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达人录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社会各界人物 > 民国达人录

出版社:广西师大
出版日期:2011-5
ISBN:9787549505173
作者:肖伊绯
页数:241页

后记

在本书付印之际,意外地收到了一封来自浙江温州瑞安市的信件。温州瑞安市瑞申机械实业公司董事长姚永昌先生热情洋溢的来信,让我备受鼓舞。姚永昌先生是姚琮侄孙,在看到书稿中《姚琮:学亦有道,学亦有术》一文时,他说:“我是含着热泪阅读《姚琮:学亦有道,学亦有术》这篇文章的。姚琮是我的大伯公,作为后辈,我们搜寻的相关文献却还不够丰富。该文钩沉索隐,广辑文献,还原历史真相,读之令人欣喜、欣慰。”姚先生还随信寄来了姚琮之子姚远生先生刻录的《姚氏家乘》和姚琮著《味笋斋诗文钞》光盘。这些资料对深入研究姚琮本人及温州姚氏一脉无疑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在此,特别向姚永昌先生、姚永乐先生以及远在美国的姚远生先生表示感谢与敬意。    本书出版之际,还要向天南地北诸多师友一并致谢:远在北京,慨允为本书题写书名的著名艺术评论家栗宪庭先生,抽出宝贵时间品评指正书稿的当代知名艺术家肖昱先生、邱志杰先生,知名出版人、《凤凰周刊》主编师永刚先生,同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曹建先生,浙江大学出版社编辑宋旭华先生,《万通》杂志主编陈润江先生,《万科》杂志主编韦业宁先生,苏州市林业局陶隽超先生,《看历史》杂志资深编辑马兰,在乡邦文献整理及研究方面一直给予支持和帮助的《温州读书报》主编卢礼阳先生,《温州晚报》资深编辑瞿炜先生,《瓯风》杂志主编方韶毅先生,为本书提供王景琦珍贵遗照的《扬州晚报》资深编辑慕相中先生,还有在搜狐文化社区长期关注和支持笔者的迦若伽蓝、玄珠、薄荷雨丝、文武几等众多网友。最后,还要向在编辑、校对过程中专业高效、精益求精的广西师大出版社编辑赵艳女士及其团队表示由衷感谢。    肖伊绯    2011年4月30日

作者简介

“达”的标准并非是一个社会化的可量化尺度,“达”乃一己之达观
情操、一己之理想追求,民国精神之“达”尽在数不胜数的民国“达人”
身上得以鲜活呈现。
张爱玲的千里寻夫,郁达夫的房产头脑,钱钟书表舅的为戏痴狂,蒋
介石副官的读史心得,陈寅恪助手的傲骨才情,剃着阿福头的北大教授…
…凡此种种,皆为民国达人们的古色今香。——肖伊绯的《民国达人录》
正是这样一部力图发掘和再现民国精神的随笔集,《民国达人录》书以考
证、评论、辨析为主线,结合新近史料,将那个追求一己之“达”的摩登
时代展露一二。

书籍目录

康有为 一个前现代古人的意外死亡严复 天演学家罗曼史林觉民 谁给你这样离去的权利卢冀野 神交胖先生由云龙 风虎云龙皆是幻施蛰存 上海生活小算盘叶恭绰 古卷法缘自绰约卞之琳 大悲阁中小情调郁达夫 房奴·情事张元和 天然意态难模张充和 桃之夭夭·桃花鱼张兆和 沉没在文学编年史张允和 一半日记,一半戏剧龚澎 建国大业之外林徽因 悄悄的来,悄悄的去冰心 越单纯,越幸福张爱玲 离永嘉八十里·三城记刘文彩 从私人领地到公共遗产刘文典 空怀鸿烈傲世心侯德榜 近代化学工业榜中榜庄一拂 双美完璧十年记胡兰成 书法及其它王景琦 冶春后社之后林纾 永不升级的汉化版赵叔雍 罗浮梦呓熊十力 两只鹦鹉李叔同 华严世界解读史龚普生 “潜伏”真实版·升级版·绝版郑振铎 从青鸟仔到文献狂陆小曼 1947年的败笔王一亭 甘作嫁衣聊自祭章履平 几页残稿,达人齐聚程曦 天地一沙鸥许之衡 从阮心存到余桃公姚琮 学亦有道,学亦有术李翘 古方言学中的现代关怀冯月樵 有斐君子,开明风度附录:重提“乡绅”后记

内容概要

