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精神基础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社会的精神基础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3-1-1
ISBN:9787108017680
作者:C・谢・弗兰克
页数:329页

作者简介

社会的精神基础,ISBN:9787108017680,作者:[俄]C.谢·弗兰克著;王永译

书籍目录

译序
第一部分社会精神基础

前言社会哲学的任务
第一编社会的本体论性质
第一章社会与个人
第二章社会的精神本质
第三章社会生活的基本二元论
第二编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认社会理想)
第四章一般原则
第五章等级制度与平等
第六章社会生活中的保守与创造
第七章社会生活的计划性与自生性
第二部分人生的意义

前言
1、《怎么办?》
2、人生意义的可能性和条件
3、生活的无意义性
4、本真存在的自明性
5、信仰之证明
6、生活被赋予意义
7、精神行为与尘世行为
第三部分俄罗斯世界观

图书封面


 社会的精神基础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弗兰克说,许多人、政党为了某个社会理想或目标,充满热情勇于献身,许多时候都是盲目的。(比如在革命当中,由于知识有限,士兵一般是不清楚的,他们是为了各种利益,或者是被宣传煽动起来的,但是领袖是相对清楚的,但其清楚也非常有限,比如革命成功之后,由于他的美好的理想建立在有缺陷的思想认识之上,导致出现种种错误,比如上山下乡、反右、大跃进、争权夺势、追求享受,甚至变得昏聩,造成的伤害、灾难甚至比他的革命带来的好处还要大。)他说,世界又进入一个动荡的时代,文明发展、公民素质提高、个人权益得到保障的时代已成明日黄花(译文“昨日黄花”)……作者写此文之时应该没有预见到西方国家的现在(特别是美国)。这是作者的力有未逮之处。但他说,人们缺乏精神上的信仰。这不是人们堕落了,而是找不到。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信仰虽然出现了,但明眼人都看出,它必然崩溃。而且确实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纷纷倒台而崩溃了。(这本书的中文版是怎么出版来的?!!牛B。)所以,面对现在的混乱,研究人的本质、社会的本质非常重要。然后他说,那些只看到现实并反对哲学抽象的人是肤浅的。然后他为了证明社会哲学对于社会学的区分(认为后者混乱),开始反驳、分析,用的是抽象而缺乏证明,因而是武断而鲁莽的论证方式:……的概括性必然带有……的性质,谁要是……,那他就不可能……看到……真正的普遍本质,……的问题,必然不属于……这种八股文式的论证是愚蠢的:其一,如果无需证明,那么这些就是浅显的道理,因此,无需费这么大气力去再说一遍;其二,如果较为抽象或有深度,那么你就需要推理证明,而不能这么笼统。社会哲学与法哲学。按照作者的说法,两种法哲学中,一种较多出现的体系是宣扬“政治学说”,即对旧制度感到不满,宣扬建立新制度。这不就是各国共产党的做法嘛。作者认为虽然他们自认为带有“哲学”色彩,但不是一种思想,只是一种政治化哲学化的“意愿”而已。当这种“意愿”强制安插于教育制度中,就成了《思想政治》。弗兰克批评康德,说他从观念出发,比如“善”,而非以人出发,这是错的。我以为作者这个批评很有力。康德依然受到以前抽象哲学的影响。但也必须注意,从人出发,不免要从心理学着手写,这跟以往哲学比起来显得不够牛逼哄哄、不够妄自尊大。弗兰克说有一种“伪”历史哲学,还特意注明“迄今为止仍较通行”,其“实质在于试图了解历史发展的最终目标,那种历史所应导向并为之创造的最终状态,历史上过去和现在的社会状态都被当作是实现最终目标的过渡期、不成熟期……人类朝着终极目标不断发展……”。持有这些观点的人有赫尔德《历史哲学》,还有法国杜尔哥和孔多塞,还有黑格尔、孔德和巴克尔。