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出真我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道出真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
ISBN:9787208086913
作者:[美] 切丽·布莱尔
页数:313页

作者简介

全书以线性的描述追忆了切丽·布莱尔的成长历程、求学阶段、恋爱经过和成为“第一夫人”后的政治生活。作为英国前首相夫人,切丽·布莱尔见证了其丈夫——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政治生涯和人生历程。书中讲述了布莱尔夫妇如何从平民阶层蜕变成为处于权力巅峰的风云人物,披露了他们在政治、生活和感情中很多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和点滴细节,试图还原布莱尔夫妇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

书籍目录

序言2007年6月第1章 父母邂逅第2章 渐渐长大第3章 少女时代第4章 中学时代第5章 大学时代第6章 初遇托尼第7章 诉讼律师第8章 浪漫爱情第9章 甜蜜婚礼第10章 初涉政治第11章 国会议员第12章 初次搬家第13章 继续前行第14章 一切皆变第15章 近在咫尺第16章 跨越障碍第17章 家庭生活第18章 大选热潮第19章 当选首相第20章 崭新黎明第21章 特殊关系第22章 国际旅程第23章 改弦更张第24章 全新视野第25章 未来之瑕第26章 伊战风云第27章 冲突迭起第28章 我的过失第29章 家庭攸关第30章 坚持到底第31章 祈祷祝福第32章 离情依依

编辑推荐

细数与布莱尔30年相濡以沫的岁月  道出一个成功职业女性的真实自我

内容概要

切丽·布莱尔: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夫人,她是英国第一位有自己全职职业的首相夫人,同时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她热情、自信、独立、坚强、果断。考入名牌大学法学院,后来成功进入英国法律的核心体系。执着于崇高理想,致力于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是一位令人称道的成功职业女性。面对媒体她却语出惊人:“14岁时就有了长大后成为英国首位女首相的愿望,可惜,被撒切尔夫人抢了先”。

名人推荐

近日,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夫人切丽·布莱尔自传作品《道出真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她在书中首度曝光了自己和托尼·布莱尔的私生活,揭开了首相夫妇从平民阶层登上权力巅峰的传奇经历,是足以媲美希拉里自传《亲历历史》的又一震撼力作。                                     切丽•布莱尔在书中以线性思路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求学阶段、恋爱经过和成为“第一夫人”后的政治生活。作为英国前首相夫人,切丽很高兴见证了布莱尔的政治生涯和人生历程。她在书中毫无遮掩地披露了他们在政治、生活和感情中很多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和点滴细节,试图还原自己和丈夫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而作为一名成功的职业女性,切丽很骄傲自己能够在男性律师一统天下的世界里成为出类拔萃的优秀女律师,并荣膺“御用大律师”的最高荣誉。本书责编对该书的评价是:“从头至尾都闪烁着切丽•布莱尔卓尔不群的个人魅力。”看点一:作者的特殊身份和独特的个人魅力切丽•布莱尔是英国第一位有自己全职职业的首相夫人,同时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她热情、自信、独立、坚强、果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名牌大学法学院,毕业后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又成功进入英国法律的核心体系。在她的自传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始终执着于崇高理想,致力于公益活动和慈善事业,是一位令人称道的成功职业女性。