肖伊绯,1975年生于四川成都。有一句口头禅:浮生若梦,出林若园;梦若浮生,出园入林。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追问“达”的标准,是境遇之达,还是境界之达?《民国达人录》就是这样一本解答之书,把民国人物之境遇与民国精神之境界清晰地勾勒出来。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浓墨重彩。    ——师永刚(《凤凰周刊》主编,资深出版人)    通达既是一种视野,也是内省的形态。看此书,已经明确“达”完全不是社会标准,是纯粹个人化的一种价值观而已。我更喜欢达人的第三方视角。    ——肖昱(当代知名艺术家)    仅仅闻达尚不足于称达人。达在中国精神里是通达和豁达之境,是今古上下雅俗之间相互勾连融汇的能力,是对于智慧生活和日常生活之间统一的内在机理的理解和谙熟。作者的用心在于此,本书的文字之美也正在于此。    ——邱志杰(当代知名艺术家)    有时感觉民国时期的生活很遥远、很萧瑟,也很落伍。但读读《民国达人录》,却发现民国时的生活其实很现代、很繁华,很时尚,也很给力。    ——曹建(同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    肖君行文,非囿于地方故实之考据,他的兴趣,是在大时代下人性的真实再现,而更有斐然之文采,实有超然象外的旨趣。    ——瞿炜(《温州晚报》资深编辑)

章节摘录

“革命者,把我的茶壶也革命了吧?”女子一脸笑意,少年一脸窘样,这才发觉先前读书读得忘情,一激动将茶壶扔了出去。“早该把那帮奴才都扔出去摔得稀烂,亡国奴,亡国奴!”少年依旧激愤不已。女子不知何时,从屋里的柜子里又拾拣出一把茶壶来,壶盖和壶柄处拴着一根细麻绳,她拎起壶盖,往壶口上一盖,来回盖了几次,又转过头冲少年笑笑。少年不解其意,连忙问她,意映,此何意啊?    女子一边拎着茶壶,一边给少年斟上茶。“帽子盖在肚皮上,还能出水;帽子盖在嘴巴上,就出不了水了啊。”女子淡淡的低语,少年却恍然大悟。“革命要藏在心里,不要挂在嘴上!”少年喃喃自语,若有所思地举起女子递来的茶杯,正待举杯欲饮,恍惚思索间,却杯不对唇,一股脑洒在了手上的那本书上。少年忙不迭拿衣衫拭去水迹,女子在一旁笑而不语。    红烛初上,夜月当窗。少年悄然睡着了,手里还攥着那本说“革命”的书,贴伏在自己的胸前。女子轻轻地掰开少年的手,抽出那本书来,因为水浸的原因,有几页上的铅字已渐次模糊不清,趁着烛、月,展开纸、笔,女子仔细地誊抄着那些漶漫的书行——“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女子轻声念诵,逐字抄录着;少年忽而惊醒过来,痴痴地说,我的《革命军》,我的《革命军》……女子转过身去,用毛笔尖轻蘸了少年的额,笑着说,林少爷,你就是我的革命军……少年与女子笑作一片,楼前清风也跟着呢喃。    他们并不知晓,这一年的4月3日,他们津津乐道的这本《革命军》的作者,已经被官府冠以“乱党”之名杀掉。他们也并不知晓,这一年的8月20日,让官府咬牙切齿的“乱党”们终于有了自己的组织,“乱党”真的要成为一个“党”了。而这一刻少年既不是乱党,也不是刁民;既不是什么会的会员,也不是什么敢死队的队员。他只是这个叫“意映”的女子的夫君,他们管这座楼叫“双栖楼”。    1907年春,吉庇路谢家祠内。一大沓《苏报》、《警世钟》、《天讨》等革命进步书刊铺满的圆桌旁,原本簇拥着的一群人,三三两两,摇头叹气地散去了。像一群逐饵的鱼,围拢在水面寻饵时,却嗅到了饵里裹着铁钩的锈味,一溜烟摆头扭尾,自顾自保命去了。桌前立着一名白衫少年,浓眉紧皱,捏拳紧拄在桌板上,一言不发。忽而,一双纤手伸到少年眼前;少年眼光一炯,一把攥住了那只细小的纤手。“意映,你来了。他们走了。”少年颇有些欲言又止的不快。“抖飞,瞧我给你带什么来了。”女子从身后飞快地抡出一张报纸来,少年定睛一看,有《中国女报》四个大字。女子又飞快地把报纸藏在身后,急得少年双手来回去夺:“意映,好意映,给我看看罢。”女子轻闪躲,少年几乎一把把她搂在怀里去了。