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 > 金字塔原理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2
ISBN:9787801125217
作者:[美] 巴巴拉·明托
页数:290页

把事情说明白了

专业工具书;今天早上的新闻里面突然听到“中央为尽快疏通大雪封闭的交通,发布了以下6项措施 .....”,似曾相识,的确6项措施之间不是同属一个逻辑层次。用书里的观点来分析现实生活,有意思.........不过,我们也会遇到不能把事情说得太明白的时候,也许这也是外国人不明白中国人的地方吧

受益非浅

《金字塔原理》因为枯燥,比较难读。不过才读到第三章,就已经让我受益非浅。首先,金字塔原理要求在写作以前就要进行合理规划。作者要求写作内容都要纳入金字塔体系,写作计划的顺序应该是自上而下:最先分析的应该是思想、冲突和问题。这样子写并不符合作者的思考思路,因为作者的思维过程往往是自下而上的:首先是由看到的情景有了自己的感悟,最终提炼出思想。很多时候思维过程的逻辑关系并不明显,读者想要理清作者到底说的是什么的确是比登天还难。其次,没有想清楚千万不要下笔。“一旦你的思想变成了文字,你就很可能会觉得写得不错,而根本不管你的思想实际上是不连贯的。”最近写论文就有这方面的问题:导师已经指出了问题,还是不想去改,觉得自己的思路没有问题。其他部分还在学习之中,精读后再继续写读书笔记。

无法用言语评论

在接受结构化思维培训的时候,我的大脑就直接受到了撞击,整个两天的时间脑袋一直在战争中,以前所学习的水平思维就一直在受到结构化思维的冲锋,当时就觉得,这堂课太有用了。学完了赶紧找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拿到了的感觉真好,虽然没有废寝忘食的看完,但也算对的起作者了,看完了只想说:这书写的真好。也许人想明白一件事很难,但更难的是从一系列事情中找出方法,下次遇到同类型的事的时候能找到方法,这就是中国人喜欢磁铁,德国人喜欢粉笔的原因吧。好书不要推,自己找来看去,别忘了一点,别去图书馆借,这本书值得收藏,而不是一读而过。好书至少要看7遍以上的。

评论金字塔原理 / 让你的文章更严谨

写论文的时候头脑一片空白? 跟别人交流的时候总觉得不畅? 看看这本麦肯锡培训教材吧。这本书里的观点认为写作就是思考的过程,所以要先整理好自己的思路,才能有好的文章和问题解决方法。观点可以借鉴别人的,但是文章结构要严谨,各部分的联系要用逻辑关系体现出来。作者:巴巴拉·明托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写作逻辑 5章 思维导图 笔记

导图 金字塔原理 写作逻辑 01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http://ok102030.blog.sohu.com/101243527.html导图 金字塔原理 写作逻辑 02金字塔中的子结构 03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http://ok102030.blog.sohu.com/101243989.html导图 金字塔原理 写作逻辑 04序言部分的具体写法 http://ok102030.blog.sohu.com/101243811.html导图 金字塔原理 写作逻辑 序 05演绎与归纳的区别 http://ok102030.blog.sohu.com/101243924.html

“先主后次”是种优选

@序言金字塔建立之前,应该吸引读者去看完你的金字塔。序言起到这样的广告作用。SCQA结构 “情境-冲突-问题-答案”结构练习,看下面这个例子。基本结构S (情景)= 多元化研究业务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40%C (冲突)= 无法证明我们的工作对客户有明显益处Q (疑问)= 如何确保多元化研究确实对我们的客户有明显益处A (回答)= 实施“公司发展项目”以研究该问题 @金字塔的建立1自上而下2自下而上首先,罗列叶子节点,然后,在叶子节点处按照MECE原则进行分组,然后,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逐级归纳,@组织思想的顺序(1) 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2) 时间顺序(3) 结构顺序(4) 重要性顺序@金字塔中的子结构1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主题和子题之间的纵向关系)2横向的演绎或归纳逻辑(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3讲故事式的序言结构(序言的讲故事式结构) @经验之谈1 在较高层次上使用归纳法,在较低层次上使用演绎法2 如何写报告写文章?在准备阶段构思文章结构,在实际写作阶段考虑文章内容。即,构思时考虑整体架构,实现时考虑细节。@可视化如果读者能够看到某种形象,他们将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如果你能够可视化你的金字塔的每一层,它将会更加结构清晰。@ 如何界定问题界定问题需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切入点/序幕;困扰事情;非期望结果;期望结果。(其实,非常接近SCQA结构)@分类方法MECE@如何结构性地分析问题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收集信息注意:先做对问题做一些假设再有目的地去收集,视图证明假设为真或者为假。否则漫无目的的收集将大大降低效率@在演示的时候,在页面上反映出金字塔结构多级标题缩进数字标记下划线...@推理的三种形式1 演绎推理deduction2 归纳推理induction3 外展推理abduction如何理解这三种形式呢,首先C.S.Peirce提出了一个观点,在任何推理中,都要涉及到三种实体。实体1 规则实体2 情况实体3 结果现在再来观察这三种推理1 演绎推理deduction规则 如果价格定得太高,销售将下降 如果A则B情况 价格定得太高 A结果 销售下降 B2 归纳推理induction情况 价格定得太高 A结果 销售下降 B规则 如果价格定得太高,销售将下降 如果A则B3 外展推理abduction结果 销售下降 B规则 如果价格定得太高,销售将下降 如果A则B情况 价格定得太高 A

不管是咨询公司还是公司员工,商业写作应首推此书

虽然 此书,读起来,可读性比较差。不过,其原理的确是很有用。我在带新人的时候,就要求他们写通知时注意这些,果然,公文、通知、总结等,写出来,立马让人一目了然。这本书,可以只读第一部分,以明确自己的写作风格。可以第一部分反复读三遍。第二部分用于研读。

很好的书为什么只有2000多个review

想写一个吸引人的故事,生活经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有文章结构问题,并且符合大部分人脑力和思维的结构,才能引人入胜。大部分看书的人,(当然也包括看文章的人,文章又包括新闻,杂志,博文等等)头脑中已经存在很多杂乱零散的思维,其中很多跟作者文章的本身讨论的主题不相关,但却是读者感兴趣或者当时关心的话题。如果看的人事先不确定会对你写的东西感兴趣,那么想先将其他的思想和零碎的事情全部抛开,专注于你提供的信息,对读者而言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只有在他们感受到强烈的吸引力时,才会愿意暂时放弃其他的想法或者脑子里正在想的琐碎的事情,专注于你提供的信息。有时候非常想了解文章的内容,相信这书对他们有意义,可必须付出点努力才能使精力专注在这本书上,相信大家都有这种经历:读完了某个文章的前几页,或者一本书的开头,却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到底说的是什么,也就是根本没看进去,这是因为没有抛开自己头脑中原有的其他思想。因此,你必须想办法,让看的人轻易的抛开其他的思想,专注于文章的内容,变换原有的故事结构。

需要你用左脑去阅读的书

没有看完,我发现这本书根本不适合一次性阅读的书籍。很多书的作者通常化费大量的多达80%的文字和笔墨来叙述观点的形成过程,或者证明其观点正确的事例,这些文字通常是感性的,通常是非常容易阅读的,是趣味横生的内容。在阅读这些书时,你不必调用左脑就可以轻易理解,并唤醒右脑中的感性印象的内容。通常这些内容不过是作者的写作技巧,却不是其真正有价值的思想观点。而《金字塔原理》就是一本必须用左脑来学习的图书。最好,你每隔一段时间阅读一点,然后用到实际写作思考中去。我觉得这本书应该是每个人都要去阅读并好好吸收的,它对你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将有着极大的提升。不要期望你一次能够把这本书读完并吸收,well,至少我是觉得做不到。   最近一直在看系统化思维,结构化思维的东西。不知道是不是这方面的东西看多了,最近一看到那种没有清晰架构的文章和书籍就觉得受不了,总习惯性地去给它划分一下架构。   

Minto的理论有多少人在实践中用过的?

读书笔记,期待拍砖:http://cid-f6b67d2e7647980b.skydrive.live.com/self.aspx?path=%2f.Public%2f%E8%AF%BB%E4%B9%A6%E7%AC%94%E8%AE%B0%2f%E6%96%B9%E6%B3%95%E8%AE%BA%2f%E9%87%91%E5%AD%97%E5%A1%94%E5%8E%9F%E7%90%86%2f%E3%80%8A%E9%87%91%E5%AD%97%E5%A1%94%E5%8E%9F%E7%90%86-%E6%80%9D%E8%80%83%E5%86%99%E4%BD%9C%E4%B8%8E%E5%88%B6%E4%BD%9C%E5%9B%BE%E8%A1%A8%E7%9A%84%E9%80%BB%E8%BE%91%E3%80%8B%E8%AF%BB%E4%B9%A6%E7%AC%94%E8%AE%B0.doc========================================为什么我要花时间了解这本书在说什么先引用原书结尾的一段话作为本大纲的开篇:“写作时,你好像一位司令官,指挥着千军万马,排队通过一个每次只能通过一人的隘口;而你的读者则在另一边迎接,将部队进行重新编队和重新组织。无论主题多么大或多么复杂,只能以这种方式去表达。最终你会发现,这就是我们在顺序和编排上对读者应尽的义务,以及为什么过去的修辞学者除了强调措辞得体和别出心裁外,还把顺序和编排当作对那些给予自己厚爱的人的应尽职责”。这个比喻说明(我认为这个比喻还是很贴合实际的),在信息传递的任务全部结束之前,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地位始终是不对等的——作者知道得多,而读者知道得少。这种实情决定了读者在接受作者信息的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对背景知识的了解没有作者深厚,对问题的观察角度没有作者完整,还可能同时受制于理解障碍和遗忘两大问题的困扰。站在作者端,其任务,说得强势点,就是怎么样把想传达的信息尽可能多地灌到读者脑子里。如果哪个作者想否认这一点,那他的写作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遗憾的是,大部分作者可能都对这个核心问题——“该怎么灌,灌得流畅,灌得多忘得少”有困惑。站在读者端,当面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其最大的心愿可能就是:“如果我知道有一句话能告诉我全部的精华,我一定不想再知道第二句”。遗憾的是,读者这种美好的心愿通常都会被作者“不知所云”的文字击碎。那有没有办法帮助自己从“不知所云”中挖掘出一些有用的东西,从而告慰自己辛辛苦苦投入的时间呢?谢天谢地,《金字塔原理》的作者为被堵在困难两头的人们提供了一道桥梁。《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方法,是以人的最基本的认知特性为前提的。如果作者对这些前提没有搞错,并且她在数十年咨询生涯中所积累起来的相适应的方法论没错的话,那么我们确实有必要了解一下如何才能更高效地整理并向他人传递我们的思想,以及作为读者时如何更好地从别人的文章中发掘出思想。从篇幅上而言,这本书主要是站在作者的角度写的。当然,如果你是一个读者,你完全可以用金字塔原理改写你正在阅读的书或者文章。这种费时费力的改写所带来的好处是帮助你获得更准确深入的认知,如果你有这份心的话。任何一本书都应该带着批判的眼光来读。就像马克思说的,书只不过是我们的奴隶。我们的真正目标,是获得书中思想的精华同时又不被作者认知的局限蒙住我们认识世界的双眼。本书提出的一整套方法论,大部分是从作者多年的商业经验中归纳得出的。我们知道归纳的结果都具有或然性(有条件的为真),所以作者提出的这套方法,不应该成为我们实际应用时的束缚——我们大可以发展自己认为更有效的写作、分析问题的方法。这本书,只是提供了巨人的肩膀。========================================全书内容提示【说明:列出这个提示是为了便于查阅相关内容。由于写得比较简短,这个提示应当被视为一个检索/了解全书结构的工具,而书中更多的精华,欢迎参阅读书笔记】第一篇第一篇介绍了金字塔结构的整套体系,以及如何把符合金字塔结构的思想转换成文章。把金字塔结构用于组织思想,能够很好地满足人类大脑处理思想,以及认知新事物的特性。在将金字塔结构的思想转化成文章时,可以将其按纵向关系、横向关系以及序言结构三种子结构进行拆分,从而提高转换效率。而在把思想组建成金字塔结构时,可以按照是否已经明确了主题思想选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法。在写作中,作者应该时刻想到读者的脑力资源是有限的。为了保证阅读效果,作者应该在第一时间把最重要的思想传达给读者,并通过在各种关键句、主题转换的地方设置“序言”介绍情境、冲突、产生的问题等基本要素,使读者能够快速跟上作者思路。基于金字塔结构的写作只使用两种逻辑顺序——非演绎即归纳。选择的标准是看哪种方法更便于读者理解。一般来说,在金字塔的高层最好使用归纳法,而在较低层次可以使用演绎法。第一章总结了(一般人可能没有注意过的)大脑认识新事物时遵循的3条基本规律,它们是本书的立论之本。说明为满足这3条规律,我们会自然地用金字塔结构来组织我们的思想。在传播我们思想的时候,受制于“语言只能逐条传递思想”的限制,我们应当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组织我们的表达内容。在思考,也就是构建我们自己金字塔的时候,我们应当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第二章了解金字塔的3种子结构并正确运用能帮助我们将金字塔转化成一维的文章。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当时刻明确自己正在表述处于金字塔什么位置的思想。位置决定了思想属于纵向/横向/序言结构等三种关系中的哪一种。我们只有明确是哪种关系,才能检验自己的表述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纵向关系:必须回答针对上一层次思想提出的疑问;横向关系:判断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否属于正确的归纳或演绎论述;序言结构:了解读者的问题,确保文章中的思想有助于回答读者的初始问题。第三章介绍了构建文章金字塔的两种一般方法——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采用哪种方法取决于你是否已经清楚自己要表达的核心主题。第三章最后的“初学者注意事项”值得谨记在心,我认为下面两点是相对而言比较容易忽略的:作为初学者,在序言部分的写作上一定要花足够的功夫:结构规范、要素完整的序言能从读者那里引出符合作者希望的反应,还能帮助你理清写作的思路。这样的序言在读者读起来还会倍感轻松。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在关键句层次上逻辑方法的使用。归纳法比演绎法更易为读者接受,两者的差别在第五章将有详细论述。第四章“好序言”所起的作用和一个好的故事非常相似:它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减小读者的阅读阻力,使读者更容易跟上作者思路发展的步调,从而有序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另外,好的故事能把读者更好地限定在作者设定好的框架中,从而减少读者提出相反意见的可能性。【本章讲的各种不同位置的“序言”,其实就是第十章所说的“组与组之间的过渡”。名称不同,它们的实际作用都是一样的。】第五章金字塔写作遵循的重要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先把最重要的主题思想告诉读者,使读者能跟上你的思路,然后再慢慢展开。这样才能保证读者有足够的脑力资源分配在对他们而言最重要的思想上。在表述金字塔结构的时候,归纳和演绎两种方式都能说清问题的本质。但考虑到读者接受的难易程度,就应该谨慎选择到底采用哪种形式——这取决于要表述的思想位于金字塔的什么层次。在金字塔的高层应尽量使用归纳法,这可以减少繁琐的推理对读者脑力资源的占用;而在低层次使用演绎法时也应当力求论证过程简短易懂,尽量避免连环演绎推理的使用。第二篇第二篇进一步介绍了评价一组思想是否合乎逻辑的标准,以及我们如果根据清晰的逻辑来得到最重要的东西——通过概括得出的思想。第六章在使用归纳法(把一批观点分入一组并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检查逻辑顺序是检查分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大脑在对分组进行分析时,只能接受时间(过程)、结构和重要性三种顺序。检查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能力,是把原来可能表述复杂的观点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概括出来,这对进一步将观点分类大有帮助。检查的过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可以依次采取以下步骤:1、快速浏览一遍该组所有思想。2、能否发现某种逻辑顺序(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3、如果没有,能否发现这种分组的基础(过程、结构、类别)并采用某种逻辑顺序?4、如果某组中所列的思想很多,能否发现其中存在某些共同点,并根据这些共同点将思想归纳为一些类别,然后再对其采用逻辑顺序?第七章对一批被分入一组的思想可以进行两种逻辑加工: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很容易理解;而在使用归纳推理时,由于牵扯到的思想众多,作者在概括时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会给对读者造成阅读障碍,使其无法了解真正思想并把精力浪费在猜测上。因此作为作者有义务首先使自己明确地了解各组思想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向读者指明这种关系。而严谨的概括总结必然能够推动思维的发展,例如揭示一组思想的本质或者提出新的思想。进行正确的概括前需要检查的两点:1、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是否满足MECE原则(不重复、不遗漏);2、该组思想属于哪种语句类型,是行动性语句还是描述性语句,这两种语句有其各自的概括规律。对行动性语句而言,概括分组思想分成以下3个步骤:1、对表述每一条行动的语言进行简化,概括出其要达到的明确结果(能描述出最终结果或设置一个临界点,能够据此判断某步骤已经完成。对于无法用数字化指标进行衡量的结果,你可以采用——“假设先采取行动,看会产生什么结果”的方法来衡量);2、当步骤比较多时,要根据每一个步骤会造成的结果将思想进一步分入不同的抽象层次;3、直接从分好组的各行动思想中概括出行动的结果。对描述性语句而言,概括分组思想分成以下3个步骤:1、找出结构上的共性(同一类主语,同一类谓语(动作或对象),同一类隐含思想);2、如果思想多于4条,就应该简化每条思想的语言,概括出其本质并将结果分类,然后评估分类的逻辑顺序,看是否有不合理之处或被作者遗漏的思想;3、将隐藏的含义明确表达出来。进行任何一个分组时,都要用一个问题来检验自己:“为什么我只列出了这些思想,而不列出其他的思想?”对此的答案应当是:这些思想都具有某种共性,而且是以这种方式相互关联的仅有的一些思想。——在这种情况下,该组的概括性思想应当是该组思想的共性所隐含的意义。这些思想都是为实现某一结果而必须一同采取的行动。——在这种情况下,该组的概括性思想应当表明采取以上行动后导致的直接结果。如果你按照这种方法迫使自己对每一组思想进行思考、检查,那么你向读者表达的思想将会非常清楚、明确,而且你还很有可能发现一些在此之前没有想到的有意义的思想。第三篇第八章序列分析是一种成熟而普适的解决问题工具。序列分析遵循以下流程:第一步是对问题框架进行界定。问题框架由情境、困扰事件、非期望结果R1、期望结果R2共同组成。在这一步中,为了便于快速抓住问题主干,描述的语言应力求简洁明了。问题界定框架的价值在于它能指导你在寻找有效解决方案时,提高确定原因和进行结构性分析的工作效率。下一步是了解读者的疑问。针对原始问题,读者会有自己的解决设想,也可能已经付诸实施并遇到了新的困惑。因此了解读者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将成为寻找解决方案的切入点。常见的切入点有7种(分别针对解决问题的7种不同阶段)。在完成上述两步之后,我们对问题各方面就能有一个简洁但是完整的印象。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将问题所在的领域全面拆解开,确定到底是哪些分支出现了问题。这个工作,就是第九章要讲的“结构性分析问题”。第九章第九章“要点汇总”中的步骤1、2、3按顺序执行下来,就是“结构性分析问题”的完整流程。这一流程代表了咨询公司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遵循的核心理念:对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筛选出真正原因)——采取行动改善问题原因,最终获得期望结果。第四篇第十章本章介绍的各种方法,仍然是为了方便读者思考而设计的。毕竟这些读者很少受过分析和思考的培训,根本比不上你对主题的理解,哪怕主题就是他自己的公司。思想与思想之间的过渡是一个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文章组成部分。这种过渡的目标仍然是为了抓住读者的思想,把它拉回到它应该属于的地方,让读者理解你想说的内容。第十一章见原书要点汇总。第十二章见原书要点汇总。

很多人说“虽然很枯燥,但...”

很艰难的看完了这本书--《金字塔原理》。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生涩。不知道原版的怎样,但是这本中文版让我在许多章节猜测作者是不是用翻译软件翻译之后再修改一下了事。很多语句根本就读不通。建议大家如果要看的话,还是就看前八章,后面的章节感觉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看到别人的书评中写道:“《金字塔原理》就是一本必须用左脑来学习的图书。。。在阅读其他书时,你不必调用左脑就可以轻易理解,并唤醒右脑中的感性印象的内容。通常这些内容不过是作者的写作技巧,却不是其真正有价值的思想观点。”我觉得这段话完全是为本书开脱的借口,既然你教别人如何写作,但最基本的一点--吸引读者,你都没办法做到,那么堆砌那么多“看起来很好”的结构又有什么用呢?就像一个减肥教练去做了抽脂手术一样,也许他的教学并没有问题,但却已经完全不能令人信服了。理论是好理论,就是没有很好的表述出来,比较可惜!

