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纳富瓦诗选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诗歌 > 博纳富瓦诗选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8
ISBN:9787537824064
作者:博纳富瓦
页数:168页

作者简介

伊夫·博纳富瓦,二十世纪法国最重要的诗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生于法国西部卢瓦尔河下游的重镇图尔市,早年在大学攻读哲学,后来研究考古学,成为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专家。1946年起发表诗作,1953年以其第一部诗集《论杜弗的动与静》一举成名,并被公认为杰作,后来又陆续出版了诗集《昨天的空寂的王国》、《写字石》、《门槛的诱惑》和《在影子的光芒中》等多卷,均为传世杰作。    他先后获得过多种国际国内诗歌大奖,1981年起,他成为继瓦雷里之后在法兰西学院讲授诗学的第二位诗人。    博纳富瓦的诗宗于波德莱尔、马拉美、瓦雷里以来的象征主义传统,又融入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创新活力,颇能代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法国诗歌的主流。他的诗优美而繁复,时见玄秘,通过语言的创造从日常经验上升到空灵无上的境界。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在整个二十世纪法国诗坛上独树一帜,可以说在古今法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书籍目录

序诗,在两个世界之间杜弗的动与静戏剧 最后的手势  致树木   抓住  惟一的证人  真正的名字   深邃的光  凤凰   这敞开的石头  真正的身体  诗的艺术 杜弗说   怎样的话语  一个声音  另一个声音   如果这个夜  杜弗说   问问黑夜大师  一个声音   为了你的眼睛  一个声音  低弱的声音和凤凰   但她仍在熬夜   闭嘴吧 橙园   我们就这样    HIC EST LOCUS PAIRIAE   地点是荒凉的  蝾螈   当蝾螈重新出现   卡桑德拉  正义   我把你死去的面孔   橙园将是……  真实   你拿住一盏灯   ……昨日大漠一片刻字的石头译后记

内容概要

伊夫·博纳富瓦(Yves Bonnefoy, 1923-    ),二十世纪法国最重要的诗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生于法国西部卢瓦尔河下游的重镇图尔市,父亲的铁路工人,母亲是小学教师,他早年在大学攻读哲学和数学,后来研究考古学,成为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专家。1946年起发表诗作,受超现实主义影响,1953年出版其第一部诗集《论杜弗的动与静》而轰动法国诗坛,被公认为杰作,他也因此一举成名;他后来又陆续出版诗集《昨天的空寂的王国》(1958)、《写字石》(1965)、《门槛的诱惑》(1975)、《在影子的光芒中》(1987)、《雪的开始与结束》(1991)和《流浪的生命》(1993)等多卷,均为传世杰作。他先后获得过多种国际国内诗歌大奖,1981年起,他成为继瓦雷里之后在法兰西学院讲授诗学的第二位诗人。
