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之家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幽灵之家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1
ISBN:9787544717809
作者:[智利]伊莎贝尔·阿连德
页数:414页

作者简介

这是一部气度恢宏的全景式小说。它以30万字的篇幅展现了一个拉丁美洲国家从本世纪初到1973年为止风云变幻的历史。以埃斯特万·特鲁埃瓦家族的兴衰变化为中心线索讲述了两个家族四代人之间的恩怨纠葛,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历史大变迁中各个阶级、各个阶层人物为生活、思想状况。作者继承了拉美文学“贴近现实”的优良传统,同“文学爆炸”中杰出的作家保持着同一创作方向,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尤其可贵的是,作者一方面对描写的事件、人物保持着清晰的认识,爱憎分明;另一方面又没有囿于个人好恶,使对事件的评价流于简单化,对人物的刻画流于脸谱化。该书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并引起文学界的重视,原因之一是作者不拘一格地综合运用了传统的和时兴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方法,收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是伊莎贝尔·阿连德刻意追求的目标。
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伊莎贝尔·阿连德不愧是个讲故事的能手,在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或离奇,或荒诞,或惊心动魄,或缠绵悱恻,读起来令人不忍释卷。拉丁美洲文学评论家把《幽灵之家》归入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把它誉为继《百年孤独》之后魔幻现实主义的又一部力作。
阿连德创作了一部波澜壮阔、扣人心弦的史诗,其中充满了残酷凶猛的斗争和激情四溢的浪漫。
这是一位天才故事家华丽登场的传奇之作。1993年,它被改编成电影《金色豪门》,梅丽尔·斯特里普、安东尼奥·班德拉斯、薇诺娜·赖德等明星荟萃。它至少被译成30种语言,仅德国销量已逾三百万。2004年,她由被欧洲读者评为百本最喜爱的图书之一。一片神奇遥远的土地,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一群坚强而多情的男人和女人在其间活着,笑着,流泪,死去。他们,就是特鲁埃瓦家族,走进这个世界,你将流连忘返,刻骨铭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俏姑娘罗莎
第三章 明姑娘克拉腊
第四章 幽灵时代
第五章 恋人
第六章 复仇
第七章 兄弟们
第八章 伯爵
第九章 小姑娘阿尔芭
第十章 混乱时期
第十一章 觉醒
第十二章 阴谋
第十三章 恐怖
第十四章 真理的时刻
尾声
主要人物
伊莎贝尔和幽灵们
妙在有意无意之间

编辑推荐

  这是一位天才故事家华丽登场的传奇之作。  阿连德处女作,1982年刚问世,立即受到读者极大的欢迎,同时也轰动了欧美文坛。文学评论界认为,《幽灵之家》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又一杰作。这部小说一版再版,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是畅销书。伊莎贝尔·阿连德因此一举成名,被誉为"穿裙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幽灵之家》是一部气度恢宏的全景式小说,以两个家族四代人之间扣人心弦的恩怨纠葛为主线,展现了一个拉丁美洲国家从本世纪初到1973年为止风云变幻的历史。  这个以自己家族故事为背景的小说,巧妙地糅合了现实和魔幻,而在别人赞扬阿连德天才式手法时,她把这些归功于她的家族:  我很幸运,来自一个奇妙古怪的家庭。一群讨人喜欢的疯子,他们几乎启发我写了全部长篇小说,我就不再需要想象,家人为我提供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一切素材。

内容概要

