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斯著作精粹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0-01
ISBN:9787300069968
作者:卡尔·R·罗杰斯
页数:484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由罗杰斯的学生和同事从其一生的16本著作和200多篇论文中精选而成的,编者与罗杰斯之间既有工作上又有情感上的密切关系。
无论是罗杰斯有关治疗、个人成长、教育、科学、哲学、社会问题等方面的见解,还是有关他个人的经历都在本书中展现了出来。
这些论著的时间跨度从1942年其成名作《咨询与心理治疗》到1987年离开人世,还包括一些以前从未发表过的文章。通过这本书,我们得以全面地了解罗杰斯宏大的思想体系和独特的生命历程。

书籍目录

导言
自 述
1 这就是我(1961)
2 我的婚姻(1972)
3 年纪渐长:老年与成长(1980)
4 临近85岁(1987)
治疗关系
5 一种更新的心理治疗方法(1942)
6 指导性方法对非指导性方法(1942)
7 赫伯特·布莱恩的案例(1942)
8 帮助关系的特点(1958)
9 情感反射与移情(1986和1987)
10 当事人中心/以人为中心疗法(1986)
过程中的人
11 埃伦·韦斯特——以及孤独感(1961)
12 迈向现代价值之路:成熟个体的价值
判断过程(1964)
13 我们应该结婚吗?(1972)
理论与研究
14 我在两项研究中的收获(1986)
15 提高心理治疗技术中对谈话进行电子录音的
应用(1942)
16 治疗中人格改变的必要充分条件(1957)
17 在当事人中心框架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人格和
人际关系理论(1959)
人的科学
18 有关当前行为科学假设的一些想法(1968)
19 走向更人性化的人的科学(1985)
教育
20 对教与学的个人观点(1957)
21 在促进学习中的人际关系(1967)
22 教育政策(1977)
助人职业
23 我能成为团体中的一个促进者吗?(1970)
24 助人职业面临的一些新挑战(1973)
25 助人职业的政策(1977)
人的哲学
26 对“人性”的一种诠释(1957)
27 一个心理治疗师的美好生活观:充分发挥
功能的人(1961)
28 我们是否需要“一个”现实?(1978)
一个更人性化的世界
29 社会意义(1960)
30 缓解文化问的紧张(1977)
31 一个心理学家看核战争(1982)
32 拉斯特工作坊(1986)
33 苏联专家的内心世界(1987)
参考书目和文献
索 引
译后记

编辑推荐

通过这《罗杰斯著作精粹》,我们将得以全面地了解罗杰斯宏大的思想体系和独特的生命历程。

内容概要

卡尔·R·罗杰斯(1902-1987)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人本心理学的创始人。他认为人性本善,有自我实现的发展潜力;他创立的“当事人中心疗法”主张心理治疗师要有真诚关怀当事人的感情,在真诚和谐的关系中启发当事人运用自我发展潜力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增强自信心。
罗杰斯的心理疗法在当今欧美各国广泛流行。他认为这一原理也适用于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子女以及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他的影响遍及全世界,而且至今魅力不减。

