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读本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中华文明读本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544707503
作者:刘东 主编
页数:496页

作者简介

本书邀得李学勤、阎步克、陈平原、葛兆光等60位国内一流文史学者撰稿,对中华文明的诸多方面加以解读,涉及社会、信仰、哲学、科技、饮食、民俗等多个主题,是大家写小文章的范例,也是普通读者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入门读物。
既然一般读者在没有可能倾毕生精力去涵泳其间的情况下又总要表明对传统的态度,而专家们又往往囿于现代学术的分工而不得不偏守可以“安身立命”的一隅,那么,为两方面计,都有必要系统地拟出涉及到所有重要关节点的题目,约请各方面的专家,在一个不太难卒读的篇幅内通力描绘出中华文明的全景。在目前尚未对传统进行大规模“年鉴学派”式研究的情况下,这起码是暂时唯一可行的替代办法,因为尽管这仍嫌不能清晰地勾勒出一个文明系统的内在构成关系,毕竟已经足以使读者们只要一册在手,便不至于再对传统文化的各个环节顾此失彼,只能借题发挥出自己的主观取向了。

书籍目录

序:回到轴心时代·刘东
一 信仰与哲学
原始巫术·萧兵
数的崇尚·庞朴
儒家道统·牟钟鉴
释氏空门·赖永每
道教修炼·葛兆光
人格神崇拜·王毅
民间俗神·刘东
死后世界·葛兆光
命相之学·谢松龄
二 社会与阶层
宗法制度·阎步克
礼乐文明·吴予敏
政治制度·阎步克
伦理教化·沈善洪何隽
法律体系·梁治平
士绅阶层·张仲礼
秘密会社·周育民
三 都市与建筑
城池与长城·王鲁湘
集市与都市·张勇进
宫殿与陵寝·王语哉
寺庙与古塔·王鲁湘
古代桥梁·刘西陵
造园艺术·曹汛
民居庭院·赵国文
家具与摆设·张勇进王毅
四 水利与交通
水利工程·张启人
古代道路·王子今
内河漕运·张启人
丝绸之路·杨泓
四海扬帆·李力
五 文学与艺术
诗歌王国·张伯伟
古乐袅袅·秦序
书法艺术·高名潞
文人绘画·高名潞
古代雕塑·高名潞
舞姿翩翩·王克芬等
梨园戏曲·路海波
中国小说·陈平原
杂技与魔术·李金山
六 学术与教育
经学沿革·刘放第
修史传统·阎步克
官学与私学·刘放第
科举制度·阎步克
古籍与版本·李穆
七 科技与工艺
天文与历法·谢松龄
算学的发展·沈彬
造纸与印刷·曹晓晨
火药的应用·姚大力
罗盘的发明·刘西陵
采矿与冶金·戴裕民
丝绸染织·戴裕民
农作技术·张仲葛
八 医学与颐养
望闻问切·吴安尔
针灸与中药·吴安尔
食疗与药膳·吴安尔
古代体育·刘东
房事与养生·周一谋
九 烹调与饮食
宫廷御膳·王学太
菜肴菜系·王学太
风味小吃·王学太
饮酒文化·刘东
品茗之道·宗群
十 器物与玩好
青铜器具·周永珍
玉器文化·杨伯达
瓷器之国·张小舟
文房四宝·张懋镕
古代钱币·李学勤
衣冠演幻·易夫
民间玩具·李寸松
十一 兵法与武备
兵书与阵法·蓝永蔚
兵器的演进·蓝永蔚
战车与车战·蓝永蔚
般武艺·周之华
尚武精神·刘东
十二 疆域与物产
疆域的变迁·林荣贵
汉字文化圈·聂鸿音
名山与大川·徐梓
珍异与土产·何本、万
十三 礼节与民俗
嫁丧礼俗·刘志雄
节庆与禁忌·刘志雄
说唱艺术·赵珩
民间美术·陈绶祥

编辑推荐

《中华文明读本》共分信仰与哲学,社会与阶层,都市与建筑,水利与交通,文学与艺术,学术与教育,科技与工艺,医学与颐养,烹调与饮食,器物与玩好,兵法与武备,疆域与物产等十二个部分。中华文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巨匠、英雄豪杰,新的一代中国人需要从中国悠久的文明中汲取营养,提高人文素质,树立起文化自信。《中华文明读本》对古往今来的中华文明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前言

