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与经验之歌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诗歌 > 天真与经验之歌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0
ISBN:9787544731355
作者:(英)威廉·布莱克
页数:155页

作者简介

本书《天真与经验之歌》收入英国十八世纪天才诗歌威廉·布莱克的代表诗篇,配以绚丽的版画,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由著名学者和翻译家杨苡翻译,著名设计师朱赢椿装帧设计。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书分为“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两部分,反映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思想和创作 从孩子般的天真状态走向成人经验的苦涩历程。诗配画的形式将丰富的内容与绚丽的画面巧妙地结合起来。
布莱尔禀承了一种相当了解人性的能力,对文字和文字的音乐有一种非凡的新的意识,而且有一种臆造幻象的天赋才能。——T.S.艾略特

书籍目录

引言
威廉·布莱克
天真与经验之歌
版画1 联合扉页
天真之歌
版画2 卷首插图
版画3 扉页
版画4 序诗
版画5 牧童
版画6、7 飘荡着回声的草地
版画8 羔羊
版画9、10 小黑孩
版画11 花朵
版画12 扫烟囱的孩子
版画13 小男孩的迷路
版画14 小男孩又找到了
版画15 欢笑的歌
版画16、17 摇篮之歌
版画18 神的形象
版画19 升天节
版画20、21 夜
版画22、23 春天
版画24 保姆的歌
版画25 婴儿的欢乐
版画26 一个梦
版画27 别人的悲哀
经验之歌
版画28 卷首插图
版画29 扉页
版画30 序诗
版画31 大地的回答
版画32 泥块和小石子
版画33 升天节
版画34 小女孩的迷失
版画35、36 小女孩的寻获
版画37 扫烟囱的孩子
版画38 保姆之歌
版画39 病玫瑰
版画40 虻虫
版画41 天使
版画42 老虎
版画43 我漂亮的玫瑰树 啊!向日葵 百合花
版画44 爱情的花园
版画45 流浪儿
版画46 伦敦
版画47 人的抽象观念
版画48 婴儿的悲哀
版画49 一棵毒树
版画50 一个小男孩的迷失
版画51 一个小女孩的迷失
版画52 给得撒(Tirzah)
版画53 小学生
版画54 古行吟诗人的声音
增补版画 一个圣像
附录
《天真之歌》解读
《经验之歌》解读
译后记

编辑推荐

《天真与经验之歌》收入英国十八世纪天才诗歌威廉·布莱克的代表诗篇,配以绚丽的版画,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由著名学者和翻译家杨苡翻译,著名设计师朱瀛春装帧设计。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收藏价值。