写作,思考的思路

这本书的思路用清楚,主要就是介绍写作,思考,解决问题要有层次,要有顺序,还要有逻辑。要是符合这几个关键点,人们就易接受,易理解。对于写作和思考思路不是很清晰的力荐。

明托的商务写作方法论

大概浏览之后,我对本书的理解是:1.文章写得简洁点好,不浪费读者、接受者时间2.文章还是写的有逻辑性的好,不然乱糟糟的还被读者、受众骂:写的什么破玩意!3.不是什么人都能写出言简意赅意思明确的文章来的,也不是说你写的简洁了就能说服你的受众。所以还是需要上面第2点里说道的逻辑性。4.所以明托的这本书就有了用武之地这是本要仔细揣摩才能有更多收获的书,所以,我已经准备过一阶段再仔细读上一次。

越文艺越有逻辑

当初我仅仅看了头几章就暂时搁下了,但是在讨论问题的时候用其中一种方法就发现具有很大的力量。在TFC(美丽中国)跟同事讨论问题时感觉自己随口一说话逻辑就丰富很多。现在重新读一遍,果然是文字纠缠、头脑不清的文艺青年的福音啊,必读教科书!本书具有教科书的诚意。内容所述方法倘若能应用,在工作、生活的很多方面都瞬间理清从前的纷繁复杂,得到清晰的脉络。当然,比起教科书,同样也继承了枯燥的特点——即使作者已经竭力使用很多case作为方法的解说了——但昏昏欲睡的人儿啊,只要想想自己的智商余额,再看看隔壁同事依然茫然的瞎忙,想想自己那几乎是灰色的前途,怎么地也得打起力气好好读啊!我就是这样读第一遍的,但还打算第二、三遍呢。方法嘛,就像练武功,学到了是内化的,比知识还管用。个人读后感:商业写作的重要特点:理性,理性,太理性(尼采:人性,太人性!),凡事从客观出发,尽量摒弃已有的推论、偏见(好像“偏见”也是已有的推论诶,,,白学了。。。改成“受当下影响的偏见”),按照正确的逻辑做数学题一样滴得出结论。第二个特点是:现实主义或功利。功利并非贬义词,是对最少时间内作出做出成果的追求,所以形式、方法上需要让客户最明白,同时调查、研究和作出判断花费的经历还要足够的少。所以谈话要清晰不罗嗦、文章要有结构,跟客户、同事的交往干净利落。郑重推荐!本书值得精读。

适合高中生或大学生读

表达的梳理,本质上在逻辑,从思考到写作,从文档到ppt,莫不如此,不同的只是一些表达的技巧。作者鼓吹的SCQA(情境-冲突-问题-答案),我更愿意理解为“目标-现状-原因-解决方案”,如此这般更有通用性。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这是哈佛商学院、斯坦福商学院、芝加哥商学院以及伦敦商学院等著名院校必修的内容,同时也是众多国际知名公司必备的培训资料,麦肯锡的咨询顾问藉此工具独步天下。金字塔原理读后感思维导图:http://www.xuexicelue.com/archives/820.html

可读性啊 哎

这本书需要花大段的时间一次性阅读 然后反复操练 问题是我花了两个月只读了这本书的20分之一 又实在不肯承认自己的阅读障碍 我不明白的是 金字塔原理 写作者目的是让写文章的人写出的东西思路清晰 读者一读即懂 可是为什么作者用金字塔原理写出的这本书如此的晦涩难懂 我还在继续的读 里面的确有很多闪光点 鉴于这些 我希望把所有读不懂的地方归咎于翻译不好 。。。

逻辑性的思考,分析,展示~~

从思维到展示,这本书涉及了这一完整的过程。这不仅是一本对思维有训练的书,也是一本很实际的书,有很多执行层面的意见。很多时候,有的人是没有这样做,有的人是这样做却没有总结出来,而作者则不仅应用自如同时也总结到位。我属于第二类人,但即使是这样,我看完这本书也受益匪浅,可以更好的去贯彻这个过程。同时我自己总结了一条——最大化减轻读者的思考和理解负荷是达到交流效果最大化的途径——而金字塔结构就是实现这一途径的落地方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逻辑是很重要,有枝干才有叶子。小时候学习上语文课分析文章,最不喜欢分析中心句,对文章的脉络毫无兴趣。写作文多是凑字数,多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想到什么写什么,绝对不会按老师的要求列出提纲再下笔写。现在才恍然大悟,原来语文学习才是我逻辑的启蒙。小时候不努力,只能现在重新拾起,《金字塔原理》是这个年纪的我的逻辑入门书。这本书的可读性不强,需要抽出大块的时间认真的读。翻译过来的书,有些用词不准确,让本来就可读性不强的书变得难懂。虽然可读性不强,但读过之后却有种受益匪浅的感觉,因为读了让我有信心说我开始有逻辑了,虽然书中内容不能当作教条全部照搬,但书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有逻辑真好。金字塔原理很简单,难的是怎么去应用,怎么把简单的原理为自己所用,在写文章处理事情上用,明托太太用了大篇篇幅来叙述,为读者实际使用原理的起到了引路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以期结果。(结构化面试答题思路)。思路宽很重要,但是不能一味拓宽思路把自己弄懵掉。(未完待续……)

掌握思考的金字塔就将登上世界的顶端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明确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来到现在的这家公司后,我学会了很多。最关键的就是学会了如何思考问题,也就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一直有一种似乎触碰到什么的感觉。直到看了这本书,我才明悟到原来这就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的老总很有水平,至少我周围的所有人包括我都是这种感觉,他教我思考问题的方法其实和本书可以一一印证。很多人经常抱怨在工作上经常没做好,投入了时间,可是总是吃力不讨好。我认为这些问题都归咎于没有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如何才能准确的把握处理问题的KEY,这需要对每个要处理的事情进行金字塔状的分析,一步一步将问题的解析往纵向、横向拓展开,金字塔越大就意味着你考虑的越趋近于完善。这也意味着你今后处理问题上将无往不利。

思维的过程

这本书非常吸收我的地方是描述了一种思维的过程:如何界定问题,如何分析问题,从而水到渠成地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不会写文章的人没有借口了

其实看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与训练,我们是可以改进我们的语言表达,可以清晰的传递自己的意图。技术性的表达与艺术性的表达是两回事,这一点看似很简单,但实际很重要,明白了这一点,大多数人都没有了不会写文章的借口了,毕竟咱们大部分的文章都是为了工作需要,哪些为了写出传世千古的文章的人不会看也不需看这本书。这一点从明托这本书里看出来,你不得不承认明托就是把小时候语文老师教育的一句话:观点清晰,主题突出,用几章文字论述了一遍,使得更有操作性。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明托的文字读起来很累,不仅仅是翻译的问题。

读后感

金字塔原理,就是在写作中要遵循三个原则(自上而下):概括、范畴、逻辑。自己觉得本人只能阅读到第一二篇,其余的章节内容作者写得比较细致,但是在语言上比较枯燥且抽象,没有多大耐心仔细研读。我觉得附录三大家可以进行研读,因为是本书重点的汇总。

商业写作的圣经

如果只看大概,通常会觉得很失望,这些内容和初中语文老师教的写作文提纲没啥区别呀。是的,是没太大区别,关键在于我们今天在写东西,汇报的时候,有多少时候严格审查自己的思路和条理?有多少时候是按照相关的逻辑来整理汇报的呢?因此,这样一本并不高深的书,就显得尤为可贵了。而且,所谓知易行难,知道了不等于能用了,能用了不等于会用了,会用了不等于熟练了,熟练了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思考太简单,太浅薄了,得,整个报告还得继续煎熬。: )不过这时候,煎熬的是你的思想了,这也是很值得的一件事吧。

20140324-读书《金字塔原理》

此书拖了非常久,一直没有静下心来看完,月末将至,硬是逼自己把前面重点章节看完了,至于后面的演示、图表章节读过相关书籍便扫过去了。近期也忙于写毕业论文,关于指标体系设计,回想导师的指点,跟书里强调的甚是契合,主要表现在一个思维的全面性,逻辑的清晰,表达的准确性。1.相互独立/互相排斥,有助于思维的全面性。但个人在实际运用中感觉会出现对指标分类犹豫,思考不够。2.要有思考的逻辑轴,如供给/需求矛盾,物质(可变、不可变)/人力投入等,这种逻辑轴平时注重积累。3.文字表达,句子要简单,开头句要精炼的提出观点,表达顺序遵循序言写作的方式,即S(情境)-C(冲突)-Q(问题)-A(回答)。表达的逻辑性、准确性,不仅能让自己成为领导的好助手,也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觉得会对自己有点帮助吧~~~

我的逻辑推理能力从小一直还不错,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写出来的东西,一般是不太那么容易让人看懂的T_T~~~555看了前面的评论,本来很担心书的内容太过枯燥,不易阅读。而实际上,我觉得这本书看起来还是很有趣的,一口气看了好几章。可能是因为这本书本身就是,金字塔原理被成功运用的范例吧,呵呵。相较于以前看的很多建筑方面的理论书籍,强烈建议那些写书的大师都去看看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就再也不用把主要的时间都浪费在,分析它上个句子和下个句子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了!

金字塔原理远比一般人所认识的要伟大的多!

  金字塔原理远比一般人所认识的要伟大的多。它除了简单的问题树分解和解释问题外。它对读者的帮助还包括对问题如何产生,影响因素如何才能被找出方面的技巧方面的传授,还包括如何看待影响因素间关系,如何把一个空泛的问题如何演变成一个一个具体的可以解决并且在解决上有评估标准的问题。这本书,看似教人们如果表达,如何写作。实则是写一类解决问题的技巧和实践的问题。绝对是大师之作。我读这本书超过十遍以上,前后跨过八年。一边实践,一边回顾阅读。很多东西,看似懂了,其实在实践后回去看,才知道这类思维的应用方法下面还有很多书中已经说明但你当明还不以为是重点的东西。这本书我打120分。推荐大家用心阅读,一定能获得非常大的回报。

顺序和分组

文章前部分在介绍思考和写作的逻辑,归纳起来就是,要分组,理顺序。至于先说结论还是先说情境或问题或冲突,看说话对象,个人说话喜欢归纳;写作倾向于演绎。实际工作中说话缺乏逻辑,看看这本书,再结合实际工作的例子很有用,平时对碎片化的信息按这种逻辑(分组+顺序)处理,也有助于对相似信息的整理和累积。

易读难用金字塔

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六七年了,还没有“读”懂。我觉得,书,至少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用来“看”的,这是一个中国人管用的口头词汇。这类书看了就看了,其中的内容你可以说自己已经“知道了——”,但它渐渐会湮没在你大脑海量的信息群里;一类是用来“读”的,这是一个比较“西方”的词汇,这类书你是要反复咀嚼玩味的,它们会在精神层面带给你某种愉悦的情绪,你会对自己说“嗯,我欢喜它”;一类是用来“用”的,它就是一本字典,你可以用来查询生字,它也是一叶孤舟,你可以此来浮生;简言之,它是一种工具,你用它来解决自己的某种问题。《金字塔》就属于第三类书。就我从企业人的视角观察,目前出版界存在的问题是,前两类书泛滥而第三类书稀缺!因为,企业人是挣扎在一系列目标漩涡当中将溺的泳者,他们奋力挣扎想要抓住的,是一叶孤舟甚或是一片稻草。但是,茫茫无际的知识和书籍的海洋里,到处漂浮着虚幻的思想泡沫和其他一些你不知是什么东西的东西,就是少有企业人需要的解决之道。《金字塔》可算是这样一叶孤舟吧。可是,《金字塔》对我来说,是易读而难用。我曾经一遍两遍三遍的苦读,也曾经在撰写一份《××移动公司商业过程问题研究》的报告过程中,反复咀嚼和吞吐过它,但是,结果仍不能像《金字塔》一书本身所示范的那样令我满意。究其原因,我想主要在于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八股思维作祟。这时候我就会想起多年以来读到的人民报业的那些文章,回忆起“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代,老师所赞赏的优秀作文。忘记是谁说的,你们中国人作文总是先建屋顶。对,我们会先搞一顶华丽炫目的华盖,然后再胡拼乱凑一些基石啊、栋梁啊什么的,这样,可以确保观点正确——领导欢喜。有一次,我帮一位领导捉刀升迁述职报告,意味的发现,自己已经可以出神入化的使用人民日报啊新华社啊新闻联播啊等等的文笔,要知道,之前,我没有在国字号的机构里待过一天啊!文化、这就是可怕的文化熏陶!写不出《金字塔》文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缺乏素材。我们中国人是天生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抽象派画艺术家,但绝对鄙视“觉知此事要躬行”的实践家。你看,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调查报告》这样优秀的定性市场研究报告的实践家,就被来自经营“革命”产品的跨国公司——共产国际的海归精英们搬下了台;积极进行文化传播实践的易中天们也被方家们嗤之以鼻。可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氏无限责任公司硬是取得了99.5%的市场占有率,易中天也确实使更多的普通大众“看”了回三国。但是,我们骨子里还是不愿意认真扎实全面的深入一线收集数据和事实。我作为一个咨询业者接触客户时,往往领得的是火烧眉毛的项目。从来没有充裕的时间和机会去一些收集充足的数据,领导要的是——马上拿出解决方案来,呜呼,《金字塔》也就难为无米之炊了。当然,这不关明托的事,但要“读”懂用活《金字塔》,上述两个问题必须予以解决。我本人的对策是,作文时不时查阅《金字塔》予以修正,只有在做自己充分掌握素材的文章时才尝试《金字塔》。否则,随它去吧。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读”懂用活《金字塔》吗?切盼分享!

结构的思维方式

不错。可以学到咨询业是如何用所谓的逻辑演绎事物的。而其实这就是数学中集合论、逻辑等子学科的具体体现,特别是体现在写报告上。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先把数学学好吧~

金字塔原理读后感

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无论在写作或是思考问题上,总是混乱不堪,不得章法。 偶然之中,读了这本金字塔原理,让我受益匪浅。所谓的金字塔原理,要的是你做什么事,都首先要有一个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思想和行动。全书分为四个部分,个人觉得对我有所启发的是,关于写作的逻辑以及解决问题的逻辑。写作方面。自从大学之后,就很少碰过笔杆子,现在写作水平,感觉比小学生还不如。而作者明托告诉我们,写作文笔不一定要有多好,关键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使用金字塔结构写作,使用scqa结构写好开头(即背景冲突问题答案的结构),善用说故事的方法,这样写出的文章能让读者一目了然,知道你要表达的意思。解决问题方面。不知道很多人是不是跟我一样,遇到问题总是手足无措,不知从何下手。然而要让自己真正成长,自己解决问题是必然的。本书讲诉解决问题的逻辑是,从界定问题到,结构分析问题,最后得出解决方案。界定问题:背景,序幕,困扰→r1→r2。结构化分析:诊断框架。解决方案:逻辑树。通过以上步骤,我发现解决问题就变得有规律可寻,而且最重要的是,要坚持贯彻mece原则(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总之,我从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学到了很多东西,而现在对我来说关键的是我要如何去实践这些理论。最后再吐个小嘈:个人觉得这本书的某些部分写得很不清晰明了,而且演示逻辑那部分总觉得有点过时,不过总得来说对我帮助还是蛮大的。

写作、思考、解决问题、做演示的正确逻辑

@ 这本书教授的是写作、思考、解决问题、做演示的正确逻辑。@ 全书主要分成四个部分。①写作的逻辑,关于金字塔原理简单介绍,使读者完成简单的写作。②思考的逻辑,使读者用更精确的语句表达思想。③解决问题的逻辑,主要针对做项目报告的读者,使之更好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④演示的逻辑,主要是做ppt的逻辑。@ 为什么叫金字塔原理?好的写作方式应该是金字塔形状的,上面小下面大。最上面的是一个最重要的论点,这个论点会使读者不自觉的问问题,想往下看解决此问题。论点下面是并列的若干个分论点,每一个论点又引出不同的问题,读者再依次向下寻找解答。@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原理?符合人类思考的方式,条理清晰。@ 写作逻辑:1、写作的逻辑顺序:由上至下,或者由下至上。2、金字塔中的子结构①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关系是纵向关系。子主题回答主题中读者的疑问。②子主题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横向关系包括归纳和演绎关系。③主题之前的序言是一个讲故事的结构。3、如何由上至下搭建金字塔结构?①首先明确主题,这个主题是要与读者讨论的中心。②列出读者围绕该主题的疑问,他们想要提出的问题。③对这些问题提出解答。④列出“情境”。该情境是读者完全接受的事实,读者会说“哦,是的,有这么回事。”⑤列出由“情境”引出的“冲突”。读者说“哦,是的,有这么回事。”接下来他可能会问“怎么了?”。这个怎么了就是“冲突”。“冲突”可能是跟上述“情境”有矛盾的。⑥列出“问题”。如果问题是第二步已经列出的,那么主体金字塔就搭成了。4、如何右下至上搭建金字塔结构?(不清楚所要讨论主题的情况下使用此方法)①列出所要论述的要点。②找出各个论点的逻辑关系。③按由上至下的方式搭建金字塔结构。@ 思考的逻辑:1、以上工作只完成了金字塔架构的搭建,搭建完了重新审视金字塔,会发现两个问题:①子主题或论述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强,有些是硬放到一起形成一组的。②主题或子主题“没营养”,不是醒目的论述。(例如:该公司存在三个问题。)2、如何克服上两个问题?①确定各部分的逻辑顺序②从各部分中抽象出一个论述3、如何确定各部分的逻辑顺序?人们脑中接受三种逻辑:①因果关系(时间逻辑)。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结构逻辑)。③把相似事物分成一组(重要性逻辑)。4、如何从各部分中抽象出一个论述?仍旧是依靠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得出一个能清晰表达概括下一层内容的论述。

附录 2章 思维导图 笔记

导图 金字塔原理 附录(补第8章) 无结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http://ok102030.blog.sohu.com/101581839.html导图 金字塔原理 附录(补第4章) 序言写作 http://ok102030.blog.sohu.com/101581890.html

金字塔帮助你写出逻辑清晰、条理清晰的文章和演讲稿

金字塔原理: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奥巴马胜出,因为出色文笔和杰出口才。逻辑清晰、条理清晰的文章和演讲,都具有清晰的金字塔结构(Pyramidal Structure)。金字塔原理(The Pyramid Principle)介绍了解决沟通思路不清问题的有效方法,包括口头沟通——当众讲话、演讲及培训,书面沟通——写作(文章、报告、总结、论文、教案等)。要使你的文章或演讲条理清晰,达到三个目的——让读者或听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你在写文章或当众讲话时,就必须使用金字塔结构。培训目标提高沟通的效果和效率,提高影响力,学会用金字塔方法先想后写、先想后说:1.提高沟通能力和影响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不论你是领导者、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让大家愿意与你沟通,因为你有逻辑性、条理性,你的文章或讲话让人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2.提高口头表达、当众演讲的能力包括培训、做总结、做报告、述职,让听众有兴趣,能理解,记得住。3.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让你更会写,写得更快,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写出简明扼要、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文章、报告、总结,缩短完成最终一稿所需的时间。适合对象希望提高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能力的人,需要写文章和当众演讲的人,希望提高影响力的人:领导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培训师等 课程大纲第1课 清晰的金字塔结构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商务沟通的目的:让读者想读、听众想听——解答读者/听众想了解的问题让读者读懂、听众听懂——符合读者/听众的思考习惯让读者/听众接受——逻辑严谨,思维缜密,立意深刻让读者/听众记住——使用实用、简单、响亮的词汇运用金字塔产生的效果:让你写出简明扼要、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文章(总结、报告、论文、演讲稿),增加条理性;用最短的时间写完,缩短完成终稿的时间,减少文章的长度。金字塔结构的四个基本特征:1.一篇文章的结构必定只支持一个思想,并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论先行。2.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3.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个范畴。4.每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金字塔中的子结构:纵向结构;横向结构;序言的结构第2课 纵向的问答/概括结构自上而下写、说由上向下的疑问/回答式对话方式自下而上思考由下向上的概括总结方式第3课 横向的演绎或归纳逻辑结构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第4课 前言的讲故事结构 序言(前言、开场白)的基本结构文章、演讲序言的常见模式我是该书译者之一,讲授金字塔课程,欢迎与我联系:wanger222@yahoo.com.cn 13301281248

在读

N年以前,和人聊天。他说:放下书,专心和我说话!就这一件简单的事,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同一时期,只看一本书,活了这么多年,我没有做到。而且越来越严重。打算拿这本4年前买的书做始,逐步自我调理。

行文看起来很累,但是还是要读一读

不知道是因为翻译的原因,还是原始的英文版本即如此,总觉得读起来很辛苦,甚至超过了那些讨论思维的枯燥书籍。尽管如此,但是本着实际主义,我还是想从这本被那么多人所推荐的书籍里找到一些帮助——一些在商业写作方面的帮助。------------------------------------------毕竟我已经受够了现在公司的风格,因为固化的做法是把所有公文都当作党的大会报告那样。八股,缺乏吸引力;观点隐讳却又似乎总在隐约间透漏出什么,好像不好意思或者不敢直接说出来;缺乏实际内容却又似乎面面俱到……最后,我也慢慢学会了这种思维习惯,而不仅仅是一种写作习惯了!想起来就觉得可怕!自己分析问题一团糟,各要素之间纠缠不清,脑子更是一堆浆糊。------------------------------------------回到正题,就是本着这样的非常实际的想法,我读了四遍,整整四遍,总算搞出些头绪。说出来总觉得不好意思,相信受过企业良好培训的朋友会比我更快接受。如果你是在商业环境里求生的小动物,希望能忍受住枯燥,读一读,再读一读;如果你想给自己一个清亮的思维习惯和写作思路,也希望能够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如果你是事业单位的公务员小哥,那就不必给自己遭脑子了,因为它提倡的东西跟现在的公文完全是迥然不同的。就像小时候学习一样,这门课几乎对自己没有多大吸引力,但是老师总在耳提面命。走过了很多年,或许会突然觉得当初某些课程其实是很有用的。更何况,我们现在做的就是为了让眼前的生活更好一些呢?

