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文明史(第3卷)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各国文化 > 中亚文明史(第3卷)

出版社:李特文斯基、 马小鹤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3-01出版)
出版日期:2003-1
ISBN:9787500110934
作者:李特文斯基
页数:501页

作者简介

六卷本《中亚文明史》是全面描述中亚文明这一重大主题的首次尝次。出版这套史书与教科文组织的宗旨完全吻合,该组织一个著名的国际专家小组多年来协同合作, 已经进行了有关的基础研究,力图向更多的公众介绍位于欧亚大陆心脏地带这一辽阔区域的文明史实。
  六卷本《中亚文明史》将揭示中亚地区从文明之初到当今时代各种文化的兴盛和衰亡。该地区只有很少一些地名,如撒马尔罕、布哈拉或希瓦,是公众所熟悉的:如今一些知名的专家(许多是当地人)通过本书为我们揭开了帷幕,显示了中亚文明更加丰富多彩的一面。从一个大的范围讲,古代和中古世界史就由欧亚腹地各族人民的迁徒而形成的,迁徒的范围从西部的黑海一直延伸到东部的中国本土边境。
  《中亚文明史》第三卷论述的年代从公元三世纪直到八世纪。在这一时期,各种政治事件,交战的王朝和民族运动相互交织,形成一幅纷繁的画面,而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动乱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个时代产生了萨珊伊郎(224-651年)和中国唐朝(618-907年)等强盛的帝国,其他许多较小的领地和国家也纷纷建立。游牧民族掀起了移民浪潮,草原帝国(勾奴、口厌哒、突厥等)的出现不仅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留下印迹,还常常向定居区域蔓延,在定居人口中增加了新的民族成分。这种多民族共存的社会在道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萨满教等伟大的宗教传统中扎下了根。
  阿拉伯人在征服伊朗和中亚后,将伊斯兰教带入东方。中亚大部分地区呈现伊斯兰化,根本改变着生活的各个方面。拥有灿烂文明的萨珊伊朗、印度、花刺子模和索格底亚那以及新疆绿洲国家与其他地区开展了广泛的商贸交流。丝绸之路及其他商路进行的广泛货物流动,自然也伴随着艺术与科学的交流,以及各种思想和文化的互动。因此,这一时期艺术和智力的创新空前繁荣,出现了伟大的科学和文学作品。宗教与世俗艺术共同昌盛,创造出辉煌的杰作。这一地区从公元三世纪至八世纪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对世界文明以及世界文化和科学遗产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书籍目录

出版计划说明    国际科学委员会主席穆罕默德·S·阿西莫夫编写《中亚文明史》国际科学委员会委员名单供稿者名单第一章历史导言    B.A李特文斯基张广迭第二章萨珊伊朗——经济、社会、艺术和工艺    N N切尼金A V.尼基廷第三章萨珊伊朗——智力生活    A.塔法佐里A.L.赫罗默夫第四章贵霜一萨珊王国    A.H.迭尼B.A李特文斯基第五章中亚寄多罗王国    E.v.泽马尔第六章噘哒帝国    B.A.李特文斯基第七章犍陀罗和克什米尔的东贵霜人、寄多罗人以及后期噘哒人    A.H.丹尼B.A.李特文斯基    M.H.扎米尔·萨菲第八章笈多王国    K.查克拉巴尔蒂第九章花刺子模    E.E尼拉齐克P.G.巴尔加科夫第十章索格底亚那    B.I.马沙克N.N.尼格马托夫第十一章塔里木盆地的城市国家    张广达第十二章高昌    张广达第十三章北方游牧民族    I Jl R.库兹拉索夫参考书目索引

编辑推荐

  六卷本《中亚文明史》是全面描述中亚文明这一重大主题的首次尝次。出版这套史书与教科文组织的宗旨完全吻合,该组织一个著名的国际专家小组多年来协同合作, 已经进行了有关的基础研究,力图向更多的公众介绍位于欧亚大陆心脏地带这一辽阔区域的文明史实。  六卷本《中亚文明史》将揭示中亚地区从文明之初到当今时代各种文化的兴盛和衰亡。该地区只有很少一些地名,如撒马尔罕、布哈拉或希瓦,是公众所熟悉的:如今一些知名的专家(许多是当地人)通过本书为我们揭开了帷幕,显示了中亚文明更加丰富多彩的一面。从一个大的范围讲,古代和中古世界史就由欧亚腹地各族人民的迁徒而形成的,迁徒的范围从西部的黑海一直延伸到东部的中国本土边境。