一瞬,少年意识到是在祠堂里,不好意思地松开了手;女子则握起他的手,说:“走,我们回楼上去读吧。”    他们急急地携手上楼,楼上传来一缕清柔的女声,朗诵着:“本报之设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旨。”——少年忽而紧握着女子的手,说:“意映,你一定要加入中国妇人协会。”女子笑笑说,我在我们抖飞这里课业未勤,学业无成,难当此大任喔。少年拿过报纸,也未接女子的话,接着仔细地读起报来;女子则照例在一旁,间或断章取义地问问,间或轻轻地斟上一杯茶递过去。    这一年春夏之交,少年剪去了发辫,短短的发,精精神神地去了日本;女子与少年时常通信,女子在信笺上落款“双栖楼主”;而信件到日本时,同盟会第14支部的那个清瘦少年就会匆匆地过来取信,读信,然后回信。奇特的是,这一年夏天,《中国女报》的主编也成了“乱党”,被杀了头。    1911年夏,光禄坊早题巷。署名“双栖楼主”的女子腆着大肚子,带着一家大小7口人到光禄坊早题巷租了一幢小屋住下。此时,她已有身孕8个月,孩子的父亲就是那个叫“抖飞”的少年。又是一夜夏雨滂沱,滴答滴答的檐头水落在黝黝的青砖上,福州的夏夜,和那个古老帝国的任何一个夏夜一样,漫长而沉郁。P12-13

图书封面


 民国达人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精英视野下的一声叹息——评《民国达人录》小眯民国百年,民国人物类传记的书也出得不少,可第一眼看到《民国达人录》时,还是愣了一下。第一眼是看到这书的装帧实在漂亮,封面是护封加硬封,护封那层白牛皮透出的低调奢华意味,完全区别于常见的传记书风格——一张老照片往封面上一摆了事;这一出场的派头就让人感觉到了这本书的底气和傲气。再仔细一看,封面题笺居然是栗宪庭题的,这当代艺术评论的“教父”咋搀和到这民国传记里来了?也正是这个第一眼的疑问,让我有兴趣往下翻阅。看目录前三篇的题目,就已经知道这本书的作者志不在“史”,更不在“传”。1、康有为:一个前现代古人的意外死亡;2、严复:天演学家罗曼史 ;3、林觉民:谁给你这样离去的权利 ——这三个在民国前夜举足轻重的人物,作者给画出来的肖像却是,康有为像是一个自娱自乐、自说自话的艺术家;严复是一个靠鸦片支撑学术兴奋点的瘾君子;而民国开国功臣之一的林觉民则更像是一幕话剧里的理想主义者。这一开始就与众不同的叙事方式,作者没有摆出一个标准的学术范儿,似乎也没有一个符合主流史学观的价值预判,而是随着兴致写到哪儿算哪儿。这种看似走一步算一步的叙事,却出奇的流畅,而且还刚刚好拈得出一个主题来,我猜想作者可能就是在写完一篇文字之后,拈出这个刚巧得出的主题,直接挂上去算作了题目。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作者可能根本没有专业的文史背景,而更能接近文学或者艺术观的视野,去关照那些早已被主流价值化了的“达人”群体。然而更为奇怪的是,一些很少在民国人物传记或学术史料中出现的人物,如由云龙、王景琦、赵叔雍、章履平、程曦、许之衡、李翘、姚琮、冯月樵等等并不耳熟能详的名字也出现在这本书中,堂而皇之的跻身“民国达人榜”。这些只有专业学术史人士才可简略说上几句的人物,作者却相当不惜笔墨的评述了大量篇幅。对这些无论从大众读者还是专业人士来看,都算不上“达人”的人物,作者似乎情有独钟。作者在文中列举的史料及文献,很多都是第一次出现或者第一次以综合分析方式出现。在这个占全书内容四分之一左右的部份,作者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读者却根本无法找到现有的出版物史料与之对证,事实上他所征引的文献资料大部份应该属于私人藏品。那么,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呢?这么一个外表看上去华丽傲慢,实际内容却缺乏统一标准的“民国达人榜”究竟想说明什么呢?