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诗选》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诗歌 > 英国诗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532755615
作者:王佐良 主编
页数:697页

英国文学史上作品流芳百世的几位大诗人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剧“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说,但在改写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给旧题材赋予新颖、丰富、深刻的内容。在艺术表现上,他继承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英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的三大传统并加以发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造性革新。他的戏剧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 、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为当时英国的舞台和观众写作的大众化的戏剧。17世纪始,莎士比亚戏剧传入德、法、意、俄、北欧诸国,然后渐及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对各国戏剧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并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交流的重要纽带和灵感源泉。莎士比亚在所有的文学人物中首屈一指,这看来是无容置辩的。莎士比亚创造词汇的天赋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话常被引用。近四百年来他的作品一直给读者和评论家带来了许多欢乐。莎士比亚的作品接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据统计,莎士比亚用词高达两万个以上。它广泛采用民间语言,注意吸收外来词汇,还大量运用比喻、隐喻、双关语,可谓集当时英语之大成。莎剧中许多语句已成为现代英语中的成语、典故和格言。  虽然莎士比亚用英文写作,但是他是一位真正闻名世界的人物。虽然英语不完全是一种世界语言,但是它比任何其它语言都更接近世界语言。而且莎士比亚的作品被译成许多种文学,许多国家都读他的著作,上演他的戏剧。世世代代的戏剧家都研究他的作品,企图获得他的文学气质。他的戏剧中放射出的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其意义早已超出了他的时代和国家的范围。他对文学界造成如此大的影响,难怪著名的戏剧家本·琼斯说:“他不只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全世纪。”在他的故居,已竖起了近200多个国家的国旗,每一面都代表一个国家翻译了他的作品。对莎士比亚的研究也成了一门学问,叫做“莎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大约创作于1590年至1598年之间,其诗作的结构技巧和语言技巧都很高,几乎每首诗都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莎士比亚在运用这个诗体时,极为得心应手,主要表现为语汇丰富、用词洗练、比喻新颖、结构巧妙、音调铿锵悦耳。而其最擅长的是最后两行诗,往往构思奇诡,语出惊人,既是全诗点睛之作,又自成一联警语格言。在英国乃至世界十四行诗的创作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当得起空前绝后的美称。           丁尼生(A.L .Tennyson,1809-1892),19世纪英国最受欢迎的著名诗人,1851年继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后的获桂冠诗人称号。他的作品音韵优美,文字纯净,激发了众多英国美术家的创作灵感。丁尼生诗艺精湛,被誉为“可能是耳朵最灵敏的英国诗人”。丁尼生根据老子的生平和著作创作了长诗《先贤》。他把《先贤》当作自己后期最好的诗作之一,诗中“先贤”或先知指的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代表作品为组诗《悼念》。这是英国文学中最伟大的挽歌之一,也是丁尼生最能经受时间考验的作品。《伊诺克·阿登》是丁尼生最著名的诗歌之一。他的优美的短篇抒情诗《过沙洲》展示了丁尼生恬静的宗教信仰。丁尼生的短篇抒情诗非常精彩,对英国景色、自然风光和天籁的描写十分出色。他的创作技能几乎是完美无暇。           威廉·华兹华斯他以表现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反映他个人与自然的交流,以及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而闻名于世。从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中,华兹华斯领悟到我们应在自然面前保持一种“明智的消极”,对自然虚怀以待,积极回应,避免过度的理性干预,这样才可能领会到自然的真谛。