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教程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教育 >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教程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
出版日期:2006-8
ISBN:9787811082371
作者:吴明海
页数:408页

作者简介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教程》是根据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来编写的。教材采用历时性和共时性纵横交错的结构来谋篇布局。在纵向的时间布局方面,根据学术界一般公认的把中国历史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历史分期方法,《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教程》分为三编,即: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教育史(远古至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少数民族近代教育史(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民国结束)和中国少数民族现代教育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在横向的空间布局方面,根据民族学界经济-文化类型学说和地域文化分类法,《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教程》在每一编里安排五章,按照东北、北方、西北、西南和中东南的顺序,分别书写各地域的少数民族阶段教育史。

书籍目录

第一编  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先秦时期中央政权的民族教育政策
第二节
秦汉时期的民族文教政策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民族教育政策
第四节
五代宋元时期中央政府的民族教育政策
第五节
明清时期中央政府的民族教育政策
第二章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粟末靬鞨——渤海教育
第二节
契丹——辽朝教育
第三节
女真——金朝教育
第四节
满族教育
第三章
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匈奴族的教育
第二节
东胡、乌桓与鲜卑的教育
第三节
丁零、高车、月氏、柔然等北方游牧民族的教育
第四节
原始形态的蒙古族教育
第五节
蒙古汗国时期的蒙古族教育
第六节
元朝的蒙古族教育
第七节
明朝及北元时期的蒙古族教育
第八节
清朝的蒙古族教育
第四章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西北地区古羌人的演变及其教育
第二节
维吾尔族的形成及其古代教育
第三节
回族的形成及其古代教育
第四节
哈萨克族的形成及其古代教育
第五节
西北地区其他主要少数民族的古代教育
第五章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形态社会教育
第二节
秦汉至唐朝时期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
第三节
宋元时期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
第四节
明清时期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
第六章
中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中东南地区少数民族古代教育概况
第二节
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民族的古代教育
第三节
汉藏语系苗瑶语族民族的古代教育
第四节
中东南地区未定语族语支民族的古代教育
第五节
中东南地区南岛语系民族的古代教育
第二编 中国少数民族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七章
近代中央政府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晚清中央政府的民族教育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民族教育政策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文教政策
第八章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满族的近代教育
第二节
朝鲜族的近代教育
第三节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锡伯等族的近代教育
第九章
北方地区少数民族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清末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
第二节
中华民国初期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
第三节
满蒙时期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
第四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北方少数民族教育
第十章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新疆维吾尔族近代教育
第二节
回族近代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哈萨克族近代教育
第四节
东乡族和土族的近代教育
第十一章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西藏地区少数民族的近代教育
第二节 甘、青、川藏区的近代教育
第三节 云南各民族地区的近代教育
第十二章 中东南地区少数民族近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汉藏语系壮侗语族民族的近代教育
第二节
汉藏语系苗瑶语族民族的近代教育
第三节
中东南地区未定语族语支民族的近代教育
第四节
南岛语系民族(高山族)的近代教育
第三编 中国少数民族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十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民族教育政策(1949——1956)
第二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教育政策(1956——1965)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民族教育政策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民族教育政策
第十四章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满族的现代教育
第二节
朝鲜族的现代教育
第三节
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锡伯等族的现代教育
第十五章 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北京市的少数民族现代教育
第二节
内蒙古自治区的少数民族现代教育
第三节
天津、河北、山西的少数民族现代教育
第十六章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少数民族现代教育
第二节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现代教育
第三节
青海省的少数民族现代教育
第四节
甘肃省的少数民族现代教育
第五节
陕西省的少数民族现代教育
第十七章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西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云南省的少数民族现代教育
第三节
四川省、重庆市的少数民族现代教育
第十八章 中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广西、贵州的少数民族现代教育
第二节
华东地区的少数民族现代教育
第三节
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现代教育
后记

