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虚笔记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务虚笔记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5
ISBN:9787506349772
作者:史铁生
页数:484页

作者简介

《务虚笔记》讲述了:中国巨轮,乘风破浪,高歌猛进,短短六十载,已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成为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伟大奇迹。中国文学,风起云涌,蒸蒸日上,流派异彩纷呈,名家力作迭出,同样令世人瞩目。为庆祝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我社启动“共和国作家文库”大型文学工程,力图囊括当代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以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文学价值观上的人民立场,展示东方文明古国的和平崛起、历史进程、社会变迁与现实图画,表现中华民族的艰辛求索、勇敢实践、创新思想及生存智慧。这套文库,既是欣欣向荣的中国文学事业的一个缩影,也是生机勃勃的转型期中国出版界的一件盛事,其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显示出来。我们同时相信,中国的文学事业将伴着蒸蒸日上的伟大祖国更加繁荣、更加绚丽。衷心感谢中宣部有关部门、中国作家协会和全国广大作家、文学评论专家给予本文库的大力支持。

书籍目录

一 写作之夜
二 残疾与爱情
三 死亡序幕
四 童年之门
五 恋人
六 生日
七 母亲
八 人群
九 夏天的墙
十 白色鸟
十一 白杨树
十二 欲望
十三 葵林故事(上)
十四 昨天
十五 小街
十六 葵林故事(下)
十七 害怕
十八 孤单与孤独
十九 差别
二十 无极之维
二十一 猜测
二十二 结束或开始

