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铭足迹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人文 > 山海铭足迹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
ISBN:9787030324009
页数:310页

作者简介

《山海铭足迹:严钦尚教授纪念文集》是为缅怀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地貌学家和比较沉积学家严钦尚教授诞生95周年、逝世20周年和华东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编著的纪念文集。它真实地记录了严先生一生在我国锦绣山河和辽阔海域进行考察、研究的历史足迹。文集由孙鸿烈、孙枢两位院士作序,主要内容分为“成果篇”、“治学篇”、“育人篇”,还附有严先生生前工作照片以及发表的论著目录和活动年表。“成果篇”选录了严先生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论著21篇,集中反映了严先生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贡献;“治学篇”和“育人篇”收录了严先生的同事、弟子门生、亲朋好友撰写的回忆性文章或诗作,详实记述了严先生严谨治学、教书育人、待人接物的情景,栩栩如生,作为老一代科学家庄重、严谨、和善的形象耀入人们的眼帘。它对学界同行进行学术探索是一种镜鉴,对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大学生的成长是一种指引和启迪。本文集可供地理学、地质学、海洋科学、环境科学、资源和工程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和其他广大读者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严钦尚先生的学术生涯与成就
成果篇
 贵阳附近地面与水系之发育
 大兴安岭附近冰川地形
 陕北榆林定边间流动沙丘及其改造
 浙江省钱塘江及太湖流域地貌发展过程
 浙江省地貌区划
 新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流域地貌发育
 中国西部天山冰期的次数和性质问题
 关于我国地貌学任务与方向若干问题的探讨
 进一步开展我国冰川、冰缘方面研究的几个问题
 坡地分类问题
 苏北金湖凹陷阜宁群的海侵和沉积环境
 舟山普陀岛现代海岸带沉积
 苏北中部滨海平原贝壳砂堤
 滦河中游现代河流沉积构造与水动力的关系
 论滨岸和浅海的风暴沉积
 杭州湾北岸全新世海侵后期的岸线变化
 杭嘉湖平原全新世沉积环境的演变
 长江三角洲南部平原全新世海侵问题
 长江三角洲南部晚更新世晚期风成黄土与地层
 论现代沉积学的发展及其展望
 沉积盆地TTI——Ro估算的最优模式
治学篇
 学科建设功勋卓著
 严先生的治学理念和风范
 哲人虽去风采犹在风范犹存
 严谨求实精益求精~一记严先生对新疆地貌研究的贡献
 严谨尚实——回忆严老师带领我们研究滑坡
 忆严先生在南方山区综合考察中二三事
 在严先生门下开展华东山地第四纪沉积环境研究
 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在严钦尚先生指导下开展研究
 苏北油田传捷报,探求规律结硕果
 严谨治学高瞻远瞩
 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睿智儒雅大家风范——怀念导师严钦尚先生
 博学多才,学贯中西的科学家
 严师名师——严钦尚先生给我留下的记忆
 留存记忆深处的教诲
 严钦尚先生的理论探索和继承
 严钦尚学术思想述评
育人篇
 忆严钦尚先生
 严钦尚教授指引我走向研究之路
 严钦尚教授的教学风范
 老师、长辈——忆严钦尚教授二三事
 不同一般的育人模式——三年研究生的记忆
 言传身教教益匪浅——怀念恩师严钦尚教授
 严格、严谨、严肃——先生的教诲使我终身受益
 严钦尚教授教我学素描
 先生为我们开启了滑坡研究的大门
 ……
附录
  