训练逻辑思维的好书

最近一直在看这本书,读得非常缓慢。有些章节甚至翻来覆去的读。往往一天才看完一章。虽然这个过程需要辛苦一些,但是读完以后收获也是很大的。不过,跑来douban一搜,看到不少评论都是浅尝辄止之后随意评价的产物。逻辑思维本来就是非常严谨非常耗力的过程。这一能力的获得并非易事。而明托的这本书,当说是她个人智慧的结晶,对提高逻辑思维非常有帮助。即便如此,也并不意味着这本书就是一本好嚼的书。富有价值的事物都需要花费代价才能得到。金字塔原理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倘若读得的时候不带着思考的态度,当然只能匆匆得出“枯燥”“没有收获”这样的结论了。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推荐与这本书相关的一本书《麦肯锡方法》,里面也有提到金字塔原理。分析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运用好这条原则,才能够建好真正的“金字塔”。

金字塔原理是对中学语文总分的升华

金字塔原理,初读第一反应,这不是中学语文的总分么~总的中心思想下,几个论据支撑;而支撑总中心思想下的论据,作为次级中心思想,又是由其对应的论据支撑。层层排列,成为金字塔状。在这里学到的,回忆一下,有:1 金字塔纵向,一般属于因果关系;横向上,有各种顺序排列,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等,也可以是演绎关系。2 中心思想一定要言之有物,简洁明了;目标描述要是可量化的。3 序言部分情景-冲突-提出问题,通过描述故事点出主题。4 从上到下表达,从下到上思考总而言之,正如本书介绍中而言:自上而下表达,自下而上思考,纵向疑问回答/总结概括,横向归类分组/演绎归纳,序言讲故事,标题提炼思想精华

职场新人、参加公务员考试者必读

书中关于写作逻辑方面从各个角度写的很细,但归结到一条,就是换位思考,即站在读者角度进行思考。用逻辑写作是为了让读者能看清楚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用过渡段是为了让读者能追上作者的思路,不会感到突兀;用有实质内容的标题是为了让读者在一句话中得到更多的信息。之前总感觉自己写出的东西有毛病,不流畅,不通顺,但自己又说不出来毛病在哪。看完此书之后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写作逻辑方面有个提高,用作者的观点来说,文字优美是次要的,能把思想表达清楚才是王道。但对中国人来说,尤其是机关工作者,除了写作的逻辑之外,对字词的拿捏似乎更加重要。此书对职场新人如我者很有启发,对参加公务员考试需要写申论如我女友者亦有帮助,建议以上人士阅读。

在最短的时间里写出最简明扼要且思路清晰的文章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写出最简明扼要且思路清晰的文章?——请认真学习《金字塔原理》。本书针对问题:写作思路不清晰。本书的目标:增加文章条理性,使作者思想能通过文字有效传达。先解释几个关键词:一MECE: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所有部分完全穷尽。二几种逻辑关系:向上,向下,横向。1向上:上层概括下层,同组中思想属于同一范畴,每组思想按逻辑顺序组织2向下:先总结,后阐述被总结的具体思想。3横向:同一层次之间的并列或递进。写作的逻辑针对问题:文章结构混乱导致的条理不清目标:通过不断地进行疑问/回答,使读者了解文章所有思想。金字塔结构思想:从顶部开始,沿各个分支向下展开。为什么选择金字塔?1对于作者:确保文章思想的有效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并帮助作者查漏补缺2对于读者:金字塔逻辑一目了然,不用费力寻找句子中的逻辑关系。金字塔的子结构:1纵向(思想位于不同的层次),2横向(思想位于同层次,关键句层次尽量选择归纳法)。如何构建?1自上而下构建(若了解读者疑问):(确定主题-写出回答-说明情景-指出冲突-回答)2自下而上(若不了解读者的疑问):(列出思想要点-找出要点逻辑关系-得出结论)如何写序言?用讲故事方式。情景-冲突-疑问。向读者传达简单、易于接受的信息。思考的逻辑针对问题:1思想之间缺乏内在逻辑性(如“十个步骤”“五个问题”)2 金字塔顶端主题缺乏思想,不具备揭示性(如“销售政策”、“经营之道”)如何概括分组?1概括行动性思想:说明实施行动的后果(该后果与其所需一系列行动构成一个封闭体系)。2概括描述性思想:说明其共同点(证明这些思想确实属于一类); 遵循逻辑顺序:1时间顺序:确定因果关系,确定期望达到的目标,从而提出行动2结构顺序:将整体分解为部分(遵循MECE原则)3重要性顺序:类似事物归为一组。注意:1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2使用明确的语言(可量化)。3区分行动的层次,不要把原因与结果放在同一层次上。解决问题的逻辑针对问题:面对大量资料,无法确定有效信息方法:界定问题-结构性分析-实施分析/找到解决方案-构建金字塔与人交流1界定问题:有没有机会?机会在哪里?2结构性分析(寻找原因):为什么存在?3实施分析(找到解决方案):我们该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如何界定问题?确定R1(非期望结果),R2(期望结果),思考如何从R1到R2如何结构性分析问题?标准程序:从资料入手(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不可取,劳民伤财。正确的做法:在收集数据之前对问题进行结构性分析。(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排除若干假设-根据实验提出结论-证实或推翻结论)注意:写文章前确定读者是否已采取措施。演示的逻辑针对问题:读者/观众无法理解文章的思想。原则:以金字塔原理确保思想之间的逻辑性。如何在页面上演示?常见方法:多级标题,下划线,小数编号,首行缩进,项目符号等。组与组之间如何过渡?讲故事(S-C-Q),承上启下(上一节的关键句是下一节的起始)如何在屏幕上演示?原则:幻灯片只包含经过分组和总结的思想观点,使用图表作配合,尽量简洁。如何在字里行间反映金字塔?避免长句和专业术语。要使文章形象、生动。

真的是很不错的一本书

推荐给几个朋友了。我是在人大的书市上买的旧书,但依然不妨碍它带给我的启迪和财富。在读了几章后,出手的需求说明书连自己看了都觉得舒坦:)

结构化思维

对于结构化思维引入我用了Matrix里面的一张宣传图片,Matrix矩阵本身就很好了体现了结构化思维的一个重点,即事物是分维度的,是分层的。同时用这张图还强调一点结构化思维的包含了数字思维,用数据来说话,通过数据来分析和论证本身也就是结构化思维的体现。结构化思维的三个步骤是:确定目标——资源分析——制订计划。如果从这点上来看,结构化思维更加像目标驱动的项目管理思维。而这三个步骤刚好就体现了结构化思维的两个核心内容,一个是根据目标至上而下的进行表达和分析,先系统再局部,先对事物形成宏观的认识和把握;另外一个自然就是计划,而计划的重点则是通过探究事物和评估现有资源后对事物本身的问题域进行分解,而分解又引出了结构化思维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则即完全穷尽,相互独立的MECE原则。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说明结构化思维,还真难说清楚从哪里下手。原来大家总认为发明创造往往是一种突发的灵感或者异想天开,但是自从TRIZ方法论的推出让我看到了发明创造仍然有方法论可以遵循。而结构化思维是什么?正是对于我们通过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是有一种方法论可以遵循的,通过这种方法论的不断训练我们可以遵循一定的思路或者步骤来解决我们原来从来没有发生过的问题。而我认为这往往是结构化思维的一个重点。归纳和演绎是结构化分析中的重要方法。所谓归纳是指从许多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而演绎是以一般概念、原则为前提推导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即依据某类事物都具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来推断该类事物中个别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关系的推理方法。归纳和演绎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两条方向相反的思维途径,前者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运动,后者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运动。在个人知识管理中,曾经说到一个概念就是从理论-》技能-》经验-》方法论的逐渐转变的一个过程。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拥有了一项技能后,我们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从个别的现象中总结出一些共性的原理和方法,这正是一个归纳的过程。而演绎呢?当我们归纳的东西形成了我们的方法论和经验后,在面对新的问题的时候,我们知道我们总结的方法论或模式,总结的一些通用规则是否适用新的问题,而这正是演绎的过程。因此可以说,没有归纳就不可能形成自我经验和方法论,而没有演绎就无法发挥自我经验的作用。在平时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当中,我们经常还会遇到结构本身就不存在或者结构是无形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考虑非结构化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除了归纳和演绎,我们还引入了事物的外展推理,对于归纳方法是规则-》情况-》结果;对于演绎方法是情况-》结果-》规则;而对于外展推理方法则是结果-》规则 -》情况。具体解释就是当发生了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根据经验会提出诸多的假设,这些假设本身是非结构化的,然后再逐一的通过实验来论证假设是否成立。所以对于有资深经验的人,往往是大道无形,并不需要遵循复杂的结构化思维的步骤,需要的仅仅就是构造假设和设计实验。但是对于我们一般人,我们往往仍然需要先进行结构化思维的锻炼,养成一种思维的方法和习惯。

金字塔原理伟大的方法论

阐明金字塔原则的是一个叫Minto的外国老太太,面容慈祥,金头发金链子金镯子,言语唠叨。她啰里啰唆写了一大本书,其实,我用一百字就能说清楚。Minto没学好自己阐明的金字塔原则,或者是故意啰嗦,充字数印书卖钱得版税,不用再在麦肯锡每周工作八十小时,当苦力加速身体折旧。用一句话说,金字塔原则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这些事情可以很复杂,如:我们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世界经济五年的走势,以及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等等。这些事情也可以很简单,如:小贾见到姑娘为什么会脸红,老妈每天喝半斤白酒是不是很危险,以及当高中时候的梦中情人问你、她现在该不该带着三岁的女儿离婚、你如何回答等等。对于金字塔每一层的支持论据,有个极高的要求:MECE(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彼此相互独立不重叠,但是合在一起完全穷尽不遗漏。不遗漏才能不误事,不重叠才能不做无用功。金字塔原则看似废话,但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原则,一个伟大的方法论。

《金字塔原理》过段时间把我笔记打上来。。。2011-04-22 18:48:40完成!!!

正确文章结构   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上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组织思想基本上只有四种可能的逻辑顺序   1、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演绎推理   2、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发现因果关系   3、结论顺序 (北京、上海、深圳)   4、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归纳总结   发现思想   1)主题和子题之间打纵向关系   2)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   3)序言打讲故事或结构      情境、冲突、疑问、回答   SCQA      自下而上法   组织你的思想   1)列出你想表达打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打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初学者注意事项     1)一定要尝试自上而下法     2)将情境作为构思序言部分打起点     3)不要省略对序言部分的思考     4)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部分     5)序言部分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怀疑的内容    情境(关于文章主题的公认事实)   需要完成某项任务   存在某个问题   存在某个问题   采取了某项行动      冲突(推动情境发展并引发疑问的因素)   发生了妨碍我们该任务的事情   知道解决的方法   有人提出一项解决方案   行动未能奏效      疑问   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如何实施解决方案   该方案是否正确   为什么没能奏效      写文章通常要回答四种问题   1)我们应该做什么?   2)我们应该如何做(将如何做,是如何做的)?   3)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   4)为什么发生这种错误?      演绎推理三个步骤   1)对世界上某种已存在打情况作出复述   2)对世界上同时存在打某种相关情况作出复述。如果第二个表述是针对第一个表述的主语或谓语作出打,则说明这两个表述相关   3)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的隐含意义  归纳推理的过程   归纳推理,最重要打就是找到一个能够表示该组所有思想的词。   1)所有表示一类事物的词都是名词;   2)该组思想中必定有一个以上该类思想。   完成全篇写作,容易犯的两种常见错误   1)仅仅因为可能用同一个复数名词概括,而将关联性不强等,实际上这些思想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   2)金字塔结构顶端的主题思想使用打上“缺乏思想”的句子(例如,该公司存在五个问题)而非具有揭示性的观点      分析活动   1)确定因果关 时间顺序   结果   1,原因一   2,原因二   3,原因三   2)将整体分割部分 结构顺序   某公司   1,部门甲   2,部门乙   3,部门丙      3)将类似事物归为一 重要性顺序      所有问题   1,这三个问题   2,其他问题       创建逻辑结论   MECE   1,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   2,所有部分完全穷尽      解决问题的逻辑   流程:界定问题—结构性分析—实施分析/找到解决的方案—构建金字塔与别人交流      提高效率的秘诀在于   1)界定问题   2)有条理地搜集和分析数据,以便它们转换为金字塔的形式      展开问题   四个要素   1)切入点/序幕   2)困扰时间   3)R1(非期望结果)   4)R2(期望结果)      在页面上反映金字塔   a.多级标题法   b.下划线法   c.小数编号法   d.行首缩进法   e.项目符号法     分析性外展推理   任何推理中,都要涉及三个不同的实体   1,规则(关于世界组成方式的看法)   2,情况(世界上存在的已知事实)   3,结果(如果把规则运用到该情况,预期将发生的事情)   何时采取何种推理方法,取决于推理过程的起点和已知的其他事实      1)演绎推理   规则 如果价格定得太高,销售将下降 如果A则B   情况 价格定得太高 A   结果 所以销售将下降 必然B      2)归纳推理   情况 提高价格 A   结果 销售下降 B   规则 销售下降的原因很可能是价格太高 如果A可能B      3)外展推理   结果 销售下降 B   规则 销售下降通常是由于价格太高 如果A那么B   情况 检查价格是否正确确实太高 可能A   草,把图表表现出来。。。   所有的观察结果,如果要起作用的话,必须支持或反对某一观点。奇怪的是,竟然有人看不到这一点。   下面是全书要点《金字塔原理》是关于写作思考逻辑的书,讲的是全球有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的明托女士发明的写作方法,这个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行业,特别是咨询公司行业,并已成为他们其中一个必须掌握的方法。以下是是要点汇总: 第一章 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1、为了交流方便,必须对各种思想观点进行分组 2、分组后的思想观点经过不同层次的抽象后构成金字塔 3、向读者灌输思想观点的最有效途径是自上而下进行 4、金字塔中的思想观点遵循三个原则: -每一层次的思想观点必须是低一层次思想观点的概括 -每一组的思想观点必须在逻辑上属于同一范畴 -每一组的思想观点必须符合逻辑顺序 5、条例清晰的关键,是把你的思想观点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并在动笔之前用金字塔原理加以检验 ***关键概念 金字塔原理 ■每一层次的思想观点必须是对第一层次思想观点的概括 ■每一组的思想观点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每一组的思想观点必须符合逻辑顺序 第二章 金字塔的子结构 1、金字塔的方框中包括各种思想观点;思想观点是使读者头脑中产生疑问的表述 2、在纵向方向上,各种思想观点与读者进行疑问/回答的对话 3、在横向方向上,各种思想观点以演绎或归纳的方式回答读者的问题,但两种方式不可同时使用。 4、序言部分的讲故事形式是为了提醒读者文章所要回答的初始问题 5、序言部分主要包括情景,冲突由情景发展而来,情景和冲突都是读者熟知的事实 6、冲突导致问题的提出,而文章为该问题提供答案(即金字塔塔顶端主要思想) ***关键概念 金字塔结构中的逻辑关系 ■各种思想观点纵向相关(疑问/回答) ■各种思想观点横向相关(演绎/归纳 ■金字塔塔顶思想回答的问题来自读者已知的事实 ■序言引出初始问题 第三章 1、自上而下法 -确定主题 topic -确定问题 question -给出答案 answer - 检查情境(S)和冲突(C)是否导致该问题(question) -证实答案 -填充关键句(key line) 2、自下而上法(建议采用自上而下法) -列出所有你认为你想要表达的思想 -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得出结论 -倒退出序言 ***关键流程 构建金字塔 ■确定主题 ■确定问题 ■给出答案 ■检查情境和冲突是否导致该问题 ■证实答案 ■填充关键句 第四章 序言部分的具体写法 1、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提供新信息 2、序言通常应包括情境、冲突、疑问和回答 3、序言的长短取决于读者的需要和主题的要求 4、为每个关键句部分写一段引言 ***关键流程 写序言 ■说明情境 ■冲突由情境发展而来 ■情境导致问题 ■你的文章就是问题的答案 第五章 演绎与归纳的区别 1、演绎推理是一种论证,其中第二个论点对第一个论点加以评论,第三个论点说明前两个论点同时存在是的含义。 2、对演绎论证的概括,就是把最后一个论点作为主体 3、归纳推理是把一组相似性做出推论 4、在关键句层次,使用归纳推理比演绎更利于读者理解 ***关键概念 逻辑推理 ■演绎是一系列推理过程 ■归纳是把相似的思想观点或相关的行动组织在一起 ■在关键句层次,使用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更利于读者理解 第六章 1、确定逻辑顺序可以确保你不会 -把新闻条目当作思想观点列入 -遗漏某一组中重要的思想观点 2、任一组思想的逻辑顺序都反映了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 -时间顺序:通过设想某一流程得出的思想观点 -结构顺序:通过评论某一结构得出的思想观点 -重要性顺序:通过划分不同的重要性或程度得出的思想观点 3、如果在某一组思想中无法发现以上顺序,说明你的思想观点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或者你的思考不周全。 4、为了检验一组思想的逻辑顺序,可以 -先把每一观点转换成能说明其实质的短句 -再把相匹配的句子组合在一起 -最后确定恰当的顺序 5、如果思想观点属于行动型思想 -明确说明每一行动的最终结果 -把导致同样最终结果的思想组织在一起 -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并依次进行排序 -检查是否遗漏任何步骤 6、如果思想观点属于描述思想 -把说明类似事物的思想组织在一起 -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 -把所有思想转换成完整的句子,并决定其顺序 -检查是否遗漏任何步骤 ***关键概念 逻辑顺序的类型 ■时间顺序:通过设想某一流程得出的思想观点 ■结构顺序:通过评论某一结构得出的思想观点 ■重要性顺序:通过划分不同的重要性或程度得出的思想观点 ***关键思维方法行动性思想排序 ■明确说明每一行动所导致的最终结果 ■把导致同样最终结果的思想组织在一起 ■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并依次进行排序 ■检查是否遗漏任何步骤 ***关键思维方法 描述性思维排序 ■把说明类似事务的观点组织在一起 ■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 ■把所有思想转换成完整的句子,并决定其顺序。 ■检查是否遗漏任何步骤 ***关键思维方法 概括分组思想 ■通过说明采取行动的直接结果来概括行动性思想 ■通过说明它们包含的相似性来概括描述性思想 第七章 概括分组思想 1、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语句(比如“存在三个问题...”) 2、遵守“相互独立/完全穷尽”(MECE)的原则 3、行动过程总是按时间顺序进行,通过说明采取行动的直接结果来概括行动性思想 4、把描述性思想列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具有共性,它们都 -针对同一类主语 -针对同一类谓语(动作或对象) -包含同一类判断 5、行动性思想分组时,要求 -发掘每一思想的实质内容 -区别不同的抽象层次(比如,采取一项行动,是必须在另一项开始之前,还是为了完成一项行动?) -明确表述行动性思想的最终结果 -直接由行动概括出结果 6、描述性思想分组时,要求 -找出句中结构的共性 -确定包括这些思想的最小范畴 -说明共性所隐藏的意义 ***关键概念 寻找思想观点的共性 ■它们是否针对同一类主题 ■它们是否涉及同一类活动 ■它们是否涉及同一类对象 ■它们是否涉及同一类见解 ***关键思维方法 行动性思想分组 ■找出每一思想的实质内容 ■区别不同的抽象层次 ■明确表述行动性思想的最终结果 ■直接由行动概括出结果 ***关键思维方法 描述性思想分组 ■找出主语、谓语、宾语或含义的共性 ■确定包括这些思想的最小范畴 ■说明共性所隐含的意义 第八章 界定问题 1、展开问题的组成部分 -切入点/序幕(问题产生的具体领域) -困扰事件(它的发生打乱了该领域的稳定) -R1(你不喜欢该领域产生的结果) -R2(你希望该领域产生的结果) -答案(到目前为止针对问题已经采取的措施,如果采取了的话) -疑问(为了解决问题必须做什么?) 2、把问题界定转换成序言 -从左向右再向下 -读者最终知道的事实就是冲突 ***关键思维方法 界定问题 ■设定问题产生的领域 ■说明什么事情的发生打乱了该领域的稳定 ■确定非期望结果(R1) ■确定期望结果(R2) ■确定是否已经采取过解决问题的行动 ■确定分析所要回答的问题 第九章 结构性分析问题 1、使用诊断框架来表现存在问题领域的结构 -表现一个系统内的各个单位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查找具有因果关系的活动 -对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类 2、收集资料以证明或排除在结构中导致问题产生的要素 3、使用逻辑树 -产生和检验解决方法 -揭示思想观点列表中的内在关系 ***关键思维方法 结构性分析 ■界定问题 ■使用诊断框架来表现存在问题领域的详细结构 ■假设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 ■收集资料以证明或排除所作假设 第十章 在页面上反映金字塔 1、用多级标题、行首缩进、下划线、小数编号和项目符号的方法突出文章的结构 2、表现金字塔结构中主要思想组织之间的过渡 第十一章 在屏幕上反映金字塔 1、制作文本幻灯片应尽量做到简明扼要 2、制作图标幻灯片,使传达的信息更为简单易懂;在幻灯片的上端说明所要传达的信息 3、使用故事梗概简要说明演示的结构 4、排练、排练、排练! 第十二章 在字里行间反映金字塔 1、臆造图像 2、把图像复制成文字

疑惑求解

书P19,那句“归纳性思想中的思想仅仅因为你能够用一个复数名词(支持的原因、反对的原因、步骤、问题,等等)表示它们而相互关联。” 语病呀,原文是什么?P39,提到 亨利·斯特拉格 编著的书《管理中的里程碑》,这本书是哪本?尝试搜一下英文版,没有找到。有中译本吗?

