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1-12
ISBN:9787100086226
作者:郭沫若
页数:374页

作者简介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最早运用唯物史观深入研究中国历史的一本史学名著,它突破了以历史文献为“国故”的局限,将其拓展到地下出土实物,把《诗》、《书》、《易》里面的的纸上史料,把甲骨卜辞、周金文里面的地下材料,熔于一炉,提出了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

书籍目录

新版引言
自序
解题
导论 中国社会之历史的发展阶段
一 社会发展之一般
二 殷代——中国历史之开幕时期
三 周代——铁的出现时期——奴隶制
四 周代以来至最近时代之概观
五 中国社会之概览
第一篇 《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发端
第一章 《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
第二章 《易传》中辩证的观念之展开
第二篇 《诗》、《书》时代的社会变革与其思想上之反映
序说
第一章 由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的推移
第二章 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推移
第三篇 卜辞中的古代社会
序说 卜辞出土之历史
第一章 社会基础的生产状况
第二章 上层建筑的社会组织
第四篇 周代彝铭中的社会史观
一 序说
二 周代是青铜器时代
三 周代彝铭中的奴隶制度
四 周代彝铭中无井田制的痕迹
五 周代彝铭中无五服五等之制
六 彝铭中殷周的时代性
七 余论
附录 追论及补遗
一 殷虚之发掘
二 由《矢彝考释》论到其他
三 附庸土田之另一解
四 “矢令簋”考释
五 明保之又一证
六 古金中有称男之二例
七 古代用牲之最高纪录
八 殷虚中无铁的发现
九 夏禹的问题
十 “旧玉亿有百万”
后记
郭沫若先生学术年表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读

内容概要

郭沫若(1892—1978年)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新中国建立后曾当选为中国文联主席,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中国史稿》等重要学术著作

章节摘录

  上帝的骗局就是这样,龟卜的骗局就是这样。  上帝成立了,他是完全和人一样的,不消说他也要吃东西,而且他最喜欢吃牛肉。  上帝喜欢吃牛肉一层,我们知道他一定是牧畜时代产生出来的——假使上帝是产生在现代,那他一定会喜欢吃冰淇凌。  这贪吃的上帝不仅喜欢吃牛肉而且还喜欢吃人肉——“劓刖……利用祭祀”——这可证明当时的习俗至少离吃人肉还不远。  像这样的上帝,你看他是怎样的仁慈呢!  此外如“王用享于西山(或即岐山)”,是庶物崇拜的孑遗,“王假有庙”,是祖先崇拜的表示。  庶物崇拜是自然发生的原始人的迷信。它的根据就是蒙昧。原始人对于一切自然均不明其所以然,只觉得万事万物都是灵异不可思议。男女的生殖器,自然现象的风云雷雨、山川草木,一切都好像有神明藏在里面。这是原始公社社会应有的观念。宇宙还是群神共有的时代,还不是一神私有的时代。  祖先崇拜的习俗一定在氏族财产发生以后。原始人连父的观念都是没有的,不消说更说不上祖先。“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系辞下传》)——这分明是没有丝毫崇拜的痕迹。这种弃尸的风俗在作《易》当时好像还有些遗存,我们看《离卦》的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便是一个证据。  ……

