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1970-1
ISBN:9787511206213
作者:徐秦法
页数:185页

作者简介

《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内容简介:信仰作为人类的最高意识形态形式,对人的思想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对社会伦理关系具有一定的维系和整合作用,进而影响到以人为核心的社会治理活动。分析信仰对社会治理活动的影响,树立科学的信仰是提高治理水平、实现治理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导人们构筑高尚的信仰体系,给人以正确的方向和精神上的激励,对人们的行为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是实现社会治理目标的前提。只有用“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做到尊重人性,才能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为建立和谐社会和人性化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书籍目录

导论一、问题的提出l二、问题的解决三、问题解决的结论四、研究的意义第一章 社会治理:一种新型的社会管理方式一、社会治理的基本理论二、社会治理与信仰的辩证关系第二章 信仰:人类社会的最高意识形态一、理解信仰二、信仰的表现形式三、信仰的产生四、信仰的社会作用第三章 社会治理中信仰的作用机制一、信仰在社会治理中的先在性二、信仰在社会治理中的导向性三、信仰在社会治理中的渗透性第四章 社会治理中信仰价值的功能构成一、信仰是社会组织的“粘合剂”二、信仰是社会群体的联系纽带三、信仰是社会和谐的基因第五章 社会治理中信仰价值动力系统一、信仰是社会发展的原始动力二、信仰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三、信仰是社会发展的内动力第六章 转型时期我国社会的信仰状况一、转型期我国的信仰危机二、信仰危机的内部因素剖析三、信仰危机的外部因素剖析第七章 树立科学的信仰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仰二、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治理的指导作用三、在实践中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四、在社会治理中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构建和谐社会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是《高校社科文库》之一。《高校社科文库》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各高等学校和出版单位共同建立的学术著作出版平台,旨在为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出版学术著作创造条件。  《高校社科文库》将坚持“广泛动员、集中征集、严格评审、精心编校”的工作原则,致力于通过资助优秀学术专著出版、推动学术成果交流推广等形式,让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工作者走进交流空间,进入公众视野,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积极贡献。

前言

  本书是作者以其博士论文为蓝本,又经过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文献的进一步搜集、梳理、探讨和研究,历经艰苦写作,几易其稿而完成的。这是一本有关信仰研究方面的书籍。众所周知国内外有关信仰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但像本书这样从社会治理的视角来探讨研究信仰的价值问题还不多见,这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它的突出特点是将社会治理与信仰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这不仅丰富了信仰研究领域的内容,也提升了公共管理的研究水平,其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这一研究对于解决当代中国一部分青年人中出现的信仰危机,对于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通览全书,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立意新颖,视角独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研究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途径选择,多求解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组织结构的优化、管理制度的完备等“物”的层面。然而,当前社会发展主题开始由以“物”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作为社会构成的核心要素和变量的“人”,其行为动力的提升作为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开始为学界所关注。大量文献对社会治理中人的意志、信念的研究表明,对人的研究不仅包括对其外在行为的约束和指导,更应关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作用。在人的意识形态领域中,信仰是主宰人们思想的精神支柱,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态。因此,社会系统中人们的信仰状况必然会对治理活动产生根本的影响,进而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进程。那么,人们的信仰情况究竞会对社会治理活动产生哪些影响,不同形式的信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如何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信仰来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是信仰问题研究与社会治理活动共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正是本书力图完成的任务。

内容概要

  徐秦法,男,1971年生,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章节摘录

  (一)信仰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的  信仰不同于一般的意识形态,它是人类高级的意识形态形式,是人类智力和思维能力高度发达的产物。人不同于其他的生活于自然界中的动物,只有人类才会在自己的精神领域构筑对世界和自己的图景。正是意识到了这种不同,人开始把自己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不同于自然现象的自我意识和对于自身的自我意识。  人类的自我意识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中,特别是制造劳动工具的创造性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根据现有的人类学考古材料,早期智人己开始关切人的死后生活,说明人类已经意识到一种不同于肉体生命的东西存在,它在肉体生命死亡后继续生前的生活。应该指出,“早期智人的平均脑量为1350毫升,相当于今人14岁左右的少年脑量,而距今五万年左右的晚期智人的平均脑量为1400毫升,已与今人相等,这表明在人类发展的旧石器晚期阶段上已具备可以产生信仰观念的生理条件——高度发展的大脑”。①  (二)信仰起源于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  当人类社会进化到高级阶段,人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于是开始用自己的意识去把握宇宙以及自身。人不同于动物也就在于此,动物只是被动地接受自然的规律,而人开始去探索世界以及自身的奥秘。在人类早期认识能力还比较低下的时候,一些不可解释的现象不断困扰着他们,人类开始认为有一种独立于自身肉体的东西存在,于是一种灵魂的观念产生了。  原始人的灵魂观念,是从对自身的生理现象中产生的。原始人对诸如做梦、昏厥、幻觉、疯狂、疾病、睡眠、死亡等现象困惑莫解,亟欲探知其究竟,于是断定有一种形体极微,与人同形同貌的东西寄寓人体,并可暂时来往或一去不返——这便是所谓灵魂观念的产生。  ……

图书封面


 社会治理中的信仰价值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