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学理论 > 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
ISBN:9787508616889
作者:(美)罗塞尔·罗伯茨
页数:187页

作者简介

《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教你逛超市就能学会的价格经济学!下班学点经济学,聪明赚钱聪明花!无论钱多钱少,价格才决定你的购买力!不懂价格,钱越多,越可能变成“冤大头”!为什么鸡蛋降价能扩大就业市场?为什么地震后涨价的超市反而最公平?为什么大学毕业生不要接受薪水最高的工作?房价、油价、金价起起落落,扣人心弦,谁是背后的指挥?
你知道吗?价格不仅仅能保护你不受贪心卖家的坑害,甚至还能决定你的幸福!
这一次,作者将亚当·斯密请到超市里,让你边购物边学习有关价格的经济学知识。妙趣横生的经济学小说,为你揭开身边的价格秘密。

书籍目录

1  地震时趁机涨价的超市才最公平?2  谁在决定一支铅笔的价格?  谁在统领制造铅笔的万人大军?3  为什么街角的咖啡馆总有足够的面包圈?  一切都有隐藏的秩序4  价格将决定你的幸福?  谁在调配全球石墨的数量  为什么有的单词会流行,有的被遗忘?  谁决定周二傍晚进城的时间多于周六?  你能决定自家房子的价格吗?  为什么24小时加油站从不缺货?5  抗议和恳求能改变商品的价格吗?6  地震后要去涨价的超市还是不涨价的超市?  为什么手电筒不涨价,就脱销?  涨价才能让最需要的人得到商品?7  物价下降,谁才是最大赢家?  我们的幸福感也是100年前的15倍吗?  谁在保护我们不受贪心卖家的侵害?8  钓鱼真的是一切动机的源头吗?9  为什么不要接受薪水最高的工作?10  便宜鸡蛋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应该生产更省油的车,还是更薄的易拉罐?  自发产生的汽车价格为什么会导致过多污染?  为什么人们排着队等待受压迫?11  什么在指挥一切价格和谐共处?12  生活与价格有关,生命不靠金钱决定13  把未来留给未知的一切致谢

编辑推荐

《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是《商业周刊》“年度最佳商业图书”作者最新力作。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农·史密斯、《魔鬼经济学》作者 史蒂芬·都伯纳、《黑天鹅》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联袂推荐。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读物,让你边购物边学习价格背后的秘密!

内容概要

罗塞尔·罗伯茨: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

曾任美国国这共电台时事评论员,及华盛顿大学经济政治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曾撰写著作《看不见的心:一部经济学罗曼史》及《选择: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的寓言》,后者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年度最佳商业图书”。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者用讲故事的方式告诉我们,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社会、经济和生活的。他让我听得入迷。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弗农·史密斯一堂妙趣非凡的经济学入门课程。  ——史蒂芬·都伯纳 超级畅销《魔鬼经济学》作者 《纽约时报》“魔鬼经济学”专栏作者强烈淮荐这本书给所有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我认为它是今年你的书架中不可缺少的书。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纽约时报》畅销榜首著作《黑天鹅》作者本书如庖丁解牛般精准地剖析了我们所处的经济社会。它将改变你对世界的看法,让你重新发现隐藏在身边的奇迹。  ——保罗·罗默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