内容概要

作者:(俄国)李特文斯基 译者:马小鹤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费德里科·马约尔    教科文组织在其《组织法》中宣布的目标之一,便是“发展及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手段,并借此种手段之运用促成相互了解,达到对彼此之生活有一更真实、更全面认识之目的。”1968年出版的《人类科学文化发展史》是教科文组织早期的一项重大举措,旨在大力宣扬世界各国人民对人类历史的特殊贡献,加强他们对集体命运的意识。这部世界性的历史巨著目前正在进行重大修改,而紧接其后则是一系列区域性出版项目,其中包括《非洲通史》以及尚处于计划阶段的关于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区和论述伊斯兰文化方面的史学著作。目前推出的《中亚文明史》也是这一扩大的出版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科文组织将中亚列为这套区域性史学著作的第二部,是恰当的。因为,中亚地区与非洲一样,其文化遗产往往不能成为史学界关注的主要焦点。但是自远古时代起,该地区就是欧亚大陆人口流动的发生地。尤其是古代和中世纪世界,其历史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里海到蒙古高原这片广大地区延续不断源自草原、沙漠、绿洲和山区的各族人民。从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提到的基密里安人,希罗多德描述的斯基泰人,因其不断进犯而迫使中国皇帝修筑长城的匈奴,公元六世纪将其帝国扩大到拜占廷边界的突厥人,古代中国声名远扬的契丹人,一直到十三世纪突然出现在世界历史中的成吉思汗统治的蒙古人,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共同为欧亚两大文明界定了范围,考验了其勇气和耐力。    仅仅用游牧民族的文化来认定中亚各族人民是不够的。因为这样就忽略了中亚地区内部游牧与定居之间,畜牧者与务农者之间复杂的共生现象。而最主要的是忽略了中亚地区一些大城市的出现,如撒马尔罕、布哈拉和希瓦,它们都建于中世纪晚期,后成为智力探索和艺术创造的杰出中心。哲学家兼科学家阿维森纳(布哈拉人)的重要著作以及帖木儿王朝那些永不过时的建筑艺术精品,集中体现了中亚地区草原和沙漠上中世纪文化的繁荣昌盛。    中亚文明当然不是从虚无中发展而成。伊斯兰的影响无处不在,且根深蒂固。欧亚大陆周边的伟大文明也对这片土地产生过重要影响。在大约1500年的时间内,这片贫瘠的内陆之海——远离地球上真正的海洋——一直是沟通中国、印度、伊朗和欧洲的商路(主要是丝绸)和思想之路的关键地区。伊朗的文明中心虽然地处西南亚,但它的影响特别强,以致于有时竟难以明确界定伊朗本土文明与中亚边远地区的文明。    中亚地区民族的多样性也因此而受到多重的外来影响。千百年来,该地区不断涌入外来的艺术和思想,撞击着中亚固有的模式并逐渐与之融合。移民和经常发生的军事入侵的冲击,使一些民族和文化或融合,或取替,致使这片广大地区始终处于流动状态。    世世代代人口流动的收缩和扩张更增加了界定这一地区的困难,因为仅靠其地表无法得出明确界限。因此当教科文组织第十九届大会决定出版《中亚文明史》时,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界定该地区的范围。后来在1978年教科文组织的一次会议上商定,对中亚的研究应针对有关阿富汗、伊朗东北部地区、巴基斯坦、印度北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蒙古和前苏联的几个中亚共和国的文明。本部历史所用“中亚”这一名称即指这一地区,与可明确辨别的文化和历史现实相符。    教科文组织号召专家,尤其是中亚地区当地学者参与这项工作,并得到广泛而慷慨的响应。学术界认为这一项目是拉开长期遮蔽中亚的帷幕的极好机会。然而,这项任务工程之浩大是谁也不会怀疑的。    1980年成立了一个特设国际科学委员会,对这项工作进行计划和筹备,并商定出版六卷本中亚史,从远古时代一直写到今天。该委员会最初的工作是决定眼前这幅宽阔的画布上哪一部分应最为突出。通过适当的过程,已作出公平的安排,并选出了主编和作者队伍。    目前,《中亚文明史》的筹备工作进展顺利,研究和考古方面所用的各种资源都是最好的,以求工作精益求精;在该地区各大中心查阅的编年史数不胜数。我衷心祝愿本书第三卷和以后各卷对世界的读者有所教益,并使他们从中得到满足。    我还要感谢国际科学委员会的主席、报告员和各位委员,以及主编、作者和各组专家,他们通力合作,详细叙述了中亚地区那极其重要而又激动人心的历史,使人们对该地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确信这部史学著作必将证明是对研究各国文化并使之互相欣赏的一项显著的贡献,而这些文化则是人类共同继承的遗产。

