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教简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儒教简史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49527632
作者:李申
页数:192页

作者简介

《李申先生宗教史系列:儒教简史》内容简介: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李申先生宗教史系列:儒教简史》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书籍目录

导言: 儒教和传统宗教/1
第一章孔子以前的宗教传统/3
一绝地天通…3
二以德配天…7
第二章礼崩乐坏和诸子争鸣/14
一礼崩乐坏时代…14
二争鸣诸子与传统宗教…19
三儒家与传统宗教…24
第三章独尊儒术以前的宗教改革/31
一阴阳家的法天而治和天人感应…31
二师的确立和上帝祭坛的迁移…32
第四章独尊儒术与宗教改革/37
一汉初儒者兴明堂、改正朔的呼声…37
二董仲舒的改教主张之一: 独尊儒术…42
三董仲舒的改教主张之二: 人的努力可改变天命…45
四董仲舒改教主张之三: 天人感应说…48
五董仲舒对传统宗教礼仪的坚持与改进…51
六汉武帝与儒者改制呼声的落实状况…54
七儒教为确立自己上帝的初步努力…58
第五章儒教宗教制度的建立/63
一宗庙制度的建立…63
二郊祀制度的建立…70
三上帝新观念的初创…74
四孔子祭祀的建立…79
第六章东汉及其以后儒者的争论和唐代制礼/88
一上帝名号的改革…88
二上帝的身份和形象…95
三社稷神属性的改变…100
四禘礼的质变…105
五祭孔制度的发展…109
六集大成的《开元礼》…112
第七章宋代儒教新教义改革的前奏/117
一儒教新教义的远期前奏…117
二新的经典和新的圣人…123
三新的理论准备…128
第八章宋明时代儒教的新教义/136
一自然之理和正心诚意之学…136
二天赋人理和气质之性…143
三复性成圣到修齐治平…147
四格物致知…150
五新的上帝观和新的祭天礼仪…152
六孔庙祭祀的改革…156
七宋以后儒教的新神…158
八祠堂制度的建立…163
第九章康有为的儒教改革/166
一变法与改教…166
二改教余波…172
三儒教现状…177
后记/180

内容概要

李申,1946年生,河南孟津县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哲学、宗教和自然科学。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中国儒教史》(上下卷)《宗教论》(三卷本)《隋唐三教哲学》《简明儒学史》《道教本论》《气范畴通论》《敦煌坛经合校》《易图考》等。已在我社出版《宗教简史》一书。

章节摘录

  第二章 礼崩乐坏和诸子争鸣  一 礼崩乐坏时代  传统宗教在周朝曾经有一个黄金时代。所谓“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记·周本纪》),传统宗教自然也平静安宁,度过了数十年的和平发展时期。  周康王死,昭王即位,“王道微缺”。昭王南巡不返,是中央政权衰落的开始。昭王死,穆王继位,“王道衰微”(《史记·周本纪》)。传统宗教是和国家政权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宗教,国家政治的衰落,也是宗教基础的动摇。此后周代经过一系列的动乱,终于导致平王东迁,西周结束,而传统宗教也迎来了所谓的“礼崩乐坏”时期。  “礼崩乐坏”概念大约出于《论语》。其《阳货篇》载宰我议论道:历史学家描述孑L子时代社会秩序混乱的基本概念。《史记·礼书》载:  周衰,礼废乐坏,大小相逾,管仲之家,兼备三归。循法守正者见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自子夏,门人之高弟也,犹云“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而况中庸以下,渐渍于失教,被服于成俗乎。应劭《风俗通义》卷六道:  其后周室陵迟,礼乐崩坏,诸侯恣行,竞悦所习,桑间、濮上郑、卫、宋、赵之声,弥以放远,滔湮心耳,乃忘平和,乱政伤民,致疾损寿。“礼废乐坏”一词,在汉代曾被用来描述孔子时代宗教政治秩序混乱的状况。晋代,有人用“礼崩乐坏”来描述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晋书·冯跋传》载:  跋下书日:“武以平乱,文以经务,宁国济俗,实所凭焉。自顷丧难,礼崩乐坏,闾阎绝讽诵之音,后行无庠序之教,子衿之叹复兴于今,岂所以穆章风化……”  ……

