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蒂冈的乱世抉择(1922-1945)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梵蒂冈的乱世抉择(1922-1945)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802511576
作者:段琦
页数:308页

后记

《梵蒂冈的乱世抉择(1922-1945)》一书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梵蒂冈与天主教研究”中的一个子课题。我之所以选报此课题,只觉得这段历史很值得研究,因为国外对此有很多争议,而且随着梵蒂冈历史档案的解冻,更有许多新的突破。相比之下,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实在太薄弱了,不仅至今没有一本对这段历史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问世,就连有关文章也不多见,而且所用的资料和观点多较为陈旧,基本上继承原苏联的那一套,几乎一边倒地将梵蒂冈说得一无是处,甚至把它划成法西斯国家同盟军行列。

作者简介

《梵蒂冈的乱世抉择(1922-1945)》主要内容: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梵蒂冈的研究在国外已开展了五十多年,这是一段有着极大争议的历史,国外史学界为此著述颇多。近些年来随着梵蒂冈档案的解密,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罗马问题
第二章 拉特兰条约
第三章 意大利占领阿比西尼亚
第四章 德国天主教传统
第五章 德国纳粹的兴起
第六章 德梵宗教协定
第七章 《痛心已极》通谕
第八章 德奥合并及德国占领捷克
第九章 教宗庇护十一世
第十章 教宗庇护十二世
第十一章 梵蒂冈的和平努力
第十二章 梵蒂冈与美国
第十三章 梵蒂冈的沉默
第十四章 梵蒂冈与苏联
第十五章 梵蒂冈与日本
第十六章 梵蒂冈的转变
第十七章 梵蒂冈与犹太人
第十八章 拯救罗马城
第十九章 最后的时日
后记

前言

天主教是基督教的流派之一,因此谈论天主教就不得不先从基督教谈起。基督教诞生在2000年前的巴勒斯坦地区。在长期的信仰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中,基督教具备了以希腊罗马文化为核心的地中海文化特色。经过几百年的艰苦传播,终于在罗马帝国境内扎下根,并逐渐传播至世界各地。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政治、文化、法律、伦理、经济等等方面的差异,原先统一的基督教分化为公教、正教和抗议宗。在中文中,习惯地分别称之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新教往往也称为基督教、耶稣教或基督新教。

内容概要

段琦,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著作有《西方社会与教会》、《奋进的历程——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美国宗教嬗变论》、《基督教史》等;主要译著有《基督的二性》、《马丁·路德的神学》、《白宫中的上帝》等。