章节摘录

书摘    第二章萨珊伊朗——经济、社会、艺术和工艺    N.N.切尼金    A.V.尼基廷    第一部分    政治史、经济和社会    (N.N.切尼金)    伏洛加塞斯四世可能死于公元208/209年前后,此后他的两个儿子阿达范五世(阿塔巴努斯)和伏洛加塞斯五世互相争夺帕提亚王位。阿达范统治伊朗中部,而伏洛加塞斯统治美索不达米亚,在塞琉西亚铸造钱币。这两兄弟之间的冲突一直延续到帕提亚王朝统治结束之时。在罗马,公元211年,卡勒卡勒继承了他父亲塞普蒂米厄斯·西维勒斯的王位,帕提亚的虚弱招致了罗马的侵犯,在这次侵犯中,米底的一大部分被劫掠一空,阿尔贝拉的帕提亚陵墓被挖了祖坟。虽然阿达范成功地击败了卡勒卡勒的继位者马克林努斯,但是对罗马的战争和内乱已经使帕提亚帝国精疲力竭。根据西蒙内塔的著作,现在我们知道,阿达范没有铸造过四德拉克姆的钱币,因为他没有控制过塞琉西亚。    公元前四世纪初亚历山大大帝入侵以后,波斯人的故乡法尔斯地区先成为塞琉古王朝,后来成为帕提亚王朝的属国之一,由几个当地的王公统治。波斯王国从公元前280年到公元200年间几乎不问断地发行钱币,使用的称号先是prtrk’(Fratamka,即总督),后来是MLK’(王)。三世纪初帕提亚王室内部的冲突以及对罗马的战争削弱了中央的权威。    虚弱的帕提亚王朝统治的最后年代里,波斯的一位杰出的国王是巴兹兰吉家族的戈奇赫尔,尽管他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钱币上。萨珊王朝是用萨珊此人的名字来命名的,萨珊可能是伊斯塔赫尔城阿杜尔一阿那希塔神庙的主要祭司。他的儿子或后裔帕佩克(靠近波斯波利斯的纳克希·鲁斯坦的琐罗亚斯德克尔白的沙普尔大铭文中,提到了萨珊和帕佩克,但是,没有把他们列入萨珊王族的世系之中)继承了他,这个家族打败了当地的总督们,废黜了戈奇赫尔,从而赢得了更大权势。帕佩克的名字出现在钱币上,使用MLK’(王)的头衔。根据阿拉伯历史学家泰伯里的记载,阿达范五世要求帕佩克服从其威权,把自己的儿子阿达希尔送到朝廷上去,但是帕佩克拒绝了。帕佩克去世时,由其长子沙普尔继承王位,但他没有得到自己的弟弟阿达希尔的拥戴。但是,沙普尔在波斯波利斯的一次事故中丧生,阿达希尔成了这个地方王朝的首领。    根据沙普尔一世的比沙普尔铭文,阿达希尔于205年称王。一系列钱币上显示他头戴帕提亚冠冕,这可能是为了庆祝此事而铸造的。阿达希尔后来在伊朗西部作战,约于222年征服了苏西亚那(Susiana)和埃利迈斯(Ely—mals)。帕提亚的属国查拉森((~haracene)(梅森[Meshan])被占领,任命了一个新的总督。在著名的奥尔米兹达于(位置不明)之战中,阿达范五世被打败,并被杀,这场战斗发生的时间可能会不晚于224年。    在惨败之后,阿萨西斯人(Arsacids,即帕提亚人)的残部逃入山区,抵抗了一阵。以《穆吉马尔·塔瓦利赫》(Mujmal al-Tawarikh)中的证据为基础,维登格伦提出,当阿达希尔进军首都泰西封(Tespon)时,靠近尼哈旺德(Ni-havend,)附近发生过第二场战争。根据泰伯里的记载,阿达希尔向厄克巴丹(哈马丹)进军,然后征服了亚美尼亚(Armenia)和阿迪阿本(Adiabene)(摩苏尔[Mosul]),226年他进入首都,自封“众王之王”(shahanshah),开始了他的正式统治。他下令在纳克希·鲁斯坦的岩石上刻了一座浅浮雕以示庆祝(图1),并发行钱币,钱币上的他戴一种新的王冠(图版I,3)。   现在一般承认,阿达希尔曾几次打败阿达范五世,推翻了一些生活在帕提亚统治下的地方小王公,重新任命本家族的成员为总督取代他们。但是,如果泰伯里的记载是正确的话,那么,东方的一场战役应该发生在阿达希尔一世统治期间,占领了塞斯坦(现代的锡斯坦[sistan])、阿巴尔沙赫尔(尼沙普尔)、谋夫、巴里黑和花剌子模。现在一般认为,伊朗新王朝的兴起推翻了大贵霜人,至少推翻了他们的西部地区的统治。根据泰伯里的记载,贵霜王(可能是韦苏提婆一世)曾派出一个求降的使团。无论如何,贵霜王国是分裂的,他们的帝国在巴克特利亚和喀布尔谷地的核心部分已经被置于萨珊王朝控制之下。萨珊王朝派遣到这些被占领土上的统治者今天称为贵霜萨珊总督,虽然他们开始发行钱币的日期尚不明确。看来在这个时期,萨珊诸王对这些主要省份是定期任命总督的。    沙普尔一世帝国版图的东方疆界可以从琐罗亚斯德的克尔白正面铭文的内容中得知。这个铭文用三种语言写成:即中古波斯语、帕提亚语和希腊语,列举了260年前后萨珊帝国的各个省份。它显示,沙普尔已经在与罗马人的战斗和在外高加索的战斗中取胜,在他的统治下,萨珊王朝在东方控制的版图也得到了扩张。铭文的第二部分是对帝国的描写,说明沙普尔已经拥有谋夫、赫拉特、全部的阿巴尔沙赫尔、克尔曼(Kerman)、塞斯坦、图兰(Turan)、马克兰(Makran)、帕拉丹(Paradan)、信德(Hind,今Sind),以及远至白沙瓦(pshkbwr)的贵霜沙,直抵喀什(Kash)、索格特和赭时(喀什噶尔、索格底亚那和塔什干[Tashkent])的边界。这一段铭文也列举了坐落在帝国东部的所有省份。在提到贵霜人的时候,沙普尔表明了他在东面和东北面所控制的范围。应该指出的是,虽然在这个省份名单上没有出现花刺子模地区,其实它在阿达希尔一世统治时期已经被萨珊人所征服。泰伯里曾提到一场阿达希尔征服花刺子模和戈尔甘等地的战役。根据《阿尔贝拉编年史》(Chromicle of Ar-bela)(其可靠性尚有争议),对花刺子模的最后进攻发生在阿达希尔统治的239/240年。    贵霜沙(贵霜王)作为萨珊王朝诸侯的称号而出现,说明大贵霜王已经被击败。沙普尔一世的胜利明显地结束了大贵霜王的统治,把他们的王国分割成南北两个部分。贵霜人的支系统治着南部,即印度河以东,他们称为穆龙达(Murundas)。贵霜领土的北部,即核心部分则成了萨珊帝国的一个省份。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斗争    沙普尔二世(309—379年)曾发动十年之久的战争对付入侵者,阿米安努斯·马尔塞来努斯(XVll,5)把这些入侵者称为匈尼特人。沙普尔在战争中明显获胜,设法将入侵者置于自己的威权之下,稳定了他的东部边界。沙普尔的凯旋当发生于360年之前的某个时候;很显然,这时阿巴尔沙赫尔城已经建立,并用作他司令部的驻地。他成功地控制了匈尼特人,与他们缔结了联盟,条件是匈尼特人帮助沙普尔进行反对罗马人的战争。根据阿米安努斯·马尔塞来努斯亲眼目击的记载(XVIII,7.1.2),360年他围攻阿米达(Amida)要塞(今土耳其东部的迪亚巴克尔[Diyarbekir]),匈尼特人在其国王格龙贝茨的率领下支持了他。    ……