他认为自然作为一个活的有机体,囊括人类世界及整个外部自然界,人类及自然界中各种物体都是其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将自己的生命融于自然,从自然中汲取欢乐、智慧与力量,华兹华斯领悟到了自然是一具有生命的有机整体这一最为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并将它通过诗歌传达给读者。就此而言,华兹华斯不愧是一位自然的先知。我们应向他致以高度的礼赞。华兹华斯的诗歌里面充满了种种宁静、和谐和哲理。在他看来:大自然就是一个老师,就是他心灵的指导、卫士和道德生命的灵魂。大自然能分享人的感情,能同情人类。华兹华斯笔下的自然就是如此。大自然给了他生活的目标,纯净了他的心灵,激发了他的灵感,开拓了他的视野,升华了他的境界。华兹华斯在大自然中不断地去完善自己,在大自然中开拓出一种新的和谐与统一的境 界,在大自然中去发现人生的真谛,在大自然中去领悟永恒的生命。 华兹华斯感到自然有一种巨大的魅力,大自然处处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伟大力量, 这力量给人们以福泽,以启示,同时也唤醒、教育人们。 被称为"自然诗人"的华兹华斯,一生对自然关注的目的是拯救人类。他认为人类要从资本主义工业化文明的灾难性后果中得到拯救,其出路是接近自然、重返自然.他的到自然中去不是一种逃遁或逍遥,而是一种救赎。他的诗是人类共同精神财富宝库中的珍宝!           自觉的灵、英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小说家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作品在20世纪初世界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于吉卜林的“观察的能力、新颖的想象、雄浑的思想和杰出的叙事才能”,他于19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英国第一位获此奖的作家,也是至今诺贝尔文学奖最年轻的获得者。吉卜林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的作品既有反映他的印度生活现实的小说《山中故事》(Plain Tales From The Hills), 也有儿童读物的经典童话著作《从林故事》,The Jungle Books)和《如此故事》(Just So Stories),还有为儿童创作的充满神奇色彩的小说《基姆》(Kim)、游记《从大海到大海》、 诗集《营房谣》(Gunga Din)、短诗《如果》(If—)以及许多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吉卜林的《丛林之书》里的动物故事,已被译成数十种语言,传遍了全世界。吉卜林丰富的知识,奇妙的想象力,幽默的文笔,创造了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童话世界,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受孩子喜爱的故事之一。有人评论道:“它们不像是在现代炉火旁讲给孩子听的童话,而更像是在世界的清晨讲给成人听的故事”。吉卜林也被誉为是“短篇小说艺术创新之人”,在短篇小说方面,他是无与伦比的。吉卜林曾被授予英国爵士头衔和英国桂冠诗人的头衔,但都被他放弃了。吉卜林也以其作品高超的文学性和复杂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尊敬。吉卜林对科幻小说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科幻小说家们表露出来的,科幻小说家坎贝尔评价吉卜林为“第一位现代科幻小说家”。吉卜林的诗词创作同样丰富多彩, 感情真挚, 一首在英国脍炙人口的的著名短诗《如果》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在1995年BBC的“英国人最喜爱的诗”的民意调查中,这首立意于克制主义和淡泊主义的诗被选为吉卜林最著名的诗。以下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写给他12岁的儿子的诗,短短的一首诗,语言质朴,风格简约,平淡之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令人久久回味。           威廉.布莱克,是个神圣、无畏、单纯的诗人、孤独的先知。虽然布莱克现在被誉为伟大及独一无二的富想象力的英国诗人,但对于他,我们知道的无疑太少了。布莱克是想象力的先知,和经验的忠实记录者。布莱克最被人们引用和传诵的,也是后代文学大家反复赞美的几首诗歌如《擦烟囱的少年》、《保姆之歌》、《病玫瑰》、《老虎》,皆可以看作构筑布莱克之“天国原形”的一部分,并且可以用一种亲喃的语言和“白色诸神”寂静的交谈,尽管世风低落,但布莱克怀着壮丽的想象力与战斗力,投入了 “世俗反讽”运动中。布莱克同时代的人除了为他的不同寻常的举止和热情四溢的精力而感到困惑外,还为他的高深与可敬而感到迷惑。布莱克显然不是为属他的身体命运的那个时代写作的作家,他藉一种基于神秘与特有经验而“对感官不同程度”的扰乱,找到了一条通向自由和赞美的 “天国诗歌”的归依与信仰。也许,这就是布莱克为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经验与价值。 布莱克一生浓厚的天启意识、艺术家的天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使它的诗歌具有明显的预言性、宗教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特点。他对英国诗歌作出了巨大贡献,其诗作内容以神秘、宗教及象征为主要特征。布莱克生前默默无闻,死后亦长期倍受冷落,直到19世纪中叶之后,叶芝等人重编了他的诗集,人们才惊讶于他的纯真与深刻,重新发现了这位大师,他的作品日渐成为热点。