图书封面


 罗杰斯著作精粹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这本书让我真切地认识到好为人师是一个"我"的不良习惯,总喜欢拉一些我自认为他们的生活或者思想出问题的人,为他们授道解惑,讲些人生大道理,事情也许能解决一些,然后他们满怀感激,这些让自己感觉良好。  以前只感觉到这种思维习惯是把自己的优越感驾驭在别人的悲情身上,但总体上我认为是在以自己寻求美好的经验分享给别人,是在改善别人的生活,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为别人洗脑,强加自己的价值观给别人。甚至以后的梦想之一就是建立一个新学校,让里面的学生能有自由独立思想,但如果存在这种思维,本身就跟自由独立相冲突。  最好的心灵沟通应该是自发,让当事人自己探索自己的价值观,就算是作为治疗师,也只是作为陪伴的角色,引导发现真实的自我,指导型的治疗更容易引起当事人的阻抗。------------------------------------------以下是读书笔记----------------------------在心理治疗,与当事人的关系中,从长远而言,扮演非真我的角色无益于治疗。能够以接纳的态度倾听自我,能够做到真我时,工作就更有效。    能够允许自己理解他人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对他人的大多数话语的第一反应就是作出判断与评价,而不是去理解它,如果我们真正去理解他人,那么这种理解可能会改变自身,我们所有人都害怕改变。我们不能容忍别人与自己的不同,或者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运用经验。在民族间,我们不能容忍其他民族存在于我们不同的想法和感受,这种个体的分离性、每一个体都享有以自己的方式运用经验并发现其中意义的权利——它正是生命最无价的潜力之一。因此罗杰斯发现当能够接纳他人时,这意味着明确地接纳作为他本人真实而重要的一部分的那些情感、态度和信念。那么在帮助他人成为一个人,是极其有意义的。相信自己的经验,认为自己得来的经验才是最高权威,发现经验中的秩序。实践过程中接纳事实是非常重要的,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事实是友善的(The facts are friendly)。最个人化的就是最普遍化的。罗杰斯认为我们每个人身上最个人化最独特的东西可能就是与他人进行最深层次对话的要数,如果它被分享或表达的话,它使我认识到艺术家和诗人都是勇于表达自身独特性的人。治疗中建设性人格改变的必要充分条件:1,两人处于心理接触中。(先决条件)2,当事人(client)处于一种失调状态中,情绪不稳定或者焦虑。(主要是当事人的意识与自我概念相冲突所引起)3,治疗师在两人关系中是和谐或者整合的。4,治疗师对当事人是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治疗师本身对自己的感受是完全真实开放给当事人,并对当事人和他所说的话既不反对也不赞同——只是接纳)5,治疗师对当事人的意识和自己的经验具有一种准确的同感理解,并尝试将自己的这种经验与当事人沟通。6,治疗师的同感理解和无条件关注与当事人的沟通达到了一个最低程度。
  •       我发现当我能接纳他人时,就使我受益匪浅。  我付出了很多代价才认识到的收获可以用4个(英文)词描述:事实是友善的(The fact is friendly)  最个人化的也是最普遍化的。  我喜欢去发现经验中的秩序。  根据我的经验人们具有一种基本的积极导向。  最佳的生活状态时一种流动的、变化的、其中任何事物都非固定不变的过程。  如果我对她的某些行为不满,那么我会更愿意拿出勇气在我们单独相处的时候告诉她,而不是“开玩笑”式的在社交场合让她难堪。  治疗过程中有特色的步骤:  1)个体来是为了寻求帮助,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是治疗中最重要的步骤。  2)帮助情境通常是明确的。从一开始当事人就应该知道咨询师并没有答案,而是咨询情境提供了一个地点使当事人在帮助下能发现解决自身问题的办法。  3)咨询师鼓励当事人自由地表达出与问题有关的情感。在某种程度上,它取决于咨询师的友好、感兴趣、接纳性的态度。  4)咨询师接纳、承认和澄清这些消极情感。  