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竹林七贤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ISBN:9787806168578
作者:赵剑敏
页数:422页

作者简介

《竹林七贤》内容简介:竹林,是一种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景观,走进乡间,走进山野,随意举目便能瞧见,一点不稀罕。然当士子走进这平常的竹林,竟产生了文化史的奇观,产生了政治史的奇迹,产生了心灵史的奇谈。
奇观,奇迹,奇谈,一连串奇字,在魏晋间化出了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刘伶、王戎。
竹林和七贤浑然一体,难分难解,人称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信老庄,尤崇庄子。他们与竹林物化真趣的景象,用庄子化蝶的故事来比喻,真不知是竹林化作了七贤,还是七贤化作了竹林?抑或竹林本就是七贤,七贤本就是竹林。
竹林七贤是个群体,如若将他们喻为竹子的话,七人犹如七棵青翠的竹子,参差散立在岚气笼罩的竹林中。
有人认为竹林七贤皆是些脱俗之人,其实,他们身上有很多的俗气,各自又有各自不同的俗气。其可贵之处,在于以苦苦的挣扎来蔑视俗,打破俗,跳出俗。其可悲之处,在于挣脱的失败,以及由此带来的沮丧,或“迷途知返”,重新与俗合流。
他们的身上有同,至少都有过同,这个同是高蹈出世,是做隐士,是学神仙,是与人间的烟火保持某种距离。没这个同,不可能联袂走进竹林中;没这个同,不可能在一个相当的时间内将竹林视作为家;没这个同,也就不可能被人呼作“竹林七贤”。
然而,正像偌大个世界中,没两棵竹子会是一模一样的,竹林七贤是七个人七个样。这七棵“竹子”,摇曳多姿,各有各的静态舞姿,各有各的青黄季节,各有各的风韵精神。
他们身上有异,有反差很强烈的异,这个异是来自如何对待以祸患为底基的荣华富贵?如何对待以烦恼为伴俦的身家性命?如何对待寂寞为主题的漫长生涯?如何对待说空非空生前身后的名?没这个异,竹林也就太平静了;没这个异,七贤的生存状态也就太简单了;没这个异,竹林七贤也就失去了作为千古话题的意义。
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竹林七贤合成活灵活现的众生相。
惟有如此,竹林七贤才是呼之欲出的士人群体。
竹林七贤的精神,使士子和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东晋王子猷每居空宅,便令人种竹,咏啸着说:“何可一日无此君。”
北宋苏东坡面对惨淡人生,洒脱地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有人不禁要问,此书既然为书,为何不写成章节的式样,一气呵成,而要弄成这一篇篇支离破碎的劳什子,是否存心在赶新潮,学时髦?
回答是:非也。不得不如此。
原因有二:一是史料的多寡不均。竹林七贤的史料量,其中嵇康、阮籍、山涛、王戎是正常的。然翻开《晋书》中的向秀本传,会一阵傻眼,傻眼不在传主的传奇,不是传主的名望,也不是传主的其他什么东西,而是本传太短,短得实在不成样子,若扣除一篇不太长的《思旧赋》,居然只有区区九行,不,说得精确一点,是八行半。向秀本传是这样,阮咸、刘伶两人的本传也差不离。三人的本传如此短少,那么是否能借助别的史料?可检览的结果,除了《世说新语》有零碎的记载,其他史书的相关存录更是微乎其微。既然要写竹林七贤的整体,那就不可能绕过向秀、阮咸、刘伶。可是,如此少的史料,拿来给三人做综述性传记,确实有些捉襟见肘,且与其他四人严重的不均衡。
二是人物的时代跨度太悬殊。无论是杀身成仁的嵇康,还是抱疾而终的阮籍,都亡于曹魏王朝崩溃的前夕,是十足的魏人;而其他五人,一并进入了三家归晋的时代,山涛基本活动在晋武帝一朝,王戎身当晋末的八王之乱,向秀、阮咸、刘伶有各自的大限。由此,缺乏一根主线,贯穿始终的主线,若是硬行做来,必产生阅读的凌乱感。
面对这样结构的史料,是棘手的,正因为棘手,为何以前全面研究竹林七贤的成果寥若晨星,也就有了答案。
孙子曰:“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
兵法变化之妙,存乎一心,文法当是同理。
冥思苦想,反复变局,方得出这不是办法的办法。
这不是办法的办法,旨在让每一篇有个鲜明的主题,有个相宜的适度,有个史料互补的机会。分之,各为一题;合之,汇成总题。
谈起撰写中国历史的文或书,给人的感觉,似乎有很翔实的史料层垒堆积在那儿,从事史学者只要信手拈来,做些排比、翻译、诠释,就能把古人栩栩如生地传递给今人。其实不然,大不然,作者面对的是已入土的时代,一种没有任何一个活人能充当见证人的时代,它只记录在虫蠹风朽的断简残篇之中,隐藏在布满暗红水渍绿锈斑驳的文物之内,镌刻在黑幽森然角缺身裂的碑石之上。秦时明月汉时关,古人故事,陈物旧书,要予以复活,绝非一件省心的事。
将历史化为现场,顾名思义,应该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更不能是点线的。想时容易做时难,这个难,难在分寸的把握上。过分渲染气氛,会向小说靠拢,活是活了,但活得不可信,活得失去了那个时代的味。过于强调忠于史料,无血无肉的枯燥呆板又会接踵而至。故而,既不可太虚构,又不可胶柱鼓瑟,一种特殊的中庸之道便成了写作的原则。
要完整再现过去的时代是不可能的,不得已而求其次,求的是尽量靠近过去的时代,尽量发掘过去的时代。在确立主题思想后,通过史实钩稽,加以文学手笔,哲学思考,心理分析,“还原”历史场景、人物活动及风土人情,勾勒出时代、王朝、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轨迹,揭示盛衰转化的生态起伏,揭示成败相依的悲剧因素,揭示祸福相倚的永恒命题。
史学是对人的生活的记录,文学是对人的生活的描写,哲学是对人的生活的思索,三位一体,均源于人基本的生活。把学问变成纯粹的学问,远离人的生活,这是违背了学问的初衷。
史料是骨架,文笔是血肉,思辨是精神。司马迁的《史记》,之所以能成为文化史上硕大的丰碑,成为文史二界的经典,其中的行文方式,足以让人寻味。

