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书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大同书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2
ISBN:9787532542284
作者:康有为
页数:292页

作者简介

《大同书》汲取了孔子的大同说和耶教、佛教“平等”等教义,也接受达尔文进化论、柏拉图乌托邦以至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久的影响。康有为游历各国,博览群籍,写成此书,立意高远,文辞丰赡,不愧为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的名著。

书籍目录

目录
前言
甲部 人世界观众苦
绪言 人有不忍之心
第一章 人生之苦
第二章 天灾之苦
第三章 人道之苦
第四章 人治之苦
第五章 人情之苦
第六章 人所尊尚之苦
乙部 去国界合大地
第一章 有国之害
第二章 欲去国害必自弭兵破国界始
第三章 初设公议政府为大同之始
第四章 立公政府以统各国为大同之中
丙部 去级界平民族
丁部 去种界同人类
戊部 去形界保独立
第一章 妇女之苦总论
第二章 论妇女之苦古今无救者
第三章 女子最有功于人道
第四章 论男女贵贱不在身体脑度
第五章 原女子被屈之由,本于繁衍人类之不得已
第六章 女为男私属,于是伸男抑女
第七章 抑女有害于立国传种,宜解禁变法,升同男子,乃合公理而益人种
第八章 女子升平独立之制
第九章 男女听立交好之约,量定限期,不得为夫妇
己部 去家界为天民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人本院
第三章 育婴院
第四章 小学院
第五章 中学院
第六章 大学院
第七章 恤贫院
第八章 医疾院
第九章 养老院
第十章 考终院
庚部 去产界公生业
第一章 农不行大同则不能均产而有饥民
第二章 工不行大同则工党业主相争,将成国乱
第三章 商不行大同则人种生诈性而多余货以殄物
第四章 独农与公农之比
第五章 独商与公商之比
第六章 独工与公工之比
第七章 公农
第八章 公工
第九章 公商
第十章 总论欲行农工商之大同则在明男女人权始
辛部去乱界治太平
第一章 公地为百度
第二章 全地通同
第三章 地方分治以度为界
第四章 全地大同公政府政体
第五章 各度政府政体
第六章 公通
第七章 公辟
第八章 地方自治
第九章 公金行
第十章 竞美
第十一章 奖智
第十二章 奖仁
第十三章 学校
第十四章 刑措
第十五章 四禁
壬部去类界爱众生
癸部去苦界至极乐
第一章 治教以去苦求乐
第二章 居处、舟车、饮食、衣服及其他之乐
……
序言 “大同”,儒家的理想社会,它一直为人们所向往,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经常提到“大同”,孙中山就想望“成一个大同之治”。至于系统论述,并以之名书的则是康有为。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描绘出“无邦国,无帝王,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引起人们的注视,但他的大同思想孕育较早,而《大同书》的撰述却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康有为政治生涯的递变,他的大同思想前后也有显著差异。因此,正确评价《大同书》,弄清其酝酿、写作、出版的过程,无疑是必要的。《礼记·礼运》记载:
孔子日:“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文摘 第一章 人生之苦
投胎之苦太古之野人,甫离兽身,狉狉榛榛,全地如一而无等差,茹血衣皮,穴处巢居。自圣智日出,文明日舒,官室服食,礼乐文章;上立帝王,下设虏奴;贫为乞丐,富为陶朱;尊男卑女,贵人贱狙,华族寒门,别若鸟鱼,蛮獠都士,绝出智愚,灿然列级,天渊之殊。呜呼命哉,投胎之异也!一为王子之胎,长即为帝王矣,富有国土,贵极天帝,生杀任意,刑赏从心,呼吸动风雷,举动压山岳,一怒之战,百万骨枯,一喜之赏,普天欢动。不幸而为奴虏之胎,一出世即永为奴虏矣,修身执役而不得息,听人鞭挞而不敢报,虽有圣哲而不得仕,虽死节烈而不得赠位,虽为义仆而不厕人列,子子孙孙世袭为隶。
夫贵贱之宜,只论才德,大贤受大位,小贤受小位,故九德为帝,三德有家,天工人亮,乃公理也。夫淫凶如高洋杨广,乳臭如婴殇质冲,以诞生王家,居然帝矣。自非然者,虽以孔子之圣,终为陪臣。若为奴者,古今万国非无卫青、丰臣秀吉之才,而终身奴使矣。一堕奴身,永无升拔,无涯之苦,已自胎生。彼亦天之子也,何一不幸,沉沦至此!
