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影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各国文化 > 光与影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5
ISBN:9787506019019
作者:余杰
页数:309页

后记

二零零三年夏天,我应美国国务院邀请,参加“国际访问者计划”(USIA)访问美国。这个计划是美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六十五位外国的国家元首曾参加此项目访问美国,其中有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英国现任首相布莱尔、墨西哥总统福克斯、阿富汗临时政权总统卡尔扎伊等人。近二十年来,中国有上百名学者、官员、专业人士和社会活动家参加这一访问计划。二零零零年,我还尚未从北大毕业的时候,便受到美方的邀请。由于种种原因,我的美国之行被迫拖延了三年之久.乃至先后收到两任美国大使的邀请书。最后,这次访问终于在二零零三年夏天、萨斯危机刚刚平息的时候得以成行。按照我所提出的要求,美方安排我重点参观了美国的传媒、大学和教会等领域。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的足迹从美国东岸到西岸,从北部到中部再到南部,经历了一次眼花缭乱的“文化震撼”。在我所走访的传媒中。

作者简介

《光与影》内容简介:这个计划是美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六十五位外国的国家元首曾参加此项目访问美国,其中有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英国现任首相布莱尔、墨西哥总统福克斯、阿富汗临时政权总统卡尔扎伊等人。近二十年来,中国有上百名学者、官员、专业人士和社会活动家参加这一访问计划。二零零零年,我还尚未从北大毕业的时候,便受到美方的邀请。由于种种原因,我的美国之行被迫拖延了三年之久.乃至先后收到两任美国大使的邀请书。最后,这次访问终于在二零零三年夏天、萨斯危机刚刚平息的时候得以成行。

书籍目录

第一编风景篇
一瓦尔登湖:大地的脖子
二那栋朴素的小房子
――普林斯顿爱因斯坦故居侧记
三“一分钟人”与来克星顿的枪声
四墓碑的记忆与现实
五耶鲁与中国
六马车上的阿米西人
第二编社会篇
七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八不要遗忘历史那黑暗的一页
――葛瑞斯堡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
九“我们是真正的爱国者!
――我所观察到的“美国公民自由联盟”
十“我们是吹口哨的人”
――那些监督政府的民间组织
十一公民有焚烧国旗的自由吗?
十二美国人是公民,也是志愿者
十三文学之光
――作家和站在作家背后的人
第三编人物篇
十四他没有带走一片云彩
――记一位在“九・―一”中罹难的弟兄
十五威尔逊:理想主义的总统
十六布什:一半是火,一半是冰
十七希拉里:美国的第一位女总统?
十八劳拉:从图书馆馆员到第一夫人
十九看哪,那些办报纸的人
二十在“左”与“右”之间的美国知识分子
代后记

编辑推荐

《光与影:余杰三部曲之二》是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

内容概要

余杰,一九七三年十月生于四川成都。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硕士。独立中文作家笔会会员、理事。
一九九八年,在北大求学期间出版外女作《火与冰》此书出版之后发行数十万册;在读者和学界引起巨大反响。被视为九十年代本青年一代知识分子觉醒和反思的重要信号。学者傅国涌在《脊梁――中国三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评传》一书中指出(“少年余杰的横空出世,在整个二十世纪恐怕只有五四时期的胡适先生、台湾六十年代的李敖庶几可以比拟、短短几年,余杰沉闷已久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他的文字清新、尖锐,甚至不无稚嫩。量却说出了他们这个时代的真相。他说的一切卑之无甚至高论。无非是一些常识而已,可是在那么多德高望重、声名显赫的名流学者都不敢说真话、不敢承认常识的时候,少年余杰直言皇帝无衣当然打动了千万读者的心灵。”此后,一直以思想文化评论和时事评论写作为主;兼及近现代文学史和思想史的研究和其他文体的创作。抉为为止,已经出版作品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火与冰》被席殊读俱乐部评为一九九八年“十大好书”(文学类)之一;社会评论《为自由两战》获《亚洲周刊》(英文版)“两千年度最佳评论奖”;二零零二年获纽约“万人杰文化新闻奖”;二零零三年入选美国“国际访问者计划”访问学者。