从思维的技巧到思维的习惯

初读这本《金字塔原理》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想了想,才发现这本书里提倡的观点和《麦肯锡方法》里传播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也难怪,两本书都是出自麦肯锡的顾问之手,两本书的精髓都是教授人思维的方法,教导人们将混乱的思路按照一种逻辑整理清楚。逻辑,也即思考的轨迹,是咨询行业从业人员不可缺少的一种生存技巧。在成为一名顾问前,我曾颇花费了一番心力来研读那本被奉为经典的《麦肯锡方法》,却还是感到一头雾水,对于逻辑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MECE这些生硬的名词上,不得要领。在成为一名顾问之初,经过一个个项目的磨练,我才逐渐体会出逻辑的重要性,慢慢尝试着按书中的教导用逻辑的方法去整理思路,并开始尝到了甜头。在成为一名顾问一年后,我惊喜的发现自己对于逻辑的思考问题已经产生出本能的依赖,并乐于将这种思维的方式运用到除工作之外的生活中。作为一种技巧,需要人有意识的、刻意的去加以练习和运用才能发挥功效,思维的技巧亦是如此。在成为一名顾问两年后的今天,我后知后觉的读了这本《金字塔原理》,这是一本比《麦肯锡方法》更加详细而系统的教程,是一本极好的指导人如何思考并如何表述思考结果的训练手册。思维的技巧,在这本书里被淋漓尽致的剖析和展现。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提供给读者一个平台,使其有机会对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进行基本的了解和测评,为后面的思维练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天,我在读这本书时,不再如两年前读《麦肯锡方式》时那般一头雾水,不得要领。尽管书里的某些章节现在读起来依然很吃力,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理解和体会,但我相信书里所蕴含的精髓我已经能够领悟,其他不易理解的东西只不过是技巧,是需要花费心力勤加练习方能掌握的方法和能力。因此,读《金字塔原理》时,无需琢磨每一章节,每一个技巧,不理解就先放下,掌握书中提倡的逻辑的思考问题的理念才是最关键的。这种理念将渗透到我们的工作乃至日常生活中,最初她也许仅仅是帮助我们思考的工具——位于头脑之外的一种技巧,慢慢的她终将成为我们思考时的本能——位于头脑之中的一种习惯。从思维的技巧到思维的习惯,是一个由表象到内在,由华丽到朴素,由刻意到本能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积累和沉淀,需要磨砺和感悟,艰难漫长却其乐无穷。

不错的书

书中所著内容显而易见是作者芭芭拉·明托的经验之作,看过的人也从多少从中获益,但是看过这本书很久了,基本上还是按照原来的习惯写东西,不太着边际,呵!~!估计也没有什么学术上的逻辑。只有我自己的逻辑。我们都看过非常多的这种指导性图书的,例如说时间管理的,写作的,如何思考的,不知道几个人按照书上面写的做了,所以我认为看书,是希望得到启发,也不一定完全照做。而是如何从中受益,消化与变成自己的东西才最关键。写作的东西,除了自己需要阅读大量的文字与掌握写作技法,剩余的就是要经常的练习,多写,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金字塔原理]

对我来说比较枯燥,书的总结就是我们一直说的写作思路分布,本书聚了一些商业例子,前面读的比较细,后面基本翻页,有点看不太进去。记录读进去的几个点:所有的写作为读者服务,针对不同的对象提出问题并给出答案。所有的写法需自树立一套框架,从最中心延伸开来。有自上而下的推理当时和自下而上的推理方式,一般我感觉我个人使用比较多的还是自上而下:先画出主题方框,确认问题,写下解决方案。另外日常工作我觉得自己写文档有几点可以应用:情景描述,冲突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提出解决方案。两种推理方法:演绎推理,归纳推理

正在阅读的书籍之一 刚开一点的感受是 还不错

正在阅读的书籍之一 刚开一点的感受是 还不错 、主要受天涯上 成长分子的忽悠 , 觉得这本值得一读,读完给大家奉上心得,,

书是很好的书,就是读起来太费劲。

书是很好的书,就是读起来太费劲。书中的观点及方法都很好,只是语言风格的问题,导致读起来太费劲了。08年初次接触到这本书,到现在还没读完。唉,本来还想着读完消化之后,作个PPT分享呢,惭愧。

对金字塔原理的再认识

逻辑即是结构化思维的核心,自上而下的组织思想和自下而上的思考,这个提法仍然很模糊,在后面章节才是真正比较细化的阐述,即金字塔本身的构成不是单纯的自上而下,也不是单纯的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很多时候是用在演绎的过程中,但是当我们对一个知识领域很熟悉,对目标很明确的时候我们仍然是可以自上而下思考的,而自下而上则是归纳的过程,里面的核心是归纳,具体的详细阐述在第6章和第7章的确定逻辑顺序和概括分组思想。对于纵向和横向是第2章阐述的一个重要内容,理解清楚纵向和横向是整个金字塔结构形成的重点。纵向的核心是分类和分解,关注主题和子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在纵向的形成过程中一个是涉及到问题分析中的5W法则,更重要的则是归纳和演绎的应用,可以是通过子主题的归纳形成父主题,也可以是通过父主题的演绎形成子主题。书里面在横向分析中区阐述归纳和演绎并不十分恰当。对于横向重点则是横向的多个节点本身应该是符合一定的分组特征和分类特征,要保证横向是在一个层面上论述问题,减少横向阐述之间的相互干扰和重合,在这里即MECE法则中的相互独立性,同时保证同一层次和同一分类性。完全穷尽是纵向,相互独立是横向,在这里引入MECE法则更加合适。金字塔结构中通过三种方式进行关联,即向上关联,向下关联和横向关联。注意向上关联的重点是归纳,涉及到第7章的概括分组的应用;向下关联重点是分类和分解,即演绎,涉及到第6章的确定逻辑顺序。而对于横向关联,是在归纳和演绎过程中要注意横向管理,书里面并没有专门的章节对横向关联进行阐述,横向关联的过程已经融合到了归纳和演绎过程之中。由于金字塔本身是一个静态的结构,导致该书更多的偏重于思考中的静态分析。包括书里面谈到的确定逻辑顺序,概括分组等很多内容都属于静态分析。而我们对思考本身的思考是包括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包括了分类,分解,分组,归纳,逻辑,抽象概括等诸多内容;而动态分析包括了阶段,流程,事物动态发展等内容。在书里面对动态分析关注的比较少,将部分动态分析内容融入到了静态分析中,如在讲确定逻辑顺序的时候将到了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确定前因后果关系,而这显然是无法涵盖整个动态分析内容的。第6章描述逻辑结构希望是自上而下形成金字塔结构,第7章概括分组则是希望自下而上形成金字塔结构。逻辑结构描述的指导原则是MECE原则,工具是逻辑树和问题树,核心逻辑是通过分类和分解将整体划分为部分。由这个思想来看了的话第6章诸多内容在阐述如何通过已有的细节内容来创建适当的分组,识别不适当的分组,这些内容都应该在概括分组这一章进行阐述更加恰当。或者说第6章,并没有太多的给出自上而下思考和分解的思路和方法。在这里我的一些理解如下,当父主题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群的时候,这个时候很难进行自上而下的思考,必须要去分析和研究问题群,才能够更好的归纳分组,即更多要采用第七章的方法;而当父主题是一个问题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可以观察父主题的重要的特征属性,或者就是我们将的主题所涉及的维度,根据我们已经有的经验积累和标准的方法,对涉及的维度进行分解。比如当我们发现父主题是一个项目的时候,在观察的时候就可以根据项目阶段进行分解,也可以根据项目所涉及到的范围,进度,质量和成本等标准维度进行分解。第7章概括分组的关键词是任务,目标和利益。很多时候我们的思考都是比较散的,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得出来的,因此思考的结果可能是实际的工作任务,也可能是问题,也可能是目标,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概括分组的方法对散乱的东西进行抽象归纳,找出最终的目标。大家可以看130页关于信息系统评估的例子来理解整个概括分组的过程。在这里需要提到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对事物群的研究必须要先分组,只有先通过分组才能够保证组内的事物具有共同的属性和维度。其次要关注有时候往往并不要去关注最根节点的终结目标,而是根据关注下一层的子目标,也就是说很多问题域我们不是单目标决策,而是多目标决策。这个话题必须提出来。书里面花了两章来谈分析和解决问题。这里首先要了解书里面谈到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和前面章节的关系,在这里先做一个分析说明,首先在问题界定部分不同于我们传统的问题管理中的问题定义阶段,在书里面的问题界定更多是和前面讲的金字塔序言部门的写作密切结合,问题界定过程就已经涉及到了S,C,Q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已经由问题的场景分析得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在这里传统的问题定义阶段更多的是遵从5W+1H的思路明确问题,对问题本身进行分解,而不是把问题分解为解决方案,同时必须关注在问题界定阶段最好就搞清楚真正的目标是什么。结构化分析问题这一章和前面的结合就较多了,首先我们看问题诊断框架里面涉及到划分结构,寻找因果关系,构建逻辑树,这些内容都涉及到第6章的内容,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思路。在这个思路中有一个重点仍然是当对我们不熟悉的知识领域很难一下划分清楚逻辑结构,因此必须要引入问题所涉及的流程分析,对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在可能原因分类涉及到我们概括分组里面讲到的内容。注意逻辑树形成仅仅是在问题分析阶段,而寻找解决方案重点是针对逻辑树种详尽的问题分解进行的。解决方案的寻找过程仍然可以是头脑风暴,针对具体的子问题逐步展开。但是提出解决方案仅仅是开始,最终还要确定最终实施的解决方案和解决方案实施的步骤,确定解决方案的优先级顺序。如何确定优先级,显然是要看解决方案对目标的贡献度,而目标往往是涉及到时间,成本,收益等多个目标维度的,而决策的难度正在于此。即我们所说的结构化决策内容,在书里面P184页谈到了结构化决策的方法,比较粗,但是这个是结构化问题分析中很重要的内容,必须要真正理解才能够贯通整个问题分析和解决流程。在问题分析中再次强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动态的流程分析是问题分析的一个重点,但是书里面谈的不多,要注意到动态分析本身是一种辅助,是我们构造全面的逻辑树的基础。

看的有点粗

不知道为什么,对此鼎鼎大名的书,真的去读的时候很不习惯他写作的格式,莫非翻译的不够好?现在回顾下,貌似就知道要把文章罗列成金字塔结构模式。

简单却实效

这本书虽然在99read上的价格比标明的低了20元,但却非常实用,尤其针对需要些长篇大论和调研报告的朋友。这本书虽然好像讲的是写作逻辑的模式,但非常明了。它应该会对提高协作的条例和逻辑性有所帮助。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思想才是句子和段落所要表达的内容!明托金字塔原理成为管理者和咨询业的实际行业标准。——短时间写出简明扼要、思路清晰的文章如果想要在事业上有发展,就必须提高写作的能力用户最容易理解的顺序是——主要的、抽象的,然后次要的、辅助的——信息展现的方式和顺序金字塔结构组织的思想由顶部往下展开 横向的,组成同一个逻辑推断式 纵向的,对下一层的总结人脑具有将事物归类的特点——由古至今信息组织图——将“葡萄、牛奶、土豆、鸡蛋、胡萝卜、桔子、黄油、苹果、酸奶油”进行分类记忆!!!——自上而下的组织思想(思维导图的基本格式)每一组的思想属于同一范畴(比如附近,关注于附近的人,在于信息的浏览)eg、如何将苹果和桌子归类在一起?但又不至于宽泛四种逻辑顺序1.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一般默认大前提一直成立,比如#所有人都会死,“苏格拉底是个人,所以他会死”#2.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3.结构顺序(北京、上海、广州)4.重要性顺序(最、次、然后)人们一般不会去阅读已经了解过的内容,除非旧内容有新东西!!!!——时刻提供新东西给用户——推播列表的结构(人工信息区、广告区……)瞎扯淡也要有中心思想

一本搞笑的好书

不错,内容真的不错,说明了一些普通的道理,关于写作、思考、演讲方法的书,用处很大,但大家一直没有注意或发现。但搞笑的是,它虽然是讨论写作的,但本书的结构和文字实在是不敢恭维,当然,也可能是语言习惯或翻译的问题。

金字塔、大树与帽子 《金字塔原理》、《思维导图》与《六顶思考帽》

最早闻此书来源于麦肯锡,今日方一睹风采。未读之前,先在大脑里面想像了书中的内容。金字塔,除了埃及,除了四面体的立体形象,最容易在脑子里面出现的是一个“平面三角形”,是一个上小下大的形象,从下至上层次越高,空间越小,地位越高。毕竟物以稀为贵嘛。自己的思维属于发散型,由上面的想像自然猜到其原理必将是纵向层级的概念,以及横向并列或平行的概念(当然不排除内容的交叉),这一横一纵上也必定有逻辑的解释。 翻开书,大致浏览,果不其然!以上头脑里面图像的想像,以及思维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简单的说就是思维发散的过程,也是思维对话的过程。我用思维发散这个词,即是指其由一级分枝,二级分枝,……一直往后发散的过程,而且由数字的低到高是一种层级的概念,和金字塔类似;我用思维对话的过程,是表明这样的一个过程,即在自己思维发散的过程中,从一级到下一级是一个对话的过程,类似于Q&A。 思维导图就像一颗树一样,向四周的发散,更显其生命性与活力,一个简单的改变就很大程度的解放了思维。当然,思维导图远非如此,空间的布局,颜色的运用,图像的运用,逻辑的使用,完美了结合了左脑与右脑,两个皮层的协同让你的思考,你的思维更富创造性。(说一万句话,不如自己去实践,呵呵~)几年时间,思维导图给自己带来了太多的益处,心存感激。金字塔与思维导图相比,思维导图算是进化的更为完全。根据金字塔原理产生的年代,估计tony buzan当初说不定也受益于此,虽然其本人没有提到。《六顶思考帽》,把这三本书放一起说,我去提这一点,即色彩的应用,以及区分自己不同色彩的思考帽。颜色是对右脑极好的刺激,颜色本身不同的频率带给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因此,一方面想到了颜色是有意义的,也是信息的载体,因此在思维导图里面颜色的采用应该是与分枝内容具有同质性,这样除在纸上构建外,在大脑里面构建的导图所带的信息点会更多,回忆效率会高,而且切实提高思维的水平;另一方面,区分思维中的如事实陈述,如感情,如建设性,如否定等等,是很必要的,这样问题更能得到有效解决,也提高了思考的全面性,避免片面性。以思维导图为核心,辅以金字塔原理,运用六顶思考帽的颜色与思维区分,全面思考,系统总结,发散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真的太棒了!

培养思维逻辑的起步书---但仅有此简单的逻辑还远远不够

本书的内容:金字塔原理的科学基础:* 大脑的思维方式-思想是有层次和联系的(不断展开分支的脑图);* 而且人的短时记忆<7金字塔原理:* 每一层次的思想观点必须是对低一层次思想观点的概括; --各种思想观点纵向相关(疑问/问答)* 每一组的思想观点必须属于同一范畴且必须符合逻辑顺序;--各种思想观点横向相关(演绎/归纳)*如何构建金字塔:* 自上而下法o 确定主题o 确定问题o 给出答案o 检查情境和冲突是否导致该问题o 证实答案o 填充关键句* 自下而上法o 列出所有你认为你想要表达的思想o 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时间顺序:通过设想某一流程得出的思想观点;+ 结构顺序:通过评论某一结构得出的思想观点;# 各部分之间相互独立# 所有部分完全穷尽;+ 重要性顺序:通过划分不同的重要性或程度得出的思想观点;o 得出结论o 倒推出序言我对本书的评价:* 这本书是培养思维逻辑的起步书:本书生硬的给出了3种最基本的逻辑模式,这只能用来分析最最简单的事情。对于稍微复杂的系统,比如一个系统内如果包括正反馈、负反馈,单靠这本书提供的逻辑就束手无策了,这就需要在这本书的基础上看一些系统动力学的书比如《第五项修炼》。* 如何用实体实现金字塔结构:我倒是推荐看一些“思维脑图”方面的书,也有一些很好的实体的实现方法:o 一张大的白纸/一块大黑板o 脑图软件(比如mindmanager);* 这本书本身就不是很有逻辑:我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四个部分(写作、思考、解决问题、演示)之间还可以用金字塔原理再进行组织并重新排序,所有这四项活动的基础是思考,解决问题只是思考的一种应用而已。写作和演示都属于沟通,其中写作属于异步沟通,演示属于当面沟通。所以要是我写这本书就会按顺序分为两大部分:独立思考-互动沟通;* 这本书里举的都是商业性的例子,自己不是很感兴趣。原文链接:http://lijuan.yo2.cn/2008/05/20/reading-pyramid-principle/

处理事情的结构与层次

不算太厚的一本书 不过很多地方有些啰嗦 还是比较值得推荐的用一句话总结这本书——处理事情的结构与层次tag:金字塔结构 条理化思维 层次划分全书分为四个篇章一、写作的逻辑 二、思考的逻辑三、解决问题逻辑四、演示的逻辑读完之后发现之前在于思考与解决问题逻辑这块和书中描述的相类似 用初中生物课的一句话就是 控制变量法将变量进行穷举成节点 然后选择最有可能的节点 进行验证与排除 用书中的话来解释——相互独立 完全穷尽本书中列举了很多关于分析问题的例子 如果对这些例子做一个总结的话 我想会是1、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在描述什么(或我们想描述什么)?2、它具有哪些节点?3、这些节点之间有什么层级关系?如果能将这三个问题回答出来 那么将这些节点进行组装之后金字塔结构的逻辑树的雏形即搭建了出来最后惯例将书中的一些句子摘录出来大脑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 有的人可能一次能记住9个项目 而有的人则只能记住5个 大脑比较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先向读者传递简单易读 容易接受的信息 比让他们在混乱的思想中摸索 更容易使读者接受全篇思想从理论上说 在写作组织在一起的思想绝不是随意堆放在一起的 而是因为你看到了其中的某种逻辑关系才将其挑选出来组织在一起的标题的作用是提示 而不是统领下文相互独立 完全穷尽写作时 你好像一位司令官 指挥着千军万马 排队通过一个每次只能通过一个人的隘口;而你的读者则在另一边迎接 ,将部队进行重新编队和重新组织。无论主题多么大或多么复杂,只能以这样方式去表达。最终你会发现,这就是我们在顺序和编排上对读者应尽的义务,以及为什么过去的修辞学者除了强调措辞得体和别出心裁外,还把顺序和编排当做那些给予自己厚爱的人应尽的职责