博纳富瓦的诗宗于波德莱尔、马拉美、瓦雷里以来的象征主义传统,又融入了现代主义艺术的创新活力,颇能代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法国诗歌的主流。他的诗优美而繁复,时见玄秘,通过语言的创造从日常经验上升到空灵无上的境界。他的诗歌创作风格在整个二十世纪法国诗坛上独树一帜,可以说在古今法国都是绝无仅有的。

图书封面


 博纳富瓦诗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这是一座坟墓,如果人们愿意作如是看,一座没有拯救,没有些微破碎的欢乐的坟墓,是一座因希望平衡和幸福本身所造成的与世人相离的生活的坟墓。但它又是自由的火凤凰,燃烧的希望就是它的躯体,它正是在这里振动新的翅翼,扶摇直上。——伊夫.博纳富瓦读博纳富瓦一定要选在夜里,独对书桌,一灯如豆;而不是坐在阳光和煦的下午,对着落地窗一面啜茉莉花茶一面翻一本薄薄的《博纳富瓦诗选》。他的诗歌是属于夜的。只有在夜里阅读,才能捕捉到诗人那颗玄秘诗心,让自己穿行在黑暗的沉思中,与诗人合二为一。只因,作为一个哲学和数学背景出身、在多所大学任教并受到法国多位诗人影响的知识分子,博纳富瓦的诗从本质上来说可谓一种诗化的哲学,是一种对生与死、光与夜、此岸与彼岸等哲学命题的诗意表达。他以他的创作实践证明了艾略特说过的真理:诗与哲学是关于同一世界的不同语言。博纳富瓦迷恋夜,他热衷于营造这样的情境:黑夜,独屋,简陋的桌子,晦暗的灯光;诗人在那里写诗和想象。夜为诗人搭好布景,引来一系列角色:杜弗,凤凰,闪电,火焰,娃娃鱼。博纳富瓦悄然起身,和他笔下的幻象一起跳舞,一起唱响死亡与爱。夜引发了诗人对死亡的感触和想象,于是杜弗翩翩而来,带给他恐慌、甜蜜和安慰。杜弗是谁? 据说是博纳富瓦现实中爱过的,但却死去的一个女人。在诗歌中,她成为了一个和黑夜共进退的女人。不要忘记,法语中夜晚为阴性,白昼为阳性;夜晚是女人,杜弗只在夜里出现。这个叫做杜弗的魅惑的女人,很美,喜欢笑。博纳富瓦似乎渴望着,跟随她走向那个没有任何一个旅人返回的神秘的国度,走向永恒、沉睡与美。诗人写道:“你更美了!你的笑声中浸透着死亡。现在我敢同你碰面,我经受得住你手势的闪光。”(《戏剧.18》)我想,假若杜弗在现实中确有原型的话,那么博纳富瓦将她频频入诗,既是一种爱的纪念、对过往的萦怀,也是将其升华为一种经受死亡而依然故我的象征,激励着诗人穿越虚空,穿越不可知的黑暗;博纳富瓦的诗学是关于爱--回忆--死亡的诗学:我把你住过的这座古堡命为荒漠,这个声音为夜,你的脸为不在场,当你在贫瘠的土地上跌倒,我把你掠走的闪电命名为虚无。死是你参经热爱的国度。我来,但永远是通过你阴暗的道路而来。我摧毁你的欲望,形式,记忆,我是你毫不怜悯的敌手。我把你命名为战争,从你的身上,我获得战争的自由,在我的手里我会有你阴暗而沧桑的面孔,在我的心中,我会有这被暴风雨照亮的国度。(《真正的名字》)在这里,死亡的阴影盘桓诗人心头,但却又始终保留了一方被“照亮”的土地。这是博纳富瓦对光的执着。他从不忘在诗中为他孤独的书桌点一盏小灯、添几柄蜡烛。他总是让火在寒冷的屋里熊熊燃烧,让闪电在天边扯亮。灯、蜡烛、火、闪电这些照明物构成了光的来源;有了光,就有了希望。于是博纳富瓦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光与夜的包容、搏斗得以成立。如诗人自己在《论诗歌的作用》中所说:“在探索真理的写作的道路上,毫无疑问,要有辩证法的思想,这样才能使诗的语言更具有‘号召力和启发意义’。”光夜交织便是这样一幅美妙的辩证图景。我们恐惧黑暗,渴望光亮;但在被光包围的白昼中,反而看不见光的踪影;只有在万赖俱寂的黑夜里,才发现,一星火光,一道闪电所带来的光亮是何等的眩目。因此,我们不能在光明中窥见光明,只能在黑暗里寻觅光明:啊,怎样的火在揉碎的面包中,怎样的纯洁的黎明在暗淡的星光中!