剑桥的特产是诗

读完此书的两大印象,其一是多数诗人毕业于剑桥大学,其二是浪漫派大诗人多英年早逝。如果诗跟葡萄酒或者冰激凌一样有原产地,那么英国诗就是剑桥的特产了。当然,牛津后来也颇显重要,可谓第二产地。在这些名目繁多的特产中,有几样是很令人心动的。马娄,一个16世纪喜欢吵架的人,写爱情很奔放。这是有联系的,喜欢吵架的人一定是激烈的,感情充沛,思想顽固的人,因此对于爱情,他的情感肯定也是汹涌澎湃的!所以发出“与我同居吧,做我的爱人,我们将品尝一切的欢欣”这样赤裸裸,不害羞的呐喊。萨克令,一个17世纪的贵族,保皇党,最后把自己给穷死了。他的贵族气质在“为什么这样子苍白,憔悴,痴心汉”表露无遗,在失恋后抬起高贵的头颅,并对那抛弃他的姑娘送上一句恶毒的诅咒:“魔鬼保准放不了她”!马韦尔,一个17世纪的高官,对绿色有特别的感情,是个绿迷。他对绿色的崇拜已经超越了理智,升华到了宗教崇拜的境界。“Annihilating all that’s made To a green Thought in a green Shade”迷惑了历代的读者,不知道他所言为何。其实人家就是喜欢绿色,认为上帝的思想是绿色的,一切存在的当然就是上帝绿色思想的创造物,并且被荫庇在上帝绿色的身体中。只是,评论家无法接受这样的愚弄,所以不断在臆想中挖掘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其实,若是马韦尔恰巧红色崇拜,那这句名句就成了:“Annihilating all that’s made To a red Thought in a red Shade”,又有何不可呢?哈代,一个19世纪出名的小说家,写诗也很棒。“身后”写的很平实但很感人,展现了一个死人可能做的梦。可是,这正是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所担心的。哈姆雷特之所以在生死之间犹豫不决,一个原因就是怕如睡眠的死亡会有尘世的梦魇纠缠,那就令死亡不是解脱而是无期的酷刑了。因此,纠结的哈姆雷特不能毅然决然地去死。

鹰与历史

泰德·休斯有一首《栖息的鹰》我坐在树的顶端,把眼睛闭上。一动也不动,在我弯弯的脑袋和弯弯的脚爪间没有弄虚作假的梦:也不在睡眠中排演完美的捕杀或吃什么。高高的树真够方便的!空气的畅通,太阳的光芒都对我有利;地球的脸朝上,任我察看。我的双脚钉在粗砺的树皮上。真得用整个造化之力才能生我这只脚、我的每根羽毛:如今我的脚控制着天地或者飞上去,慢悠悠地旋转它——我高兴时就捕杀,因为一切都是我的。我躯体里并无奥秘:我的举止就是把别个的脑袋撕下来——分配死亡。因为我飞翔的一条路线是直接穿过生物的骨骼。我的权力无须论证:太阳就在我背后。我开始以来,什么也不曾改变。我的眼睛不允许改变。我打算让世界就这样子下去。历史是时光流逝的见证人。它能照亮现实,唤起记忆,指导国计民生,并提供有关国际社会的见闻。历史学家的首要法则是绝对不能撒谎;其次,不应把事件真相略去不表。而且在写作中不应有袒护或泄恨的痕迹。当这场战役被整理成书的时候,没有重要的知识在他的头壳里丧失。他的玩笑是陈腐的,他沉闷如战时,他的名字和模样都将永远消逝。我们的女儿得以热爱这人间,不再为狗所凌辱;也为了使有山、有水、有房屋的地方,也能有人烟。手可以从蜡烛上同时感到柔软和温暖,而从冰上所获得的冰冷和坚硬感则截然不同于糖的甜味和玫瑰的馨香。“未怕秦灰,终归孔炬耳。“孔子烧书,秦始皇亦烧书。”得假其手“,”更生“。历史是什么,历史是替沉默与孤独守护钥匙的人。历史是秦始皇统一七国,历史是凯撒遇刺的瞬间喊道”还有你,布鲁图。”历史是沉默,历史是菁华。历史是纵身一跃,是鹰的搏斗。历史是鹰的历史,而不是懦夫的历史。物理学家爱德华·威顿(Edward Witten)是一名历史学家,德国总理默克尔也是一名出色的历史学家。他们是鹰,是真正创造历史的人。做一只鹰,或者做一桶酒里的一匙污水。

这本书不是布脊的,我在书店见了,大家不用浪费钱了

装帧设计跟 加缪 的风格差不多不是布脊封面上的那个图片是用不粘胶沾上去的排版密密麻麻吗而且这么贵的书,你就是用个布面也应该吧?竟然还是纸面,还不是布脊装帧设计跟 加缪 的风格差不多不是布脊封面上的那个图片是用不粘胶沾上去的排版密密麻麻吗而且这么贵的书,你就是用个布面也应该吧?竟然还是纸面,还不是布脊装帧设计跟 加缪 的风格差不多不是布脊封面上的那个图片是用不粘胶沾上去的排版密密麻麻吗而且这么贵的书,你就是用个布面也应该吧?竟然还是纸面,还不是布脊


 英国诗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