章节摘录

  一 写作之夜  1  在我所余的生命中可能再也碰不见那两个孩子了。我想那两个孩子肯定不会想到,永远不会想到,在他们偶然的一次玩耍之后,他们正被一个人写进一本书中,他们正在成为一本书的开端。他们不会记得我了。他们将不记得那个秋天的夜晚,在一座古园中,游人差不多散尽的时候,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一盏路灯在夜色里划出一块明亮的圆区,有老柏树飘漫均匀的脂香,有满地铺散的杨树落叶浓厚的气味,有一个独坐路边读书的男人曾经跟他们玩过一会儿,跟他们说东道西。甚至现在他们就已忘记,那些事在他们记忆中已是不复存在,如同从未发生。  但也有可能记得。那个落叶飘零的夜晚,和那盏路灯下一个孤单的身影,说不定会使他们之中的一个牢记终生。  但那不再是我。无论那个夜晚在他的记忆里怎样保存,那都只是他自己的历史。说不定有一天他会设想那个人的孤单,设想那个人的来路和去处,他也可能把那个人写进一本书中。但那已与我无关,那仅仅是他自己的印象和设想,是他自己的生命之一部分了。  男孩儿大概有七岁。女孩儿我问过她,五岁半——她说,伸出五个指头,随后把所有的指头逐个看遍,却想不出半岁应该怎样表达。当时我就想,我们很快就要互相失散,我和这两个孩子,将很快失散在近旁喧嚣的城市里,失散在周围纷纷纭纭的世界上,谁也再找不到谁。  我们也是,我和你,也是这样。我们曾经是否相遇过呢?好吧你说没有,但那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忘记了,或者不曾觉察,忘记和不曾觉察的事等于从未发生。  2  在一片杨柏杂陈的树林中,在一座古祭坛近旁。我是那儿的常客。那是个读书和享受清静的好地方。两个孩子从四周的幽暗里跑来——我不曾注意到他们确切是从哪儿跑来的,跑进灯光里,蹦跳着跑进那片明亮的圆区,冲着一棵大树喊:“老槐树爷爷!老槐树爷爷!”不知他们在玩什么游戏。我说:“错啦,那不是槐树,是柏树。”“噢,是柏树呀,”他们说,回头看看我,便又仰起脸来看那棵柏树。所有的树冠都密密地融在暗黑的夜空里,但他们还是看出来了,问我:“怎么这一棵没有叶子?怎么别的树有叶子,怎么这棵树没有叶子呢?”我告诉他们那是棵死树:“对,死了,这棵树已经死了。”“噢,”他们想了一会儿,“可它什么时候死的呢?”“什么时候我也不知道,看样子它早就死了。”“它是怎么死的呢?”不等我回答,男孩儿就对女孩儿说:“我告诉你让我告诉你!有一个人,他端了一盆热水,他走到这儿,哗——得……”男孩儿看看我,看见我在笑,又连忙改口说:“不对不对,是,是有一个人走到这儿,他拿了一个东西,刨哇刨哇刨哇,咔!得……”女孩儿的眼睛一直盯着男孩儿,认真地期待着一个确定的答案:“后来它就怎么了呀?”男孩略一迟疑,紧跟着仰起脸来问我:“它到底怎么死的呢?”他的谦逊和自信都令我感动,他既不为自己的无知而羞愧,也不为刚才的胡猜乱想而尴尬,仿佛这都是理所当然的。无知和猜想都是理所当然的。两个孩子依然以发问的目光望着我。我说:“可能是因为它生了病。”男孩儿说:“可它到底怎么死的呢?”我说:“也可能是因为它太老了。”男孩儿还是问:“可它到底怎么死的呢?”我说:“具体怎么死的我也不知道。”男孩儿不问了,望着那棵老柏树意犹未尽。  现在我有点儿懂了,他实际是要问,死是怎么一回事?活,怎么就变成了死?这中间的分界是怎么搞的,是什么?死是什么?什么状态,或者什么感觉?  就是当时听懂了他的意思我也无法回答他。我现在也不知道怎样回答。你知道吗?死是什么?你也不知道。对于这件事我们就跟那两个孩子一样,不知道。我们只知道那是必然的去向,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我们所能做的一点儿也不比那两个孩子所做的多——无非胡猜乱想而已。这话听起来就像是说: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最终要去哪儿,以及要去投奔的都是什么。  3  窗外下起了今年的第一场秋雨,下得细碎,又不连贯。早晨听收音机里说,北方今年旱情严重,从七月到现在,是历史上同期降水量最少的年头。水,正在到处引起恐慌。  我逐年养成习惯,早晨一边穿衣起床一边听广播。然后,在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里,若是没人来,我就坐在这儿,读书,想事,命运还要我写一种叫做小说的东西。仿佛只是写了几篇小说,时间便过去了几十年。几十年过去了,几十年已经没有了。那天那个女孩儿竟然叫我老爷爷,还是那个男孩儿毕竟大着几岁,说“是伯伯不是爷爷”,我松了一口气,我差不多要感谢他了。人是怎样长大的呢?忽然有一天有人管你叫叔叔了,忽然有一天又有人管你叫伯伯了,忽然有一天,当有人管你叫爷爷的时候你作何感想?太阳从这边走到那边。每一天每一天我都能看见一群鸽子,落在邻居家的屋顶上咕咕地叫,或在远远近近的空中悠悠地飞。你不特意去想一想的话你会以为几十年中一直就是那一群,白的、灰的、褐色的,飞着、叫着、活着,一直就是这样,一直都是它们,永远都是那一群看不出有什么不同,可事实上它们已经生死相继了若干次,生死相继了数万年。  4  那女孩儿问我看的什么书,(“老爷爷你看的什么书?”“不对,不是爷爷是伯伯。”“噢,伯伯你看的什么书?”)我翻给她看。她看看上面有没有图画。没有。“字书,”她说,语气像是在提醒我。“对,字书。”“它说什么?”“你还不懂。”是呀,她那样的年龄还不可能懂,也不应该懂。那是一本写给老人的书。  那是一个老人写下的书:一个老人衣袖上的灰/是焚烧的玫瑰留下的全部灰烬/尘灰悬在空中/标志着这是一个故事结束的地方。  不不,令我迷惑和激动的不单是死亡与结束,更是生存与开始。没法证明绝对的虚无是存在的,不是吗?没法证明绝对的无可以有,况且这不是人的智力的过错。那么,在一个故事结束的地方,必有其它的故事开始了,开始着,展开着。绝对的虚无片刻也不能存在的。那两个孩子的故事已经开始了,或者正在开始,正在展开。也许就从那个偶然的游戏开始,以仰望那棵死去的老树为开始,藉意犹未尽来展开。但无论如何,必有一天他们的故事也要结束,那时候他们也会真正看见孩子,并感受结束和开始的神秘。那时候,在某一处书架或书桌上,在床头,在地球的这面或那面,在自由和不自由的地方,仍然安静而狂热地躺着一本书——那个以“艾略特”命名的老人,他写的书。在秋雨敲着铁皮棚顶的时节,在风雪旋卷过街巷的日子,在晴朗而干旱的早晨而且忘记了今天要干什么,或在一个慵懒的午睡之后听见隐约的琴声,或在寂寥的晚上独自喝着酒,在一年四季,暮鼓晨钟昼夜轮回,它随时可能被翻开被合起,作为结束和开始,成为诸多无法预见的生命早已被预见的迷茫。那智慧的老人他说:我们叫作开始的往往就是结束/而宣告结束也就是着手开始。/终点是我们出发的地方。那个从童年走过来的老人,他说:如果你到这里来,/不论走哪条路,从哪里出发,/那都是一样/……/激怒的灵魂从错误走向错误/除非得到炼火的匡救,因为像一个舞蹈家/你必然要随着节拍向那儿“跳去”。这个老人,他一向年青。是谁想出这种折磨的呢?他说:是爱。这个预言者,在他这样写的时候他看见了什么?在他这样写的时候,这城市古老的城墙还在,在老城边缘的那座古园里,在荒芜的祭坛近旁,那棵老柏树还活着;是不是在那老树的梦中,早就有了那个秋天的夜晚和那两个孩子?或者它听见了来自远方的预言,于是坦然赴死,为一个重演的游戏预备下一个必要的开端?那个来自远方的预言:在编织非人力所能解脱的/无法忍受的火焰之衫的那双手后面。/我们只是活着,只是叹息/不是让这样的火就是让那样的火耗去我们的生命……。这预言,总在应验。世世代代这预言总在应验总在应验。一轮又一轮这个过程总在重演。  5  我生于1951年1月4日。这是一个传说,不过是一个传说。是我从奶奶那儿,从母亲和父亲那儿,听来的一个传说。  奶奶说:生你的那天下着大雪,那雪下得叫大,没见过那么大的雪。  母亲说:你生下来可真瘦,护士抱给我看,哪儿来的这么个小东西一层黑皮包着骨头?你是从哪儿来的?生你的时候天快亮了,窗户发白了。  父亲便翻开日历,教给我:这是年。这是月。这是日。这一天,对啦,这一天就是你的生日。  不过,1951年1月4日对我来说是一片空白,是零,是完全的虚无,是我从虚无中醒来听到的一个传说,对于我甚至就像一个谣言。“在还没有你的时候这个世界已经存在了很久”——这不过是在有了我的时候我所听到的一个传说。“在没有了你的时候这个世界还要存在很久”——这不过是在还有我的时候我被要求接受的一种猜想。

