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美味

当前位置:首页 > 烹饪美食 > 饮食文化 > 终极美味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
ISBN:9787305054952
作者:[法] 妙莉叶•芭贝里(Muriel Barbery)
页数:192页

作者简介

法国的美食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而一个弥留之际的美食评论家家究竟会想到哪些食物呢?本书以一个只剩四十八小时生命的美食家的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勾勒出了法国人与法国美食的特色,让读者在了解法国美食的同时对法国人的个性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本书行文方式极富特色,一方面是美食家回忆自己一生之中享用过的美食,另一方面是别人眼中的美食家形象,两者交替补充,让人印象深刻而回味无穷。而美食家最终想到要吃的东西,让读者感到意外之余又引读者进行生命的反思。本书荣获2000年最佳美食文学以及2001年酒神巴克斯奖。

书籍目录

1
滋味La saveur
格诺奈尔街,房间里
2
(荷奈)Renoe
格诺奈尔街,门房室里
3
主子Le propriotaire
格诺奈尔街,房间里
4
(萝拉)Laura
格诺奈尔街,楼梯间
5
肉La viande
格诺奈尔街,房间里
...............

编辑推荐

  《终极美味》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将要死了,但这没什么重要。自从昨天,自从夏波宣判以来,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我就要死了,但是我想不起在心中萦绕不去的个味道。我知道那个味道,是我生命中第个也是最后个真实,它掌握了我直拒绝去倾听的心声。我知道那是童年时期或是青少年时期的个味道,一道绝妙好菜,超越所有美食评论,超越所有我所谓的吃的愉悦的欲望和奢求。一个遗忘了的味道,深藏在我内心深处,在垂暮之年才又冒出,好像是我生命中唯一说过或是做过的真实。我不停寻找,但找不到。

内容概要

妙莉叶·芭贝里(Muriel Barbery)于1969年出生,本身为哲学教授,以《刺猬的优雅》成为当代法国知名畅销作家。本书是她的第一本小说,并赢得2000年度最佳美食文学奖以及2001年酒神巴克斯奖的肯定。
严慧莹,1967年生,辅仁大学法文系毕业,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法国当代文学博士,现旅居巴黎。译有《缓慢》、《六个非道德故事》、《伴奏者·黑疵》等书。

章节摘录

  1  滋味La saveur  格诺奈尔街,房间里  当我占据着餐桌时,犹如君王降临。我们是这几个小时飨宴中的国王、太阳神,将要决定他们的未来、他们想成为主厨的希望;这个愿景到底是毫无下文的悲剧,或是既宏远又灿烂的美妙,就此决定。我进入餐厅,如同进入竞技场的古罗马执政官,受人欢呼喝彩,并宣布庆典将要展开。没有尝过权力滋味的人,无法想象大量肾上腺素立即分布全身的感觉:动作变得和谐,疲劳尽消,所有现实中不臣服在心意下的事全部消失;他们无法想象这种无上权力的狂喜——再也没有任何事需要争取,只须享受既得的,品尝手操生杀大权的无尽迷醉。  我们就是这副模样,主宰着法国最高级的美食界,吃遍山珍海味,尝尽我们本身的荣耀和永不满足的欲望,总是跃跃欲试,试着对这门艺术起决定作用,像猎犬追踪猎物般兴奋。