前言

威廉·布莱克生于一七五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下来却无人料到他日后竟成为一个天才的诗人和艺术家。他父亲是居住在伦敦索候区的宽街上的一个内衣经销商。威廉是家里的次子,这个家庭共有四个男孩,一个女孩。只有他的弟弟罗伯特对威廉的一生有重大意义,因为他能和他分享对艺术的忠诚。威廉很早就表示打算当个艺术家,十岁那年便获准离开普通的小学,到一个绘画学校学习去了。他在那里学了五年,但是,等到当学徒的时机到来时,他父亲却无力提供他进入一个画家所设的画室学习的费用了。尽管如此,在一七七二年八月四日这天,一笔五十个几尼金币的奖金终于让这差不多已十五岁的威廉进了雕版师詹姆斯·巴塞尔的工作室。那是在林肯法学院区的女王街上,他勤勤恳恳地干了七年,学会了雕版、蚀刻、点刻以及临摹的所有技艺。通过这一番训练,他成为他那时代最好的艺匠之一,一个不仅能在他一生发展并完善传统技巧,而且也能创造出他自己独有的手法的人。他日后竟成为一个天才的诗人和艺术家。他父亲是居住在伦敦索候区的宽街上的一个内衣经销商。威廉是家里的次子,这个家庭共有四个男孩,一个女孩。只有他的弟弟罗伯特对威廉的一生有重大意义,因为他能和他分享对艺术的忠诚。威廉很早就表示打算当个艺术家,十岁那年便获准离开普通的小学,到一个绘画学校学习去了。他在那里学了五年,但是,等到当学徒的时机到来时,他父亲却无力提供他进入一个画家所设的画室学习的费用了。尽管如此,在一七七二年八月四日这天,一笔五十个几尼金币的奖金终于让这差不多已十五岁的威廉进了雕版师詹姆斯·巴塞尔的工作室。那是在林肯法学院区的女王街上,他勤勤恳恳地干了七年,学会了雕版、蚀刻、点刻以及临摹的所有技艺。通过这一番训练,他成为他那时代最好的艺匠之一,一个不仅能在他一生发展并完善传统技巧,而且也能创造出他自己独有的手法的人。威廉在十岁时便离开了学校,也许有人会以为他忽视了所有的进一步的深造与博览群书,但他的智力却发达得早些。他成了一个孜孜不倦的读者,而且到了十二岁便写起诗来,这大概是受了当代一些作家的影响,但毕竟显示了非凡个性与创造力。一七八三年他的朋友们合资为他出版了《诗的素描》,这是一部收集了他十二岁到二十岁之间的诗作的集子。这部书的出版现在已被认为是十八世纪后期诗坛的头等大事之一,布莱克的少年时期作品就足以使他列入所谓“浪漫主义复兴”的主要先驱者之一了。一七七九年布莱克的学徒期满,他已是一个健壮的,虎虎有生气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才能也有充分的自信。这时布莱克到皇家学院当学生去了。他依照传统方式临摹古代绘画,或者画一些生活习作,但他不久就放弃了这样的训练方式,说是那种一味地“模仿自然”会窒息他的想像力。自此一生他把想像艺术置于一切其他艺术创造形式之上。他的任何作品很少有严格地只求表现的。事实上他的艺术过于大胆,违背传统,以致在十八世纪末期及十九世纪初都难以为人们接受。因此布莱克始终默默无闻,直到亚历山大·吉尔克莱斯特所著传记在一八六三年出版,他还未被充分肯定。直到二十世纪,布莱克作为诗人与艺术家,他的惊人出众的现代作风和想像力才得到承认。所以多年来布莱克为了糊口,不得不打短工,当版刻工匠,根据他那些比较传统,因而也比较容易成功的同代人,如斯托哈德、弗莱克斯曼以及福塞里这些人的设计而作书籍插图。到了二十五岁,布莱克觉得自己有能力养活一个妻子了,便在一七八二年八月十八日娶了一个巴特西市场园丁的没上过学的女儿喀德林·布歇。文盲并不妨碍布莱克太太成为一个像威廉这样的毫无世俗观念的艺术家的理想的妻子。她还学着绘画着色,以致居然也能够参与他的艺术创作。看来她惟一的缺点是她不能给她丈夫生孩子,本来他倒是很乐意抚养的。婚后,布莱克就从他父亲家中搬出来,在波兰大街拐角处租了一所小房子,一七八四年他父亲死后他弟弟罗伯特也搬过来同他们在一起住了。这时威廉开始培养他弟弟当个艺术家。同时他自己通过自学,也已经对诗歌、哲学与一般文学等获得了广泛的知识,而且已经准备跻身于有才智的人们中间了。他参加了知识分子的各种集会,甚至还让他们传阅他自己的诗作,有时候自己谱曲唱出来。一种背离传统的反叛的气质正在他心中萌动,因为他痛恨人间的虚伪和傲慢,因此在一七八四年左右他写了一部讽刺小说,名为《月亮上的一个岛》,其中嘲弄了当时的风尚习俗,也并不排斥他自己在内。这部荒诞又不失诙谐的小说有一部分手稿保存下来了,而且已经证实其中有好几首后来就以“天真之歌”的名字问世。就这样开始,布莱克认识到,这些如此轻易丢弃的小诗,却比它们的前后诸作写得还好些,因此在一七八八年左右,他便开始把这些诗收集起来编成一个小集子。这时布莱克已经充分意识到他是个真正的艺术家了。他懂得诗歌同构图原是同一物的两种形式而已,而他具有实习这两者所必须的创造力和技巧,不论是分开来搞还是同时进行。因此他就不能满足于看到他的诗不过是用文字形式写出或像通常那样印刷,像他早期的《诗的素描》那样。他愿意用构图和色彩把这些诗装扮起来,这样每一件“诗画配”形成了一个艺术的整体。这时他心爱的弟弟罗伯特,同他并没过多少年快乐日子的伙伴,也是正在萌芽的艺术同行,不幸已经病重,一七八七年初便去世了。威廉曾经不知疲倦地看护着他,据说有半个月没好好睡一下,在他弟弟死后,他筋疲力尽,竟连睡了三天没醒。就在罗伯特咽气时,布莱克的幻想才能竟使他看见“解脱了的灵魂向天空升去,欢快地拍着它的双手。”从此以后,威廉声称他能同他弟弟的灵魂交往,并从弟弟的劝告中获得力量。从一七八八年到一七八九年他这个幻觉功能特别对他有帮助,那时布莱克正在为如何以一种能使他满意的形式出版他的诗歌而不知该怎样是好。