其投胎为巨富之子也,生而锦衣玉食,金银山积,僮指盈千,田园无极,妾妇杂沓,纵盈声色,管弦呕哑,不分旦夕,一掷百万,呼卢博激,挥金如土,富与国敌。如投胎为窭人乞丐之子也,生而桓褐不完,半菽不得,终日行乞,饿委沟壑,烈风吹肤,被席带索,夜宿门廊,人所喝逐,垢污塞体,虮虱交啄,或遇大雪,僵倒村落。

编辑推荐

  《大同书》汲取了孔子的大同说和耶教、佛教“平等”等教义,也接受达尔文进化论、柏拉图乌托邦以至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康有为游历中国,博览群籍,写成此书,立意高远,文辞丰赡,不愧为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的名著。  ——汤志钧

图书封面


 大同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有那么一本书,在黑暗混乱的时代,呐喊对人性对社会、世界最优化的渴望,不是痴人说梦,因为现实对理想仍存在挣扎的可能。有那么一本书,在久病欠医的末世,用文字堆砌出人类社会的完美乌托邦,不是良药,也不是偏方,因为无从着手的理想永远只能是幻想。那是《大同书》,那是康有为,一个爱国书生的终极理想合集。阅读《大同书》之前,我粗略地浏览有关康有为生平介绍的著作。文学著作永远都是作者的思想进化积累和价值观的反映。出生士人世家的康有为,祖父从小严格要求,因此康有为从小就博览群书。但是,物极必反,越是博览群书,康有为越是对八股文反感,科举自然不会有什么好成绩。后祖父严加督促,一次在祖父的大加责骂下,当场出题考试,康有为被逼急,文思喷涌,提笔便写了16个小讲,其中各有警语,得到祖父赞赏,知道康有为不是不能为,而是不好为,就不再深责。但是过着这种双重的读书生活,实在是两面都不顺畅,虽然在社学考试取得过一定成绩,但是最后还是在乡试名落孙山。从这段经历看出,康有为是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这一方面,渗透在《大同书》字里行间的修辞运用。《大同书》里的每一章节的开篇论述基本都会引用历代名家名言,论证中大量的事例列举足见康有为的真知卓学、见识广泛。读《大同书》就仿佛置身于康有为笔下的一幅理想极乐人间的的画卷中,行走其中,不时驻足细看会发现很多让人久久回味沉湎的精致之处。《大同书》还有一个显著的特色,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论述逻辑严密,可见这不是一本能够一蹴而就的思想著作,而是康有为对现实的思考和对理想的理解的一点一点地的总结积累。康有为19岁乡试名落孙山后从师道光进士朱九江,九江先生所表现出的大学问家的风范为康有为以往师从的塾师所无法相比。九江先生主张谢绝科举富贵,以当圣贤治天下相期许,这是一个极不平凡的远大理想。在九江先生的影响下,康有为可谓年少立志,饱读诗书再加上之前封建考核带来的挫败,可以想象到康有为对以圣贤治天下的决心有多么的坚决。或者在21世纪,如果一个19岁的青年,整天将治国平天下挂嘴边,我们或许会觉得他是热血的但亦是不成熟的,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的是从细致的地方完善。但是那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那是一个混乱不堪统治阶级荒淫无度、平民名不聊生的社会,那是康有为的时代,那是一个读书人若要认为读书真正有用首先就要考虑用来治国的时代。在《大同书》里,康有为对大同社会理想制度进行了全面设计,这部分是全书的核心内容。这一设计可划分为三个层面:其一,个人的设计。基本内容是废除家庭,使每个人成为没有家庭而直接依赖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人,人人皆由公立政府公养、公教、公恤。具体设计是:公养制,设人本院、育婴院和怀幼院;公教制,设小学院、中学院和大学院;公恤制,设医疾院、养老院、恤贫院和考终院,以上十院涵盖了每个人的一生,十院制构成了大同之世个人方面的完整制度。其二,社会的设计。