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顶上的酥油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东山顶上的酥油茶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4
ISBN:9787222089563
作者:魏凌松
页数:272页

作者简介

《东山顶上的酥油茶》讲述的是凡尘最美的莲花,活佛仓央嘉措的生死情缘。冷酷的清朝官员赵尔丰,敌人却称赞他的公正。抒写远征的青年军官陈渠珍,一部关于西藏的爱情传奇。求法的汉族喇嘛邢肃芝,迷雾中的摄政王桑结嘉措,影响历史的阿沛家族。神秘的藏传佛教流派由来,清朝宫廷秘密档案中的隐秘内幕……《东山顶上的酥油茶》将一一为你呈现。

书籍目录

前言 在那东山顶上
一、遥远的畏途
二、男人们的康定
四、甘孜生死恋
五、一度到理塘
六、三怙主的过客
七、德格的光辉
八、察木多往事
九、神鬼之域
十、命运的安排
十一、血与火的江孜
十二、班禅与达赖
十三、唐蕃天路
十四、喇嘛王国的崛起
十五、从布达拉宫到八廓街
后记 辛亥百年祭
参考书目

编辑推荐

  1、关于圣域历史的前世今生,关于西藏人文风俗的百科全书,揭秘真实的仓央嘉措。  我们将在西藏这朵世间最美的莲花上,一起追寻世间最美的情郎,寻找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前世今生的悲与欢……揭秘致力于改土归流的赵尔丰,探究他究竟是杀人不眨眼的屠夫还是维护统一的英雄?追寻那些旧西藏的人们,他们是否真生活在西方所形容那样的桃源乐土?  2、一部最适合收藏的西藏解密书+旅游书。二十张特色风景图+五张川藏行车路线图  32座山,16个湖,6处草原,汉、藏、门巴等三个民族,嘉绒,康巴,门巴,林芝,拉萨,日喀则等六种特色民风。  从成都到拉萨再到日喀则,中国最美丽的村镇——丹巴甲居藏寨,中国最美丽的山峰——南迦巴瓦,以及同样进入“最美”行列的纳木措圣湖、稻城神山、川西高寒草原、藏北羌塘草原等等,这些美丽的风景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有着怎样的故事与传奇?  3、清朝绝不公开的“藏潜秘史”最感动的文化之旅  与文学作品多以时间为线索来铺展空间有所差别,本文尝试用空间为线索来追溯时间,通过川藏路步步前进的脉络,展示了一路的历史、文化和风光。

前言

  在那东山顶上  升起皎洁的月亮  玛吉阿米的面容  渐渐浮现心中......  这是一首有名的诗,它产生于三百多年前,后来甚至还被谱成歌曲广为传唱。但是,诗中那位面容如月亮般皎洁的“玛吉阿米”却并非具体的人名——藏语中,“玛吉阿米”的意思是“未嫁的姑娘”,至于她究竟姓甚名谁,早已无法考证明白,也许永远成谜。  诗的作者也是个谜一般的人物。1682年,西藏历史上的一代英杰——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圆寂,他生前苦心培养的继承人、精明强干又雄心勃勃的西藏摄政桑结嘉措继续假借五世达赖之名统治西藏,秘不发丧达十五年之久,直到1696年,天下共主康熙才终于得知。皇帝雷霆震怒,威胁说要“檄云南、四川、陕西之师,见汝城下”,桑结嘉措惶恐之余不得不向朝廷认错,同时将一个早已选出但被他秘密隐藏在民间的少年宣布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他便是这首诗的作者,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其实,仓央嘉措并非他的本名,而是其上师五世班禅为他授戒后起的法名。这个后来被称为仓央嘉措的孩子,据考证于1683年生在西藏南部的门隅地方,如同历史上许多具有神奇故事的人物一样,传说他诞生时出现了许多祥瑞的征兆,小时候也异常聪明,从三岁起就能写字诵读,并自制献给神佛的供品,给派人寻找五世达赖灵童的桑结嘉措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据说,当时围绕这个被认为是转世灵童的孩子的归属问题,西藏和不丹方面的争夺曾十分激烈。  被桑结嘉措迎入拉萨后,在家乡自由自在惯了的仓央嘉措,很快便难以忍受木偶般的傀儡生活和无休止的清规戒律,遂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社会游历以及诗歌创作中。做为一名宗教领袖,其作品竟然以情诗为主,自然在西藏僧俗社会引起了巨大争议。  传说,这位年青的神王兼诗人秉性多情,常常偷偷溜出布达拉宫,跑到民间与情人幽会,而民间对他也颇为欢迎,那里不仅有他仰慕的姑娘,而且还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因此佳作频出。但后世许多人并不同意这种说法,而是认为仓央嘉措并非如凡夫俗子般沉浸情欲,更不会破戒,他不过是在花丛中体验“色即是空”的境界而已,那些貌似情诗的作品其实都饱含着佛理。  根据一些民俗学者的研究,在传统上,旧时的西藏世俗家庭对女儿与大活佛发生亲密关系其实并不排斥,反而颇为自豪,也许认为这样就可以沾染上活佛的一些神性吧,他们甚至会把自家房子的外墙整个刷成黄颜色以示炫耀——在繁华热闹的拉萨八廓街上,至今还保留着这么一座黄房子,里面是一家藏式餐馆,而其店名不出我们所料,就叫做“玛吉阿米”。   ……