图书封面


 务虚笔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往事,过去的生活,分为两种:一种是未被意识到的,它们都已无影无踪,甚至谈论它们都已不再可能。另一种被意识到的生活才是真正存在的,才被保存下来成为意义的载体。但是,一切被意识到的生活,一旦被意识到就已成为过去,意义一旦成为意义便已走向未来。现在是趋于零的,现在若不与过去和未来连接便是死灭,便是虚空。那么未来呢?未来是真实的吗?噢是的,未来的真实在于它是未来,在于它的不曾到来,在于它仅仅是一片梦想。过去在走向未来,意义追寻着梦想,在意义与梦想之间,它们的重叠之处就是现在。在它们的重叠之处,我们在途中,我们在现在。
  •     细细读了很多天 总是难以言说 还是个人的昨天不够丰富也没体验过死亡 爱情 性爱 婚姻 作者编了一张很大的网 把自己 我和我们都网进去啦看完之后有许多难以言说的感觉至少有一点我可以确定我更相信爱了 空冥的猜想可以负载任意的梦景,实在的答案便要限定出真实的痛苦 读这本书时应该时时记住这句话
  •     史铁生说过这算是他的半自传回忆体小说也是他生前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但是从书名的字面上也可以看出“务虚”也是“务实”的反面,阅读的时候感觉更像是在剧场里观看一场话剧演出,史铁生像是化身成了一个舞台、一块幕布,他笔下的人物像走过场儿似的从他这儿上场退场,又在他大段的内心独白和画外音下中断和开启一个个新的段落和场景。曾经有位哲学家说,人的本身就是一个聚合物,是由外界的信息和身边的人组成了自我。所以也可以想象书中的那些人物也都是在他内心中蛰伏已久的或早已显露出来的人格特性,他通过这些人物也把自己内心的各种角色和思想挖掘并释放了出来。这么长的一篇小说里主要只有7个人物:画家Z、女导演N,医生F、诗人L、政客WR、画家妻子O和作为背景音的“我”,这些人从一开始好像是互不相干,但到了后面又慢慢有了交集而且很多对话都是在史铁生标志性作品里的那个古园里发生的,虽然从始至终他都没提过地坛两个字,但是在他的描述下这个古园里的祭坛和老柏树也是书中唯一令人感到真实的一部分。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这真是一本晦涩难懂的书。其实我原先都不知道这算作长篇小说。虚构的人物,凌乱的情节,从来没有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在臆想,也从来没有如此困难还坚持不懈地看完一本书。 “我只是这世界的一部分,所以我不知道,可是这世界的所有部分才是我,所以这个世界的欲望它知道,所以这个世界的运动它知道,所以这个世界的艰辛与危惧它们知道,所以这个世界的祈祷它一定知道……”“我”在我的身体里吗?不,不仅如此。我在整个世界的所有消息里,在所有人的所有欲望里……也许我并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但是人类知道,整个人类生生不息永远在路上行进……我在一个永动的轮回里。
  •     第一次读惊为天人 过后回想怎么都觉得有什么地方让我很想骂人 向日葵地里什么的
  •     印象最深的一句是[未来,是一场漫长的弥留] 史铁生对绝望境地的描写总能不动声色地甚至带点洒脱幽默。但看他写的情爱故事,总是太容易出戏,仿佛无法正视他也是个有七情六欲之人。@急救室
  •     《务虚笔记》中,作者通过动物的繁殖、植物的生死,通过童年经验、革命和叛变、爱情等来思考虚无。
  •     在周国平的书评里看到对务虚笔记的评析,看看史铁生对人生,爱情等话题的理解。。。。。。
  •     这本书是跟朋友借了看,太喜欢了决定自己收藏,很多语句,直达内心
  •     心灵远比现实广阔
  •     速度還可以,包裝都還不錯。
  •     一度看不下去,总会想起自己的状况,至于有关几个命题的思考,我觉得不需要答案,答案在于每个人无形中的选择,就像曾经的化学老师讲的:没有反应也是一种反应,记下来。我们悄无声息的日复一日写下自己的命运,可是我们却并不一定懂得其中的意义。
  •     #补# 我心目中完美的小说。
  •     太美
  •     这本书真的读了很久,读了片刻将其放下,心中却难以平复,于是重又拿起来继续向下读去,就这样一遍遍的将它读完。史铁生笔下是一个虚幻的追忆,片段的回忆便是这本书最大的故事,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人,残疾人C、医生F、诗人L、画家Z、WR、X、女导演N、T、女教师O等等这些人,也许只是一个个符号而已,是否存在,是否真实,又有什么关系。几个人物互相交叉,互相重叠,还有那些模糊地记忆点,让作者分辨不清,像是水墨画氲开的痕迹,也许他就是作者,也许又是我们之中的一个,谁是谁真的那么重要吗?谁,不过都是那个谁而已。