直到看到一大堆才子佳人的名字陆续出现,如张爱玲、陆小曼、林徽因、合肥四姐妹和郁达夫、胡兰成、卞之琳、等主流阅读人群热捧的文化符号时,以为这可能是作者为了迎合读者的最后杀手锏。可仔细一看,更觉得莫明其妙。写张爱玲,作者谈的却是她到温州千里寻夫的心理分析;或者像时空穿越一样,在续写张的残篇小说《连环套》时神游1939年的三座城市。写陆小曼,作者写的是她的一幅画得并不怎么出色的山水画;写林徽因,作者写的是她生平唯一一次的回福州探亲时的情境。关于“合肥四姐妹”的叙事手法则有点像分镜头剧本的意思,完全抛开了坊间流行的各种关于这四姐妹传记的叙事手法,把四姐妹完全单独作为个体来写,在叙事过程中也刻意剔除了姐妹之间的亲属关系及生平中的种种联系,饶有兴致的作各式各样的独白或旁白式叙事,乐此不疲的和编年体传记手法捉迷藏。接下来,写胡兰成谈的是书法,写卞之琳谈的是失恋,郁达夫则成了房奴等等,凡此种种所展示的,都说明作者绝不甘于作一个地地道道的传记作者,而更多的把史料和文献当作了一种文学资源。作者试图把这些资源转变为一种新奇的叙事产品,应该说作者在该书中运用的后现代手法,具有相当的新奇性。但写作手法的新奇仍然回答不了“作者究竟想要表达什么”这样一个简单但却核心的问题。直到看到全书的最后一篇文章,才逐渐对“民国达人榜”的实质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这篇作为附录,不进入正文部份的《重提乡绅》,终于披露出作者的真实视野与潜台词。从以栗宪庭为代表的所谓“艺术乡绅”谈起,东拉西扯的谈到了马英九的祖辈和张天翼笔下的乡绅肖像,又回到“乡绅”一词在明清两代各种著述中的身份界定与划分。在洋洋洒洒的乡绅颂歌中,明确指出乡绅“这种源于古典式民主并具有较广泛民众基础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成为乡村民众的代表,构成在官府之外的又一股势力。”但在谈到1949年之后的“乡绅”阶层消亡之后,惋惜中略带伤感的陈述说,在中国社会中,再也没有所谓的可以“以为长城”的“乡绅”这样一个阶层,所以我们冠以“艺术乡绅”或者“后现代乡绅”这样一些似乎文化味很浓的名头来继续谈论“乡绅”这样一个概念,如果我们不凭借那么一点点残留的文化想像,的确是很难去描述和阐发一个“乡绅”意像的。就这样,作者从中国社会最后一个精英阶层——“乡绅”业已消亡的无限伤感中,结束了这个“民国达人榜”的后现代之旅。这个时候,再回过头去,晃一眼前面那些看似怪诞的篇章,作者的意图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全书的核心主题无非是表达对民国时代精英世界的向往与追逐,即便是细枝末节的、即便是不符合主流历史观的琐屑考证与再现,都是对那个已经离我们远去的精英世界的敬礼与哀悼。借助“附录”部份,对以栗宪庭为代表的主动、自觉、坚决远离主流价值评判体系的当代艺术家群体致敬,实际上也是对作者自己的精英视野的一种再确认与再反思。封底的几条荐语,有师永刚的追问,有肖昱的第三方视角,还有邱志杰的内在机理论等等。罗列的荐语中,没有看到史学、社会学、文学领域的任何一张专家面孔,事实上专家们可能无法理解,甚至拒绝理解这样一种后现代手法透视出来的精英视野。我猜想,作者本人一定会诡笑着说,他们有他们的榜,咱们有咱们的榜,大不了明儿咱再搞个榜中榜。然而,我们也是可以真切的听到作者那一声叹息的。精英视野下的一声叹息,看完《民国达人录》之后,有作者的叹息,也有如我这样的读者之叹息。