内容概要

魏凌松,70年代生人,现居北京。九十年代起开始游历四方,尤其对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情有独钟,在西藏、青海、云南、四川和甘肃等各地藏区亲身拜访过数十座寺院和数量众多的神山圣湖,阅读学习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对藏区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颇有积累。

章节摘录

  桑披寺的恐怖人偶  1906年6月9日深夜,清军终于攻入了围困已久的桑披寺,摇曳的火炬光影中,他们惊讶地发现寺院殿堂中悬挂着一个人形的东西,正随着门口吹来的风飘来荡去,在凄凉的夜色中似乎散发着阵阵血腥气息。  等靠近了仔细看,这些刀头舔血的军人们都吓得心惊胆战头皮发麻——那无疑是一整张被剥下来的人皮,里面用稻草填得满满当当后再密封起来,从而做成了一个恐怖的人偶。有知情者叹息说,这肯定就是施大人的遗体啊!  乡城位于稻城与云南中甸之间,扼守着川藏南路通往滇藏路的咽喉,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以“白房、疯装、桑披”的“乡城三绝”著称于藏区,前两绝暂且略过,这里单说说这座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黄教寺院桑披寺。  桑披寺为理塘寺的属寺,两寺因赋税问题发生多次械斗死伤累累,理塘都司李朝富来桑披寺调解,没想到喇嘛们不仅不听劝说,竟然还把他给杀了!  朝廷自然不肯甘休。第二年,清军游击施文明带兵前去桑披寺围剿,路上却中了埋伏,被团团包围全军覆灭。活捉施文明后,喇嘛们用最残酷的方式处死了他——他们活活剥下了施的皮,随后又把血淋淋的人皮塞满草挂在寺里,即所谓的“剥皮实草”。不仅如此,喇嘛们似乎还把这个恐怖的人偶当成了练功的沙袋,时不时过来发泄一下,史载他们“岁时践击之以示威”。  尽管吃了大亏,但清廷苦于力量不足,只要求桑披寺检讨了事,这更加助长了对方的嚣张气焰,喇嘛们根本不把官府放在眼里,他们甚至抢劫进藏驿道,杀人越货无所不为,川藏南路的运输多次被迫中断。  清朝末年,一个我们屡次提到的人——边务大臣赵尔丰来到了这里,赵屠户决心用他自己的方式,要让这片土地永远安定下来。  1905年,驻藏大臣凤全在巴塘被杀,清军奉命出康定平乱,途中必然经过理塘。桑披寺堪布普仲乍娃此时又不安分起来,不但纠集人马阻断了清军粮道,导致四川提督马维骐的部队因军粮跟不上饿了好些天肚子,而且加紧制造火炮,截断道路挖掘陷阱,他还放出话去,要官兵尽管放马过来。  不久之后,清军平定了巴塘之乱,动乱的主要煽动者巴塘土司罗进宝被擒获,赵尔丰命令将其就地正法,随后他翻出旧帐,要彻底清算桑披寺。在此之前,理塘土司四郎占兑(传说他是巴塘土司罗进宝之妻的私生子)因为暗中阻挠清军后勤运输而被抓了起来,此时他越狱逃走,跑到了稻城召集各路人马准备抵抗朝廷的围剿,并和乡城桑披寺结成盟友。  边军当时不过两千人,于是一道难题摆在了赵尔丰面前,究竟是先打四郎占兑还是先打桑披寺?两处敌人的兵力都和边军差不多,但稻城无险可守,而桑披寺的围墙修得像城池一样又厚(六七尺)又高(二三丈),极其坚固,据说乡城就是因此得名。赵尔丰权衡利弊之后,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先集中兵力解决桑披寺,因为他认为如果乡城这边跨了,稻城那边很容易对付甚至会不战自溃,反过来如果攻打稻城失利,就再没机会攻乡城了。  事实最后证明,赵尔丰判断对了,但胜负却也只在一线之间。  当时已到12月,对于来自内地的清军来说,藏区的冬天简直就是地狱,冰冻三尺寒风凛冽,巴塘到乡城的行军极其艰苦,由于大雪封山崎岖难行,后勤补给相当困难,官兵们不得不轻装前进,粮食和武器弹药只能随身携带。  嚣张的喇嘛们和清军刚一接战,就发现对方远非理塘寺那些与自己一样胡乱打斗的同行可比。僧人们屡战屡败,多人被杀,最后不得不退入寺中关门死守,等待稻城方面救援。考虑到寺院围墙坚固无比,而自己的大炮还没跟上,赵便命士兵将寺院团团包围,同时催促炮兵赶快过来。  没想到这一围,竟然就是半年,其过程和艰难完全超过了赵尔丰的预期。  大炮终于运来了,但出人意料的是,它们发挥的作用却相当有限,因为桑披寺的围墙都用巨大的坚石垒成,清军的老式火炮根本无法摧毁。赵一筹莫展,只能用土办法搭云梯强攻,但多次都无功而返,边军伤亡惨重,只能继续围困。  不久以后,赵尔丰最担心的事发生了。