生命力的冲动无疑是一生物学的事实,没有这种冲动,也就没有生命的存在了。这种冲动在动物那里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盲目的、不由自主的。即使在有意识和有某种意志控制能力的人那里,它仍然有一大部分没入我们尚不知晓、无力驾驭的黑暗之中。16人的心灵、意识、情感,人的一切非物质、非肉体的东西远远不是我们所估计的那样简单,对它的全部复杂性、丰富性我们领略的太少了。这可以鼓舞一些人,因为它可能预许着人与人的巨大差别和超凡脱俗的灵感,但也可以使一些人泄气,因为他们竟然只能看着自己的情感冲动甚至任意驰骋而无能为力,但无论如何,人的心灵尚有许多奥秘未被揭示。17总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念头支配我们的行动。如果我们正要行动的话,这行动常常并不是凭我们全部思考的结果,凭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来决定的,而是凭离现在的我最近的一个念头行动的,于是就有“正义冲动”和“激情犯罪”之说。18当我们以为自己是大彻大悟的时候,我们往往是在堕入新的蒙昧。

图书封面


 若有所思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我不是一个基督教徒,我也从未看过《圣经》,可是,对于上帝存在这件事情,我却自来深信不疑的。 早先读何怀宏先生翻译的《沉思录》时,便深深地折服于其中的自省精神。而今,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何先生这本自身的沉思录《若有所思》,甚为叹服。原来功夫不是一天练成的,思想也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只要活着,就意味着思考。 《若有所思》可以看作是何先生青年时代的思考笔记,在今天看来,其中不乏稚嫩的笔迹。虽一版再版,可何先生坚持不做文字上的改动,他说要让思想保留其“原始的悸动”,尤其是其中青春的悸动。他不想修饰,不想精致,不想按现在的想法订正其内容,也不想使之在风格上统一和完善,也许这些思考有些粗糙、笨拙,但却包含着何先生后来学术作品中许多重要的思想萌芽。 我很喜欢何先生在《若有所思》的最后说到的一段话:    上帝常常并不在人们的视野之内,但当人们否弃它的时候,人们突然一下就感觉到它了。 所以说,人是被逼着寻找上帝的,而且,人正是被自己逼得寻找上帝的。    是的,我们很早就知道,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一切都必须靠自己。可是生活太艰辛,日子太单一,我们总要寻一个依托,聊以慰藉精神的空虚和贫乏,所以,我们就自己造了一个上帝。 我们自己造的这个上帝,温柔亲切,彬彬有礼,会在我们哭泣的时候安慰我们,会在我们病痛的时候治愈我们,也会在我们开心快乐的时候祝福我们。 当年初的冰雪冻结了南方的温暖时,当汶川的地震掠夺生命的美好时,我们曾经以为那就是世界的末日,终日以泪洗面。然而便是在这样艰困的时期,我们感觉到自己的那个上帝就在我们的身边。他鼓舞着我们,给我们以生的希望,让我们有坚持奋斗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在《若有所思》的字里行间,我似乎都能看见何先生的那位上帝。他时刻提醒何先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要坚信心中的理想,要明白爱情的美妙,要知晓读书写作的缘由。要通达哲学真理的大门,必先清晰自我内心的上帝,那是连你自身都不知道的潜藏力量。 我们常说,我们每个人都有未能开发的潜能。这个潜能究竟是什么,到底藏在什么地方,该如何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其关键之处,便是自省与思考。倘若时刻拥有思考的能量,我们的上帝便会指引着我们找寻到那个小小的宇宙。 我们一直在追寻着上帝,只为了能够获得心灵的安宁和幸福的祝愿。那祷祝,其实不必在乎形式与地点,也不用刻意假借外物,真正的上帝与平和,其实一直就在我们心中。