再没有别的什么话题,会比本书的题目更让中国人长久而普遍地动感情了。自从英国武装贩毒集团摧枯拉朽地打破国门以后,这个既好像已经离开人们远去.又好像无时不在包围着人们的古老文明,就一直被朦胧地认定与各种切肤之痛直接或间接相关。于是,即使是了解传统不多的人,也总是毫不犹豫地对这个本来是最需要学术根基的课题大发议论。他们要么将自己介身其中的困境归咎于传统.要么将之归咎于传统的丧失,因而要么宣称过去的历史错了,要么针锋相对地宣称对过去历史的中断才错了。而在另一方面,以研究传统文化为业的专门家们,对于门外汉们老是把架吵到自己的领地来,又常常怀有天然的反感。他们或许会善意地为此再开出一份更详尽的“国学基本书目”来,却很少会转念承认:即使是就这个热门话题所发表的最外行的看法,也照样有其积极的意义,并非仅仅在为学术界添乱。他们似乎没有领悟到:当人们试图回答“传统是什么”的时候,骨子里都是想要说清“现实不应是什么”;而一当思想借此被提升到“应该如何”的层面上,高出现实的理想参照系就必然随之萌生,种种纷争不已的歧见也就悄然统一到对人生价值的呼唤上来了。正因为这样,对于那些自以为掌握了在这方面的发言特权的人,就有必要提醒一句:即使从专业的角度来挑剔,那些在往返论辩中各走极端的意见是犯了所有可能犯的错误,它们也仍然正确地共有着对文化环境的现实危机感;而且,如果没有被醉心于细节考证的学者所遗忘的话,这种危机感才应是他们检省和整理传统的主要动因。在这个意义上,也许有点儿令那些醉心细部以逞一技之能的专家们难堪的是。

内容概要

刘东,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和指导方向为“比较美学”与“国际汉学”。著有《西方的丑学》(1986)、《浮世绘》(1996)、《刘东自选集》(1997)、《理论与心智》(2001)等,译有《马克斯·韦伯》(1987)、《维持根斯坦哲学导论》(1988)、《卢梭·康德·歌德》(1992)、《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1992)。先后任美国爱默思学院、哈佛燕京学社、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员或客座教授。担任“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主编、“人文与社会”译丛(译林出版社)主编、《中国学术》季刊(商务印书馆)主编,及十数种中外期刊编辑委员,并主持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术讲坛”。