图书封面


 终极美味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一直以来简直就跟囤积居奇一样地看书看电影,然后在豆瓣上攒下来,完全没有感想,回过头来唯一能想起来的可能就是看过这个结果。强迫自己写感想,哪怕是摘录几句自认为妙极的片段,也是一种唤起自己思考和对话能力的行为,所以我强迫自己码字,试图找到生锈的大脑里是否还存在着自主思维的能力。一向非常喜欢对于食物的描写,无论是路易十四时代宫廷留下的奢华菜单记录还是小学课本里提到的深山里那一顿红薯粥,都深深吸引着我的胃和大脑,一种十分特殊的阅读快感。哪怕所谓“打着美食的幌子”来招摇撞骗也好,我还是欣然接受。更何况作者还通过美食,试图追寻一些心灵上的顿悟呢。伴随着那位临终前执着于寻找着生命中最难忘的那道美食的思绪,经历种种美食新奇而热烈的描绘,充满了力量和动感。红肉:烤绞肉丸子,保持着肉质的弹性,完全不因炭火而干硬,在我贪婪而专业的嘴里充满一股热流,辛辣多汁,富含咀嚼的快感。甜滋滋的请教,饱满新鲜,让我被雄性强健的肉所征服的味蕾柔软下来,准备好下一口的进攻。鱼肉:在烤鱼的肉质里,从最贱的鲭鱼到最细致的鲑鱼,有某种超越文化的东西。因此当人类开始学着烹调鱼类时,在火光揭发鱼肉纯粹但又野蛮的本质时,人类第一次意识到人性……因为其中最重要的不是细致,不是温柔,不是强劲,也不是嫩滑,而是野蛮。想要挑战这个味道,必须由坚强的灵魂;它以最精确的方式藏匿着蛮荒的也行,而我们的人性在和它接触时也被锻造、被精炼。也必须要有一个纯粹的灵魂,能够用力拒绝,不掺着任何其他的食物。肉类是雄性、强健的,鱼类则是奇特而野蛮的。它来自另一个世界,一个神秘、从不轻易示人的海洋世界,它体现着一个与我们生存空间完全不同的世界,却又在短暂的接触中让我们一窥其妙。当我品尝着沙丁鱼的时候,便进入一个完整封闭的世界,没有任何食物可来打搅我和这个来自另一空间的感觉接触,与身为人类的本质相反却又相合,使我更深刻体会人性。这个无垠、残酷、原始、细致的海洋,我们以贪婪的嘴逮捕你神秘活动的产物。番茄:拌沙拉、放进烤箱、煮尼斯焖菜、做果酱、干烤、镶肉馅或油渍,樱桃小番茄、大而软的红番茄或是带酸的绿番茄,加橄榄油、粗盐、葡萄酒、糖或是辣椒,剁成泥、剥皮、做成酱、煮烂、压成渣甚至做成冰糕。这个卑微的小圆球体灌饱愈来愈炙热的阳光,从我的牙齿把它咬开,让它的汁液慷慨地洒在我的舌头上,温热却又充满沁凉。它到底是糖分、水、水果、果肉、液体,还是固体?生的番茄,在花园一采下就狼吞虎咽地吞下,是所有纯粹的感官的机制,像瀑布般在嘴里蜂拥,集合在所有的愉悦。饱满的外皮稍微抵抗者,柔软但有弹性,里面的纤维融化,带籽的职业溢出嘴角,这个丰满的小圆球在我们体内吞吐出大自然的洪流。面包:在这温热金黄的食物里,我又感受到沙子的颜色与和煦。面包和沙滩,两个同样的温热,同样吸引人;每一次接触都是一个幸福的简朴的世界,占据我们所有的感官。它的内在充满震耳欲聋的多样性,像个迷你宇宙,在品尝过程中展露它的分歧。对它进攻时,首先会讶异地碰到表皮的抵抗,一旦坚硬的表皮被攻陷了,内部新鲜的软面包便入口即化。差距两极化——脆硬的表皮,有时硬得像石头,有时只是一咬就投降的外表;内部柔软的面芯,还有盘绕在脸颊内侧温顺地轻抚——两者间巨大的差距令人迷惑。表皮的裂纹偷着乡野气息,好像更重的田地。外皮与面心交接处,在我们凝视的目光下好像变成了一个磨坊:麦垛四周飞舞着麦屑,空气中充满浮游麦粉;想想的场景再一次转换,因为味蕾现在碰触到挣脱了枷锁的蜂窝状组织,咀嚼的工作开始。吃的是面包但口感有点像蛋糕;但是和糕点或奶油面包不同的是,咀嚼面包到最后会有一个令人讶异的结果,一个……粘呼呼的结果。内部的面心再三咀嚼之后,会形成一团粘粘紧密的物体,空气无法深入;粘粘的面包,没错,就是粘粘的。谁没有过牙齿、舌头、味蕾、口腔跳动着一团顽强粘稠面包的口感呢。此时,我们咀嚼的不再是面包,不再是面心,不再是糕点,而是我们自己的相似体,我们内在的组织,我们揉搓着嘴巴里口水鱼发粉结合的亲密关系。