非常不错

希望很好的训练自己的结构化思维,希望自己写出的文章能很好的被人理解并接受的人,向您强力推荐本书。不过本书细节很多,一步一步。看起来让人觉得有些繁琐。不过,学坏容易学好难。好习惯总是比较难形成的。阅读此书是对自己不良习惯的一次重塑。自然不如读金庸小说那么畅快淋漓。这是正常的。

如何让受众自行提出接下来将要予以解决的问题

一、情境表述的要点1、与主题有关;2、受众肯定会同意;3、能将受众引入到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二、冲突的概念冲突:某种不利的变化;三、在商业场合讲“故事”的4种基本结构:1、标准式:S情境、C冲突、A解决方案;2、开门见山式:A、S、C;3、突出忧虑式:C、S、A;4、突出信心式:Q、S、C。四、在商业场合讲“故事”的4种常见模式:1、发号施令式S=我们打算做XC=需要你们做YQ=我们如何做Y2、寻求支持式S=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C=我们的解决方案是XQ=(我应该同意吗?)3、解释方法式S=必须做XC=还未做好X的准备Q=如何做好准备?S=你们目前的系统是XC=该系统不能正常工作Q=如何改进,使其正常工作?4、比较选择式S=我们希望做XC=我们有一些不同的做X的方案Q=哪一种方案最合理?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个脑中的概念 会有一个基本点这个基本点 会有几个分支开支撑她 解释它这几个分支 同样还会有很多分支去支撑它们慢慢的 你脑中的概念就清晰 牢固了恩。。。

并不完美

金字塔原理流传于世是因为其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法。但是世上有那么多种方法,不见得非按金字塔原理进行。SCQA是个不错的讲故事的方法,适合我等初入职场的菜鸟,但是不用言必SCQA,需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对领导汇报时,如果领导对前期情况不理解你尚可SCQA,但是如果领导已经了解背景,则直接说你认为领导需要知道的即可,否则就是浪费时间。“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可谓是高手过招点到为止,但是如何能做到呢?名托没有说,只能靠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需要因人而异。大家都知道不同的民族可能存在不同的时间观,至于结构和重要性也不是唯一的。只有因势利导,符合听众和读者的顺序才是王道。将语言按逻辑组织好确实能帮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是前提是作者对情况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则不可能。

本书不仅传授写作技巧,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

标签:方法论中心思想是,写作必须符合逻辑,清晰,具体,简洁的特点,否则文章不具备吸引力和说服力.本书不仅传授写作技巧,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表达观点的思路和方法。本书包含了逻辑,推理,沟通,心理学等知识.详尽地解释了如何撰写文章,附以不同例子,样式等.应同“影响力”一起对比阅读.然而,作者认为可以用结构分析的方式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个思路显然是不全面的.

从可读性看感性与理性

有很多人说这本书可读性很差,这话是真的,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英文版也这样,但是这本书对于培养逻辑思维、结构思维,从而写出有条理的商业报告是很有帮助的。另外,从大家对可读性的讨论我们或许也可以看出各自的思维特性。大多数觉得这本书很难读的有可能思维是偏感性的,因此看到这一类写得很理性的还教我们如何变理性的书自然是非常的难受,因为这是对自身思维能力的挑战和改变。感性思维其实是在理性之初的(当然我个人觉得最高境界也是感性),如果不经常地去锻炼和使用,甚至于折磨感性思维,让它逐渐变深刻、变逻辑,才能逐渐地变成理性的思维,那个时候再来看类似的书就会觉得容易多了。

我为什么感激这本书

很久很久都没有动笔写过东西了,在高中以后接触互联网后,我经常做的一件事是:花费大量大量的时间去网上、论坛上,用各种下载工具毫无节制的下载我自认为好的东西,然后放在硬盘上,心里很是得意,更是充满着成就感。这种心态一直维持到工作2年后,我突然发现我真的是一个单线条思维的人,我不知道如何在台上把我想要讲的东西讲清楚,我写报告时,只会列1、2、3这种序数词,报告很是单调,听别人演讲时心里真的是酸溜溜的心态,为什么我就不会这样呢? 以后怎么办? 我对未来的人生充满着焦虑感和不安全感。我想改变!但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出发!直到我从douban里看到了这本书,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的很多书评,为什么别人都从这本书读到了那么多感触? 我决定试试!心里无比迫切的买下了这本书,第一天晚上我就一口气读了3章,这3张让我回味无穷。因为真的,它从它笔下的这些文字与我平日工作中的报告、或是培训,或是演讲不谋而合,仔细思考回味一下,我惊讶和震撼的发现,这不正是我们公司那些优秀的讲师和管理者所用到我们身上的吗?它对我有哪些帮助呢?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某次与客人或在台上发表看法时,讲到一半,卡壳了,不知道后面应该说些什么,越这样脑袋越是一遍空白,只能尴尬的跳过去,让听众云里雾里。看了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原来是你逻辑关系不清,你的下个论据没有和上一观点产生某种逻辑上的联系,或者有联系但你并不知道。所以,在发表意见前,将自己的思想统一到金字塔结构上,会帮助你记忆,帮助你向下拓展。目前只看到第3章,我也一步一步的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刻意要求自己运用这种结构,与人打交道,希望在阅读完这本书时,自己不会再不知道如何表达清楚! 把话讲清楚,条理清晰,这是我寄托在这本书和自己身上强烈的愿望!

构建与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重读《金字塔原理》

构建与完善自己的思维体系-重读《金字塔原理》有一些书注定是要反复读的,比如《金字塔原理》。在不同的价段,读后的感悟深度是不同的。在读第一遍时,可能会感觉到内容太繁琐无趣,还报怨作者本身没有采用金字塔原理的方式来书写这本书的内容。读完第二遍后,感觉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对金字塔原理的很好运用。当然我们不能对作者过分要求某些细节的完善,因为本身用一个很结构化的方式去描述其原理是一件让人很“挠心”的事情。读书与实践想起之前看到过的关于“读书目的”的分类,读书的目的分三类,学习、完善、验证。“学习”当然是初始价段,一开始我们的大脑是空白的,需要汲取人类前辈积累的经验,然后方能迈开前进的步伐。“完善”是基于第一价段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大脑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维体系,但尚不完善,需要借助于书籍,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完善心中那个尚未完全成型的思维体系。“验证”,应该为读书的最高的境界。思维体系已经成形,读书的过程即是验证在应用自己的思维体系时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地对体系做出一些调整。应用“金字塔原理”说实话,“金字塔原理”的原理并不复杂。原理很简单,关键在于实践。实践与思考的多少,决定了我们的深度与高度。通过实践,不断地修正我们使用“金字塔原理”的方式与方法。这也正说明,我还处于读书的第二个价段(完善)。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解决应该包括两个部分:问题的界定、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问题界定是首要的关键点。以前,我在碰到一个问题时,往往连问题的本质还没有弄清,就本能地埋头苦干。结果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回过头,冷静地分析了下,发现这根本不是个问题,或者一开始就把问题理解错了,走错了方向。问题的界定方法比较流行的是“5W1H”,温博格同学在《你的灯亮着吗?》中提到的界定方法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提出解决方案前,最重要的是先建立一个结构化分析的框架,然后基于框架去搜集相关的材料。提出假设,然后通过相关的试验,不断地检验与修正假设。最后不断调整的假设即可视为问题的解决方案。(个人认为自己在结构化分析这一块,要做的功课还很多,加油!)原文链接:http://welcomemht.blog.sohu.com/175947051.html

顺序和分组

文章前部分在介绍思考和写作的逻辑,归纳起来就是,要分组,理顺序。至于先说结论还是先说情境或问题或冲突,看说话对象,个人说话喜欢归纳;写作倾向于演绎。实际工作中说话缺乏逻辑,看看这本书,再结合实际工作的例子很有用,平时对碎片化的信息按这种逻辑(分组+顺序)处理,也有助于对相似信息的整理和累积。

MECE

引用柴老师 《火炭上的一滴糖》的一段话:用一句话说,金字塔原则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他写“对于金字塔每一层的支持论据,有个极高的要求:MECE(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彼此相互独立不重叠,但是合在一起完全穷尽不遗漏。不遗漏才能不误事,不重叠才能不做无用功。”“过去皇帝早朝殿议,给你三分钟,现在你在电梯里遇到领导,给你三十秒,你只汇报中心论点和一级支持论据,领导明白了,事情办成了。如果领导和刘备一样三顾你的茅庐,而且臀大肉沉,从早饭坐到晚饭,吃空你家冰箱。你有讲话的时间,他有兴趣,你就汇报到第十八级论据,为什么三分天下,得蜀而能有其一。有了这个原则,交流起来最有效。”

思考逻辑 2章 思维导图 笔记

导图 金字塔原理 思考逻辑 06 确定逻辑顺序 http://ok102030.blog.sohu.com/101341028.html导图 金字塔原理 思考逻辑 07 概括分组思想 http://ok102030.blog.sohu.com/101353400.html

总分结构文章怎么写

刚刚参加工作那会,曾经买过一本书叫《麦肯锡方法》,主要讲述咨询顾问如何发现与解决问题。其中有一个叫“电梯测试”,让自己在30秒种之内快速组织语言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模拟情景是当咨询顾问在电梯里向客户高层汇报的时间,如何能在电梯到达之前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咨询结论。在出差过程中看完的这本《金字塔原理》也是麦肯锡全球副总裁明托所写,据说是麦肯锡行政职务最高的女高管。那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如果用句短语来概括就是“总分结构文章怎么写”。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如何明确你提出的观点与概念,如何在接下来的论据中做到分类清晰,逻辑性强。”(用文章中的话来说就是:文章常见的两种错误 : 仅仅因为可用同一个复数名词概括,而将关联性不强的思想以排列的方式放在一起(例如:十个步骤,五个问题等),实际上这些思想缺乏内存的逻辑关系 金字塔结构顶端的主题思想使用的是“缺乏思想”的句子,例如,该公司存在五个问题,而非具有提示性的观点。)这本书首先提出了有很多文章让别人特别难以理解,其原因不是文风的问题,更多的是没有有效地组织思想。举个例子:西湖十景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很少人能够一下把它们都记全,但如何进行了合适的分类之后,记忆轻而易举。想想看,对西湖十景如何分类能方便记忆?在文章的导入部分,作者介绍了一种基本结构: 即讲故事形式,制作悬念与吸引人的注意力的方法。 情境——冲突——解决方案 S 情境 美国企业经历了重大的衰退 C 冲突 法国和德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但美国企业的衰退更严重 Q 疑问 为什么 A 解答 企业主管没有专注于长期技术竞争力—————————————我是黄果的分割线—————————————来说说论据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时间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 在这个环节,最需要做的就是合并同类项。比如,咨询顾问发现如下的8个问题。 客户对销售报告和库存报告不满意 1、提交报告的周期不恰当 2、库存数据不可靠 3、获得库存数据的时间太迟 4、库存数据与销售数据不吻合 5、客户希望报告的格式有所改进 6、客户希望去除无意义的数据 7、客户希望突出说明特殊情况 8、客户希望减少手工计算 怎么对其进行合并同类项呢?—————————————我是黄果的分割线—————————————总结之后,可以分成三种问题。 一、时机不好(1、3) 二、数据不符合要求(2、4、6) 三、格式不对(5、7、8)—————————————我是黄果的分割线—————————————这本书中,我还找到了一些平时经常使用的结论的理论依据与来源。第一,神奇的数字7 在TTT中,强调一页PPT,最好不要超过七行,或者超过7个知识点是因为:乔治 A 米勒 论文《神奇的数字7+—2》提出,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根据个体的差异,有的能记住9个,有的只能记住5个。 第二,字号多大合适 32是非常有用的数字,用最一位观众到屏幕的距离(英尺)除以32,得到的就是可以看清楚的最小字号(英寸)。 比如观众在16英尺远,屏幕上的字号就必须是0.5英寸。 第三,图表需要回答的问题一般分为五类 一、有哪些组成部分 二、数量如何? 与总数的比较,相互之间的比较,随时间的变化 三、有何变化,如何变化 四、各项如何分布 五、各项之间的相关性http://huangguo.blogbus.com/logs/40708389.html

犹如醍醐灌顶……

不能系统地分析问题,思路混乱——是我真实的写照。这本书很早就买了,但是一直懒得看。这几天心情不是很好,把它粗略的看了一下,如获至宝。当然很多东西不能一簇而就,以后还会在实践中慢慢去体会………

构建金字塔的思维模式

麦肯锡的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金字塔原则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 1、把结论写在前面;2、为此结论提供3-7个论据支持;3、把每个论据变成新的论点再提供3-7个小论据。金字塔原则看似废话,但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原则,一个伟大的方法论。   伟大用途之一,解决问题:当你尝试解决问题时,你从下到上,收集论据,归纳出中心思想,从而建造成坚实的金字塔。有了这个大致的目标,问题解决起来最有效。   伟大用途之二,管理手下:如果你是领导,有经验,有手下,对于某个问题,你根据经验提出假设,迅速列出第一级三至七个支持论据,分别交待给不同的手下。两周后,手下提交报告,你汇总排列,从而建造成坚实的金字塔。有了这个原则,管理起来最有效,领导做得最轻松。   伟大用途之三,交流成果:问题已经解决,金字塔已经建成,需要交流的时候,你从上到下,从金字塔尖尖向领导汇报。过去皇帝早朝殿议,给你三分钟,现在你在电梯里遇到领导,给你三十秒,你只汇报中心论点和一级支持论据,领导明白了,事情办成了。如果领导和刘备一样三顾你的茅庐,而且臀大肉沉,从早饭坐到晚饭,吃空你家冰箱。你有讲话的时间,他有兴趣,你就汇报到第十八级论据,为什么三分天下,得蜀而能有其一。有了这个原则,交流起来最有效。 (部分引用冯唐文章)

小学语文的良苦用心

开篇,要向义务教育中的语文教育和语文老师们道个谦。一直到大学毕业,我都一直在反感语文教育,原因在于我认为那种“文章分段,中心思想归纳”的教学方式;那种“总分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写作训练,是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天赋的扼杀。直到有一天,当我攒足了力气也写不出一篇让经理看明白的清晰的项目计划的时候,我才想起了文字在世俗中基本的作用除了消遣还有其他,比如:“让别人精确的理解你的思维逻辑”那么,让你的写作符合基本的思维逻辑模式,把吐给小学老师的东西再吃回来,个人觉得用这本书找找补还是不错的。BTW:这篇书评采用了基本的开门见山式 解答 -- 情景 -- 冲突,算是现学现卖了

用“金字塔原理”提炼思维导图

学习思维导图已经大半年了,运用起来始终不得要领,总觉得输出结果(报告)欠佳,辞不达意。在图友张晓华一再举荐下购买了金字塔原理 ~ 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花了两周时间,细细研读一番,大有收获。对思维导图有了新的认识:一 金字塔结构与思维导图在外型上貌似异典同工:围绕一个中心点,层层向外放射。可在结构/功能上貌合神离,不尽相同:思维导图内在的逻辑性较差,结构松散,只是表面/形式上有序。金字塔结构通过严密的逻辑加工,组织层次分明与演绎顺序清淅。二 “思维导图”善于求量,是帮助大脑思维的好工具,但不是好的表达方式。人的思维是跳跃式的,按照图像/关键字来触发和联接。思维由着直觉/本能,并无逻辑规则可言。常说“念头一闪”,先有“结论”再找“理由”。思维导图能使大脑思维更顺畅自如,可别人是肯定读不懂的。内在个性化,外显无序化,无人能懂,因为每个人的思路是不同的。三、“金字塔原理”是得(本)质出型(报告)的好方法。按照“金字塔原理”来组织思想/撰写报告,更易于让大众理解。大脑只有四种逻辑分析方式:演绎、归纳、因果、重要性;每组信息不要超过7项(俺的心得:每组信息不要超过5项。每次思考不要超过2层。始终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只有遵循这些表达规则,发散的思维才能表达得更晰。因此我得出如下结论:思考或者讨论一个问题初期,建议选用思维导图进行idea/素材收集作业。再进行深度思维,落稿陈述时,应遵循金字塔原理,进行文体架构,内容重构。即用“思维导图”完成构思,再用“金字塔原理”进行组织加工,最后成形。用“金字塔原理”提炼思维导图 http://ok102030.blog.sohu.com/76880581.html

为商业写作指明了道路?

三个月前在豆友的介绍下,我开始读<金字塔原理>,并用在豆瓣写书评的机会,边读边实践.如今发现自己居然取得了模棱两可的收获,于是狂喜,决定班门弄斧--评论<金字塔原理>.这三个月的摸索使我明白了三件事: <金字塔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使用<金字塔原理>,在哪里可以适用<金字塔原理>.首先, <金字塔原理>是什么▲ →文章的主题▲▲ →支持主题的第二层观点▲▲▲ →支持上层观点的第三层观点(a) 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也是所有材料的核心.它应该开门见山--立刻告知读者(当然,开门见山之前应该讲个故事作为”引子”)(b) 支持主题的第二层观点:这是支持主题的几根支柱,作者应使读者明显地感受到每根”支柱”是什么.(c) 支持上层观点的第三层观点: 和(b)类似,赎不展开.其次, 为什么要使用<金字塔原理>因为如果不利用<金字塔原理>,很可能造成读者的困惑,令文章事倍功半.我在写作时经常遇到一些困惑:自己脑子里有些想法,可惜它们是零碎的,不成体系.如果不用特定的策略加以包装,随心所欲地表达出来,那么即使是精力旺盛的读者也会昏昏入睡, 睡得口水横流.“写作时,你好像一位司令官,指挥着千军万马,排队通过一个每次只能通过一个人的隘口;而你的读者则在另一边迎接,将部队进行重新编队和重新组织.无论主题多么大或多么复杂,只能以这种方式去表达.最终你会发现,这就是我们在排序和编排上对读者应尽的义务” __摘抄自<金字塔原理>十二章.最后, 在哪里可以适用<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适用于商业写作和技术类写作,因为一方面,这种文章比较容易找到共同规律; 另一方面,它们内容相对枯燥,容易引发读者放弃阅读(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局面, <金字塔原理>刚好可以使文章思路更清晰,避免文章被人抛弃).<金字塔原理>似乎不适合小说和诗歌的创作.小说等是”艺术”领域的文学, 商业写作则属于”技术”领域的文字.如果”艺术文学”也能找到类似于<金字塔原理>进行操作,那么很快就会形成”全民都是艺术家”的局面(这和”全民皆股神”一样,后果很难预料.)反观看自己的书评,发现的确产生了喜人的变化: <金字塔原理>之前的文章读起来如同嚼蜡; 而最近的书评进化了成熟了,变成”蘸过酱油的蜡”.