他少年时的一个朋友后来记载说布莱克在困惑中忽然看到在他面前的幻象之中他弟弟出现了。罗伯特的亡灵这时指示他该怎么进行,结果他就很快地开始了他特殊的方法——在一块铜版上蚀刻了诗与插图。完成这些方法花费了他无尽的劳动,然而却保持了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完善。布莱克的这种方法要求把一个写好的文字本很吃力地再刻在一块铜版上,这样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着色制成一种版本,在铜版上刻下文字,配以图画或简单的装潢与文字稿协调,然后整个版面用翎羽笔或绘画毛笔着色,随心所欲地在制版上创作。布莱克已经寻找到将写成的文字作为一幅画的部分来呈献给他的读者的方法,而在他决心采用这条原则的时候,却丝毫没想到若是大量生产,他的方法可是太缓慢了。一七八八年布莱克在完成了一些试验性的小幅版面之后,就刻了二十七幅《天真之歌》的版面,在印着书名的那一页上标明日期是一七八九年,这样就开始了他的一系列如今负有盛名的“装饰诗集”。用这种形式印出他的诗歌的那种冲动一部分是由于他本身的气质,在他的心境中所想像的人生对于他来说却比物质世界更为真实。这种哲学要求意念与文字符号融为一体,转换成看得到的形象,文字与符号相互加强。布莱克的抒情诗足以令人满足,即使不加上绘画等装饰也可以为人接受,然而他不愿将这些诗印成一般模样交给读者,因此他的诗集出版的数量总是很有限的。布莱克以非常简单的着色完成了他最早的《天真之歌》的版本之后,不久便在主题和方法上开始精心制作了。他迅速地发展以更为复杂的象征符号来表达一种哲学体系,同时他又创造了一种着色版刻方法,使用一种不知是什么合成的颜料。完成了他的《天真之歌》以后,他用不规则格律写成一首寓言诗,叫《泰尔集》,和以前一样地用水彩印方法制版着色。下一个作品,即《天堂与地狱的联姻》,大部分是用散文体写的,开始是彩印方法制版的。约在一七八九年,布莱克同他的妻子搬到泰晤士河南岸的一所小房子里,这是在赫克里斯公寓,位于兰伯士地区的一个坡上。他在这里写了不少表达自己哲学思想体系的作品,但文字写得却越来越晦涩了。这些作品后来就以他的《先知书》得名。同时布莱克还画了不少画,制造了大幅的彩色版刻,以用于壁画的颜料代替一般的油画材料。我们现在并不担心人家说这些画同他的诗没有直接关系;然而他构思写下一系列抒情诗却是由于他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当时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的缘故,这些诗组成了续集,称为《经验之歌》。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在他写作《天真之歌》时就已经想出一个第二组表现“经验”的对比的诗歌。“天真”诗歌是一个处于天真心境的产物,也是出于一种未被世俗所玷污的想像中的产物。外界的种种事件和个人的情感不久便从“天真”转向“经验”,导致了布莱克全神贯注地执迷于“善”与“恶”的问题。他在伦敦的大街上看到人类的苦难,引起了他的愤慨与怜悯的情感,促使他创作了第二组诗歌。布莱克用他的彩印方法完成了《经验》的几幅之后,他又转过来改用水彩印法,像用于第一集那样了。《经验之歌》印有书名的那一页上注明是一七九四年,现在人们认为他并没有把这些诗另编一集,而一直是把这些同《天真之歌》辑成一册,正如他在印有总书名的那一页上宣称的,“表现出人类灵魂的两个对立状态”。《经验》中的绘图设计的特色显然比《天真》中的更严格些,后者的轮廓有时被加刻上去的线条搞得比较柔和,而且画面的装饰也被赋予一种更为精致的美。当布莱克决定把这些诗合并成一集时,他就重新做了编排,把《天真》中的几首诗转到《经验》中,并且在这一集的后来的几个版本中更换了插图的次序。他甚至又创作了一首诗,《一个圣像》,也作了一个蚀刻,但在这部书的任何版本中却从来没用过它。这只是一个未着色的版刻,在本书最后已重现了。他受买主的委托继续印了几套彩色版,直到一八二七年将近他逝世的时候。后来的版本更为鲜艳,从一八一五年以后编排也固定下来了。目前这个版本便是根据后期的一个版本重印的,这个版本现在存于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中的莱辛·J.罗森瓦尔德藏书中。的解释便放在每张插图的背面,可以翻过去不看。①然而也可能会有不少读者发现这些尝试性的解释还是有点用处的。这些解释有意写得简短,甚至很肤浅,并不装成是对布莱克的思想与内涵的完整的说明。这些只是想对诗与插图的理解提供一些线索,以便读者可以根据这些去自己思考,或者抛开这些,让自己做出更好的解释。很多评论家都精心研究过布莱克诗歌中的哲学和象征。第一本系统的研究著作是约瑟夫·威克斯蒂德的《布莱克的天真与经验》,出版于一九二八年。需要更多启发的读者可参考吉尔克利斯特的《传记》(一八六三年出版,多次再版)以及大卫·艾德曼的《对抗帝国的告知》(一九五四年出版),再研究经S.福斯特·戴蒙补充了威克斯蒂德的著作而写的《布莱克的哲学和象征》(一九二四年出版),同一作者的《布莱克辞典》(一九六五年出版),以及E.D.荷西的《布莱克入门》(一九六四年出版)。每本研究布莱克的著作,不论是传记,评论或是作品的注释,都必然涉及《天真与经验之歌》,因为这些诗歌是了解布莱克心灵的基础。①本书根据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版本,将这些解释性文字安排在附录中。——编注