还有常常为人提及的“祖母的手艺”:小时候,这些味道让我充满发狂的欲望。人们通常无法完全体会什么叫做欲望,真正的欲望,它会对你进行催眠,占据你整个灵魂,用各种方法迷惑,使你变成一个魔鬼,像被附身,为了一口食物渣,一锅热腾腾的烟气、一股充斥在鼻孔里的想起,你什么都做的出来!还有幼小的“我”小心翼翼满怀虔诚同时又急不可耐狼吞虎咽地品尝着从超市货架上购买的油炸果的那一段描写,细致入微到了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心思,从中,竟然能够感觉到自己幼年的时候小心翼翼地品尝着自认为最最美味的零食时候的爱惜与狂喜,以及吃完最后一口时候的回味与不舍,竟是无二。美食大师所追寻的所失去的所牺牲的所怀念的所悔恨的都无需探讨了,我看到的是作为一个美食爱好者的作者正在展现着自己所品尝过或者所憧憬的食物,将蓬勃的食欲用几幅跳跃性的文字表达了出来。人真是奇怪,大概是唯一一种能够将完全不相关的文字和食物联系起来并导致被书勾得口水直流的生物。这让我想起了古时那些嗜蟹成癖的饕餮们,在无蟹可食的时候,或挥毫画下数十上百幅螃蟹图,或津津乐道于怎样食蟹才是最风雅的。文人所写的美食,往往带着食物本身所没想到能够承载的历史文化情感精神,最是人间烟火的东西竟然脱了尘同时仍然让人,好不嘴馋呐。暂时码到这里,此次尝试以深刻反省开始以胃袋的欲望结束,思考未曾开始呀...
  •     终极美味讲述了一个让我匪夷所思的故事,我实在不能理解一个情感丰富细腻,热爱美食的评论家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家人如此苛刻。主人公生命即将终止的时候在记忆中搜寻终极美味的过程确实还是比较引人入胜得,很容易一步一步就顺着文字陷入主人公的思绪。但戛然而止的结局有点让人失望,虽然知道终极美味必定来源平凡中,但是没有想到它出现得如此突然。我原本期待这终极美味是主人公将目光转向家庭而得来的,也许那样才是个完满的happy ending。唉,也许作者就是想让终极美味平凡得更彻底一些,才让这个结局真实得一塌糊涂吧。
  •     对美食评论的热爱从来都无法自拔,无论是唐鲁孙只能让人空羡慕的镶红旗美食经历,还是沈宏非嬉笑怒骂的不正经美食考据学,从殳俏细腻至幼儿园肉丸子的俏皮,到蔡澜信手拈来的朴实风范,美食评论似乎永远无法叫我觉得厌倦。所以,这本《终极美味》属于那种我不用拆封就会结帐的书。剪头发的空档,加上一两点钟被自己愁得睡不着觉的挑灯夜读,只消大概3个小时你就可以读完这本105千的作品。该从哪里说起呢?先宣布结论是通过《终极美味》,我找到了自己眼里的终极美食评论。一.由于没有序,所以前几篇一开始是不怎么看得懂的。好在作者真诚又华丽的字句会抓着你不放弃地求索下去。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这样描写食物,不理解的人也许会说她夸张神经,理解的人会血脉贲张有种想流泪的冲动:“只能以赞叹两个字形容。在我齿间滑过的,既不是固体也不是水,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物质,保留了前者的形状和并不虚无的口感,以及后者的滑动感和无比的轻柔。真正的生鱼片不必咀嚼,就能在舌头融化。它适合我们缓慢灵活地轻咬,并不是要把它碾碎,就能在舌头上融化。对,滑嫩:就不是柔软也不是滑口;生鱼片是薄如蝉翼的天鹅绒和丝的组合,两者都涵盖到,在神奇的炼金术中挥发如气体,但依旧保留了云朵所没有的牛奶版实体。”“生的番茄,在花园里一采下就狼吞虎咽地吞下,温热又充满沁凉,如果放在冰箱、加醋或是加状似高贵的橄榄油都是侮辱,都会掩盖它本身的丰富。它到底是糖分、水、水果、果肉、液体,还是固体?生的番茄,在花园理一采下就狼吞虎咽地吞下,是所有纯简的感官的极致,想瀑布般在嘴里蜂拥,集合所有的愉悦。饱满的外皮稍微抵抗着,柔软但有弹性,里面的纤维融化,带籽的汁液溢出嘴角,我们毫不怕脏地用手指抹去,这个丰满的小圆球在我们体内吞吐出大自然的洪流:这就是番茄,这就是探索。”