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与流派 >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4
ISBN:9787532745128
作者:[法] 让-保罗·萨特
页数:81页

作者简介

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极大、流行极广、风行一时的哲学流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就是法国哲学家萨特,他的思想浸透于各种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中。本书由两篇构成:《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今天的希望:与萨特的谈话》。前者发表于1946年,后一篇发表于1980年去世前不久,其中萨特一再强调,他的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生充满希望的乐观主义哲学。

书籍目录

译者序一译者序二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今天的希望:与萨特的谈话

编辑推荐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由《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和《今天的希望:与萨特的谈话》两篇文章构成。前者发表于1946年,萨特此文的"目的是针对几种对存在主义的责难而为它进行辩护"。同时指出它与其他哲学流派的异同,澄清了各种无意的误解和恶意的歪曲。后篇发表于1980年萨特去世前不认,在其中,萨特一再强调,他的存在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对人生充满希望的乐观主义哲学。

内容概要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1980),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法国存在主义的首倡者,被誉为“存在主义的鼻祖”。其主要作品有:《恶心》(1938)、《存在与虚无》(1943)、《苍蝇》(1943)、《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等。

章节摘录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本文的目的是针对几种对存在主义的责难为它进行辩护。  首先,存在主义曾被指责为鼓励人们对人生采取无所作为的绝望态度。 因为解决的途径既然全部堵塞了,人们必然会认为任何行动都是完全无用的,而终于接受一种观望哲学。 再者,由于观望是一种奢侈品,所以它只是另一种资产阶级哲学。共产党人特别指责这一点。  我们受到的另一方面责难是,我们强调了人类处境的阴暗一面,描绘卑鄙、肮脏、下流的事情,而忽视某些具有魅力和美并属于人性光明一面的事情;例如,在天主教批评家梅昔埃小姐看来,我们就忘掉婴儿是怎样笑的。不论从左的方面或者右的方面,我们都被指责为抹杀了人类的一致性,而孤立地看待人类。其所以如此,共产党人说,是因为我们的理论是建立在纯粹主观性上——建立在笛卡儿的“我思”上:这就是孤立的人找到自己的时刻;在这样的处境,人是无法同存在于自我之外的他人取得一致的。这个我是无法通过我思接触到人的。  基督教方面则责备我们否认人类事业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因为既然我们不承认上帝立下的那些戒条和一切规定的永恒价值,那么剩下来的就只有自愿行动可言了。谁喜欢怎样做就可以怎样做,而且根据这种观点,我们将无法申斥任何人的观点或者行动。  今天我就是准备答复这些责难;也是为了这个缘故,我把这篇短文称为“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图书封面