章节摘录

插图:请求校委员会将这道门永远打开,以象征普林斯顿大学拒绝将自己关闭在学术的象牙塔中,而是把自己的校门对外面的世界永远开放。校委员会采纳了毕业生们的请求。但在这之后不久,又一个传统在普林斯顿形成:每年的新生都列队走入这扇门,加入普林斯顿大学这个集体;而每年的毕业生们都会列队走出大门,象征着他们离开了学校走向社会。传说在入学到毕业的四年中间,任何走出这扇门的学生都会毕不了业。尽管人人都知道这只是一种迷信,但许多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还是“宁可信其有”,在四年中不迈过费兹兰道夫门一步一一不过,这个故事显然是杜撰的,因为我在拱门前就发现有许多大学生来去匆匆。尽管如此,这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普林斯顿大学的故事一一注重传统是这所美国第四古老的大学最为显著的特点。这座始建于一七四六年、比美国的历史还要年长三十岁的学府,在它建成二百五卜年之后,已经根深蒂固地植于它的历史之中。这里的楼房,好多都是美国国家级的文化遗产。普林斯顿大学校园里最宏伟的建筑是大教堂,其哥特式的穹顶显得神秘而庄重。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学教堂之一。教堂前是一个宽阔的广场,两边是青翠的草地,青草在雨后显得更加妩媚,好像是从唐诗中流淌出来的。这栋大教堂是普林斯顿大学举行开学和毕业典礼的地方,当地居民的婚葬礼仪也在此进行。在旁边一栋建筑的门口,竖立着一只威风八面的青铜老虎。老虎是普林斯顿的吉祥物,我在威尔逊故居中已看到过同样造型的老虎。威尔逊曾经担任过普林斯顿大学的校长,“普林斯顿虎”一直被他放置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上。在他心目中,担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比担任美国总统还要光荣。程先生告诉我,每年夏天在这里举行的毕业典礼上,都有很多学生穿着虎皮颜色的西装,后面还缀着老虎尾巴,煞是威风凛凛。