    我始终在不断地叩问自己的心魂,那些有关爱情,有关生死的种种。我是否也还在迷惘、困顿,乃至是逃避。那些人物和错综复杂的线条,是由于O的死而被牵引出来的,也许原本这死便是一个不知为何的难解之秘。但是死亡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苦难都多于解脱之快感,哪怕是对那个坐在轮椅之上的C而言。而后是C和X之间不可终得的爱情,F和N的遗失之爱,L和O的难解之爱,以及Z和O的种种错恋。不得不说,史铁生真的看透了世间的真实爱情,在那些甜言蜜语背后的真实的爱情,还有每一个人面对爱情时的种种选择。你很难说清在这爱情里谁是幸福的,也许这根本就不存在。无论是何种原因,有人逃避,有人放弃,当然还有人苦苦追寻。

    始终难以忘怀在那葵林中的女人,用尽一切的爱着,哪怕是耗干自己所有的生命。被人称为叛徒,其实是她自己始终不愿意原谅自己,为了等待就必然活着,却为了男人的尊严而宁愿离开,你说她最不幸,但是,在她的眼中,却依然是那男人的摸样。

    性欲,在史铁生的笔下毫不可耻,那是对爱情的最佳的解读。相反,孤独才是你不敢言说的最大可耻。“亚当和夏娃何时走出伊甸园的?知道了羞耻的时候,穿上衣服和脱去衣服,那都一样。需要遮挡的,是你孤独的心魂”