5)当个体的消极情感已经完全表达出来后,随之就会微弱地、尝试性地表达出促进成长的积极冲动。  6)咨询师接纳和认识表达出来的积极情感,并且也以同样的方式来接纳和认识消极情感,在接纳这些积极情感时并没有认可和称赞。在这种治疗方法中并不涉及价值观。  7)这种对自我的洞察、理解和接纳是整个过程的下一个重要方面。它为个体发展至新的整合水平提供了基础。  8)与洞察过程相融合的另一个过程就是对可能的决定和行动进行澄清。  9)出现细小但极有意义的积极行动。  10)获得进一步成长的要素,重要的是洞察——当个体获得了勇气去深入地深究自身行为时,他对自我的理解就会更全面、更准确。  11)当事人会逐渐出现更多整合了的积极行动,对做出选择的恐惧会减少,对自我导向的行动更有信心。  12)当事人会逐渐感到不再需要帮助并认识到与咨询师的关系必须结束,他们会为占用了咨询师这么多的时间而感到抱歉。咨询师通过戛纳和认识到当事人正在对控制治疗情境变得更有信心,并且希望不再继续接触。  这里要再次强调的是,列出各个步骤彼此间不是互相排斥的。并且它们也不一定严格依照所排列的顺序出现。通常这一过程与一种绝望感混杂在一起。  如何创造一种帮助关系?  1)我能够使对方认为自己在某种深层次上是值得信赖、可依靠、前后一致的吗?  2)我能够完全将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真实自我表达出来而使双方毫无误会地进行沟通吗?  3)我能够使自己对对方产生积极态度(温暖、关心、喜欢、有兴趣、尊重等)吗?  4)作为一个人我能做到足够坚强而与对方分离开吗?我能够像对待他人一样也坚定地尊重自身的情感和需要吗?我能够拥有并在需要时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吗,就像它们是属于我的一些东西,而且与对方的情感独立开来?  5)我自身能否足够安全而允许他的分离?我能够允许他成为真正的自己吗——诚实或欺骗的、幼稚或成熟的、绝望或自大的?我能够给他发展的自由吗?或者我认为他应该听从我的建议,或优点依赖我,或按照我的样子塑造自己吗?  6)我能够让自己完全进入他的情感和个人意义的世界而感同身受吗?我能够完全步入他人的私人世界而不想进行任何评价和判断吗?我是否能灵敏地进入它,并在其中随意倘佯而不践踏对方视为珍贵的意义?我是否能精确地感受它,并且不仅能捕捉到其经验所具有的外显意义,而且还能捕捉到那些在他看来只是模糊或混乱的隐藏意义?我能否毫无限制地将这种理解扩展开来?  7)我能接纳对方呈现出的每一面吗?我能按照他本来的面目接纳他吗?我能沟通这种态度吗?或者我能有条件地接纳他,接纳他情感的某些方面而无声或公开地反对其他方面吗?  8)我能够在这种关系中具有足够的敏感性,以使自己的行为不被对方感知为一种威胁吗?  9)我能将他从外在评价的威胁中解脱出来吗?  10)我能否把另一个个体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人来对待,或者我会受他过去和自己的过去束缚吗?  如果我们带着思考尽力将自己的工作理解为管理者、教师、教育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和心理咨询师,那么我们的工作会决定这一星球的未来。因为未来依靠的不是物理科学,而是试图了解和处理人来间的互动——试图创造出帮助关系的我们。  会谈中有意义的要素:  1)不带评价地接纳她在自己的经验中所发现的各种情感、各种想法、各种方向的改变、各种意义,这种接纳必须是完全的  2)深刻地理解她在自己的经验中所发现的情感和个人意义,尽可能地去经验她的感受  3)陪伴她探索自我,不要试图引导当事人,因为对于自身痛苦的根源她比我了解得更清楚  4)相信“集体智慧”会引导我们走向问题的核心  5)帮助当事人完全经验自己的情感  教育最大的不幸就是教育者和公众考虑和关注的是教。这导致了许多与真正教育不相关或很荒谬的问题。如果我们关注对学习的促进——学生是如何学习,为什么学习和何时学习,以及学生的内心深处学习是怎样的,感受如何——我们就能踏上一条受益更多的道路。要时刻注意促进者和学习之之间人际关系的态度特征。  那些能有效促进学习的态度可以被描述出来。首先是促进者的一种清澈透明的真实性,愿意作为一个人,愿意接受和意识到此刻的感受与想法。当这种真实包括了对学习者的一种珍视、一种关怀、一种信任和尊重时。学习气氛就会变浓。当它融入了一种敏感而准确的同感倾诉时,一种极其自发学习和成长的自由气氛就有了。学生被详细会有所发展。  