  •     看完何怀宏先生的《若有所思》,总希望外边忽然飘起点儿雪花才好,也才能凑得上这一句“庭前雪落成一夜,不及梅花半点香”。许是我看的书实在少,总认为如今所谓的一些随想呀、笔谈啊什么的很难让人捧卷常读,所以这一个“不及”,倒是打击面积大了。我一向如此认为,只那些真正有经历有内涵的人,才可以写出打动人的随想来,只那些打动人的思想,集结成书流传世间才有意义。“思乃我生命的游丝或触须,在风中试探,试试看能抓住什么。思乃对生命的执着和对死亡的抗拒。活着,就意味着思考。进一步,也可以说,思考的人是有尊严的人,人在思考时最能表现出他的特性。”跟着何先生的生命的游丝或者触须,希望读过《若有所思》的我和大家,都能成为真正的有尊严的人。在早春、晚春、初夏、盛夏里,作者记录了大片大片的年轻的生命的经历,笔调简洁而明快,读起来轻松愉悦,有一气呵成的快感。一个小小的“若”,不就意味着收放自如么!与其说思想是一条线,随着记忆连绵延展开去,倒不如说是一只飞去天空的风筝,被一条“若有所思”的线系着,被有经历有沉淀有积累的线系着,高低自如地飞,若是风筝想去得更远,也可以挣脱这条细线,虽然未来的结果必然是坠落,但是,那个结果却是回到最原始的生养万物的大地上,变成一粒饱满的种子,重新等待下一轮的萌发和飞跃。在书里,能看到作者在每一步的积累,经春华,待秋实,期待生命里那颗最纯洁耀眼的星星渐渐升起,“在众人之中而又出众”。经一个三十年,又一个三十年,关于“道路”、“激情”、“美”或者“幸福”等等,何先生有着精彩绝伦的诠释。无论哪一句,都会让人击案叫绝。幸福和痛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验和解释,但大多数的人都只是停留在感觉上面。幸福可以分享,痛苦有时候只能一个人默默吞咽,诚然,没有人有权利赋予它们最后的定义,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达到真正的宁静的境地,淡定地看待自己所谓的幸福与痛苦。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复杂的逻辑推理,只有简简单单的认定。大人若真的想了解孩子的世界,必然要平等的不施加任何前提去感受孩子的内心,可哪一个大人不是从孩子那里成长起来的呢。“只要善于体会,孩子教给大人的东西并不亚于大人教给孩子的东西。”如果大人们肯用心一点,从孩子身上获得的会更多。大人赋予孩子生命,而孩子,赋予大人们生命的延续。“读书的艺术就是舍弃许多书不读的艺术,就是懂得怎样把书读得慢,并且知道:书是读不完的。”是的,书是永远读不完的,舍弃许多书不读的人,一定是读过很多书的人,否则,他哪里懂得舍弃的艺术。“一本好书到了爱它的人手里,是读书人的幸运,也是这本书的幸运。”我们现在看到了《若有所思》,这是我们的幸运。就像何先生翻译的《沉思录》会在很多人的枕边伴之终生的经典一样,《若有所思》必然也会成为更多人人生道理上不可缺失的一件宝物,人们更可以像何先生所喜欢的那样,“极其温和而坚定”的经营自己的人生。就在这不经修饰,不想精致的原始的感觉里,成就雪中傲骨寒梅,留盈袖暗香。
  •     今天,当人类社会为各种危机付出太多的代价,当我们的生存环境被过度的消费所榨取,父母们千方百计想让孩子在最好的学校接受以思之名的教育,人人都感受得到“思”的重要。可是我们真的理解思考、善于思考吗?念小学的表弟每天放学回家他会花一定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思考题,偶尔老师没有做要求,他便会书包一扔,把做思考题的时间花费在一部动画片抑或一款电脑游戏上。问他为什么不自己找些思考题做,他会理直气壮地回答:“做这样的事情又不会得到老师的表扬!”一个成年人会认为表弟的做法缘于一个六岁孩子心智的不成熟,不懂得自主思考有益于自身更长远的学习。这种想法本质上和表弟并无差异,思考都是为了达成目标的手段而已。约定俗成,思考被人们认定是一种能力,是否具备这种能力决定着个人的成绩和前途,而思考的内容被理解成一种科学,与人类的发明创造和科技发展息息相关。《若有所思》讲述的是与心灵成长有关的絮语:有一个骄傲的年轻人担心自己会变得很平庸,很平庸。不过智慧如他者后来理解到,现在他感觉到自己特殊,而十年后的明天,他就不会再感觉到这一点了,因为时常“若有所思”,他的智慧总是先于别人。这个年轻人就是何先生,他在成熟过程中不断思考着生活的点滴,了解到人生就如梭罗所说的那样:“年轻人搜集材料,预备造一座桥通到月亮上,或者也许在地球上造一座宫殿和庙宇,而最后那中年人决定用这些材料造一间木屋。”