二.作者没有仅仅是在写美食,反而笔触走得更远。可是绝不是那种借物咏志的文体,因为你确信她是一个热爱食物本身的人。这里插一句我看蔡澜的节目最喜欢看他一看到好吃的先独自赶紧享用,过了瘾罢再跟旁边的小姑娘们说,啊,来,你们也尝一尝。这一点不绅士的细节反而为他更添一分可爱,让你佩服,这个老头儿,到底是有多爱吃。妙莉叶的每一步更远,都是因为她散播在周围的神经网络,让她总是感受到感触到,更多食物以外的东西。“科乐城农场前百年老树下,在男人们愉快兴奋谈论野猪在行李箱的故事中,我吃到了生平最美味的一餐饭之一。那餐饭简单而美味,但我狼吞虎咽的不只是生蚝、火腿、芦笋和鸡,他们都美味可口但居于次要地位,主要是和他们的交谈闲聊松散,没有主题但充满热情,让我像孩子般激动。我享受这那些字句,是啊,在他们哥儿们乡村聚会里泉涌的字句。字句是一个珠宝匣,把一个孤零零的事实化作一个精选的时刻;是一个魔术师,把一个事件美化,让它成为难忘的、值得存在记忆宝库里的事。生命就是字句和事件的交互渗透,前者为后者披上豪华光彩的外衣,几乎要取代吃的东西成为飨宴本身。我兴高采烈万分珍惜的,是字句而非大鱼大肉。”三书看到中间的时候我翻到了最后一篇为了知道结果。是的,与其说这是一本篇篇独立的评论集,不如说她是一条线索贯穿多人称叙述的小说。讨厌破坏悬念如我,很少见地跳跃着查看结局,都是因为太想知道那线索的答案——这个美食国度的国王,在临死前一直想要寻找的那道菜,到底是什么。“我将要死了,但这没什么重要。自从昨天,自从夏波宣判以外,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我就要死了,但是我想不起在心中萦绕不去的一个味道。我知道那个味道,是我生命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真实,它掌握了我一直拒绝去倾听的心声。我知道那时童年时期或是青少年时期的一个味道,一道绝妙好菜,超越所有美食评论,超越所有我所谓的吃的愉悦的欲望和奢求。一个遗忘了的味道,深藏在我内心深处,在垂暮之年才又冒出,好想是我生命中唯一说过或是做过了的真实。我不停寻找,但找不到。”所以须要到最后,这本书的意义才浮出水面。那道菜,才是这本书的意义。油炸果,是油炸果,是他写过许多“不客气尖锐文章”的油炸果,在他眼里“外皮完全丧失了永恒的对比性”的油炸果。“我们怎么能背叛自己到这种程度?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对不起自己,睁着眼否定自己的喜好,侮辱自己喜欢过的东西,把自己的口味扭曲到这种程度?那时我十五岁,和那个年级所有的孩子一样:放学时都饿得不得了,来不及分辨吃的是什么,就狼吞虎咽地吞下,带着一股洒脱,只在今天我才记起这股洒脱和随意,而这正是我所有的作品所欠缺、因而失败的悲惨原因。今晚我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弃我所有的作品,毫不后悔,只为最后再吃到一次超市卖的油炸小甜果。”“许久以来,我为了其他高贵的珍馐而失去了它,牺牲了它,事实上我真正想要的并不是那些高贵的珍馐,在生命垂暮的此时,甚至差一点和它失之交臂。”“我一生中大可以不断地描写它,但却从来没写过赞美它的话。经过这么久的漂泊,在我即将要死的时刻,终于重新找到了它。保罗是不是在我死前及时把它买到我面前,其实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四就是这样一个关于味觉的独孤求败无剑胜有剑的故事。书里的那个美食评论大师一生入戏太深,到最后一刻才恍悟,最终无悔于人间。其实对于更多人来说,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小甜果”是他们的“小天国”,而更大的可悲便是,即便知道,他们还是咬着牙要逆着“小甜果”的方向,追求那根本不在真理里的幸福。

