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道》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八正道章节试读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
ISBN:9787544331210
作者:德宝法师
页数:266页

《八正道》的笔记-第24页 - 如何处理疼痛

作者在几个章节里都提到了如何处理疼痛。不同章节的重点不同。
首先,作者在前言24页提到如何处理疼痛,目的是指导调身,帮助禅修者放松身体,增加定力。
接着,作者在第一章正见又提到了疼痛。他以禅修中如何处理疼痛为例,讲解了八正道如何协作,帮助禅修者克服疼痛并获得智慧。
最后,在第7章正念部分222页,作者以疼痛为例讲解四念处的受念处是如何修习的。
相比较,正见章节对疼痛的讨论,对我当前打坐的指导更多,因为坐的久了就会遇到腿部疼痛的问题,如何做到“疼痛帮助涅盘”,如何具体修习受念处,是非常值得反复体会的。
那么,最后受念处章节,作者将视线放到了更远的目标,比如对乐受,对出世间受的关注上面。我暂时还用不上。

《八正道》的笔记-第160页

需要断除的10结:
一 《杂阿含经》 四八九 (四九0)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缚者,云何为缚?”
舍利弗言:“缚者,四缚,谓贪欲缚、瞋恚缚、戒取缚、我见缚。”
阎浮车问舍利弗:“所谓结者,云何为结?”
舍利弗言:“结者,九结,谓爱结、恚结、慢结、无明结、见结、他取结、疑结、嫉结、悭结。
二 《长阿含经》 九
复有五法,谓五下结:身见结、戒盗结、疑结、贪欲结、瞋恚结。
复有五法,谓五上结:色爱、无色爱、无明、慢、掉。
◎“身见结”:不知此色身是由地、水、火、风所形成,不知是由因缘所形成,因而起了颠倒妄想,以为此身就是我、我的,身外的就是非我、异我、我所。
◎“疑结”:怀疑有智能的人(如佛陀、阿罗汉)所开示的宇宙人生的实相真理。怀疑有解脱者,怀疑有解脱的可能。
◎“戒禁取结”:被一些与解脱无关的戒条与观念所束缚。
◎“贪欲结”:遇到可意境(喜欢的境界),就贪爱、黏着、抓取。
◎“瞋恚结”:遇到不可意境就瞋恨、排斥、抗拒。
五 相应部五 第二 觉支相应
诸比丘!有五上分结。以何为五耶?色贪、无色贪、慢、掉举、无明是。诸比丘!此为五上分结。
http://www.szjt.org/xuexiu_daoh/daocidi/contents/jietuodao_101.htm

《八正道》的笔记-前言 - 前言

首先指出“知识本身并无法帮助你获得快乐”。同时,作者承诺“把佛陀的八圣道付诸修行,真正落实他的教导”“将逐渐发现,完全了知真谛所能带来的持久快乐”。
有关快乐,作者做了这些讨论。首先,快乐分有为法和无为法两种:
“脆弱的快乐(有为法)必须依赖事情以某种特定的方式发生,但有些快乐却不依赖任何条件。佛陀教导我们寻获这种究竟按了的方法”。
接着,作者给快乐做了分类:
较低的执取之乐,也就是“五欲之乐”
较高的快乐,包括宗教,布施,放舍之乐,还有禅定之乐
最高的快乐是“证果之乐”
对于世俗追求的考虑,作者这样评论到“有些人千方百计地想累计令他们欢愉的经验,并称之为快乐的生活”。
对于如何开始八正道的修习,作者给出了几条建议:
简化生活
练习自制
修善
访师求道
最后,作者再次强调正念的重要。P24提到了如何处理疼痛。同时,作者提醒我们在每次禅修前都应该修习慈心禅——这个是我一直都忽视的练习。