伊莎贝尔·阿连德(Isabel Allende,1942-),她出身智利的名门世家,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是她的伯父。她在一个奇妙的大家庭长大,外祖母为她打开了探索神秘世界的心灵之门。 1973年,智利发生流血政变事件,她踏上流亡之路。 1981年,99岁的外祖父决定绝食自杀,她写给他一封长信,这就是《幽灵之家》。 1992年,29岁的爱女因病去世。她用文字让自己变得更坚强。

媒体关注与评论

  阿连德在为一个时代(马尔克斯时代)压阵的同时,开启了另一个时代。  ——拉美文学研究专家 陈众议  以天才的方式回应《百年孤独》,只是更清澈、更直接、更浓烈,全景展现20世纪历史变迁。  ——《出版人周刊》  一部真正的稀世之作,既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小说,又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故事……一部关于暴力与时事、怜悯与魔力、自由与活力的杰作。  ——《华盛顿邮报》  阿连德的成功在拉丁美洲之外引起了人们的惊讶,在一个以男性气概闻名于世的大陆,像她这样的女艺术家居然能脱颖而出,真的有点奇怪。  ——巴尔加斯·略萨

章节摘录

  妮维娅胸衣的带子绷断了,钢针正好扎在肋条上。她觉得身上那件蓝色 天鹅绒上衣真让人憋气,镶边儿的领子偏高,袖子太窄,腰身过紧。松松腰 带,肚子得疼上半个时辰,五脏才能回复到正常位置。她和那些参加女权运 动的朋友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问题。她们的结论是:妇女们一定要下决心剪 短裙子,剪短头发,脱掉衬裙;否则,学医也罢,有选举权也罢,反正是那 么回事,很难劲头十足地干一番事业。不过,妮维娅本人并不打算带头抛掉 时下流行的装束。她突然发觉神父不说话了,加利西亚口音不再像锤子似的 敲击她的脑袋了。雷斯特雷波神父十分清楚,在布道当中戛然而止会产生什 么效果,而且时常运用这种办法。教堂里鸦雀无声,神父趁机用灼灼目光一 一扫过善男信女们。妮维娅松开女儿克拉腊的手,从袖子里掏出一块手帕, 擦掉顺着脖子流下汗水。礼拜堂里越发沉寂,时间似乎凝滞不动了。谁也不 敢咳嗽一声,变换一下姿势,免得引起雷斯特雷波神父的注意。他最后那几 句话的余音还在教堂的圆柱间微微颤动。 好多年以后,妮维娅还能记起当时的情景:就在这工夫儿,正当人们焦 灼不安、全场一片岑寂的时候,在场的人清清楚楚地听到小克拉腊的声音: “哼!雷斯特雷波神父!那套地狱的故事全是胡说八道,我们都听腻了 ……” 神父举起食指,正要指出新的苦刑。一听这话,他的手便停在半空,仿 佛在头顶上竖起了一根避雷针。在场的人屏住呼吸,打瞌睡的立时振奋起来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瓦列夫妇。他们觉得一阵惊恐,扭头一看,孩子们正紧 张地骚动起来。塞维罗心里明白,在引起哄堂大笑或上天震怒之前,应该马 上采取行动。他一手抓住妻子的胳臂,一手抓住克拉腊的脖子,拖着她们大 步流星地朝外走去。孩子们紧跟在后面,纷纷朝大门拥去。神父还没来得及 呼风唤雨将他们定住,全家人已经赶到教堂门口。正要跨过门槛,只听得神 父像受辱的大天使似的厉声吼道: “鬼迷心窍啦!鬼迷心窍才会这么傲慢!” 雷斯特雷波神父这两句话像庄严的预言一样深深刻印在全家人的忆之中 ,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不时地想起这两句话。唯独克拉腊从来没再记起过 ,只是在日记上记了一笔,随后就忘却了。然而,做父母的不能听而不闻, 尽管他们认为用“鬼迷心窍”和“傲慢”这两桩罪孽指责一个小小年纪的姑 娘委实太过分了。他们担心人们私下非议,担心雷斯特雷波神父大发宗教狂 热。小女儿常有些出格的行动。直到那天,他们也没有想出该把这种行动叫 什么,也没有想到这和魔鬼的法力有什么相干。他们一直认为这不过是克拉 腊的特点而已,正像路易斯瘸了一条腿,罗莎容貌俏丽一样。克拉腊的智力 没有妨害任何人,也没有惹出大乱子。它几乎仅仅表现在微不足道的事情上 ,而且限于家庭内部。有时候,全家人严格按照尊卑长幼的次序围坐在宽敞 的饭厅餐桌旁,忽然盐瓶抖动起来,接着在桌子上的杯盘之间绕来绕去,既 找不到推动力,也没有魔术师作法。妮维娅便拉拉克拉腊的辫子,小姑娘从 疯疯癫癫的走神状态中苏醒过来,盐瓶立刻恢复到正常状态,不再到处转动 了。以后,每逢有客人来,兄弟姐妹们全都组织起来。只要见到有什么物件 要在饭桌上动弹时,离得最近的孩子马上伸手把那东西摁住,免得使客人大 吃一惊。全家人不言不语地继续吃饭。小妹妹还善于未卜先知,大家对此也 习以为常了。她能预告地震,这在地震频仍的国度里还是蛮不错的。大家可 以提前安放好玻璃器皿,把平底便鞋放在手边,夜间蹬上就能跑出去。克拉 腊六岁那年,曾经预言路易斯要从马背上摔下来。路易斯不听她的话,结果 胯骨错位儿了。