占据稻城的四郎占兑频繁袭击清军运输线,边军的粮道被截断了。于是,桑披寺喇嘛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包围他们的清军反而快要弹尽粮绝,军心开始不稳起来。为了节省弹药,赵尔丰甚至下令,发放的子弹和要和杀死敌人的人头对照,如果不能如数缴上人头,领子弹的人就要缴上自己的头颅。仿佛要气气赵尔丰似的,寺内被围者有一天竟然向墙外扔出来几条数斤重的大鱼,让正饿着肚子的围困者士气更加低落。  赵尔丰已经濒临绝境。由于周围道路已被理塘土司四郎占兑率领的当地武装隔绝,清军与后方基地彻底失去了联系,先后派去催粮的四名使者全都被四郎占兑截获,现在既无粮草也无外援,只能完全靠自己了。  一旦断粮前还不能拿下桑披寺,饿急了的士兵很可能哗变,那样不仅此役功亏一篑,已收复的巴塘、理塘甚至整个康巴地区都会永无宁日,后果将不堪设想。而清军之所以没有骚乱,除了每天有一点粥喝不至于饿倒外,还因为自己的统帅、已是六旬老人的赵尔丰吃着与大家一样的伙食,这才让他们稍感平衡,史载赵尔丰到各营巡视,看到士兵们都饿着肚子作战,“睹之泪下”,无可奈何的同时,他也只能好言抚慰。  清军早已截断了桑披寺的水源,而寺内竟然还能养鱼,赵尔丰断定他们肯定还有秘密水源,命令士兵加紧寻找,但始终一无所获。就这样围困了将近半年,直到有一天,一名清兵在后山偶然踩开了一个土坑,听到坑内竟然有水声,这才发现土下的秘密——里面原来埋设着通向寺内的供水陶管,在确定无疑后,赵尔丰立即下令堵住管子,桑披寺的水源终于完全断绝。  此时已是春天,双方鱼死网破的生死搏斗终于开始了,没饭吃的清军拼命进攻,想打进寺里找粮食,没水喝的喇嘛拼命突围,想攻到山下找水喝。最后清军完全断粮,不得不吃起刚刚长出的草根树皮,甚至开始烹食包装用的牛皮,而喇嘛们也已经喝光了最后一滴水。现在,就看谁能多挺一分钟了,而对清军尤其不利的是,藏区的雨季就快来了,一旦开始下雨,他们必将前功尽弃。  众所周知,人不吃东西能活两周,但不喝水却只能支持几天,寺里终于先挺不住了。这天晚上,在赵尔丰的引诱下,渴得实在受不了的喇嘛们以为四郎占兑的援军终于从稻城杀过来了,便打开寺门拼命冲了出来,他们争先恐后地扑向山下溪流狂饮,清军趁机大肆进攻,而且凡是有水源的地方都事先重兵埋伏。等赵尔丰最后下令停火时,已经有六百多名喇嘛被杀,小溪几乎成了血河,劫后余生的喇嘛们都吓得痛哭流涕,庆幸终于拣回了一条命。  清军攻进桑披寺的时候,发现里面的蓄水池早喝干了,粮食却充足得够吃好几年,但由于储备的都是糌粑,没有水根本无法下咽,有的喇嘛将酥油溶化调食,还有的将酥油当水喝,结果当然是越喝越渴。这场战争的祸首——桑披寺堪布普仲乍娃已在三天前绝望自尽,从而逃脱了千刀万剐的凌迟酷刑。  正如赵尔丰事先所料,听到桑披寺的败讯后,稻城的四郎占兑果然全军崩溃,他本人也被官军追上砍了脑袋,没过几天,贡噶岭等地纷纷归降,再也无人敢与朝廷对抗了。据说此战过后,“赵屠户”的名字又有了新的效用——凡川边小儿啼哭,只要一说“赵尔丰来了”,哭声立止,仿佛当年大战逍遥津的张文远。  桑披寺之战前后历时近半年,是赵尔丰川边改土归流七年中经历的最艰难也是最惨烈的一战,杀红了眼的双方最后成为两只没有丝毫退路的困兽,期间连一贯支持赵尔丰的老大、四川总督锡良都撑不下去了,去信责备赵劳师养寇,这更让老赵一夜白头——史载,一些当年见过赵尔丰的老人们回忆说,赵从康定出发时,头发胡子都是黑的,等他一年后再回康定的时候,须发早已半白。  史料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桑披寺被攻破的当晚,有一哨(大致相当于连)饿得实在受不了的官兵不知胜利在望,乘着夜色偷偷当了逃兵。刚走了没多远,突然间激烈的枪声传来,最后面的逃兵知道了情况,于是就又全部跑了回来。攻克寺院三日后,赵尔丰集全军训话,宣布了这些逃兵的罪状,然后一一点名,从队列中拖出七十多人,当众砍下了他们的脑袋。  仿佛与前面的故事互为验证,一位英国官员这样形容赵尔丰:“尽管由于他声称喜欢大规模处决,从而在四川人中以‘赵屠户’的绰号而闻名,尽管他的诉讼在当时无疑是以极为严厉地对待那些拒绝服从中国人束缚的不幸的藏人为特征,然而,他却享有‘是一个公正的人’的声誉:他毫不犹疑地将顽抗的藏族首领或头人斩首,同时他又平等地准备将他自己的官员和手下人中的罪犯砍头。赵尔丰是一位个性不寻常的人,至今(指1922年)西藏东部对他的既正直公道又厉害仍记忆犹新。”  这位英国人并非只注意到了普通民众的感受,他接着写道:“但是,在喇嘛们之中,赵尔丰的名字,却普遍被作为头号敌人来咒骂。”   ……