章节摘录

3 为什么街角的咖啡馆总有足够的面包圈? 那个周日中午,拉蒙与几个好友外出聚餐,地点是帕洛阿尔托的一家泰国餐馆,离斯坦福大学不远。“坏天气”这家伙也来了。在伯克利,人人都认识他,但无人知道他的年龄,大概40岁左右吧。有人说他父母在20世纪60年代是激进分子,和黑豹党的人犯过很严重的事,并因此蹲过监狱。也有人说“坏天气”这家伙故意编造了这种故事,其实他只是一个一直没毕业的社会学研究生,对昔日的辉煌又留恋又渴望。但人人都确信一点:此人痴迷于抗议示威的美学意义,和街头表演这一艺术形式的政治性。当富足的政府官僚们开会讨论世贸组织、贸易政策或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时,“坏天气”这家伙就必去闹事。他去过西雅图、华盛顿、日内瓦和多哈。对于组织人闹事,他天生就很在行,而且他有一个人数众多的电子邮件名单,从而联络了一大批和他想法类似的人。虽然无人知道“坏天气”是否是他的真名,或者是他父母为纪念20世纪60年代而灵机一动起的,或者是他自己起的,但无论怎样,在他人生的现阶段,“坏”显然是具有讽刺意义的——他又瘦又结实,身高6英尺,但体重不足165磅。他除了喜欢抗议示威和街头的表演,还痴迷于骑自行车和健身。他体格消瘦,像马拉松运动员。他没有汽车,也不会开车,更没有驾照。从伯克利骑车来帕洛阿尔托吃午饭,如同小菜一碟。实际上,他很享受这样的远足。“坏天气”也听说了大盒子商店在地震当晚涨价的事。有人对他说拉蒙去了大盒子商店,还成了中心人物。“坏天气”表示说,他也想参与此事。他一直在寻找机会,以便对大公司的压迫进行反击。他很快发现,拉蒙的高姿态有利用价值。在这顿午饭的前半段,他们在讨论应在哪里搞抗议。拉蒙想在大盒子楼(大盒子高级经理教育中心)搞抗议,那里是斯坦福商学院的一部分,在校园边缘的小山上,有绿油油的雪松和玻璃建筑。“坏天气”的一个朋友想在伯克利搞抗议,因为让当地居民和大批有同样情感的学生参与进来的机会更大。大家为此争论了一个多小时,辩论各地点的优劣。最终,大家倾向于在大盒子楼搞抗议。大盒子楼是个足够大的目标,很容易就能说动伯克利的学生跨海过来。唯一的担心是,斯坦福大学会禁止此抗议活动,或对其做出限制,只划出校园的一角允许大家示威,但这样做不适合现场拍摄,也不便动员大众参与。毕竟,大盒子商店不高兴看到自己在斯坦福大学的投资在一场宣传中被用来打击自己。他们会迫使斯坦福大学禁止此抗议活动,或至少尽力缩小其影响。一起吃饭的这几个人决定冒险——就在斯坦福大学搞抗议,但策划要尽量悄悄的,尽可能保密,以尽力缩短让大学方面做出反应的时间。“坏天气”说,在斯坦福大学校园的大盒子楼搞示威,尽管那里远离校园的中心,但其实这是有利的。他们商定在纪念堂外面的喷泉处集合,然后到大盒子楼示威搞宣讲会。“坏天气”喜欢示威,因为这永远是让肾上腺素快速上升的好办法。在大盒子楼,他们要搞演讲,并提出惩办大盒子商店的若干要求——结束公司对民众的压榨,给顾客退款,提高员工工资,让公司更懂得为民众着想,等等。为游行需要做一些准备。他们需要标语、旗帜和口号。这些东西既要是自制的,又要字迹好认,因为到时候肯定有人来现场拍照片。“坏天气”将把此计划通过电子邮件通知朋友。他们花了不少时间讨论西方价值观。但在他们的午饭拖成晚饭之前,他们又达成了一个更关键的决定——主要演讲人将是拉蒙,而不是某个外地人或知名的社会活动家。他们将在日后商定游行的日期,并再联络几个演讲人。一切都有隐藏的秩序快到下午4点了。拉蒙来到埃米的家,于是埃米开车,两人一起去了湾地公园——一个自然保护区公园,它紧邻海湾,处于内河码头的尾端。公园入口处旁边有一座池塘,拉蒙和埃米在池塘边的一个长椅上坐下来聊天。在他们身旁,一些小孩和他们的父母在喂鸭子和小鸟。