精彩短评 (总计57条)

  •     说到最后,其实没那么复杂。
  •     有一段写他妻子的,写的真好
  •     虽然我认为最后油果的出现有点突然,但是把食物写得这样出神入化真是厉害
  •     跟lz的感想一样,但至少lz还能表达出来,许多跟我一样的人一概连表达能力也丧失不少了。
  •     不太适应这种写作风格。
  •     从未见人能把食物描摩的如此优雅却到位。结尾有点意外,但合情合理。确实是值得再三翻阅的小册子。但愿我没有与自己内心的渴望背道而驰,愿我没有背叛自己
  •     非常清新的文字,值得回味。
  •     灵感源泉。
  •     不喜欢结局
  •     强迫自己写感想,哪怕是摘录几句自认为妙极的片段,也是一种唤起自己思考和对话能力的行为,所以我强迫自己码字,试图找到生锈的大脑里是否还存在着自主思维的能力。
    ~~~~赞下,学习了
  •     本来是一本挺有趣的书的,但不知怎地常让我“出戏”,可能是翻译的问题…作为吃货,一开始我是冲着美食看这本书的,里面对于食物的描写很生动,对人物情感的把握也很细致。多人称叙述也让这本小说很特别。
  •        终极美味讲述了一个让我匪夷所思的故事,我实在不能理解一个情感丰富细腻,热爱美食的评论家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家人如此苛刻。主人公生命即将终止的时候在记忆中搜寻终极美味的过程确实还是比较引人入胜得,很容易一步一步就顺着文字陷入主人公的思绪。但戛然而止的结局有点让人失望,虽然知道终极美味必定来源平凡中,但是没有想到它出现得如此突然。我原本期待这终极美味是主人公将目光转向家庭而得来的,也许那样才是个完满的happy ending。唉,也许作者就是想让终极美味平凡得更彻底一些,才让这个结局真实得一塌糊涂吧。
  •     还行吧。。。作为小说来讲比刺猬的优雅更能让人接受
  •     油炸果的食物记忆
  •     味蕾领导的情感与理性的世界
  •     2010-115
  •     我一直认为写美食是很难的,能写成这样真的很不容易了。
  •     翻译简直堪称稀烂,语法颠三倒四一塌糊涂。如果是因为专业知识不够导致部分词汇翻译不够准确还能忍,这根本就是读都读不通顺啊艹!当然小说本身还是蛮有趣的……
  •     小说一般,文笔真是堆砌出了法式的另一种特色——腻歪。不过估计我的主编大人估计会好这一口。
  •     比作者另一本好。为美食加一星。
  •     三星半,一会会儿就翻完了,最后是发现终极美味的奥义就是真实在人间嘛?所以我现在来阿康吃烤韭菜了~
  •     感官的极致
  •     對美食的熱愛等同於對生活的體悟,有的人嚮往華麗酒莊,有的人獨守自己的葡萄田.但生命終結之時,你懷念的也許是童年裡最粗糙樸實的口感……
  •     味蕾的自满都是种意淫!
  •     嗯,并不如自己预期的那么好哦。
  •     正如之前的地图炮言论,“法国人如果能进行良好的自我克制,就能写出绝妙的小说来”。这本书正是“未能成功进行自我克制”的典型。至于英国人,只要他们将自己平时的幽默天赋发挥出来而不去试图成为道德家,就能写出好小说(才不是说格雷厄姆格林呢)这大概就是同为写饮食的书我给伊恩凯利五星而给芭贝里三星的原因。#每日地图炮#
  •     英国人的闷骚体现在谈性与婚姻的黑色幽默 法国人的闷骚体现在对自己细细微微的小资生活的文学通感(过渡冥想?) 写生鱼片的那段很赞
  •     一个饕餮君王穷极一生,临死之前苦苦寻找的竟然是一串油炸果子——被他誉为终极美味的食物。生命的返璞归于童年燃起的一抹细小烛焰,暴戾的父亲终于平静,不知会对自己度过的一生作何评价,遗憾还是欣慰,都留给了后人思考。
  •     辣味的美式烤肠 蛋黄酱的丝滑黏稠 最后如沉睡的温软小狗一般挤在潮热的塑料袋中的超市油炸果 终结我的一生
  •       刚刚看过一点点,我想说,这不是普通的美食评论,而是作者记忆的某些细小的触动,那些影响成长的片段。
      
      一个人将要逝去,所有涌现在脑海的,应该是记忆最深刻的事件,很荣幸与他分享,真希望他还活着。
  •     作者是个哲学系的教授,写出的美食也颇有点哲学意味。
  •     那个味道,是我生命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真实。
  •       看的过程中一度落泪两度饥饿多次感叹自己虚度了年华但又忍不住庆幸自己还活着。──有点夸张,有点过于自我代入,但基本上就是这样。
      
      这几年读过的法国小说,就没有一本好好说话的,伟大的拉伯雷或拉辛,还有维克多雨果……就算追溯到那么远的正宗之道,还是可以得出法国人是习惯性装腔作势的能手的结论──区别仅在于视野的大或小,智商的高或低。不过在指责他们(法国小说家、法国作家、法国记者)夸张肉麻矫情滥情感伤得太廉价的同时,始终觉得最真诚的也是他们。
      