不过面对媒体,她却语出惊人:“14岁时就有了长大后成为英国首位女首相的愿望,可惜,被撒切尔夫人抢了先”。心直口快、率性而为是切丽•布莱尔鲜明的性格特征,她也因此一度被媒体“妖魔化”,但在公众心中她却是平易近人的亲民大使。有人说她是下一个撒切尔,也有人说她是另一个希拉里。她究竟是怎样一位女性?切丽•布莱尔在自传的开篇就对所有的读者说:“在我矢志不渝的律师和法官生涯中,你总能听见我慷慨激昂地为别人辩护,但在个人生活中,我的心声却几乎无人倾听。当车(离开唐宁街10号)在林荫道上缓缓而行时,我突然精神一振,感到所有的顾忌都可以抛开了。我已经跋涉了很久,也学到了很多,时间已到,我决定为自己辩护一回。”看点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励志功效从小遭受父亲的抛弃,成长于破碎家庭的切丽受奶奶和妈妈的影响很深,父亲的缺席、风流成性和不负责任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很多伤痛和苦难,但奶奶和妈妈这两代女性所共同具有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个性品质却在切丽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同样,托尼•布莱尔也是成长于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的中风和母亲的离世都让他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但是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一个成为在政坛上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首相;一个荣膺御用大律师的最高荣誉,成功进入英国法律的核心体系。共同的政治热情和对事业的不断攀登,缔造了这对夫妇不同凡响的辉煌人生。看点三:首相夫妇原生态生活的真实呈现据出版方透露,国外媒体对这本自传的评价非常有趣,例如:“《道出真我》与希拉里•克林顿的自传不同,切丽•布莱尔的自传一点也不乏味/大爆猛料!”;“趣味细节大量披露,首相夫君的历史脚注!”;“一次原汁原味的阅读盛宴”。真实、坦率、有趣是这部自传不同于其他名人自传的地方,切丽在书中真实再现了首相夫妇的原生态生活。正如国外媒体所描述的那样:“作为英国前第一夫人,切丽•布莱尔有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独立事业,有一个生机勃勃的家庭。在自传中,切丽坦诚地记录下了她在全力以赴支持和辅佐身边这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男性的过程中,她所获得的乐趣、享有的特权和面临的挑战,酸甜苦辣,个中滋味,一一呈现。”作为一部诠释自我、梳理自我的自传作品,它褪去了首相夫妇的神秘面纱和耀眼光环,还原他们作为普通人的生活底色。切丽毫不避讳暴露个人的私生活,面对过往的恋爱经历和情感纠葛,她直言不讳地说:“于是,我的生活中,三个男友并驾齐驱。托尼知道约翰,不知道大卫。约翰知道大卫,不知道托尼。”入主唐宁街后,这对首相夫妇过着远非人们想象中那种养尊处优、光鲜亮丽的荣贵生活,而是和普通人一样遭受着来自经济拮据、琐碎家务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的困扰:“在唐宁街11号,就像在列治文新月家一样,买菜都是由保姆代劳,而且首相夫人经常和保姆轮流做饭……”;“一对中年夫妇倾其所有都买不起一处布里斯托的公寓,可是我们必须有套房子,万一哪天突然搬离唐宁街10号,我们总得有栖身之所吧。我和托尼都要工作。”零距离的写作笔触,不仅增强了原书的亲和力,而且大大满足了读者对名人私生活的窥视欲与好奇心。看点四:世界各国首脑和政要的生活秀切丽度过了唐宁街10年的沉浮生活,更见证了布莱尔10年的执政生涯。走访世界各地,与各国首脑进行磋商、会晤,成为布莱尔夫妇的一项重要政治工作。切丽在书中捕捉了克林顿、布什、普京等许多政治领袖的个性风采,记录了他们在生活中的奇闻轶事,勾勒出政坛风云人物的众生相,不啻为一场政治饕餮盛宴。其中如克林顿的一些“糗事”,意大利总理的“奢华生活”等桥段,更会使读者大为震撼,过足阅读瘾。一言以蔽之,对于男性读者而言,他们可以从本书中解读政治和权力;对于女性读者而言,她们可以体味到一个成功女性完美演绎人生的智慧和能力。透过这本书,读者不仅可以窥见布莱尔执政前后风云变幻的英国时政和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更可以领略到这对世人瞩目的伟大夫妇的政治艺术、生活智慧和情感世界。