图书封面


 光与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在上海生活有个坏处,这里的人,这里的氛围,很容易让人变得冷漠,变得随波逐流,甚至变得堕落,对社会的不平开始无动于衷,对别人遭遇的伤害学会熟视无睹,对国家皮肤下的大事已然漠不关心。几年后,见于一个熟悉的朋友变地如此委靡不必有任何的诧异,这是上海制造!在上海生活的人也是无法不冷漠,整日想的是怎样地把工作做好,别被炒了鱿鱼,才好多挣些钞票,还那遥遥无期的房贷,交这个那个名目各样的生活费用;关心的是怎样买些打折的商品,既要有点面子,又要省些票子。生活的压力就像天边的乌云那样让人喘不气来,这话绝对不假,是真让人喘不过气来,举目看看那些摇晃在地铁、公车上疲惫、恍惚、脸色苍白、头发开始稀少、目光略显凝滞的年轻人,可以说,人原来有这样的忍耐力,也终于会变得不再像人。我不知道有多少个青年人的心血还在温烫,还有着远去的五四青年那样指点江山的激情。但是我相信肯定有的,只是暂时看不出来,那是因为埋藏在心底被灰蒙蒙的生活给尘封,但只要有微光闪烁而过,有响箭穿过,有脚步响在耳旁,年轻人的心终究会重新苏醒,会抖落身上的灰尘,会昂身起来,日益暗淡的眼睛重新焕发光彩,这是希望,就像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andy说的那样,“Hope is s good thing , may be best thing”。我也和这个城市里的许多年轻人一样,生活在疲惫和忙碌中,我甚至时常不记得什么时候为一些不平、残酷的事情激动、愤怒过,不是装作不在乎,而是情绪状态如水一样滑过,不留痕迹,空洞无物,这是怎样的生活?死水是个老旧的词语,我实在不愿意用。可就是这个我不愿意用的词语却宣判了我的现状确实如此!还好有余杰,死水在一天被打破,余杰就是那块石头,从不远的天边重新出现,击碎了那层凝固的污水面,少年时期读过余杰,切身感受过他锋利的才华和不羁的思想,那还是在《冰与火》和《铁屋中呐喊》里,真记得是血气方刚,才华烁然!大学四年,写下了近两百万字的思想随笔和读书笔记,见识卓越不凡,尤令人震撼的,小小年纪的他竟有如此担当,如此敢于拷问现实,就如对母校北大既爱又恨的批评让多少北大学子群情激愤,我愿意这样说,当时的我被他俘虏了。是他让我似乎开始变得锐利了一些,开始学会一些基本的思考,开始懂得,作为一个人应该对不平有批判意识。然而,少年后的几年过去了,尤其是上大学以后,我却开始堕落了,堕落的原因,已经记不清楚,说是大学里的堕落,当然不是社会上那样的抢、打、砸、偷、嫖、赌,只是开始不再读书,不再思考,不再关注社会,脸孔开始漠然,激情开始凋落,意识开始迟钝,泯然于众人!对一个大学生,又是读中文的大学生,这样的行经和堕落有多远的距离?反正我是把等号一次一次搬到了其中间!就在我自己开始在悄悄变化的时候,余杰也开始在变化,由一个年轻的作家开始向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转变,如果现在的中国还有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话,那余杰就是其中一个。所谓真正两个字,自然不是帮忙、帮闲之类的人物,更不是小骂大帮忙的人,若干年前,鲁迅先生就戳过一些御用的帮忙式的知识分子的骨头,加以鞭斥。虽说如今时空已变,然而一些人的灵魂经过钳制和荼毒,变化得令人胆寒,且不说是歌功颂德,更有借尸还魂,颠倒黑白,人格辱没,嚣张之极,更加印证了先生说,永远不要惮于以最坏的恶意去推测中国人,中国人总是出人想象!而余杰是众多的还有责任感和良知的知识分子中的一个,我承认,这样的知识分子还有一些,但他们活动在地下,如火一样,在地下喷涌奔腾,总有一日会冲破地表,把地上的一切烧个精光!但现在他们的空间受到各样的限制和打击,甚至合法的报复。他们没有媒体资源,他们的文章因为锐气实在太足,而吓倒了那些编辑们。