图书封面


 中亚文明史(第3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种多民族共存的社会在道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萨满教等伟大的宗教传统中扎下了根"----干, 关"道教" 屁事, 丘处机就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而已, 阿拉伯军手里的唐军俘虏, 都是深谙道教道统的? 简直可笑, 它们最多是有中原生活习惯的汉人而已(这还不一定, 也有可能他们是汉化未深或根本就没有汉化仍保持自己族属文化的沙陀人, 突厥人, 契丹人, 蒙古等), 即便深谙, 也不过是茫茫沙海里的一小撮沙子而已.豆瓣的此书"简介"很差.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2017.2 上图参考外借,只读到突厥 崛起,未读完
  •     每一部分都写得很像长篇词条
  •     书比较旧,主要是上面有折痕,封面也有损坏,不太满意。
  •     亲爱的第四卷,你在哪里?
  •     这一本因没买到中文版,读的是英文电子书。因内容浩大,股选取了感兴趣的章节阅读。亮点是关于突厥汗国的描述,作者认为“突厥”和“匈奴”类似,汗国时期冶金是一个政治军事概念,国内居民由大量不同民族、种族和部落的人构成(黄种、白种、混血种均有)另一个亮点是一直神秘莫测的口厌哒人(既不讲伊朗语,也不讲蒙古语族,许多风俗却与突厥类同……)总之,有耐心可以慢慢啃,挺好玩的。
  •     书的质量怎样不必说,就发货速度很快这一点,我还是很满意的!
  •     两大古代文明核心——伊朗与印度最辉煌的古典时代。回教的扩张与统治结束了旧大陆的古典时代,中世开始。 翻译比之第二卷,略有瑕疵。
  •     在读第2卷现在,这书太学术化,不过也还不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