章节摘录

第21章                                                                                                                                特殊关系我们在唐宁街接待的第一位官方客人,理所当然是克林顿夫妇。那时托尼上任还不到一个月,我记得每个人都非常兴奋,孩子们、保姆、妹妹和妈妈都很想见到克林顿。为了配合媒体,我们站在唐宁街的前门台阶上欢迎这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夫妇。我穿了罗林特•齐卡哈为我特别设计的一套衣服,按照首相办公室的指示,我不能穿得有威胁感。要是我穿得像个职业女性,那就是天理不容。要是我变成希拉里第二,办公室的人肯定会大惊失色。政府还是很照顾希拉里的,虽然只是停留在生活层面上。她需要有个地方可以“停歇”,他们说。唐宁街11号楼下的洗手间和美国总统夫人的身份明显不相称。只有保姆罗丝房间旁边的洗手间才能达到标准,它以前本来是克拉克的客房,是最近十年来这房子里唯一整修过的部分。在希拉里到处参观的时候,唐宁街11号至少已不是烟雾缭绕的爵士俱乐部了。我告诉希拉里我在唐宁街的住宿情况,看到那些亟待改进的设施(如孩子们的内置衣柜,还有那个新厨房),她吃惊不小。在美国,她告诉我,新总统夫人可以选择保留白宫原样,也可以重新装修,还有一笔专门的慈善装修基金,第一夫人可以积极寻求捐助并收归囊中。当我向内阁秘书建议,我们也要建立类似的基金,用来刷新唐宁街的高级包房,或者修缮首相乡间别墅,以节约纳税人的钱,得到的回答是“不。”我们不想在唐宁街里面举行那种过分正式的晚宴,就带这对很登对的夫妇去外面的饭店,托尼觉得这方式更私人化,更好了解他们。旅行渡船饭店在泰晤士河上一个绝佳的位置,俯瞰着塔桥。饭店在一座精心装修的商业大厦里,我们到那时,人们纷纷从车窗里探出头来,把车停在开阔的人行道上,对托尼和克林顿表示欢迎,他们俩是当今世界的国际巨星。克林顿是那种相当善于交际的人,他勤于思考,热爱聊天,但这种特点一般到晚上十点才真正显露。晚上十点一到,保证他会和你展开一场无比有趣的讨论,虽然第二天早上你可能会后悔昨夜聊到那么晚。那天晚上我们确实聊到很晚,就像以后所有的夜晚一样,谁都猜不到我们究竟聊了多久。希拉里虽然生来不是那种容易动感情的人,但我发现生活中的她比公众眼里的她更温暖。自尊心非常强的她热忱地关心着她和克林顿那份共同的事业,那就是把美国变成一块充满机会的土地,机会不仅仅给那些得天独厚的人,也给普天之下的芸芸众生。饭店的一部分被隔离了起来,虽然老板已经同意我们按照普通的菜单点菜。我们到底吃了什么,这不能说,或者说,必须特意保密。但第二天上午,“切丽大食鹅肝”成了头条新闻。除了忍受阿拉斯泰尔一贯的瞪眼质问,我还收到了洪流般的辱骂信件,都是动物爱好者写来的。他们释放的怨恨把我彻底震惊了。信件太多,我们决定写一封标准回信。在此之前每封来信都是我亲自回的。来到唐宁街10号之前,菲奥娜和罗兹•普雷斯顿共同帮助我,由工党发工资,来到这里后我们一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唐宁街有什么秘书服务。当年,诺尔玛•梅杰在一番巨大的努力之后,终于说服工党付费给她请秘书,一周工作四天。像很多事情一样,在唐宁街,从来没人告诉你有什么东西可用,你得自己去发现。也没人告诉你东西的价钱。首相乡间别墅经常招待客人,我们的账单突然多了起来,比如餐巾的洗烫费用。首先要看餐巾是谁用的。如果是家庭或官方客人用的,那就是公费。如果是客人名单之外的客人用的,就得我们自掏腰包。无论如何,这种付费系统本身是混乱不堪的。但在唐宁街,这系统没出什么错,因为我们经常自掏腰包。我们一直请一个保姆照顾孩子,开始是罗丝,后来是1998年接替她的杰姬,但还需要一个清洁工,每天工作三个小时。于是,能干的莫林闯进了我们的生活。她马上变得不可或缺,因为我们的住处和托尼的办公室一样,越来越成为公共场所,需要打扫。记得希拉里告诉我白宫有四个厨师时,我不禁大笑以自嘲。在唐宁街11号,就像在列治文新月家一样,买菜都是由保姆代劳,而且首相夫人经常和保姆轮流做饭。星期天晚上,像一个十几岁少女在家里过完周末回到学校一样,我从首相乡间别墅回到唐宁街,只见厨房里的碟子堆得老高,都是我们自己花钱买的,艾伦刚刚把它们拿了出来,要是星期一和星期二有招待晚宴,她就要帮我一起准备饭菜。