而余杰是个暂时还有着发表空间的知识分子!他的文章还可以通过一些途径从书桌上走上纸面!但是这不是全部,现实依然还是被审核过的、过滤过的现实。我被余杰关注记者命运的文章震撼,有惊醒,惊于这个社会中的某些权贵竟然可以如此嚣张,而往日的我还似乎感觉生活在明朗的天空下,原来天空早已被撕破,只是近视的我看不到罢了;有反思,谁动了民众的奶酪,这一群拿着纳税人的钱的既得利益集团者披着合法的外衣凭了什么就可以在中国的大地上耀武扬威?而主人却在唉声叹气?而事情其实很简单:山西省运城地区的地方领导为了攫取政治资本,发动群众造假,宣称建设成功了造福百万亩农田的节水灌溉工程,并在报刊上广为吹嘘。《山西青年报》记者高勤荣发现了这个色彩斑斓的肥皂泡,经过细致的调查考证,他撰文发表于《人民日报读者来信内部版》予以揭露:那些工程都是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它们不仅没有给当地百姓带来任何好处,反而成为滋生贪污腐败的温床。随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和《焦点访谈》两个节目也相继披露了这一丑闻。正当我们要为高勤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和“实事求是”的职业精神“鼓与呼”的时候,在文章发表两个多月后,高勤荣却被山西某“专案组”逮捕入狱。这一次,公检法机关却以罕见的高效率行动起来。很快,运城中级人民法院以莫须有的“介绍卖淫罪”、“诈骗罪”和“受贿罪”终审判决高勤荣有期徒刑十二年。动辄就是十二年,人居然可以无耻大胆到这样地步,以国法来徇私报复。所谓如此以往,国将不国!而余杰出看到的是“如果没有独立的新闻媒体,腐败就难以受到遏制”。但高勤荣还在监狱里。而这就是中国的现实,我相信这绝对不是仅有的一个!余杰是“醒着的青年人”的代表。他没有亦步亦趋,他的勇气实让人敬佩。余杰不但“自我”的进行分析与解剖,更值得赞扬的是,他勇敢的批评那些他尊为老师的前辈们。他在评价吴小如关于《开卷无益王小波》一文中论据充分,语言尖锐,气势犹如直捣黄龙,丝毫没给老朽们留一点面子,其勇可嘉,其势可赞。余杰自己说过:“所有鞋匠都恨不穿鞋的人,所有理发师都恨秃子,所有皇帝都恨童言无忌的孩子。”他相信童心未泯的孩子讲的话才是真话。于是他希望自己也一直天真下去,一直拥有能吐真言的能力。天真向善,只有天真的人才不怕挫折和失败。才会永在没有音乐的世界里安然舞起。然而,还有好些怎样的学者在对余杰说些怎样的话呢?却是不可思议,但是我相信,敢于开口的人和批评开口的人自有其归路,为人尊敬和为人唾弃!时间会分辨好这一切,该盯到耻辱柱上的自然会盯上去,该为人祭奠的自然还会有人再提起!鲁迅先生说的一点也没有错!将来总有人会记起他们的时候!虽然将来不知其有几远,但是希望总归是到来的,不过,速度要慢一些罢了!
  •     初一开始,读余杰。从另一扇窗看世界介于三维与四维之间充满了新鲜的文字大部分已经模糊可我还记得那个911的故事每次想起还是会泪流满面不由想起911后的第二天教室里大家都在议论课上老师问起有谁觉得911炸得好全班同学几乎都举起了手唯独我没有同学说我是什么亲美没反驳什么因为不会被理解心里一直的信念是任何情况下无端残杀生命就是错误的读过的每一位作者都会留给自己点什么或许,这个就是他留给我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贵的如今简单的道理,往往被人忽略,甚于不齿这个世界怎么了?
  •     那是余杰;那是余杰眼里的美国;那是余杰眼里的美国民主与社会……你可以认同,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毕竟那只是浩如烟海思想中的一缕,但是我认同这一缕。抗议你,因为信任你,期待你,热爱你……