过了几天,左腿短了一截儿,只好特制一只高底鞋子。当时 ,妮维娅很担忧。可老奶奶说,很多孩子能像苍蝇一样在空中飞,会圆梦, 能跟鬼魂交谈;等到一失去童贞,一切都会过去的。听了这话,妮维娅也就 定下心了。 “长大了,谁也不会这样的。”老奶奶解释说,“等着吧,在孩子身上 会应验的。那些毛病,什么搬运家具啦,预言灾祸啦,都会过去的。等着瞧 吧!” 老奶奶特别偏爱克拉腊。是她给克拉腊接的生,只有她真正了解孩子的 怪脾气。克拉腊一出娘肚,老奶奶就摇晃她,给她洗澡。从那一刻起,她一 心一意地爱上了这个赢弱的婴儿。克拉腊肺里多痰,常常憋得满脸通红,喘 不上气来。老奶奶一看到孩子憋气,就把她揽在宽宽的胸间,暖着她,帮她 缓过气来。她知道只有这个办法能治好哮喘,比起库埃瓦斯大夫带酒味的药 水效力要大得多。 那个圣周的星期四,塞维罗在客厅里踱来踱去,一直为女儿在望弥撒时 闯下的乱子揪心。他说,现在都二十世纪啦,在光明的二十世纪,科学技术 发达的二十世纪,魔鬼早已威信扫地,只有像雷斯特雷波神父那样的宗教狂 热分子才会相信什么“鬼迷心窍”。妮维娅打断他的话头说,问题不在这儿 。假如女儿的特异能力传出家门,神父会进行调查,大家都会知道这件事, 问题可就严重了。 “大家会拥到这儿来,把她看成怪物。”妮维娅说。 “那么一来,自由党就该见鬼去了。”塞维罗加了一句。他认为,家里 出了巫婆,会有损于他的政治前程。 这当儿,老奶奶拖着一双草鞋走了进来,身上那件浆过的衬裙寒寒率率 地直响。她说,院子里来了几个人,正从车上往下卸死人呐。确实如此。那 几个人乘坐一辆四匹马拉的大车进入前院,把院子占得满满的。车轮压坏了 山茶花,马粪弄脏了亮晶晶的石板路。尘土四处飞扬,马匹咴咴嘶鸣,几个 迷信的家伙冲着车上拉的不祥之物比比划划,嘴里骂骂咧咧。车上拉的是马 科斯舅舅的尸体,还有全部行囊。来人中为首的是个满脸带笑的小个子,身 穿一件黑色长袍,头戴一顶特大号的帽子。他神情庄重地讲起事情的来龙去 脉。妮维娅没容他讲完,一纵身扑向装着弟弟尸骨的覆满黄尘的棺材。她大 喊大叫,要他们打开棺材盖,好亲眼看一看她最心疼的弟弟。从前已经为他 举行过一次葬礼了。因此,她怀疑这次弟弟是不是真的死了。听她一喊,家 里的用人都跑了出来。孩子们听见有人哭喊舅舅的名字,也都跑上前来。 克拉腊有两年没跟马科斯舅舅见面了,但她记得很清楚。在她童年的记 忆中,只有马科斯舅舅的形象才算得上历历在目。客厅里挂着一幅银版照片 。照片上的舅父身穿探险服,拄着一支老式双筒猎枪,右脚踩着一只马来西 亚虎,摆出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克拉腊在大祭坛上看到的圣母——四周环绕 着石膏制的云彩和洁白的天使,脚踩着被击倒的魔鬼——就是这副神情。克 拉腊不看照片也能想起舅舅的模样。一合上眼,舅舅活生生的形象就出现在 眼前。只见他瘦筋巴骨,皮肤被地球上各种各样的严酷气候弄得黑黝黝的, 留着一部海盗式的胡须,胡须中现出一种独特的微笑,露着鲨鱼般的牙齿。 这样一个八居然躺存院子中央的黑匣子里,似乎不大可能。P6-9

图书封面


 幽灵之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摘自《南方都市报》 作者:康 慨  继1980年代零星翻译出版之后,智利女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作品集由译林出版社推出,《怪兽之城》、《金龙王国》和《矮 人森林》即将出版   从魔幻到现实   有三个阿连德:一个萨尔瓦多,两个伊莎贝尔。萨尔瓦多是1973年被政变推翻的智利总统。两个伊莎贝尔,一个是他的女儿,日后从政;另一个是他的侄女,从文。  我们要说的是女作家伊莎贝尔•阿连德。  1942年,伊莎贝尔•阿连德生于秘鲁,但她真正作为作家横空出世,还要等到40年后的1982年,那一年,她出版了小说《幽灵之家》。  一个不大不小的巧合是,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于同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幽灵之家》的出版几乎可以说是轰动性的。当时由于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获奖,拉美文学大爆炸的冲击波达到了顶峰,魔幻现实主义的光环耀眼得无以复加。阿连德作为这一阵营中少有的女性,被某些出版商冠以“穿裙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从此迅速走红。  更令媒体趋之若鹜的,是她的家族背景与智利苦涩而血腥的政治现实。  “总统同志”、“将军”和“诗人”   伊莎贝尔•阿连德多次说过,1973年的政变,是她人生最大的转折点。  1970年,她的伯父萨尔瓦多•阿连德当选智利总统,实行一系列社会主义色彩强烈的经济政策,并向古巴迅速靠拢。