想到新闻写作的倒金字塔

1973年至今,终于进了中国,逻辑思维能力在公文写作上的应用。力荐。书的遗憾,非内容,而是策划出版上,新华信太显著了,这点不如湛庐文化做的巧妙。

Problem-Solver

All life is Problem-Solving。想要游刃有余地面对复杂的生活,就必须让自己优秀的Problem-Solver。究竟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Problem-Solver呢?在我看来,需要以下三方面技能:--扎实的专业技能--清晰的逻辑思维--优秀的沟通能力 1、专业技能是敲门砖大前研一在《专业主义》一书中不断强调专业主义,声称21世纪,唯一依靠得住的就是专业。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社会生活内容不断丰富、信息量爆炸增长的今天,拥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显得特别重要。在谈到人脉与实力的权衡时,我总是认为首先必须具备很强的实力,这样你才有机会、有平台接触优秀的人士,从而进一步让自己变强大。一个没有实力交际高手,在我看来很少有机会接近优秀的人并从他们身上学习。只有专业技能这一敲门砖,实力与人脉才能获得良性循环发展。2、结构化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个对专业知识了然于胸的人,如果逻辑思维混乱,我想不可能很好滴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大脑中储备足够的知识后,如何有效组织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是另外一个层次的内容。咨询行业的人们最常提到的几个词语是:结构化、逻辑、data-sufficient、break-down。关于这方面的讨论,麦肯锡公司最为突出:逻辑树、金字塔原理...系统地思考问题,找出各种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3、不能有效沟通,什么都不是有效沟通,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劝告。包括书面沟通和当面的语言沟通。咨询顾问在寻找解决方案之前必须深入了解企业的问题,而跟客户沟通是获取信息十分重要的渠道。通过你专业的知识、清晰的逻辑形成解决方案之后,形成咨询产品如何交付给客户,优秀沟通能力又是必备的。如果从一个完整的咨询流程的各个节点来分析优秀咨询师所应具备的能力,这三者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渊博的知识、坚强的毅力、良好的职业道德都是优秀必须具备的素质。咨询路,漫漫长,唯有坚持,方能品味其中的香与甜。

很好的思维训练

MECE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思考框架,让你全面的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然后一层层往下分,找出问题的原因或者解决方案。从表达方面来说,则是反过来的,从最顶点的结论往下说,如果别人感兴趣则展开。。。。。。。。。。。。。。

一些实例,仅供思考

根据结果寻找原因:修改前:在第一阶段应采取一下措施:1.与主要管理人员及监管人员谈话;2.跟踪并记录交易行为和工作流程;3.确定所有关键业务环节;4.分析组织结构和绩效措施;6.评估业务功能的绩效水平7.找出问题和原因8.确定改进生产效率的潜在机会修改后:在第一阶段,我们将确定提高生产效率的可能领域1.确定企业的关键业务环节(3)—— 与主要人员谈话(1)—— 跟踪并记录交易行为和工作流程(2)2.找出在开展业务时存在的劣势—— 确定组织结构(4)—— 确定服务和绩效措施(5)—— 评估绩效水平(6)3.提出改革的实用建议(8)修改前: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了解循环周期。1.了解需求;2.制定能够提供相应产品或服务的战略3.实施该战略;4.市场接受期、快速成长期;5.成长放缓期、开始进入成熟期;6.高现金增值期;7.衰退期。修改后:制定战略规划时必须了解规划周期。1.了解需求;2.制定能够提供相应产品或服务的战略;3.实施该战略;4.评估市场反应;5.改变战略以适应市场反应。修改前:经营的定义……1.主要以来创造性过程——按需求细分——俺供给细分2.随时间变化——生命周期的早期和晚期——竞争动态3.在某行业中不必独一无二4.受自身市场优势和竞争的影响修改后:确定你所在企业的性质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1.确定市场细分。2.评估企业在各个细分市场中的竞争地位。3.长期跟踪企业的地位变化。分析问题的方法由上进行的思考分析通过逻辑树寻找解决方案(根据相互穷尽/完全独立原则)进一步阐述另一个例子:

notes

写作的逻辑思考的逻辑解决问题的逻辑演示的逻辑  控制你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做到清晰写作的唯一最重要的行为,而最清楚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然后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  读者(或听众)的大脑只能逐句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他们会假定一同出现的思想在逻辑上存在某种关联,如果你不预先告诉他们这种逻辑关系,而只是逐句地表达你的思想,读者会自动从中寻找某种共同点,将你表达的思想进行归类组这,以便了解各个组合的意义。  但是,由于人们的知识背景和理解力千差万别,他们很少能够对你表达的思想做出与你完全一样的解读。事实上,如果你不预先告诉读者某一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他们很有可能会认为某一组中的思想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退一万步说,即使人们能够做出与你完全相同的解读,你也能使他们的阅读增加了难度,因为他们必须自己找出这种未被说明的逻辑关系。  读者在摄入信息量时,总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将所摄入信息联系起来的结构。为了保证读者找到的机构就是你希望他采纳的结构,你必须提前把这种结构告诉他们——这样他们就知道要寻找哪个共同点。否则,读者很可能会发现某种非你所想的逻辑关系,甚至还可能根本发现不了任何逻辑关系,这样即是在浪费你的时间,也是在浪费读者的时间。  如果读者必须不断地在上下文中寻找某种联系,那么这种思想表达的顺序就是不适当的。大多是读者也会对不断地寻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感到厌倦。  1、文章结构中任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其下一层思想的概括  2、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3、每一组中的思想都必须按逻辑顺序组织  组织思想的4中基本可能的逻辑顺序:  1)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2)时间顺序(第一、第二、第三)  3)结构顺序(波士顿、纽约、华盛顿)  4)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你所选择的逻辑顺序反映了你在组织思想时的分析过程。如果思想的组织方式是演绎推理,那么这些思想的逻辑顺序就是论证顺序;如果思想按因果关系组织,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时间顺序;如果是对某种现有的结构进行评论,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结构顺序;如果按类别组织思想,那么其逻辑顺序就是重要性顺序。因为演绎推理,发现因果关系,化整为零和归纳总结是大脑可进行的仅有的四种分析活动。因此,这四种顺序也是大脑可用于组织思想的仅有的四种顺序。  所以,写出条理清楚的文章的关键,实际上就是在开始写作之前先将你的思想放入金字塔结构,并根据以上规则进行检验。如果不能符合以上任何规则,就说明你的思维尚存在问题,或者你的思想还没有得到充分完善,或者你组织思想的方式不能立刻使读者理解你表达的信息。这时,你可以对你的思想进行修正或改变,以使其能够符合金字塔原理的规则,从而免去反复改写文章的烦恼。  不要幻想一坐下来就开始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结构,首先你必须发现想要表达的思想。金字塔结构包括一些子结构能够加快你发现思想的过程,这些子结构是:  1)主题和子主题之间的纵向关系  2)子主题之间的横向关系  3)序言的讲故事式结构  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难得多,因为归纳推理更需要创造性思维。在进行归纳推理时,大脑首先注意到若干不同事物(思想,事件,事实)具有某种共性,然后将其归类到同一个组中,并说明共性。  很多人将一些只具有一般关系,而不具有明确关系的思想罗列在一起,由于这些思想实际上并非真正属于同一面,因而也就无法总结概括。  “缺乏思想”的句子对读者而言是索然无味的,因为这种橘子无法锁定读者的注意力,无法激励读者继续往下读,还可能使读者根本无法了解你所表达的思想。除此之外,这种句子会掩盖思考不完整的事实,使你丧失一个进行富有逻辑性和创造性的思考的绝好机会。对一组思想进行严格的概括总结必然能够推动思维的发展。如果你已经的除了一个概括性的思想,你就可以在该思想的基础上运用以下两种方式延续你的思路:对其进一步评论(演绎法)、找出与之类似的思想(归纳法)。注意在产生新的思想之前缘由的概括性思想,是根据一个恰当的思想组,合理地概括出来的。  思想的表达形式与其分组无关,可以是行动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做某事;也可以是描述性语句,即告诉读者关于某事的情况  1)概括行动性思想时,应说明实施行动后的结果  2)概括描述性思想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  3)在将各行动思想联系起来之前,先用尽量明确的语言表达各种行动性思想  4)找出一些明显的因果关系组合,尽量使每一组思想中的步骤保持在五个以下  5)直接从行动性语句中概括出行动结果  在处理行动性思想时,理顺自己的思路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想象自己确实采取了行动,然后根据完成这些行动将导致的明确结果,修改各行动步骤的语言,使之更加明确  看到不同的行动性思想时,要有意地区分其层次,以便将每一个层次上的行动步骤控制在五个以内,这样能够更容易看清某一过程的总体结构,也能够使你在总结概括性结果时考虑较少的行动步骤。区分行动性思想的层次比较容易:如果你希望读者在采取下一项行动之前先采取某一项行动,那么这两项行动就属于同一层次;如果你希望读者采取某一项行动以使产生下一项行动,那么前一项行动就属于后一项行动的下一个层次。  行动性思想是无法分类的:行动性思想被归于一组,完全是因为它们能够共同产生某一特定的结果。对行动性思想分类必定会造成重复,因为“任务”,“目标”和“利益”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分,对行动性思想进行组织的唯一合理方法,就是根据其产生的记过来进行。  先用明确的语言表述各种行动性思想,然后区分不同的抽象层次,再直接从各行动思想中概括出行动的结果  如果你无法在一组被列为“问题”“原因”或"结论"的思想中找出某种明确的逻辑关系,那么这一组的思想中必定存在问题,你也必须再重新进行思考  人们在难以得出明确结论的时候,很容易下一句“缺乏思想”的句子应付了事,而不是努力完成自己的思路  不能简单地把一系列思想对方在一起,并假定读者能够看出其中的意义,每一组思想都隐含着一个总结性的思想,这个思想能够反映出该组思想之间的关系的本质,你应当首先能自己明确地了解各组思想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向读者指明这种关系。  进行任何一个分组时,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只列出了这些思想,而不列出其他思想?”对此的答案应当是:  1)这些思想都具有某种共性,而且是以这种方式相互关联的仅有的一些思想(这时,该组的概括性思想应当是改组思想的共性所隐含的意义)  2)这些思想都是为实现某一结果而必须一同采取的行动(这时,该组的概括性思想应当表明采取以上行动后导致的直接结果)  如果你按照这种方法迫使自己对每一组思想进行思考检查,那么你向读者表达的思想将会非常清楚、明确,而且你还有可能发现一些在此之前没有想到的有意义的思想。  界定问题——>结构性分析——>实验分析,找到解决方案——>构建金字塔与别人交流  界定问题和结构性分析是非常复杂的工作,问题的起因通常是模棱两可和令人迷惑的,甚至被错误地表述。问题的方方面面都村子啊大量数据,为了确认问题,你不得不“事必躬亲”,而且会有很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困扰事件的起因有:外部原因、内部原因、近期认识到的其他原因  分析问题的标准程序:手机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目前主要采用的结构性分析方法(某种程度上就是传统的科学方法)  1)提出各种假设  2)设计一项或几项重要的实验,根据产生的各种结果排除一个或多个假设  3)通过实验得出明确结论  4)相应地采取补救措施  采用何种演示形式取决于内容的长短和针对的人数:  1)如果信息短,而且只对一个或是几个人,你可能会采取书面备忘录或报告的形式,并直接送给收件人,让其自行阅读  2)如果信息段但针对很多人,你也许会采用“要点备忘录”或“视觉资料文件”的形式,以便坐在一起讨论  3)如果信息长切针对很多人,你就可能会采用幻灯片的形式,用投影  在纸面上或屏幕上展示你的思想时,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在视觉上你都需要确保能加强组成金字塔思想之间的逻辑性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读者或观众总是先看到逻辑关系的存在,然后才能理解它。因此,你要用读者或听者眼睛所看到的来强化他们的头脑所接收的。让逻辑关系更一目了然的技巧各不相同,取决于读者只是从纸面上读取你的思想,还是他们在看屏幕上的演示同时听着你的讲解。不管在那种情况下,技巧的运用都要遵循规则,相应地,本篇将讲到无论以书面或演示的形式,确保你的思想一目了然的规则,结尾部分还有一些提示,确保你的书面语或口头语能把意思尽可能清楚地传达给你的读者或听众。  采用层次性标题结构的注意事项:  1)每一层标题不可能只有一个  2)相同的思想观点应采用相同的形式  3)标题用词应反映思想的精髓  4)标题和政委应分开考虑  5)每组标题应予以介绍  6)不要滥用标题  使用论点论据的注意事项:  1)必须严格运用问/答逻辑  2)必须注意论点的措辞,说明论点的信息越少越好  3)必须坚决把论点坚持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框架内  演示文稿包括两类幻灯片——文本和图表(或示意图、流程图),一理想的比例是图表占90%、文本占10%,它们的作用是:  1)说明演示的结构(文本幻灯片)  2)强调重要的思想观点,比如结论,建议或下一步要采取的措施等(文本幻灯片)  3)阐明单用文字难以说清楚的关系(图表)  制作现场演示用的文本幻灯片时,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只有你,演示者,才是表演的明星。房间里所有听众最感兴趣的不是幻灯片,而是你幻灯片只不过是视觉上的附注手段,它们的作用主要是让演示更加生动。因此,你所说的和你在屏幕上显示的应该有明显的区别。  好的文本幻灯片总是尽可能直接简单地传递信息,不把文字(或幻灯片)浪费在那些可以通过口头表达的转折性或介绍性语言上。当然,这就意味着幻灯片不如发给未参加演示会者的讲义那么清晰易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人把幻灯片和讲稿文本糅合在一起——这是一种一石二鸟的有效办法。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讲稿应该写成大纲的形式,并略去许多过渡性语句。  决定一张幻灯片中的内容,应牢记以下指导性原则:  1)每次只演示和说明一个论点  2)论点应使用陈述性语言,而不是标题性语言  3)文本应尽量简短  4)使用简单的单词和数字  5)字号应足够大  6)注意幻灯片的趣味性(布局、字号、颜色)  7)使用“搭积木”的方法提高趣味性  从金字塔结构到演示文稿,通常采取以下方法:  1)序言尽量写得详细,把每个你想说的词按照你思考的顺序写下来。这样做除了可以保证没有遗漏以外,还可以再次确认你回答的问题是否仍然是听众想问的  2)采用写故事梗概的形式。写作每张空白幻灯片的顺序从上往下依次为需要论点,关键句论点和关键句下一层论点  3)初步决定你准备采用的视觉方法。这时你可能还没有准确的数据,但只要知道数据的类型和想要表现何种关系即可  4)准备好每张幻灯片的讲稿,确保整个演示像讲故事一样流畅  5)完成幻灯片的设计和绘图  6)排练,排练,再排练!  可以用一张白纸写最简单的故事梗概,把它分成若干个区域,每个区域代表一张空白幻灯片,协商你想要阐述的论点,并说明哪些需要用文本幻灯片反映,那些需要图表幻灯片反映  好的思想观点不应该用不好的文章来装扮,一部学术专著可以是一部文艺作品,当然,针对专业人士的技术交流必须使用技术性语言,但是堆砌行话,晦涩难懂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时尚,而不是一种必须。应该做到文章不仅能清楚地表达你的思想观点,而且能让读者 在吸取它们的过程中感到愉悦。  本书要点汇总:  第一章:为什么选择金字塔结构  1)为了交流方便,必须对各种思想观点进行分组  2)分组后的思想观点经过不同层次的抽象构成了金字塔  3)向读者灌输思想观点的最有效途径是自上而下进行  4)金子啊中的思想观点遵循三个原则:   -每一层次的思想观点必须是低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每一组的思想观点必须在逻辑上属于同一范畴   -每一组思想观点必须符合逻辑顺序  5)调理清晰的关键,是把你的思想观点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并在动笔之前用金字塔原理加以检验  关键概念:金字塔原理  -每一层次思想观点必须是低一层次思想观点的概括  -每一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范畴  -每一组思想观点必须符合逻辑顺序  第二章:金字塔中的子结构  1)金字塔方框中包括各种思想观点:思想观点是读者头脑中产生疑问的表述  2)在纵向方向上,各种思想观点与读者进行疑问/回答的对话  3)在横向方向上,各种思想观点以演绎或归纳的方式回答读者的问题,但两种方式不可同时使用  4)序言部分的讲故事形式是为了提醒读者文章所要回答的初始问题  5)序言部分主要包括情境,冲突由情境发展而来,情境和冲突是读者熟知的事实  6)冲突导致问题的提出,而文章为该问题提供答案(即金字塔顶的主要思想)  关键概念:金字塔结构中的逻辑关系  -各种思想观点纵向相关(疑问/问答)  -各种思想观点横向相关(演绎/归纳)  -金字塔塔顶思想回答的问题来自读者已知的事实  -序言引出初始问题  第三章: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1)自上而下法(确定主题、确定问题、给出答案、检查冲突是否导致该问题、证实答案、补充关键句)  2)自下而上法(列出所有你认为想要表达的思想、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倒推出序言)  关键概念:构建金字塔(确定主题、确定问题、给出答案、检查冲突是否导致该问题、证实答案、补充关键句)  第四章:序言部分的具体写法  1)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而不是提供新信息  2)序言通常应包括情境、冲突、疑问和问答  3)序言的长短取决于读者的需要和主题的要求  4)为每个关键句部分写一段引言  关键概念:写序言(说明情境、冲突由情境发展而来、情境导致问题、你的文章就是问题的答案)  第五章:演绎与归纳的区别  1)演绎推理是一种论证,其中第二论点对对一个论点加以评论,第三个论点说明钱两个论点同时存在时的含义  2)对演绎论证的概括,就是把最后一个论点作为主体  3)归纳推理是把一组相似的结论放在一起,根据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做出推论  4)在关键层次,使用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更利于读者理解  关键概念:逻辑推理  -演绎是一系列推理过程  -归纳是把相似的思想观点或相关的行动组织在一起  -在关键句层次,使用归纳推理比演绎推理更利于读者理解  第六章:确定逻辑顺序  1)确定逻辑顺序可以确保你不会   -把新闻条目当作思想观点列入   -任一组思想的逻辑顺序都反映了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  2)任一组思想的逻辑顺序都反映了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   -时间顺序:通过设想某一流程得出的思想观点   -结构顺序:通过评论某一结构得出思想观点   -重要性顺序:通过划分不同的重要性或程度得出思想观点  3)如果你在某一组思想中无法发现以上顺序,说明你的思想观点之间不存在逻辑关系,或者你思考不周全  4)为了检查每一组思想的逻辑顺序,可以   -先把每一观点转换成能说明其实质的短句   -在把相匹配的句子组合在一起   -最后确定恰当的顺序  5)如果思想观点属于行动性思想   -明确说明每一行动的最终结果   -把导致同样最终结果的思想组织在一起   -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并依此进行排序   -检查是否遗漏任何步骤  6)如果思想观点属于描述性思想   -把说明类似事物的思想组织在一起   -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   -把所有思想转换成完整的句子并决定其顺序   -检查是否遗漏任何步骤  关键概念:逻辑顺序的类型  -时间顺序:通过设想某一流程得出的思想观点  -结构顺序:通过评论某一结构得出思想观点  -重要性顺序:通过划分不同的重要性或程度得出思想观点  关键思维方法:  1)行动性思想排序   -明确说明每一项行动所导致的最终结果   -把导致同样最终结果的思想组织在一起   -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并依此进行循环   -检查是否遗漏任何步骤  2)描述性思想排序   -把说明类似事物的观点组织在一起   -确定该组思想的分组基础   -把所有思想转换成完整的句子,并决定其顺序   -检查是否遗漏任何步骤  3)概况分组思想   -通过说明采取行动的直接结果来概括行动性思想   -通过说明它们包含的相似性来概括描述性思想  第七章:概括分组思想  1)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语句(比如“存在三个问题……”等等)  2)遵守“相互独立/完全穷尽”(MECE)的原则  3)行动过程总是按时间顺序进行,通过说明采取行动的直接结果来概括行动性思想  4)把描述性思想列在一起,是因为它们具有共性,它们都   -针对同一类主语   -针对同一类谓语(动作或对象)   -包含同一类判断  5)行动性思想分组时,要求   -发掘每一组思想的实质内容   -区别不同的抽象层次(比如,采取一项行动,是必须在另一项开始之前,还是为了完成另一项行动?)   -明确表述行动概括出结果  6)描述性思想分组时,要求   -找出剧中结构的共性   -确定包括这些思想的最小范畴   -说明共性所蕴含的意义  关键概念:  寻找思想观点的共性  -它们是否针对同一类主题  -它们是否涉及同一类活动  -它们是否针对同一类对象  -它们是否包含同一类见解  关键思维方法:  4)行动性思想分组   -找出每一思想的是指内容   -区别不同的抽象层次   -明确表述行动性思想的最终结果   -直接由行动概括出结果  5)描述性思想分组   -找出主语、谓语、宾语或含义的共性   -确定包括这些思想的最小范畴   -说明共性所隐含的意义  第八章:界定问题  1)展开问题的组成部分   -切入点/序幕(问题发生的具体领域)   -困扰事件(它的发生打乱了该领域的稳定)   -R1(你不喜欢该领域正在产生的结果)   -R2(你希望从该领域得到的结果)   -答案(到目前为止针对问题已经采取的措施,如果采取的话)   -疑问(为了解决问题必须做什么?)   2)把问题界定转换成序言   -从左向右再向下   -读者最后知道的事实就是冲突  关键思维方法:  6)界定问题   -设想问题产生的领域   -说明什么事情发生打乱了该领域的稳定   -确定非期望结果(R1)   -确定期望结果(R2)   -确定是否已经采取过解决问题的行动   -确定分析所要回答的问题  第九章:结构性分析问题  1)使用诊断框架来去表现存在问题领域的结构   -表现一个系统内的各个单位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查找具有因果关系的话题   -对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分类  2)收集资料以证明排除在结构中导致问题产生的要素  3)使用逻辑树   -产生和检验解决方案   -解释思想观点列表中内在关系  关键思维方法:  7)结构性分析   -界定问题   -使用诊断框架来表现存在问题领域的详细结构   -假设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   -收集资料以证明或排除所作假设  第十章:在页面上反映金字塔  1)用多级标题、行首缩进、下划线、小数编号和项目符号的方法突出文章的结构  2)表现金字塔结构中主要思想组之间的过渡  第十一章:在屏幕上反映金字塔  1)制作文本幻灯片应尽量做到简明扼要  2)制作图标幻灯片,是传达的信息更为简单易懂;在幻灯片的上端说明所要表达的信息  3)使用故事梗概简要说明演示的结构  4)排练、排练、再排练!  第十二章:在字里行间反映金字塔  1)臆造图像  2)把图表复制成文字   