    除了这些,你会发现,这本书,从始至终,都会出现两个意象。白色的鸽子,和白色的羽毛。无论他们正飞向何方,他们都仿佛飞不远,就在你我的心里。也许正是史铁生所言:“存在的核心是一种虚空”。也许这两样本来就是一个同一体,也许这些都未曾存在过。我想,史铁生并不是想要用那些回忆堆砌起这个写作之夜,他因为那些故事根本就不重要,那些符号的人物也许根本就是印象之中的虚空。而真正重要的是你我的心魂,撇开一切,留下的是一切,还是一片虚空,只有我们彼此才真正的明白。
  •     “死是什么”“爱是什么” 探询这类形而上的东西或许毫无意义 但这却是我心灵得到愉悦的最佳路径
  •     一直想看史铁生的这本书,放假了终于有机会了
  •     史铁生的书 初识是我与地坛 而真正占有一段时间的是务虚笔记 一直固执地认为只有这里才是最最本初的他 看了这个 其余的才能理解
  •     真的看不懂....
  •     这套看过几本了,觉得很好,努力收全中
  •     《务虚笔记》为我们展现了本世纪以来汉文化语境中三代人的悲剧人生,小说以知青这一代人(C、Z、W、F、O、L)的悲剧命运为主线,以他们的上代人(王蒙、张贤亮这一代人)以及更上一代革命者的悲剧命运为旁枝彻底演绎出二十世纪几代知识者的理想、追求与失落。然而,史铁生并不追求所谓的史诗效应,二十世纪波澜壮阔的政治斗争在小说中无吝只是一个背景。但这并不是说史铁生回避政治,恰恰“政治”就是所有悲剧人生的总根源。问题在于史铁生着重于对人的心灵苦难的抒写,显形政治运动的消退突出了“政治”本身,“政治”作为一种精神内核利用其意识态奴仆与思维方式、语言载体化为“无物之阵”干净利落的吞噬着几代人的青春与生命。这样,史铁生就达到了抒写整个民族历史而不是仅仅只是二十世纪现代史的目的。换言之,《务虚笔记》中三代人的悲剧命运恰恰就是整个民族几千年的悲剧命运。三代人的悲剧从本质上说是爱情悲剧。O整整一生对爱情的无望追求是小说的内核。O的一生不仅与他的同代人均惜惜相关,而且还牵引出了上两代人的可悲人生。最重要的是人物的悲剧命运仅仅是小说的一部分,更重要的一部分则是思考一一人物的思考,作者本人的思考。而爱情,爱情之于命运的关系又是思考的焦点。所以,在史铁生看来,这个民族的大悲剧实质上就是一出爱情悲剧,或者说是因爱情的失落而导致的命运悲剧。几个名词:羽毛:关于羽毛的意象在小说中多次反复出现,伴随着的还有白色大楼房,所有主要人物各自独特的人生都起步于这里。Z、L、W甚至C、F都在这里获取了史铁生式的生日,而O这个一生都追求爱情的女人却正是这里的主人。由此可见,史铁生认为爱情创造了世界。白色大楼房从本质上就是伊甸园,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羽毛意象均是暖色调的。在Z眼中,羽毛甚至对他的肉体与灵魂都造成了沉重的挤压。史铁生是不是在说,在以“势”为终极追求的文化语境中,爱神必然沦落尘世,而由于缺乏爱的感应承受能力,爱对人反倒成为了一种伤害?尤其是对Z,因为Z就是权势的化身。爱情与权势如何并存呢?权势怎可容忍爱情危及其终极地位?生日:对于史铁生来说,人的自然意义上的生日不具备任何意义。在他笔下,人物的生日必须被推迟到他们获得意识的那一天。而且,人的意识的初次显现往往是突如其来,是源于某一深深切合人物内在的独特性的生活场景的启示。而且,史铁生还认为,人在受到启谕那一刻归根结底是痛楚的,即使是狂喜与幸福,也是痛楚的狂喜与幸福。因为启谕那一刻是爱神的显现,同时又是以“势”为终极追求的异已世俗的显现。所以,从人诞生那一刻起,人就必须承受爱神与“势“对峙的痛苦。C、Z、L、W、F都是这样。差别:差别是一种利器,导致了人的灵魂的残缺,所以史铁生苦苦追问差别的合理性。O正是死于无法超越差别的绝望之中,而Z、W却无意于用带血的头颅去撞这一堵坚不可摧的墙,而是顺着差别所规定的人生之路走下去,他们其实希望差别长存,这是世俗人生追求的根本驱动力。但O死了,爱神虽沦落尘世,但爱神只能属于彼岸世界,她怎么不死。0的死能不能让我们认识到“差别”正是“势”成为终极目的根本保证呢?偏见:对偏见的控诉仍旧是对“势”之意识形态保护色的控诉,其重要意义还在于偏见深入于人的日常生活,即偏见是意识形态的世俗化,揭示了只有世俗化的意识形态才可牢牢控制人的肉体与灵魂------你在这样的汉文化语境中,你无路可逃。宗教:史铁生其实并不信任何宗教。他很清楚任何宗教都可能意识形态化。史铁生信奉的是一种更为本真的东西------宗教情怀。这种情怀是一种人文理想,是良知的栖息地。史铁生或许认为唯有持守内心的真诚善良与悲天悯人,唯有对所有人的平等尊重,象著名的异端神学家拉.薇依所做的那样,才可以与世俗的专制相抗衡,乃至进行有效的救赎。宿命:这是史铁生无法超越的地方,在他看来一切都是命定。当然,他并不甘心,所以他又认为人可以超越宿命进入他所不知道的“第四维度”。然而,这却又陷入了“神秘”的深渊。正是这种思维上的矛盾与痛苦意味着史铁生在达到对传统文化“重审”所应有的高度后,企图建构民族新文化的人文理想。这种矛盾和痛苦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与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几个人物:O:首先,必须说O,O的悲剧命运与所有其他人物均息息相关。事实上,《务虚笔记》就是O一生悲剧命运的展现与她的悲剧命运之于其他人关系的艺术思考。而在O的悲剧命运的讨论与思考中又插进了上两代的人的悲剧命运。这样,将历史与现实交织起来,使O的悲剧命运其有了民族整体命运的隐喻功能。因此,O的悲剧命运就是注定了的,因为她实质上就是“爱神”的化身。O总是不计一切的追求绝对纯净绝对平等的爱情。在O眼中,世俗的一切黯淡无光,在O身上,氤氲着浓郁的无视功利价值的超理精神和自由意志。然而“势”是人们的终极追求,差别是神意的体现,O怎么不死。