 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认为这书通俗易懂的人估计是已经啃过了《存在与虚无》了。反正我觉得一上来就想通过这个小册子来了解萨特的思想绝对不是一条正路。书的前半部分《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其实只占了81页中的26页,1946年的东西和后半部分1980年的访谈堆在一起,显然不是萨特的本意。不仅仅是因为萨特晚年想法的巨大转变,更因为后半部分的访谈,看起来仅仅是纠缠于一些细枝末节的概念和萨特所或参与或经历或研究过的种种实实在在的社会现实,而且往往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没什么条理。甚至莱维在很多时候都呈现出比萨特强烈得多的谈话欲望,这让这个访谈多少有点儿奇怪。另外我想说的是,萨特说的“人道主义”总让我觉得和我们平时理解中的人道主义是两码事,存在主义不把人当成手段甚至不把人当成目的这一特点并不能用我们平时理解的人道主义来概括,用“人本主义”可能更贴切。我想这可能是翻译或是中西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正如翻译所说,所谓的“负责”的原意可能更接近“表态”。最后,从两篇序言可以看到两位译者对萨特的感情有着鲜明的差异。前者冷静得出奇(也因此有了装逼的嫌疑),后者周煦良却对萨特饱含赞美之情。两相比较,颇值得玩味。
  •     对存在主义的认识:* 基督教的存在主义,雅思维斯和Gabriel Marcel * 无神论者的存在主义,海德格尔与萨特存在主义第一原则:人除了他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 萨特认为:如果上帝不存在,那么至少总有一个东西先于其本质就已经存在了,先要有这么一个东西的存在,然后才能用什么概念来说明它。而这个东西就是人。* 也就是说,首先有人,人碰上了自己,在世界上涌现出来——然后才给自己下定义。所以人性是不存在的,因为没有上帝赋予这个人的概念。人就是人,这不仅说是他是他认为的那样,而且也是他愿意成为的那样——是他,从不存在到存在之后愿意成为的那样。存在主义第一后果:人人明白自己的本来面目,并且把自己存在的责任完全由自己承担下来。* 由存在主义第一原则,我们知道,人首先是存在——人在谈得上别的一切之前,首先是一个把自己推向未来的东西,并且感觉到自己在这样做。人确实是一个拥有主观生命的规划,而不是一种苔藓或者一种真菌,或者一颗花椰菜。把自己投降未来之前,什么都不存在。连理性的天堂里都没有他,人只是企图成为什么时才存在。* 如何理解萨特的哲学?* 安德烈高兹在《致D》中写到一段他与妻子的对话:* 对于婚姻我有一种原则性的、观念性的偏见。.......我也一直在说:“什么能够证明,在戒事十年后,我们历经变化,而这种生活的契约仍能满足我们的欲望呢?” * 你的回答让我无法抵抗:如果你和一个人结合在一起,打算度过一生,你们就将两个人的生命放在一起,不要做有损你们结合的事情。建构你们夫妻关系就是你们共同的计划,你们永远都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加强、改变、重新调整方向。你们怎么做,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存在主义第一后果产生的影响:* 人自由了,没有理性,没有道德,也没有上帝,人是自由的。* 人跃不出人的主观性。存在主义第一后果产生的疑问:* 没有了规矩方圆,人自由了,但是怎么保证人是正确的,或者是否有正确这个说法,那么人应该怎么做?* 萨特的回答是;因为自由,我们也能够更好的理解痛苦、听任、绝望。我们如何理解痛苦?* 存在主义者坦然地说:人是痛苦的。* 他的意思就是,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并且承担责任时,他完全意识到不但是为自己的将来做了抉择,而且通过这一行动同时成为了为全人类作出抉择的立法者。* 也就是说人对自己负责的同时,也是为他人负责,在创造一种我希望人人都如此的人的形象。在模铸自己的同时,也模铸了人。* 但反对者会这样认为:并非人人都是这样做的。* * 萨特的回答是,那个说“并非人人都这样做”从而为自己开脱的说谎者,在某种意义上,肯定了他否定的事情的价值。(就比如,你看到有人把削的苹果皮,倒在了公共洗漱间的水槽里,但是当你要责备这个人的时候,他说:别人也是这样做的。那么他正是否定了这一普世价值。)* 而这个人的痛苦,是欲盖弥彰,明知道是错的,却还要为自己捏造理由。* 这种痛苦就是克尔凯郭尔所说的:亚伯拉罕的痛苦。* 亚伯拉罕式痛苦,就是一个天使命令亚伯拉罕牺牲他的儿子。可是如果是一个现身的真正的天使说:你,亚伯拉罕,牺牲掉你的儿子。那这当然是非遵循不可。可是任何人,遇到了这个情形都会问两个问题:他是真的天使吗?我真的是亚伯拉罕吗?* 就好象,有一天你看到一个老奶奶,要过马路,你想“好孩子,就要帮助老奶奶过马路”,可是你又想,这是谁规定的?这个道德是正确的吗?我是好孩子吗?我要成为好孩子吗?* 所以萨特说,人是痛苦的。我们如何理解听任?* 之前我们讨论了存在主义的第一后果产生的影响,他说,人自由了。* 存在主义者认为,人自由了,这是一个极其尴尬的状况。因为没有了上帝,没有了道德,也没有了康德所说的“宇宙法则”,那人虽自由了,但是人也孤独、彷徨、无助了,而我们这时候可以说,人是被迫自由的。所以我们常常说中国人可能是不幸福的,因为中国可能是没有信仰的,是被迫自由的。