由公有的经济制度、民主自治的政治制度、男女自主的婚姻制度、学校为本的教育制度、竞美奖智奖仁的激励制度和教戒为主的惩罚制度构成。其三,世界的设计。注重全球的统一,其主要设想是:全球按经纬各分为百度,经纬交织划分成一万个方度(区域);实现全地通同,包括同纪年、同度量衡、同计数方式、同语言文字、同历法等;全地设大同公政府,分为二十四个部院进行管理;各度分别设一自治政府进行管理。这些制度与大同民主主义紧密相连互相呼应,形成不可分割的表里关系。如此将一个人从出生来到死后的生命历程紧紧和社会挂钩的社会制度建设构想,而这一构想其实在一个世界为社会单位实现的。在《大同书》的乙部中,康有为提出去除国界,合大地的主张,这一主张类似当今共产主义终极理想世界的构想了。可见政治思想家总会英雄所见略同的。我个人不是很认可这个观点,因为这个构想在100年前是难以实现, 100年后,现今的我们仍难以想象到100年后去除国界之类的会实现就足见这是不现实的。就如我标题所指出的,《大同书》是终极理想主义而不是终极幻想主义,那就是强调了其中个别构想的是具有可行性的。康有为的社会制度建设的构想有一点思维模式我十分认同,就是一个社会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社会,让人民从生到死都得到平等、完善关怀的社会。人们为社会服务,是为着能让社会更好地服务人们。人们努力工作让社会发展,不是为了展示给世人这种制度有多优越。我从来不完全认同存在真的的不求回报的无私奉献,换个角度想一下,付出了却没有回报,那就是零收入的投资甚至是亏本投资,是一种无用功。农民为社会粮食耕作奉献,若然分配不均,农民一番劳苦却换不来一顿温饱,那不叫农民的无私奉献,那叫社会不公。不能强求人民就这样无私地给社会奉献,要建立一个社会制度也是真正能把社会财富回报人民。推及到当今现世,一个国家真正的富强,我觉得着重点是让每一个人民都过上好生活。不是什么高GDP就代表了一个国家有多强大,落到每一个国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才知道发展的路还有多远。康有为《大同书》的理想虽说无可挑剔,这是真正完美的理想世界,但是康有为或许还未真的完全完整地考虑要怎么实现这些理想,还没足够周全的考虑要实现这些理想要面对的困难有多复杂多巨大。康有为有如一贯读书人的温文,他觉得可以循序渐进地改变清政府,以维新变法为起点逐步向他的理想靠近。整本《大同书》其实本质都是在说康有为本人希望以后社会是怎么样,而没有实际地说将社会改造成这样要做什么。例如对政体建设的设想,要求设置上议院、下医院、公报院等等,但到底怎么设呢?初步建立的时候由哪些人任职呢?在清政府底下怎么挣脱封建官僚地主的控制设置真正的民主呢?康有为并没有解答。还有如设置人本院、育婴院和怀幼院;公教制,设小学院、中学院和大学院;公恤制,设医疾院、养老院、恤贫院和考终院等等,设立所需费用由谁支出,清政府当时的财力实力足够吗?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将理想归纳出来不是难事,但是实践起来会遇到的远远不是一本《大同书》里就能考虑到的。事实上,或者康有为也意识到《大同书》里的理想远远不是当时年代可以实现的,据记载,当时《大同书》一直“秘不示人”,只在很小的圈子里流传,《大同书》在康有为生前亦只刊行了甲乙两部,因而未能在当时发挥更大的思想启蒙作用。《大同书》是一副浩瀚的社会理想画卷,但当你驻足深究的时候,你发现这其实只不过是一副想象中的产物,现实中没有这张画卷中的人、事、物,终究这只能是一副艺术作品而不是能真正改变社会的震撼指导。