  •     “达人”源于日语中的Kanai,意思是在某方面比较擅长的专家。目前被国内网络普遍使用,形容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在某一方面有过人的能力,备受瞩目。作者所描写的是在民国中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有很高的造诣,但是在那样的乱世中,个人的命运无法不随着国家的命运颠沛流离,充满戏剧和坎坷。整本书描写了包括康有为、严复、林觉民、郁达夫、林徽因、冰心、张爱玲、熊十力、李叔同、陆小曼等在内的50多人,他们命运迥异,但是都是在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领域有非常高的造诣,有独到的见解。整本书作者都是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主人公的一件作品、一件小事,复原为当时当地的一段往事,一个情节,因此读来让人身临其境,很有感觉,能够切身的体会彼时彼地彼人所思所想,在一个小的故事情节中体会、感受,因此理解的更加深刻、透彻。因为“达人”都要有“秀”的意愿和本事,因此书中的主人公都是文化、艺术领域的偏多,他们的趣闻轶事难免要成为探讨的话题。不过本书也有一些遗憾:整本书人物虽多,但是读来难免千篇一律,每个人都没有太鲜明的特色,也不会让人有深刻的印象;很多内容基本上是作者主观臆断,缺少史实的支撑。不过作为一名比我还小3岁的70后作者来说,能写出这么多已经离我们很久的人物的喜怒哀乐已实属不易,也不应过分强求。在那个风云际会的时刻,国家命运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和转折;而在这巨大的历史洪流中,每个人都命运都难免受到冲击而发生巨变:有些人因此成名了,有些人因此沉沦了;有些人因此走上了历史舞台,有些人却宁愿抛弃世俗而走向宗教的怀抱;有些人成为了改写历史的人物,有些人成了后世唾弃的目标。不管怎样,他们活过,他们来过,他们精彩过,他们留给我们的也有很多、很多,让我们这些太平盛世中的人更好的生活下去、思考下去。。。
  •     欣闻肖兄《民国达人录》一书近日已经出版,其他书籍的出版工作也在筹备之中。忽然忆起前些日子亦曾一阅肖兄此书中两篇文字,独轮车上张爱玲于温州乡土寻夫的背影,如在眼前,定格于历史长河之中,以文字的技术手段,被准确摄取。抛开相关民族、国家之成见,深入张当日之内心,尚且未必支离破碎,只是于独轮车上被颠簸的不堪承受。那是何等样的一种爱?那一种爱,远远的超越民族和家国情怀且远甚于其心中对文学之爱。寻夫之旅结束,心如死灰,张爱玲的那一句,“你是到底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何其伤痛!全篇以全新之视角,娓娓道来,呈述了个人历史之一侧面,生动的展现了一个为爱而伤的弱女子形象。读之而令人动容。1搜狐社区是我初涉网络而来到的一个新奇的所在。我到搜狐社区的日子是2007年8月13日。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只在搜狐社区发发帖子、回回帖子,可以说完全不到其他任何社区看看。我第一个关于网络社区的意识是:它将成为我个人生命中不亚于现实生活的另一半生活。成年以后,忽然发现现实生活已经变得如此无趣。 我在那无趣的生活中无所适从,甚至感到绝望。而我来到网络社区,却发现很多在现实生活中所找不到的东西。我在这里发发帖子,也在这里看看帖子。认识了不少朋友。我的第一个帖子《谈余华<活着>及个人对文艺的感悟》发在散文随笔版块,版主给我加了精华和推荐,还给置顶。而我在那里看到很多同样加了精华和推荐的帖子都是很好的文章,那意味着我的文章跟那些高水平的文章已经并列为同一等次。我觉得那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或许人都是有虚荣心的吧!当时的我很高兴。这一际遇随之而成为我的网络写作活动的起点和动力。我可能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当时给我的帖子加精华和推荐的那个当时昵称为大同女人的斑竹,可以说,正是是她带我走进了社区。从此我便常常关注散文随笔。在散文随笔,我发现了不少写作高手。如独庸生。其文笔从容大度,令人念及沈从文等诸多前辈文人悠然散淡之风。如段不一。