内容概要

威廉·布莱克是十九世纪诗人,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 主要诗作有诗集《天真与经验之歌》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布莱尔禀承了一种相当了解人性的能力,对文字和文字的音乐有一种非凡的新的意识,而且有一种臆造幻象的天赋才能。——T.S.艾略特

章节摘录

虻虫小小的虻虫你在夏天的游戏已被我的手不在意地拂去。我难道不是一个像你一样的虻虫?你难道不是一个像我一样的人?因为我跳舞喝酒又歌唱:直到有只莽撞的手掸掉了我的翅膀。如若思想是生命是呼吸也是力量:思想的贫乏便是死亡;那么我就是个快活的虻虫无论我是死去或是我生存……

图书封面


 天真与经验之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我是在阅读多玛斯•牟顿的《七重山》时发现这位诗人的:1.“这段期间,我发现一位诗人中的诗人,他属于浪漫时期,但是和同时代的诗人大异其趣且特立独行。我认为我对布莱克的喜爱是天主的恩宠在工作,这份爱始终不渝,在我的生活过程中深深扎根。父亲一向喜爱布莱克,我十岁时他曾对我解释布莱克的妙处。有趣的是,布莱克的《天真之歌》貌似童诗,简直像是特别为儿童写的,但是大多数孩子却看不懂,至少我就是这样。如果我在四五岁时就读它,也许会不同,但是到了十岁已经太懂事了,知道老虎不会在夜晚的森林中燃烧。这首诗真蠢!孩子都是缺乏想像力的。到了十六岁,我不再那么拘泥于字面上的意义了,渐渐能接受布莱克的隐喻,读得既惊讶又感动,但仍然无法确定掌握诗中的深度与力道。我极为欣赏布莱克,读起他的诗特别有耐心且专注,却总是觉得费解。我指的不是他的《预言书》——这个没人能懂!我的意思是不知道如何将他归类,也不知道如何统合他的观念。⋯⋯⋯⋯整个下午我不断沉思布莱克这个人,思考得很专注、很用心。我很少这么自动自发地思考问题,但是我想确定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立场如何?他的信仰是什么?宣讲的又是什么道理?他一方面说:穿黑袍的神父四处巡逻,用荆棘捆住我的喜乐和欲望。但是另一面对伏尔泰、卢梭及其同路人又恨之入骨。他痛恨所有唯物自然神论,痛恨十八世纪各种文雅、抽象的自然宗教,也痛恨十九世纪的不可知论,其实目前通行的观念大都是他痛恨的。我绝对无法调和如此两极的事物。布莱克是一位改革家,但是他却厌恶当时最伟大、最典型的革命份子,毫不妥协地反对那些我认为最能代表其理念典型的人。想了解布莱克这种理想让我觉得多么束手无策!我怎能理解:尽管他的叛逆充满怪异的异端色彩,基本上却是圣者的反叛,是热爱永生天生者的反叛。他对天主的渴望如此强烈、如此不可抗拒,所以他的反叛就是全力谴责伪善、淫荡、怀疑论和唯物论;在他看来,这些罪过都是冷漠庸碌的人树立在天主和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障碍。在描写那些穿黑袍巡逻的神父时,他并不认识任何天主教徒,甚至可能从未见过任何天主教神父。他笔下的神父只是心中的象征符号而已,象征软弱、妥协、法利塞式的信仰,并且将自己狭隘、传统的欲望和伪善的恐惧具体化称之为神。他并未明指他鄙视的对象属于何种宗教派别,只是不能忍受伪装的虔诚和虚伪的宗教情感,因为形式主义和教条传统会将天主的爱从人的灵魂中驱离,使人没有爱德,没有信仰的光照与生命,以致无法面对亲近天主。布莱克在这页诗上将着黑袍的神父描写成充满敌意的可怕形象,但是在另一首诗,查理曼的灰衣僧侣却是一位有爱心、有信心的圣者英雄,怀有真诚的爱为真天主的和平奋斗,这种真诚的爱就是布莱克赖以为生的唯一真理。在生命将结束时,布莱克告诉他的朋友帕莫,天主教会是唯一宣讲天主之爱的教会。当然,我不会将布莱克当作接近信仰及天主的完美途径推荐给所有人。布莱克的确非常深奥隐晦,他的思想包含了西方世界盛行过的一切异端神秘系统所导致的困惑——这可真是了不起。然而,籍着天主的恩宠,至少我这么认为,他并没有受到自己笔下那些疯狂象征的污染,因为他太善良圣洁了,他的信仰是扎实的,对天主的爱如此浩瀚真诚。天主终于利用布莱克唤醒了我灵魂中的一些信德与爱德——尽管布莱克描绘的古怪、凶暴形象下潜藏着那么多混淆的观念,出错的可能真是不可胜数。因此,我并不想奉他为圣人,但还是必须承认受了他的恩惠。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惊讶,其实并不奇怪:透过布莱克,我终能以迂回的方式,通过天主子耶稣基督,来到唯一的真教与唯一生活的天主面前。”2.啊!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事,那一年,那个夏天,我写了论文,真正在生活上与布莱克的天才及神圣精神有了接触!我开始欣赏他超越同时代英国人的伟大,再加上隔了空间的距离,像是登上了高山,回顾时更能欣赏他的境界。如果将他列入十八世纪末其他文人的行列,那近乎可笑,我不会这么做的,其他人都是自负,啰嗦,枯燥的小人物!至于其他浪漫派文人,比起布莱克非常真诚,充满灵性的火花,他们的灵感太微弱,太歇斯底里了。也许所有伟大浪漫派的文人都有本事将文字堆砌得较布莱克顺畅,但是就算布莱克拼错那么多字,他仍然是更了不起的诗人,因为他拥有更深奥扎实的灵感,他在十二岁时所写的诗就比雪莱写了一辈子的诗都好,我猜,大概在他十二岁时就已经看到厄里亚站在伦敦南方广场的树下了。布莱克的问题出在他尝试适应不了解他本人,亦不了解其信仰和爱心的社会,有些自以为是的卑下之人不只一次以为他们有责任逮住布莱克这个人,控制他,铸造他,是他们在布莱克身上发现的“才华”归顺到一般的传统的路线中,这意味着他在艺术与信仰中认为最不可或缺,最真切的部分总是遭到冷库而无情的贬抑。多年来他受尽来自各方的各种低级指控,后来终于完全离开原来可能赞助他的人,不再在将他当成疯子的世界上寻找同伴,从此单独行动,我行我素。于是他以雕刻为铜版画终老,因此也就不再需要“预言书”了。在后来这段日子中,他开始阅读但丁,透过但丁接触到天主教教理,认为天主教是唯一真正传授天主之爱的宗教。