      Muriel Barbery,生于1969年5月28日,卡桑布兰卡。太阳双子、月亮天秤,太阳与水星相合(于双子),与射手火星相冲。
      
      
  •     很多段落都让我忍不住记下来,简直经典。
  •     重要的是 知道为什么
  •     满嘴的滋味
  •       对美食的热爱从来都让我无法自拔。从《终极美味》读起,逐渐升级我的“口舌之欲”。             该从哪里说起呢?我在书中找到了自己眼里的终极美食。               由于读过妙莉叶的《刺猬的优雅》我馋猫般的找来了她的第一本作品,准备好好享受。作者真诚又华丽的字句会抓着你不放弃地求索下去。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这样描写食物,不理解的人也许会说她夸张神经,理解的人会血脉膨胀喜极而泣的冲动:          “只能以赞叹两个字形容。在我齿间滑过的,既不是固体也不是水,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物质,保留了前者的形状和并不虚无的口感,以及后者的滑动感和无比的轻柔。真正的生鱼片不必咀嚼,就能在舌头融化。它适合我们缓慢灵活地轻咬,并不是要把它碾碎,就能在舌头上融化。对,滑嫩:就不是柔软也不是滑口;生鱼片是薄如蝉翼的天鹅绒和丝的组合,两者都涵盖到,在神奇的炼金术中挥发如气体,但依旧保留了云朵所没有的牛奶版实体。”          “生的番茄,在花园里一采下就狼吞虎咽地吞下,温热又充满沁凉,如果放在冰箱、加醋或是加状似高贵的橄榄油都是侮辱,都会掩盖它本身的丰富。它到底是糖分、水、水果、果肉、液体,还是固体?生的番茄,在花园理一采下就狼吞虎咽地吞下,是所有纯简的感官的极致,像瀑布般在嘴里蜂拥,集合所有的愉悦。饱满的外皮稍微抵抗着,柔软但有弹性,里面的纤维融化,带籽的汁液溢出嘴角,我们毫不怕脏地用手指抹去,这个丰满的小圆球在我们体内吞吐出大自然的洪流:这就是番茄,这就是探索。”     妙莉叶没有仅仅是在写美食,反而笔触走得更远。可是绝不是那种借物抒情的文体,从描写食物的极度细致中你确信她是一个本身热爱食物的人。她散播在周围的神经网络,章鱼似的触角,更多食物以外的情感岩浆似的蠕动着流遍全身。让《终极美味》不单单是盛宴是口舌之欲更是情感的迷离。         “科乐城农场前百年老树下,在男人们愉快兴奋谈论野猪在行李箱的故事中,我吃到了生平最美味的一餐饭之一。那餐饭简单而美味,但我狼吞虎咽的不只是生蚝、火腿、芦笋和鸡,他们都美味可口但居于次要地位,主要是和他们的交谈闲聊松散,没有主题但充满热情,让我像孩子般激动。我享受这那些字句,是啊,在他们哥儿们乡村聚会里泉涌的字句。字句是一个珠宝匣,把一个孤零零的事实化作一个精选的时刻;是一个魔术师,把一个事件美化,让它成为难忘的、值得存在记忆宝库里的事。生命就是字句和事件的交互渗透,前者为后者披上豪华光彩的外衣,几乎要取代吃的东西成为飨宴本身。我兴高采烈万分珍惜的,是字句而非大鱼大肉。”          美食评论家借着对美食的追忆,回忆了一生中所有的盛宴,寻寻渐进让人垂帘三尺无比羡慕,有此一生死也足以般的满足。      “我将要死了,但这没什么重要。自从昨天,自从夏波宣判以外,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我就要死了,但是我想不起在心中萦绕不去的一个味道。我知道那个味道,是我生命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真实,它掌握了我一直拒绝去倾听的心声。我知道那时童年时期或是青少年时期的一个味道,一道绝妙好菜,超越所有美食评论,超越所有我所谓的吃的愉悦的欲望和奢求。一个遗忘了的味道,深藏在我内心深处,在垂暮之年才又冒出,好想是我生命中唯一说过或是做过了的真实。我不停寻找,但找不到。”        到最后,这本书的意义才浮出水面。那道菜,才是这本书的意义。          油炸果,是油炸果,是他写过许多“不客气尖锐文章”的油炸果,在他眼里“外皮完全丧失了永恒的对比性”的油炸果。       “我们怎么能背叛自己到这种程度?