章节摘录

以往的教宗都决不放弃让国际法庭来仲裁1870年意大利的行径。二是教宗明确提出了解决“罗马问题”的方案,即“建立一个小小的国家,在这国家中能让他自由地行使司法君权”。三是意大利法西斯政府决不会给教宗比如今他实际占有的更多的领土。墨索里尼明确表示,罗马问题的解决不允许外国干涉,并指出梵蒂冈实质上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意大利永远不会侵犯这块土地,而且教宗本来就像别国首脑那样接受和派遣大使。这位“领袖”还表示:根本就不存在给梵蒂冈增加领土的问题,除非是指明由于居住的实际原因,不得不将梵蒂冈这片土地或花园本身范围扩大,但这决不意味着对圣座作领土上的让步。至于给梵蒂冈留出一条直通海洋的通道的想法,他也决不会考虑,否则就会像格但斯克走廊那样,在北方引起无休止的骚乱。事实上以后双方签订的协定内容大体上就是按上述几条进行的。双方代表私下的谈判在1927年2月便大体完成,但其后停顿了一年,主要原因是法西斯党对公教进行会各组织活动进行限制甚至取缔。’公教进行会是天主教在俗信徒的一个组织。早期称天主教行动,由庇护九世创建于1868年。当时由于教宗国受到意大利民族运动的冲击,为挽救危局,教宗号召意大利天主教徒组织起来以行动来保护教会,故命名为天主教行动。1902年,利奥十三世将它改名为公教进行会。该会有下属各分支组织,包括工会、学生组织、妇女组织等等,具有国际性质。凡天主教徒不分性别年龄阶级职业均可以参加。法西斯上台后首先将目标对准天主教的政党——人民党,当1924年人民党被解散后,公教进行会便成为其攻击对象,常被指责与人民党有联系。为此,1928年,庇护十一世亲自为该会制定章程,规定它为在俗信徒从事传教的组织,将天主教的原则贯彻于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即便如此,也没能减少法西斯的干扰。公教进行会的工会和天主教童子军先后遭到禁止。对此庇护十一世很恼火,甚至打算草拟一份禁止主教和神父参加法西斯游行和庆祝活动的通谕以示抗议。如果实施的话,这将对那些参加法西斯党的普通天主教徒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从而给整个法西斯党带来不小的冲击。为此派契利与教宗之间,期间还穿插着墨索里尼与派契利之间进行了多次磋商,墨索里尼作了一定的让步,允许公教进行会下属的工会和学生组织(天主教童子军不在其列)开展活动。1928年12月3日,教宗才同意教会在阵亡无名战士纪念日唱一首谢主颂。与此同时,教宗明确表示:他不想再继续讨论下去,罗马问题要么当即迅速解决,要么就彻底告吹。教宗还说,墨索里尼已经有了宗教协定的全部细目,这是双方代表拟定的。他现在是下决心的时候了,尤其这一谈判是他自己提议的。教宗如果得不到他的明确表态的话,就要凭自己的良心行事了。就在这关键时刻,两件事情促进了这次谈判的进行。一是法国的干预。法国外长白里德(Briand)听说宗教协定正在讨论时,他通过驻梵蒂冈大使转告加斯贝利枢机主教说:“法国确信,法国的权利将不会因为意大利签署宗教协定而受到损害。”用外交语言说,这就意味着他们确信其利益将受到损害。甚至在1929年1月条约签署前夕,巴黎大主教杜布瓦还试图劝阻教宗签约。他说,这会使全体法国天主教徒疏远圣座。墨索里尼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通知梵蒂冈,说他打算在法国进一步干预之前,立即向议会递交条约。第二件事是当梵蒂冈银行(大部分建在阿布鲁齐和马尔凯,为农民储蓄用)破产时,墨索里尼立即为它们提供政府担保。当墨索里尼开始采取果断措施解决罗马问题时,教宗却又有些犹豫了。教宗对派契利说,他正被迫匆匆签署一项协议,因为按照梵蒂冈惯例,这种谈判即使不再花费几年功夫,那也得再进行几个月。教宗还当着派契利面立即进行了祈祷。过了一会儿,他说:“天主已经显迹了,听到他的仆人的话了!就是要这么做!这是天主的意愿。”①在签约前夕,他又有些疑虑,希望将签约的事留给后任。这次是国务卿加斯贝利说服了他,因为加斯贝里刚从朋友那里得知,有着强烈反教权倾向的意大利王室经比萨的枢机主教做工作后如今不再反对与梵蒂冈签订条约了,因此国务卿认为当下是签约的最好时刻。在他的劝说下,教宗最终同意了。1929年2月7日,枢机主教加斯贝利传召了各国驻梵蒂冈外交使节,正式宣布:“罗马问题已获得解决。”2月11日《拉特兰政治和约和宗教协定》以及一个财务契约在著名的拉特兰官签署了,史称《拉特兰条约》。该宫殿曾是教宗们的主要宫殿。在条约上代表圣座签字的是国务卿加斯贝利枢机主教,代表意大利国王伊曼纽三世的是首相墨索里尼。有关条约的内容在1929年3月19日向公众公布了。该条约共有三个文件组成,第一个文件是《拉特兰政治和约》,又称《意大利和圣座协定》,是条约的正文,共有27条,规定了两个主权国家——意大利和梵蒂冈之间的政治关系。其中包括梵蒂冈城国成立的领土协议等细目。根据这个文件,意大利政府放弃了对罗马境内梵蒂冈领土的全部要求。梵蒂冈城国成为一个具有0·44平方公里土地的独立主权国家。梵蒂冈则放弃了对前教宗国的领土要求。对此,意方用赔款作为补偿。为此双方又签订了经济协议(详见第三个文件)。第二个文件是宗教协定,共有45条,规定了两国在教育和宗教问题上的权利,承认天主教为意大利的国教,教宗所组建的公教进行会得到意政府完全的承认。学校里实行强制性的宗教教育。尤其是双方在婚姻问题上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即教会婚姻与民事婚姻同样有效,以杜绝一些人利用政教矛盾犯重婚罪。第三个文件是经济契约。意政府在经济上赔偿梵蒂冈损失的土地费用。据说在赔款方式上双方曾进行了讨价还价,梵蒂冈希望用现金一次支付,以免在财政上与意大利纠缠不清,但法西斯政府不同意,最后只能按意大利政府方案办理,即意政府给梵蒂冈七亿五千万里拉的现金和十亿里拉的意大利有价证券,年息为5%,部分现金必须投资于意大利公债。