* 这时候,萨特举了一个例子:* 一个年轻的儿子和他母亲相依为命,但是这时战争爆发了,他很明白,他是他母亲的唯一精神支柱,但是他也知道祖国需要他,他可能需要跨过一条艰难的路,去远方服役。忠孝难两全?他应该如何选择?* 康德的动机主义理论里有一条: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也就是说,当你决定跟一个女生交往的时候,你可能需要考量一下自己的动机。你是否是把她当作你的目的,因为你爱她,你要和她在一起。还是说,因为你寂寞,你空虚,你需要她来弥补你肉体以及精神的空缺。* 如果是前者,康德会告诉你,这样是理性的。* 可是萨特抨击了这一点,他觉得康德是矛盾的。* 他说,你在把一个人当作你的目的的同时,也把他作为成就你对爱情的认知,以及把她作为让你体验爱情的酸甜苦辣的工具。* 那么,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对价值就没了把握。*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听任:* * 听任的意思与经济学里的“引导原则”十分相似。也就是,我们从小到大,在我们身边总有一个权威的人,他们是我们的行为榜样。有句俗语叫:有其父必有其子。在叛逆期之前,父亲的权利是很稳定的,父亲的作为往往决定了孩子的价值取向,孩子效仿他的做法,作出一个个选择。而叛逆期开始以后,这段关系逐渐走向崩溃,并且将在另一个地方找到平衡点。而这个过程,正式孩子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伊始,你发现原来父亲未必是对的,就好象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做一些让你矛盾、困惑的事一样,但同时,你也发现这个世界上不乏具有一定公信力、像道德标杆一样的强者。他们可能是牧师、法官、甚至只是一个普通同学,他们取代了父亲的位置,使你信服。而萨特说,那就去问问这些人吧。我们如何理解绝望?* 在探讨“听任”的时候,我们知道:牧师和法官的答案未必相同,最终我们还是要自己作出决定。我们能让别人做决定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萨特说:你是自由的,所以你选择吧。并且,只有当你行动了,你才存在。你或许会问:选择让别人帮我选择是否是一种选择呢?用一句台词来反驳就是:“如果每个人都向他人要安全感,谁还有多余的安全感给人?“* 这样一来,我们只能把自己所有的依靠限制在自己的意识范围之内,我们的选择也将局限于此,超越这界限的部分,是我们无法把握的,所以笛卡尔说:”征服你自己,而不要征服世界“。他的意思就是:我们应当不怀希望地行动。 * 不怀希望地行动和马克思主义者是相冲突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你的行动显然是以你的死亡为限,但是你可以倚仗其他人,让他们继承着你的事业继续前进。萨特反对这种态度,他认为既然人是自由的,或许我们可以依赖那些与我们曾一起共同奋斗过的人,但是在那之后呢,我们怎么能知道俄罗斯革命的结果,是否依照马克思的意思呢?所以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就是我们生命的核心,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把握。 * 这就是萨特所说的绝望,存在主义的绝望,那他是否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萨特说他并非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而是一个严峻的乐观主义者。他不想有人假借存在主义者之名抱怨说:你看,我们就是这样,我们本不怀希望,我们也无能为力。所以在萨特的小说里,他强调,一个人懦弱,并非是由于遗传、环境、精神、或者生理决定的,他也不暗示英雄是与生俱来的。他认为,真正地存在主义者应该说:是懦夫把自己变成了懦夫。因为软弱是人的固有属性,这里说的人的软弱,不同于软弱的人,人的软弱指的是——你作为人,你就是软弱的,软弱是你挥之不去的符号,就是体内流淌的血液一样。但很多人只是当他觉得自己软弱的时候,才承认自己的软弱,这是诡诈,是自欺欺人。 * 萨特在《一个企业家的童年》写道:”这很有意思,人人都在演戏,爸爸妈妈装扮成爸爸妈妈,妈妈装作很苦恼,因为她的小宝贝吃的太少了,爸爸装作在看报纸。而吕西安自己也在演戏,但是到后来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演什么了,演孤儿?还是演吕西安?他望着盛满水的长颈瓶,忽然间,觉得长颈瓶也是装作一只长颈瓶。结果他几乎没有吃菜,他觉得自己很讨厌继续装吕西安了,然而他又不得不装下去。他摔了一跤,隆起了一个大包时,有时会停止哭泣问自己:”我真的疼吗?