图书封面


 儒教简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宗教史系列继续。李申先生的学术研究素养是不须多说的,本书主题又是他的主攻方向。内容是经得起检验的。小编昨天拿到样书了。封面远比电脑上显示得漂亮,花纹自带一些冷艳的味道,塑封拉得恰到好处。小编忍不住要说,喜出望外啊喜出望外。
  •     如果用霍金的《时间简史》一样的笔触来描述儒学的发展,那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李申先生的《儒教简史》就是这样一本小书,精炼中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让我们站在时间长河的一端纵览了几千年伴随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儒学是如何创造、发展以及演变的。关于儒家、儒学的书籍很多,其中大部分是关于儒家典籍的注疏和解释,而能够以时间为序总体地看待儒学发展的书籍不多;而站在宗教的角度看过来的就更少,因此本书颇具价值。“儒学是宗教”的观点由任继愈先生提出,本书作者李申先生是任老的得意门生,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公认的成就。本书是作者30多年的研究成果的凝练和总结,精炼地阐述了中华民族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创立了属于儒家的“神”以及在创造这些“神”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任何宗教,都少不了被崇拜的神,儒教也一样,因此整个儒教史也是儒教如何确立自己的“神”、为这些“神”下定义、排位次的历史。因此本书很大篇幅讨论了儒教中的“天”、“帝”以及其他“神”的定义过程以及祭祀它们的仪轨的发展和演进。儒教的祭祀制度发端于“绝地天通”。所谓“绝地天通”是指在蚩尤作乱的年代,由于统治者丧失了道德,对百姓很残酷,因此上帝哀怜民众,为了让下界的君主努力搞好政治,爱惜民众,上帝“不再允许人人都可以和神灵交通。人不得随便祭神,神也就不再轻易下降,也预示天地交通断绝,民神不相侵扰。”由于人神不能随便交流,因此祭祀就成为一种可以和天神沟通的特权,儒家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宗教仪轨,具备了宗教的雏形。周朝鉴于商代的失败进一步发展相关宗教内涵,提出“以德配天”,认为德行是“取悦神祗的最重要的条件”,完成了原始宗教向高级的宗教的过渡。经过了周代繁荣的时期,迎来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而在诸子百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的时候,孔子作为中国第一个开馆授书的教师也正式的拉开了儒教进入并影响中国的大幕。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更强调对于传统的坚持,尤其是对于传统的礼仪制度的坚持,这一点比其他诸子做的都要出色。从汉代开始,儒教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期。在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众多儒家知识分子的努力下,汉代“独尊儒术”给儒教的发展和改革带来了很好的机遇,也让儒教为确立自己的“上帝”做出了最为重要的尝试。也就是在汉代,孔子因为“为汉代制法”的功劳而进入国家祭祀,被正式的确立为儒教的“神”之一,也是儒教对与传统宗教的重大改革。有了自己的“神”,如何祭祀就成了摆在眼前的问题。汉朝建立以后,宗庙制度的确立才使儒教的宗教制度趋于完善。到了盛唐时代,随着各种争论、改革的深入和落实、固定化,儒教祭祀制度的集大成者——《开元礼》诞生了,后世儒教的很多制度基本是依据《开元礼》而来的。宋代儒教在理论上的最重要的创造是程氏兄弟提出并被朱熹加以继承和发扬的的“天理”之学,而治学的核心是“正心诚意”,也因此这一时期的儒学被称为“理学”。而宋代开始,儒教出现了三位新“神”,他们是城隍、关帝和天后,而最重要的宗教仪轨则是祠堂的设置。而祠堂是儒教祭礼的重大发展,使一般民众也可以祭祀自己的祖先,把过去只有上层贵族才能享用的宗教权利下放给了广大民众,“巩固了中国社会本来就没有割断的血缘关系,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重大作用。”到了清代,儒教改革最大的推动者是康有为。面对基督宗教等的大肆侵入,他提出了很多改革儒教的措施,可惜随着变法的失败,他的主张也没有机会得以实现。历史上有两个时段对于儒教产生了致命的打击,一个是秦朝,焚书坑儒,销毁了几乎所有的经卷,也造成了文化上的停止和倒退;另外一个就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十几年间,使包括儒家在内的几乎所有传统文化在那个时间段嘎然而止。时光荏苒,转眼千年。从本书我们看到了众多的儒家学者孜孜不倦、发奋努力的身影,也看到了割裂历史给人民大众带来的长久的伤害。读史使人明智,但愿在新的历史时期涌现出更多的优秀学者,为儒学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飞跃,再不让历史上的黑暗时间重现。