我瞧见白天从石头中走来,你在它穿着黑衣的白光中是孤独的。(《虔诚》)黑夜与死亡化身成了杜弗,凤凰和蝾螈则作为光的象征出现在诗中。这传说中浴火而不死的动物,在夜里出没,和夜抗衡,最终战胜了夜,成为彼岸世界中永恒的闪烁:它久久地歌唱,在树枝间远去,阴影抹掉了它的叫声的界限。拒绝刻在树枝上一切死亡它敢于飞越夜的屋脊。(《凤凰》)惊讶的蝾螈纹丝不动,在装死。这就是意识在石头里的第一步,最纯粹的神话,那被穿越的大火,是精神。蝾螈在墙角上,在我们窗户的光明中。它的目光只是一块石头,但是我看见它的心永远跳动。(《蝾螈的地点》)16世纪的神学家让.达尼埃卢曾说过:“夜晚预示着对不可视物体的凝视,像进入了黑暗中的穆瓦兹一样,上帝就在黑暗中,他在黑暗中隐去……处于神圣夜晚环境中的灵魂寻找着隐藏在黑暗中的神。”西方的神学家们相信,神秘的体验并非是光明的体验,而是黑暗的体验,黑暗的主题意味着人的精神无法了解神的本质,而感觉到无法达到神的本质正是静思的最高形式。但另一方面,1235年英国林肯郡的主教罗贝尔.格罗斯泰特则又说道:“是光明……光明的存在引起最大的快乐。在玄学上,上帝是最纯净的光明,当物品闪闪发光时,它不仅仅是高贵的,而且是神圣的。”上帝在黑暗中,灵魂在黑暗中前行,这引起了神灵对灵魂的吸引,因此圣徒约翰的经文里有“光明在黑暗中闪光”之句。这句话作为博纳富瓦诗歌的注脚真是再好不过了。然而须加注意的是,在他的诗歌中,光和夜似乎总是在进行一场拉锯战。“光闪现的一瞬,黑暗溃散,但一瞬之后,黑暗重又聚拢。”光是生命,是希望,夜是死亡和残酷的现实。光在头顶荟萃,夜在脚下蔓延,谁也不能替代谁。而在诗人眼中看来,似乎夜即死亡才是更加真实的所在,像水一样弥漫、扩散,无处不至;而光却是作为一种理想和追求潜伏在战斗之后。只有经过凤凰那样的斗争和燃烧,才能迎来光、留住光。除了光与夜,博纳富瓦诗歌中另一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意象是船和岸。他把船的各种意象作为自己作品的“一个基本的比喻”。而与其说博纳富瓦想要关注的重点是“船”,倒不如说是“岸”。船总是和岸相连,岸则具有恒定的哲学意义。诗人在水一方,伫立此岸,向往的却是岸的那头——那个肉体不存而精神永存的世界。诗人吟哦:“这颗心来到一切新生之物的港口,在物质的岸边它将休息”(《火之残》);“满载痛苦的大船拖着,远离我们的海岸的讥讽”(《被照亮的树叶》)“话语里甚至应该有一种物质,歌的彼岸应该有一道停滞的岸。”(《深邃的光》而所有一切在《卡特琳.费里埃的声音》一诗中得到了总结性的说明:似乎你认得此岸和彼岸,极端的快乐和极端的痛苦。那边,灰色的芦苇处在光中,你仿佛从中汲取永恒。和对光、夜一样,“岸”也承载了博纳富瓦对生和死的思考。可以说,对彼岸的追寻是古往今来所有哲学家们痛苦和快乐的所在。彼岸就像一个看不清面目的圣人,在烟霏雾集的水面背后闪烁着隐约的光芒,召唤着人们的心灵。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达到彼岸?博纳富瓦的答案是诗,是艺术;只有诗才是通向理想之岸的桥梁或者船只:它(诗)滋养着死亡之岸的长久的悲伤,一座铁桥驾向更加黑暗的彼岸,是他(诗人)唯一的记忆和唯一的真爱。(《铁桥》)你知道这是你痊愈的心的黑暗,船靠近岸边,翻了。 (《树,灯》)雪莱有言:“诗人是一只夜莺,栖息在黑暗中,用美妙的歌喉来慰藉自己的寂寞。”其实,除却慰藉个人的寂寞之外,诗人还用自己的诗将人们引领到一个充满了尼采所说的梦境中的美丽和假像的国度,在那里读者和诗人一起翩翩起舞,流连忘返。杰出的诗歌都具有一种超越性,一种令人向往的意蕴;诗人凝眸星空,思索今生来世,不仅表达自己的情感,还用内心的激情去创造一个新的世界。 追问一句,诗歌到底是什么?艾略特说:“诗歌是生命意识的最高点”;阿莱克桑德雷把诗理解为一种“被交流的深刻的真理”;圣琼.