不幸的是,我正在树立的先例被证明是消极的。以前没有哪个首相夫人有过全职工作,也没有哪个首相夫人有学龄儿童在家。自从尤安出生后,我就扮演着两个角色:妈妈和律师。现在我有三个角色,玩三个球和玩两个球完全不一样。首相夫人的角色可能不是官方的,这点我从来不准忘记,但这角色很耗时间,也很重要,我不想让托尼失望。在这个角色里,我们是一体的。收到动物维权信件后,我问“花园女孩”(因为她们的办公室在一楼,俯瞰着花园)能否帮助我。她们拒绝了。我才想起她们专门为首相办公室服务,又问能否给我一些唐宁街的信纸。她们同意给我,但抬头必须是“来自御用大律师切丽•布莱尔夫人的办公室”,而不是“来自御用大律师切丽•布斯夫人的办公室”。在唐宁街,我就是布莱尔夫人,花园女孩主管解释说。“同意,”我说,“但我不是御用大律师切丽•布莱尔。你可以拿放大镜去找找,英国律师编年史里根本没有这个名字。”最后我们达成了妥协:我用官方地址,但不用官方署名。如果我硬要署名,就必须写布莱尔夫人。外交部也有同样的规矩,事实上,在我这么多年碰到过的领导夫人当中,超过一半的人都使用自己的原名。接下来的十年中,我不再感到有必要说服别人赞成自己的观点。但1997年我几乎看不到自己的存在了。我正进入一种体制,它似乎在宣称:“你什么也不是,你只是首相的一个附庸。”我再也忍无可忍了。我刚把带有唐宁街抬头(去掉了官方署名)的回信寄出,《每日邮报》就刊登了奥尔加•梅特兰夫人的日记片段,说我太荒谬了,竟然称自己为“御用大律师切丽•布斯”而不是“切丽•布莱尔”。“难道她自己没有丈夫吗?”菲奥娜问。她当然有。据称,奥尔加•梅特兰夫人是第17代劳德代尔伯爵的女儿,故有“夫人”之称。实际上她嫁给了一个叫罗宾•海的诉讼律师,并在1992年和1997年担任萨顿和奇姆的保守党议员,直到被所谓的“布莱尔宝贝”之一取代。她那样批评我,明显就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菲奥娜对此感到有些可笑,就给《每日邮报》写了封不为发表的私人信件,信中她指出:奥尔加•梅特兰夫人反对我用自己的名字,着实有点可笑,因为她用的也是自己的名字。花园女孩不准帮助我,即使她们想,也不太可能有空。出奇操劳的通信部也不可能对我伸出援手。梅杰当首相时,每年写给他的信大概只有五千封。托尼当首相后,滴流变成了大水,通信部根本应付不过来。压力如此之大,偶尔出点差错毫不奇怪。比如一封来自聋人学校的信,问托尼能否去看望他们。信是孩子们亲手写的,但得到的是两行标准的回复:“谢谢你的来信,但首相无法亲自回复。”当时人们都知道我对特殊学校很感兴趣,校长就写信给我,内附孩子们的原信和唐宁街的回复。虽然我们承认首相很忙,她说,但既然孩子们费了这么大的劲写信,唐宁街也许应该给个更好的回复。我极为赞同。我意识到自己能帮上这个忙。于是从那时起便形成了默契,只要是孩子们的来信都转到我办公室,所以即使托尼没空亲自回复,孩子们至少能收到我的回复。结果来信一大堆,我很快发现,你回复的越多,回复你的也越多。大概在几周之内,我们就第一次参加了一次国际首脑会议:七国峰会。这种国际年会由世界七大工业强国即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轮流主办,1997年轮到美国做东道主。于是,科罗拉多的丹佛成了托尼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的城市。我也终于实现了乘坐协和飞机的梦想,我至今还感到难以置信,为什么找不到方法使这个工程杰作永远在空中翱翔。飞行员和其他工作人员无疑是人中豪杰,他们在飞机着陆后邀请我进入飞行员座舱参观,这真是个特别的待遇,我永远难忘。一切都充满了美式风范。举国上下出来欢迎我们,还奉上一场西方音乐会。杰出人士都云集在丹佛,开幕式开始了,各国首脑和夫人按照仪式依次上台。首脑按照执政时间先后上台,然后是他的政府官员。托尼最新执政,所以最后一个上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托尼•布莱尔阁下和切丽•布莱尔夫人,”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聚光灯聚焦在我们身上,我们在雷鸣般的掌声中走上台去。