其文心思细密,语言优美,回味绵长,悠然醇厚,真情诗意,流示字间。如嘎玛丹增。他的文章令人深爱,我甚至可以沿着他的文字走到人类精神的源头。而博客上的音乐竟也是与那文字同种质地的东西。我是那样深深的感受到:那埋藏于他内心的真诚大于文字!那属于他的生命大于文字!如无的散手。散手文章可谓深刻磅礴凝重厚实,理想主义,而我也深信其人如其文。如小雨加雪,他那自然生动的文字间所描述追忆来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美好而动人,那是多么令人难忘的过去的生活啊!我完全相信他的故事原本是真实的人生经历。而我同时也觉得,作为写作者,其实也没有必要去写那些虚假的东西。后来我还去往其他的社区,也看到过不少了不起的网友。 如张怀旧、榴弹炮、齐物论、棹歌归去夕阳红、欧阳杏蓬、江南达人童山雷等等。2我第一个发现的作文高手,是flyingwww_NEW。他的实名,就是肖伊绯。刚开始我还以为他是一个年纪很大的长者,后来才知道他不过是一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青年。从2007年以来,我偶尔混迹网络,虽时间不长,却阅网人无数,网事亦经历很多,然多已忘去,但肖伊绯给我留下至深印象。我惊讶于如此平淡的网络社区,历年来,却有不少高人时常出没其间。在这些高人之中,肖伊绯是最能令我心悦诚服的一个。其超越凡俗的文字功底和学贯中西的深厚文化素养令人叹服,比之于此,其文字间所体现出来的对待写作的严肃态度和对真正文学精神的坚持则更加令人敬佩。于语言本身的美感而言,我非常之欣赏肖伊绯的文字。我通常读书,总是能在随意的一个段落中就品味出作者的优劣,我的根据就是语言。我真诚的认为他的文字是好的,就这一点而言,真的很少人能够超越。写小说,语言最好的是王小波,写散文,语言最好的,就是肖伊绯。有人认为,我此言是在奉承捧场,这些人显然在误会我,连肖伊绯本人,也误会了。感觉一下语言,我忽然发现,其文语言,非常之精妙。如《浮世书缘(四):不可描摹的姿式》 “昼雨无休,心怀却已淡然了。其实,用这窗外如丝绸般细滑的春雨作底,我那零乱的心绪、粗略的思忆是难以织绣出来的。十字绣、半针绣、乱针绣、打籽绣——枕边的一本《雪宦绣谱》可以给你种种用针脚的停驻和丝线的穿刺去描摹某种心绪的技巧,却抵不过一滴飞溅的雨丝,一丝倏忽而至的凉意,穿过那娇弱如纸的寂静,晕染得无声无息、无色无边。”像女子的手笔,但却已经超越性别。我说的是那种语言的锋锐感,连语句之片段何词汇之边缘,词汇和语句皆被镶入其中,而非吸附与粘叠,没有多余的感觉《Balbec:流年中的秘密庄园》发于2007年,这是他写的最好的文章之一。该文形式之风格取自罗兰.巴特,而对语言的感觉取自普鲁斯特。从内容到形式,整篇无一冗余,完美精到。我从前只写诗歌的时候,对于小说和散文作者怀有偏见。从这一篇文章,我读到后的收获是,写作者必须有着对文字的感觉,有了感觉以后才能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每个写作者,无论他写的是诗歌,还是别类的文体,其实都是依靠其对语言的感觉来把握着写作的全过程。写作小说和散文的作者,其实也是诗人。阅读现代汉语中一些优秀作家的时候,如余华、王小波等等,就会发现,不论其写作的为何种文体,其语言本身所给予读者的,就是一种如诗的感觉。在文学方面,哪怕对于文中语言的细微之处,事实上,我要是感觉不好,是不会说好的。我在肖伊绯那里找到了王小波小说语言的不足之处,可惜我的古文功底还待闭关修炼,否则我早已开始师承肖伊绯那一种令人欣悦的语言了,虽然如此,我也感觉已经受益匪浅了。3陈寅恪先生在美国初识吴宓时,曾对他说过这样一番话:“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娶妻不如人,又何耻之有?娶妻仅生涯中之一事,小之又小者耳。轻描淡写,得便了之可也。不志于学志之大,而竞竞惟求得美妻,是谓愚谬。”(参阅《吴宓日记》第2册P.35)在如陈寅恪这样的大师眼里,美妻不过如斯,不过区区小事,娶妻事小,学术为大。