图书封面


 东山顶上的酥油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朗朗上口内涵丰富,不装逼也不装纯,近年少见的好书。能用文字而不是照片来表现藏区的魅力和文明,作者绝对做到了,尽管书中的照片也同样出色。比如:“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皎洁的月亮玛吉阿米的面容渐渐浮现心中......这是一首有名的诗,它产生于三百多年前,后来甚至还被谱成歌曲广为传唱。但是,诗中那位面容如月亮般皎洁的“玛吉阿米”却并非具体的人名——藏语中,“玛吉阿米”的意思是“未嫁的姑娘”,至于她究竟姓甚名谁,早已无法考证明白,也许永远成谜。诗的作者也是个谜一般的人物。1682年,西藏历史上的一代英杰——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圆寂,他生前苦心培养的继承人、精明强干又雄心勃勃的西藏摄政桑结嘉措继续假借五世达赖之名统治西藏,秘不发丧达十五年之久,直到1696年,天下共主康熙才终于得知。皇帝雷霆震怒,威胁说要“檄云南、四川、陕西之师,见汝城下”,桑结嘉措惶恐之余不得不向朝廷认错,同时将一个早已选出但被他秘密隐藏在民间的少年宣布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他便是这首诗的作者,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其实,仓央嘉措并非他的本名,而是其上师五世班禅为他授戒后起的法名。这个后来被称为仓央嘉措的孩子,据考证于1683年生在西藏南部的门隅地方,如同历史上许多具有神奇故事的人物一样,传说他诞生时出现了许多祥瑞的征兆,小时候也异常聪明,从三岁起就能写字诵读,并自制献给神佛的供品,给派人寻找五世达赖灵童的桑结嘉措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据说,当时围绕这个被认为是转世灵童的孩子的归属问题,西藏和不丹方面的争夺曾十分激烈。被桑结嘉措迎入拉萨后,在家乡自由自在惯了的仓央嘉措,很快便难以忍受木偶般的傀儡生活和无休止的清规戒律,遂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社会游历以及诗歌创作中。做为一名宗教领袖,其作品竟然以情诗为主,自然在西藏僧俗社会引起了巨大争议。传说,这位年青的神王兼诗人秉性多情,常常偷偷溜出布达拉宫,跑到民间与情人幽会,而民间对他也颇为欢迎,那里不仅有他仰慕的姑娘,而且还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因此佳作频出。但后世许多人并不同意这种说法,而是认为仓央嘉措并非如凡夫俗子般沉浸情欲,更不会破戒,他不过是在花丛中体验“色即是空”的境界而已,那些貌似情诗的作品其实都饱含着佛理。根据一些民俗学者的研究,在传统上,旧时的西藏世俗家庭对女儿与大活佛发生亲密关系其实并不排斥,反而颇为自豪,也许认为这样就可以沾染上活佛的一些神性吧,他们甚至会把自家房子的外墙整个刷成黄颜色以示炫耀——在繁华热闹的拉萨八廓街上,至今还保留着这么一座黄房子,里面是一家藏式餐馆,而其店名不出我们所料,就叫做“玛吉阿米”......”再比如:“对于普通内地人来讲,西藏很远,仿佛在天边遥不可及,即使有了汽车、飞机甚至运量更大的铁路,但大多游客的旅行也只局限于拉萨、日喀则最多加上林芝等有限几个地方。但对于四川人来说,西藏却又很近,近得只要弄辆汽车向西一直开过去,几个小时就能跑到真正的藏区,与地地道道的藏族人一起欢歌,品尝原汁原味的酥油茶和糌粑。即使在繁华的省会成都,市中心不太远的新南门旁,也随处可见那些脸庞红黑操着奇特口音的藏族朋友。但在那没有汽车和飞机的年代,连接繁华四川与荒凉西藏的却是一条公认的畏途。在至今还不算遥远的清代,以天府之国为大后方的川藏线——那时候叫康藏路——被公认为天下最难走的道路之一,朝廷官员们沿这条艰难的路去拉萨赴任,其中一些永远留在了那里,活着的则在任满后沿着这条路同样艰难地返回。即使是天底下最没有理由不去那里的人——西藏的最高长官驻藏大臣,往往也会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推脱或磨蹭,根据历史记载,一百三十多名驻藏大臣中有二十多人以各种原因没有到任,即使最终进藏的大臣中也不乏有意拖延期待变故者,有的人竟然拖拖拉拉走了两年之久才到达拉萨。