他晚年过的较为平静,但他似乎从未想要找个神父谈谈,当时天主教在英国几乎还是被查禁的宗教;不过,他逝世时面色炽红,心中也迸出快乐的歌声。布莱克逐渐进入我的内心,我越来越觉得必须有个有活力的信仰,也发现过去七年来那种死气沉沉,自私的理性主义是多么不真切,不实在,完全把我的心智和意志冻结了。3.我的论文题目最后是定位《威廉·布莱克的自然与艺术》,那时我不知道这个题目实在是天主上智的安排!这个题目引导我研究布莱克对艺术上各种彻底写实主义,自然主义,狭隘的古典现实主义之抗拒,因为他自己的理想主要是神秘与超自然的;换句话说,只要我能明智地处理这个题目,绝对会消除我的自然主义及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并且可以解决盘踞我心中多年,自己都解释不清的不协调想法与自我矛盾。毕竟,我从小就明白艺术经验的定点其实就是神秘经验的自然类似物。艺术经验是对现实的直觉感知,是透过对默观对象的感情认同产生的。多玛斯学派成这种知觉为“原始存有的”,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宛如认同各种本性而产生的知识;譬如一个贞洁的人能明白贞洁的本意,因为他自己的灵魂就充满了贞洁——那是他本性的一部分,因为习惯是人的第二本性。“非原始存有的”知识则是哲学家的知识,借用《师主篇》的说法,哲学家有能力定义贞洁,却不拥有贞洁的本质。我早由父亲那明白,如果将艺术的功能仅仅视为复制感官的愉悦,或者最好也不过是激情情感,造成短暂的兴奋,那简直是对艺术的亵渎。我一向了解艺术是默观的,需要人类最高境界的能力来表达。一旦我发现研究布莱克的秘诀在于了解他对艺术中的彻底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之反叛,就可看出他的“语言书”和其他诗篇也都在反叛道德规律中的自然主义。这是多么伟大的启示!从十六岁起,我一直以为布莱克和其他浪漫派文人一样,都是为自己歌颂激情和自然力。太离谱了!他赞美的是在神秘经验炼火中已转化的人类本性之爱、本性的能力,这也表示他借着信仰、爱和意愿努力彻底地净化自己,远离他那些理性主义的朋友们的琐碎物质主义、平庸世俗的理想。布莱克的理想一以贯之,发展处道德上的洞察力,能够辨别出世俗面包含私心的道德律之虚伪特色,因此他认出在立法时有些邪恶被定为正当的标准,用来谴责其他的邪恶。例如,骄傲与贪婪占据了审判席,严厉不仁地控诉人性中正常健康的努力;爱被判为淫乱,怜悯被残忍吞噬。 所以,布莱克知道为何:娼妓在大街小巷的嚎啕将织成老英伦的裹尸布我听过那哭喊声和回音,也看过那条裹尸布,却什么也不了解。我曾经试着将它解释成社会法律或经济力的问题,如果以前能明白布莱克的意思,他大概会告诉我,一旦社会和经济脱离了信仰与爱德,就会变成他陛下那年老、冰冷的魔鬼尤立申(Urizen)的铁链了!但是现在我将马里坦与布莱克对照着读,发现所有的疑难矛盾都消失了。
  •     The Fly by William Blake虻虫威廉-布莱克杨苡译Little Fly, Thy summer's play My thoughtless hand Has brushed away. 小小的虻虫你在夏天的游戏已被我的手不在意地拂去。Am not I A fly like thee? Or art not thou A man like me? 我难道不是一个像你一样的虻虫?你难道不是一个像我一样的人?For I dance And drink, and sing, Till some blind hand Shall brush my wing. 因为我跳舞喝酒又唱歌直到有只莽撞的手掸掉了我的翅膀。If thought is life And strength and breath And the want Of thought is death; 如若思想是生命是呼吸也是力量思想的贫乏便是死亡;Then am I A happy fly, If I live, Or if I die.那么我就是个快活的虻虫无论我是死去或是我生存。
  •     一般在书店看书,不大去诗歌区,并不是因为厌恶诗歌,而是自觉缺乏读诗的灵性,平日只是零零碎碎读一些诗,也没有用心钻研过。若不是过于精美的装帧,我可能不会在书店一角发现William Blake的这本诗集。在我的印象中,英国诗歌世界里比较有趣的诗人有John Donne,海明威一部《战地钟声》让John Donne的一曲哀歌在中国流传了起来。而对于William Blake,在我国受众不多,对于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诗人,我们大概知道雪莱和华兹华斯比较多。而华兹华斯诗风趋于清新自然,亦不浓烈。至于Blake,在《天真之歌》这一集中,更是表现出一种真诚的简洁。Blake好用短句,语言短促明快,所叙内容,并不像弥尔顿等一些诗人那么宏大和艰深,虽简约,却不简单。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诗人的纯真之心。诗歌亦是不免抒情,Blake的情感亦不是那种浓墨重彩式的,他更像一个淳朴的乡间歌手,唱着自己喜欢的清新歌曲。从Blake的诗歌里能明显体味到他的宗教情感,我虽不是有神论者,但亦不至于是渎神者,对于很多宗教情感,我想,我还得通过更多的阅读去了解。从Blake的诗里,可以看到他对于真情实感,对于美丽人生的淳朴热爱,我更愿意这样理解:宗教更多地是给予了诗人一种情感慰藉,一种心灵的寄托。本书的后一集《经验之歌》,我认为要比《天真之歌》稍微难懂了点,那里面传达出的情味微妙了些。整部诗集中总是出现“shepherd”(牧童)、“little boy”这些词汇,从一个个简单的词汇后面也体现出了不少田园的情怀。这部书并未配有英语原文,而是巧妙地将Blake自己创作的原版画全部收录在了书中,诗文也书写在画中。那些简洁通透的英语句子,我是站在书店紧锁眉关一句一句从Blake的画中读来的。诗人简直描绘了人类所有的美好时光。站了很久把这本书看完,走出书店看到喧嚣熙攘的人群和车流,阳光正好。只是看不到诗人所吟诵过的那些沼泽和露珠了。