这完全是超现实的体验,几个小时前我们从协和飞机上下来时,欢迎乐队也奏起了《天佑女王》(译者注:‘God Save the Queen’系英国国歌)。七国峰会(现在是八国峰会了,因为俄国新加入了)是所有峰会中与众不同的一个,因为一定要携带夫人(或丈夫),有一个并行不悖的配偶活动,由东道主的夫人主持。由于第二年轮到英国(伯明翰)主办七国峰会,我们就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学习它如何运作。托尼和他的班子在一起,我和菲奥娜在一起,虽然她讨厌坐飞机,也舍不得丢下初学走路的女儿格蕾斯。安德烈也跟着我,但阿拉斯泰尔明令他的行动要受到严格的约束。他甚至不准和我同坐一架飞机。正是安德烈否决我下机时穿牛仔裙、流苏靴和牛皮帽。“你可不能这样穿,切丽,”一看到我的衣服,他就说。他说的对。化妆舞会上才那样穿,安德烈说那裙子就像桌布。托尼的衣服也有点过头了,不过他的衬衫还过得去,所以他搭上自己的牛仔裤。我不幸总是面临不成即败的局面,我的穿着代表着祖国的形象,要是我穿得像桃丽丝•戴,在朽木舞台上劈啪作响地挥动着鞭子,那肯定不合适。我觉得自己在丹佛的便装还是很得体的。事实上,唯一对说我穿得不合时宜的就是英国媒体。要是我真穿那块“桌布”去,那它肯定能被媒体列入“切丽的穿砸系列”。虽然阿拉斯泰尔警告安德烈保持低调,还是有人看见了他。阿拉斯泰尔对媒体解释说,布莱尔夫人雇发型师是她个人的事,而且是她自掏腰包,确实如此。但故事却演变成:败家女切丽,花工党的钱,一点不心疼。这是一条陡峭的经验曲线:不管我做什么,都无法取胜。我认为这好比20世纪的股市:任何人都可以砸我并且免受惩罚。甚至有人控告我弄死唐宁街的一只猫汉弗莱。大家都知道,我确实对猫过敏,上帝也知道,唐宁街确实像座迷宫,这只可怜的老猫总是到处游荡。最明显的事实是,汉弗莱年纪大了。它何时退休不是由我,而是由那些跟在它屁股后面收拾个不停的内务人员决定。最后,它被内阁办公室一个刚退休的信使领走了,在布罗里享受着快乐的退休生活。配偶活动在第二天开始。和其他夫人一起(这次没有丈夫),我们登上了一辆火车(在西方国家都能看到同样的火车),火车后面有个观景台。火车轧轧地驶进落基山脉,我们凝视那宏伟的景色,希拉里应对突发事件的方式使我折服,人们排着队聚集在筑堤上。突然,有个人引起了我的注意,然后我听见希拉里说:“我想我们该回车上去了。”当我们一起退回去时,我说:“你知道我看见什么了吗?”她笑着点头。我看见一个男人向路过的火车“露出屁股”抗议,幸好没有冒犯其他夫人的情感,因为她们明显没有注意到。到达终点时,当地的一个退休团体正列队跳着莱登舞等我们,希拉里再次向人们介绍我们,她完全是在即兴演讲。那时我就意识到她是一位顶级人物。如果没有安德烈,我真不知道那次旅程会怎么样。我经常没有时间收拾行李。在如此漫长的旅程中,首相身边经常是一堆随从,政策顾问、新闻官员、值班人员、花园女孩、安保人员和外联人员,他们的任务就是帮他照看外面的事情。至于内务,他们唯一的贡献就是通知我们何时收拾行李准备托运。在丹佛的最后一晚,安德烈发现我收拾行李时慌了神,就开始帮我,他折好托尼的衬衫,捡好托尼晚上从口袋里掏出来的一堆小东西,整好他的几套西装,我则到处摸索,设法从床底下找回落单的鞋袜。下一站是华盛顿,托尼和克林顿要在那举行双边会谈。当我打开行李时,发现托尼没衣服穿,所有的衣服都需要专业洗烫才穿得出去。安德烈又不在身边,因为阿拉斯泰尔不准他和我们坐一架飞机,他得从芝加哥飞过来。真可笑,没有安德烈在身边,我们竟然手忙脚乱。希拉里问我是否有兴趣看她如何应对这一切。她身为第一夫人已经五年了,和她的手下积累了一大把经验。我们两国差异很大,首先托尼不是一国之主,但我想我们依然可以学习白宫如何应对巨大的工作量。希拉里的办公室在白宫的东翼,那有一处是专门的接待室。她说,受邀到白宫来做客被视为极大的荣幸:宴席早已结束,请柬却像传家宝那样长久保留。请柬由所谓的书法部制作:所有请柬都是由铜板印刷而成,客人名字和信封地址一律是优美的斜体字,全由人工书写。“这一定很耗人力。”我一边说,一边环视着那些埋头苦干的人。她说他们大多都是志愿者,无论老幼,来这里干活就是因为喜欢白宫。有些人一干就是好几年,勤勤恳恳地效忠于每位总统,有的帮助写请柬,有的帮助回复信件,其中一个人的任务就是回复关于索克斯的来信,它是克林顿一家的爱猫。还有一些人是“实习生”,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白宫实习半年只为亲身体验一下白宫生活。