我认为没有促进作用的行为:  1)我对那些利用当前人们对团体的兴趣的个人深感怀疑。由于人们对此兴趣日增,一些工作者打出了“追赶时尚!”的标语,当助人者身上出现了这种特征时,我深感气愤  2)当促进者推动团体前进,操纵团体,为团体制定规则。试图引导团体朝向他自己未说明的目标前进时,效果不好。甚至这样一个小小的行为就会减少(或破坏)团推对他的信任,或者——甚至更糟——使成员为他名誉的追随者。如果他有了具体目标,他最好将其明示出来。  3)有些促进者通过团体中过分激动的行为来判断一个团体的成败——他们计算哭泣或被打动的人数,这是在太虚假了。  4)我并不赞许这样的促进者——他们相信某一方法是团体进程的唯一基本要素。  5)我对有些促进者并不赞许,他自己的问题很大很迫切,因而他需要进入团体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不能解决或深切意识到他人的问题。他应该成为参与者,而不是促进者。  6)我并不欢迎这样的促进者——他们频繁地解释团体成员行为的动机或原因。如果这些解释不准确,他们毫无帮助作用;如果解释极准确,他们可能引起极度的防御,更糟的是,这可能会剥去一个人的保护层,使他脆弱并可能受伤害,尤其是在团体结束后,使他对其理解自我的能力极其缺乏信心。  7)我不喜欢一个促进者在介绍练习或活动时说这样的话:“现在我们都将......”这仅仅是一种特殊的控制方式,但很难让人拒绝,如果介绍练习时,我认为促进者应清楚地说明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推出活动。  8)我不喜欢那些其个人情感不参与到团体中的促进者——将自己视为一个专家,能够运用高层只是来分析团体进程和成员反应。他们既表现出自身的一种防御,又表现出对成员拳法尊重。这种人否定他们自己自发的情感并未团队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     罗杰斯的其他观点我都在之前的阅读中学习过了,这本书独有的内容是关于爱情与婚姻的讨论,写得很平实,值得一读。在读完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开始了实践会心团体的尝试,这是阅读罗杰斯对我的人生所带来的一个重大的影响。今天凌晨,在写给我所在的会心团体的朋友们的信中,我写得:在之前的两年时间里,我更多的是学习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认为父权式的帮助是利于他人的成长的,因此倾向于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干预,然而,我内心深处又有一股自由主义的信念(感谢熊培云先生的作品对我的启发),认为没有人有权去干涉他人,因为我们谁也不能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将自己的标准强加于他人,那样做就是一种“真理病”,结果会好心办坏事,历史上已经无数事实摆在那里,不需要我再赘述了。总之,传统精神分析学的理念必然地导致一个矛盾,就是你的能力与你的权责间的矛盾,你自以为有能力帮助别人,但是你无权那么做,你也无力承担你行为的后果。这一矛盾在我读到罗杰斯人本心理学的“以当事人为中心”的理论时化解了。罗杰斯认为,作为权威的治疗师(提供心理咨询者)只能充当镜子的作用,努力映射当事人(接受心理咨询者)内心真实的感受,同时,以真诚、无条件接纳、共情、理解等手法来制造和维护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其特征我归纳为“安全的自由”——既有人身的安全感,又有发言的自由——这样一来,人性天然的生命本能(这个概念取自弗洛伊德的理念)就会得到释放和实践,从而使人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完善自己,欣赏自己。呵呵,我必须承认,我和罗杰斯一样是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不过我不是一个只会发白日梦的理想主义者,我喜欢采取行动来实践自己的理念。会心团体是对“以当事人为中心”理念的实践应用,促动员(组织者)通过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来推动大家的共同成长,因为我们潜意识中都容易受到群体的感染,采取相似的行动。罗杰斯,是一位给人带来希望的先哲。