图书封面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文字背后的隐秘书目:《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作者:郭沫若前摘:写了这么久的读书笔记,“前摘”、“后记”本是随意加上去说明一些问题。到了现在我的读书笔记变成了“八股文”:题目、书目、作者、时间、姓名、前摘、正文、后记。莫名其妙的就变成了一个模。且不管这无意中形成的“模子”。读书笔记的本质在于提升自己的认识,模子只不过是一件外衣而已。和之前的“前摘”不同,这次我要详细的谈一谈郭沫若。对郭沫若这个名字第一次听说好像是看到那个传奇——郭沫若诗救跳崖女。那大概都是好多好多年以前了,现在我还能记得这段传奇中的一句诗——“妙笔竟藏回春力,感谢恩师起彷徨”。接着搜索大脑,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沉寂,郭沫若再次出现在我的身边是在高中的语文读本里面。人教版的《语文读本》收录了郭沫若先生《屈原》剧中高潮的一段——《雷电颂》。高中时代的我是充满激情的,而《雷电颂》显然成了我的最爱。教室里、操场里…疯子般的嚎叫声——“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很明显,那个“疯子”就是我。《雷电颂》于我而言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学篇章,更像是一个逐步走进世俗社会的青年面对迷茫未来的兽性呐喊。而郭沫若,此时走入我。不过,当我再下一次遇见郭沫若的时候。那位睿智的诗救者,那位激情的呐喊者却已不见。由于众所周知的“事迹”,郭沫若先生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个“贬义词”。而我,对他也渐渐产生了疏远甚至厌恶的情感。而这次,拾起商务印书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收录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算是我对郭沫若先生的“第四次认识”吧。记得光明网文化论坛曾经出过郭沫若先生女儿谈父亲的一篇博文,郭先生的女儿这样评价父亲——“他不适合从政”。“他不适合从政”,这是简单的一句话,也是最沉重的一句话。那位顶着狂风暴雨对着旧社会呐喊的屈原、那位睿智无比用一支秃笔起死回生的智者、那位青年时代无惧一切的战士…当这位意气风发的书生进入晚年,当这位意气风发的书生走进政坛,一切都变了。这不是郭沫若先生的悲剧,这是千百年来所有知识分子的宿命!上马击胡徒,下马草军书!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袁本初拔剑出洛阳、汪兆铭引刀少年头…望着从我身边走过的郭沫若,望着那位激情的少年慢慢的弯下腰,望着笔直的身板慢慢的佝偻,望着清澈瞳孔逐渐浑浊,我引中一阵痛楚。郭先生的昨天会不会是我的明天?郭先生们的昨天会不会是牛冠朝们的明天?历史车轮碾过,在政治的迷雾下,我们已经无法洞穿那位书生的真面目。不过,历史是公平的。政治的迷雾虽然一阵又一阵,政治的迷雾虽然浓烈一场,但是!政治的迷雾仅仅是一阵雾!历史的长河最近会扫清迷雾。千百年后,为后代人所铭记的不会是王侯将相;千百年后,郭沫若先生为人所铭记的或许也仅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曾经的意气风发、曾经的佝偻无奈,呵呵,由他去吧… …正文内黑色加粗部分是原文直接应用。正文:1929年9月20日夜,郭沫若先生动笔完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自序”。郭沫若先生对本书的定位是本书的性质可以说就是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的续篇。1929年的中国,《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影响力甚微,也就仅仅郭沫若这种知识分子才有所接触。正如郭沫若先生自己所言外国学者已经替我们把路径开辟了,我们接手过来,正是事半功倍。古代社会的研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历史的遗迹要从流传下来不成系统的只言片语中摸索,而流传下来的只言片语又经过了多少加工再造?找一个切入点进吧。尧舜禹,中国古代的贤君圣明。娥皇女英,中国烈女子的代表。如果现在突然抛出——舜象兄弟共淫娥皇女英这种说法,估计会让人大跌眼镜。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中华精神塑造者孔孟是怎么看这件事的?《孟子.万章篇》是这么说的: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揜之。象曰:“谟盖都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弋,朕;琴朕;二嫂,使治朕栖。”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故事比较简单,舜父母与舜弟意图谋害舜并取其财产,结果未遂。有意思的是象与父母对话中的一句——二嫂,使治朕栖。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两位嫂嫂归我所有,帮我整理床铺”。不言而喻,这是象意图占据兄嫂。兄终弟及,哥哥去世后财产尽归父母弟弟。包括哥哥的老婆也归于弟弟所有。这或许是古代某一时段社会形态的残余表现。因为我们无法想象宋明时期弟弟与兄嫂维持性伦理关系。这完全是当时社会伦理道德所无法容忍的。而郭沫若先生,又将时间向前推移。