显然马列毛都根据这种历史主义的观点进行宣传,直到现在还在宣传,当然是为了政治目的,为了执政者利益,不同于一个学者思考得出的结论,以及对自己理论的坚持。对这种历史观其实不好反驳。弗兰克以希腊文明衰落和世界大战为例,前者确实是一种高级制度被野蛮征服,但希腊本身有大量的奴隶;战争虽然野蛮落后,但社会整体经济消耗最终,制度似乎也没什么变化。其错误之处可能在于,把历史问题过于简单化了。这些人都非常抽象地论述这种历史,不妨让他们预测一下当前世界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只会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人,不能预测资本主义下一步的发展(显然马克思预测错了,至少他预测了,证明他的所有说法值得重新审视),就是有点小聪明之徒。想来这弗兰克也是勤于思考之人,反驳了这么多人的理论,却臣服于另一些人笔下的经文《圣经》,可悲可叹。他理智能够战胜一些理性结论,却无法战胜自己对《圣经》的感情偏见,可悲可叹。弗兰克非常离奇地认为人是执行上帝的旨意进行的,那么为何又要研究人的本质和社会的本质?把这一些交给上帝,自己专心听从上帝不就行了?难道说,这种人和社会的本质、永恒规律就是上帝的旨意或其体现?研究人和社会本质就成了领会上帝旨意?要是这样的话,还要上帝旨意这个多余的东西干什么?难道没了上帝,就没了人的本质和永恒规律?真希望有人能解释一下这一点。我以为,“谬误和真理”和“上帝旨意”是对立的。假如有上帝旨意,我们听从就行了。假如没有上帝旨意,才需要我们自己从中去找寻真理。假如把我们需要做的一切都归成上帝旨意,比如战争也是上帝旨意故意给我们考验,那我们还信这个上帝做什么。没有这个上帝,我们一样经受各种考验和各种进步。上帝就是多余的。这是一种心理残余。第一章 社会和个人弗兰克从两种对立的观点,既个人总和社会,与社会整体论,开始探讨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我以为凡是一种理论经久不衰,肯定有其值得研究的地方,甚至有其正确之处。正是一种理论含有部分道理,使得这些理论不会被淘汰。在这个意义上,社会就是整体+个人的结果。也就是说,这两种对立观点的综合。我不知道那些学者既然那么牛,为什么看不到这一点,看不到对方有道理的地方,看不到自己理论所不完善的地方?话说回来,关于单个个体,群集之后出现异常的集体行为,这可能是“复杂系统”所研究的对象。当然,这种科学理论应该涉及统计学、博弈论、心理学,远非以前这帮爱思考的各种“哲学家”们所懂的,所以他们的思考固然值得肯定,但结果就没什么价值了。弗兰克马克思黑格尔一众都是如此。所以“社会有机论”之类的更不值一提。物质与精神的二元对立,从笛卡尔开始,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但同时也是一个错误。我们对“精神自我”和“物质外界”分不清楚也就算了,毕竟当局者迷嘛。但是在我们计算机、手机已成日常用品的时代里,还把物质精神二元对立就奇怪了,手机和电脑都要声称自己身上二元对立了。手机系统和电脑系统也顺利进入精神界。跟进化论结合起来,把生命看作一种进化,把意识看作一种进化出来的软件,问题迎刃而解。其他的角度是自找麻烦。弗兰克又针对“经验主义和现实主义”进行辨析,说个人虽然组成社会,但依然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社会虽然由个人组成,但是依然有整体功能。前者比如有的人自私,有的人大方。有的人犯罪,有的人公益。后者比如,国际间战争、群体性事件等等。弗兰克提到,不能贬低群体性。为什么呢,因为个体,无论是牢里的罪犯,还是独处的思想家,一旦脱离群体,没了社交,就感觉特别空虚难耐痛苦。弗兰克这里就是典型的前科学时代智者(聪明人)的特征,如弗洛伊德一样,敏锐的感觉到了问题,但一旦他尝试进行即诶是,都解释错了。这个问题应该从生物性上讲,人这种生物是群体性动物,进化出一种pro群体的倾向,这种倾向使得个人能够增大生存几率,所以被进化保留下来了。它是通过使当一个人不社交的时候感到不愉快迫使这个人去社交,而进行社交了就会心情愉快尝到了甜头下次又来社交,这样来实现的。