“于是,他感到更加伤心,哭得更欢乐。* 这段写的十分精彩,小主人公吕西安在思考他的存在,他好像是被一个令人信服、强制压抑又不可抗拒的自我完全给占据了,他感觉自己是在操纵自己的傀儡,而傀儡又是他自己。因为他是自由的,他知道并非是上帝在操控着他,而若是他自己,他就不得不陷入了这样绝望的窘境。人,如何找到自己的出路?*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读萨特的书会发现,萨特受笛卡尔、康德的影响很大。但不同于笛卡尔的是,他认为当我们说”我思”时,我们是当着别人的面找自己,所以我们对于别人以及对于自己都说肯定的,那么那些在我思里面找到自己的人,也发现了别人,并且别人是自己的存在条件。所以萨特在《他人即是地狱》里说:我们在现实中常常身不由己,这个阻碍就是“他人”的目光。“他人”的目光是可怕的,它肆无忌惮的干预我的选择,使我在选择的时候犹豫不决、甚至被迫做出我本不希望的选择,这时他人即是地狱。这与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所提到的:“人生而自由,但却无不在枷锁之中“在字面上不谋而合。* 那是否我们可以逃离“自由的炼狱”与“自由的枷锁”?答案是:不能。* 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自由承担责任,通过承担,任何人在体现一种人的类型的同时,也在体现他自己。而我们每个人,通过呼吸、吃喝、睡觉或者随便任何一种行动方式,都在创造绝对。* 所以他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做了一个比喻:道德的抉择像一件艺术品的制作。因为我们不能预知应当做什么。我们也不能判断别人,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但我们知道,艺术脱离不了发明他的人,他们正是绑定在了一起,才有了艺术价值。而生活本身,在人未到达的地方,是没有内容的,而他的价值恰恰是你选择他的意义。——————————————————————————马哲课的讲稿主要是把这本书搬运、整理了一遍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一种使人生成为可能的学说。这里的“成为可能”可以理解为一个萨特的术语“超越”。人类的行动是超越的,那就是说,它总是在现在中孕育,从现在朝向一个未来的目标,我们又在现在中设法实现它。即是抱有希望。它为人类打开了选择的可能性。【存在先于本质】萨特说道,存在两种存在主义,一种是基督教的存在主义,另一种这是他和海德格尔等人的无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者在否定神的存在或者说是悬置神后提出一个关于人的命题,即是存在先于本质。本质先于存在,可以理解为目的先于存在。萨特以“上帝是造人的工匠”来说明这个命题。工具在工匠制作出之前,人们已经规定了他的用途。为了什么目的,生产什么工具。同理,上帝造人,让人的本质先于了人的存在。萨特这里同时否定了消除上帝之后的上帝的代替物,例如,实践理性、绝对精神等等。上帝死了是从尼采处发端的。但是尼采尽管否认了上帝对人的规定,却依旧提出了一个世界图式(形而上学残余)来规定人。这个图式即是永恒轮回。存在主义的第一原则,人除了自己认为的那样外,什么都不是。人先存在,而后才选择目的。人是绝对的自由。【任意与任意的束缚】人从存在中得到了任意的自由。存在本身即是自由。把上帝对人的规定统统去除,人就是能够自己做出选择的。这里的自由与康德的自由观很相似。但是康德的自由是理性的道德自律。意志即便是自由,它的根据还是在理性那里。理性成为人的意志的规定根据,萨特认为这种普遍的理性是对人的规定和限制是本质,它先于人的存在。萨特也说明他的出发点是笛卡尔的“我思”。“我思”是自我意识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这种意识到的自我是明证的,是不言而喻的。它当之无愧的成为主观哲学的最坚实的出发点。它的确证性在笛卡尔那里、胡塞尔那里、萨特这里都是不可撼动的。由“我思”作为基点,存在是紧接着着而生的。这个时候存在是自由的,因为暂时而言除了存在自身以外什么都是不确定的。存在先于了其他待发现的东西。然而如果存在是如此自由,而且没有上帝对人进行束缚。那么,“如果上帝不存在,什么事情都将是容许的。”这个时候萨特自然而然的引入了责任概念。在西方的文化中,有一个观念是不证自明的,倘若一个有理性的人他的意志是自由的,那么他要为他的行为负全部的责。萨特认为这种责任是无法逃避的。他有一个概念叫做自欺。他认为自欺往往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他举了一个神父的例子。你要做一个决定,难以下决心,于是你找到一个神父,从他那里得到了一个指引。那么以后即便这个指引带来了麻烦和困难。