佩斯告诉我们诗是“我们所有才能的最充分的表达”;博纳富瓦则把诗歌看作“一种再创造一种生命体的行动”……从这些陈述里,我们隐约发现诗既在人心之中又在“别处”,既置身于有限时空又注目于永恒的宇宙。实际上,关于达到彼岸的思想是法国现代诗歌中屡见不鲜的主题。亨利.米肖在诗集《抵触》中有《出逃》这一部写“过渡”在人生中引起悲剧的诗剧。剧中,岸的这一边有渡过去的青年与财富,而另一边却留下期待渡舟的老弱;勒内.夏尔的《架桥兵》也写了在真理两岸架桥的诗人所承担的巨大责任及其意义。再往前溯,还有一生把艺术当成宗教的马拉美,意图在诗中通过平凡事物的平凡外表去把握事物背后难以言说的本质,抵达绝对世界。(在他看来,任何事物内部都有无限丰富的神秘内涵,但却为外表遮掩。诗人的任务,便是要想法穿透这种外壳,解开事物的秘密,抓住绝对的存在。而这种存在变化莫测,只能靠梦幻、暗示来造成一种与之对应,具有流动变化的生命体来展示诗人对这种绝对存在的‘朦胧忆影”。)和其他诗人一样,博纳富瓦亦不满足于现实世界,而要驾起诗歌这只“barque”,挂帆远行,企图越过现实抵达新的港湾。于是,白昼和黑夜开始竞赛,船驶向了或者正在驶向彼岸,诗道的精微得以唤醒、存活。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博纳富瓦,是一个重温兰波、马拉美、瓦雷里和布勒东的过程。他的诗歌从兰波那里接过了“想象”的财富,融入了马拉美神秘主义的情调,将瓦雷里对语言的音乐感和哲学思辨发扬开去,并且还受到了超现实主义“潜意识的梦幻”的影响。这其中,超现实主义可谓是直接师承。博纳富瓦承认:“如果说我早期对略带感伤色彩的浪漫主义,或者说对直抒胸臆的古典主义作品的阅读都没有能够帮助我去理解诗歌的话,那么在我20岁左右时,超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则使我开始对现代诗学方法、技巧有了成熟的认识,还不能不说是超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引导我走上诗歌创作道路的。”1944年,21岁的博纳富瓦怀着艺术之梦来到巴黎,与布勒东等超现实主义诗人交往密切。并在其影响下写成了的第一首诗《革命.夜》。然而在1947年,博纳富瓦终于惊醒,通过《反柏拉图》的成功与布勒东的立体派创作彻底决裂,坚定了自己意象派的思考方式,充分展示了个人体验的“在场”写作的魅力。博纳富瓦的诗歌调子是比较低沉的。但唯其低沉,才显力度。他的词汇选用非常讲究,比喻奇特,句式自由而繁复,由此形成一种张力,在略显晦涩的诗句中缓缓展现出一个朦胧而精神的宇宙。如果说兰波的诗像是一杯色泽缤纷、芳香馥郁的rum;那么博纳富瓦的诗则如爱尔兰的guinness,色深味苦,却回味悠长。读完博纳富瓦,黎明已经悄悄在窗边涌现。掩卷凝思,像博纳富瓦这样深邃的诗人,纵然对人类困窘糟糕的境遇有着如此清醒的认识,心中终究还是藏了一份对光和爱的期待。所以他才会写道:“它是黎明的土地。那儿一种固有的阴影遮避了一切光,一切真理。即便在流放地,人们也爱土地,的确,什么也不能战胜爱情。”(《被照亮的树叶》)不错,是爱带来了光,让我们跨过死亡而存活,穿越黑夜迎来黎明。即使最后仍将难逃死神的俘虏,但精神的火种却得以传承——它是凤凰在天空中展翅翱翔,它是小船在海洋中乘风破浪。也许,这一切正像有人说的那样吧:“诗人给我们带来了爱、喜悦和渴望。倘若诗真的能够感人,那么,诗人的热情和人格就好像闪烁的星星,它那放射性的光辉透过幻想和淡淡的哀愁,给予人类充满希望的喜悦。只有那些心中燃烧着对于光和亮的渴望的诗,才能成为射入心灵的赐福的光线。”17/11/2008