相比之前,弗兰克语焉不详,让人看不懂。而真正的科学是简单易懂的。弗兰克对社会学不是心理学的(错误)论证:1. 心理学是研究人“内部”的学问,而社会学是人“外部”的学问。显然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假如我们把“心理”看作是一个人内在的精神,那么显然这个内在的精神导致了一个人外在的一切行动。2. 虽然心理对外在有所表现,但是并不决定外在。比如人们的爱的心理和外在的婚姻,人们对一个制度的不满和制度本身。显然这个说法是肤浅的。Prairie Vole搞一夫一妻制,Montane Vole是干完就走,难道这两种老鼠不同的两性关系是两种外在的客观的存在?婚姻和制度,正是人们的心理结构所决定的一种外在关系。这种外在关系其一受个体心理的制衡,其二受群体生活相互制衡。(像弗兰克这样的研究出发点,在一大堆错误论点中找出一个正确的,不仅他对其他错误论点反驳没意义,对自己的找出发点也没意义。所以他的书是没什么价值,将被丢弃在垃圾堆里)弗兰克说,社会也有就像2+2=4的客观性一样,不以意志为转移。此言差矣。首先,存在那么一个进化出来的倾向,比如群体组织。但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教育状况,不同人的素质,导致这个组织结构也不同。这就不是2+2=4的客观性了。比如希腊的社会制度的出现,比如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都是明证。社会的这种变化,不仅部分出自“要有社会组织结构”的必然,同时也存在“成为一个什么结构”的偶然。关于法律和道德,弗兰克认为别人说的都不对,正确的说法是道德来自内的内心,而法律来自客观精神。我以为弗兰克即其他那些人的说法,都是模糊地感受到了道德和法律的差异,但是又不能准确说出其差异。其实,道德是一种心理机制,这种心理机制一方面来自本能,一方面来自智慧。正是由于本能的原因,导致人们在不知道为什么的情况下,对乱伦有一种排斥心理。(福山在《大断裂》中亦引用乱伦禁忌作为例证)。正是由于智慧的原因,导致人们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感是不同的。有的人经过文明洗礼,道德感相对较高。有的人没有受过教育和熏陶,比较接近本能。法律是一种对社会行为所设定的规范。这种规范用于保护个人利益不受损害。由于法律是认为设定的,所以多变和有缺陷。而由于法律只是用于保护个人权益不受他人侵害,因此小于道德的范畴。弗兰克认为,外在的社会存在是有缺陷的,因而人的精神生活就不应该服从外在。那么人的精神生活不就成了没人管的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活不下去的孩子了吗?不,还有上帝。所以,神是我们精神的依靠,神的恩赐是我们的幸福,神的旨意是我们必须遵守的法则——对于那些心理上locus of control在外部的、一定要寻找到一个依靠才安心的、软弱的人,估计也包括弗兰克,一旦没有一个强大的角色与自己的心灵捆绑,不管是国家还是上帝,都是非常可怜又可悲的。这些人出生在宗教国家就绝对献身上帝,甚至不惜自己做人肉炸弹去搞恐怖活动;出生在无神论国家就是爱国贼,一提到日本、台湾、美国就恨之入骨。这种性格上有缺陷(或许是天生的一种心理特征?)的人,都是潜在的危险分子。我认为要特别留意那些感情特别强烈的人,热血、冲动是脑残弱智的象征,什么事都可能干得出。弗兰克提到,“一个悔悟的荡妇或忏悔的强盗比最完美的遵循规律的人更接近上帝”,这种对从对立到投诚的“转变”行为进行大力褒扬的心理,同样也出现在生活中。比如许多人看电影,都把最大的赞扬最多的关注最心仪投给那些特别坏但是最后变好的坏蛋,但是对于那些一直遵纪守法的人却视而不见。或许可以说,弗兰克及其他教众们全部的尊教心理、教义,也都逃不脱人类有限的智商和低下的心理本能。“神”,其实就对应黑格尔的客观精神,对应柏拉图的理念,对应康德的“宇宙中体现出的秩序”,对应我的“真理”。这些,都是一种最终的“正确完善”,这种正确并不存在于任何一本书或任何一个人的思想中,因为我们的认识是有限的。那么,我们根本无从看到的这种“真理”在哪里呢?