编辑推荐

《山海铭足迹:严钦尚教授纪念文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章节摘录

成果篇对一个科学家的评价,不仅仅是看他说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什么,即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作了什么贡献,发挥了什么作用。严钦尚先生可以说是在科学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都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一生为我国的地理学、地貌学、比较沉积学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辛勤耕耘,硕果累累。这里刊印的21篇论文是在不同时期严钦尚先生进行野外考察和实践基础上凝结起来的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虽然不是全部,但在一定程度上记录严钦尚先生一生科学活动的踪迹,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地球科学某些领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历史脉络。贵阳附近地面与水系之发育003成果篇一、区域概说本区范围北起贵阳,南迄青岩,东至孟关图云关,西达党伍,石板哨,计南北长约三十余 公里,东西约二十余公里。贵番公路自贵阳经花溪青岩至定番,纵贯全境,贵阳花溪,中曹司及孟关诸城镇之间亦均有大路可通,故交通甚便。花溪与中曹司一带为贵阳近郊之繁盛乡区。就水系言之,花溪以北,河流大致北行,为南明河之上游,注入乌江,花溪以南,溪流大致南向,名曰青岩河,为涟江之上游,注入红水河,故本区适当长江与珠江之分水。在地形上,贵阳与青岩间大致为一狭长之盆地,南北30km,东西8km,陈亮堡与中曹司约当盆地之轴部,兹称为中曹司盆地。盆地中心为白垩纪之红色页岩,受分割成为低岗缓丘,形成劣地。盆地外围则为侏罗纪砂岩及三叠纪灰岩,砂岩与灰岩间常夹页岩层,因较易侵蚀,成为次成谷地,而砂岩与灰岩遂相对高出,兀立成山。如花溪以东之大塘,麦乃寨等处,及贵阳花溪青岩等大镇均位于此种次成谷地之中。次成谷地两侧之山岭形状,大致视岩层倾角之大小而不同,盆地之南西东三边,岩层倾角多在40°以上,故山岭峻峭,两侧坡斜约略相等,成为猪背山。盆地北缘,岩层倾角较小,约为8°至12°,所成山岭常南坡平缓,北坡陡立,不相对称,是为单面山(Cuesta)(图1)。图1贵阳附近立体图磁本文原载《国立浙江大学文科研究所史地学部丛刊》第一号,民国31年(1942)4月,2~10页。任美愕、严钦尚合作。二、本区地形之谜本区范围虽甚狭隘,然在地形上有若干奇特现象,为常理所不能解释者,堪称地形之谜。山第一为南明河上游之流路。南明河导源于平霸穿心堡及清镇中八附近之山地,上游大海致自西向东流,至花溪附近,突然折向北行,作一直角之弯曲。花溪以下,流向大致自南向铭足北,至龙王庙附近,突然改向西流,穿凿盆缘石灰岩山岭,而入中曹司盆地;入盆地后,河又折迹向北流,至玉皇阁附近,复切穿山岭,西北流而去贵阳,造成奇特之双重曲折。按诸常例,河流流路或循地面或岩层之坡斜,或循地质构造之较弱地带,而此则两次斩越坚硬山岭:双重曲折,既不自然,又背常例,实为地形之谜。第二为南明河与青岩河之分水。南明河与青岩河之分水,在花溪南3km之酸汤铺附近,其地平谷宽广,广达1km,平坦夷荡,并无山形,分水处高出南明河仅30m,向北缓缓下降,与南明河谷地相连续,故自分水岭北流诸水,均为小涧,宽仅一二米,漫流地面,不成河形;反之,越分水岭南行,则青岩河河谷深切,景象迥殊,按一般通例,两河分水常为山岭,而此则平谷绵铺,实费思解。第三为地形与构造之不相符合。本区各地地形不符合构造之现象,常显然可见,如贵阳南约10km之长岭岗,高出附近河谷约80m,岗顶平坦,一望旷夷,但其下之灰岩及页岩层,则岩层壁立,几成垂直。