  •     水准类似于傅浩。夏尔和博纳富瓦基本上被他翻成了同一个人。最低劣的译者在文体上不自然,而平庸的译者在词上不自然。翻译和写作同样,需要有意识地尽量降低前见的影响,而不是在心里先进行一轮对作者的造神运动。更何况还是译自发性的产物。相对来说他的普雷维尔译得稍好。
  •     ——欢喜陀完成于2004年5月 那是我第一次写诗歌评论[引读]但精神的生命绝不在死亡面前恐惧,并且不是那种纯粹的生命。它是支撑着死亡的生命,并且在死亡中维持。——黑格尔博纳富瓦(法国,1923——)的诗始终游离于神秘主义与哲学思辨的边缘,深邃或是眩晕。生与死,生是在死亡中的精神延续与涅槃,死是在抛离“纯粹生命”后的一次最为彻底与纯洁的放纵;神秘,并非源于亚宗教般惊悚与痉挛的异端邪说或是嗜血食尸的行为艺术,是完全脱离出本体现实世界后的超现实深刻的思考与旅行,一次奇妙而瑰丽异常的精神历险;眩晕,诗人21岁时为执着的艺术之梦只身来到巴黎,与布勒东等超现实主义诗人交往密切,无根的漂泊生活让他一度不能够完全把握住自己,沉溺于软弱,敏感偏执的完全拒绝与否定自己。一年后(1947年),博纳富瓦终于惊醒,通过《反柏拉图》的成功与布勒东的立体派创作彻底决裂,坚定了自己意象派的思考方式,充分展示了个人体验的“在场”写作的魅力……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对于执着坚强的人而言,无疑是激发他们潜能的最好方式……博纳富瓦的诗歌内容与精神气质中充满了黯与光交织一齐美妙的图腾与幻象,矛盾与反抗贯穿了他所有深邃而略带些晦涩的思考过程,现实生活的裂变与荒谬让所有词汇的堆积与组合在无意识之间稍显得紧张与紊乱,个人认为,那更像是一组组声嘶力竭的咒语或是与灵魂之间的争吵。但在反复阅读之后,你会发现所有象征背后的意境与内涵和现实世界的存在几乎别无二致。超现实,又何尝不是最为真实的真实……《戏剧》(原诗由19组短诗构成,此处是节选)1我看见你在平地上奔跑我看见你在与风搏斗寒冷在你的唇上滴血我看见你突然折断,享用着死亡,比闪电更美,当闪电用你的血在白色玻璃上溅落斑点4我醒来,下着雨。风吹进你,杜弗,溢脂的荒野在我的身边沉睡。我在一个平地上,在一个死亡的窟窿里。叶簇的巨犬星座颤抖着。你抬起手臂,突然,在一扇门上,透过岁月照亮我。闪着碳火的村庄,我看见你,杜弗,随时死。8希奇古怪的音乐开始于手,于膝,然后是摇晃的头,音乐在唇下得到确认,它的确定透入脸的地下部分。此刻,脸上的细腻表情崩溃。此刻,我们扯掉目光。19寒冷的第一天我们的脑袋越狱像一个囚犯从严重的臭氧中逃脱但是杜弗这支箭瞬间重又坠落并把她头颅的荣耀打碎在地上就这样我们相信我们的手势复活但脑袋被否定我们喝一种冷水而几束死亡悬挂起你的微笑在这世界的厚度中试图打开[面对墙壁的自言自语]神秘主义总隐隐暗示着某种精神上的悲观与无助,像一条永不停歇却绝望无比的河流,沿着一个顺层锯下的盲区,旋转着攀升至死亡的入口。窥视,因为弱化的视力而朦胧,却因此产生了丧失色调的黑白之美。人在一个绝对静音的空间内会因为无边的恐惧而神经错乱,孤独与死亡的概念一刹那在脑中化作了魔鬼的图腾。声音艺术运用了这个象征的概念,却不合适宜的在音乐中露出了咳嗽与呼吸的马脚。行为艺术家一边吞食钱币,一边却排出了还未及时消化的卤鸡蛋的粪便,惭愧的艺术家涨红了脸要求再“行为”一次,可观众早已掩鼻狂呕不止……困惑者的游戏,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艺术往往因为成为了函待解决的概念问题而露出了天真的自鸣得意……对于诗歌或是音乐的理解,最近使我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文字乐章背后的情感与显现在观者面前的形式之间的关系究竟应该达到怎样的一种和谐才算得上完美;象征的作用是为了将读者引入文字中央瑰奇的幻象,还是为了拒绝他人进入到作者真实内心世界的迷墙;唯美抑制的电子乐带给听众放松的思考与舞曲的电声海洋让party