语不惊人死不休,非鸿篇巨制不足以明己志,有如此之精神,放得有大成。不肯专注于学术,不肯辛苦积累扎实之功底和学术之成果,不肯努力付出,何能学有所成?要超越前辈或同辈脱颖而出,没有捷径和便利,只能付出更多的努力,以压倒性的优势取胜。肖伊绯这种数年中于平平淡淡的社区甘于平淡的心态,也是我所真心佩服的。这是一种于任何浮躁的年代都能够静心读书求真求知的心态。自古成就学业的,都需要“喜欢一个人安静专注于某种境遇之中”(肖伊绯语)的这样一种天性。名利之心固然不可无,但其实名利之心却成就不了什么,成就名利的反而是非名利之心。我非常的厌恶这样一个时代,但其实每个时代都是如此。心知我们不只是为追求名利而为, 故可让人心安。很多历史上的大人物都有过类似的生命体会,故知名利非刻意为之而可得,不论处于何种人生境遇,亦可心安了。乌有之乡的驻站作者孙锡良,每日写那政论文章,但他却是物理学教授。王小波,是一个文坛外高手。我总是认为,术业未必专攻,兴趣未必术业,以文为职业,甚而形成为有着公认权威的组织,未必是一件好事。没有人可以定义文学的优劣,文学之优劣,有其一定之规。文学职业与及其组织总是倾向于反文学,倾向于指鹿为马。从事何种职业并无关于我们的现有与未来,因为我们日常所多为的或并无关于职业,而我们真正结交甚而受益终身的师友,或亦无关于职业。职业乃无奈为之,自古肉食者鄙。所谓文章憎命达,居于文学职业组织之上,往往坚倨于真正文学精神之反面。肖伊绯是一个勤学稳重的青年学者,在学识方面有着从容平和的心态与心灵境界。这些文字是为我所爱的,虽然哪怕只是阅读这些文字,也需要那种闲适且专注之心态。与他有着同样兴味的人真的是很少。那一种精神境界,是我能够意会而欲要被同化的。他让我懂得了一种可贵的坚持的态度,懂得了做好一件事情,必要专注于此、痴迷于斯、心无旁鹜的道理。在网络社区,没有必要去做什么斑竹,没必要热衷于回复他人的帖子以期回报于己而疏忽于自己的主贴。身处人类社会,没必要耿耿于外物他事,认真地写好自己的文章,就是最大的快乐。这样一种态度,诚如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所言: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道理亦如其个人所言:“确实是这样的......怨愤无益于自己,无益于社会,无益于读书......理有其固然......平心静气以待之验证之.....”这是每一个欲有所成的作者和学者,都应该明白的道理。高手和低手过招,一眼即知,高下立判。低手遭遇高手,连相提并论的资格都没有。为什么在学者和作者中,会有高下之分?只因为高手为此而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质量决定前途。拿不出高质量的作品和业绩,就无法并于高手之列。4作为普通写作者而言,对名家无比较心态,觉得他们比自己优秀,原本是应该的。而对似乎同样普通的,甚至可以相知且可以相交的网友,则有一种推人及己的心态,觉得别人写出这么好的东西,自己也该能够做到的。所以,在一个平坦的和平等的网络世界,如肖伊绯等网友的存在,对于其他网友的进步,是一种很大的帮助。写作就是这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灵感到来的时候,写一句是一句,写一篇是一篇,只有灵感到来的时候,写作出来的内容,才是最真切的。积句成篇,积篇成书,积书成名,这是我所研究的那些严肃作家们的创作历程。写作的经验,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当写作经验不断的积累,终有一天,你能够在写作能力方面超越所有人。能力低下,名气太小,偶尔被人提及也似乎要感觉是三生有幸了。处于这一境遇之中,对于一个同为作者的个体而言,可悲之极。鲁迅先生所言:我有一言应记取,文章得失不由天。正是勉励写作者自己努力。