1973年,在尼克松政府和中情局圣地亚哥分部的支持下,皮诺切特将军领导了一场流血政变。那一天是智利的“9•11”——9月11日。  《人民日报》1973年9月14日的报道说:“智利武装部队三军司令和警察首脑9月11日发功反政府叛乱的军事政变,推翻了阿连德总统的政府。据报道,阿连德总统在总统府同政变部队进行了坚决的英勇的斗争,以身殉职。”  第二天,《人民日报》又刊登周恩来致阿连德夫人及家属的唁电,称“遥悉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以身殉职,至深悲愤。”  “以身殉职”的提法耐人寻味,很多人认为阿连德被政变军人蓄意谋杀,或在总统府外台阶上的交火中被打死,而军政府称阿连德系自杀,且所用自动步枪的枪托上刻有“菲德尔•卡斯特罗赠”的字样。  《幽灵之家》直接描写了这一政变,尽管其中的主要当事人均未具名,而仅以“总统同志”和“将军”相称。小说出版的时候,皮诺切特仍然当政,维持着对智利的独裁统治,伊莎贝尔•阿连德则继续在委内瑞拉流亡。  小说中另一个不具名的名人,是智利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在《幽灵之家》里,他被称作“诗人”。政变12天后,当死难者的浮尸仍然漂荡在城内的玛波丘河上,境况凄凉的聂鲁达也因癌症不治而死,随即在首都被军人政权草草下葬。咽气前,荷枪实弹的士兵在他家花园掘地三尺,寻找武器。他对大兵们说:“你们在此地能找到的唯一武器,就是文字。”  皮诺切特于1990年下台,此后智利逐渐恢复民主,但“将军”屡次逃过审判,并终老于2005年12月10日。死神最终拯救了暴君。  “他将与卡利古拉和伊迪•阿明一起,作为残暴和无知的代表,留在史册上。”伊莎贝尔•阿连德在皮诺切特死后说。  女性主义和浪漫特色   在政变之前的大部分和平岁月里,伊莎贝尔•阿连德干的是新闻工作,编过杂志,也做过电视记者。她曾去采访聂鲁达,但诗人拒绝了她的请求,反而对她说,记者这一行对她不合适,因为她的想象力太过丰富,并建议她还是去写小说算了。  出逃委内瑞拉后的几年里,阿连德为当地报纸打工,并做中学老师糊口。1981年,她获悉自己留在祖国、年近百岁的姥爷不久于人世,便动笔给他写信。信越写越长,越写越神,直到姥爷死去。最后她发现,这封家信已经被她写成了一部小说,通篇弥漫着通灵异术和政治悲剧,这便是《幽灵之家》。  1982年,此书的出版令她名声大噪,一举奠定了她的文学地位,无论是作为拉丁美洲不多见的女作家,还是魔幻现实主义“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伊莎贝尔•阿连德这个名字都无法绕过。她自己也曾说:“《幽灵之家》在世界上为我开创了文学的不归路。”  但是,此书问世之初,尽管喝彩者众,却从未赢得评论界的一致承认。她被视作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追随者,或仅仅是模仿者。阿连德本人不在意外界把她和加西亚•马尔克斯归为一类,但不同意自己有意模仿。  在本地作家们的眼中,南美是一块魔幻大陆,外来的天主教文化、土著的巫术,以及光怪陆离的社会和政治现实混合在一起,使想象力得以疯狂生长,这里总是有过多的爱情与过度的暴力。无论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还是伊莎贝尔•阿连德,都曾经说过意思差不多的话:魔幻就是拉丁美洲的现实。  阿连德还有一句名言:“小说的第一个谎言,便是作者给混乱的生活定出些规矩。”  不管评论界对伊莎贝尔•阿连德如何评价,也不管是把她归入当代拉美文学的第一还是第二阵营,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她是拉美最畅销的作家之一。  她深受女性读者的喜爱,究竟原因,大概是其中鲜明的女性主义特色和浪漫风格使然。在她的小说中,女性总是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每一个都是个性鲜明,敢爱敢恨,大开大合的暴脾气,不怕死,忘我付出,或者聪明绝顶,或者纯美至极,即便如妓女和女同性恋,往往也是心地善良,知恩图报。与加西亚•马尔克斯笔下的魔幻不同,阿连德更多地将未卜先知、意念移物等种种通灵异术赋予女性,而男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亦无法参透其中的奥妙。借用《哈利•波特》制造的一个名词,在阿连德女士的笔下,男人们恐怕个个都是“麻瓜”。  说到阿连德的女性主义特色,并不是指她如何教导女人离开男人和家庭,或是全力投入性解放之实践,而是恰恰相反,她笔下的女主人公,往往对爱情忠贞不渝,即便因此遭受万般的凌辱和迫害,亦在所不惜。