章节摘录

将书写文字发展为一门艺术——书法,乃是中国所特有的现象。书法之所以能成为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当然有赖于中国文字自身的形象特征。早期人类不同区域的文字都具有象形因素,如古代埃及的图形文字。但埃及的图形文字早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就字母化了,而中国文字至今仍保留着抽象化了的象形因素。这种形象性的结构为书法艺术提供了结构依据,再加上毛笔的运用,于是有了笔法和章法等等规则,有了篆、隶、楷、行、草等书体,进而又有品第书法优劣、评论书法的特点,甚至研究他人论述书法的著作等书学。所以,中国书法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国文字的诞生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古人说,书之出现,乃一人为之,或日史皇,或日黄帝,或日沮诵,而以言仓颉者为多。自然,书(字)不可能是一人所造,但后来总得有一些人将远古的各种记事符号等加以归纳整理。《说文序》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或许他就是这样的专家。古人又说仓颉时代的文字是“书画异名而同体”,即“书画同源”。如颜光禄说:“图载之意有三:一日图理,卦象是也。二日图识,字学是也。三日图形,绘画是也。”因此在古人的眼中,巫卜性质的卦象符号,作为标记性质的契(字),和象形因素的符号(画),都是混一的、不可分离的图形符号。传世的文字实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约1万一4000年前)。西安半坡、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上有一些类似文字符号的图像。但真正成熟了的文字应数殷商时代(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的甲骨文和金文。就风格而言,前期武丁、祖甲时的甲骨文字大而雄伟;中期廪辛、康丁、武乙时的字小而谨饬;晚期文丁、帝乙、帝辛(纣)时的字小而严整,有金文的特点。金文差不多与甲骨文同时产生。商代(约公元前16一前11世纪)早、中期青铜器上有图腾族徽、图像文字。至殷商时期,青铜器上方有铭文,初为二三字,至商末少数青铜器铭文已长达四十多字。金文有时也称钟鼎文、大篆。在传世的甲骨、金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期书法(或者说文字)中象形、书契、卜筮各种符号相混杂的特点。盖此时的文字尚主要作为实用的记事交流和卜筮、礼仪的工具而出现,纯粹审美的书法观念尚未形成。除甲骨、金文外,石鼓文也是传世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为小篆鼻祖,约为公元前375年之物。秦汉时代,是中国书法告别古文而走向成熟和自觉的时代。传说李斯省改大篆,造小篆;程邈创造了隶书。不论此说确否,发展出更为简便的实用文字和更为纯粹的书法艺术形式乃是时代使然。在汉代,隶书的流行衍生了章草和今草这些新的更为自由的书体,专门的书法家开始出现。一些文人士大夫如蔡邕开始撰写书论。故东汉至魏这段时间亦可称为中国书法艺术的自觉时期。代表书法家有杜度、崔瑗和崔寰父子、张芝等人,他们是章草和今草的名家。似乎与东汉(公元25-220年)画像石、画像砖大兴相伴,东汉刻碑之风亦大盛。门生故吏、孝子贤孙纷纷为其主其祖歌功颂德,树碑立传。故汉碑著录不下二百余品。其著名者,若《华山庙》、《史晨》、《乙瑛》、《礼器》、《曹全》、《张迁》、《石门》、《鲜于璜》等碑,风格或秀逸典雅,或朴拙雄浑,或平正刚直,或石峭奇谲,可谓众体皆备,群星灿烂。这“碑碣云起”的现象当始于“秦六石”。