精彩短评 (总计59条)

  •     这本书在余杰的作品算是比较一般的。没有太大的特色。写美国的游记,推荐林达的作品。
  •     自由之风劲吹的美国果然是适合余杰的
  •     中国的历史,美国的自由······但不绝对·····
  •     喜欢余杰的书,暑期买给孩子看。购书时卖家的发票用完了,后专门将发票邮寄回来。谢了!
  •     这种平静而少愤怒的随笔挺好的。
  •     大概是高中时候,我怎么这么爱看游记……
  •     大四读的,当时还没有读林达,觉得他就不错了,实际上他和林达的四本书比起来从深度上差太多。
  •     自由!
  •     余杰——高中时我的思维影响者之一
  •     非常好看,我覺得甚至比余傑寫的雜文還要寫得好,看瞭之后想看關於日本的“鐵與梨”,可惜桌越沒有貨。。。
  •     1、瓦尔登湖。。。。印象最深刻的了因为开篇就提到。。。早上读了一点点这辈子还是争取去美帝国看看吧2、捍卫你誓死说话的权力。。在里面发现了,原来是伏尔泰说的哇
  •     余杰,堪称当代的鲁迅,中国的脊梁,敢于说真话,尤其是2010年在香港出版的《中国影帝WJB》,读起来让人感觉酣畅淋漓,气贯长虹...余杰珍重,希望看到你更多的优秀作品问世
  •     这书里面的设计怎么这么像林达的书
  •     个人认为余杰是个被过度吹捧和商业化包装的作家。言必谈政治,谈自由,也颇有些沽名钓誉的嫌疑。当然,他的很多思想,文笔还是不错的。
  •     自由与民主的思考,,,
  •     粗看了一下,感觉很不错,需要仔细的品读。几年前偶然读到余杰的作品,读后就觉得比较喜欢。后来就一直喜欢他的作品。
  •     启蒙入门
  •     游记,太罗嗦
  •     文笔不如林达的好,当时两本书一起读,最后直接把这本书给PK掉了
  •     6元购书
  •     看此书,我对米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不知道米国是否真的是想象中的自由的天堂,可如此,那美国的民族歧视又该怎样看呢?不过人家确实有亟需我们学习的东西,民主、人权……
  •     其实,是个游记版的论美国的民主
  •     余杰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美好的美國社會。現實的美國社會當然不會這麼完美無缺,但是能改正自己的問題,正是這個社會的偉大之處。
  •     - -草草翻过,这种文笔优美的抒情散文文风配这内容果断不适合我...
  •     美国见闻,西方精神的中国思考……角度很不错……一直很喜欢余杰的直率和深刻
  •     连着看几本这种类似的书有点扛不住...余杰这本书和之前几本印象完全不一样
  •     热血的人在天朝活不下去 相信他们有更强的生命力
  •     总感觉在模仿林达,但又有些矫情
  •     和林达有神马区别?
  •     不如上一本有冲击力
  •     书已送达,纸张,印刷等。。。正版。作者就不用说了
  •     余杰三部曲之二
  •     曾经那么喜欢余杰的文章现在却觉得他的话太偏激 是我世俗了,还是成熟了?抑或被这个社会磨得已没有了棱角?
  •     舔的一般
  •     不多见了,值得收藏!
  •     枕边必备书籍
  •     此书其他系列《冰与火》《铁与犁》已销声匿迹
  •     风景篇因历史与地理的稳定性而让人颇感价值;人物篇也无甚不可;只是故事篇,这是04年的书,评论与思想的时代性,不再勾起我太大兴趣。
  •     买了很多作家的书,余杰的书真的很有价值。在阅读中长见识增知识,这是我读后的一个重要感觉。他像一个老实人在向读者介绍他的所见和他的所想,像一个赤子,不弄假,真诚地思考。什么叫好书,我理解了。
  •     在中国发现历史,在美国发现自由。
  •     余杰也是喜欢的作家之一。冷静的旁观者,理智的叙述者。
  •     对美帝的赞美溢于言表。
  •     这本书的可读性不高,但是对余杰的作品都还是比较喜欢的
  •     记叙文吧这是 只读了第二部分
  •     都是溢美之词。
  •     爱这样的信息量
  •     尤其是开篇的几章,写的的确挺好的,喜欢这种有哲思、有行走,将心路和行动融合在一起的书,但其中很多关于民主制度之类的抨击有点稍稍偏激,未免有美国的月亮都比中国的圆的嫌疑,其他都蛮不错,教授圈们貌似很喜欢这种态度
  •     逛了一圈美国,最后定居美国,其实也不错。
  •     常识与真话
  •     作家笔下的思考。让我思考自由。
  •     不错,去不了的人可以从书里看到米国的生活
  •     从书里看来,余杰受到邀请参观美式民主后便开始吹捧它。
  •     很早之前买的,终于一鼓作气地读完了。当年觉得毋庸置疑的很多内容,如今重读,似乎更多了一层反思和质疑,也许这就是成长
  •     说的也许不赞同,但文字还是很养心。
  •     对余杰这一才子相见恨晚,文风很有个性,而且伏笔隐喻很让人深思。
  •     如今余杰先生已经远在美国,对自由如此渴望的他大概不会想到自由竟是被自己的祖国抛弃换来的吧?
  •     开篇访瓦尔登小屋,促成买书动机
  •     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余杰的思想从改良派转为全盘西化是不是缘起于这次的美国之旅呢?
  •     只能说还行,余杰访美的心得和游记,但有些四不像,对民主和自由以及美国梦的特点都谈得不够深入,文字也不如之前的好,李敖评价的对:一个没有写过长篇小说的作家算不上作家。当年看余杰的东西觉得很有朝气,没想到还是江郎才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