阿连德的女性主义,体现于其笔下女性的立场坚定,深明大义,独立自主,敢做敢当,乃至坚贞不屈。  而其男性角色,往往正邪两立,要么大善,要么大恶,大善者,多抱有社会主义的理想,必定温柔,且甘愿为心爱的女人赴汤蹈火。在她的小说中,男男女女,爱得死去活来的比比皆是,这不正是天下所有女读者的泪腺和命门吗?  其他作品和成名后的人生   自《幽灵之家》开始,伊莎贝尔•阿连德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年1月8日开始动笔写新作,为此要点起蜡烛,举行一整套秘密仪式,呼唤灵感驾临。她称自己只是一个写字的工具,小说里的故事和人早已存在,就在另一个世界。  1984年,伊莎贝尔•阿连德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爱情与阴影》,以新闻体风格,借军事独裁下一个有灵异之能的“圣女”之死,表达出对绝望政治的愤怒。第三部小说《埃瓦•卢纳》(一译《月亮部落的夏娃》)于1987年出版,写妓女埃娃与男作家寻找游击队的故事。此后又有1990年的《埃娃•卢纳故事集》和1991年的《无限的计划》。  1992年,女儿芭乌拉在因病成为植物人近一年后,死在她的怀里。1994年,阿连德讲述女儿病逝经过的回忆录《芭乌拉》出版。三年之后,为摆脱丧女之痛,她完成了一部色彩明快,甚至带些狂欢意味的随笔集《阿佛洛狄特》。1999年,《幸运的女儿》出版,《不褪色的肖像》在次年上市。童话故事三部曲《怪兽之城》、《金龙王国》和《矮 人森林》分别出版于2002、2004和2006年,其间,她还于2003年出版了自传《我虚构的国家》,2005年出版了小说《佐罗:一个传奇的开始》,2006年出版了《我心灵的伊内丝》。  45岁时,她与那位“以禁欲主义让她忍受了四分之一世纪”的首任丈夫离了婚,旋即在加州邂逅美国律师威廉•戈登,她称之为“旧金山最后一个未婚异性恋者”。两人在1988年结婚。  2003年,伊莎贝尔•阿连德成为美国公民。所以现在对她的正确称呼,也许应该是“美籍智裔作家”。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后面看不太下去
  •     男主角埃斯特万 特鲁埃瓦绝对是全书中活得最痛苦的角色:一生最爱的两个女人都是他永远都无法理解的天人,且都不爱他;儿女们一个比一个古怪,还和他处处作对;费尽心机想要把世界变回他习惯的样子,结果不仅搭进去了儿子的命(差点连最喜欢的外孙女也搭进去了),还害惨了整个国家。虽说幽灵之家的女性视角被人称道,我倒觉得埃斯特万才是这本书塑造得最出色的人物。
  •     世代史~~~
  •     我是冲着能与百年孤独媲美这一噱头购买此书的。书籍昨天刚刚到手。已经阅读完一章节。是本好书......埃斯特万?特鲁埃瓦这个人物被作者塑造的异常丰满,性感而粗暴,颇具吸引力。爱情像仇恨一样浓烈.....个中滋味,慢慢体会。
  •     在一个有些魔幻的背景下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多方面,描写的非常立体,完整展现了时代变迁对一个家庭,和与这个家庭相关的人的影响,印象最深刻的俏姑娘罗莎的暴亡、巴拉巴斯和克拉拉姑娘的神奇力量,这是本可以再读的书。
  •     看了封面和简介就直接买了
  •     犹记看过一小节佳片有约中的《第六感之恋》,完全出于对小女孩魔力的好奇翻出原著,却看到了家族几代人在时代大潮中的不同归宿,对拉美这块神奇的土地多了一些了解。
  •     真的是不错的。
  •     你是否也能听到幽灵的呼唤,那是灵魂深处的我们。
  •     明姑娘Clara,暴戾却柔情的东家。
  •     好久没有看书因为某个人物去世哭了,唯一不能理解克拉腊那么仙气的人怎么会有那么让人无爱还狂热共产主义的外孙女。要再去看看金色豪门总觉得跟我看的时候感觉差好多。好爱靠谱大气上档次有内涵的翻译。
  •     正在读这本,内容很浓的拉美风,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不同兴趣的人可以关注不同的侧面得出不同的感受
  •     事无巨细地描述是小说大忌,此书犯了忌,还有什么女版马尔克斯,都像腰封一样口无遮拦。
  •     精装,不错,没想到!!!
  •     以前看过《百年孤独》好像没看懂,数年之后看过《幽灵之家》才又回头去看《百年孤独》,拉美的小说好像也就看过这两本而已。《幽灵之家》很吸引人,故事情节稍微有点“超能力”,但是不觉得讨厌,人物虽然涉及多,年代涉及久远,但是结构不乱,吸引我花了三天就看完了。
  •     今天凌晨读完了这本书,尽管作者不断提示人物的命运,但好奇心始终被牵着,让人不忍释卷。美中不足的是顶天立地的排版实在不喜欢。还有,为什么拉美的作品一定要扯上马尔克斯和《百年孤独》呢?