书籍目录

自序绝交的背后弹弓隐在苍云品势大较量仙气化入红尘大隐隐于朝时无英雄遥望汨罗江望金阙布衣成了大老丑陋的酒神狂士马携红袖从绿影中见证神朗的俗物炉上烤炙荣禄大事年表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概要

赵剑敏,祖籍江苏无锡,1955年生于上海。长期致力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在京、沪、港、台出版《盛世魂》《皇冠与凤冠》《五代史》等著作六部,在海内外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散文、杂文数十篇。

图书封面


 竹林七贤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名士也,其文辞丰意雄,高情远致;其人风流蕴藉,卓尔不群。为名士者,适意而行,不为俗礼所拘,以其异行彰其志,显其形。恣意徜徉于物我之外,超然而行之。数名士之风骚,当推魏晋南北为其最。遥想名士刘伶,裸形于室中,人见而笑之,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亦有名士身如清荷之出淤泥,恶其癫狂柳絮,轻薄桃花之辈。不乞富贵于市井,不愿世俗之恶污其皓皓白躯。尝具悠然远想,弃功利于不顾,不为五斗米折腰。以瘦菊为己爱,作耕于南山之下,看庭前花开花落,雁去莺归。寄情于诗酒,托志于山水,悟自然之真意,修其身之性行。此真名士也。为名士者,雪夜乘舟访友,未至而途中归返,兴尽且悦然;垂金钩于玉湖,独钓寒江之雪,心怡且适然;独醉卧于花间,与月对酌不复醒,豁达且泰然。真名士以己之好恶处之,与己类交游。以青眼视其志同者,对酒当歌,乐丝竹而共融之;以白眼视其道异者,佯作不见,恶虚表而笔伐之。真名士刚肠嫉恶,针砭时弊,与常而忤,目送征鸿,手挥五弦,与琴为友,以非汤武而薄周礼讽其恶者。真名士真挚不穷,意远高洁,闲觞赋诗,把酒临江,其真态显于山水之间。诗以咏志,于物外显精神;歌以抒怀,于山水明好乐。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看鱼游潭底自在怡然;望驼走大漠闲适安然。真名士,虽三春花事过,年近古来稀,其心境亦如夏之清荷,冬之寒梅劲松;虽小荷尖角露,年才脱稚发,其志气亦如潭之鱼龙潜蛟,天之苍鹰白鹤。真名士,高世绝俗,逸然立于世间,与知其音解其意者共奏于高山流水,得山水之乐,以诗酒寓之,其兴也无穷,乐也无穷也。名士之风骨如雪莲傲山巅,高世独立;名士之情致如幽兰绽开空谷,超凡脱俗。然名士难为,真名士皆生不得志,仕不得意,命途多舛,且造化尝为庸人所设计。真名士虽志高而伟,矜豪纵,放浪于形骸之外。然行至末路则潸然恸哭,黯然长嗟曰: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纵有济世之德才,亦只可佯做放荡以饰其偾世之情而避世之祸害。名士皆藏于山林,匿于僻地,纵有豪情万仗亦不可援引于世。直至不惑之年,亦思其才为人所荐,为世所用。泪潸然而嗟曰:可怜白发生。其悲也于此哉。
  •     大家可以去看陈寅恪的讲演,收在万绳楠的《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中。他引了《世说新语》里的资料,说:竹林之说,中土未闻。乃江左好事人附会。
  •     最近在看赵剑敏先生的《竹林七贤》。赵先生用非常人文的方式描述了竹林七贤中每个人的性格和生平,既有历史事实,又有一些基于史实的虚构成分,使得整本书充满文学色彩。阮籍、嵇康、向秀、山涛、刘伶、阮咸和王戎七位名士聚在竹林中,饮酒作诗,有时开怀大笑,有时黯然神伤。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一个人都有自己难以启齿的哀伤。今天我想说一说阮籍。阮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隐士,他先后做到了“小隐隐于野”和“大隐隐于朝”。阮籍的放诞是出了名的,曾被人批评为“得意忘形”。然而,他在年轻时,却并不那么“消极”,他是想当英雄的。然而魏朝的极度衰弱、 权臣的飞扬跋扈和官场中的污浊之气使他希望破灭。