就个人能力方面而言,如果暂时实在不能写出什么,就多读点书,加强储备,充实自我,以期今后可以写出更好的文章。就写作方面而言,其实慢工未必细活,有时候反倒是激励与逼迫方有大成。细心揣摩肖伊绯作为一个作家的成长过程,正是厚积薄发、累积渐进,同时伴随着对于文学意义之深刻领悟。曾几何时,我不知道文学的意义何在?太多的自我厌恶和彻底的绝望一直存在于我的心中。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意识到并终于明了文学的意义。诚如肖伊绯所言:著文为心。  文章本身就已经实现了文章最大的意义。心不平方鸣,有愧有恨有悔有愤,还有爱与生命同在,有对亲人的爱,对生命的爱,对他人的爱,对祖国的爱,对汉语言文字的敬爱……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里面多是逸闻趣事,换句话说,这本说讲的多是花边旧闻,没太大可看性。
  •     感悟历史人物,开阔胸襟眼光。
  •     就是民国的八卦嘛!将不开学术就专注讲八卦嘛
  •     里面竟然没有将陈寅恪入选,实在是有些不解~
  •     重点不对啊
  •     谁给你选择的权力,让你就这样的离去 与妻书开头的意映卿卿如唔那六个字就像是离别的前奏,转眼已是生死相隔 齐豫的觉和三毛留下的关于荷西的录音都是会听到泪流满面的东西,轻易不能尝试。。。
  •     对民国无兴趣的就别碰了,书名和内容风格太迥异。标题那么吸睛,内容只能简短又稍作文言风格的介绍某个人但却只是人生一小部分,不上不下,稍有疲倦感啊。要不是林觉民林徽因陆小曼冰心这些大人物撑场面,还真难以持续下去。就当长长知识咯~
  •     关于民国时期一些文化人的野史和个人故事,如你不是中文系的,不是民国控或者野史控,又或读书的学生,一般的读者还真心不适合,好多的人物都没听说过,没文化真可怕。
  •     一本介绍民国名人的通识读物本应该很精彩,故事应该很好看,结果因为作者的研究偏好,总是在介绍戏曲,真是没劲,介绍的也不精彩,归根结底就是作者讲故事的能力实在太差。
  •     吼!烂!
  •     这是一本随笔文体集结的书,选取了37位民国时代的锋锐人物,内容确是从私人生活小事入手,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的加以评析,每篇文章不长,确能突显出人物的特点,读来饶有趣味。
  •     民国是一个带着传奇色彩的时期,可惜写的太泛泛,全是夸奖之词
  •     写的不够吸引人
  •     有点杂……不习惯
  •     我承认我有挥之不去的浓烈民国情节。
  •     文风太恶心了好吗 但我怀疑作者和我一样是福州脑残粉
  •     肖兄是大才子,值得推荐
  •     就像一本民国的富有人文气息的八卦周刊的周年纪念专辑。
  •     了解民国的世事变迁,民国的众生!
  •     民国的达人比现在的有意思多了啊
  •     很不习惯这种用文学手法渲染历史人物,自己幻想添加诸多细节的书。
  •     作者的工地很深厚,但是有些人实在是太偏的领域
  •     高中要是谁看过这本书,作文肯定是55分以上,当然是由除高剑峰外的其他正常人批卷子…
  •     民国八卦bbs
  •     未必是耳熟能详的人物。挺有意思,非学术。看着了解。民国风骨什么的真的是很遥远啊。
  •     有意思的一本小书 从此再不觉得沈从文有多浪漫 林徽因有多完美 冰心也就是冰心罢 奇才狷怪者多之又多 好一个民国
  •     浮生若梦,出林若园;梦若浮生,出园入林。
  •     觉得没什么太大的什么什么,扩大了一点知识面。
  •     每个人都篇幅很短
  •     了解真正的达人
  •     考证部分太枯燥无味,而所谓评论和辨析不过是用别人的观点东拼西凑成个折中的看法,没劲。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