像我这样类型的人,能够忍受这种感觉到真理,但看不到真理的这种不确定性,因此我能够坚持“真理”。柏拉图以这个“正确完善”为根本,来对比我们的有缺陷的世界。而那些完全不能忍受不确定性的人,则选择把这种“正确完善”拟人化,看作是“上帝”。谈到法律、道德本身就是限制人的自由这种矛盾冲突,也就是说一种“善”竟然妨害了另一种“善”,这让许多人都感到分裂,不能接受。我以为也是那些头脑简单的人们心灵脆弱的一种表现:他们寻求的是一种非常简单又非常和谐和完美的东西。那么显然,地球不是这类人的家园。或者,宇宙之中也并没有这样的乐园。我们存在的世界很可能是一种制衡的世界。如果以制衡为出发点,一切可能就从感情上好接受的多。比方说,当我们做出一种选择时,我们就再也无法做出别的选择。可见,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是这种compromised的events。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并不存在绝对的自由。反过来说,你要绝对的自由干什么?自由似乎是个智力玩具,吸引那些爱动脑子的人来玩这个玩具。就像一个错觉游戏,只是个游戏。反过来说,现在也有一个流行的研究,看看人的具体想法是从哪里来的,神经元之间的如何相互作用,引发了一个想法?其实这就涉及一个跳跃的问题。这种跳跃就像,抛硬币,接连抛出100此正面,那么第101次出现反面的几率有多大这个问题。人们会有自动修正,因为知道正面和反面是随机出现的,因而应该是1:1的比例。既然出现了100次正面,那么第101次出现反面的几率应该很大。但是这个判断是错误的,依然是50%的机会。为什么呢?因为第101次单次抛硬币,是随机的正反面各一半的可能。但假如始终没有修正,怎么实现1:1的比例呢?因为抛的次数足够大之后,比例接近1:1。也就是说,当你抛10000次的时候,出现正面和反面次数都开始接近5000次。那么也就是说,在次数少的时候,根本没有规律可言。但是当次数足够大,规律出现了。那么,从次数少到次数多,必然有一种变化。对于物质到精神也一样,有一种变化。无中能否生有?可以的。我记得BBC有一集科普做的是《混沌理论》Chaos,讲了一些溶液会从无生有,自己会产生美丽的花纹和颜色。斯宾诺莎认为我们没有自由,这也是不对的。我以为,大自然自然不是自由的,一切都有起源,一切都有规律。可是,假如为了证明自己拥有自由,自杀了。这就是自由的一种明证。我不同意弗兰克任何关于神的观点。比如他说,社会统一体在深处被人们感知为圣物,这是神的体现。这纯粹是扯淡。人们感知到的难道不可能是错误?假如有个神经病产生幻觉,难道是他看到神了?假如一群人如ISIS产生集体幻觉,或者各个笃信各自宗教的人群,全都体会到了他们不同的上帝的旨意?要是真的如此,上帝和安拉们恐怕就要像奥林匹斯山上的神一样,先干起来了。或者,这群神是一群调皮的无赖神,看着它们的信徒们相互干。或者,弗兰克或许以为,只有弗兰克自己,和弗兰克所信教的教众所信的神,才是真正的神。其他的人都弄错了。而且弗兰克笔下的”人“,都只是符合他的说法的那些人,凡是不符合他的说法的人都错了。要是这样,弗兰克的理论缺陷和错误实在太大了。弗兰克说,任何一个社会的基础都是教会。因为社会的基础是对神的感知。假如我国和朝鲜没有啪啪打弗兰克的脸,那么必然得承认,正恩在搞宗教,社会主义教,或者说在任何外表的政治理论下面都是宗教宣传。这是非常奇怪的。弗兰克所看到的宗教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没有看到,宗教的这种一统天下正是宗教是一种伪善的信仰。宗教把各种大权在握,干涉世俗,正是因为,宗教利用了人的心理,然后剥削他们。而那些宗教人士,丝毫不能阻挡自己的人欲,在利用宗教为自己谋利,满足自己的私欲。连这一点都看不出来的弗兰克,不值得我再读下去了。(止于”宗教与尘世“)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有点艰涩,还有国家背景历史背景的阻隔
  •     我的信仰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