  •     这本书写的太好了,比起百年孤独,我更喜欢这本
  •     《幽灵之家》是一部气度恢宏的全景式小说。它以30万字的篇幅展现了一个拉丁美洲国家从二十世纪初到1973年为止风云变幻的历史。以埃斯特万·特鲁埃瓦家族的兴衰变化为中心线索讲述了两个家族四代人之间的思怨纠葛,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历史大变迁中各个阶级、各个阶层人物为生活、思想状况。   《幽灵之家》的故事是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开的。开发金矿,振兴农村,党派斗争,学生运动,直至社会党在总统大选中取胜,土地改革,军事政变……组成了全书庞大的历史框架。其中活动着九十个与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血肉相连的人物,有总统、部长、将军、者员、军官、士兵、地主、农民、教员、学生、医生、歌手以至老鸨、妓女。随着历史的嬗变,每个人物不断作出反应,作出抉择,在有意和无意、直接和间接的竞争当中经历了起伏升降的复杂变化。从题材、人物的选择上,清楚地表现出,作者创作这部小说意在从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高度,对拉美社会从二十世纪初到1973年的70余年的历史演变进行冷静而深沉的反思,并在反思的基础上探索拉美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作者继承了拉美文学“贴近现实”的优良传统,同“文学爆炸”中杰出的作家保持着同一创作方向,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者一方面对描写的事件、人物保持着清晰的认识,爱憎分明;另一方面又没有囿于个人好恶,使对事件的评价流于简单化,对人物的刻画流于脸谱化。《幽灵之家》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并引起文学界的重视,原因之一是作者不拘一格地综合运用了传统的和当时时兴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方法,收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是伊莎贝尔·阿连德刻意追求的目标。她曾说过,她的小说中“有些人物没有名字,他们似乎是象征,羞不多是典型”。像温厚善良的民间歌手佩德罗·加西亚第三、逆来顺受的家庭妇女布兰卡、慷慨激昂的革命青年米格尔……都是栩栩如生、真实可信的典型人物。尤其是埃斯特万·特鲁埃瓦,这个贯串全书的中心人物更是拉丁美洲社会环境造就的性格极其复杂的典型,埃斯特万·特鲁埃瓦是个彻头彻尾的个人主义者。脾气暴躁,意志坚强,一旦认准目标,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在拉美国家早期经济开发阶段,他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畏艰难险阻在荒无人烟的北方开采金矿,振兴愚味落后的农村,获得极大成功。随着事业的发达,他变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专横。在日趋激烈的社会政治斗争中,他为了维护既得利益,从不许雇工反抗发展到反对一切社会进步,直至成为极端的保守派。在家庭生活中,他说一不二,扮演了专制家长的角色。但是,社会发展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家庭成员的思想变化也是凭暴力遏制不住的。埃斯特万·特鲁埃瓦机关算尽,精力耗光,最后还是成了政治斗争的可悲的牺牲品、一个辗转病榻的孤苦伶仃的老头子。作者还描写了他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对外孙女儿的舐犊之情,充分展示了这个主要人物的有血有肉的多样化性格。   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伊莎贝尔·阿连德是个讲故事的能手,在书中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或离奇,或荒涎,或惊心动魄,或缠绵悱恻。拉丁美洲文学评论家把《幽灵之家》归入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把它誉为继《百年孤独》之后魔幻现实主义的又一部力作。作者在小说中安排了不少“魔幻现实”的情节,运用了许多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技巧。这集中表现在塑造克拉腊这个人物形象上。她能用意念的力量搬动三条腿的桌子和其它物件;时常和鬼魂对话,善于预卜夫来的吉凶祸福。另一个带着浓重的魔幻色彩的人物是佩德罗·加西亚。他用“劝说”的办法引走在三星庄园造成灾祸的蚂蚁;用身体能测试出地下是否潮湿,是否有水;用土法治愈在地震中被砸得骨断筋折的主人。这类情节在克拉腊和者佩德罗·加西亚出现的场合屡见不鲜。而作者认为,这些并非出于虚构,同样是拉丁美洲这块大陆的现实。
  •     这是徐慢推荐的书,每一个真正的读者那里都有一口金矿。前几年读过一半多,但情节全部忘记。近日静心阅读,感觉十分奇妙,写克拉腊的灵异和神通,叔叔的传奇,他的木屑球,他的飞翔鸟,写罗莎的死,她如深海般的美都让人感觉惊异,甚至到故事快结尾时,过了几十年,因为搬迁陵墓的缘故又将罗莎挖出来,他们看到她一点都没有变,她的美丽,她那满头碧绿的秀发,而后却突然又幻化为一具干尸。 由于作者的功力问题,对《幽灵之家》的阅读渐渐进入一种漫长的犹如生活般的麻木不仁,这个作者被称为“穿着裙子的马尔克斯”,她描写生活是独到的,但一牵涉到历史与政治并感觉笔力不够。而她的魔幻力也渐渐式微,在家族史的一代又一代发展中,只有克拉腊有魔力,尼古拉斯去印度又有什么稀奇呢?生活是何其相似,缺少了巫术与神秘,变得庸常不堪,这部作品越来越
  •     看了介绍,在作者的几本书里选了这本,应该不错。
  •     刚看了个开头,就觉得很吸引人,要是没有那么多杂事要占去很多精力,我会一气把它读完。
  •     一个人能活多久 一个星期还是一个世纪
  •     书看着很不错,还没有看,希望看完能有收获
  •     每一个人物都令人印象深刻。我觉得这已经是对全景式小说非常高的赞美了。
  •     阿连德的作品自是不能错过!
  •     完全停不下来的故事
  •     一部出自天才之手的神作!故事横跨四代,精彩纷呈、气势恢宏、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读完非常震撼。虽说本书被归为魔幻现实主义,但其实魔幻得并不厉害,并没有实质的超常规事件发生。之所以会带魔幻色彩,是因为拉美这片土地自带魔力,加之作者的回忆让往事显得模糊迷离了。本书更确切地说是作者用艺术化的手法对自己的家族史进行了追忆。前面的风格是俏皮可爱的,后面转为沉重悲哀,“魔女”明姑娘克拉腊之死是一切的转折点。本来,我更倾心于前面轻松幽默的风格,但结尾处关于阶级、政治、武装暴力,作者的描写实在是太好了,点到即止又引人深思,令我着实赞叹。读的时候我被吓到了,深深庆幸自己生于和平年代。衷心希望世上的人都能安静平和地生活,少些仇恨、杀戮和苦难。
  •     穿裙子的加西亚,让我对智利有了一定了解
  •     的确与马尔克斯的写法很像,真正能与《百年孤独》媲美!