图书封面


 梵蒂冈的乱世抉择(1922-1945)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大段的翻译,转抄,重排,难免有前后重复的内容。本书压缩一半,看起来效果会更好。  不过,对于国内的图书市场,能有一本较为客观中立的介绍梵蒂冈的书籍已属不易。  可以顶一下。
  •     我曾以为政教合一的国家会是社会进程中百姓的出路。不过以天主教为国教的罗马帝国,信仰只是沦落成统治者用来进行最低成本统治的工具。因马丁路德而起的宗教改革,只是让德国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因此脱离政教合一的契约制及现代国家选举体制的产生成为了当今的主流。曾经以新教教徒掌权的普鲁士政府,却成为了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结果被民众抛弃。此后法西斯的崛起,便巧妙的在这些宗教信仰差异中,激发了民族主义的倾向,而在短时间内声势浩大,不过因着希特勒变态的人格,同样的昙花一现。回看历史,才发觉自我的浅薄,那目光总是短视。因着人的罪性,即便在新教教会在掌握政权的时候,结局也不咋样。起码我没了优越感,更清楚地认识了人的软弱。也会觉得一些肢体的想法的可笑。感叹数千年前便有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写下了传道书,并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惟有祂才是不变的。传道书1:4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 1:5 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 1:6 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 1:7 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 1:8 万事令人厌烦(注:或作“万物满有困乏”),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 1:9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1:10 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1:11 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
  •     唉,想起耶稣会鼎盛时期的耶稣会士精英们和他们卓越有效的管理经营模式。 再次感谢段琦女士,希望她能多出次类好书!

精彩短评 (总计61条)

  •     段琦老师是我所钦佩的一位学者,老太太人也很和蔼。此书对于业内学者当然是必备啦,没有什么好评价的。
  •     国内很少见的题材,史料详实,很有参考价值
  •     一直想了解西方宗教的起源,发展,这本书还算不错,但是书太贵,而书的纸张太差,是我买的这批书里面最不满意的一本。。。。。
  •     不错。就是下边有点破
  •     城市轰炸史的点子不错啊~
  •     我曾以为政教合一的国家会是社会进程中百姓的出路。不过以天主教为国教的罗马帝国,信仰只是沦落成统治者用来进行最低成本统治的工具。因马丁路德而起的宗教改革,只是让德国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因此脱离政教合一的契约制及现代国家选举体制的产生成为了当今的主流。曾经以新教教徒掌权的普鲁士政府,却成为了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结果被民众抛弃。此后法西斯的崛起,便巧妙的在这些宗教信仰差异中,激发了民族主义的倾向,而在短时间内声势浩大,不过因着希特勒变态的人格,同样的昙花一现。
    回看历史,才发觉自我的浅薄,那目光总是短视。因着人的罪性,即便在新教教会在掌握政权的时候,结局也不咋样。起码我没了优越感,更清楚地认识了人的软弱。也会觉得一些肢体的想法的可笑。感叹数千年前便有人明白其中的道理,写下了传道书,并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惟有祂才是不变的。

    传道书
    1:4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
    1:5 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
    1:6 风往南刮,又向北转,不住地旋转,而且返回转行原道。
    1:7 江河都往海里流,海却不满;江河从何处流,仍归还何处。
    1:8 万事令人厌烦(注:或作“万物满有困乏”),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
    1:9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1:10 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哪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1:11 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
  •     刚读了前言,感觉是本客观的史料。可以一读。不过作者可能外文水平有限,很多资料是从别人的二手资料中摘录,可能间接影响了某些问题的思路或判断。读者应该注意这一点。
  •     历史的真相并不能从人物口头所称的话语得出。
  •     虽然书中作者的观点比较少,却是对当初的历史陈述的相当客观,受益匪浅!
  •     非常难得啊,国内第1本客观记述二战期间梵蒂冈的著作。
  •     还不错,内容比较详实,展现非常时期的非常历史!内容如果再充实些就好了!
  •     庇护时代的末年,“新”时代的前夜。 不握剑的教权派可笑得像个小丑。 在华沙起义一事上指责莫斯科见死不救与在犹太人问题上指责梵蒂冈一样无聊兼无脑。
  •     这是一本很出色的书。作者以历史文档为证据,把教宗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为详细的披露出来。天主教会,有两千年的历史,也曾经辉煌过。但在近代史上,随着人们信仰的坠落,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教会毕竟无一兵一卒,但是教会有天主的智慧,充分运用了法律、外交、知识等的软实力,终于度过了自己的难关,也为二战后今天的世界格局贡献了伟大的力量。读完这本书,作为教友,真正感到了天主的真实存在,并且他真实的指导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从政治角度看,国家的软实力,更是一种具有建设性的力量。
  •     觀點較為中肯,少有偏見
  •     内容详实,较客观
  •     客观与否,完全在于读者。
  •       看起来完全是资料摘录,没有作者自己的观点,但有时候,引用国外的某些观点,其实就是对所谓主流观点的批评。
      