你也不能这时把责任推给神父,因为你是选择相信神父,你还要为这行为负责。这篇论文的目的是为两种对存在主义的责难进行辩驳。其中之一就是基督教认为,取消了上帝,人们可以无恶不为。用责任概念来限制自由是对这种责难的有效反驳。【孤独境地】由于萨特的存在根源于笛卡尔的“我思”,而“我思”这个概念本就自然地会带来一个麻烦。那就是主体间性的问题。你正在思考,你的存在是自明的。然而别人是否像你这般清楚明白的存在你是不知道的。也就是共产党(应该是法国共产党吧)对存在主义的责难。你的存在是如此的自由,似乎什么困难都阻拦不了你,你可以选择任何你想选择的东西。那么这不是一种极其强烈的主观性么。萨特的反驳是通过把自由的决定转化为行动来实现的。你虽然选择什么是自由的,但是由于你得为你的自由选择负责,你要付诸实践和行动。而存在也正是在行动中生成的,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通俗化】这里需要先摘录两个概念,一个是,“听任”,即决定我们存在的是我么自己。而随同这种听任俱来的是痛苦。“绝望”它是指,我们只能把自己所有的依靠限制在记得意志的范围之内,或者在我们的行为行得通的许多可能性之内。把萨特的思想通俗的表达是,听任就是我可以自由进行选择,规划我们的人生,但是这时你就有些犹豫和不安,到底这么做好不好,行不行,这来自于对不确定的畏惧。而由于你除了你自己是自明的存在外,别人的状态你是难以明白的。因为别人也有选择的自由,你不知道他人会不会半途倒戈。所以你只能依靠你自己,这就是绝望的感受。【存疑】选择是自由的,在这里也就只有选择或者不选择,而不存在一个主观概率的问题。这件事到底有多大的把握,萨特看来不用考虑,去行动就行了。行动之后有什么后果反正都是你要背负的。只要你做好觉悟,选择什么都没有问题。在这片论文中萨特没有提供过具体的伦理规范,他只提出了他的自由与责任的模式。也就是说,没有对人的规定性的话,很难区分一般的善恶了。好比基督教由于有上帝的支撑,它有明确的教义与信条。康德那里,理性起码也提供了道德律,符合道德律的即是善,虽然道德律是行为规范的规定。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选择时不要把他人当手段,而要当作目的。
  •     还是读萨特别的吧,这个像是个辩答的感觉。
  •     萨特在这本小书里精辟而不失深刻地阐明了存在主义的基本原则:没有什么能够“决定”人,人是无条件自由的,自由就在于超越自己。整本书的质量受到了两篇拙劣序言的影响。
  •     旅途中讀完。真該早些看看他們這些人。
  •     现象学的反本质主义路径。但萨特仍然保留某种普遍性,不过在相对主义和普遍性之间找到平衡点的确很难。PS:后面那篇访谈有凑页数骗钱嫌疑……
  •     逻辑我理不清,但是目的总是好的。关于行动,《诗学》说,悲剧是对行动的模仿,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而萨特也认为存在主义是“行动”的学说。
  •     不明觉厉啊,前面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看得费劲,但是还能懂一丢丢,但是后面《与萨特的对话》完全蒙逼了,只是因为凑巧最近看《狂热分子》结合后面关于革命和左派的言论让自己能不那么迷糊,发现《狂热分子》和这本书确实适合在一起看。
  •     很容易读懂
  •     萨特的存在主义大众洗脑教程
  •     第一恨独裁,第二恨意识形态灌输,第三恨卫道士,第四恨棒子,第五恨喜欢棒子的妹子。
  •     前半部分精读,后半部分略略翻了一下
  •     这本还挺好懂的,也不知道是因为本身写的简洁还是因为开了the Ethics of Ambiguity|||||
  •     大学时辩论队教练推荐的。薄薄的一本,读起来不费力。我不懂存在主义哲学,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一直想看也没敢看。但是这本小书里的观点我挺赞同。读过之后对“存在主义”哲学有了一点浅薄的认识。
  •     都很好,whatever,行动中展开~~~~~耶
  •     201211
  •     在这里,萨特针对两种不同的质疑进行了回答,在三个方面,即不是悲观的、是属于人的、还有个?并最后在三个方面对质疑进行了回答。主线是自由,承担责任,但是包括了行动,行动的系统,评价,主体间的评价。我就觉得,这并不是属于主体的胜利,而是整体专制的胜利,因为评价在他人那里,我还是至于他人之下的,这和存在和虚无里的论点是一致的,但是我认为,其实,这个他者并不是一个他者,他更像是这个主体间性的群像,是一个意识形态的东西,是所有的他人的暴力。
  •     萨特非常精彩的一篇演讲稿 通过萨特对不同责难的回应 了解了萨特存在主义思想的精髓
  •     乐观的人生
  •     。。。
  •     存在先于本质!
