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与流派 >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82-11
ISBN:9787100011662
作者:[德] 叔本华
页数:740页

作者简介

“世界是我的意志、世界是我的表象。”完成这本书的时候,叔本华只有28岁,这部后来影响了包括尼采、瓦格纳、托玛斯·曼甚至存在主义的哲学名作,包含了叔本华哲学的一切细节,其后他漫长一生都只不过是在解释或补充这部著作。这位被称为极忧伤、极悲观的哲学家,以他的唯意志论和忧伤语调征服了无数后辈,他认为“人生有如钟摆,摆动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当人们把一切痛苦归之于地狱,那么剩下来属于天国的只有倦怠。”

书籍目录

第一版序
第二版序
第三版序
第一篇
世界作为表象初论
服从充分根据律的表象
经验和科学的客体
第二篇
世界作为意志初论
意志的客体化
第三篇
世界作为表象再论
独立于充分根据律以外的表象
柏拉图的理念 艺术的客体
第四篇
世界作为意志再论
在达成自我认识时,生命意志的肯定和否定
附录 康德哲学批判
叔本华生平及大事年表

编辑推荐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内容概要

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生。被称为“悲观主义哲学家”。他是黑格尔绝对唯心主义的反对者、新的“生命”哲学的先驱者。对人间的苦难甚为敏感,因而他的人生观带有强烈的悲观主义倾向。致力于哲学家柏拉图和康德著作的研究、蔑视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他的一生并不得志,在去世前几年获得声誉以前,一直过着隐居生活。
叔本华,1819年发表重要著作《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分为四册,其中包括: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和伦理学。这部书标志了叔本华思想发展的顶点。尽管他因受到同代人的冷遇而感到失望,但他坚信真理的最后胜利。他认为,“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为它长久存在”。经过了19年的“无声的愤慨”之后,他在1836年发表了短篇论文《论自然界中的意志》。叔本华这篇文章灵巧地运用了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中的疑问和发现来维护他关于意志的学说。在前言中他公开地对“骗子”黑格尔及其帮派予以沉重的抨击。然而直到1853年之后,叔本华的哲学才为世界所重视。
1860年9月21日病逝。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在我们所有一切表象中的主要区别即直观表象和抽象表象的区别。后者只构成表象的一个类,即概念。而概念在地球上只为人类所专有。这使人异于动物的能力,达到概念的能力,自来就被称为理性。我们以后再单另考察这种抽象的表象,暂时我们只专谈直观的表象。直观表象包括整个可见的世界或全部经验,旁及经验所以可能的诸条件。前已说过,这是康德一个很重要的发现,他正是说经验的这些条件,这些形式,也就是在世界的知觉中最普遍的东西,世间一切现象在同一方式上共有着的东西,时间和空间,在单独而离开它们的内容时,不仅可以抽象地被思维,而且也可直接加以直观。并且这种直观不是从什么经验的重复假借来的幻象,而是如此地无须依傍经验,以至应该反过来设想经验倒是依傍这直观的,因为空间和时间的那些属性,如直观先验地所认识的,作为一切可能的经验的规律都是有效的;无论在哪儿,经验都必须按照这些规律而收效。为此,我在讨论根据律的那篇论文中曾将时间和空间,只要它们是纯粹而无内容地被直观的,便把它们看作是表象的一个特殊的,独自存在的类。这由康德所发现的,属于直观的那些普遍形式的本性固然如此重要,即是说这些形式单另独立于经验之外,可以直观地,按其全部规律性而加以认识,数学及其精确性即基于这种规律性;但是,直观的普遍形式还另有一个同样值得注意的特性,那就是根据律,在将经验规定为因果和动机律,将思维规定为判断根据律的同时,在这儿却又以一种十分特殊的形态出现;这一形态我曾名之为存在根据。这一形态在时间上就是各个瞬间的先后继起;在空间上就是互为规定至于无穷的空间部分。

图书封面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2条)