《孟子》成书时间相对较晚,经过“加工”亦然明显。而《楚辞》中《天文篇》又是这么叙述的:舜闵在家,父何以鱞?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 何变化以作诈,而后嗣逢长?很明显,舜象并淫娥皇女英的事实已经被说出。传说中的尧舜时代明明还是一个实行亚血族群婚的社会。很多人可能对此无法接受。清代小说《红楼梦》中林黛玉号称“潇湘妃子”,但如果林黛玉这个潇湘妃子让贾宝玉与贾环“并淫”。这是一件多么让人深恶痛绝的荒谬!两点疑问提了出来。首先,中国古代社会真的存在过摩尔根、恩格斯以及其他西方学者所谓的“群婚制”、“游淫”甚至那些兄妹乱伦交合的“荒唐”事?其次,通过考察民谚传说这种文学作品窥探历史科学么?让我们来一一分析吧。群居杂交,共妻乱伦!这是一些多么“恶心”的词语!我堂堂中华文明福泽四邻,我们中原大地怎么会出现过“群居杂交”,我们孔孟只乡怎么会“共妻乱伦”!西方蛮夷蛊惑人心,其罪当诛!我想总有那么一些孔孟遗老对此进行批判,他们从不敢相信那些龌龊的事会出现在自己祖先的身上。我不知道中国古代文明是怎么形成的,但我总知道中国的文明不是自盘古开天后就形成了严密的礼教纲常。正如郭沫若先生所言:中国人有一句口头禅,说是“我们的国情不同”……然而中国人不是神,也不是猴子,中国人所组成的社会不应该有什么不同。不错,社会主义中国与礼教森严的宋明不同;宋明与秦汉的社会伦理道德也有差异。群婚制、母系社会…这不仅仅是西方学者口中的“邪说”,它更是中国古代确确实实存在过的,如果还高举着旗号为虚幻辩护那就只能显得可笑。其次,用文学做研究靠谱么?把《孟子》、《楚辞》这种古人的精神遗产运用到科学的研究本身科学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古人的精神遗产归根到底是古“人”的创造,那么这些遗产就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烙印。他是中国文明的无形化石。例如,很多学者都从《红楼梦》中探究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没落,而这也绝对称得上是“科学”!再者,翻阅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也不难发现对古代精神遗产的利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1891年第四版序言中:巴霍芬从他极其勤奋的搜集来的无数段古代经典著作中,为这些论点找出了证据。……埃斯库罗斯的《奥列斯特》三部曲是用戏剧的形式来描写没落的母权制跟发生于英雄时代并日益获得胜利的父权制之间的斗争。正如恩格斯列举马克思批评那些曲解原始社会、使自己风流勾当更加耸人听闻的家伙——“在原始社会,姊妹曾经是妻子,而这是合乎道德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中国先民对爱情对异性最美好的追求,是对人性的最美好追求!而宋儒对此的“专家解释”就变成了——此后妃之德也!呵呵,真是让人笑掉大牙。时至如今,若还存在用所谓的道德破布蒙蔽双眼而千方百计畏惧科学的宋儒,那真是一朵奇葩了。精神遗产实先民的创作,是时代的胶片,虽然千百年来经过别有用心者与不由自主者的重重加工,我们依然可以带上科学的眼睛窥一窥中国古代社会。《吕氏春秋.恃君览》如是说:自太古常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无进退揖让之礼,无衣服履带宫室蓄积之便,无器械舟车城郭险阻之备。好一个无君无父无长无幼无礼无器的大世界!只知母不知父,几乎一切男女都是自然的夫妇,这种群居生活与禽兽无异。但是我们不得否认,我们正是这帮禽兽的孽种,我们的文明正是从这杂乱无章中孕育而生。由于“知母不知父”的特殊生理原因,逐渐地便成为母系中心的社会,便是由从前的散漫的群聚变成为血族的团体。孔夫子一生宣扬克己复礼,殊不知《周礼》当中就有杂交时代的孑遗:仲春之月,会令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春回大地,人虽是人,然人也是兽。礼教繁琐却除非阉割男具否则止不住那荷尔蒙随着温度计的提上而冒上脑门!仲春之月,动物开始交合,而周礼中男女奔者不禁, 女子欲求贞节者公家犹需加以禁止。若宋明巨儒穿越回周礼盛行之时岂不吐血而亡?舜象并淫娥皇女英恐怕也并非耸人听闻了。文明始于母系,女子是主,男人不过是附属而已。《大雅.思齐》第一章言: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女人如何拥有百个儿子?恐怕也是女酋长制下的残留。《大雅。绵》言: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女人是主,男人是附属,两情一不相合,男人便只好拿着自己的武器走自己的路。这位被扔掉的可怜男子逐水草而居,骑着马儿沿着河流走来,走到岐山下,找到一位姓姜的女酋长,做了这位女酋长的“上门女婿”——附属物。从此,周先祖开始飞黄腾达。姜、姬…这些形式本身就是女权的遗留!然而,好景不长,曾经的附庸竟最终压倒了主人的头上,并且一压就是数千年。母系破产,女权制度走下神坛。恩格斯对此唏嘘不已: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单纯的生孩子的工具了。那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妇女是如何被打倒的?回答——生产!逐水草而居的时代即将过去,定居的耕种文明就要到来:见龙在田—— 《周易. 乾》 九二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周易.否》 五九畜牧业愈见发达,男子的生活不能不固定下来。草料的种植到禾黍的种植,农业成为了人类文化的舞台。