  •     书还没有读完。但已经翻了翻。期待中!
  •     掺入了过多零零碎碎的东西,阿尔芭出生后的那部分完全没有前半段吸引人。相较而言更喜欢叙事更为纯粹的《佐罗》。
  •     不逊于百年孤独的好书,大爱作者。
  •     另一种百年孤独。“我仿佛是这样一个人,腋下夹着块砖,为的是让人看看我的房子是什么样子。”
  •     对于这样一本史诗一样的书 我也不知能说什么
  •     ......全身放松,不跟痛苦较劲儿,让痛苦穿身而过。
  •     第一部读完的拉美文学小说,比较通俗易懂,没有想象中的晦涩难懂。读完其实最大的感受是,拉美那边的性思想远比我想象的开放的多,改变了我对那边传统封建的思想。另一点所说就像Lupe所说的魔幻现实主义很自然,每个人都知道幽灵的存在,只不过是通灵的能力具有是否。
  •     “穿裙子的马尔克斯”。
  •     这是我最喜欢的女小说家,充满想象力,可惜只出了三本,其他的几本一直没见出来。
  •     慢慢看~感觉的很不错
  •     又一部拉美巨作.
  •     不如《百年孤独》
  •     的确比《百年孤独》更清晰、更引人入胜,令人更加怀念被抛在身后却又唯恐失去的过去。另有梅丽尔·斯特里普出演其改编影片《金色豪门》。
  •     比《百年孤独》好读太多,比较通俗。
  •     拉丁美洲的必读经典,可以和斯特里普主演的那部电影一起看。
  •     很有质感的一本书,个人偏向译林、译文出版社。
  •     静静的读一本书,才能感觉到生活
  •     这样的故事怎能不感动呢
  •     政治描写是败笔,克拉腊死后故事开始失去了光彩,之前一直漂亮得无话可说
  •     奇妙又现实的女性们。
  •     一口气读完停不下来 由此决定要把名字改成clara 明姑娘
  •     书很厚,剧情非常吸引人
  •     恕我孤陋寡闻,长久以来,拉美文学我只知道马尔克斯。我是在很久之后才知道阿连德的。我知道她也是缘于一句话:“唯一能与《百年孤独》媲美的拉美文学经典。”我想,有这句话就足够了。于是我便在当当网上找到了这本书,毫不犹豫地就买了下来。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这是一位天才故事家华丽登场的传奇之作。"。《幽灵之家》是一部气度恢宏的全景式小说,以两个家族四代人之间扣人心弦的恩怨纠葛为主线,展现了一个拉丁美洲国家从本世纪初到1973年为止风云变幻的历史。这个以自己家族故事为背景的小说,巧妙地糅合了现实和魔幻。而在别人赞扬阿连德天才式手法时,她把这些归功于她的家族:“我很幸运,来自一个奇妙古怪的家庭。一群讨人喜欢的疯子,他们几乎启发我写了全部长篇小说,我就不再需要想象,家人为我提供了魔幻现实主义的一切素材。” 这位被誉为“穿裙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伊莎贝尔·阿连德,是没有辱没这个名称的,她当之无愧!
  •     故事很吸引人。
  •     幽灵之家
  •     1女性亦是历史见证者,书写力量. 2历史上的暴行不完全是独裁者一手造成,还包括既得利益者的支持,只是这些人不知道他们将来也会成为鱼肉.
  •     外教推荐我读的, 自己下了原文版的, 对照着读吧。
  •     正在阅读中,是我喜欢的类型~
  •     喜欢阿连德的文字,尤其喜欢这本幽灵之家,重新印刷换了一个封面,以前的黑色封面更显深沉。
  •     虽说赶不上, 但也是很不错地以本书
  •     百年孤独的山寨版,没有当年读百年那么惊艳
  •     花了一个学期读完,来劲了就一下读个一百来页,累了就看个几页。看的第一部西语小说,是想象中的炎热感,看完彻底消灭心中对西语文学的抵触。他们活的太浓烈,身上是原始而直接的感情,读完只剩吸引与向往。
  •     喜欢,曲折
  •     唯一能与《百年孤独》媲美的拉美文学经典
  •     看了书评,决定拿下此书。可是对译林的书实在不太感冒,但还是拿下了。
  •     很不错的故事,值得一读
  •     好是慢慢读
  •     太棒了 集可读性文学性文献性于一体 读下来酣畅淋漓 不亚于看了一部托纳多雷或者波兰斯基的电影 甚至更甚一筹 实在太棒太棒了
  •     南美洲文学,哥伦比亚有马尔克斯,秘鲁有略萨,阿根廷有科塔萨尔,乌拉圭有奥内蒂,巴拉圭有巴斯托斯,智利有阿连德。《幽灵之家》正是阿连德代表作,只是广告打得有点夸张,《百年孤独》是无可比拟的神话,至少我这样想。
  •     拉美
  •     非常好,绝对值得一读。
  •     精装,封面设计漂亮
  •     看完盲刺客后读这本书,断断续续一个星期才看完,几次都想合上不看了,但是它就像有魔力一样让我再次翻开直到读完,当看到阿尔芭被抓走回身看向老特鲁埃瓦时不禁鼻酸,身边的人一个个相继离开留下的人果然是最痛苦的