而大有深意的是,O虽死于W对X对人世的绝望,但却在死前表示了绝对不反悔。这其实是史铁生在表达自己至死不渝的世俗关怀,表明他坚信爱神创造了世界,有一天她也会支配这个世界。Z:Z之所以为Z是源于其在爱神的宫殿------白色大楼房内的受挫感。只有Z才最深的感受到了爱情的巨大压力。因为Z本质上就是“政治王权”的化身,而汉文化语境中,“爱”与“势”又水火不相容。在中国古代,爱情与阴谋同义。一个时代的覆亡往往归咎于几个可怜的女人,如妲己、褒姒、杨贵妃。这就是说爱情总会令统治秩序崩溃,所以Z与O是先天对立的。O被其逼死实属必然。Z对世界充满了恨,他只爱自己,这是专制者最本质的性格。Z的理论就是这个世界充满了差别,高居于差别顶端的是最高贵最伟大的英雄。他的一生都是为了成为这样一个人物去俯视芸芸众生以体会那种唯我独尊感。史铁生的超人之处是将其定位于一个艺术家,从而彻底提示了知识艺术在汉文化语境之中是权力的工具的奥妙。Z的另一重性格是主奴性格,他一方面狂傲自负以英雄自居,另一方面却又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向世俗卑躬屈膝,甚至向国外画商介绍他的母亲为女仆,Z的主奴根性深刻体现了汉文化语境中人以“势”为终极价值后的必然异化趋向。就这一点看来他还是一种知识者的形象缩影。W:W或许最能代表中国知识者的整体形象。W曾是一个有良知的人,然突如其来的政治浪潮将他的良知几乎扫荡得干干净净。他在权势与爱情之间的两次选择(第一次是O,第二次是N)似乎并不艰难。第一次选择他或许有过痛苦,但十年动乱使他自认为要拯救世界就得依靠权势,而权势与爱情是对立的。所以他抛弃了O,以接受一个无爱的爱庭为代价而进入了仕途。然而,进入仕途后他发现世界不需要他拯救,他也无力拯救。事实上,进入仕途后他拯救的原初目的也消失了,权力成为他的终极目的。但W毕竟爱过而且爱得很深,所以他在无爱的婚姻生活中与无爱的官场中隐隐看到了自身作为人的异化,所以,他又渴望爱情,希望爱情能够拯救他。于是他在邂逅了几乎与O长得一样的N后迅速陷入了“爱河”,然而一旦与N的恋情危及到他的政治前途,他马上干净利落的斩断了与N的联系,自我拯救的努力于是化为虚妄。他和N之间的恋情本质上只是权势的一次猎艳泄欲行为,是古代男子在维持好家庭秩序后尽可在外寻花问柳的现代翻版。F:一夜白头的F恰恰是最懂爱情的人。
  •     其实说一知半解都是高估自己。
  •     不错呢,文字风格很好
  •     一个虚构的故事,折射出人的心理
  •     满纸ABC,MLN,原谅我读不来。
  •     必须给赞的,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     欧洲杯的生物钟还是没扭转过来,把这本看了一个月还没看完的最后两章看完,书里各种人物的欲望交织在一起,再配上作者对人生和本我的思考,只觉得是本值得再读的好书。 “正如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它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它们确定我的位置;我爱着她,爱着你,其实只是借助别人实现了我的爱欲。”
  •     “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那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开篇收尾的这句话,可作为阅读这部不失自传、又不是自传的小说的一把钥匙,《务虚笔记》中,作者通过动物的繁殖、植物的生死,通过童年经验、革命和叛变、爱情等来思考虚无。史铁生的思考之作,之结晶、
  •     孩子功课太忙,还只看了一小部分,可怜呀,少了阅读时间
  •     终于读完了,一部满含哲理和思考的小说
  •     这种小说文体我还是第一次看见。后面把自己搅得很乱,但也知道大概的意思。我相信史铁生先生完全是靠着感受与记忆去写作的。从孩提到中年,有太多刻骨铭心的记忆,而自己的圣体状况又加深了对这些记忆的体会。关于爱情,我想,没有哪个作家能够写出像史铁生这样的独特感受。
  •     一直很喜欢史铁生这个作家,在我买了这本书之后,他就去世了。缅怀一下,愿先生在天堂快乐。
  •     史铁生的精神世界 值得我学习 前一阵特意去了地坛 人好多啊
  •     《死亡序幕》
  •     充满着哲理和对人生的思考。像是散文的小说。一本书中竟有好多精彩的部分。
  •     人生如梦似幻,何必务实。
  •     一本读的很慢的书,有时一句话会反复思考,自己有限的人生阅历会很难理解。有时会被作者的神游弄迷糊,有时会被各种字母代号的人物关系搞糊涂。由写作之夜展开一张网,铺得很散,有对死亡,爱情,苦难,亲情,欲望,理想.......的思考,但读到最后就会发现之前的迷糊和糊涂都是有意义的,因为谁又能保证你就一定是你呢?你的灵魂离开了你,你还是你吗?你离开了别人,你还是你吗?......每个人物都会有自己的影子。
  •     这书应该写一篇长长的阅读笔记。等下我脖子好些就写。
  •     其实这里面,每个人都有了。我为了追究画家和老师的故事进去,碰巧看到生活中每个爱人的影子。
  •     从高二读到现在 每一次看完都没有语言
  •     有思想、有内涵,相当好的一本书!
  •     这本书是在已经看过以后才购入的,说明了它的魅力,值得收藏。
  •     史铁生的代表作品,不错,值得一读。
  •     死总是会来的,不用着急。人家一个残疾人心态都比我好,看过两遍,对我的影响也该也挺大吧……
  •     书中写了史铁生很多关于爱情的思考,不像小说的小说。
  •     無論理應或是扭曲的人慾,總在不同的人的生命中肆意妄為。
  •     务虚务虚
  •     生命有很多种可能,他告诉我们只要你愿意,生活可以很不一样.