  •     如果用霍金的《时间简史》一样的笔触来描述儒学的发展,那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李申先生的《儒教简史》就是这样一本小书,精炼中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让我们站在时间长河的一端纵览了几千年伴随中华民族一路走来的儒学是如何创造、发展以及演变的。关于儒家、儒学的书籍很多,其中大部分是关于儒家典籍的注疏和解释,而能够以时间为序总体地看待儒学发展的书籍不多;而站在宗教的角度看过来的就更少,因此本书颇具价值。“儒学是宗教”的观点由任继愈先生提出,本书作者李申先生是任老的得意门生,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公认的成就。本书是作者30多年的研究成果的凝练和总结,精炼地阐述了中华民族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创立了属于儒家的“神”以及在创造这些“神”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任何宗教,都少不了被崇拜的神,儒教也一样,因此整个儒教史也是儒教如何确立自己的“神”、为这些“神”下定义、排位次的历史。因此本书很大篇幅讨论了儒教中的“天”、“帝”以及其他“神”的定义过程以及祭祀它们的仪轨的发展和演进。儒教的祭祀制度发端于“绝地天通”。所谓“绝地天通”是指在蚩尤作乱的年代,由于统治者丧失了道德,对百姓很残酷,因此上帝哀怜民众,为了让下界的君主努力搞好政治,爱惜民众,上帝“不再允许人人都可以和神灵交通。人不得随便祭神,神也就不再轻易下降,也预示天地交通断绝,民神不相侵扰。”由于人神不能随便交流,因此祭祀就成为一种可以和天神沟通的特权,儒家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宗教仪轨,具备了宗教的雏形。周朝鉴于商代的失败进一步发展相关宗教内涵,提出“以德配天”,认为德行是“取悦神祗的最重要的条件”,完成了原始宗教向高级的宗教的过渡。经过了周代繁荣的时期,迎来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而在诸子百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的时候,孔子作为中国第一个开馆授书的教师也正式的拉开了儒教进入并影响中国的大幕。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更强调对于传统的坚持,尤其是对于传统的礼仪制度的坚持,这一点比其他诸子做的都要出色。从汉代开始,儒教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期。在以董仲舒为代表的众多儒家知识分子的努力下,汉代“独尊儒术”给儒教的发展和改革带来了很好的机遇,也让儒教为确立自己的“上帝”做出了最为重要的尝试。也就是在汉代,孔子因为“为汉代制法”的功劳而进入国家祭祀,被正式的确立为儒教的“神”之一,也是儒教对与传统宗教的重大改革。有了自己的“神”,如何祭祀就成了摆在眼前的问题。汉朝建立以后,宗庙制度的确立才使儒教的宗教制度趋于完善。到了盛唐时代,随着各种争论、改革的深入和落实、固定化,儒教祭祀制度的集大成者——《开元礼》诞生了,后世儒教的很多制度基本是依据《开元礼》而来的。宋代儒教在理论上的最重要的创造是程氏兄弟提出并被朱熹加以继承和发扬的的“天理”之学,而治学的核心是“正心诚意”,也因此这一时期的儒学被称为“理学”。而宋代开始,儒教出现了三位新“神”,他们是城隍、关帝和天后,而最重要的宗教仪轨则是祠堂的设置。而祠堂是儒教祭礼的重大发展,使一般民众也可以祭祀自己的祖先,把过去只有上层贵族才能享用的宗教权利下放给了广大民众,“巩固了中国社会本来就没有割断的血缘关系,对于中国社会的稳定起了重大作用。”到了清代,儒教改革最大的推动者是康有为。面对基督宗教等的大肆侵入,他提出了很多改革儒教的措施,可惜随着变法的失败,他的主张也没有机会得以实现。历史上有两个时段对于儒教产生了致命的打击,一个是秦朝,焚书坑儒,销毁了几乎所有的经卷,也造成了文化上的停止和倒退;另外一个就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十几年间,使包括儒家在内的几乎所有传统文化在那个时间段嘎然而止。时光荏苒,转眼千年。从本书我们看到了众多的儒家学者孜孜不倦、发奋努力的身影,也看到了割裂历史给人民大众带来的长久的伤害。读史使人明智,但愿在新的历史时期涌现出更多的优秀学者,为儒学和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飞跃,再不让历史上的黑暗时间重现。书评人:王虎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承继性和内敛性或是儒教的最大特征。而儒教的基础应该立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世界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观,以及立人达人勿施于人的价值观
  •     从宗教思想(天命,天人感应,天道自然,理气等)、宗教组织(士大夫官僚阶层)、宗教经典(儒藏)、宗教场所(明堂,孔庙,祠堂等),宗教仪式(各代礼制,郊祀祭仪等)、宗教神祇(天帝,社稷,五方,五官,城隍,天妃,关帝,文昌,孔子,历代贤人等)等方面入手,简述了儒教从起源,完善到定型以及历代沿革的历史。
  •     条理很清楚
  •     我个人认为宗教的责任是巨大的,它是人心的监督者,社会的稳定剂。当然这信仰不一定是宗教,也可以使学说,重点是要让人信。比如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不会出现大的社会不稳定,根本是人们都主题价值观是信仰的,那就是自由民主,所以美国价值观输出就如我们当年的儒学输出,不仅社会思想统一,并带来社会总体稳定,同时带来的还有强大的文化优越感和使命感。而我们自从不信儒学,社会乱了,后来新中国成立,共产成为信仰,这种稳定和优越感都回来了,可惜当今共产失去民众信仰,民心无所依、无所畏,便是今日之中国,思想不同,价值观混乱,道德败坏,社会浮躁。所以中国必须重新建立起信仰,无所谓是学说还是宗教,重要的是人民相信,相信了才会心有所依,才会敬畏,才会遵守,才会自信,才会为之奋斗!中国才会有未来!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