  •     一直都喜欢这种家族的魔幻故事,谢谢希哥在我提到这本书后就去买了还送给我了哈哈哈。街角大宅院在经历百年之后似乎安静了下来,希望阿尔芭肚子里的孩子是个女孩,不像罗莎不像克拉腊不像布兰卡也不像阿尔芭,但希望她也是个神奇的女子,继续倾听和谱写活人们以及幽灵们的故事。
  •     男人们的时代。女人们的命运。
  •     小说很吸引人 很棒
  •     因为非常喜爱《百年孤独》才买的这本书,买之前对作者及生活背景完全不了解,但是看着看着就对这些书外的故事产生了兴趣,想要知道作者是经历了什么,才能写出这样一部优秀的作品,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的,所以魔幻的部分感觉反而更真实了。刚刚读完一遍,有时间的话还会读上两三遍的,就像读《百年孤独》那样
  •     电子书。十一章之后(107页)。
  •     这本书借了一个学期,最后居然是看完的电子版。。。人呐,你的名字叫懒惰!和百年孤独有点神似
  •     希望像网上吹的那样离谱,也不枉买了一场
  •     合上书时的怅然若失是身为读者的彻底被征服。犹如那时读《白鹿原》最后的篇章,既能笑出声,又能哭出泪,都是无法克制的,就像拉美这片土地的生命力一般,从来毫无保留。(如果说它哪里像《百年孤独》,于我而言便在于我从来不为记名字所苦,如果书中每个人物的个人色彩通通绚烂到这般地步,还不能让名字这区区符号可有可无,那你又想如何啊?)
  •     荡气回肠
  •     拉美旧时代的记录者,一本地主家族的老派人物传记。可认为《百年孤独》的延伸。
  •     我真羡慕她
  •     耐读
  •     好看好看
  •     是本好书!我喜欢!书的质量很好!拿在手里很有感觉!
  •     没读 读后再说 韩寒新书 和 魔幻现实主义 想接触接触
  •     记忆力是单薄的,而生命又极其短暂,一切来得那么匆促,我们来不及看一看事件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不可能测度一下行动的后果。我们相信时间的虚构,相信现在、过去和将来。然而也可能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同时发生的。
  •     前面部分比较精彩,后面的暴政简直残忍。确有百年孤独的遗风。
  •     又有拉美那种神秘力量…家族回忆录总会有很多先把手指戳向未来的那种内容,“要不是XX以后XXX”“他并不知道未来XXXX”,我挺喜欢段尾看到这种勾搭人的小句子的…里面人称跳转都很突然…菲鲁拉死的时候,海梅死的时候,特鲁埃瓦的爆脾气变得苍白无力的时候,我都跟着难过了…只是觉得结尾弱了一点。开始读觉得真的好像百年孤独,但每一个家族一些疯狂的人发生的事都只能是不同版本的故事,这个其实更现实些。幽灵的存在就是在希望恢复失去的一切吧。PS:记得零九年逛书店在两本书间犹豫,其中一个就是这本,这么一个偏差就晚遇了四年…
  •     读完后大吃一惊,没有想到除了《百年孤独》后还会有这样的书。建议喜欢拉美文学的人一定读读,你不会后悔。
  •     作者是“穿裙子的加西亚·马尔克斯”
  •     记下来的,便是历史
  •     流水账得厉害
  •     没有模仿的嫌疑吧?
  •     无可避免的,会把此书拿来与百年孤独对比。马尔克斯40岁出的百年,写家族史,魔幻,悲剧收场。阿连德40岁出版幽灵,写家族史,魔幻悲剧。但是阿连德的人物关系更为清晰,在命名上的清楚使得阅读变得容易,同时人物塑造尤其是埃斯特万相当的立体复杂,他90多年的命运贯穿全书,也就是智利乃至拉美上个世纪历史缩影。与其说是家族史,不如说是历史,女权萌芽、拉美政治变革、军事独裁时期等等都在里面找得到对应。另外,阿连德又是相对积极的,最后处理的阿尔芭肚中孩子,就是新生一代,那就是希望。
  •     一口气读下来荡气回肠!
  •     买来还没读。
  •     好书~~~值得看~值得买~
  •     如果看下去会被其中的深邃而吸引,自拔太难了
  •     伊萨贝尔阿连德的《幽灵之家》问世后,当时一群拉美男作家忙着挨个扔下拉美文学炸弹的时候,她也闷不做声的随手抛出了一颗,她的家族本来就是在智利响当当的名门世家,她叔叔就名满四海的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所以她的幽灵之家一出来,拉美作家们就给她灌上了“穿着裙子的马尔克斯”的美名。百年孤独在拉美文学的地位之高不言而喻,各种书评各种推荐多了去了。但是没把幽灵之家一并推荐,两本书差不多都在三十多万字左右,故事都是一大家子里的各种神经病聚集,而且两本书都是在拉美土地上“大观园”里上演的家族悲情史。这两本书真的是没理由不一起看,也没理由只知道百年孤独而不是有幽灵之家。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