实习生制度,在莫尼卡•莱温斯基之前,看起来完全是个好主意,所以回到唐宁街后我建议内阁办公室也招实习生来处理不断增加的信件,还有其它我们忙不过来的琐事。建议被采纳了,一些部门开始引入实习生。他们是玛丽皇后学院的彼得•亨尼希政府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在不同部门工作,包括我的办公室,他们的工作很有价值,但是几年后,我们明显发现实习生制度并不能节省多少政府开支。虽然政府不给实习生发工资,但要给他们的指导老师发工资,所以1999年我们叫停了实习生制度。此时只有菲奥娜帮我,她一周工作四天,罗丝•普雷斯顿已离开伦敦。由于工作量实在太大,政府给我们请了一个全职秘书,她叫波林,是来自国防部的一位公务员。去美国第一夫人的办公室参观一趟非常实用。希拉里送给我一些白宫礼物,参观者都能收到礼物,不是官方拜访中交换的那种正式礼物,而是一些非常实用的小东西,如白宫钥匙扣,价格不贵但值得珍惜。希拉里告诉我,新千禧年就要来了,她打算从1998年开始在白宫开办一系列讲座。后来我也积极效仿了。她给我的最后一条忠告在我脑海鸣响最久:“你必须承认,”她说,“你不可能每时每刻取悦每一个人,尤其是媒体,你绝对别刻意去取悦,只要埋头做你认为正确的事,只要你觉得正确,就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言谈。”安德烈的事闹得满城风雨,阿拉斯泰尔不准他陪我参加下一次国际活动,告诫我得像所有人一样,就地找发型师。1997年7月底,在长达150年的英国统治之后,香港要回归中国了。这是一次政治活动,也是一次皇家活动,大量高级工作人员要离开英国去香港,包括威尔士亲王。这就产生了交通问题。女王有一艘名为大不列颠号的皇家游艇,还有一架皇家飞机。但那架飞机已近寿终,有人建议女王买一架新飞机与首相共用。出于公共关系的考虑,这个建议被束之高阁,从那时起,我们要用飞机,就得从英国航空公司租。威尔士亲王是坐女王的皇家游艇去的,它早就在香港靠岸了,所以首相只能坐那架皇家飞机,查尔斯王子和外交部长则坐从英国航空公司租来的飞机。就是这一次,著名的查尔斯王子被迫坐进了公务舱,而罗宾•库克和他妻子玛格丽特,还有外交部官员抢占了头等舱。在写给朋友们的一封非常有趣,又略显轻率的信中,查尔斯王子抱怨那个公务舱简陋侠促。我们坐的那架皇家飞机同样又老又慢。好消息是前舱可以变成一个带两张床的卧室。坏消息是全程要多花将近一倍的时间,中途必须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加油。飞机停下来加油时,我们能到地面上舒展一下筋骨,但不能离开飞机周围的那一小片区域。不是我们不想走远,是因为有俄国士兵在把守,他们手上可都是真枪实弹,表情也明显很有威胁性。像通常的场面一样,飞机快要降落香港时,大家都在排队上洗手间。我知道红地毯正在等着我们,摄影师也在旁边候命,我必须衣着得体。卡萝尔小心翼翼地为我准备了所有服装,到达时穿的那套在一个西装袋里。突然,我听到乘务员说“请全体乘客坐好,飞机正准备降落”,而我还在洗手间里拼命收拾,使自己看起来得体大方。飞机很老,不用说,它正急剧下降,要冲向香港那巨大的飞机跑道。没时间了,我得继续收拾自己,我想。飞机彻底着陆的那一刻,我使劲用一只脚站立,屁股紧靠在卫生间的折叠门上,另一只脚放在洗手间的座位上,拼命穿好紧身裤,然后穿上那款官方套装,体面地走下飞机。从香港回来后,阿拉斯泰尔说:“不能再这样冒险了。”他终于认识到安德烈的存在肯定有好处。要是他在,就能在飞机着陆时帮我穿好衣服,带好围巾,把我收拾得妥妥当当,不管飞机要开多久,不管我的脑袋多么迷糊。飞机上不能带吹风机,但可以带煤气加热卷发钳,这个安德烈很在行。要我自己打理这一切,成功概率几乎为零。快到午夜时,交接仪式正式开始,天突然下起雨来,查尔斯王子开始宣读女王的亲笔信,我仰慕地看着他,夏日的倾盆大雨把他手里的信淋湿了,慢慢就碎了。他就站在我的面前,白色的夏日西装变得越来越透明,让我可以从一个有趣的视角打量未来的君主。到了午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地区区旗伴着陌生的中国国歌同时升起,中国人民解放军踢着正步一路走进礼堂,我不禁浑身颤抖。