即使如此,当年仍然有许多人在这条道路上前仆后继地向西藏前进。他们中有渴望建功的官吏,比如被人称为“赵屠户”的清末边务大臣赵尔丰,他沿川藏路开始了震动天下的改土归流之旅,所到之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让敌对者和自己人都同样心惊胆战,但他却也给本已昏暗不堪的晚清政局贡献了最后一抹光芒,也为此后数十年处于一直动乱状态的中国西南地区保留了复兴的火种。他们中有离家远征的军人,比如后来号称“湘西王”的湖南军阀陈渠珍,二十世纪初叶,还是清军一名中下级军官的他奉命由四川开赴西藏并随后驻扎在那里,从此演绎了一段令其永生难忘、生离死别的爱情悲歌,辛亥革命后陈渠珍历尽艰辛回到了内地,后来写下了记述他早年西藏生活的回忆录《艽野尘梦》。他们中有取经求法的僧侣,比如法号碧松的汉族和尚邢肃芝,上世纪三十年代末,他从四川入藏求法,取藏名洛桑珍珠。邢肃芝后来在拉萨获得了藏传佛教格鲁派(即俗称的黄教)最高学位“拉让巴格西”,据说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获此学位的汉人,后人根据其口述整出的《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是研究民国时期西藏历史宗教文化的重要资料。他们中也有大师级的学者,比如中国藏学研究的创始人任乃强先生。与川藏路上匆匆过客般的其他人不同,从1929年起,任乃强多次来到康藏之交专门研究当地民族文化,因而留下了更多、更详细、更深入的记录,这些文字早已成为研究藏区历史、地理和民俗不可不提的珍贵资料。让人略感遗憾的是,由于当年特殊的政治环境,西藏地方政府和民国四川西康政府严重对立,因此他的足迹只能止步于金沙江畔,无法到达对岸的西藏。1946年,任乃强创办了国内首个民间藏学研究社团——康藏研究社,从而揭开了中国自己的藏学研究的序幕。他们中甚至还有洋人,他们或诚心传教或心怀鬼胎或猎奇探险或科学考察,其中就包括现在已大名鼎鼎的约瑟夫.洛克,尽管如今其名字通常是与云南丽江联系在一起,但其实从上世纪二十年代起,洛克曾不只一次进入四川藏区探险考察,他的考察日记和文章发表于著名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并引起轰动。而且,现在人们普遍相信,洛克的忠实读者中有一个叫詹姆斯.希尔顿的人,后来这位深受洛克文章影响的作家写了一本著名小说《失落的地平线》,书中描绘了一个如今已家喻户晓的人间天堂——“香格里拉”。当然,这条道路上更多的还是商人和马队,谁让这里自古以来就是汉藏之间茶马贸易的主干道呢!茶叶和盐巴随着马蹄和驮铃由汉区输送到藏区,甚至远达印度和东南亚,而那些工业社会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如电话、收音机、发电机甚至汽车,则又由印度经西藏再通过这条道路来到汉区,尤其是抗战中那些最艰苦的日子里,地上的茶马古道与天上的驼峰航线一起成为维系中国与外界的生命线。今天,这条道路仍然艰难,可人类征服艰难的手段却远远超出了当年先人们最乐观的梦想。做为内地通往西藏两条现代公路——317和318国道的分岔口,做为两千公里内与拉萨相连的城市中最大也最繁华的一个,即使在各条进藏道路的起点做一个综合比较,成都也无疑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经济优势。尽管近年来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越来越多的人坐着火车来到了拉萨,但对于那些侧重体验、偏爱色彩的游人来说,汽车外川藏路那旖旎的风光仍然是一种无法阻挡的诱惑。”强烈推荐!
  •     好几个网上书店都没货,离退市不远了。喜欢这书的,一部分是背包的驴友,一部分是历史爱好者,文艺青年们兴趣倒不大,这也可以理解。要说遗憾嘛,出版商太抠门了,照片印得太小,白白浪费了一半的纸。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转动所有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意境很美,而且据说作者就是那位情圣诗人,但其实这是彻头彻尾的伪作。所谓《那一天》,原来是1997年朱哲琴《央金玛》专辑中一首名为《信徒》的歌词,词曲作者何训田。或许因为《央金玛》中还有这首《六世达赖喇嘛情歌》,因而该歌词便被误认为是六世达赖喇嘛写的情歌。