  •     心静不下来的人,是读不懂的,也是不愿意去读的。郑渊洁说过,一本书如果5分钟内吸引不了你,就要把它放下(大概)。不过,这句话应该是以内心平和为前提。否则,吸引你的只是那些快餐文学吧。高考结束后终于有机会领略真正的艺术,只在历史书中出现的著作也摆在了我的桌前。但这么长时间过去,也只翻阅了寥寥几页,心中愧疚之情难以诉说,只求日后逐渐把心静下来,不去想乱七八糟的事,也许会有收获吧。还未甚读,表露一下自己的想法也好。
  •     写的很好,很真诚和他发生很多共鸣,很多想过感慨过的东西,他清晰地写出来了,不过就是复杂了点每个人自己去看吧,哲学是每个人自己的哲学,活着的时候他人无法给你什么,你死了他人也没什么关系了,读苏本华,不就是读自己吗所以我看了几行前面的评论就不再看了,确实也没什么必要苏本华早就消失了,他写过什么,写的是什么又有什么关系?读了,爽了,还管其他干吗?
  •     “单从形式方面,人的个体生存就是‘现在’不停地转入逝去的‘过去’,就是一种慢性的死。如果我们现在从形体方面来看个体生存,那么很显然,和大家知道我们“身体”的走着走着只是经常被拦阻了的未即跌倒一样,我们肉体的寿命“活着活着”也只是不断被拦阻了的未即死亡,只是延期又延期了的死亡。最后,我们精神的活跃也只是不断被推迟了的未即闲着无聊。每一口气都在击退时时要侵入的死亡。在每一秒钟我们就是用这种方式进行着斗争;而在较长的间歇之间则以一日三餐、夜间入睡、时时取暖等为斗争方式。到了最后必然还是死亡战胜,因为我们的诞生就已把我们注定在死亡的掌心中;死亡不过是在吞噬自己的捕获品之前,如猫戏鼠逗着它玩一会儿罢了。在这未被吞灭之际,我们就以巨大的热诚和想方设法努力来延长我们的寿命,愈长愈好,就好比吹肥皂泡,尽管明知一定要破灭,然而还是要尽可能吹下去、吹大些。”“人从来就是痛苦的,由于他本质就是落在痛苦的手心里。如果相反,人因为他易于获得满足随即消除了他的可欲之物而缺少了欲求的对象,那么,可怕的空虚和无聊就会袭击他,即是说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会成为他不可忍受的重负。所以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人,彻底是具体的欲求和需要,是千百种需要的凝聚体。人带着这些需要而活在世上,并无依傍,完全要靠自己;一切都在未定之天,唯独自己的需要和困乏是肯定的。据此,整个的人生在这样沉重的、每天开门相见的需求之下,一般都充满着为了维护那生存的忧虑。直接和这忧虑连在一起的又有第二需求,种族绵延的需求。同时各种各样的危险又从四面八方威胁着人,为了避免这些危险又需要经常的警惕性。他以小心翼翼的步伐,胆战心惊地向四面瞭望而走着自己的路,因为千百种偶然的意外,千百种敌人都在窥伺着他。在荒野里他是这样走着,对于他到处都没有安全。”“绝大多数人的一生也只是一个为着这生存本身的不断的斗争,并且明知最后还是要在这斗争中失败。——生命本身就是满布暗礁和漩涡的海洋。人是最小心翼翼地,千方百计避开这些暗礁和漩涡,尽管他知道自己即令历尽艰苦,使出全身解数而成功地绕过去了,他也正是由此一步步接近那最后的、整个的、不可避免不可挽救的海底,并且是直对着这结果驶去,对着死亡驶去。这就是艰苦航行最后目的地,对他来说,这目的地比他回避过的所有暗礁还要凶险。”“使一切有生之物忙忙碌碌运动不停的本是对于生存的挣扎,可是如果他们的生存已经巩固,他们却又不知道要拿这生存怎么办了。因此推动他们的第二种动力就是摆脱生存这负担的挣扎,使生存不被感觉,也就是消灭时间,逃避空虚无聊的挣扎。这样,我们就看到几乎所有无虞困乏和无忧无虑的人们在他们最后丢了一切其他包袱之后,却以他们自己为包袱了。”“困乏是平民群众的日常灾难,与此相似,空虚无聊就是上层社会的日常灾难。在市民生活中,星期日代表空虚无聊,六个工作日则代表困乏。”“于是,任何人生彻底都是在欲求和达到欲求之间消逝的。愿望在其本性上便是痛苦。愿望达到又很快产生饱和。