精彩短评 (总计79条)

  •     印刷业是否会是文化和精神与物质载体最后一次紧密的联系
  •     翻译不喜,只有看原图,可惜小而模糊
  •     感覺一般
  •     绝对精装 ,比想象中的薄,适合收藏
  •     书的价值、作者独特的个人魅力使得这本书值这个价
  •     一个思想不可能去理解 另一个比它本身更伟大的思想 ——《一个小男孩的迷失》
  •     可爱,天真的诗集,似乎是写给小孩子的
  •     还是想读英文原版
  •     
  •     我很满意的一次购书过程
  •     因为《红龙》中的引用我才看了这本书,对于背景没有很深的了解,不能真正的读懂,看来我需要补一补背景知识了
  •     书不错,诗歌很唯美,装帧也很素雅、漂亮。
  •     过时了。另外、装帧得越精美越是对诗本身的背离
  •     不知为什么选牛津版的版画,有的画很模糊都看不清楚了。我的外教在PPT上给我展示过清楚的多(也许经过数码修复)的画,那个就更舒服。希望出版社能修复一下,让后扩大到整页大小,这样还可以作“中英双语”出版,这样出版社读者岂不各得其美?
  •     有些担心,不过还是按时送达。书上有些勒痕,应该是打包时包装所致,书的纸质很好。之前是看了美剧《师祖吸血鬼》里听到了a poison tree,感觉很不错,开始了解威廉
    布莱克,希望看过后能有所感悟。
  •     以后真的再也不敢看诗歌了〒_〒
  •     这本书采用16开纸印刷,布面精装,彩印。但是里面的排版还有问题。在每首试汉译文字前都有原来的英文版的影印照片(?),可是照片小了一点,倒不如把这种照片放成一整页,大气而美观。
  •       As is said that, Poem blongs with music.so it has its own musicality. Music is the form where we can get a direct impression and a first hand sensual experience. First, try to read these two poems we can see ,In The Lamb, Blake mainly uses long, vocalic rythem to make the poem sounds more soft, slow,and melodious, like feed, mead, name,lamb,mild,child, etc; thus,i think the lamb is more like the country folk music. Readers feel relaxed and delighted,and obtain a certain inner peace. While in the tiger, blake uses a lot of plosive sounds,like bright,night, symmetry,art,heart,beat, feet. These sounds are short , strong and aggressive,like the sound of those running machines in the factorys, intense and oppressive.
      
      Based on this musical mood ,there build up the two different scenes. The lamb is set in an idyllic rural landscape, while the tiger represents a degerous, complicated, urban night forest that is full of struggles. Actually, this is the image reflection of the contrast between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trandition and the rising industrial era.
      Traditionally, most of people worked in the land and made constant contacts with the nature. They planted crops,raised animals, and collected fruits. In a word,their life totally depended on the nature. food was indeed the gift from god, and the gift from the creator. Like the little lamb , god give them life and bid them feed.give them clothing and let them enjoy themselves by the stream and over the mead without worries, dangers. People did show veneration to the world and gratitude to god. They asked: little lamb, who make thee, dost thou know who made thee? They thought to themselves who gave them such a happy life, to whom they beared in mind to give their thankfulness. On the other hand, neither Human activities constitute a challenge to the environment. As human beings have faculties, veneration to the nature,emotion, so there is a limit.
      Now comes the enlightenment , the sense and the power of the man was discovered. domina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what’s more, even god has been expelled from the material world by Newton’s theories, so for the first time people has no fear for so called condemn of god. They over exploit natural resources,they enslave childrens,they tread on other fellow beings lives. the new living environment ,the isolated urban concrete forest contains a lot of sins, crimes and dangers. The tiger is hidding in somewhere close and is ready to attact at any time.
      And in addition,machines are no fresh and bones. They don’t have the capability of empathy. how can people cope with this indifferent exploitation of those running machines? And How can nature cope with this powerful vast production of machines driven by the fearless unsatiable human desires? life is no more leisure than before, people struggles under the accurate time table, working schedules and the pressure of productivity. What on earth is the cause? the poet’s asked: 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 could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 What the hammer, what the chain, in what furnace was thy brain?
      
      The lamb and the tiger are two poems in different collections, but they do echo to each other at distance. as blake said in the tiger: did he who made the lamb make thee? In the lamb, god is a mild child,tender is his skin and also is his heart. He loves his little lambs, he is innocent and full of sympathy. On the contrary, in the tiger, god is an old man,numb and detached from his creations. how can god on one hand created the tender lamb and on another hand created the cruel tiger to chase after the lamb. And instead of providing his creations a harmonious life, How can the creator just let them compete bloodly with each other.
      Chasing out from the country, childern are suffering from slavery, a lot of people are living in the midist of poverty, and london has also long been famous for its foggy weather . New technology didn’t bring a better life but a bigger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No difference, the innocent, the weak is always the one who serves as the sacrifice. Little lamb, god bless thee, but little lamb is destinated to be the sacrifice of the tiger. through out so many social changes, revolutions, the ordinary people is always the one who pay for tears,pains,and sacrifices.
      
      Comparing this two poems, or from a larger persperctive, the whole collection is blake’s reaction to his contemporary society.
      On one hand, through a little piper’s pen,he sings for the nature, for the childhood, for the innocence,because only love ,beauty,human emotion can give people a more tender mind, can call the return of virtues. Songs of innocence is a beautiful beckon,of course, with some light sorrow. On the other hand, he is an old experienced bard who has travelled a lot and has gone through a lot of distress of the life. In front of the sufferings that people are undergoing, he feels sorrowful , he feels hurt a lot . out of such sadness, frustration , He worried, he inquired,and he criticized, hoping to warn the public, to raise awareness of the social degeneration, to lead the people towards the truth, and towards the beauty. For me,songs of experience is a bitter persuation.
      I think contemporary chinese people couldn’t identify more with blake’s agony. In the past 100 years the country has gone through super sharp, violent changes. There come and go revolutions, wars, movements. Old trandition is confronting with new foreign culture. A group of people accumulate a great amount of wealth, while the majority sufferes from the worsening environment, unsafe food,poverty,etc. Although hundred years past, people are still experiencing the same anguish as the contemporary of blake. We can see easily worries and perplexity flushes on the internet,in newspapers, poems and other literary works, unknown to what a future the country is rushing to. They worry, they ask, they explore the posibilities of the exit. we can also see that new urban symphony is emerging, singing the rising citizen life. alongside this is the painfulness people have for this old country with so long a history and so vast, beautiful land. they recover strength from the good trandition,and the longlived culture.
      