图书封面


 道出真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在上海书展上,听说星期天切丽·布莱尔来签售,同学们商量说不签到她的名,别来书展了。在她签售前的一刻钟,我在上海人民出版社抢到了最后一本,作为志愿者,根本无法随处走动,可是..........找个要好的同学帮忙站岗,呵呵,排了3刻钟的队,终于签到了.....回来读到2点钟,终于赶完。说实话,书很不错,语言诙谐,众多轶事,不时让人惊喜,十足英式幽默。呵呵,书中不仅记录了她的生活历程,还爆了许多猛料,值得一看。
  •     众人熟知的第一夫人,有米国强悍的希拉里,有祖国歪脖子的老妇人,有法国模特出身的布吕尼,最新关注的有奥巴马夫人的时尚,以及英国前首相夫人切丽布莱尔的自传。我有一个好习惯和一个坏习惯。好习惯是看有趣有为者的博客或自传,从中获得的东西很多,从常识到价值观。坏习惯是看无为无趣者的博客或自传,仅仅因为他们的文字或图片符合我某些时刻的心境。阅读切丽的自传《道出真我》应该属于好习惯。书中的真相有:年轻的切丽同时拥有三个男友,当过裸体模特,跪着刷马桶时接受布莱尔的求婚。这些八卦足够吸引眼球,然而通读完整部自传,之前的八卦最多作为小小铺垫,青春无敌的往事与贫寒的家境、有想法的家人、屡屡的直抒胸臆一起帮助读者了解切丽。自传的英文书名是Speaking for myself,按法庭常用语可直译作“为我辩护”。鉴于切丽的律师职业和长期不受媒体待见的事实,她还真有必要借自传辩护下。中文书名则相对缓和些,只是普通得容易淹没在一堆滥竽中。书名的两层含义,其实可以对应切丽给人的两种感觉:柔和的是五官、笑容,以及她叙述家人和好朋友时的感觉;强势的是工作、性格,以及对很多人和事的回应。对法律、政治迟钝的人,如我,可以在书中一窥时局,且记得牢固。对大人物有窥私欲的人,如我,也乐于看她写女王、戴安娜、克林顿、贝卢斯科尼。甚至可以回答一些职业女性的困惑,如何能做到家庭和事业两不误,更重要的是,可以一直和丈夫站在一起。平衡——这是切丽在第一夫人们中脱颖而出吸引人的重要原因。她自己尽力做到了,还将这种心态带给家人、同事、朋友。又通过自传,传达给更大范围的读者,包括我。
  •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什么才是成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会说,做一个贤妻良母就是成功,有的会说,成就自我就是成功,还有很多种答案,这些答案都无可厚非,只要活出精彩,就是成功。很久都没有去书店了,这次去也是因为电影里的某个片段,吸引着我去试一试,也许,明天的生活就会改变,事实上的确有一些改变,但不是我想的那种改变,是质的改变。今天去soho,顺便就去“光合作用”书店里面转了转,以前去过一次,很匆忙,都还没来得及仔细看,就出来了,印象中,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小书店,今天的时间很充裕,就仔细的浏览了一下,有两层,各种书都有,我个人比较喜欢这样的书店,逛起来方便,想看的书也都有,不像大书店,要逛很久也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书,这就是我选择这样的小型书店的原因。我会因为书的封面而喜欢一本书,而这本《道出真我》吸引我的却是这个人,我看过很多类似什么要怎样做一个成功女性,或是某某成功女性自传,等等。大同小异,无非就是以前多么努力,然后怎样变成功,看的太多了,也就没什么吸引可言了。当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被她吸引了,一个想要成为英国女首相的人,却成了首相夫人,是一个如此自立的女人,看了这本自传才发现,就算地位再高,其实,也是一个普通的女人,一个要照顾老公,照顾孩子的普通人。其中看到一段,是关于托尼要卸任的,他们打算买一套属于自己房子,可发现房子太贵,还要按揭贷款,我在想,毕竟是首相,怎么连买房子的钱都拿不出来呢?到头来,他们的生活,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也要为供房子而工作,可能唯一不同的是,人家做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而我们则不同。突然想起来,生活在大城市的我们,也是在为自己的“家”而努力,但有几个能称之为“成功”呢?不妨让我们从普通开始,一步一步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谁说女人就不能有宏伟的目标,谁说女人一定要在男人背后,谁说女人就不能做大事?只要我们做自己就好,做一个魅力女人!

精彩短评 (总计58条)

  •     还是不错的一本自传体
  •     流畅生动的文字 让人很容易的产生亲切感

    夫妻间相互扶持 家庭里团结和睦 给风云变幻的 政坛生活增添了 些许亮色
  •     看这本书的感觉用四个字可以精确概括:味同嚼蜡!

