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宗教哲学概论》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印度宗教哲学概论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9
ISBN:9787301107171
作者:姚卫群
页数:382页

可作入门教材

看入门教材一定要看正宗当代中国教授写的,因为这些人写东西真是旁征博引,观点中庸而不偏激,认识全面而又辩证,基本没有创新、读起来无须过多思考。这本书对了解神秘的印度哲学有入门指导的作用,不仅仅可以了解古代印度宗教的奇特魅力,更可以在里面瞥见在人类的第一个文化发展高峰、东方西方已经分道扬镳,东方哲学已经有了相似的基础。印度教线索很简单,吠陀文献(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奥术书)——六师(瑜伽、胜论、正理、弥曼差、吠檀多、耆那教、顺世论)和佛教。印度宗教没什么政治性,主要是哲学味道很浓。印度教的神就是为哲学服务的,三个大神:梵天,毗湿奴,湿婆,衍生出三个神学派别,毗湿奴派、湿婆派,性力派,印度教对性的崇拜搞得藏传佛教也这样。具体论点不赘述,比如梵我同一,因中有果,不二论等等。另外比较重要的就是印度教哲学里面的逻辑思维,经常吵,吵出了经验。比较特别的是遮诠法。比如问,梵是什么。他的逻辑就是,“梵”不是这个,不是那个,不是什么,反正就不告诉你“梵”是什么,否定到最后你就会明白“梵”是什么。。。