目标只是如同虚设:占有一物便使一物失去刺激;于是愿望、需求又在新的姿态下卷土重来。要不然,寂寞,空虚无聊又随之而起。”“原来我们对于不幸的不耐烦之所以产生,大半是由于我们把这不幸看成是偶然的,看成是一串可以轻易更换的原因锁链所促成的;因为我们经常并不为直接必然的、完全普遍的不幸:如年龄日增的必然性,死亡的必然性以及其他日常的不如意等而自寻烦恼。其实更应该说,使人感到痛心的,是看到正在给我们带来痛苦的那些情况具有偶然性。但是如果我们现在认识到痛苦之为痛苦是生命上本质的和不可避免的东西,认识到随偶然而转移的只是痛苦用以出现的形式,只是痛苦的形态而不是别的什么,也就是认识到我们现在目前的痛苦只是填充着一个位置,在这位置上如果没有这一痛苦,立刻便有另一痛苦来占领,不过这另一痛苦现在还是被目前的痛苦排拒在这位置以外罢了。认识到这点,命运在基本上并不能拿我们怎么样了。”(纪念这本我买了十年的书。打字太辛苦,可是还是期待与可能与我分享的人分享。叔本华的哲学并非悲观,而是洞穿人性后的通达。当然,有时“洞穿”对于我们也是残忍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痛苦和无聊,说的没错。否定意志谈何容易啊
  •     本科读的,读了三遍才勉强读完,然后就跟开了天眼似的。
  •     读的时候很激动。读下去就有收获。
  •     重塑我世界观的书,可能是我人生的新纪元。
  •     1世界是我的表象和意志
  •     初读是一知半解,等反复领悟,就该庆幸人生之悟
  •     居然没标注过
  •     哲学的书果然难读,累死了。。
  •     实际读起来没什么意思
  •     看这本书的时候,同时也在看《人性的枷锁》,发现这两本书的思想意外的接近。人生的基调本是痛苦,我们起伏的意欲也是为了减少这种痛苦,与其让欲望无限膨胀,还不如减少欲望的输出,其实我们需要的没有这么多。同时我也相信了宿命论,既然一切皆已注定,那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     只能说囫囵吞枣了一遍,知其大意。 书反射一个人的思想有多广,叔本华,一个大写的服气
  •     初读最好放在西方哲学史的脉络里去理解,明白叔本华的悲观基于怎样的人性论,如此才能客观地评价他的悲观主义,不然在他的反复论述下极易陷溺其中。
  •     大家要是想装逼... 还是读读这本书... 反正你们也看不懂... 我失眠专看书... 除了后面的表可以有点用处之外... 还有我敢肯定叔本华绝逼是处女座的吧... 难道就我一个人觉得他好可爱....?? 恨女人... 看透生活... 最好笑的还是跟黑格尔在一起做对的时候.... 很可爱的老顽童...
  •     这本书就是我的福音书
  •     因为它我开始学德语
  •     这本书我读来了我的人生格言:世界是我的假象。
  •     我的意志消亡了/还有这世界/暗淡中归于虚空
  •     还比较好读,高兴。叔本华真有耐心,感恩
  •     前两篇叔本华一直在引入和解释术语,作为基础还是比较枯燥的。核心在于后两篇,后两篇突然变得有趣并且严肃,从而也就充满了悲剧的意味。加缪说叔本华不把悲剧当回事,我猜他肯定没读完后两章。另外,对女性的仇视是叔本华的一大败笔。而那些用叔本华的生平轶事来质疑他哲学的人,实在是又迂腐又愚蠢。
  •     读过一半吧 真应该看完QAQ
  •     忘了给你点个赞 因为你而越来越深陷于悲观主义 但也因为你而爱上哲学 我还是希望能走出你给我的影响
  •     这才是哲学,这才是研究,这样的著作才值得学习。
  •     一本无法避开也不能避开的哲学书籍。