    文字枯燥无味不说,内容单调杂乱,简直有点不知所云之嫌。难怪英国的媒体普遍对此位第一夫人吝于表达善意并极尽刻薄之能事。在半强迫的状态下逼着自己草草翻完全书之后,脑海里留下的唯一印象就是发现作者确实如媒体所说是个傲慢自负脾气乖张的女性。尽管这本书本意是体现作者成功出色或身为人妻人母温柔的一面,但事与愿违,她不幸用自己的文字充分地暴露了自己的弱点。
  •     看起来很真实很轻松的一本自传
  •     对于读者了解英国社会、领导者,都可以从切丽的生活点滴、心路感悟中窥见一斑。
  •     书是给外公买的送货挺快书包装的很好
  •     温柔之下的文字却深刻而发人深思,女性的发声更容易引发共鸣
  •     冲着切丽的名声而去,原是希望看到一位杰出女性的人生道路,最终最大的收获却是,通过全书得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窥视到了英国的政体和英国首相及其夫人的生活。
    从一个普通的平民,到英国社会的最顶峰,也是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几个最有影响力的第一家庭,还原首相一家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从妻子的角度,切丽始终把家庭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始终相信并支持丈夫,始终爱护孩子,很值得所有希望平衡好事业与家庭的女性借鉴。
  •     想不到布莱尔夫人也超级幽默,里边不仅写了她的人生历程,还爆了大猛料啊
  •     知道这本书是在《可凡倾听》里面。那一期的嘉宾自然是切丽。当时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女人很可爱。随即在卓越上拿下《道出真我》。书到后,看了大概五分之一,更坚定了“切丽是个可爱的女人”的看法。我无法装出文艺的样子来评论,但这绝对是本不错的书。
  •     首相夫人也只不过是个凡人而已,书里的各种细节很好看XD
  •     书中的文字,给人感觉比较实在,很久以前就买过这本书了,买这本书,是出于好奇,读完这本书后,我知道了,她是前英国首相的妻子,这就足够了.
  •     她以平视的角度诠释可以做的和不能做的,很有品位,受益良多
  •     布莱尔夫人,确实是很自我,不过里面她作为首相夫人,关于政治的事情,说的太少了
  •     她的人生还没过完,也许后半生也有出彩之处,但前半生确实足以让人许以敬佩之意,特别是她鼓励布莱尔那句:某些事适合你,说明你也适合它。真是在布莱尔的从政道路上很玄的一次助推啊~
  •     在报纸上看到部分连载,觉得写得挺真实的,就买了一本,还不错
  •     女王当初都觉得看不到伦敦奥运,她成功了
  •     推荐女孩子看
  •     买这本书是因为想看看英国的政治环境与中国的区别,看完以后确实有很多区别,对于我这样没有学过太多国外史,没有太多时间去关注国际政治的人来说,这本书还是值得看。因为切丽的语言比较浅显,通过非常生活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英国政治,不错。
  •     拿到手后就不及待的看了,三天看完。插图多且清晰,不错,值得一看。
  •     于细微处有感悟 笔触生动 感情真挚 观点犀利
  •     是一本不错的自传,值得一看
  •     流水账
  •     帮朋友买的,他说甚好
  •     刚看了1/4,感觉不错.继续读下去.
  •     名人效用很明显,也有可取之处。文中明显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差异。值得一都。
  •     心直口快,毫不造作。
  •     偶尔在电视上看见的人,一下子就很有感觉,呵呵。人与人真是有磁场啊,哪怕是我这个小人物与大名鼎鼎的前英国首相夫人呢,呵呵。喜欢这种性格的人,就会很喜欢这本书。
  •     第一夫人亲自签的扉页哦~排了很长时间的队伍~
  •     道出真我:“14岁时就有了长大后成为英国首位女首相的愿望,可惜,被撒切尔夫人抢了先”有人说她是下一个撒切尔,也有人说她是另一个希拉里
  •     喜欢字里行间切丽.布莱尔带来的生活真实感,一个女人在自己、妻子、母亲、女儿各个角色中的真实想法,了解她在各个角色遇到问题时的处理和选择,分享她的想法,可以在每天晚上睡觉前翻一翻读一读然后感到快乐的书。
  •     发的
  •     ea~wooo!
  •     绝对是盗版书,要不是因为很想看,一定会要求退货;书的翻译很不错,想看原版。
  •     感觉很一般
  •     比hilary clinton的更具可读性
  •     从平民走到一国之君,有很多不易,情节有些猛料,啥都敢写.但还是感觉一般般.
  •     只是挑着看了,这年月没有那么多时间安心阅读了!
  •     活出自我
  •     我的脑中浮现出那个与我初次相识的脆弱青年,那时他刚刚失去母亲。是达观与决心将他一路带到唐宁街,纵横全球。
  •     本来是我看的,不小心被孩子搜了去,书很厚,居然从头看完,跟我说长大也要当律师!切丽.布莱尔这下该笑了,英国媒体不喜欢她,大洋彼岸很受我孩子欢迎!“切丽:不赖啊”!
  •     翻译得没有文学色彩,内容很琐碎乏味,失望。
  •     蛮喜欢她的个性和讲述方式
  •     喜欢译者这种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大力推荐一下。
  •     权力 巅峰 女性
  •     么样到首相的夫人
  •     真诚
  •     感觉到目前为止,看的很好看,写的笔法很细腻很引人入胜,原来当年布来尔追他老婆的时候,他老婆已经有两个男朋友的了,还和一个是属于同居关系的了,只是周6周日才回去家乡找另外一个,很佩服英国人的那种超脱性的爱情关系!
  •     书本很好,值得一买
  •     介绍与老公从政相关的内容比较多。
  •     真自我,或者谎言
  •     她乐观,积极,幽默的态度看待人生 有时让人会心一笑 在变幻莫测的政治生活中,夫妻间相互扶持 家庭间亲密团结 的景象跃然纸上 衷心祝福信奉天主教的布莱尔一家永远幸福快乐 god bless you! 虽然还没看中文版 但游览了一下目录 发现还是专业翻译强悍...自愧不如
  •     内容还不错,可以从一些方面了解作者,但是有些章节有些冗长,特别是对于对英国政治经济等方面背景不是非常了解的读者来说有些读起来有些枯燥,整体还不错
  •     切丽与希拉里一样,都是名校毕业、事业成功,同时,还有位居总统之位的丈夫,她们是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他们丈夫之所以能够位至总统,与她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像她们一样,做个事业、生活都美满的女性。
  •     也许我们无论成功与否,做为一个女人更是不容易。
  •     很悲剧的没看完,不知道为什么会突然没了兴致。 3.31.2011
  •     自从新闻里看到前英国首相夫人来参加上海书展的消息,并带着自己的新书中文版在中国发布后。我就一直满怀期待的等待着。
    好不容易在当当上找到它,送货很快,隔天就到了。
    花了1周把正本书细细读完,感觉是回味了她的精彩人生。
    文笔朴实,又不失张力。没有太多的浮夸之谈。
  •     喜欢这个首相夫人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