编辑推荐

  本教材是根据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来编写的。教材采用历时性和共时性纵横交错的结构来谋篇布局。在纵向的时间布局方面,根据学术界一般公认的把中国历史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历史分期方法,本教材分为三编,即: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教育史(远古至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少数民族近代教育史(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民国结束)和中国少数民族现代教育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在横向的空间布局方面,根据民族学界经济一文化类型学说和地域文化分类法,本教材在每一编里安排五章,按照东北、北方、西北、西南和中东南的顺序,分别书写各地域的少数民族阶段教育史。当然,民族在时间上既有阶段性又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既有地域性也有跨地域的流动和交流的特性,难以截然划分,所以,我们在抓住主要问题的脉络和特点来研究的同时,对其他问题和特点及其表现形式也在文中予以交代。在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央政府始终是核心与主导,因此,每一编开篇之章都是中央政府民族文教政策。这样,每编6章,全书共有18章。总之,力图多元性和一体性有机结合,做到既纵横交错又脉络分明。

前言

  本教材是根据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来编写的。教材采用历时性和共时性纵横交错的结构来谋篇布局。在纵向的时间布局方面,根据学术界一般公认的把中国历史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历史分期方法,本教材分为三编,即:中国少数民族古代教育史(远古至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少数民族近代教育史(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民国结束)和中国少数民族现代教育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在横向的空间布局方面,根据民族学界经济一文化类型学说和地域文化分类法,本教材在每一编里安排五章,按照东北、北方、西北、西南和中东南的顺序,分别书写各地域的少数民族阶段教育史。当然,民族在时间上既有阶段性又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既有地域性也有跨地域的流动和交流的特性,难以截然划分,所以,我们在抓住主要问题的脉络和特点来研究的同时,对其他问题和特点及其表现形式也在文中予以交代。在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中央政府始终是核心与主导,因此,每一编开篇之章都是中央政府民族文教政策。这样,每编6章,全书共有18章。总之,力图多元性和一体性有机结合,做到既纵横交错又脉络分明。  那么,为什么要编写这本教材呢?  首先是时代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尊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教育,十分重视少数民族的发展,新时期更是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开篇指出:“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共产党章程》开篇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历史长河中,中国众多少数民族在共同缔造中华民族光辉文化的过程中,创造并且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智慧,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与教育的瑰宝。对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是极其珍惜的。

章节摘录

  (二)北魏鲜卑族的学校教育  1.皇太子教育  北魏统治者非常重视皇太子的教育,在历史上建立了第一所专门接收皇室成员的学校,即皇宗学。太和十六年(492年),孝文帝曾临皇宗学“亲问博士经义”。皇宗学的设立,一方面是为皇族子弟更好地接受教育,另一方面是为了迅速让皇室子弟接受汉族文化,以培养本民族的统治人才。  2.官学教育  据《魏书·儒林传序》载,“太祖拓跋畦初定中原,始建都邑,便以经术为先;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生员千有余人。天兴二年(399年)春,增国子太学生员至三千”。其“太学”、“五经博士”都是依照汉魏教育机构的建制。明元帝时改国子学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太武帝即位后,于始光三年(426年)另起太学于城东,并广征有才学之士担任教授。孝文帝时期,又诏立国子学、太学、四门小学。①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下诏:“凡三公以下……子弟都诣太学肄业,百工伎巧驺卒子弟当习其父所业,禁止私立学校,违者身死,主人门诛。”  献文帝天安元年(466年)普遍设立乡学,规定郡县置博士和助教,其资格为“博关经典,履行忠清,堪为人师表者,年限四十以上”。学生的资格是“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但要“先尽高门,次及中等”,可见学生的来源多限于高门望族和中等地主的子弟。  孝文帝于993年迁都洛阳后,下令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立四门博士,于四门置学。到宣武帝时(500-515),下诏营建国子学,并大选儒生为小学博士,定员40名,立小学于西门,但规模很小,国子学只有36人。

图书封面


 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教程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