埃米对拉蒙讲了下午上经济学课的情况。她要做的作业是,从周围生活中找出一个例子,说明秩序不是经特意设计得来的。她对拉蒙讲这些时注意到了鸭子。她喜欢观看孩子们的快乐游戏,但她没有认识到鸭子、孩子及其共同的嬉戏中隐藏的秩序,尽管她和拉蒙经常到这座池塘边玩。不知怎的,总是有一些鸭子来池塘欢迎孩子们,但也不是太多。没有人给湾区的鸭子发备忘录邀它们本周来一些,下周再来一些。没有任何组织在监测鸭子的来去,但来这座小池塘的鸭子总是不多也不少。在湾区有无数的鸭子,有广阔的湿地可选择,但总是只有适当数量——几十只,而不是少到没有或多到几千只——的鸭子每天来到这里。从没有人惊叹孩子的数量和鸭子的数量为何如此吻合,尽管这种吻合并不完美。孩子有时会来得少一些,有时会有太多的鸭子在争抢食物,于是孩子们玩得不那么愉快。但在没有日程表和没人订日程表的情况下,这种吻合好得惊人。然而埃米太专注于拉蒙了,没有认识到身边这种隐藏的秩序。离埃米和拉蒙坐的长椅20英尺处,有一大群蚂蚁爬来爬去,对孩子和鸭子做出了响应。蚂蚁们成扇形展开,搜寻因太小而不为鸭子注意的食物碎屑,但它们不是随意地搜索。当某一只蚂蚁发现一片食物碎屑后,它会返回蚁群,并在地面上留下一道涂有信息素的痕迹,从而鼓励其他蚂蚁沿此痕迹前进。于是,蚁群会很智慧地行动,会派更多蚂蚁前往食物碎屑多的地方。但蚁后并不知道这一信息。埃米不理解这群蚂蚁是如何组织的。在这座池塘的表面,有很多是人的肉眼看不到的浮游植物。温度和风向的转变,会使其数量发生增减。如果下暴雨,池塘就会溢满水,孩子们就会好几天不来,蚂蚁会死掉,但会为池塘表面和水下的生物带来各种营养物。这里的鸭群、蚁群、浮游植物、鱼、虾、鸟和其他的一切,形成了一个生命网络,努力呈现出一种秩序的力量,对转变的力量做出了响应。这个生命网络,把鸭与虾、虾与浮游动物,浮游动物与无望地漂在水面的浮游植物,都联系在一起。对于这个复杂的围绕池塘存在的生命网络,孩子们为其增加了另一种成分。关于这个生命网络,埃米并没有思考它的任何部分。她在给拉蒙讲经济学家海克的故事,那是她上高中时听说的。海克对自发秩序——许多人做自己的事,通过复杂的、无计划的互动而产生一种秩序。拉蒙一边听,一边在欣赏埃米:太阳已经西斜,从后面照亮了她的头发;她的头发多么金黄,在阳光下多么美丽。尽管阵阵微风吹皱了池塘的水面,但由于在与埃米说话并在欣赏她的头发,拉蒙的体温微有升高。当然,拉蒙即使仔细体会,也不会注意到自己体温的升高,因为幅度并不明显。但如果有一只完美的温度计,就会显示他比刚到池塘时体温稍稍高了一点。他的身体对体温的升高做出了响应,向傍晚的空气中散发着更多的热量。埃米和拉蒙起身走向自然保护地公园的进口。一些观鸟者拿着望远镜和三脚架出现了,但埃米和拉蒙并没有注意到这些人。他们穿过“自然中心”,走上一条长长的木板人行道,穿过湿地来到海湾边。木板人行道的尽头是一座有长椅的小观景台,可供人们观赏那些无处不在的滨鸟,这些鸟在湿地与海湾相接处的浅水中嬉戏,上下翻飞,忽起忽落。埃米还在讲经济学家海克的故事,以及秩序可如何在无人负责的情况下出现,那真是怪事。但在内心深处,她在想自己与拉蒙的未来:大学毕业后,双方的关系还会维持吗?今后5~10年希望如何度过? 埃米给拉蒙讲了一个例子,那是她高中时听说的——街角的咖啡馆总是有足够的面包圈,即使你临时决定去吃午饭,也不必打电话预订面包圈,尽管无人专门负责面包圈。拉蒙问道,这不是可充当作业的好例子吗?埃米回答说不是,因为这个例子太接近于鲁思在课堂上讲的那个例子——不管你何时去校园书店买铅笔,总是不会缺货。拉蒙问道,从生物学方面找一个例子行不行?例如,可以找一个有关人体的例子。人体的机能如此完美,一定有很多具有自我组织能力的系统。埃米说,是的,例如细胞、血液循环、心脏。