生命终极目的:梵(大我)我(小我)合一

梵:梵语Brahmā音译词“梵摩”的简称,意义是清静、离欲、寂静,后来引伸为由祈祷而得的神秘的力量,又引伸为世界的主宰。中国古文化中还有梵心(清净之心);梵志(以清静为志)等说法。中国管大自然或者宇宙叫“天”,而印度则称之为“梵”,中国的“人”,印度称之为“我”(Atman,阿特曼,灵魂)。总起来看,中国讲“天人”,印度讲“梵我”,意思基本上相同。宇宙、梵是大我;阿特曼、我是小我,印度古代哲学家有时候用tat(等于英文的that)这个字来表示“梵”。印度古代梵文很有名的一句话tat tvam asi,表面上的意思是“你就是那个”,真正的含义是“你就是宇宙”(你与宇宙合一)。“梵我合一”(Moksha)是在古印度奥义书中提出的哲学命题,成为奥义书的精华,同时也是古印度文化的精华。一如就是等同﹑无差别。梵即是是印度语中的天,我即是人、人类。梵我一如与中国古代所说的天人合一在思想上不谋而合。天可以看做是自然,那么意思就是我与自然的相容,自然与我的和谐。后来佛教也采用了梵我一如的思想,把它改成“佛性”(Buddhatva)的说法。 梵我一如,溯其根本,可远就吠陀时期,成熟于奥义书时期,以及今日的印度宗教,人们对宇宙与人生都作了层层深入的思考观察,所以,想了解印度从古到今的宗教哲学的思想内涵及其思想背景,就有必要学习了解“梵我一如”的思想。印度哲学的核心是:“灵魂源自于无限,也必然复归于无限”;用印度人的话说,就是“我源自于梵,也必复归于梵”,最终达到“梵我合一”。文化无国界,从中国古代思想和印度古代思想,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使用的名词不同,而内容则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东方思想的普遍而又基本的表露。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上下与天地同流’等,都是一种与自然无所违的思想哲学。梵我一如的哲思也正是古印度文化史上的一个顶峰,在人类思想史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梵我一如作为印度人最基本的世界观,数千年来支配着印度的文化和思想,成为印度各民族共同的思维和信仰模式,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乃至人们的日常行为,无不围绕着它而展开。梵我一如是印度天人关系的极致表达。印度人的人生目的在于学习梵我理论,获得有关梵的一切知识,亲证梵我意味着走向解脱。 印度古奥义书认为,宇宙最初的状况是梵,梵化为一切,我从“梵”所生,死了复归于“梵”,当证至梵我一如即证至真我,才能得到彻底解脱。“梵”是最高的绝对存在,也是普遍的存在,“我”是“梵”在人身上的体现,它富有普世意义,记录人生命现象的全部密码。因此,任何人通过努力学习梵的知识都有亲证梵我的可能。印度人的人生安排和日常生活几乎都围绕着实现梵我一如的目标展开。“梵”作为世界的最高实在,一切事物的主宰。印度人用否定达到肯定的方法论证梵是既不具有任何属性也不表现任何形式.既超越于人类感觉经验又不能用逻辑概念或用语言来表达。他们把这个梵和作为人的主体的阿特曼结合并相等同建立了“梵我一如”的原理,其意为:作为外在的,宇宙的终极原因的梵和作为内在的、人的本质或灵魂的阿特曼在本性上是同一的。本我(Atman)则是梵在各别事物中的呈现(That art thou)。阿特曼终究应该从梵得到证悟,但是由于人的无明(无知),人对尘世的眷恋,受到业报规律的束缚,因而把梵和我看作了两种不同的东西,如果人能摈弃社会生活,抑制七情六欲买行达磨(法)的规定,那么,他就可以直观阿特曼的睿智本质,亲证梵和我同一,从而获得解脱。人生种种的修炼,只为求得一个完美的归宿,获得最高的梵,获得彻底的解脱。印度的圣人如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耆那教创始人大雄等,他们终其一生思索,创立学说,皆为亲证最高的实在——梵。 印度古经典奥义书的思想中相信创造神做完创造之后,即进入万物之中,因此万物之间的关系就是“梵我一如”,所强调的是“我就是一切”,也就是我与一切之间并无分别。奥义书的思想借由翻译广泛地流传至西方,并且对西方文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力。印度哲学的最重要命题为“梵我同一”或“梵我一如”。“梵我同一”论,是几千年来印度人生哲学中最根本的学说。它发源于古代奥义书,大成于中世纪的吠檀多哲学,发展到今天,历经两千余年,始终如一,对印度民众产生了深远而不可磨灭的影响。印度文化一直劝导人们,要消除物质欲望,克服肉体性,把自己内在的精神本性(我)恢复和显现出来,使其复归于梵,达到“梵我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印度人所追求的“灵魂”复归“宇宙”,“有限”复归“无限”,人与大自然相结合的最高理想境界(即解脱)。众生惑于“无明”(原初妄念),以幻为真,以虚为实,如认绳为蛇,以贝壳当银片,所以随业流转、轮回不息。然而,一旦了幻归真,合我于梵,证悟绝对的“大我”,则生死顿止,永获解脱。 在印度文化中,相关的思想有:1、业〈karma〉;2、因〈hetu〉;3、果报〈phala〉;4、轮回〈samsara〉。印度教徒相信自身的行为存在一种必然性的力量,让自身陷入轮回之中,直到寻求到解脱之路为止。这种牵引自身的力量就是正法﹙dharma﹚。在奥义书的思想里,从“业”的力量里面之解脱,就代表着自我从生活的现象世界的解脱,就可使自我实现“梵”的境界,也就是进入“涅盘”的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自我归入永恒的状态。 如《唱赞奥义书》所称:“斯则吾内心之性灵也。其小也,小于谷颗,小于麦粒,小于芥子,小于一黍中之实也。是吾内心之性灵也,其大,则大于地,大于空,大于天,大于凡此一切世界。是涵括一切业,一切欲,一切香,一切味,涵括万物而无言,静然以定者,是吾内心之性灵者,大梵是也。”我即是梵(aham? brahmasmi)成为奥义书时代的名言。我创造了世界,也就是梵创造了世界。作为外在的,世界本原的梵和作为内在的,人的本质的阿特曼在本性上是同一的,大宇宙和小宇宙是统一的,梵与我是如一的。奥义书认为“我”最终要因“梵”而得到亲证。然而,梵我的亲证并非易事。梵创造了世界,掌控世界,并通过幻力——摩耶使得世界变得纷繁复杂,使众生受到“幻”的制约。幻是梵与人之间的一道精神屏障,世人由于无知,由于尘世生活的诱惑和业报规律的束缚,总是将我和梵分离,看不到梵的真相,因而错误地将“幻”当做梵的真相,难以达到梵我一如。奥义书主张人们通过禅定,摒弃凡尘干扰,践行达磨之道,精进修持,参悟反思,穿透幻的屏障,进而直观“我”的本质,亲证梵我一如。


 印度宗教哲学概论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