精彩短评 (总计65条)

  •     一生必须一次318
  •     西西河里寻常见绿野天涯几度闻正是打折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有深度,结合历史,更深层次的了解西藏。作者是查过史料的,我很喜欢带有历史介绍的书。很好。书的前几页配有图片,拍摄得很美,我不知道怎么才能拍下来上传到书评里,呵呵。
  •     在网上看了作者的大作再买的。原本准备收藏,可惜!封面极丑。内容、排列极其混乱,上等原料弄成了猪狗食,可惜了!作者能换一家出版社再版吗?
  •     东山顶上的酥油茶
  •     是可以一口气读完的书。作者对藏区、藏民、藏史以及风土地理的了解非常全面。
  •     不管是学习还是旅游都可以看看
  •     叙事流畅,相对严谨
  •     挺好,写的不错的一本书
  •     准备向西走,所以买了它,包装、书的质量、书的内容很不错的说,看完让我更加了解西藏
  •     管中窥豹,一览风情。
  •     在那么多的西藏文字中,还算喜欢这一本。
  •     更多的了解了关于康藏的过去
  •     是因为爱西藏买的这本书。相信会很好,包装,印刷都很精致。
  •     作者研究深入,文字优美,非常好。
  •     非常好看,从西藏的历史故事了解西藏。
  •     有点闷,得慢慢看。有故事穿插的话更好
  •     前面很好看,就是最后结尾讲喇嘛神么的看的头晕,名字又长又不好记
  •     西藏历史文化风情的优美的散文!
  •     买来借朋友了 自己还没看 朋友说很好
  •     呵呵呵呵呵,看着还行!
  •     网上看了部分, 喜欢, 买了慢慢消化, 想想自己去了也不少,没想过总结下.