非常实用的一本书

写作的确对于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世界500强的公司,报告写得如何直接影响了沟通的结果。这本书写的很实用,运用自如了商务协作基本上不成问题了,很好的

真理

世界上沒有新的真理有的只是一再包裝再出版的隻字片語知道有這回事但能活用是另一回事或許變成習慣還需加把勁可是遺忘總在不經意間我們需要的只是不斷復習與思考!所以這本書值得看!!端看個人的水平選擇.略讀.細讀.皆可

挂狗头卖母猪肉

理论和概念是非常正确但是作者写出来的东西和自己观点完全相悖啰里啰嗦,不就简单码几千个字搞完了吗?非得要牛这么大的字,配上N张无谓的图,凑够字数卖40大洋。

系统的思考

金字塔原理是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对我帮助最大的一本书。解决问题,除了专业知识,我最看重的是系统分析问题的思路。虽然此书前部分是在讲如何写作。但是,在我看来,写作是其次,关键是思考的逻辑,分析问题的思路。当思路清晰时,写作自然也就有条理。金字塔原理中介绍的关于写作的内容其实在小学到初中,我们都有学过。但是我们并没有很系统的把它串起来。这是我的感受。后来,慢慢弄明白了哪些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考的逻辑才慢慢领会了其中的精神。所以,有志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有志于提高写作水平的人一定要读下本书。顺便提及一下,此书读起来最好带着实际的问题去读,慢慢的琢磨其中的思想,边学边用。否则,一般人都看不下去,因为确实会有点枯燥。我曾向很多同事推荐过本书,但真正认真看过的人几乎没有。

知易行难

刚开始读这本书,之前粗略的看了一下PPT。觉得其中说的很多道理都是显而易见的,对于文中介绍的写公务文章的金字塔结构我们都很容易理解。但是的确在工作中,我们会忽略这个结构,而在思路还不是很清晰的状态下完成一篇文章。因此,看完这本书,不断提醒自己要用书中归纳总结的一些方法更加调理清楚的进行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商业写作必看的书

本书内容简单、清晰、明了,结构性强大,十分符合商业型写作的需求,教育读者在简短的时间内把需要表达的核心内容进行合理地表达;本人从事咨询行业不久,这本书所教育的写作思路和方案正适合我们行业的工作要求,同时对于企业员工在平时撰写汇报、总结文案的需求也非常紧密结合,有助于逻辑化思维结构的锻炼。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金字塔原理》一书主要介绍了一种逻辑性思维以及如何养成这种逻辑性思维的方法、步骤以及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在现在的职场中,写文案、做商务分析、以及向上级汇报问题的报告是最基本的工作方式,也是体现我们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的最直接的方式。但其实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注意到一些比较深的层次,只是按我们所理解的有层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此,就会造成阅读者理解上的分歧以及时间上的浪费。而《金字塔原理》一书,则很明确地指出了一些我们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以及一些有效率的解决方式。重点强调了逻辑性在我们思考、表达、解决问题以及向读者演示中的应用。“想清楚、说明白、知道说什么、怎么说 ”一直是我们追求的境界。但我们与人沟通是如果可以用到这本书所教授给我们的技巧,我们可能会能够更加清楚的表达我们自己所想的内容,也能够更有效率的达到我们想要效果。在实际应用之中,金字塔结构更实用于需要高效率表达的商务活动。这种表达方式大大缩减了我们表达的时间以及信息接受的时间。逻辑的清晰性再加上使用金字塔结构的表达顺序,可以让我们的报告显得中心思想更加明确,主次分明,使受众更有兴趣,也更容易接受我们所想要表达的思想。因此,如果能够准确的使用这本书中所交给我们的技巧,我们将会在日后的文案书写中更加得心应手。使得我们可以更加适应职场中的生活方式。

老板和客户get不到你的点,照这方子诊断下自己的问题。

文字是职场中必不可少的沟通方式。不管是短短几句便条留言,一封几百字的邮件报告,还是一篇几十页的项目计划书,都要靠文字来实现告知和说服的功能。好的商务文书应该符合两个标准:一是好读易懂,二是读完后给人一种“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的感觉。达到这两点,才有可能让leader说“对对对!”,让客户说“买买买!”。然而不管是经验和专业技能有限的职场新人,还是见多识广巧舌如簧的职场老兵,很多人还是没办法写出晓畅易懂又逻辑严谨的商务文书。看了巴巴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一本早就被推荐了无数次的职场工具书,我又羞愧又庆幸地领悟到,商务文书晦涩难懂狗屁不通,不外乎智商问题、态度问题和方法问题。智商问题指的是认知问题,既“没有认识到他们的思维中实际上已包含了某种逻辑过程”。一旦落笔成文,不管是文采飞扬还是狗屁不通,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的思维方式。没有认识到文字即时思维这一点,就会把自己无法写出晓畅生动的文章归因于文采不好,而没有意识到是因为自己逻辑没拎清。态度有问题,就是便宜行事,没有认真去把自己要说的东西梳理清楚的决心。这种人总是用“3个原因”“5大原则”“几点思考”这种组织方式把自己零零散散想到的东西简单地罗列出来,而没有去思考这些零碎的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更不会费心劳神去提炼出更高一层次的思想。方法有问题就是写作技巧的问题啦。知道语言的信息结构本身包含了一些普遍的逻辑原理,而且愿意花费精力去为读者呈现自己最干货最真诚的思想,却苦于缺乏技巧。这种情况下,只需看看本书的一些例子,就可以摸到逻辑写作要领的七八分了。记得哪位学霸说过,“以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 根本轮不到去拼天赋”。商务文书并没有很高的智商门槛,大部分人的问题都是态度和技巧层面的——所以,还有救!当然我只管危言耸听不管治病救人,所以具体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我就不展开了。怀有用文字征服老板和客户这种隐秘而伟大的梦想的年轻人,如果还没有读过《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不妨找来一试。试读一两章又不会怀孕,读了觉得好,你就赚到了。

不好理解

零碎的看了“几篇”,感觉好“难受”,很难理解!1 东西压缩的太多了,有些”专业“领域的一些知识穿插其中2 例子过于简单而且少,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一个有效的方法

在别人推荐了金字塔原理作为写作的指导时,我仍旧以为是六顶帽子一类的锻炼思维的方法。但其影响远不局限于此。在写方案时,我们可以用金子塔原理对主题进行分析和分解,直至条件清晰。在演讲时,同样可以据此对我们要讲的内容进行归纳和分析。在项目管理中,存在WBS的任务分解方法。通过金字塔原理,我们明确目标,分层次提取要点,可以整理出所关心内容的框架,剔去非关键内容。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同样,根据金子塔原理的目标和层次化的要点而形成的整体结构,我们可以据此而在每个环节展开话题,补充内容,这是一个发散的过程。

喜欢上了PPT

以前总以为做PPT需要美工的底子,就拿这个理由为自己辩护.03年看到这本书后,才知道PPT的学问这么大.而在公司中能做好PPT,确实是有助于在同事中脱颖而出.从实用的角度来说,很值得一读并实践.

用“金字塔原理”提炼思维导图

学习思维导图已经大半年了,运用起来始终不得要领,总觉得输出结果(报告)欠佳,辞不达意。在图友张晓华一再举荐下购买了金字塔原理 ~ 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花了两周时间,细细研读一番,大有收获。对思维导图有了新的认识:一 金字塔结构与思维导图在外型上貌似异典同工:围绕一个中心点,层层向外放射。可在结构/功能上貌合神离,不尽相同:思维导图内在的逻辑性较差,结构松散,只是表面/形式上有序。金字塔结构通过严密的逻辑加工,组织层次分明与演绎顺序清淅。二 “思维导图”善于求量,是帮助大脑思维的好工具,但不是好的表达方式。人的思维是跳跃式的,按照图像/关键字来触发和联接。思维由着直觉/本能,并无逻辑规则可言。常说“念头一闪”,先有“结论”再找“理由”。思维导图能使大脑思维更顺畅自如,可别人是肯定读不懂的。内在个性化,外显无序化,无人能懂,因为每个人的思路是不同的。三、“金字塔原理”是得(本)质出型(报告)的好方法。按照“金字塔原理”来组织思想/撰写报告,更易于让大众理解。大脑只有四种逻辑分析方式:演绎、归纳、因果、重要性;每组信息不要超过7项(俺的心得:每组信息不要超过5项。每次思考不要超过2层。始终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只有遵循这些表达规则,发散的思维才能表达得更晰。因此我得出如下结论:思考或者讨论一个问题初期,建议选用思维导图进行idea/素材收集作业。再进行深度思维,落稿陈述时,应遵循金字塔原理,进行文体架构,内容重构。即用“思维导图”完成构思,再用“金字塔原理”进行组织加工,最后成形。用“金字塔原理”提炼思维导图 http://ok102030.blog.sohu.com/76880581.html

沟通的技巧

沟通技巧企业只有拥有良好的沟通机制,企业的工作才能正确有效地被执行,企业的目标才能更高效地被实现。因此现代企业都非常注重沟通,既重视外部的沟通,更重视与内部员工的沟通,因为沟通才有凝聚力。以下是我在大势管理顾问公司的培训课程中,公司的管理咨询师总结得出的一些值得借鉴的好做法,希望对有困惑的朋友有帮助:1、讲故事波音公司在1994年以前遇到一些困难,总裁康迪上任后,经常邀请高级经理们到自己的家中共进晚餐,然后在屋外围着个大火境讲述有关波音的故事。康迪请这些经理们把不好的故事写下来扔到火里烧掉,以此埋葬波音历史上的“阴暗”面,只保留那些振奋人心的故事,以此鼓舞士气。2、聊天奥田是丰田公司第一位非丰田家族成员的.E-裁,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奥田赢得了公司内部许多人士的深深爱戴。他有1/3的时间在丰田城里度过,常常和公司里的多名工程师聊天,聊最近的工作,聊生活上的困难。另有1/3的时间用来走访5000名经销商,和他们聊业务,听取他们的意见。3、杰出员工的后顾之忧某航空公司总裁凯勒尔了解到员工最大的担心是失业,因为很多航空公司都是旺季时大量招人,在淡季时辞退员工。凯勒尔上任后宣布永不裁员。他认为不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员工就没有安全感和忠诚心。从此,该公司以淡季为标准配备人员,当旺季到来时,所有员工都会毫无怨言地加班加点。4、帮助员工爱立信是一个“百年老店”,每年公司的员工都会有一次与人力资源经理或主管经理的个人面谈时间,在上级的帮助下制订个人发展计划,以跟上公司业务发展,甚至超越公司发展步伐。5、鼓励越级报告在惠普公司,总裁的办公室从来没有门,员工受到顶头上司的不公正待遇或看到公司发生问题时,可以直接提出,还可越级反映。这种企业文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相处时,彼此之间都能做到互相尊重,消除了对抗和内讧。6、动员员工参与决策 福特公司每年都要制订一个全年的“员工参与计划”。动员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此举引发了职工对企业的“知遇之恩”,员工投入感、合作性不断提高,合理化建议越来越多,生产成本大大减少。7、培养自豪感美国恩科公司创业时,工资并不高,但员工都很自豪。该公司经常购进一些小物品如帽子,给参与某些项目的员工每人发一顶,使他们觉得工作有附加值。当外人问该公司的员工:“你在思科公司的工作怎么样?”员工都会自豪地说,“工资很低,但经常会发些东西。8、口头表扬表扬不但被认为是当今企业中最有效的激励办法,事实上这也是企业团队中的一种有效的沟通方法。日本松下集团,很注意表扬人,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如果当面碰上进步快或表现好的员工,他会立即给予口头表扬,如果不在现场,松下还会亲自打电话表扬下属。9、返聘被辞退员工日本三洋公司,曾经购买美国弗里斯特市电视机厂,日本管理人员到达弗里斯特市后,不去社会上公开招聘年轻力壮的青年工人,而是聘用那些以前曾在本厂工作过,而眼下仍失业的工人。只要工作态度好、技术上没问题,厂方都欢迎他们回来应聘。其次通过大势管理顾问公司的培训,我还感悟到:管理沟通,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正确认识沟通、学习突破沟通障碍的有效方法、掌握有效管理沟通技巧。通过讲授 - 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情景演练等学习方式,我了解了什么是沟通、沟通的前提、沟通的意愿、握沟通的公式。知道怎样突破沟通障碍——沟通的漏斗、沟通的个人障碍、部门沟通障碍。了解组织内沟通的内涵,了解上下级及平级之间的沟通技巧,部门沟通的技巧,部门之间的冲突,处理冲突的5种策略,学会控制沟通中的情绪管理。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如果能够依据上述的有效措施执行企业中的日常事物,我相信企业中存在的沟通障碍定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如果企业想要更深入具体地掌握有效沟通的知识,从根本上根除企业中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起高效的沟通机制,寻求更好的发展。可以在网上搜索大势管理顾问公司,进入公司网站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金字塔原理》真的是万能灵丹吗?

1、金字塔原理简化而言就是三句话:1、提炼中心思想:把结论写在前面;2、分类组织材料:找到某种内在关系组织你的材料,如果需要理解的内容超过7个概念时就需要建立树状层次以降低理解难度;3、疑问回答沟通:先让读者认可你的设问,然后快速提供回答,节约读者思考时间。2、在我看来,金字塔原理不过是中学我们学习的议论文三要素的简化版而已,刻意抬高神化只能说明你中学语文实在太差。3、把结论写在前面?在文章段落中亮明观点至少有四个位置:1、标题,2、开头,3、文章,4、结尾。很多人以为一定要把结论写在前面,这个一旦教条化,很有害。4、还有一种最NB的写法,就是把真实观点隐藏在文字之中,让你猜让你猜让你猜猜猜,官方说法叫领会领导精神,然后领导可以保留最终任意解释权。5、把结论写在前面是一种机关枪扫射式沟通,列出大观点,分解为一系列的小观点论证,然后继续分解,举各种例,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让你接受大量的信息。通过不断诱导你对小观点说是,然后失去对大观点的反驳能力,对逻辑思维不够发达的人,非常有效,但是对于见识深刻的人,也容易引发反抗。6、把观点写在前面,还是写在中间,还是故意不说,取决于你的沟通目标、当时的能量还有听众的态度,这不是必然的写作方式。真正的写作方式是以听众为导向,而不是以结论为导向,听众可不一定就喜欢你的结论。7、一开始就亮出观点背后是一种强势文化,适合自上而下的组织思想,适合封闭式推导,但并不适合开放式讨论,比如在创意碰撞,学术交流上,散漫,缺乏明确结构的开放式互动激发更多灵感,而不是金字塔结构。8、所谓找到材料的联系,找对分类组织形式,背后的原因不过是大脑偏爱有结构的记忆,其实大脑还偏爱自己习惯的记忆方式,大脑还偏爱直观的记忆方式,用金字塔方式组织材料,如果找对了听众读者习惯的结构,然后用他们喜欢的视觉方式传达,能有效降低他们的认知难度。但问题是,他们习惯的结构果然好吗(请思考下某党《政府工作报告》的结构)?9、一个悖论是,当你把材料组织成非常有结构,看起来就有了逻辑,可到底是漂亮的形式让你具备了逻辑感,还是你真的想通了逻辑?10、相互穷尽,彼此独立,非常漂亮的说法,但是金字塔最难的恰恰不是找到一种信息归类方式,而是如何确定你的归纳是独立和穷尽的?11、很少有人承认所谓“相互穷尽”的真实含义是"有限穷尽",即在有限的信息占有范围内的穷尽。所谓金字塔原理高手并不是神,他们不过是知道如何界定有限的边界刚好能让听众信服。12、所谓“彼此独立”大部分时候也不是真的做到了观点的彼此独立无交叉,这取决于你的知识面,占有的信息,分析的经验,观察的角度,还有准备的时间成本,这是一种综合平衡。13、自上而下组织材料的方式并非唯一,善用金字塔原理高手的真正能力是掌握了面向不同场合,面向不同人群,面向不同目标的组织材料结构,在不同的场合高手会努力寻找最合理的组织方式。14、初学者要学会自上而下讲述结构,但这种结构讲述能力往往来自从零开始尝试进行自下而上提炼结构,直接套用别人总结好的结构,你是很难真正建立自上而下讲述结构的能力。或者说思考时用演绎法,表达时用归纳法。15、为什么在序言阶段《金字塔原理》特别强调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听众通过(有限的)已知信息和文章之间建立某种关联?它的结果是通过吸引注意力将你的思想带到设定的框架,本质是通过故事降低你抵抗各种观点的独立思考能力。16、SCQA结构(情境--冲突--疑问--解决方案),为什么要强调冲突?因为让人感受到痛苦会刺激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人也更容易相信能理解自己痛苦的人往往就更容易找对答案,可惜这不总是真的。我举一个例子吧:想想传销的经典开场白,难道你想一辈子就这么...17、逻辑的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其实就是麦肯锡方法的:“以假设为导向,以事实为依据,以逻辑为纽带”,要么证实,要么证伪,现实中高手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借助所谓的逻辑形式,用有限的材料证实一个存在缺陷的命题。18、明托告诉你演绎推理不要超过4个,推导出结论不要超出2个,那是照顾群众的智商,不过明托没有告诉你搞乱群众智商的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演绎推理一定要超过4个,推导出结论一定要超过2个?19、《金字塔原理》里面的连环式演绎推理最具代表性的:表述(观点)-->对该表述的说明-->推论-->推论 四步结构结果其实只是推导的形式,她回避了如何证明推论,明托最大的成功是让你以为掌握了推导的步骤就是掌握了推导的逻辑。20、时间顺序的逻辑,明托说要:1、确定前因后果的关系(寻找因果);2、将整体分割为部分(划分结构);3、将类似事物归为一组(原因分类),这真心是分析问题的步骤,哪里是分析问题的框架?框架在哪儿呢?21、重要性顺序难道不是结构顺序的一种?用麦肯锡“相互独立,彼此穷尽”的原则我们很容易打败明托。PS:重要性顺序在现实中使用方式是:让领导先走。22、《金字塔原理》里面最有价值的建议是: 别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也许是翻译的问题,我觉得就是“言之有物”的意思。23、好的议论文结果本来就应该是一句话一个意思,一层意思一层意思围绕主题推进,如果变成PPT,最好还是一句话一行,如果超过七行,最好用一个大家容易理解的视觉化结构展示,如是而已。24、《解决问题的逻辑》这一章如果改成或翻译成《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步骤》会更符合内容的实质,这一章根本的问题是不会交给你逻辑,顶多可以学到一些分析问题的思路。我很佩服明托喋喋不休解释她的所谓逻辑树,这个不就是连问五个为什么吗?25、另外一个不得不剧透的真相就是:明托的《金字塔原理》这本书写得就不太符合她自己的信条?结构混乱,观点罗嗦,然后没有什么故事性?这可不像是翻译的问题,嗯,也许她是故意的,最好的内容留给培训卖。26、我的朋友说:1、任何东西顶着麦肯锡的光环,就容易被接受;2、明托用一种看上去很有结构化的方式把一些简单的逻辑原理打了个包,使她的东西看上去比一般的逻辑学要容易接受些,满足了群众日益萎缩的智商和日益膨胀的自尊心之间的差距;3、《金字塔原理》和其它快销产品的包装一样,很多人都是只看外表的。27、假如你看了金字塔原理觉得万分激动,其实真相是你的逻辑思维能力真的很差,特别提醒:别迷信那些言必称金字塔原理的麦肯锡顾问!对了,在你准备质疑我之前,请百度或谷歌搜索“议论文写作”,随便翻几篇中学语文老师的总结,然后再来拍砖,好么?