又如青岩城西北龙井寨与大霸一带山顶,高山附近河谷约200m,为薄层灰岩及页岩所组成,倾角18°至25°,然山顶平坦,恍如台地,此类切平构造现象,在本区极常见,是否为代表某一时期之长期侵蚀,抑系风化作用之偶然结果?以上三项为本区地形之主要特色,地质地理学者一入其境莫不首加注意。此种地形之谜,究竟如何解释?三者之间,是否互有关系?是否能归纳作一系统之说明?此则为地形研究之对象,亦即著者草本文之目的也。三、地面发育之历史―――侵蚀面地质研究注重过去,地形研究注重现在,一区域最近之侵蚀经过,为地质史上之最后一章,在地质上常渺无痕迹,其探讨阐明,端赖地形研究。地面发育受基面之控制,基面变化对一区域侵蚀历史及所成地形,影响最巨。若基面下降,侵蚀循环更迭,原来地面常高出于目前河谷,成为侵蚀面,故由侵蚀面之研究,可知一区地面发育曾经几个侵蚀循环,简言之,地面发育史之研究实即为侵蚀面之探讨。然则侵蚀面之存在,果由何推知?由何证明?综括言之,其证据约有三端:(1)各山构造不同,但目前山顶高度约略相等,成为齐一之峰顶线;(2)侵蚀面之平坦平地,至今仍有零星保存,其平地切过抵抗力不等之岩石,倾角峻陡之岩层,即所谓切平构造现象(truncationofstructure)。(3)自侵蚀面下行至自前河谷或较低之另一侵蚀面,其间山岭坡度突然加峻,故峻峭两坡分隔于两平地之间。而此峻坡,显不受构造(如断层等)之影响,是为山坡坡度之改变(breakofslope)。如一地山岭具有上述三种现象,其造成当由于侵蚀作用,换言之,即代表某一时期之侵蚀面。盖舍此而外,实难求其他圆满之解释也。以上述三项为标准,吾人认为本区约有三个侵蚀面(参见图2)。(1)200至250m侵蚀面磁本区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岩层抵抗力及倾角殊不齐一,然较高山岭高度多在250m及200m之间,盆地东部之山地并不因逆掩断层之掩覆而高耸,盆地边缘之山脊亦不因孤立而见低下,岩层缓平如盆地西部大片薄层灰岩区域,岩层矗立如盆地西北之倾侧背斜,但其高度则均不相上下,在若干地方,山岭顶部且尚存小块平地,显然切平其下之复杂构图2侵蚀面分布图造,如青岩城西之大霸至龙井寨,青岩城北之头木岭至狮子山一带,即其著例。该处诸山之平坦山顶面均与构造面不相符合(图3)。200至250m山岭与其下平地间,山坡常极峻陡,换言之,此侵蚀面与其他较低侵蚀面间,常隔有峻峭之山坡,此种坡度改变之现象,当以贵阳南10km之三角坡附近,最为显著,三角坡附近薄层灰岩倾角较陡,而地面平坦,成为80m之侵蚀面(详后)。在此地面之上,有三孤山兀然特立,形若圆锥,是为三角尖坡,山顶高约200m,山坡倾斜约40°~50°,此三山顶为200~250m侵蚀面之遗迹。自山顶下行至80m侵蚀面,则坡度峻急,显然隔绝(图4)。图3大坝以南山顶切平构造之情形图4自漕谷经南千堰塘磁本区侵蚀面高度指高出于贵阳市之相对高度(贵阳市海拔为1057m)。200~250m侵蚀面以在花溪以西之薄层灰岩区域,发育最为完美,此侵蚀面目前受河流切割多已分碎,河道深切,侵蚀面高出成山,自花溪溯南明河西上约15km,至天生桥,其地河水伏流地下,石桥天成,名实相符,是为天然桥,为本区奇观。天生桥附近有为本区地形之分野,桥以东,峡谷深切,以西则谷宽水缓,漫流于200~250m侵蚀面之上,盖此处河流目前仍滞留于200m阶段,换言之,后来侵蚀循环段尚未循河溯源而上,达到此处,故天生桥以西,未受下游深切之影响,而200~250m侵蚀面乃仍得大片保存。(2)80m侵蚀面200~250m山岭之下,为一峻峭之山坡,至80m左右,地面又形平坦,是为80m侵蚀面,其分布范围甚广,在盆地东缘及青岩附近,均显然可见,在南明河谷地,发育尤佳,沿河排列,状如阶地,在贵阳以南之长岭岗,尤有大片遗存,绵亘为平坦之山严钦尚教授纪念文集岗,长岭岗之名,盖由于此。80m侵蚀而切平构造现象到处可见,极为普遍,尤以贵阳市南之太子桥及长岭岗一带,最为显著,太子桥附近,南明河以东,地面平衍,上有孤山耸立,诸山高度相若,约高出附近河面60m,山顶平坦,切割构造之现象,显然可见,如大鞍坡,三号山等均为其著例(其地页岩及灰岩倾角35°~50°)(图5)。