animals疯癫的狂欢是否具有别无二致的美学概念;数码科技的出现让音乐在层次分明的噪声中进入到一个超现实的冥想世界,诗歌却因为在场的情感流露与深思熟虑象征表现手法被超现实世界所抛离……无论如何,我曾认真的思考过一组问题:阅读或是聆听是否存在着正确或是健康的方法;被个人的精神世界所牵引的聆听是否是对文字本身的误解与偏离;韵律雕琢的束缚与创作者情感自由的破坏是否代表着精神受虐的苦行之欢;安静的朗读艺术与暴躁的内心海洋是否存在着一种继承与背叛的辨证关系;超越了个人思考能力的疯狂在将人催眠的过程中是否暗示了一种糜烂的死亡即归途的哲学思辨与旋律;先锋派的偏执是通过怎样一种合理的混乱将形式与本体的精神气质统一起来的;节奏的往返重复与乖张的变幻莫测之间是否意味着静与动或是现实与幻象的矛盾存在……对于文字的罗列组合在创作的过程中是否只是归依于作者思绪的方向流淌或是搁置,为什么成为诗后,才发现其中所展现出来的世界竟是如此的神秘与迷离。或许,那才是作者最为真实的语言和内心世界……混乱与理性的并存,或是在场与旁观的对立。《另一种死亡之岸》1那只不喜欢成为凤凰的鸟孤零零的守侯在林中等死它身上裹着受伤的夜它感觉不到插进心脏的剑油已耗劲,灯已发黑那么多我们走过的道路已经迷失应该慢慢的回到树的材料有那么一天它知道有那么一天他将是死亡的鸟类鲜血涌动的断颈上一无所有它跌进草里,发现草里有深刻的真理鲜血的滋味用波涛拍打着它的岸2那只鸟将要解体,由于深刻的灾难为什么它的叫声不想说谎出于骄傲的天性,它只愿成为虚无,那支死者的歌它将衰老。光秃、生硬的形式国度将是这个声音的另一面就这样消耗的沙子吹黑了隐退的小船,那里波澜不再它将沉默。死亡不是那么庄严。它在生存的无用中像影子一样走了几步影子的利刃割破翅膀它将死在庄严的光明之中这将是更为幸福的光明在昏暗的来世闪耀3最初的沙子好象是这股冷风吹动下的可怕结局你说,哪里是众多星辰的归宿为什么我们要走在这冰冷的地方为什么我们要说如此空洞的话一直说下去,仿佛夜并不存在最好是靠近泡沫的界限前进在另一种冰冷的门槛上冒险我们总是要来的。早上的光明远远的为我们带来寒冷的威严——渐渐清楚了,那么久久观望的被我们不知道的词语说出的海岸[自评]另一种死亡之岸,另一种存在之轻。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对立迷宫怎样才能达到归途,思考的意义究竟存在于个体的精神之内还是划归于世界的范畴之中。矛盾,我看见母亲在梦蛇的季节燃烧纸钱,妹妹鬼魂的双腿化成鱼鳍,拍打着诗人法令纹路的皮肤之上。我们看见死亡的恐惧,同时却也预见到了生命的诞生。“我们总是要来的。早上的光明,远远的为我们带来寒冷的威严。”荆棘鸟最后一次冷绝的歌唱又有多么美丽,“出于骄傲的天性,它只愿成为虚无,那支死者的歌”,本体的幻灭,灵魂的救赎。我们像两只迷途的羔羊,紧紧相拥在一齐,心是碎的,可灵魂却因此而升华……《美》毁灭存在者,美将被处死,受车轮刑蒙受耻辱,被控有罪,由鲜血、喊叫和黑夜做成,被剥夺了一切欢乐——在黎明前的栅栏上被撕破在所有的路上被践踏,被穿透,我们高傲的绝望是你活着我们希望的是你的痛苦,我们说话是为了在你的泪水中羞辱你,是为了说你是骗子,黑色天空提供者我们愿望是你残疾的躯体我们的怜悯是这颗在烂泥中打滚的心[体验] 对于精神世界的拥有控制与虚无丧失的矛盾是永久悖论性的存在,你得到一切,同时也一无所得。对于文字中央鲜血淋漓的画面总会不由自主的被文字的表象牵引至精神的雷区愈行愈远,肉体上的受虐与精神上的救赎或是心灵上的欢愉并不矛盾,大多数时候它还是一种固有的情感表达方式。沉溺于黯淡,求救于希冀,个人预期的无法穿越之隧道牵引着诗人在痛苦的精神海洋绝望的挣扎。发泄或是控诉,对于上帝之另一扇窗的迟迟未开……哪里知道,这样从生活中自然流露的情感与文字就是上苍最为仁慈的赐予。