图书封面


 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8条)

  •     记得在上经济学的时候,所有老师都会强调价格这一市场调节机制的核心概念,但是受限于中国国内经济学的教授范围和知识体系,我们接触到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可以这样说绝大多数经管学生并不知道价格究竟是什么,这本书从停电后超市涨价后引起的种种事件为我们阐述了究竟什么是价格以及隐藏在价格背后的市场调节机制,可以这样说阅读后会让自己对于经济学的很多困惑之处豁然开朗。而作为任人经济学系列的读物,我觉得它对于普及经济学知识还是很有帮助的,以前总是为通胀和涨价跟干爹争论不已,始终无法令他信服。这也许也是很多老百信抱怨的基础,但是这本书会让我们更加专业和理性的看待很多经济现象,可以更加专业的表达我们的不满和对于事物的看法,而不是门内人和门外人在知识鸿沟面前无法沟通...
  •     12年前大学生涯的第一节课,刘儒老师的政治经济学,当年他用棺材的例子给我们这些17、8岁孩子解释需求弹性的例子给大家留下勒深刻映象,然后好像是张学锋还是谁,给我们上了第一节的西方经济学,又是一个虎年到,在当当定下了这本书,为了不知何时会忘却的纪念。
  •     《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瞥见这个书名时,满以为又一本以日常生活的经济现象划分章节的经济学普及读物,自《牛奶可乐经济学》大行其道以来,类似经济学读物就突然遍地开花,无非不过一套“发现日常生活某种经济现象、提出这种现象、再用经济学原理解读解读以帮助对经济学零认知的读者从生活中发现点乐趣”的模式。读这本书时,首先对这个题目发生了兴趣。中信出版社的包装嘛,原著翻译过来时一定要取个能刺激中国读者消费欲望的书名,于是原名“everything of the price”就被译成了“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瞧瞧,多有噱头,日常生活离不开的超市里撞见亚当·斯密,你能告诉我些什么我没在生活中发现的秘密?想必是由于文章由超市的涨价个事件发端,可你千万别以为整本书就围绕着超市展开了,尽管其装帧设计几乎以此为主题,这就好比新闻的由头,只是借由这个事件展开剧情而已,通读下来才发现,呵,不过一本教育学小说,用经济学的名字进行了包装。而已。书中人物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鲁思。这是我广大中华最为稀缺的灵魂工程师吧。不知国内那些尤其是高校里的叫兽看到这样的模板,会不会羞愧至死?想来是不会的。原因,众所周知。鲁思要向学生表达某种观点与思想时,会从生活中看上去毫不相关的事情娓娓讲起,让人一开始实在搞不懂两者间有何联系,通过不断向学生抛出问题去引发他们的思考,层层深入,却并不急于给出一个答案,让学生自己在这些疑问中寻找,从而使要说明的事情能更深刻为人所理解。而中国学生的惯性思维是在思考后习惯性索要“标准答案”,答案的缺失甚至会使人“不明真相”,殊不知寻找答案的过程或许比答案本身更有趣也更有意义。正如鲁思理解的那样,教育就像投资经济学,埋下种子,“在种子长成大树之前很久,即已具有价值——潜在的益处足以使它具有价值。教诲就是埋下种子。知识,或更好的是智慧,是像树一样的投资,可以不断地结出果实“。鲁思说,“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我为学术杂志写了一些学术文章,只有一小撮学者认为我的文章有意思。但是在教室里,我多年来教过几千名学生,我教他们懂得世界的复杂性。他们有一些人之所以选我的课,是因为拿学位的需要。另有一些人之所以选我的经济课,是因为他们认为以后写在简历上好看。但是,也有一些人选我的经济学课是因为他们希望搞懂经济学。我可以看出来,你是想搞懂经济学,而且我估计,你终有一天会因为搞懂了经济学而受益良多。我希望你能拥有我认为你某一天会需要的工具。我无法靠几次谈话就教会你,但是我想我大约能点燃某个火花,而它能在日后变成熊熊火焰。一个教师只能希望做到这个程度。”因此,作为教务长的鲁思顶着学校最大赞助商的压力,鼓励学生在学校抗议这个赞助商的不良商业行为;故意关机爽了很多对于斯坦福大学来讲很重要的约会而抽时间找这个未来会长成参天大树的种子谈话,启发他心中种子的萌芽。可以看出,一个真正对自己专业参透并热爱、把教书的职业当做一份事业全身心投入,将专业与职业融为一体作为养料灌溉给一朵朵待哺的花骨朵儿的伟大教师的身影,在读到上面那段话时,很难不动容。我是发自内心的,深深被感动。如果真有这样的老师的话。诚然,这也无非不过一本裹着经济学皮的小说而已。然而反观现实中国,着实让人无语。