  •     第一次啃这本叔本华的著作,没想到他的行文如此有文采,思路表达也颇为清晰,还非常风趣幽默,一看感觉就是那种才气冲天、对世界都不屑一顾的性情中人。读完本书,对于叔本华与康德的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开拓有所明晰;也了解到叔本华何以在哲学上开拓出一片全新的、非理性的疆域;也能看到他对于尼采的影响,以及两者的不同何在。作为读者而言,我读完也深感读有所获啊!个人感觉叔本华看似消极的非理性主义中,实则暗藏着积极的力量。这中力量在于,当你知道摩耶之幕的存在,知道人之为人的优异、被动、和欲罢不能,你反而安心了,反而觉得无需穷追不舍的追问人生的意义来聊以自慰,人生需要意义,但同时,人生本无意义。这样想,似乎感觉作为个体在人生的江河中更自如些罢。
  •     有些老子的思想,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所谓的道可道,非常道。
  •     无论从思想还是从文风上,叔本华都是清醒而朴素的,他的文中透着一种淡雅的哀愁,他的极端消极从我们能够触碰的苦痛中流淌出来。他以哲人特有的敏锐和无畏,道出了人生的痛苦、荒诞、虚伪和不幸。 真理不会使我们发财,却使我们自由。世事无常,纷繁变换,在种种思想的撞击中才会产生火花,照亮认识生存意义的黑暗隧道。
  •     叔本华使我坚强。
  •     激荡不是水的涌溢在物中,是真相在中央雕塑,要疼痛的穿透,真的要抒情,便是在这个时刻,在福音结尾其实已经出现了很多世界性的意志和用心,只是土地干枯不能辉煌,不能日常
  •     无话可说,佩服
  •     佛式修心,Stoic,形而上。经典与通俗在显现中的不同就像钻石与煤炭,形成所需要的门槛大有差别,游至妙处可能好几百年才出一个。
  •     我个人感觉,和释家的中论学说颇为接近。悲观主义,但是积极,部分认同
  •     大一的一个暑假 啊
  •     我想说这本书太难懂了 还需要时间和实践
  •     这都成畅销书了。
  •     经典。优美的文字和明晰的论述,真正做到了作者所说的,随着作者思路,带着读者思考的程度。值得一读再读。
  •     还有什么比读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更愉快的事情吗?
  •     西方哲学史里不怎么说他,也许是因为没那么独创,可至少作为借鉴者和批判者他是一流的。尤其精彩的是他的理念之直观的艺术哲学,和意志之肯定与否定的伦理学。译笔也绝佳。的确像作者说的,是一本需要和值得读第二遍的书。断断续续读了大半年,终于年底前读完了。
  •     经典
  •     联想市面上大行其道的鸡汤文系列,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绝对是揭露其虚伪,空乏面目的强风,直面生命的本质,生活的不幸是成年人步入社会前的心理抚慰。
  •     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     最最最最爱的一本书!!!
  •     曾爱过
  •     叔本华从世界是意志的表象这个形而上学的观点出发,建立起他的美学理论和完善的伦理体系简直令人惊叹。
  •     天才
  •     以后再术
  •     作为哲学论著而言挺好看(捂脸)
  •     读了一半不想读了。。其他理科生你们是怎么看他对待科学的态度的?
  •     无意义主义
  •     依充足理由律展开的物自体 依因果律展开的知觉表象 和二者的不相关性 / 主体意志间的冲突使得痛苦不可避免 解决方法 暂时的:通过艺术发泄意志 永恒的:通过??抹杀意志 / but ambiguity, nothing new ("理论上的自我主义决不能彻底地驳斥 实践上的自我主义则只能在疯人院中见到 需要治疗而不需要驳斥" 哈哈哈哈哈哈)
  •     “我不逃避痛苦,以便痛苦能有助于取消生命意志”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