《八正道》的笔记-第53页

你哄骗身心让他们舒服与轻松,然后上床睡觉。时间流逝,除了变老与变胖,其他什么也没改变。

《八正道》的笔记-第80页

记得人总有一天会死,以及我们不想抱怒或含恨而终
人要真能够做到,就不是人了。

《八正道》的笔记-全书 - 全书

看来我们认为应使人快乐的那些事,其实是痛苦的来源。为什么?因为它们不持久。关系结束、投资失败、失去工作、孩子们长大后离开,从资产与欲乐所累积的幸福感顿时消散。周遭的事物变化无穷,威胁着我们认为快乐所需的那些事物。实在很矛盾,我们拥有愈多,不快乐的可能性便愈高。
一旦心生渴爱,自私与嫉妒的行为通常便无法避免。为了追求任何一种小欢乐-----一块草莓馅饼-----我们可能冒着树敌的危险而鲁莽行事。当渴爱的对象是重大事物,例如某人贵重的物品或非法通奸时,代价就更高了,那可能造成严重的暴力与无尽的痛苦。
处理疼痛最有效但也最困难的方式是看着它,和疼痛同在,融入它。经历它,而不将它视为我的疼痛、我的膝盖、我的脖子。就只是贴近观看,看它发生什么事。
成佛之道并非什么“承诺要变好”,以便能得到一些回报的抽象概念,也不是要加入秘密组织所需遵循的神秘行为法则。
欲望来自乐受与苦受。欢乐生起时,便有执取它与永久持有它的欲望;而当痛苦生起时,便有拒绝它或避开它的欲望。因为对乐受的贪着与对苦受的憎恶,你便经常寻求取乐或避苦的经验,一旦发现某事有助于达到这个目标,你就变得偏心且有成见。这个心态让人执著,为了保护或保持所拥有的事物,人们不惜说谎,毁谤或侮辱他人,甚至拿起武器捍卫以为是属于自己的东西。
事实上,我们可能缺少诚实与勇气,去检视自己真正的动机。投入社会运动的人可能很有同情心,并热衷公益,但有些人不敢承认自己真正的动机。我们都知道帮助弱势能带来权力感,那是在和不需依赖我们的人共事时所得不到的。渴望权力是原始的本能,我们需要更多的诚实,去看清帮助别人有多少成分是发自这个渴望。认清行动背后的动机,能帮助我们实事求是地在拯救别人之前,先整顿好自己的家。
当一切执著,一切贪欲熄灭时,苦便止息。
虽然我们内心都有慈爱的种子,但一定要努力培植它。当我们顽固、烦躁、紧张、焦虑,充满忧愁与恐惧时,我们慈爱的本能将无法发挥。我们必须学习放松,才能滋养慈爱的种子。在平静的心境下,例如从正念禅所获得的,我们可以忘记过去与人的嫌隙,并原谅他们的过错、缺点与攻讦,慈爱自然会在我们心中滋长。
我们想培养的“慈”,并非通常了解的“爱”。当你说爱某人时,心中怀藏的通常是受其行为或特质制约的感情。也许你仰慕那个人的外表、举止、想法、声音或态度,一旦这些条件改变,或你的品味、幻想与爱好改变,爱也可能随之改变。在极端的情况中,你所称的爱甚至可能转变为恨。这个爱、恨双重性,遍及我们一切寻常情爱的感受。你因爱一个人,而恨另一个人;或随着一时的好恶而爱与恨;活在一切顺利美好时爱,而在有事出错时恨。
唯有心中充满困惑者,才会表现冒犯或伤害我们的行为,我们成那样的人为“敌人”。但事实上,没有“敌人”这种人,是烦恼造成我们困扰。正念为我们指出,心的状态并非是永恒的,它们是短暂、可改正与可调整的。
少了悲悯自己的基础,将无法真正对他人修习悲心。若我们出于贬抑个人,或相信自己不如他人重要,而尝试表现悲悯,那么我们行为的真正动力是讨厌自己,而非悲悯他人。同样地,若出于优越感而对他人提供帮助,我们的行为很可能是由傲慢所推动。如我们前面所见,真正的悲悯是来自切身痛苦感受的柔软心,然后才能反映别人的痛苦。
记得我们是因为自己的痛苦而犯错,有助于我们将悲心延伸到自己身上,而非苛责与自虐。
我心想:“若这是我的死期,那么无论我害怕与否,反正我都会死。让我保持内心清明。”首先,我想起自己对死亡的了解。我想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以及这会是死亡的好时机,因为我已行善,且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事。然后思考事情的可能顺序:“若飞机很快地从11900米是高空坠落,我们将在掉入海洋之前便失去意识。”在失去意识之前,我必须保持内心非常清明、纯净。这是我使用正念去觉悟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机会,若我以纯净与清明的心平静地死亡,来生会很光明。也许经由看见无常的实相,我会达到觉悟,一定不能让恐惧或困惑障碍我的心。无论我对生命的执著有多强,现在一定得舍弃那个执著。在面对死亡时,我就如此努力地防止妄念生起,并鼓励善法生起。