从前那种顺水而居去当上门女婿的时代已经结束。男子产业开始固定下来,而女人,则慢慢变为附庸。此时,历史转入了快车道。我不再一一列举那些典籍中的蛛丝马迹——青铜器出现了、铁器出现了、农具开始更新。一把铁锄头伸出垦荒的历史意义不亚于现代人们使用核能发电所开创的新纪元。而代之以来的就是阶级的出现,人们从山洞进入房屋。每一次生产工具的改进都代表着没落与进步。祭祀活动出现了、男女的交合也不再是仲春之月那方便的淫奔之路。一切都变了!一切都变了!求签问卜烧龟壳,婚姻娶嫁要经过层层的社会仪式。从蛮荒到文明,有谁能想到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礼教竟会如此的森严,竟会如此的让人不寒而栗!但!这就是进步!面对历史的沧桑,面对翻涌而出的新生产,总有一天我们的伦理我们的社会将被替代,而面对这种发展我们只能回视,沧海桑田,我们不由自主的吟唱: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后记:这篇读书笔记我本可以写的更加翔实丰满,特别是精神生产方面,对宗教的分析原打算运用马克思、蒲鲁东等人的哲学思维对比郭沫若激进的阶级斗争眼光。《易》、《诗》、《书》、卜辞、彝铭、殷墟…太多太多的分析,我非常想全部列入笔记加以分析。但是遗憾在于我的时间精力有限,最大的障碍在于我无法用文字将他们呈现出来。很多的词语我先没见过,想通过打字的方是根本完成不了。如今又有多少人关注这些已经没落的古老文字?又如何写入读书笔记?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郭大师还是很厉害的
  •     泰斗名作,不可不读也。
  •     郭老先生的在先秦史、文字学、诗歌等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社会史研究是他先秦史研究的代表,另有《奴隶制时代》《青铜时代》、《十批判书》,都是经典。至于版本,商务版还不错!
  •     喜欢,但纸张不够好。
  •     精读了导论部分,泛读了其他部分。开天辟地的一部书,郭老的浪漫情怀与诗一样的文风十分有趣。
  •     静下心来读书,读对自己有益的书
  •     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代表作。全书引用的材料很翔实,但是全书存在明显的以论代史的倾向,郭沫若首先确立了一个上古史发展的框架,再将相关的史料填充其中,部分史料为了符合这一框架,解读牵强。
  •     郭沫若的历史著作,如论观点是否允当,起码观点鲜明,不温吞水。这套书的印刷质量不错,选题也好,比中国文库强。
  •     看了一下,有参考价值。
  •     证据薄弱 脑补多于东西
  •     书是不错 唯物史观的 政治味道比较浓厚
  •     对古人的生活感兴趣,所以买来看看,哈哈,内容应该不错啊
  •     这是郭沫若先生的代表作了。很不错。以前看过部分节选,现在买了全本。
  •     好书,好品相。
  •     比较满意~下次继续
  •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是郭早年的代表作,曾在中国史学界引起不小的影响(当然,按照现在历史研究的情况来看这本19世纪20年代写的书,有一些认识上的局限性和误区是在所难免的)。后来郭选择走上了红色作家的道路,他和丁铃的结局算是红色作家的两个极端吧。这几年在微博上,喷郭口水已经不算新鲜事了,大抵是觉得他丧失了一个中国传统文人的节操。就我个人的看法,如果选择继续研究卜辞和彝铭,他也许会取得更高的学术成就,政治的得意永远只是一时。另外,对郭人品方面的质疑,基于反右期间他写文章抨击陈寅恪的事实(尤其是动机)
  •     馬克思主義範式研究的初始之作,雖不免生澀,有生搬硬套之嫌,但還是有其學術史價值。郭沫若對甲骨文的研究也有可參之處。郭常常流露出詩人的情感,頗有樂趣。
  •     现在重读郭沫若先生的经典著作,仍然有很多启发,很多东西永远都不会过时。
  •     封面设计和书的质量不错,只是刚买就降价心里不爽啊,幸好书是喜欢的
  •     豆瓣给分太低了
  •     人品歸人品,學術歸學術。 郭沫若先生的文學氣質,可見一斑。私以為用於過渡時的文學性語言並不影響學術準確性,當今學術界可以吸取。 倘若在不知當今唯物史觀僵化衰落的學術史,我可能極容易服膺於此書。 一些觀點,今日看來自然是問題百出,郭先生自我批評了一些,還有許多部分值得商榷(不過對於民國著作,哪本不會被商榷呢)。強烈的意識形態和明顯的以論帶史,確實不應為學者所取。先秦工商業哪有中世紀的行會與師徒關係。另外用文獻研究上古社會有兩個問題,一是文獻年代,二是字形變化,尤其是秦前後的今古文變化。 郭沫若將自己與傳統學者劃清界限,而其自己所謂的科學方法也不過只有唯物史觀和摩爾根學說。對過去多是批判砸破,而非歷史學家般的理解。
  •     从文学著作的角度来分析古代社会。
  •     此书前两篇从《易经》,《诗经》,《尚书》中撷取材料用以研究上古社会及其社会变革,但限于当时许多史学研究尚不科学准确,所以引用的材料在时间,作者,社会背景方面有不少的错误,再加上所引用的材料比较单一,整体论证并不充足。第三篇和第四篇则是从卜辞和彝器入手,虽然也存在上述的问题,但是其观点颇多过人之处,但究竟论证是否得当,观点是否正确,本人才疏学浅还不能够加以辨别。
  •     喜欢郭沫若
  •     虽然郭老人品有差评,但不可否认他是一个罕见的天才。这本书是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开山之作,在学术史上地位颇高。郭老能在那样战乱纷争和颠沛流离的境况下潜下心来做学问,真令吾辈汗颜!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