  •     和大多数精于政治运行规则的人物相比,康有为更像是个孤独无助的“先知”和预言家。《大同书》的出世在满眼充斥着功利心的芸芸士子之中,总算留住了一丝乌托邦的想象种子,使他比同时代那些热衷经世技术的乱世英豪更多了些对未来的期许憧憬,不过这逆风而动的心绪绽放,在当时显然是个一闪而过的异数,更容易被谬评为荒唐不堪的狂人呓语。  从某种意义上说,近代精英的气质心胸差异颇大。和同为近世主角的湖南人所拥有的霸气和精明相比,广东人多不善操控政局,但偏喜勾画政治蓝图,康“圣人”就是如此。机智不羁的想象中透着自负和傲慢,使他们的政治生涯平添了些书生意气的想当然成分,虽是在政治设计上屡战屡败,但也赢得了对信念持之弥坚的美名。  康有为在《自传》中说,六岁时,家人出对子“柳成絮”相试,他应声答以“鱼化龙”,在场的客人很惊讶,赞誉此子定非池中之物,遂赏以纸笔。能出此豪言,端的不仅在于康氏的机敏,还因他生活的广东早已不是那承载潜龙的旧池子。康有为四岁时就被家人抱着观洋人镜画,时间竟然是在习旧学之前,这倒是一般家庭所难有的氛围,也是广东拥有开明地利之所在。19岁的康有为以《史通》的体例撰成20多页的五代史论,他的老师朱次琦喜称这简直是著作而非文章,于是康得意地自夸“乃知著书之不难,古人去我不远,益自得自信”。  康氏乌托邦世界的形成与他身上神秘主义气质的传承有关,其行为怪诞就连其亲朋密友也常常不能理解。史载,一天,陷在故纸堆中的康有为突然觉得考据家著书满纸,究复何用?事后证明,康有为的神秘感觉仍是地域性的,与先人灵悟相通,感应冥冥之中透出的是广东心学鼻祖陈白沙和湛若水的影子。康氏某天忽然弃书不观,闭门谢客,静坐养心,后发展到弃师而去。这不能不让人想起他的先辈湛若水,湛氏办书院时,一早进堂不是教读,而是督令弟子静默养心多时。更有趣的是,康有为静坐时,“忽见天地万物皆我一体,大放光明,自以为圣人则欣喜而笑,忽思苍生困苦,则闷然而哭。”同门见他如此,都以为是邪魔攻心,犯了心疾,但他自己的说法却是“飞魔入心,求道迫切”。这种“天地万物皆我一体”的感受在心学宗师陈白沙的心路自述中也多次出现。  山水对神秘主义是很重要的,既然不想和人说话就要图个清静,所以那些以默识静坐相标榜的书院多藏在山野之中。康有为也进了心学导师湛若水呆过的西樵山,在白云洞中专习道佛之书,按他的说法是常常披头散发地枕卧在石窟瀑泉的美景之间,任由芳草清流环绕周边,所谓“修柯遮云,清泉满听”,或者像鬼魂一样地到处游走。他“常夜坐弥月不睡,恣意游思”,想的全是些“天上人间,极苦极乐”的事情,“始则诸魔杂沓,继则诸梦皆息,神明超胜,欣然自得”,甚至达到了“见身外有我,又令我入身中,视身如骸,视人如豕”的境界。可惜的是,康氏的超然并没有维持多久,就堂皇入世了,按他的逻辑驱赶心魔正是为了入世救民。这套“广东人的逻辑”效用如何暂且不论,和严谨刚毅得有些木讷的湘人“经世派”的实用风格相比,总觉得不是那儒宗正道。据说曾国藩也练过静坐,结果是大口大口地吐血,可见湘人只能是天生的“行动主义者”,骨子里疯癫不起来。然而,正是这种种神秘怪诞的念想最终造就了康氏独特的乌托邦思想风格。  简而言之,康氏的乌托邦是个颠倒的世界观,既然是“天地万物皆我一体”,那么考虑的就是如何把天地收束到内心,而不是由内心推向外物。说得直白一点,它总是先“放眼世界”,再“胸怀祖国”,最后灵魂深处才闹起革命。和我们熟悉的革命口号是颠倒过来的,也正好颠倒了先修身齐家、再治国平天下的正统儒家的招牌路子。  比如下面的想法就怪异得离谱。康有为曾忧虑中国人满为患,美洲和澳洲又禁止中国移民进入,他认为只有巴西可以殖民,因为巴西经纬度和我们相近,地域达数千里,亚马孙河又横贯其中,土地肥沃,人口仅800万,“若迁民往,可以为新中国”。“殖民观”当然是西方的舶来品,但大胆想象的荒诞感确是独创。这不禁让人想起梁任公也曾有过多娶白人女子以改良中国人种的想法,肤色如何尽快漂白变成了一个种族存亡绝续的方案,思维怪诞真如乃师!  “三世说”的设计同样染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本来,据乱—升平—太平的中国历史递进公式是有先例可寻的,不过区别是古史观的治乱终极是指向三代的黄金时刻,是向后看的,康氏的“三世说”指向的却是一个缥缈的“大同”世界。康有为在晚清政治的险恶江湖中就像个兴致盎然喜欢搏浪激水的理论顽童,毫无顾忌随意挥洒着他对将来世界的多彩想象,以致于幼稚地把一场“百日维新”变成了检测预言的试验场。难怪那些自以为拥有后见之明的理论侏儒,或者是脑子里充满成王败寇史观的当代史家,一直不肯原谅他的鲁莽和天真。他们说对了,当康圣人幻想出一个缤纷世界的同时,却注定成为一个不谙世事的行动矮人,与精于算计的湖南人相比,他确实是太意气用事,也太不切实际了。  