正念使我们持续控制所思、所行与所说,我们不可能带着正念对某人咆哮,或带着正念酗酒,或带着正念邪淫。若真的有正念,你根本不可能做这些事!
一切不是发自放舍、慈爱与悲悯的无谓言词,都是有害的。
我们修习正业并非为了避免违反佛陀的规定,或因害怕若做了会被某人惩罚。我们避免残酷与伤害的行为,是因了解这种行为的后果——它将于现在与未来,为我们与周遭所有人带来深切的痛苦。修习正业是我们希望生活是有益与和谐的,而非破坏欲引发争议的,因想要一颗平静与快乐的心,不受遗憾与懊悔折磨。
最好在你还年轻、健康与强壮时,就能享受道德的善果。到了老年,将不需要道德原则来让自己免于犯错。
记住,遵守道德原则是为了让自己快乐,而非痛苦。
记住!为了喂饱身体而出卖良心,绝不可行。
我们的谋生之道不应妨碍心灵成长。
除非在生活的每个方面中都提起正念,精进断除不善念,并增长善念,否则我们的心永远无法有足够的安定,让自己得以进步。
到达初果断除的结:有身见(相信有恒常的自我或灵魂存在)、对于佛法的疑、戒禁取见。到达第二与第三果断除的结:欲贪(粗贪)、瞋恚。到达第四果断除的结:色界微细贪、无色界微细贪、慢(或自我身份的潜在认知)、掉悔、无明。
佛陀劝他的僧众忍受现实生活的微小不适,别自动尝试修复它们。若你一直选择改变事物以获得舒适,新疆变得挑剔,不善法将更快生起。
事实是,没有精进你永远成不了什么大事。
事实是,正念只能短暂地帮助你压制十结,必须在觉悟之道上证果才可能摧毁它们。
记住,没有一件重要的事是只做一次就能完成的。你必须一再地重复善念与善行,之道修行圆满为止。
例如你正专注于呼吸,然后一个关于你皮肤健康的念头生起,那个念头通过后,心会抓住下一个呼吸。若心继续专注于皮肤,你便进而思维皮肤的无常——它是多么脆弱,一直快速变化且会变得充满皱纹,你也思维执著皮肤是多么无用的痛苦,因无论如何它都会改变,愈执著便愈痛苦。你也思维皮肤的无我——没有一个“你”在那里面或控制它。然后,你看着这些念头消失,也注意到正念觉知这些念头的观察功能本身也是无常的。当一切念头都消退,再无其他想法跃上心头时,让心重回呼吸。任何新的观念生起,都以同样的方式检视它们。以此方式修行,知道念头止息,心得到禅定为止。
若你放松心观察呼吸,不渴望平静,并排斥紧张生起,就只是经历呼吸的无常、苦与无我,心便会变得安详与平静。
无论你的身体看起来多么美或丑、胖或瘦、多毛或无毛,都无关紧要,所有身体都会依同样的方式运作、变老、生病、衰退、死亡与腐烂。就这个角度而言,你和其他人完全没有差别,这个洞见帮助你培养平等心,并慈悲地对待一切众生。
当使用正念去放下如吃美食等世间乐受时,出世间感受便生起。请当心那些说能以正念去享受欲乐的人,这不是佛陀之道。
修习正念并不限于坐在蒲团上。无论哪一种姿势,或正在做什么,你都可觉知任何心理活动的生起。随着尝试每天维持正念不断,不善法发生的频率终将递减,而善法则将递增。由于迷失在负面思维的时间愈来愈少,你愈来愈容易现观心的活动。
通常,人们将乐于兴奋混为一谈。例如,某人中了一个大奖,会通过亲吻、拥抱、尖叫、跳上跳下来表现兴奋。那人心想:“我太快乐了!”但这感觉并非真正的快乐,那是兴奋。真正的快乐生起时,兴奋消失,你会感到放松与平静。
你曾尝试为猫指点吗?你愈指点,猫就愈会想嗅你的手指,它永远看不出手指的范围。若你结束本书并说:“就只有这些吗?最高真理在哪里?我对此一无所获。”则你就想那只猫。请跳出本书的文字看到它指向之处。以佛陀所建议的行动,促使自己达到另一种了解方式。路得自己去走,当逐步增长身、口、意的善巧时,圣道即散布于你生命的一切经验中。(《八正道》)


 八正道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