解决问题的逻辑 2章 思维导图 笔记

导图 金字塔原理 解决问题的逻辑 08 界定问题 http://ok102030.blog.sohu.com/101375406.html导图 金字塔原理 解决问题的逻辑 09 结构性分析问题 http://ok102030.blog.sohu.com/101392631.html摘图 金字塔原理 解决问题的逻辑 09.01 设计诊断框架 http://ok102030.blog.sohu.com/101386342.html

书是好书,但逻辑本身需要再理一下

《金字塔原理》是本讲写作逻辑的好书,在接触本书前,我曾在网上搜过很多关于逻辑的书及PPT,都不如这本书细腻、实用、有深度。但是,《金字塔原理》被很多人评论为较难理解,或者阅读较吃力,这也是本书唯一遗憾。分析原因,我感觉虽然本书的主要逻辑框架以金字塔结构呈现,但每一章节内部的逻辑性不足,主题思想较为杂乱,从而加重了读者的思考负担。以第一章“为什么选择金字搭结构”为例说明。本篇应该着重介绍金字搭的好处和选择的原因。但纵观本章,作者实际体现了三重主题:(1)选择金字塔的好处:(便于与人交流;便于自己写作)(2)金字塔原理是什么?(三个标准)(3)金字塔原理是如何实现的?(大脑的思维方式;思考的方法;写作的方法)作者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将这三重主题混合穿插在一起,在本书的开端提供了太多的新鲜思想,使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经历了非常痛苦的阅读开端,唉。所以为了更好的理解书的内容,我感觉最好的办法是在阅读过程中对各章节的逻辑结构进行重组,区别不同的主题并分类,这样一方面可以全面理解作者想表达的内容,同时减少自己的痛苦感,会对本书爽很多。。。

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和表达框架

我是一个产品经理。日常工作里经常要做的事情包括分析各种用户和功能需求,向其他部门的人去解析需求要点,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需求,原因在那里,我们这样做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价值,对用户有什么好处,对我们产品本身又有什么好处,等等。这要求我能够很好地把握需求的关键,要很好地把事情表达清楚,让其他人能够理解关键点。有一个被称为“电梯原则”的例子。大意是,A本来是要跟B解析方案的,A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各类详细地资料也已经递交给了B,原本的计划是在一间会议室里,A向B详尽的去解说。然而B临时有事,需要马上离开。于是A提出在陪同B搭电梯离开时的这小段时间里,向B说明白整个方案——这里想表达的是,一个解决方案,必须是在搭电梯这样短的时间里就能向人说明白的,如果在这样的时间里说不明白,那么这个方案基本上用更多的时间也不会说明白。也就是所谓的三句话原则——你的观点,应该能用三句话来表述清楚。金字塔原理是进行分析和表达非常有用的方法。在金字塔原理里,最关键的是4个基本原则:1.结论先行:每一篇文章,每一次表述,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并且放在最前面。也就是你一开始表达的时候,你先亮出你的观点。2.以上统下:每一层次上的思想必须是对下一层次思想的总结概括。3.归类分组: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逻辑范畴。4.逻辑递进:每一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排列。而在表达一个具体的观点,进行观点的逻辑推理时,有两种推理方式: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演绎推理是一系列线性推理过程。这是一种论证的方式,用第二个论点来对第一个论点加以评论,进而一步步将观点证明出来。而归纳推理,则是把具有相似性的思想归类分组,根据各要点具体的共性得出结论。金字塔原理作为一个方法工具,对于需要对观点进行分析,并向外界表达,是非常有效且易于掌握的。每个人其实都应该掌握这样的一种表述技巧,一方面能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思路,另一方面也是让别人更好地明白我们的观点。

翻译的太差了,难读懂

读了三章,内容真的很有用,是需要沉下心来学习的书。但是感觉国内引入这本书的咨询公司不太负责,翻译太差,感觉是一个字一个字译过来的,看着有点别扭。

演绎逻辑 3章 思维导图 笔记

导图 金字塔原理 演绎逻辑 10 在页面上反映金字塔 http://ok102030.blog.sohu.com/101564433.html导图 金字塔原理 演绎逻辑 11 在屏幕上反映金字塔 http://ok102030.blog.sohu.com/101568601.html导图 金字塔原理 演绎逻辑 12 在字里行间反映金字塔 http://ok102030.blog.sohu.com/101580761.html

总结 应用 天下无敌

金字塔原理 5步骤 4顺序 3原则 http://ok102030.blog.sohu.com/101244209.html简历写作金字塔 http://ok102030.blog.sohu.com/101093822.html赖声川的创意学 创意金字塔 http://ok102030.blog.sohu.com/101551236.html金字塔原理 ~ 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 要点汇总 http://ok102030.blog.sohu.com/101581974.html

值得反复读的好书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教人如何用金字塔结构来建设自己的文章,能让你写出更体面更有条理的各种文章。对于有一定书写功底、基础的人一开始都能较快接受它的原理,很顺畅的进入内页的阅读。进入了施教的阶段后,读起来感觉很枯燥、费劲,坚持读下来,发现掌握这些方法除了写文章,对于平时工作中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表达方面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写出清晰的文章只是其中的一项应用。

系统化,流程化

看这本书的时候,忍不住快速浏览过去,总觉得里面讲的每一条都知道了。实在是太过于浅显,没什么新的内容。但真的开始一项工作,写一份商业计划,才明白这些浅显的道理真正落实到每项工作中有多么困难。突然想起GE,都说GE是个没有人情味的地方,习惯于尽可能的流程化。change everything into process.每个人的行为都是程序化过的,而且是同一的程序化,这样,不论公司的那些人组合成一个团队,他们的兼容性都很好,说同样的话,想同样的事,用同样的工具,采用一样的方法。当然,这是种理想状态。但是,这种流程化,标准化,确实带来了管理的效率。金字塔原理本身不难,难的是如何把里面说的这些道理系统化,流程化,然后标准化到自己每天的工作中去。

转载:冯唐≪老聃的金字塔原则≫

进了麦肯锡公司,我被训练的第一个玩意儿是金字塔原则。后来证明,这也是之后诸多训练中,最宝贵最有用的玩意儿。阐明金字塔原则的是一个叫Minto的外国老太太,面容慈祥,金头发金链子金镯子,言语唠叨。她啰里啰唆写了一大本书,其实,我用一百字就能说清楚。Minto没学好自己阐明的金字塔原则,或者是故意啰嗦,充字数印书卖钱得版税,不用再在麦肯锡每周工作八十小时,当苦力加速身体折旧。用一句话说,金字塔原则就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三至七个论据支持,如此延伸,状如金字塔。这些事情可以很复杂,如:我们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世界经济五年的走势,以及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等等。这些事情也可以很简单,如:小贾见到姑娘为什么会脸红,老妈每天喝半斤白酒是不是很危险,以及当高中时候的梦中情人问你、她现在该不该带着三岁的女儿离婚、你如何回答等等。对于金字塔每一层的支持论据,有个极高的要求:MECE(Mutually exclusive and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彼此相互独立不重叠,但是合在一起完全穷尽不遗漏。不遗漏才能不误事,不重叠才能不做无用功。金字塔原则看似废话,但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原则,一个伟大的方法论。伟大用途之一,解决问题:当你尝试解决问题时,你从下到上,收集论据,归纳出中心思想,从而建造成坚实的金字塔。有了这个大致的目标,问题解决起来最有效。伟大用途之二,管理手下:如果你是领导,有经验,有手下,对于某个问题,你根据经验提出假设,迅速列出第一级三至七个支持论据,分别交待给不同的手下。两周后,手下提交报告,你汇总排列,从而建造成坚实的金字塔。有了这个原则,管理起来最有效,领导做得最轻松。伟大用途之三,交流成果:问题已经解决,金字塔已经建成,需要交流的时候,你从上到下,从金字塔尖尖向领导汇报。过去皇帝早朝殿议,给你三分钟,现在你在电梯里遇到领导,给你三十秒,你只汇报中心论点和一级支持论据,领导明白了,事情办成了。如果领导和刘备一样三顾你的茅庐,而且臀大肉沉,从早饭坐到晚饭,吃空你家冰箱。你有讲话的时间,他有兴趣,你就汇报到第十八级论据,为什么三分天下,得蜀而能有其一。有了这个原则,交流起来最有效。作为中国人,需要小心的是,我们传统上日常生活的交流,不是从金字塔尖尖到金字塔基底的,而是相反。比如我们通常这样对小王的妈妈说:小王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打瞎子骂哑巴,挖绝后坟瞧寡妇门,小王是个坏蛋。我们通常不这样对小王妈妈说:小王是个坏蛋。然后看看小王妈妈的反应,再进一步提供证据:小王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打瞎子骂哑巴,挖绝后坟瞧寡妇门。纯用金字塔原则交流,在中国,容易找抽。作为中国人,可以骄傲的是,我上国文化博大精深,外国人所有的一切都是偷我们祖宗的,所以不是毕得格拉斯百牛定理而是勾股弦定理,所以阴阳盂是最早的计算机,所以不是Minto的金字塔原则而是老聃金字塔原则:孔丘在春秋时代开了一家有三千个咨询顾问的管理咨询公司,帮助各个野心邪跳的诸侯通过加强基础管理而提升业绩。孔丘请教老聃如何培训新招的咨询顾问,老聃说,告诉他们,第一个要掌握的原则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无数。

看过,但感觉一般

发现很多书都是介绍起来好的很,可买了后,感觉很普通。金字塔原理,其实就是一个思维问题。用中国的老话说就是“高屋建瓴”,古人的智慧早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润滑油资讯网www.lubesale.com点评。

虽然读着很枯燥,但很有用,建议专业人士购买。

虽然读着很枯燥,但很有用,建议专业人士购买。这本书很早畅销了。自己买了一本,看了一下,感觉说的对,写得不错,读起来很费劲,但没有太大收获。后来公司讨论咨询师培训书目时,有二个顾问提出把《金字塔原理》作为必读书目,我提出反对,说读起来费劲,效果不明显,就列为了参考书目。后来,在带新入职的咨询主力,发现他们写作的逻辑思维太差,只是文字的编辑,象杂文,主线不清晰,逻辑关系混乱,总是出些废品,需要多次地纠正和修改。这时候才发现,他们需要读,最好是三遍以上《金字塔原理》。如果你的工作需要些专业的文案,建议还是读一下《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中的观点和《麦肯锡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上海天矶管理咨询公司 021-51098936 www.targi.cn以提升企业核心能力为目标,专业为企业提供:组织流程设计、绩效薪酬管理和管理信息化服务。

有助于记忆

金字塔原理,很简洁,很实用。当然最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记忆英文文章。一篇文章的构成总是可以用归纳与演绎的方式来解释。这样就可以按时间顺序,按属性,按空间来归纳或演绎文章。用这个方式很快就记住了新概念二所有的文章。对我这种记忆力差的是福音。

【读书笔记】

第4章 序言的具体写法1 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读者已知的信息,而不是提供新信息2 序言通常包括背景、冲突、读者的疑问和作者的答案(S-C-Q框架)2.1 序言应当采取讲故事的结构,阐述清楚背景、冲突、问题和答案。这与新闻报道中的引言类似。序言采取讲故事的形式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接下来要讨论的话题。最好能做到新奇、与读者相关2.2 引入背景时应当采用主题独立、无争议的表述2.3 冲突通常是推动情节发展并引发读者提出疑问的因素,读者的疑问通常会是,“接下来该怎么办”2.4 序言可以采用不同的顺序,开门见山(A-S-C),突出忧虑(C-S-A),突出信心(Q-S-C-A)2.5 接下来则应当列出关键句要点,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完整的思想3 序言的长短取决于读者的需要和主题的要求4 为每个关键句写一段引言4.1 第一个关键句的序言是为了指出该关键句与全文主题的联系,而写之后关键句序言的目的则是指出该关键句与之前所叙述主题之间的联系5 序言的常见模式,根据写文章的目的的区别,我们可以将序言分成四种模式。5.1 发出指示式(针对“我们应当做什么”类型的问题)5.2 请求支持式(针对“我们是否应该这样做”类型的问题)5.3 解释做法式(针对“我们应当如何做”类型的问题)5.4 比较选择式(针对“我们应该做什么”类型的问题)6 咨询的常见序言模式6.1 项目建议书S=你遇到一个问题C=你决定聘请咨询顾问帮忙解决这一问题Q=是否应当聘请我们?关键句=我们理解该问题,我们有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我们在该问题上的经验十分丰富,我们的项目安排合理6.2 项目进度小结S=我告诉过你XC=你要求我调查Y,我们已经完成了调查Q=什么是调查的结果第5章 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1 金字塔的横向结构中,同一组的思想之间存在着逻辑顺序,分为演绎推理和逻辑推理这两种形式2 演绎推理2.1 演绎推理通常具有三段论的形式,即由一个大前提和一个小前提推导出一个结论的论述形式;演绎推理也可以是以下三个步骤,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产生问题的根源,解决问题的方案2.2 演绎推理上一层次的思想是对演绎推理的概括,重点放在演绎推理的结论之上2.3 由于演绎推理过于复杂,因此在关键句层次上最好使用归纳推理演绎推理 什么情况——为什么——做么做归纳推理 什么情况——怎么做——为什么(参加87页具体内容)在完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后,可以讲各种思想分类列入一个工作表中,该表将“调研结果”、“结论”、“建议”分别列出,然后再以此为基准对材料进行重新整合2.4 在商务情境中读者更加关注”如何做“,这种情况适合使用归纳法的金字塔结构;但是在读者更加关心“为什么”以及在不给出解释就无法继续进行后续步骤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归纳法陈述观点3 归纳推理在进行归纳推理时,大脑首先注意到若干不同的事物之间的共性,然后将其归纳到一个组中,说明其共性第2篇 思考的逻辑引言 1 通过练习,就可以简单、轻松、快速的搭好文章整体的金字塔结构。在写完全篇文章之后,仍需要注意自己是否犯了罗列内容,中心思想“缺乏思想”的问题2 从原文所罗列的信息,整理出修改后罗列的结论有一定的技巧。首先要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起来的逻辑框架,并确定其逻辑顺序。然后在总结概括出各组思想的隐藏意义。第6章 应用逻辑顺序1 金字塔原则的第二条规则规定,列入同一组中的思想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常见的逻辑顺序包括时间(步骤)顺序、结构(空间)顺序、程度(重要性)顺序2 时间顺序。在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的思想组中,作者应当按照行动的顺序说明达到某一目的所应以此采取的行动。这一思想可能源于实际的行动顺序,或者大脑隐含的思维过程。在第一种情况下时,人们通常难以区分原因和结果在第二种情况下时,人们通常忽略了其思维本身也具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因此,可以采取的行动包括:根据结果寻找原因,揭示隐含的逻辑思路。3 结构顺序。结构顺序是使用示意图、地图等手段想象某事物,将某事物划入不同组顺序。如组织结构图、关键成功要素示意图。3.1 在将某个整体划分为不同部分时,必须保证划分后的各部分符合MECE原则3.2 一旦划分完毕,就可以将该事务按照上述逻辑进行描述3.3 修改逻辑结构3.4 按照结构顺序检查自身思路4 程度顺序。是作者对一组因为具有某种共同特点而被聚集在一起的事物所采用的顺序。创建适当的分组,然后将其中最重要的观点放在第一位。5 识别调整不恰当的分组想了解某一组思想真正想表达的观点,就必须确定改组思想的类型。将同一类型的思想归类分组,找出各类思想之间的顺序。第7章 概括各组思想1 金字塔原理中每一个层次上一层的思想都是对下一个层次思想的提炼、概括。但有些人并没有完成这一步骤2 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2.1 针对演绎法得出的结论,可以对其做进一步的评论;针对归纳法所得的结论,应找出与之类似的思想2.2 进行正确的概括首先需要检查该思想的分组基础,保证其互相独立,完全穷尽。然后要确定准备得出的概括性思想的语句类型。2.2.1 概括行动性思想时,应说明采取行动后取得的结果2.2.2 概括描述性思想时,应说明这些思想具有的共同点的含义3 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3.1 商务公文中的很多思想都是行动性的语句,但是整理行动性语句的思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以下技巧有助于理顺思路:3.1.1 在将各行动(步骤、流程等)联系起来之前,先用明确的语句描述各行动3.1.2 找出明显的因果关系组合,尽量将每一组中的行动、步骤控制在5个以下3.1.3 直接从这些行动的结果、概括出行动的目标3.2总结句要使用明确的词汇、语句,这样才能判断这些行动是否能达成上述的目标,每一组中的行动是否符合MECE原则。在判断某组思想是否完全穷尽时,我们必须非常明确的支出这组行动能实现的结果或达到的目标为了避免行动步骤和结果的模糊不清,首先需要强迫自己找到一个清晰的最终结果、目标或里程碑,同时根据这一结果修改各行动步骤的措辞。在多级结构中,每一个步骤行动的措辞都必须十分准确。在讲述行动、步骤、流程等时,理顺自己思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假设自己已经采取了这些行动,然后根据完成这些行动将产生的明确结果,修改各行动步骤的措辞,使之更明确、具体。3.3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3.4 直接概括行动的结果该组行动步骤见必须互相独立,完全穷尽;总结概述性话语,必须说明完成行动步骤后所导致的直接后果,而且措辞必须明确、具体4 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这包括三个步骤,也即找出将该思维联系在一起的结构上的共性、寻找这些思维间更密切的联系、完成归纳跃进概括主题思想PS 1 7的规则人一次性最多记忆7个项目,凡超过7个就必须进行归类分组

写作、思考的“标准模式”

写作、思考的“标准模式”作者:乡村土狼2010-03-15 09:55:30写作、思考的“标准模式” 《金字塔原理》是作者利用金字塔的模型,解释思考、写作和解决问题的逻辑,阐述她写作、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标准模式。一般从构思到组织、成型及最后的实施,使用金字塔结构的思维方式,能让我们的思维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训练,同时得到一个真正属于我们思维的作品。 使用金字塔结构,不仅能使写作者更容易把握自己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序组织自己的表达内容;而且还能使得字里行间的逻辑结构清楚,让读者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不管是备忘录还是报告等文章,金字塔结构的逻辑从统一到解构,从横向联系到纵向沟通,让通篇文章都能有一个明确的结构,作者易作之;读者易读之。 利用金字塔原理将思想组织成为金字塔的结构,从自上而下地思考问题,合理编排金字塔中的子结构,利用“演绎”与“归纳”组织全文的逻辑关系,重视序言和关键句的表达以及编排,这些都是我从金字塔结构中所学到的知识。当然,利用这个结构同样可以进行思考与解决问题,只是在后者多了一个界定问题的实质。 世事洞明皆学问,当我们在为给领导写报告、或者为部门、单位写会议材料发愁的时候,或许《金字塔原理》能给大家提供一点参考。

为《金字塔原理》这本书说两句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被一些人吐槽“明明很简单,却写得这么啰嗦”。谁说金字塔原理很简单?恰恰相反,它很复杂。这里有一个误区:很多只了解金字塔原理皮毛的人以为它只是用来表达的。其实这只是它的一部分,它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功能:界定问题,结构化分析问题。首先,世上的事物是很复杂的,多元的。思考的时候应该避免单因素思考。但是由于人性使然,我们懒惰,我们追求简单的、不用思考的答案。自然而然,当有一个迎合我们懒惰本性的观点出现的时候,我们真的很难控制自己,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这个观点。其次,顺着上一点往下讲,如果把人脑比喻为一台计算机,那么金字塔原理就是Mac OS X或者Windows这样的操作系统。它的特点是,输入输出的东西都简单,易于理解(比如金字塔结构的表达),但是“金字塔原理”这个操作系统本身能说是简单的吗?恰恰相反,它很复杂!而《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之所以写这么多,甚至让人看起来费劲,真正的原因是:它教你这台“计算机”如何学会这套“操作系统”,做一个系统升级。这本身就是一个多元且复杂的问题了,别指望只用一个金字塔解决,而是要很多个金字塔依次解决。最后,《金字塔原理》属于元知识(思考怎么思考的知识),是需要不断学习领悟和大量实践积累的知识。不是某些人说的只是用来简洁表达的工具。其中更小的一部分人只是借这个概念营销自己罢了。至于对读的人真的有用没有,讲出“真实”没有,他们并不在意。其实,知识就在那里,你喷或者不喷都没有什么卵用。如果这本书能到真正需要它的人手上,就行了。


 金字塔原理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