精彩短评 (总计85条)

  •     我以为是经济学通俗读物,原理只是老师改变学生一生的感人小说啊!
  •     还算一个不错的经济学科普读物,还是外文书的问题,读起来不是非常顺畅~
  •     电子书,浏览了一部分,看不进去了。下午忙活witkey,真不是我干的活,脖子疼
  •     能在厚点就好了呵呵
  •     在故事中让人明白了很多东西。
  •     比那砖头读起来舒服点,不过还是需要读斯密的原著。
  •     我曾是一个老老实实的文科生,高中政治能够得到接近满分的程度。脑子被洗得比较干净,却还自觉得聪明,认为能够看到那套教材的漏洞,却不料被教育成经济上的马克思主义者。赞美国家干预经济,希望物价局发挥作用,认为民主政府能够做好宏观调控。今天网上的论客,许多标榜自己政右经左,就是因为教育和环境所致。网上政治经济坐标测验所得的结果,中国知识分子大致是政治右派,经济左派,少有例外。 为什么我今天不是这样了,开始认识自由经济的理论,认同奥派的观点。这一本通俗的小书,是一个开始。它就像是传说中上帝波动宇宙的第一动力,把我从环境带给我的坐标上向右移动。
  •     价格机制科普
  •     读起来很轻松
  •     很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却用了大篇累牍的文字,打着经济学的概念,实则是一本凑字的小说。不值得购买!
  •     花这么大篇幅讲了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
  •     读完了告诉你啊
  •     虽然是小说体裁,干货密度还是很高。共鸣最强的一句话是“如果你理解世界的复杂性,你就会怀疑所谓的快速解决。”翻译相当赞。
  •     跟超市的关系不太大,就是以故事为主线串起一些经济学原理,好像比较适合初学者
  •     很喜欢这本书,不止一遍的看
  •     科普类的经济读物吧,故事非常有趣,值得一读~你在大学刻苦学习,拿到好分数,然后去研究院读书,梦想未来能做很好地研究。你做了很好地研究,至少很像回事,写了你认为能改变世界的论文,然后你发现世界很难改变。只有一小批学者有那种才华,其他人只能为知识的整体增添一点皮毛。最顶尖的学者会得到
  •     以非常生活化的形式描述了经济学,好书,值得一看
  •     非常好的经济学入门书籍,给我很大的启发
  •     熟悉亚当斯密的入门书籍。边看边划时候确实有触动,看完以后这种感觉稍微淡了点。但会促使我去了解亚当斯密。
  •     老外写的,以小说介绍日常中经济学原理
  •     经济学跟哲学一样,一只无形的手,远比想象中还要厉害
  •     猜错了魔攻具体
  •     值得一读!推荐推荐推荐
  •     还行吧。我挺感兴趣,快速读完了
  •     把经济学写成小说,其实是两面不讨好的做法。追求知识的,嫌废话太多;看情节的,又觉得太学究气。极端点说,这种经济学小说,与管理学小说,哲学小说,科普小说,一样都是异形和怪胎。
  •     简单到简直就是在写几个小故事,然后连起来
  •     正文竟然是个小说一样的故事,开头完全没感到和经济学的关系,不过越往后读观点倒是越有趣。翻译水平有点不尽人意,有些句子读起来很晦涩。
  •     有意思,有启发。
  •     出版社策划编辑篡改原书名
  •     书还是挺有阅读性的,起码我读的途中没有想睡觉。。不过对于经济学,我觉得这应该只是很表面的大概说了一下。
  •     编造的情节令人作呕
  •     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内容不好玩,书名与内容也不是很符合
  •     豆瓣短评里面有一句话很恰当:用了这么多篇幅说了一个问题。比起用阅读这本书的时间读一本别的什么小说 倒是真本书让我弄明白一点事情 也挺不错的呢
  •     完美的入门读物,通俗易懂,入门必备