    网上很多漂亮照片, 书也许是成本关系少了,希望能再出本图籍
  •     文笔不错,部分见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235581.shtml
  •     内容很丰富哦~物流赞一个
  •     历史战争故事写得很多,一个非常不一样的视角。
  •     还没读,看来是新书,比较喜欢
  •     老公在看,
  •     随着西藏热的升温,那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更多的是把一种清晰带入了世人的世界。我想历史不应该被湮灭,更多的应该让我们知道那些事,那些神秘古老而残忍的历史。是的,世间最美的情郎又如何,或许真相太残忍,不过不知道又如何把那些尘封的往事唱起呢~值得一看,只是如果不想知道的太多,还是路过为好,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血腥的酥油茶。
  •     写的真好,喜欢西藏的都应该读这本书
  •     资料详实,是下了苦功夫的,可惜这种专业性的历史书读者不会很多。
  •     玩的同时学点历史
  •     难得有来源,有注释的杂文。你当做历史看也好,当做小说看也罢,信史与传说间杂其间,言人所不敢言。没有中式藏学作品的政治正确,也没有西式藏学作品的傲慢偏见。不见讨厌的嘴脸,就事论事,自然觉得有趣:)
  •     写了一些过去很少有人提到的人和事,看看了解历史
  •     感觉随着历史向西藏出发
  •     代购,未看
  •     从网文到实体书,魏凌松的文字让人欲罢不能。西藏的历史,西藏的文化,扑面而来。非常值得一读。
  •     作者的文笔很大气!
  •     对于想沿着318国道去西藏的同学,这是一门极好的书。
  •     喜欢这类介绍西藏人文风俗的图书
  •     便宜,送货快~
  •     先保留慢慢看
  •     但是奇怪的是,我明明想买的是 江觉迟的酥油啊。。。怎么回来就成了这本?梦、游、了!!!
  •     了解西藏历史文化深入浅出的作品
  •     川藏线上的近代史。
  •     对西藏又深一步的认识
  •     川藏线沿途的风土人情,奇闻轶事,娓娓道来。让人悠然而起远游之念。
  •     机缘巧合的情况下从一家常去的店买到的,说实话,不喜欢封皮的设计,可是翻看几页下去便不由得被吸引,实在太对胃口,读了一半而已,让我对藏区的历史和文化又多了更深的了解,值得细细品读,肿么办?很想按照作者写的游一遍呢[抓狂][抓狂][抓狂]
  •     对神秘国土的了解。热爱那片土地
  •     西藏的近代历史,写的挺吸引人,可以了解不少藏族知识
  •     一本很不错的西藏历史的入门读物。
  •     这些历史上牛逼的人们一定都是外星人
  •     很抢人,已经传了两人了,还没回来。
  •     在图书馆看过了,很喜欢,买回来收藏!
  •     很不错的!!!
  •     怎么搞的,货还没送到我手上
  •     与其说这是一本游记,倒不如说是一本川藏滇地区的历史人文解读著作。作者的研究较深,研究过的文献也很多,他笔下的川藏滇,其实才是我们一直以来向往的,但是不幸湮没在历史潮流和商业发展中的曾经的净土。
  •     这本书应该在去西藏前看,或者带着去,以后走川藏线一定会下载到手机和pad里随身带着
  •     可以一读,能了解一些西藏的历史
  •     一本有充实材料为基础的好书
  •     书很不错,但用纸希望再好点
  •     康巴地区的简史以前绝少有人涉猎,写的如此的通俗易懂更是难得
  •     很好的一本书,历史故事写得很好,对了解川藏线太有用了
  •     民族英雄赵尔丰。
  •     文筆生動,資料豐富,是認識西藏歷史入門的一本好書
  •     对了解西藏风俗很有帮助,值得看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