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对不起自己,睁着眼否定自己的喜好,侮辱自己喜欢过的东西,把自己的口味扭曲到这种程度?那时我十五岁,和那个年级所有的孩子一样:放学时都饿得不得了,来不及分辨吃的是什么,就狼吞虎咽地吞下,带着一股洒脱,只在今天我才记起这股洒脱和随意,而这正是我所有的作品所欠缺、因而失败的悲惨原因。今晚我可以毫不犹豫地抛弃我所有的作品,毫不后悔,只为最后再吃到一次超市卖的油炸小甜果。”       “许久以来,我为了其他高贵的珍馐而失去了它,牺牲了它,事实上我真正想要的并不是那些高贵的珍馐,在生命垂暮的此时,甚至差一点和它失之交臂。”       “我一生中大可以不断地描写它,但却从来没写过赞美它的话。经过这么久的漂泊,在我即将要死的时刻,终于重新找到了它。保罗是不是在我死前及时把它买到我面前,其实已经不是很重要了。”          书里的美食评论大师一生入戏太深,到最后一刻才恍悟,最终无悔于人生。       其实对于更多人来说,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小甜果”是他们的“小天国”,而更大的可悲便是,即便知道,他们还是咬着牙忤逆着“小甜果”的方向,追求那些更高贵更珍馐的食物,却不知自己的幸福是如此平凡如此简单,却让人魂牵梦萦。
  •     她的文字比美食更有吸引力。写美食,又不止于写美食,和《刺猬的优雅》一样,有意无意地会拿法国小资的中产阶级开开涮。
  •     太美妙了 读的过程就跟吃到最美妙的食物一样一样美妙
  •     确实想不到能这么写 有几章画面感超强都感觉吃到了 超满足
  •     囤积居奇啊。。。我大概或多或少也有这种心态
    自从看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但无从下笔
    或许应该学习楼主强迫下自己~
  •     当我占据着餐桌时,犹如君王降临。我们是这几个小时飨宴中的国王、太阳神。
  •     一个弥留之际的美食评论家,用绳命的最后48小时回忆一生中自己吃过的美食。我想吃生西红柿了……
  •     Sentiment artificiel. Just like the Ratatouille idea.
  •     "每天他都会这样精心准备一小盘可口菜肴,把精致混入家常,一个真正的美食者,真正的美学大师,把美的呈现融入日常生活"
  •      2013-10-06 正如之前的地图炮言论,“法国人如果能进行良好的自我克制,就能写出绝妙的小说来”。这本书正是“未能成功进行自我克制”的典型。至于英国人,只要他们将自己平时的幽默天赋发挥出来而不去试图成为道德家,就能写出好小说(才不是说格雷厄姆格林呢)这大概就是同为写饮食的书我给伊恩凯利五星而给芭贝里三星的原因。#每日地图炮#
  •     很华丽的辞藻,也有精妙的语言。看着饿了。
  •     结构很像《公民凯恩》,内容因为汇集精妙的美食评论,比电影明亮多了。文字非常的细致精美,带着打通五感的野心,又带着一丝略欠火候的绝望。读了就放不下,一口气读完,很有吸引力。
  •     令人生厌的啰嗦的长句子
  •     以各自的方式
  •     美味里暗藏的玄机,是故事的尖峰。
  •     原来妙莉叶芭贝里的文体都是一人一篇,题目还得交代事件地址。这本的主题除了美味,最着重刻画的就是那个帝王般的美食评论家。《刺猬的优雅》和《终极美味》的相同点是都有着M普氏那种优美文风和死亡。即使死亡的方式和意义一点也不同。
  •     你以为你拍几张美食照片去几个餐厅就是吃货了? 不过是狼吞虎咽的糙汉罢了。
  •     每一章节都有不同的人叙述,结合起来其实很奇妙
  •     朋友推荐给我,说特别适合我,可是我读这种短篇散文超级苦手啊。有几段与吃无关的还不错。
  •     看美食家如何成功 看人生如何陷落 穷其一生寻求的美味不过是平淡之味罢了
  •     这是看一遍会有点看不懂但是值得看两三遍去寻清人物关系的小说。真的超爱那些看到心里都会发痒的关于食物的描写啊。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