      some other points:
      Experience wa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causes of man’s corruption by blake.
      1.I think it’s because as we grow up , we acquired the social rules and we slowly become restricted by these rules. Well formed men usually dare not to break the limits,thus can not make contact with the transcendental feelings.
      2.what’s more, as an adult ,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life has given us an old, numb heart that we no more want to explore, to feel, to imagine. We’ve lost the infant curiosity to world.
      Formal school education was rejected by blake is also because that school is the place where we get those rules ,those moral values. As blake said, the moral virtues are continual accusers of sin and promote enternal wars and domineers over others. For moral sistem is often a tool of a certain class of people to govern,to control the others.
      While why imagination and curiosity are so important. Because they link to a kind of liberty. Via such curiosity and imagination, one can never lose the capability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the life and can freely persue such a pleasure beyond moral sistems,social rules. Man can not be measured by rulers and compasses, love ,nature, peace is the instinctive necessity of human beings, is the way to get close to God. So said blake that love the human form divine. And all must love the human form, in heathen, turk, or jew. Where mercy, love,and pity dwell, there god is dwelling too.
      
  •     装帧实在美 翻译可圈可点
  •     威廉布莱克在诗中传道。
  •     是最美的书,文质相宜,美的装帧,美的诗文
  •     装帧设计真是漂亮,只是久远的文字读起来还是有些隔膜
  •     虽然贵,但很精美
  •     版本较大,印刷挺好,内容还不能一下进入。
  •     这么大的空白要是中英文对照那可真是业界良心了。
  •     威廉•布莱克,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明显的宗教性、预言性、哲理性和艺术性。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布莱克是个反理性主义者、梦幻家和神秘主义者,一个远离尘世的偏执狂,其一生都没有得到赏识。直到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叶芝等人重编了他的诗集,人们才惊讶于他的纯真与深刻。时至今日,不少批评家把布莱克列为英国文学史上与乔叟、斯宾塞、莎士比亚、弥尔顿、华兹华斯齐名的最伟大的六位诗人之一。《天真与经验之歌》收录了威廉•布莱克大部分的重要诗篇。诗集按各诗所反映的内容、格调和创作特点划分为“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两部分,反映诗人的思想和创作从孩子般的天真状态走向成人经验的苦涩历程。
  •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
  •     布莱克的诗歌简练淳朴又韵味思想十足,本书好就好在不仅有翻译,还将原文和图画附在译文旁,使读者可比较参照
  •     对翻译还是不满意。
  •     #2016167#
  •     没理由
  •     自己看完一遍后来又送同学了。
  •     以为是中英文对照的版本
  •     联合扉页上写:「表现人类灵魂的两个对立状态。」鉴赏课上读的 Tyger 确实最能表现《经验之歌》里的奥义
  •     因为我快活,又跳又唱,他们就以为对我毫无损伤。
  •     做的很漂亮的一部诗歌集
  •     每一首都让人惊讶
  •       老虎
      威廉 布莱克 (Fonteyn 译)
      
      老虎!老虎!炙热明亮
      在夜的丛林里,
      什么样不朽的手或眼
      能塑出你恐怖的匀称?
      
      在多远的深渊或穹宇
      点燃你眼中的火焰?
      驭使哪样的羽翼使他敢于渴望?
      哪样的手敢劫取那火种?
      
      哪样的臂膀,哪样的技艺
      能够扭转你的心肌?
      当你的心开始跳动,
      哪样令人畏惧的手? 哪样令人畏惧的足?
      
      哪样的锤?哪样的链?
      你的脑髓在哪样的火炉里熔炼?
      哪样的砧?哪样令人畏惧的紧握
      敢挑战它极惊惧的抓握?
      
      当星辰投下它们的矛枪,
      当它们的泪水洒满天堂,
      他可曾看着他的作品微笑?
      他可是那位既创造了羔羊也创造了你?
      
      老虎!老虎!炙热明亮
      在夜的丛林里,
      什么样不朽的手或眼
      敢塑出你恐怖的匀称?
      
      The Tiger
      
      William Blake
      
      Tiger! Tiger! burning bright
      In the forests of the night,
      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
      Could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
      
      In what distant deeps or skies
      Burnt the fire of thine eyes?
      On what wings dare he aspire?
      What the hand, dare seize the fire?
      
      And what shoulder, and what art,
      Could twist the sinews of thy heart?
      And when thy heart began to beat,
      What dread hand? And what dread feet?
      
      What the hammer? What the chain?
      In what furnace was thy brain?
      What the anvil? What dread grasp
      Dare its deadly terrors clasp?
      
      When the stars threw down their spears,
      And water'd heaven with their tears,
      Did He smile His work to see?
      Did He who made the Lamb make thee?
      