    史铁生也让我看到了一本书所能达到的一种新的境界~~
  •     很好的一本书,很喜欢,正版。
  •     史铁生的书对我还有点深奥了,不过非常敬佩这个人。书的质量很好,一个星期到货,跟预期的一样~~很满意
  •     活着,就是这喧嚣中的沉默,就是这拥挤中的孤独,活着就是没有道理的苦难。
  •     我曾走过山,走过水,其实只是借助它们走过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实只是借助它们确定着我的位置;我爱着他,爱着你,其实只是借助别人实现了我的爱欲。
  •     
  •     虚还是实这是一个问题。
  •     《务虚笔记》里,F医生说:“L你在哪儿呀,你快来呀听我说,我不光在我的身体里,我还在整个世界的消息里,在所有的已知和所有的未知里,在所有的人的欲望里,因为那是不死不灭的啊。”这是史铁生对死的理解。这段话没有断章取义的嫌疑,在书中,它作为一个独立的观点被提出,因此我可以放心提取一种更为普遍的观点:即个人的命运并不单属于个人,这个世界上,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我的故事仍在流传。关于这故事的消息,在人类反反复复的低吟浅唱中出现,这个故事可能是《爱玛》、可能是《唐璜》、可能是《窄门》,可能是已经诞生以及尚未诞生的任何故事,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也许仍有一个和史铁生有类似遭遇的人出现,用其他的方式诉说这让人断肠的故事。
      