原来活着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自己的平凡;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而本来能做的一些事也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机会的错过而最终成为不可能做到的事了。像世界上另外一个自己活生生地立于我左右一样,书的字里行间透着对真实生活的光顾和注视,一本薄薄的册子写满了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者的赤诚之心。这些句段是何先生从自己过去十年的日记中选录出的,记录的是一个常态的人最为平凡的心灵供状:他希望得到爱情,希望与人和善的相处,有过精神的饥渴和恐惧……这些对自己生活的想法充满灵性和智慧,找不到一处诘屈聱牙的行话术语,引人入胜又意味深长,让我仿佛总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种共鸣才是思考的智慧呈现出的惊艳之美。作为一个学习者和思考者,我们也许都会有过“真理是躲着的”困惑,认为“人不相信真理也可以活着,一个人是无能为力的,探讨没多大必要了”。何先生在《若有所思》中告诉我们,这源于一种可恶的耐性和懒惰,“我们对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明显的自相矛盾竟然熟视无睹,这也是一种不自觉的虚伪”。骄傲的年轻人在回忆自己的过程中不断提醒我们,首先,要以一种真诚的态度去追求真理,秉承这种精神去思考问题,思考的火花才能迸发最激昂的美丽。这个喜欢滔滔不绝抒发感受的年轻人,对于生活中任何美好的小细节都有着澎湃的激情。对于哲学的思索,他的情感很深,态度也很狂热,尽管文字表达的方式是宁静的,但我从书中记录的成长过程读到的心声,属于一个内心充实的人。从中仿佛看到梭罗在瓦尔登湖,利奥波得在沙乡。不是以一个学者的眼光,而是以一个生活者的角度阅读生命的过往和大地的共存,从昨天的历史与经验中回眸明天的自己即将踏上的行旅。很多哲学著作因为太过于学术化而难于理解而不被非专业人士接受。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哲思的陶冶,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人厌倦生命、背离大地呢?或许《若有所思》这样一本通俗哲学读物才是最能让人感同身受,继而从中找到答案的。何先生不是作为一个哲学家,也不是思想家,而更像是一个生活着的历史家,因为他们活着,我们当下面对面,认识、交往,其实让我更清楚这些思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仅仅限于那些难以理解的教科书,哲学这门学问有着更大的诠释空间,那即是来源于平常的生活。读一部哲学家的心灵成长史就像把它当做一个事实来看,慢慢地,才会把个人的观点跟“真实”这件事之间的缝隙留出来。这样一本好书,完全是对阅读者胆量的考验,勇敢的阅读者才能找到其中深藏的内核,找回自己精神的栖息地,让自己在这个理解的升华过程中不断调整,让一些细碎的声音传递人世间最为普通的故事,找到生命的真实。一种表述只有在生活之流中才有意义,一个人的“思”如果只被当作一种谋求具体利益的工具,抑或是显露自己才华的手段,就会以丧失直观和感性为代价,对科学世界的思考终将因此与常识世界渐行渐远,更谈不上价值。“思”应当是一种平凡之美,但是人们往往只会把它当作一种独具慧眼、运用智慧的能力,抑或一种观察世界的敏锐角度。相信人们读完《若有所思》,定能领悟到思想的价值更多体现为一种理智的诚实之美,它的内涵绝不仅仅是智商上的高低,更需要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心态作为基础。“思”就像静穆一样,只能从德性中涌出,平凡而真实。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内容读起来有点让人不知道在写什么 呵呵
  •     在何老师写这本书的时候,那时的人物质生活比较贫乏,不管你是当官的还是做学问的,都在渴望内心,追求内心的东西,但看看现在,每次和哥们姐们聊天,能聊的都是和金钱有关的东西,内心的东西非常少了,偶然买了这本书看了一些,顿发感慨.人真不能麻木地生活着.