      Tiger! Tiger! burning bright
      In the forests of the night,
      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s
      Dare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
      
  •     patti 推荐
  •     装帧五星,译文三星。基本是前后对立,正写反写。除了这个图画诗歌的艺术形式之外真不觉得这诗歌有多么优秀?!
  •     有布莱克的铜印版画 装帧精美 隐秘而沉静的情感
  •     好书好价啊
  •     值得收藏的布莱克
  •     艰难的读完。布莱克的版画真是漂亮。
  •     买来收藏,质量没的说,有些贵了。
  •     他为自己的每首《天真与经验之歌》都做了版画。画面色彩浓郁,语言灵动天真。
  •     想看看杨苡翻译的书。
  •     诗歌读翻译的有什么意思呢
  •     杨苡就是穆旦的朋友,在他们共同的朋友萧珊去世后,他写信给她,谈心里的悲戚。书到后,几个下午的时间,每天读一些页,是难得的享受。
  •     书拿在手里手感很不错,画面有点模糊。
  •     很幻有想象的一本书!
  •     自留评论。要是有人来给我指点一下或者讨论一下就好了,也可以看到有什么不足。
  •     不理解杨苡这样的翻译大家为什么会译成这样,我这水平都看出许多错误,如《啊!向日葵》的最后一句Arise from their graves and aspire/ Where my Sun-flower wishes to go中的aspire应该不是渴望而是上升吧+吐槽下也不知是哪位从图书馆将这本书借走后一直不还,等了一个月之后只得去买,读了几页就后悔了……徒有其表……= = 当然也很有可能是我水平太次读解有误……
  •     好看!!原是冲着朱赢椿的装帧买的,结果发现里面的诗歌真的很好看,还有,这本书的装帧真的是太棒了,看起来很高端,送人啊收藏啊都很好。
  •     包装真心豪华。
    纸质也不错。
    一页一篇诗。
    经典的诗集。
  •     书籍装帧真的超棒,布莱克的诗粗读浅显直白,相比起来他的画更震撼动人,印刷书本不能描其万一。
  •     本来准备去市图三楼听讲座,结果进去几分钟感觉气氛不对,立马抽身而退。然后和学生去二楼逛图书,从中国到俄国,经英法美等欧洲诸国再到拉美,很快穿越了世界文学史。最后,他借了本《德语课》,我借了本布莱克,一看两钟头到闭馆。我之所以借布莱克的《天真与经验之歌》,一是因为对布莱克抱有敬意,二是封面是柔软的皮质设计,摸上去特舒服,内容图文并茂,布莱克亲自制作的版画,亲自写的诗。三是题目好,有人说,美国小说的主题总是当天真遇到经验,而布莱克干脆就叫《天真与经验之歌》,齐了。很快就看完了,因为下面还有两个小盆友,还要留出空间为他们每人借一本书。另:里面有一首诗不错:“爱情并不想讨它自己欢欣,/对它自己也丝毫不挂心,/只是为了别人才舍弃安宁,/在地狱的绝望中建立一座天庭。“这首诗出自经验篇,事非经过不知难呀。
  •     配了版画是亮点,但诗歌的解说为什么要放在后面,使用体验太差了。读原文很有味道,译文不太贴切。开本那么大其实可以考虑印上原文
  •     不错~~很快~~很好·~
  •     诗集无论是翻译还是印刷都很满意,唯一的缺憾就是原文部分的印刷,如果能放大一些就好了,英文的部分字体很艰难才能看清
  •     “从孩子的天真走向成人的'经验之谈'也许是苦涩的,却也是不可避免的必经之地。”
  •     實在是太精美了這本書...
  •     「我唱起这悲伤的曲调。 因为我快活,又跳又唱, 他们就以为对我毫无损伤」
  •     纯真朴素宗教意味浓重 不喜
  •     个人认为布莱克的版画比诗更棒,他的诗无论是在思想边界的探讨还是形式的创新上对我而言都没有什么启发。杨苡的翻译和收录的艾略特的小论文是这个译本的最大亮点。艾略特论布莱克反而对我有启发,它认为其伟大诗作的共通之处在于其“不快感”,这是由于其展示了整个世界都暗暗反对的真诚。另外,他说明了为何布莱克的长诗较为逊色:因为长诗不能不表达一些非个人的观点,而布莱克见得太少,太执着与自己的观念,因此短诗才是最精致且最适合布莱克这种有着强烈个人化特质的人(这是否能用来解释某些伟大短篇小说家的创作?)还有一个引我关注的问题就是布莱克叙述角度的自由切换,如《花朵》一诗,“我”指的可能是叙述者也可能指雀儿,或者两者合一,从而达到一种隐喻的目的。根本问题在于这究竟是一种时代气氛下的语言习惯,还是作者有意的艺术技巧?
  •     @诚品
  •     对翻译不太满意。另外如果布莱克的版画能放大就好了,本来这么大的开本应该足够清晰才是。
  •     好处是有原诗作对照,可以看出杨苡译得并不好。豆瓣下面有人说“诗集必须要由诗人来译”,我觉得很对。
  •     诗与书,美轮美奂。许多时候美与快乐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     N多年前我读过简装本,现在,给孩子买这本装帧精美的《天真与经验之歌》。个人认为,布莱克的诗,比较适合引孩子入诗的大门。
  •     布莱克是一个活在自己童话哲学中的诗人
  •     一些思想漫不經意地誕生
  •     书是挺好的,包装很精美。纸质也很好。就是我水平有限,高估自己了。。。看不出太多内涵来。。。。
  •     非常好的一本书,很适合我
  •     红龙的画家
  •     装帧非常漂亮,打折买也很划算。 整本读下来只有两篇比较喜欢。
  •     唉,更偏向经验之歌
  •     虽然没读懂,不过插画真的好漂亮,装帧也很棒
  •     老翻译家的翻译啊,真是鸡肋...但是装帧和质感简直轻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