      按该书作者的理解,教宗在二战期间所作所为,皆为履行天主教徒大家长(papa)的职责,是否有利于天主教徒的安全,是否有利于大公教会的传播,是否有利于基督理念的实现。
      
      天主教继承的是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其本质是反国家主义的。尤其是19世纪初,新托马斯主义在天主教内兴起,使以其思想为基础的天主教政治理论也突出了这种反国家主义特点。根据天主教的政治理论,国家并不神圣,它从来不是目的,唯有上帝才是一切国家权力的源泉。国家存在的目的是为上帝所赋予的道德秩序服务的,包括不得侵犯个人的尊严和人生的自由,国家必须保护个人的财产权和家庭应有的权利,包括教育子女等。
      61页
      摘按:“继承”的说法不妥
      
      
      随着希特勒种族主义思想的膨胀,他越来越不赞成天主教的教义,尤其是天主教的普世主义,但对天主教的教会组织他却非常赞赏,在他看来正式天主教的这套组织系统,使教会得以延续2000年。
      70-71页
      
      纳粹的二十五条纲领中的第二十四条款……“我们深信我们民族的不断复兴只能靠自己,立足于先公后私的原则上。”
      78页
      
      国社党人想要有一个新的、他们自己的三位一体——血统、民族和土地。
      79页
      
      希特勒完全明白天主教的普世性与纳粹提倡的种族主义是无法调和的。
      99页
      
      任何一位有普通常识的人都可看出国家社会主义和教会是死敌。被称为基督教的东方犹太人的教义要对日耳曼民族的衰落和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崛起负责等等。
      101页
      
      布尔什维克党内理论家卢那察尔斯基发表了他的著名格言:“宗教就像一颗钉子。你敲得越厉害,它就钉得越深。”
      210-211页
      
      我们共产党人感到必能战胜伦敦的资本主义。但罗马将被证明是一个更难对付的问题。……罗马为了传教向外派遣各种国际的传教士。他们比枪炮和军队更有效。……罗马天主教仍是革命思想发展的最可怕的障碍。
      213页
      
  •     之后补书评吧
  •     要多多学习,有点深奥!
  •     国内研究这个的估计就这一本了,很好的
  •     这一块儿的专著很少,值得一读。对欧洲宗教史不甚了解的读者读来可能在理解上有一些不足。
  •     一直忽略了还有宗教这个视角去看战争,皆在俗世,怎能不涉纷扰。
  •     了解历史,了解基督教,很好的书籍
  •     跟一贯的意识形态论文不同,写得比较中肯客观
  •     内容充实,资料丰富,见解独到,很好!
  •     这本书是在去德国的飞机上读完的,好书,原本一直对教会的这段历史不胜了解,这段历史也成为很多人反对教会的一种方式,看了之后大部分人会释怀,一个为了保护弱者的有尽力不被强者消灭的弱势教会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
  •     很难得的一本比较系统描述这一特殊时期梵蒂冈的书,但很明显,在目前的意识形态和国家林立的世界里,梵蒂冈的所作所为使得为它洗白的人都很难下手。而一旦超过所谓“常人的视角”,这本书里就出现了一个悲天悯人的梵蒂冈以及它代表的教会主体。一旦外在形式无法突破,则内在灵性再怎么善意,也会被曲解,甚至表现为“恶”。
  •     很好读,立场也对头,很有历史演义的味道,惊心动魄,跌宕曲折。多少人、事、国,命运流转。乱世的十架,梵蒂冈啊。。。。。。。当然,是严肃的学术著作来着,只是我当评书连播读的。
  •     无论是二战历史爱好者,还是对天主教历史感兴趣的人,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读下去的乐趣。并且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段历史,看完之后,对抉择中的无奈和艰难心生感叹。
  •     作者有比较明显的倾向
  •     为了了解
  •     据此书,可以很好地了解梵蒂冈这个国家或天主教之都。
  •     教宗岂是“无误”?他也有人的软弱。面对撒旦的压力,立志行善,却力不从心。
  •       今天读完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段琦研究员所著新书《梵蒂冈的乱世抉择(1922-1945)》,当初在季风书店来福士店看到的时候,就很想买,不知道为什么,大概是因为对于梵蒂冈的兴趣吧。
      
      和第一眼的感觉一样,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作者罗列了大量的文献中的记述,本身的论点却很单薄,但是对于国内的薄弱学科而言已经很难能可贵了,毕竟作者没有胡说。
      对于梵蒂冈的几种争论,主要局限在其对于盟国和轴心国的态度之上。
      