  •     早先读何怀宏先生翻译的《沉思录》时,便深深地折服于其中的自省精神。而今,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何先生这本自身的沉思录《若有所思》,甚为叹服。原来功夫不是一天练成的,思想也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只要活着,就意味着思考。
  •     十分钟爱的类型
  •     书是正品的,而且价格很便宜。
  •     书名起的好,写的也舒服。那时就想若干年后自己出钱印本日记节选。
  •     读过何先生译的《正义论》,因而对这本何先生的思想小集很感兴趣。
  •     恶梦醒来是早晨,还好,如果美梦醒来事黑夜呢?
  •     非常喜欢。是 人生中难得的一本好书。
  •     关于死亡的共鸣~
  •     看这个挺有助睡眠的
  •     这本书对我来说真的是像良师益友一样的存在,无论什么时候读它,都能有所思有所得
  •     这本书和作者所译《沉思录》还是一个毛病,很多句子不通顺,读起来挺累。
  •     当年茂林书屋的记忆,那年我18岁,我把它送给了月牛牛,当时我真的很喜欢这本书,几乎在每一页都写了注解和感受,倾注了我青春的爱情。
  •     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     青年人的知音
  •     有笑点有帅哥的泡泡剧,好久没看了,看完了对张根锡产生了兴趣
  •     18岁最爱读的书之一。10多年了,魅力仍然不减。
  •     活着,就意味着思考
  •     回忆的美好
  •     卓越上有个评论:“适合青年人,阅读的时候会有遇到知己的感觉”,很贴切,这本书都被我翻旧了,同样是本适合做摘抄作业的书。
  •     这是一本他写给他自己的书
  •     被对不甘平庸的那份执着启发了。
  •     蛮多东西都值得慢慢品味!这是第一本我做笔记的书
  •     “我的心,不可遏制地向往那些天才”
  •     北大教授的思想也不怎么深刻啊,没发现什么有新意的思想,也没什么有深度的总结
  •     老头的适合中国人的哲学 关于神,关于骄傲,关于书都有恰到好处的解释把兴奋和激动转换成自己的勤奋,常常想到死亡,就会减少很多忧愁
  •     一句一句的语句,许多不失经典。 当作小点心一样地去品读,别有一番风味。
  •     哲理太强,有些地方台难懂!
  •     适合偶尔拿出来翻一翻...一直读会觉得很别扭- -
  •     只因为小学时的那本书,我认识了何怀宏,可是这本书也太坑爹了吧,拿着他青年时期的自言自语当语录,我承认他可能有所见地,可至少在这本书里,我见到的只是常见的、浅薄的观点,而且没说清楚实质,只是在自问,连自答都没有。他不懂个人主义,不懂男人的实质,他没有给出任何有意义的指导,而我们为什么要花时间去看一个人自慰?
  •     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年轻人在困顿不得意时期的心灵笔记,仿佛他总是随身带着小笔记本,一有灵感即刻记下。虽然有惆怅,但并不是一些无谓的呻吟,而饱含了对人生各方面的思考,颇多灵感。自省是洞察力的来源,由于作者对自身的反思,所以许多洞见令人耳目清新。而且作者文笔优美精准,对内心思绪延绵有极致的描写,以至于常常让人“感同身受”,亲切极了。不过本书也有让人遗憾的地方。因为作者基本上是想到什么就记什么,虽然真实新鲜,却显得“蜻蜓点水”了。而且采用的格言形式造就了许多“反格言”,就是为反向思考一些约定成俗的警言名句而逆向思考,开始还有些趣味,多了就感觉“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不是太造作了?许多内容感觉就是话说到一半就戛然而止,不少体会只是作者由于对文字的控制能力出色而显得有哲思色彩,其实是空洞无物,经不起推敲,有玩弄文字游戏的嫌疑。总而言之,瑕不掩瑜,这本小册还是值得购买,特别是适合青年人,阅读的时候会有遇到知己的感觉。
  •     我也若有所思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