  •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对中国人来说这个常识太重要了。不是怎么想就可以怎么来的,市场往往违背人的意愿
  •     做为经济学读物,这本书的内容太浅显,对于普通消遣读物,情节又不够引人入胜。
  •     基本上就是自发秩序那些个观点,书比较简单,没了解过的可以看看,书也很薄,翻翻就完了,不好不坏。里面那首诗挺好的
  •     为了在看三国志的时候等三国演义 看本完全不搭嘎的书 这个算是经济学类的书吧 对经济学不感兴趣 可是这本书还挺好看的~地震之后超市涨价 到底是谁在控制
  •     宣扬美国自由思想,对话有趣
  •     不错,联系实际又有想象力的书。
  •     发货快质量不错内容值得看
  •     用故事叙述了经济上的原理,比较的浅显。书的质量还不错。总之是比较基础的。
  •     可读性不错,不过内容偏浅~
  •     很值得看,但是我觉得的值得,并不是基于经济商业学的考虑,当然这方面也是很值得“小孩子”参读,而打动我更多的,是教授女士对于网球先生的“培养”,这样说来似乎有些凉薄残忍,但我还是这么感觉,那双仿佛能够预见宿命的眼睛,在命运的转轮上轻描淡写而又意味深长的触碰,知道二十年后的摇椅边上层层展开,我不知道看到那里的一刻,我感受到的是伟大的悲悯还是透彻的寒凉
  •     封面的“下班学点经济学,聪明赚钱聪明花”有误导性。搞得好像是指导省钱的小技巧一样。明明书本身更有深度。
  •     很无聊的书!看不下去的感觉!
  •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值得读。贴近生活。
  •     这本书的意义倒是教人如何自以为是的抗议,值得mark一下
  •     很好很强大,支持一下。
  •     翻译的不好
  •     像是旧书,有点伤心,侧页都是脏的。
  •     经常学的书
  •     还没有开始看,但还是很期待
  •     非常完美的构思。
  •     @GK同人于野:《在超市遇见亚当·斯密》用一个简单的虚构故事讲了最简单的经济学 -市场是看不见的手,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东西。豆瓣得分只有三星半。可使其英文原版,2008年出的The Price of Everything,在亚马逊却得到四星半。我不信是翻译的问题,最大可能此书的中国读者都是早就懂点经济学,英文版则面向中学生。 微博地址: http://weibo.com/2089800791/BalxgmIqe(翻译有点水…但多数都翻译到了)
  •     对于有一定经济学基础的tx,看看可以一笑,但是要起到指导老百姓消费的作用,应该不太适合,但是作者的目的应该主要也不是这点吧。
  •     别人推荐的 据说不错 还没看
  •     很好的一本书 推荐 用故事的方式反映了生活中很多经济学道理 简单易懂
  •     帝都观海时,友人荐
  •     看了几页 觉得不错
  •     用讲故事的方式,引人入胜,把复杂的经济学价格原理和影响叙述得有趣且简单。书中有很多总结地非常好的观点,比如‘涨价弥补了爱的缺乏’,‘我不会关闭沃尔马,或不让它扩大规模,或强迫他提高工资或者医疗福利。这些做法即使是有良好意愿的,也会最终伤害你想帮助的人,因为招募员工的成本更高了。’这本书就像书中所说的‘无法靠几次谈话就教会你经济学,但是大约能点燃某个火化,而它能在日后变成熊熊火焰’- 对所有想搞懂经济学的人来说,本书都值得一读。