长岭岗干堰塘附近,页岩与灰岩层倾角达80°~90°,大片80m之平岗显系切平岩层而成。图5太子桥附件南明河河谷剖面图80m阶地与其上200m侵蚀面,及其下30m阶地或近代河谷之间,常有显著之坡度改变现象。如太子桥以西之郭老寨为80m阶地,自阶地上升至寨西之200m山地或下降至近代河床,山坡均极峻峭,长岭岗以西为200m山地,以东为30m阶地,其间亦均有峻坡相隔。(3)30m侵蚀面80m侵蚀面之下,又有一沿河阶地,高约30m,或成孤立山丘,或成馒头形山地,亦有连绵成岗者,兹称为30m侵蚀面。如太子桥以南,马鞍山青山坡一带,有高30m之石质阶地,干堰塘以西,在长岭岗峻坡山麓之下,亦有连续之30m浅丘,高出于谷约20m。花溪风景区所在之麟山蛇山等,高出南明河床3m,亦为石质阶地,切平构造现象极为显著。青岩城位于高出附近河谷25~30m之丘陵,入城时须上坡,但城内则起伏微缓,该地岩层倾角为20°~30°,城内平地或亦代表切平构造之阶地。以上综述各侵蚀面区分之理由与特色。目前本区侵蚀面之分布与保存,显然与岩石性质有密切关系,侵蚀面之遗迹大致以在较坚硬之灰岩区域,保存最为完美,页岩地,因易受侵蚀,侵蚀面常罕见遗存,如盆地中部之白垩纪红色页岩区域,现成为馒头形之丘陵,状如劣地,高约20~60m,似难归入任何侵蚀日期。上述诸侵蚀面,200m侵蚀面,高度大致自南向北递降,80m与30m阶地则沿河分布,三者之发育显与河流有密切关系。南明河谷地,30m阶地之发育,大致限于小韦寨(在花溪之西约五公里)以东,小韦寨以西,南明河成为峡谷,峡谷以上,即为200m左右之高地,谷中不见阶地痕迹,此处谷底高度或可与30m侵蚀面相比较口小韦寨至天生桥一段,峡谷深切,蔚为壮观,天生桥以上,河道漫流于200m侵蚀面上,未见深切,天生桥附近,谷底高出花溪约75m,或可与80m侵蚀面相当。据此,30m侵蚀面时期之循环裂点(Cyclicknickpoint)或在小韦寨附近,而天生桥附近则为80m时期循环裂点之所在。由于侵蚀面与河流关系之密切,吾人或可认为本区侵蚀面系在常态侵蚀循环下情形所造成。007至于侵蚀面造成之时代,以无确实证据,尚难断言。本区白垩纪地层深受褶曲断裂。而成200~250m侵蚀面切平褶曲山地,故其发育时代必后于白垩纪,自无疑义。其后,本区域似果受强烈地壳运动。80cm与30m侵蚀面循目前河流,成为阶地,30m阶地上且有河流砾石层之沉积,其造成时代,当甚晚近,以意度之,或为第三纪以后所发育也。篇四、水系之演化河流之流路及型式常受其演化历史之影响。水系发育与整区地面发育关系极密,互为因果。欲洞悉一区水系之特点,必研究地面侵蚀历史,反之,侵蚀面常由河流及风化造成,故水系之研究又为探讨侵蚀面之重要先导,两者互相辅益,互相发挥,有唇齿相依之势。南明河为本区主要河道,汇诸支流,北流注入乌江。如第一节所述,本区构造大致为一盆地,在普通圆形盆地内,最初流水必循盆地四缘山岭之坡斜,向中心流注,造成向心水系,此种向心之河流均为顺坡河。理论上言之,其长度彼此当约略相等,中曹司盆地作狭长形,南北长而东西狭,故轴部河流较长,自盆地东西边缘山岭下注之河流,则较为短促,均归汇于轴部大河,此轴部大河遂成为盆地中之主河,兹称曰中曹司河。综观目前水系,与此理想型式,颇多歧异(图6)。第一为盆地轴部之中曹司河在盆地北端,切穿构造,出口北流,此向北出口之流路,或于200m侵蚀面上升以后,即已造成,当时河谷或系位于贵阳以南之朝阳洞附近。在朝阳洞附近,目前三叠纪薄层灰岩成为零落之单面山,侏罗纪砂岩亦平夷为丘陵,高度均在60~100m。反之,盆地南端杨梅堡一带,则山岭高度多在200~250m,代表200m时期之侵蚀面。按盆地南北两端,岩层性质相同,三叠纪与侏罗纪砂岩接触面之高度亦约略相等。唯北端岩层倾角较平,约8°~12°。(南端岩层倾角约为40°)就一般情形而论,如岩性相同,岩层厚度差等之地域,岩层倾角缓平者常较倾角峻峭者难于蚀低。故盆地南北两端山岭高图6。

图书封面


 山海铭足迹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纪念老先生的文集还是非常值得购买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