      也许,用帕慕克一篇小说的开头最合适不过:从童年时代起,我就在怀疑,是不是在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地方,还存在另一个我。
      
      我宁愿从形而上的角度相信,史铁生还在。我那个:“我想和你来一次长长的对话“的心愿,未必不可能实现。
  •     外在的残疾,转化为心理的残缺 纵使四肢健全,心理上健全的人又有多少
  •     史铁生的《务虚笔记》那是必须读的书目了,细细品味吧
  •     用务虚的思维写了一部庞大的时代故事
  •     觉得这纸有点薄了,不过内容是最重要的。史铁生的文字还是那么吸引我。
  •     世界少了个英雄!
  •     史铁生先生的散文功力我是见识过了的,这本小说实在让人受益匪浅。
    但非常晦涩,不建议文学功底较浅的童鞋购买
  •     史铁生很有名,书倒是买了不少,没毅力读下去,大概是心境不同。
  •     读了很多书但是很少写出来,史铁生的这个是值得写的,说实话四颗星相当于我的满分,毕竟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是非常圆满的。史铁生的文笔有一种奇怪的味道(对于我来说),说实话什么样的人就能从书中读出什么感受。所以非常对不起史铁生我真的没有从书中读出生命的坚强坚忍,是寂寞空虚。寂寞空虚伴随着整个生命界,大部分在为了单纯的排除兽欲。为了兽欲浑浑噩噩过一生。当我经历过生命危险,经历过混乱,经历过欺骗,经历过一切不可思议这是人类会做出的事情的时候,就会觉得,其实人类也就如此,天性虚伪。找不到有趣的灵魂。所以我更喜欢书中那条被吞下的热带剧毒小鱼,很漂亮,斑斓的光芒超越了所有的灵魂。
  •     书中每一个少年,无论代号如何,身边都有一个幼年遇到的住在一所透过炫目阳光的大房的美丽的女孩,男孩都会为了她而长跑,都会沿着河岸,跑过石桥和油盐店,都会在女孩家看书,然后都会遇到女孩的家人(或亲切或凶恶),都会在成长后因为各种原因和女孩分离,然后变为残疾(身体的,或是心理的)……结一张已注定但又不甘心的网,让自己不断地寻找解开心结的出路
  •     史铁生赛高,愿他在天堂能健步如飞
  •     很久前就看了《务虚笔记》,看了好几遍,没事时总爱拿出来翻翻,也因而身边多了好几个史铁生迷。之前买的几本都送人了,这个版本上个月在上海书城刚买过,重买的这本价格便宜了好多,质量是一样的。很满意!
  •     是一本好书,读了之后收获很多,而且语言风格也很不错,是我喜欢的类型!
  •     每次看他的书都会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文笔很细腻,收获很多。每隔一段时间再看都有不一样的体会。
  •     书的质量很好!自从知道了当当网就一直在这上面买书了!这本书很早就在朋友那里看过!就被吸引了!所以就决定买来一本收藏了!
  •     爱
  •     史先生是我敬佩的中国作家之一。
  •     很早就关注到史铁生的书,他的书使人沉静下来思考,这下是我们目前这个浮燥的社会所需要的。
  •     z 这个商品不错~
  •     需要慢慢去读去想
  •     杰作
  •     史铁生 会讲故事的哲学家
  •     常读常新的一本
  •     据说是九十年代最有影响力的小说之一,就先放着。不过史铁生的文章以前也看过,确实不错。
  •     史铁生是我在当代作家中最欣赏的一个,因为收藏了他其他的书,所以也买了这本!这是一本哲理性相当强的书,要读者静下心来才可能读下去!纸质蛮不错,值得收藏!
  •     温故知新。我读到过的最好的小说和最美的哲学,非它莫属。
  •     文笔细腻,生动。妻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     印刷还可以,里面纸质略薄,还没看。送来的时候封面好脏,用橡皮擦了好一阵,不过瑕不掩瑜,早想看这本书了
  •     简单说,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每一个是你,每一个又不是你。每一个都可以是你,但每一个又不再是你。史铁生能做的很少,但是他想的很多。他教会我辨别爱情的模样——“看见他们时想起的都是你,看见你时就把他们忘记了。”
  •     像散文又像小说的文体、很喜欢。看的过程中,想起了卡尔维诺,他写的是每一个人,是每一个人都可能会有的生存状态,温柔、坚韧、乐观、不屈服。
  •     阶级,初恋,出身,实话,爱情,选择,历史,公平有太多太多的话题在这本书中被讨论,虽然借助的是写作之夜中一个个虚拟的人物,但是这何尝不是我们所真实经历过的一生中所面对的问题呢?
  •     看过不止一次了,一直对wr离开时o说的话念念不忘,到底什么才是爱呢?
  •     反反复复的爱情,反反复复的结局,困在局里出不来,唯有爱才能解脱
  •     小说,印象比较深的是为了保护男友引开敌人而被俘的女人,最终又因为家人受威胁而招供。是谁背弃了自己的信仰?那声称坚持信仰却移居他国的“同志”?那被迫在亲人和同志中二选一、一直坚守小木屋的“叛徒”?在思想深处重新思考,给他三星纯粹是我不喜欢小说,误以为是随笔买的。
  •     最喜欢史铁生的文章了,读着很有感触,书的包装也很好
  •     史铁生的书,确实写得好,特别是这本务虚笔记
  •      一个月的琐碎时间读这本书,像是呓语,读每一章都是在不断地叩问,读完更是。每个人都可以是书中的那个小男孩或者小女孩。 起初都是一样的。正如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所说的——如果生命初次排练就已经是生命本身,那么生命到底会有什么价值?正因为这样,生命才总是像一张草图。诗人L,少年WR,医生F,画家Z,女教师O......仅仅因为细微的不同,造就了L.wr.f.z.o.....各自的命运。回头望去我们仍就都是那个小男孩,小女孩,我们都是。 在每一个角色上都能找到我们自身的碎片,这样那样的碎片拼在一起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在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某一点,也从自己身上看到书中的人物。因而这些人物在“写作之夜”得以延伸。每一种事 物,每一个人都得到更深的含义。
  •     史铁生把自己剖析得如此深刻,把俗世描绘得如此漫漶。
  •     他好像从年轻时入了梦,梦中的她从此再未醒来
  •     首先这本书的装帧很好,书中有很多史铁生对人生的认识,都是我非常赞同的,非常喜欢这个作家,因为我也经常思考人生的意义,人从何处来,最终要去向哪里,经常会与书中的观点产生共鸣。
  •     对我影响很大的作家,智慧思考之光芒!
  •     很喜欢很喜欢真本书 虽然我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才看完 我喜欢他讲故事的方式 让人更多更主动的去思考 重点已不再是故事里的人后来发生了什么 而是他们的内心和感受是什么
  •     这本书的阅读周期跨了大半年,现在才读完。那些人的那些人生和爱值得思索。以我的理解能力还应该再看一遍…
  •     看了一篇,有点难懂,非耐心读不下去
  •     夜深人静享受“虚无”是一种享受
  •     遍虚空法界尽是一个我。
  •     自己喜欢的,就是好书了。
  •     史铁生的文字自然而然的散发出一种哲学气息,这本书犹是如此,很多思考确实发人深省,很值得一看。
  •     真的不错 挺好的
  •     “是差别推动了欲望,是欲望不息地去寻找平等,这样上帝就造就了一个永动的轮回。”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