秦始皇灭六国后巡视国内,在峄山、泰山、琅琊台、芝罘、碣石、会稽六处刻石封禅,由丞相李斯书文。从此,书法第一次离开了竹帛、金属和甲骨,与天然巨石和峰峦摩崖相结合,完成历史纪念的任务。这与西方文化中由建筑(如罗马凯旋门)和雕刻(希腊胜利女神)承担纪念碑的形式迥然相异。或许这正是由中国人的自然意识或谓天人合一观念所决定的。秦六石脱离甲骨铜器的原因也许正如龚自珍所说:“石在天地之间,寿非金匹也,其材巨形丰,其徙也难,则寿年于金者有之,古人所以舍金而刻石也欤?”然而这强劲的“北碑”书风至晋代(公元265-420年)则为新起的“南贴”书风压倒。像这一时期绘画从壁画转向卷轴画一样,书法亦从碑版走向刻帖。这都是因为文人士大夫竞尚墨迹,且内容也不都是经传铭文,很多只是随意性很强的信札简牍。加之魏晋以来,文人以清简为尚、虚旷为怀,修容发语,以韵相胜,落笔散藻,於不期然而然之中获自由潇洒、飘逸空灵之神采。现传世最早的名人墨迹,是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南帖的兴起以东晋二王的崛起为标志。而产生了二王的晋代在书法史上也算是黄金时代了。在后世文人眼中,王羲之在书史上的地位可与孔子相埒,乃千古莫二的书圣。明人项穆说:“宣尼(孔子)逸少(王羲之),道统书源,匪不相通也。”而此前唐人张怀瑾即已说:“逸少可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言外之意是,王羲之的书法表现了中和之美。宋黄山谷所谓:“右军笔法如孟子道性善,庄周谈自然,纵说横说,无不如意。”元赵孟頫也说王书“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而后世各种类型的书家,无论是重法度的、抒情浪漫的、唯美的、讲禅家空灵的、重自然平淡的,都要上溯王羲之。然而,王羲之的真迹今日已一纸无存。存世墨迹均为摹本、临本。如《快雪时睛》、《平安·何如·奉橘》、《丧乱》、《上虞》、《十七帖》诸帖,而尤以《兰亭序》最为后人崇仰。但是,接踵而来的书法盛期唐代,却并非迎合二王的时代。尽管有李世民的提倡,又有唐初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大书家承二王衣钵,但唐代书法一方面是理性极强、法度森严的楷书,像唐初四家,各辟蹊径,开唐代楷书中兴之先河,同时又有极奔放纵肆的一路浪漫主义书风,这就是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从汉代的章草、今草到唐代的狂草,中国书法这一脉相延的艺术在发扬蹈厉、与生命同体方面已达于极致。而这种高度浪漫主义的艺术精神又只能出现在唐代,醉卧沙场、水中揽月都不是诗意或梦境,乃是现实。玄宗时以李白诗、斐曼剑、张旭书为三绝。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有“李白斗酒诗百篇”,还有“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这是由尚武、胡风、诗、书、画的专职化以及崇神敬佛的入世宗教精神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而在这种特定时代中出现的张旭的狂草亦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绝唱。中唐又出了颜真卿,其楷法力挽狂澜。颜书一反初唐四家险劲秀逸之风,而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改紧劲为宽博舒朗。显示了大唐气度和他本人刚正的人格。实际上,颜书代表了中国书法史上伦理至上的儒家书风。而颜书之于二王,则有如杜甫之于陶、谢。颜书对晚唐、五代、北宋影响至深,为影响仅次于王羲之的大书家。但颜书之影响力至元、明、清渐退,甚至有人认其书如“村夫”,言外之意是不够秀雅和飘逸。