  •     无论钱多钱少,价格才决定购买力。  地震的时候超市涨价,我以为这是超市在趁火打劫,在发穷人的才,超市充满了恶意。但是现在我却知道,涨价弥补了爱的缺失。涨价鼓励人们不要购买,而是让愿意付高价格的陌生人买到需要的商品,而且涨价使商人有了积极性,愿意就关键的商品品种多备一些货,并愿意承担成本。很多人以为地震的晚上,没有涨价的超市很公正,但是却买不到必须的商品,因为早就被抢光了。////////是的,富人的确更富了,他们有钱购买更贵的商品,穷人只能购买便宜的商品。但是与一百年前相比,普通人的生活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呢?普通人的生活毕竟提高了。//////我们喜欢某些东西、工作,有时候并不是金钱。创业者和上市公司的老板对利润的追逐,并不见得金钱对他们多么重要,而是他们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能给人们带来欢乐。
  •     简单易懂
  •     一本颠覆常规思想的好书
  •     书写的很不好,不值得购买
  •     使我着迷
  •     经济学启蒙 小说,高中后大学前
  •     我不喜欢这种把“讲课”融进剧情的书。但是道理确实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     讨论社会公平和经济原理。如果不是文笔和故事那么渣的话,我会认为这是一本还能将就的普及读本(是的现在连将就都有点为难了)。经济学是很有意思的领域,但不要从此书进入= =
  •     哈哈有意思,故事情节固然拙劣,背后的道理却是朴实而明晰
  •     本来想打个三颗星,后来意识到自己一般都打三颗星以上,给这本书打三颗星确实不公平..
  •     有点罗嗦,有点弱智,但是的确能够让经济学白痴又想看的人读下去的。。。
  •     入门的话还是可以的。本书的主要论述的与哈耶克有关吧(从行文中的看),但是为什么写亚当斯密了?因为后者更有名,这种翻译的方式很不喜欢。扣一星。另外能把所有东西穿起来本身很不容易,但是还有有若干的地方逻辑不连贯而被作者含糊过去了;书的后半部分有点与前面重复,罗嗦了;最后关于“自由”的论述更显得生硬和做作,这一点是不是与后记中提到的作者得到了“自由基金会”帮助有关?三点和在一起再扣一星
  •     喜歡第八第九章關於回報的部分。價格不等於價值,而我們要做的,是從事回報最大的事情,不管這回報是金錢的還是非金錢的。
  •     其实和科普关系不大,类似经济学的入门和启蒙教材吧。
    文中的很多观点也值得推敲。
    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投资就像种下一粒种子
  •     作为科普性读物,没基础的话应该看到大结局还没被点破吧,故事也没讲好,巨没干货。
  •     通俗易懂。不在美国也有追求自己梦想的理由:P
  •     自由市场入门书籍,不错,推荐阅读
  •     看完了,有收获!
  •     虽然有点故事性,但理论较浅,干货不多。
  •     自由经济主义读本。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价格到底是怎么形成,又是如何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的。我个人认为还是挺值得一读的。读完这本可以接着读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
  •     一本期望值很低,实际还不错的书。刚开始看时对话以及情景描述分分钟让人想弃掉,但其实这种用生活中的小故事介绍普及下经济学原理,其实还蛮恰当,看来感觉思维开阔了些,这就够了。后来还看了一本<一课经济学>,里面的内容有重叠,不过后者更为严谨让人信赖,前者更通俗,各有所长。
  •     简单简短,作为入门读物来说挺好的
  •     还行吧,不是那么生动,看得有点无聊......
  •     尊的有那么神奇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