  •     存在主义哲学高度张扬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人对于自身行动的责任感,因为人是由于行动得以确认其存在。主观唯心主义色彩很浓。对他掺和政治不以为然。
  •     教人坚强的学说
  •     我坚信 存在主义是我灵魂的救世主
  •     意志介入现实
  •     哲学还是建立国家的基础,政体、法律都是直接建立在其上的。
  •     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同时对当时存在的几种反对意见进行了反驳。总得来说是一部比较重要的作品。
  •     存在先于本质。人是自由的,人即是自由。 人是自己的生命画像,除此之外,并无他物。
  •     存在先于本质,而萨特所讲的存在更多是人的存在,人在社会中的存在,而且与道德还联系紧密。不过,存在就是存在着,可能跟道德毫不相干,何必去纠结这应该怎么办,那应该怎么做,将存在置身于道德的框架内,进行某些限定,这与现象学所秉持的拒绝框架和背景相左,变了味道。
  •     就只有一篇萨特的作品,不长但是看了很久,果然是逻辑帝;后面是采访,就没仔细看了
  •     严肃的乐观主义比悲观主义让人更难以接受,因为需要更多的力量去支撑而非仅仅依托堕落的惯性
  •     强调责任
  •     读了一遍,说啥好呐。哲学类的永远看不太懂,大概只能理解到你所做的行为组成你了的这种概念吧。
  •     2015 10 25
  •     存在先于本质。
  •     萨特
  •     天...
  •     人始终要存在自身之外,人靠把自己投出并消失在自身之外而使人存在。在另一方满,人是靠追求超越的目的才得以存在。
  •     朋友喜欢加缪,加缪讨厌萨特,我就抱着驳斥的心里看这本书,尼玛真爱好吧,萨特的哲学观比之加缪果然不一样,不愧是科班出身的,加缪的哲学直觉或哲学天赋比萨特要好,西西弗书神话就可以看出来,但哲学毕竟是一个思辨的学科,逻辑缜密完全可以弥补直觉上的不完美,更何况萨特即使哲学直觉略输加缪,也绝不是差很远,总之很喜欢就是了
  •     花了一下午才读完那篇二十多页的文章,感觉翻译真的是云里雾里没法看懂。但是几个要点还是很有意思的。首先是从“我思”得出的主体性,推出了存在先于本质,行为发生,才定义了本质,类似于行为决定思想,主要和决定论相对。第二是我理解的自由选择,意思并不是人可以自由的选择所有事,而主要在说人面临自由选择的时候,做出的选择都是自由的。第三是,你需要为以后的自己和他人承担责任。人在铸造自己的时候,也照着自己铸造了所有人,铸造了人性,我即是上帝。第四,痛苦来自自由选择所产生的责任,绝望来自最终依然只有自己的行动才是唯一有效的。第五,所有未发生的事情也不能用来描述本质。另外,从障碍和自由中,看到了齐泽克的辩证法~
  •     个人觉得台湾的译法比较好,“人本主义”比较符合原义。不过也可能是现在这个时代的人道主义的含义和之前有所变化…嘛 萨特君这里的观点我觉得还是有一些牵强的部分 而且没有跳出那个年代;但这也恰恰说明了它的时代价值啊。
  •     前半部分为存在主义辩护 后半部分的谈话内容实质上是由对萨特过去部分作品的一些新的探讨而引出的其思想变化历程与自我矛盾的反思 比起那些为佯装客观而刻意保持理性的人 动不动就说“很好嘛”的萨特语言已经很通俗浅显
  •     虽然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做一个存在主义者很不错,而且是很需要勇气的
  •     人注定要受自由之苦 萨特入门
  •     第二遍了,但貌似还不够,回头再说吧。。
  •     萨特的一次演讲,大一看得时候真的是死了很多脑细胞,开头我就搞不定了,不过还是咬牙看完了。。。我恨萨特,这门学问本来就只能男人来做。我们乖乖文艺去。。
  •     时势下的一碗鸡汤
  •     萨特对存在主义的叙述,存在先于本质,我们并不是生下来就是带有善恶的属性,英雄和混蛋都不是天生的;我们的选择其实就是可以代表了全人类的选择;我们都是自由的,选择任何都没有道德标准的束缚。
  •     存在主义将的实际上是存在先于本质,人是在存在了,才来为人的意义人的本质而活,所以每个人对自己的存在都要承担责任,包括自己所做的每个“变成自己希望成为的人”的选择,因为创造出来的“希望变成的形象”,是你认为更好的一种形象,也是值得别人追求的一种形象,“在模铸自己的同时,也模铸了别人"。薄薄一本书,前半部是对存在主义的辩护和解说,浅显易懂,是了解存在主义的最好的入门书籍;后半部门是谈话录,我也没仔细看。
  •     一本小书
  •     如果约翰·班扬是错的,那么这是我的底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