      其中有趣的一章是关于教宗要求盟国不要轰炸罗马,因为这是永恒之城,是人类的文明精华。结果英国驻梵蒂冈大使反驳道:难道对于英国人民而言,伦敦就不是永恒之城,就可以被梵蒂冈轰炸了?!——后来毕竟只轰炸了小规模的两次。
      
      说到这个我想到了上海,日本侵华,淞沪抗战的时候,日本就选择我住的普陀以及闸北轰炸,固然是因为华界,其实也是因为没什么价值。解放军进城的时候就不谈了,一幢大楼没倒。看《战上海》中还有这样的质问:“难道资本主义的大厦比无产阶级的生命还重要?”笨!固然如此。
      
      就我记忆中所及,最惨的恐怕是朝鲜战争中的朝鲜首都平壤了,完全夷为平地。以后写城市建设史的人去搞一部“城市轰炸史”应该也会挺有趣的吧,可惜,我是没有机会去写这样的书了。
      
  •     刚读完,应该算是国内对二战时期教廷处理国际关系、政教关系方面最中肯、最客观的一部著作。书中详细分析了教廷与二战各主要国家间的外交关系。看过之后得出结论:梵蒂冈所做的一切决策都是以和平、拯救人灵和最大限度保护教会利益为基础的。
  •     在一战和二战期间有许多基督教和各法西斯国之间的秘密,值得阅读,丰富人生!
  •     手握拳头的人们,总是希望梵蒂冈成为自己拳头上的那枚戒指。殊不知当拳头松开,戒指即刻百炼钢化绕指柔。
  •     普及版等级的
  •     “就可以被梵蒂冈轰炸了”,这段话毫无根据,起码在二战时期梵蒂冈不会也没有能力轰炸任何城市。
  •     就是有些地方显得重复和啰嗦。
  •     好书,了解梵蒂冈的历史和宗教,选择这本乱世抉择没有错,店家发货迅速,服务态度优良,十分满意!
  •     有些地方比较罗唆,虽然观点的证明是要的,不过对读者而言,似乎读起来有点想睡觉。整体来说,是本了解在二战其间的梵蒂冈不错的书。
  •     有一阵子对天主教的架构什么的还是感兴趣的
  •     认识二战中梵蒂冈历史的一本通俗易懂的资料。(待购)
  •     一本用历史事实很客观评价天主教会与政府的书。
  •     在国内我所能找到的唯一一本有关梵蒂冈历史的书籍
  •     介绍评述客观,有助于读者对这段历史的了解。
  •     教廷慈父如何在世俗的逼迫中实践基督的爱,又如何因为这爱而背上恶名,愿上主恩宠他的忠仆——我们已逝的教宗们,恩宠他的圣教会。
  •     趣味性不足
  •     Time is hard, pope is bard, policy is card, position is fard and my favorite singer is Zard……
  •     一本比较客观反映真实历史的书籍,值得喜欢历史的朋友们收藏。
  •     很难得的一本国内较客观的反应这段历史的书。值得一读。
  •     像教科书,读起来没有感觉
  •     3.5星.国内较客观谈论梵蒂冈与教宗在二战期间行为的书.教宗自然是宗教性产物,但是不可避免的,他也不得不参与世俗政治性事务.这就使得他不得不面对宗教上无上人道性与世俗政治所谓残酷性之间的矛盾.Pius XI和Pius XII并不能说完美无缺,却也称得上尽其所能.所以我们可以批评他们某处做的不好,却不能说他们的出发点就是恶意而怯懦的.另外本书也谈到了西班牙内战(较倾向弗朗哥政权,点明了共和派对西国天主教会的摧残).匈牙利霍尔蒂政权尽力保护犹太人的措施.苏联对宗教的破坏和利用.华沙起义中苏联的不作为.中(ROC)梵建交简述等.
  •     兼听则明
  •     不仅压皱了,连书皮都烂了,而且书比较脏,好像是谁退回来的!
  •     这是一本比较尊重历史的书,研究宗教历史的人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想要的信息
  •     很有意思的题材
  •     作为闲书来读。作为外行来看,多是史料堆砌,有些无聊
  •     梵蒂冈的乱世抉择1922-1945很好的一本书,谢谢!!!
  •     说是宗教研究所出的,重点还是在外交上。资料还是比较翔实的。嗯,作为一个国家的梵蒂冈其实也很有爱。只是小国毕竟难以和大国抗衡,慈善事业充其量治标不治本,让人感到无奈罢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