的确,按功利主义者的标准来检验“百日维新”,会发现除了废除科举之外,其余的变革措施其实并未越过当年洋务派的纲领,政治体制改革的提出一开始就小心翼翼,以后更是迫于形势步步回收,效果几乎为零。但我们盘点那段遗产,仍会由衷感叹,幸亏有了康有为的乌托邦世界,近世思想界才不致于垮成废墟一片。康氏乌托邦世界的形成其实并不以一书一事为标志,而是一个漫长连续的过程。虽然《大同书》的正式印行远在“百日维新”之后,但康氏在28岁那年正逢一场大病,他在检视遗稿、从容待死的过程中,就已“手定大同之制,名曰人类公理,以为吾既闻道,既定大同,可以死矣”。可见“大同”理想在年轻的康有为心中的位置已经高到“朝成而昔死可矣”的地步。  换句话说,正是因为有了“三世说”与《大同书》的衔接递进构成的宏大未来图景,我们的近代史才不致于仅仅充斥着单靠权谋计算和诡计得势之人,或者充斥的仅仅都是拘泥于眼前利益的实用主义功利型人物。因为在经过晚清政治惨烈的淘洗角逐后,残留下的似乎全是那些失去了想象力的人格残骸,掌声和赞美似乎永远注定要献给那些不择手段取得成功的人。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如果我们还有什么可以值得珍惜的东西的话,那也许就是因为还留有一个残破得面临绝种的“康氏乌托邦”,以及那本一度秘不示人的《大同书》。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杨念群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不知道如何评价。。。很有价值。。。
  •     强求超凡入圣,必至走火入魔……
  •     包罗万象,海纳百川。彼时中国确需一种新理想,不该用西方反乌托邦思想将它一棒打死。
  •     “有Utopia的人才有想象力”?
  •     康教主的乌托邦理想,终极目标是人人及终生皆成佛。
  •     大同不同
  •     细观前七界的著述,康氏所讨论的是具有现实可能性的问题,甚至涉及拯救世界的进度表,真正的乌托邦观点仍被遮蔽在神秘的黑暗之中。康氏无意识地全然处于汉今文经学的传统内,相信儒家文化会审慎地向外扩张,直至全世界。有趣的是,最后一章的“天游之学”,显示着其时流行科学、哲学与宗教思想的复合,游仙的诗歌使这位儒者身上又显示着异类的光芒。
  •     遺我一夢,天下大同。
  •     大中华文明困顿之中的一个激灵。
  •     康子之愁,人间之苦,吾亦同心。落到实际,削去国号,存共政府,高度自制。设想周全,大胆箴言,孔孟内核,我注六经,划定十州,指点江山。梳理攻伐,量数无极,环顾西方,遥望星云,牺牲揪心,胸襟无敌。为尔后代,善待妇孺,实难相反,恕不苟同。 “人生之苦,天灾之苦,人道之苦,人治之苦,人情之苦。“ ”生兹九界,投其网罗,疾苦孔多。既现形于宇内,欲奋飞而无何,沉沉亿万年,渺渺无量生,如自茧之蚕、扑火之蛾,彼去此来,回轮织梭。俯视哀酸,感不去怀。何以救苦?知病即药,破除其界,解其缠缚。超然飞度,摩天戾渊,浩然自在,悠然至乐,太平大同,长生永觉。吾救苦之道,即在破除九界而已。“ 四言神启。理想国1984美丽新世界综合体。
  •     为啥康有为是疯子,看鸟这书就明白!~
  •     前面写众生之苦的还不错,后面就不靠谱乌托邦了
  •     读的是中国画报出版社的版本
  •     ...怎么看都是天下文章一大抄...
  •     中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进步史观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传统,但由于其成形时间与西方思想大规模传入大致相同,所以一直被忽略。社会进步史观成形的标志是康有为糅合《礼记礼运篇》“大同、小康”和何休公羊学而形成的“公羊三世说”;社会主义乌托邦思想的谱系则是:礼记礼运篇-太平天国-康有为《大同书》-孙中山三民主义-毛泽东。——中国有自己非常独特的社会主义思想,惜乎只有沟口雄三等少数人注意到。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