然而,官场就像一根跟不断蔓延而纠缠的藤曼,进入就难以出来,即使作为一个名士也要作一个利益集团的名士。阮籍好不容易才利用当初召他的权臣曹爽的自大,先吹捧他,再请求辞职,终于脱身。脱身后的阮籍,是隐于竹林间的小隐。这时的他,神采飞扬,出口成章,放诞不羁,常常开怀畅饮,把世俗礼仪,抛之脑后,这才是真正的阮籍。然而好景不长,司马懿看中了他这个名士,他再次为朝廷做事。此时的他,是大隐。更加确切的说,这个大隐当得很无奈,让他处处受限制。然而,他也当得很明智。每当有人让他与利益集团挂钩时,他都喝的酩酊大醉,对人不理不睬。当酒这一工具也失效了以后,他在无奈之中写下了《劝进表》。一两个月后,郁郁而终。我开始对阮籍这个人物的印象并不好,他过于喜怒无常,而且行为让人难以理解,有点故作姿态。更过分的是,当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时,竟然酒肉不停,别人去吊唁,他却白眼相待!可是当我对他有更多的了解时,我才明白当他失去母亲时,哀伤到吐血数斗,这比那些礼节繁琐而哀伤情绪并没那么强烈的人要强多了。而他的放诞,与其说是一种无奈,到不如说是一种对世俗的强烈抨击。我很敬佩阮籍,他不但爱憎分明,超凡脱俗,还具有超人的智慧。如果他出生在和平年代,生活在民主制度的下,一定能为社会做出不小的贡献。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真名士自风流
  •     时代的不同造成了如此不朽之人,也只有在当时之时才能成就《广陵散》这样的天赖之音。
  •     写得像裹脚布,冗长无新意
  •     刘伶: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衣裤,诸君为何进入我裤中?
  •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     以前看的。
  •     从自然、自我、自由的追求是七贤对魏晋风度的影响。关于“自然”,一是容止顺自然,魏晋男性美是偏于阴柔和雕饰的,甚至由于服药之风的影响,可以说是阴柔美和病态美的结合。而以嵇康为代表的“竹林七贤”则:土木形骸,不加饰厉。把形体外貌当作土木一样顺其自然,不修边幅的整体人格风貌。二是思想尚自然,这又与玄学清谈之风有关。最鲜明的理论主张就是嵇康在《释私论》中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故竹林玄学被学界称为“自然派”。如果说正始名士继承了“老学”,致力于调和儒道即“名教与自然”的紧张关系,竹林名士则发扬了“庄学”知行合一。从饮酒,任诞,情中求自我,隐逸求自由,由此隐逸之风是中国人精神史和心灵史最值得关注的现象,士人们以“避世避地避色避言”的目的,亲近自然,安放自我,也是捍卫个体尊严和独立的一种姿态。
  •     感觉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思想状态其实在退化,不敢追求也没有了追求
  •     售罄,可惜。
  •     赵剑敏 读过感觉很不错,喜欢的交流下.
  •     母亲看到老板有这本书,告知他七贤为我钟爱也,便拿来与我了。谁人不爱嵇康呢,阮籍穷途末路,原是此意。
  •     中学读的,想起来就标记下
  •     44、竹林七贤,赵剑敏。看得出作者很是读过几本史书,但我所期待关于七贤的有趣故事却变成了掉书袋子,甚至穿插了大段他写屈原的文章。摆了堆貌似有来历的史实出来,却没甚么营养,也不好玩。风流名士也不风流,关于竹林里的生活几乎没有涉及,那个政权更迭的背景明明可以变成魔幻现实主义题材呀。
  •     作者文风不能忍受,五分之一弃。生硬的排比、成语和感叹让人想到了中学生作文。
  •     高中语文老师喜欢的文笔~
  •     由于过多的排比显得废话太多..内容还是不错的
  •     初看此书,觉得大段在模仿余秋雨,后来显出其比余秋雨的深刻来,特别是对嵇康和阮籍的理解,对隐士和士大夫的理解。
  •     小时候的记忆,关于魏晋风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