图书封面


 中华文明读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大学的时候,有位室友买了一套书,好像是个叫阴法鲁的主编的,北大出的,中国文化史在里面读到一篇刘东写饮酒文化的,后来再找这篇,老找不到现在好了,有了这本新书刘文:酒本身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内涵,以执行新的文化功能。它所造成的形神相分的欣快幻觉,不再被用来谋求人与神的相通,而转过来被用于化解人与人的隔膜和差别。对酒的诱惑和危害保持理性的节制和警惕,实乃文明的标志。。正因为人人都要对酒保持节制,所以他们偏又要彼此太过殷勤,甚至软硬兼施地劝酒,看看究竟有谁被打破了防线,因不胜酒力而出乖露丑。。哦yeah,还有一节叫“房事与养生”:孙思邈说,要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和体质条件来安排房室生活。如年24者四日一泻,38者八日一泻,四十者16日一泻,50者20日一泻。这些数字,当然不可能成为行房频率的绝对标准。事实上,体质刚强者可能远远超过这些数字。。开头第一篇原始巫术中就有“恋爱巫术”,招魂古人发明了所谓守宫砂。。。所谓蛊术,用某种药物或咒术行为来诱惑异性的也不少。。最有名如左传记载,楚令尹子元用放荡而激烈的万舞来“蛊”文夫人,万舞像蝎子的交配舞那样放纵
  •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 作者:葛剑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大家一直在讨论文化,不管哪里都讨论,但文化到底是什么?中华文明到底是什么?并不是很清楚。特别是二十多年前,开会的时候,都是你讲你的,我讲我的,甚至完全不知道讲的是什么。文明、文化,关于它的解释,世界上至少有几百种。后来我想,与其这样讨论,还不如具体来看,它到底是什么。各位一定记得,那时候有人热衷于讨论中国到底是蓝色文明,还是黄色文明,我自己是研究地理历史的,后来我觉得这样的说法不对啊,蓝也好,黄也好,海洋或黄土地本身不是文明呀!海洋本身是没有文明的,海洋不过是文明的载体,关键是文明通过海洋到哪里去。如果通过海洋可以通向一个更发达的文明,这个海对你来说就是开放。如果你的船翻了还到不了什么地方,那就没什么了不得,这个海对你就没什么用了,自然谈不到开放。古代中国人为什么普遍不重视海洋?跑到海南岛就称为天涯海角,无路可走了,还谈什么开放发展!地中海就不同了,周围发达的文明如群星灿烂,而且都不难到达,开玩笑说,友好的可以有生意做,不友好的,做海盗也有东西可抢。这样的海当然意义重大,不可或缺。但中国的情况不同,比如山东,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距离倒不远,也不是很困难,问题是那边的文明发达程度总的来说还不如我们。所以朝鲜人、日本人来中国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而中国人走出去的积极性就不高。而从长安向西,尽管路途遥远,却可以通向西域,包括今天的中亚、西亚、南亚及更远的西方世界。佛教主要就是从那里传过来的。所以我想,大家讨论中华文明,赞扬中国文明如何伟大,要如何走向世界,也有人批判它如何影响中国,使我们背上了传统文化的包袱。这些都可以讨论,但应该有一个前提,你得要弄明白什么是中华文明,什么是中国文化。否则,各说各的,南辕北辙,除了图个热闹以外,还有什么作用?  有一次也在书市讲话,我问下边的听众,什么叫文明啊?我们现在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什么叫精神文明?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我想,要讲清这个概念,或者要作理论上的阐述,不是那么容易的,也未必能为大家所接受。其实,最简单的办法,还是先从实际谈起。通过实例,告诉大家什么是文明,文明有哪些内容、什么特点。像《中华文明读本》这样的书就很好。你可以整本从头看到尾,对中国文明有个总的印象,从中得出自己的概念。也可以只看其中一部分,比如说刘东教授写的“酒文化”。这里边有茶文化,什么文化。还没有“厕所文化”,要写的话内容还真不少。但我自己的体会,不管怎么说,讲文化离不开人,否则就不成其文化。现在有人讲文化就走样了,譬如讲这个酒怎么怎么好,用的什么水,加的什么料,那是酒的生产过程,那不是文化。你要有人去喝,才是文化。同样,茶产在哪里,怎么制作,这也不是文化,茶文化首先要有人,茶在人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人怎么对待茶,才是文化。这本书里边讲到的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人,都是人在创造它,人去改变它,有人拥有它。  改革开放以来,很多方面越来越现代化了,再没有哪个人一看就像唐朝人、汉朝人,做汉服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在表演。所以从表面看,我们都已经西化了。但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我们的社会,能不能离开我们本身的历史呢?我觉得是离不开的。所以我一直主张,作为中国人,不管你做什么,都要了解我们的历史和文化。我们以前老是讲一些不着边际的空话大话,说我们有多少优良传统。但是各位仔细想想,这些传统哪个民族没有?说中华民族历来是勤劳勇敢的,哪个民族不是勤劳勇敢的?不勤劳勇敢早就完蛋了。说中华民族历来尊老爱幼,这也是人类普遍的美德,问题在于我们的尊老爱幼和西方的尊老爱幼的不同,通过什么规矩、什么制度来体现和延续,这才是我们民族的。勤劳勇敢也是在中国自己的条件和制度下做到的,这就涉及精神和物质的各个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在内,比如这本书里讲到的很多制度,很多风俗习惯,还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产生的信仰、生产和生活方式,还产生了思想、学术、各种观念。其实,文明对我们每个人来讲都可以非常具体,都是看得见、摸得着、可以了解的。  刘东先生及各位作者编写这么一本书,不仅仅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更不是为了搞畅销书。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现在有多少人看,多少人买,而在于它长远的价值。这里的大多数作者我都认识,至少知道这个人,可以说他们都是所写的这一方面的专家,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要不是刘东组织得早,现在恐怕找不到那么好的作者。有些作者已经八九十岁,有的虽还年富力强,却未必会有时间亲自撰写。这本书能极一时之选、一时之盛,实在难能可贵!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序言还是很不错的…
  •     内容非常好,本来是买来给孩子看的,但字比较小,只能我看过给他讲了,.
  •     很厚重的一本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很大
  •     大概浏览了一下
    挺不错的 值得一读
    内容很全面 各方面都有所涉及
  •     扫盲都谈不上,点到为止,有些连点都没点到,有点失望。
  •     应该具备的一些常识的概论。
  •     本是冲着主编的大名和里面几个牛人的文章买的,但是大概因为这是一本普及读物,他们写得都很浅,想找的一些问题都没说清楚,比较失望。只能留到将来教育孩子用了。
  •     要深入了解中国古文明古文化,就看这本书吧,值得一看。
  •     内容也不错,印刷质量特别好,等降价了我买一本
  •     很喜欢这本书,让我了解了以前有些模糊的东西,更加为中国的悠久文化痴迷.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