诗人是自己,也即世界……诗歌的危险性也正是体现于“诗即诗人”的特性之上,在场的写作模式与超体验的思考发法让诗人进入到了自我心理剖析的危险处境。疯狂,大多数时候源于创作者在“诗即诗人”的过程中不经意地开启了内心原罪的潘多拉盒。再或者,那是一种迷失在宗教神学中的死亡豁免,一种不确定的偶然性自由与即兴……肌肤的疼痛,往往暗示着无与伦比的欢乐……每个人在特定的环境与条件之下都会成为歇斯底里的偏执狂,象征意义大部分是潜意识的,有时候,象征意义还存在一些粗俗的讥讽意味,在文字背后则意味着思考:我们的怜悯是这颗在烂泥中打滚的心!你想得到一切,我便给你一切,当你真正拥有一切,又何尝不是一无所获。误解因为偏离于集体思考而突兀了个人意识,象征的多重涵义在某种意义上成全了这种睿智的残缺之美。(注:误解不同于曲解,误解是建立在独立意识之上的曲解。)阅读因为“误解”而影射出自己的灵魂,夸张的暗喻为幻象提供了条件,个人的精神力量究竟又有多么强大:生与死、幻与灭、爱或恨、建筑或是摧毁……怜悯,四月最完美的生于四月死于四月,我更怜惜和无与伦比地爱着疯癫分裂的六月……我们可以喜欢自己但不能怜悯自己,我们可以爱自己的爱人但不能把这分爱变成了对自己的怜悯……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翻译不好,组诗特别特别好。
  •     读到最后一辑才找到感觉。
  •     其实不知所云
  •     看不懂,学不来
  •     杜弗完全可以成為表達利器,可您幹嘛那麼華麗啊,又不是小資化妝舞會。(讓持久的寂靜的皺褶在我的身上躺平)
  •     夏天。土灰色,颓败,忧郁,衰老,乏味,燃烧的夏天。
  •     被翻译气哭了!
  •     后半本光明了起来直减一星
  •     读博纳富瓦的诗歌,总有一种被分离的完全感。“你现在是孤单的,尽管有这些星星,/中心离你很近,又离你很远,/你走着,你能走,不再有任何变化/总是同样的夜,无穷无尽”,打着灯光的白昼,被阴影遮蔽的夜晚,如此鲜明的对照中,“沉默的手臂迎接你,彼岸的树。”即使是无法触碰的分裂,诗人依然能说“对我来说,我如此热爱这些值得信赖的日子,/我关心那几句在我们的心炉里已经消失的话。”,依然能说“我喜欢,我站在永恒的梦里”。
  •     初读惊艳,读多了乏味
  •     私人藏书转让,需要本书的才子佳人们请联系鄙人,。另有本书电子书出售。专用QQ:1554948415
  •     不评价
  •     放弃
  •     博納富瓦(1923–2016)真是長壽。最喜歡他的幾首鳳凰詩。看到葉維廉《眾樹歌唱》的幾首後找來讀的。
  •     1484.所选诗主题和意象高度统一。不能读原文的读者永远不知道他读的是不是译者。SIGH.
  •     你遇见了死去的东西,而我遇见了刚刚诞生的东西。 即将进行的一次旅行,它面对着未经勘察的土地,黑夜的天空,分裂的地方。 陷入门槛的圈套在:灰烬,消失的想象世界的灰烬。然而黎明,世界在巅峰旁徘徊。它们呼吸,一个挨着一个,仿佛不说话的牲口。它们在寒冷中移动。词语像天空,今天,某种东西汇合,分散。词语像天空,无穷,但全部突然消失在短暂的水坑中。 哪一种苍白扑打你,地下河,哪一条血管在你的身上破裂,哪里回响着你的瀑布? 沉默的手臂迎接你,彼岸的树。 低空中,全部的美都是警报。 为什么仇恨,为什么哭泣,我是活生生的,夏天深邃,白昼让我放心。 我们就这样明亮地走着。彼埃尔让儒弗:诗人是一个说话的人。
  •     口味不合
  •     郭宏安译得更多
  •     喜欢
  •     倘若不出现那么多“死亡”“黑夜”“花园”等高频元素,我还是愿意偶尔读读法国诗的。
  •     最纯粹的存在是洒下一腔热血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