精彩短评 (总计61条)

  •     非常棒 罗杰斯的思想是对人类的解放
  •     在多方面对我有启发,和与其他知识的印证
  •     很多具体的操作实例,太有启发
  •     很喜欢 学习中
  •     赶上特价买的
  •     有遗憾。
  •     人本主义,,自我实现,.郁金香,,
  •     “你还记得当我们……?”“当然。”——罗杰斯式秀恩爱法(未读完,有机会再借)
  •     让我很震撼的一本书,让我很震撼的一个人。。。自由学习、自由生活、在自己的心上下工夫。。
  •     改变了我对行为科学的理解!
  •     嗯,编写的很合理^^
  •     当我看着这个世界时,我是悲观主义者;当我审视这世界的人们时,我是乐观主义者 ····双子楼最后借阅的八本书之一
  •     这本书让我真切地认识到好为人师是一个我的不良习惯,我总喜欢拉一些我自认为他们的生活或者思想出问题的人,为他们授道解惑,讲些人生大道理,事情也许能解决一些,然后他们满怀感激,这些让自己感觉良好。... 阅读更多
  •     名著就是名著,赞一个。
  •     罗杰斯 正义论
  •     这样的理念下才可能会有真正的和谐社会
  •     速度蛮快滴
  •     翻译的太差。
  •     感情失败,开始思考如果对待两个人的关系,看了一堆书。现在开始思考如何看待自己,寻找内在的成长,打算把罗杰斯的书都找来看一遍
  •     经人推荐,提起学习
  •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把这个老头发表过的所有资料都收集起来,因为里面闪烁着清澈而温暖的智慧。
  •     读这本书的时候才刚入门不久,有助益,却也不觉得特别震撼什么的,大概对人本主义总有刻板偏见。需要在必要的时候重读。
  •     我爱罗杰斯
  •     不如《个人形成论》
  •     三本心理学看的第一本,很吸引我。看得投入。在日记本里写了点读后感。
  •     非常好,翻译也不错,读起来很容易,一点也不涩。是了解罗杰斯思想的必读书目。
  •     理论相通,经典集合,完美。
  •     贯穿始终
  •     人本主义心理学,打破我对弗氏的崇拜。
  •     人本主义
  •     适合泛读
  •     还没看,翻译水平一般,浏览了一下感觉不错!支持罗杰斯
  •     人本思想很柔和很大气,这是我喜欢的地方,卡尔罗杰斯就像慈祥的老人,在治疗中,总结的与人沟通的技巧,非常有用,真诚,包容,鼓励他人发展自我。很正。卡尔罗杰斯的书都很正,而且国内他的书,纸质是非常非常好的。
  •     罗杰斯著作精粹
  •     太散了
  •     对于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此书不可不读。尤其是关于罗杰斯的著作,此书系罗杰斯的经典著作汇编而成,向你讲述罗杰斯以人为本的中心疗法,让你对此心理疗法有一个承前启后的认识,理解其中的来龙去脉,体会罗杰斯的关于人的思想,每个人都是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拥有自我发展的潜力。
  •     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路是人生最根本的事,这也是只能自己探索而不是其他任何人可以教给你的。看了李小龙、沉思录、社会心理学后,我想到一句俗语,英雄所见略同,在对待灵魂和自我这件事上,大师都是相通的。卡佛说,写作之路是艰苦而孤独的,其实人生本就是这样,人与人之间就像树与树,枝与叶之间或许有所呼应,但最根本的根却埋在地下,为漆黑厚重的岩土包裹。
  •     病人中心说
  •     很不错。便宜。
  •     本书介绍了罗杰斯的人本义理论,作为一个初学者可以大致的了解人本主义理论的一个概况,不妨可以看看
  •     感觉罗杰斯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即使只是看他的书,你都会觉得自己所有的情绪,感觉,想法都可以被他完全接纳.对于想自助或是了解人本主义思想的读者是非常好的读物.
  •     当年最喜欢的一本心理书籍,比他的单本著作都喜欢。还写了书评,可惜都找不到了。读到无条件的接纳的震撼,是不是为我出国后的信主打下了基础?
  •     有些八卦,选的也很好
  •     如果人本主义可以作为一种信仰。。
  •     这本书必看
  •     经验主义的乌托邦
  •     罗杰斯太厉害了~~崇拜中
  •     通俗易懂 不过有点乱= - 大概精粹都是这样的
  •     : B84-067/6244
  •     前半部还行
  •     我喜欢的书
  •     这本书我读得比较快,因为大部分观点与我之前读的他的其他几本书相似,这本书就是一个汇编。
  •     我被这本书的观点深深地吸引着。
  •     的确是精粹。几篇概略介绍和在心理咨询、教育、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应用的深入文章,加上罗老爷子的自述,让读者能了解以人为中心的方法的整体框架,窥见其生成的思想来源。2011年买来通读之后,没事还会重读。
  •     人作为一个存在,有他的基本属性。要保全人自己就要按照这些属性去生活,去发展。否定他们意味着否定人本身,最终导致人的解体既灭亡。而目前主流的心理学确实否定人的这些属性及发展。 只是个人随想
  •     正品的书,心理学专用书。
  •     很深入人心……
  •     居于优先地位的不是《圣经》,也不是先知;不是弗洛伊德,也不是科学研究;不是上帝的启示,也不是人类的教训,而是我自身的直接体验。
  •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不只体现在心理治疗上,还体现在教育以及国家冲突等问题。
  •     大师级作品!
  •     还是专著好,汇编有点散乱。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