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与雅斯贝尔斯往复书简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海德格尔与雅斯贝尔斯往复书简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208109346
作者:[德]瓦尔特·比默尔 等编
页数:413页

作者简介

本书收录了马丁·海德格尔和卡尔·雅斯贝斯两位哲学家40年间的通信,书信承载了他们诸多的智识、社会与个人的纠结。这些信件探讨了他们二人共同关心的哲学问题,且并没有受到困扰他们的政治骚乱的影响。本通信集为人们了解20世纪两位西方主要思想家提供了超乎寻常的个人化和哲学化的视角。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一
中文版序二
译者导言
编者前言
1 马丁·海德格尔致卡尔·雅斯贝尔斯 1920年4月21日
2 卡尔·雅斯贝尔斯致马丁·海德格尔 1921年1月21日
3 马丁·海德格尔致卡尔·雅斯贝尔斯 1921年1月22日
4 卡尔·雅斯贝尔斯致马丁·海德格尔 1921年1月24日
5 马丁·海德格尔致卡尔·雅斯贝尔斯 1921年6月25日
6 卡尔·雅斯贝尔斯致马丁·海德格尔 1921年6月28日
7 卡尔·雅斯贝尔斯致马丁·海德格尔 1921年8月1日
8 马丁·海德格尔致卡尔·雅斯贝尔斯 1921年8月5日
9 马丁·海德格尔致卡尔·雅斯贝尔斯 1922年6月27日
10 卡尔·雅斯贝尔斯致马丁·海德格尔 1922年7月2日
……
原注
引用文献
英译本导言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译后记

内容概要

作者:(德)瓦尔德·比默尔(Walter Biemel),(瑞士)汉斯·萨纳尔(Hans Saner)瓦尔特·比默尔(Walter Biemel,1918-):德国哲学家。早年在布加勒斯特结束学习之后,到弗莱堡大学的马丁·海德格尔门下继续深造。他哲学研究的重点是现象学和艺术哲学。他博士论文的题目是有关海德格尔的世界观念的。比默尔多年来担任鲁汶和科隆胡塞尔档案馆的研究人员,并整理出版了《胡塞尔全集》和《海德格尔全集》中的部分著作。从1962年到退休前,他一直在亚琛工业大学担任哲学教授,1978年后也但任杜塞尔多夫国立艺术学院的教授。汉斯·萨纳尔(Hans Saner,1934-):瑞士哲学家。1959年以来在洛桑和巴塞尔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以及日耳曼文学。1962-1969年,萨纳尔作为卡尔·雅斯贝尔斯的私人助理,协助雅斯贝尔斯处理学术和私人事务。1969年雅斯贝尔斯去世后,萨纳尔作为雅斯贝尔斯著作的主编,编辑出版了大部分雅斯贝尔斯的著作。除了整理、编辑、出版雅斯贝尔斯的著作外,他本人也出版了多部哲学论著,对欧洲当前的社会、政治、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图书封面


 海德格尔与雅斯贝尔斯往复书简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海氏雅氏书简》包含很丰富的哲学周边内容,有时也触及哲学本身。我们看到,两位大师年轻时,对彼此的钦慕与哲学交锋的冲动是充斥在各处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交流的内容转向家常便饭的碎碎念,随着1933年标志性事件的发生,两人进入长达十年的“隐绝交”状态。随着二人相继步入苍凉晚景,惺惺相惜之感伴随着岁月和民族的沉重,成为他们后期交往的主流基调。最终,两人没能够建立起终身的牢不可破的友谊,固然是性格不合,亦有历史之必然。
  •     (一)马丁.海德格尔致卡尔.雅斯贝尔斯布莱斯高的弗莱堡,小木屋1922年6月27日亲爱的雅斯贝尔斯先生!我们都写着、读着,古老的意义置于积极的群山怀抱,背靠广阔的海洋,面朝同一个根本状况:无垠的平原,我没有拥有这些存在的姿态,我是生活在其中的事物,我是寄生于海洋与平原的故事。在凛冽的空气中,我愈来愈模糊,几乎是完美的孤独!偶而,在康德的美学练习中,品味本质的甘露。北方的年轻人向往南方,这个夏天,我要经由希腊来看望您,我们共同准备一个战场,让陈旧、昏暗、可疑,使我们分享激情与欢畅。我们是什么?我们是挂在深渊和峭壁上的绳索,请吧,请人们攀爬!我的书桌上,越积越厚的是雅斯贝尔斯!除此之外是孤独。您的 马丁.海德格尔(二)卡尔.雅斯贝尔斯致马丁.海德格尔巴塞尔1952年7月24日亲爱的海德格尔!您的名字,开始于简明而又透彻的天空与摇曳的4月春风,那年的弗莱堡。当一个马丁写着另一个马丁,一个立场叙说了另一个立场,一个大夫邂逅了一个青年,彼此,以天性的崇高打量我存在的废墟,那历史性的废墟,注定了怀孕与分娩过去与未来,相遇与疏远。静悄悄的瞬间,沉积了坚固的、寂静的雅典与海德堡,静悄悄的瞬间,于我漫长的怀念中。风暴,悲痛了德意志心灵,柏拉图们被引诱而离场,您被时代感动,我的孩子做着梦,在您感动之地,与掏出怀表之时请您允许,我的灵魂沉默。13年的沉默不语,心灵哑了?不,是寂静,让我们发现我们,我惦量如此陌生的空间,如此痛苦的距离,审视您那如此迷蒙的仰望。死者,是我富有的镇定,死亡是来自德国的大师,他的眼睛是蓝色的!我的眼睛、您的眼睛、汉娜的眼睛,我企望在您的眼睛中读出我自己,但眼睛与眼睛之间,不是距离,是尺度。溺死的木匠与青鸟,室内四重奏与雷霆,不确定性与堕落,辉煌的假像与梦想,差异的,不是姿态,是状态。简单的事物,仍是我漫长的怀念,在我的桌上,一直放着马丁.海德格尔!触手可及,但遥遥无期。您的 卡尔.雅斯贝尔斯

精彩短评 (总计24条)

  •     曾经被一篇文章深深地打动,这两个人终究不会走在一起,因为“孤独近乎是完美的”。这种哲学时代是让人心驰神往的,他们发出不同的声音却共同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开辟了黑暗时代的lichtung。分道扬镳之后却在幽闭的林中小路中重新相逢,殊途同归。
  •     即使雅思贝尔斯是一个觉得阿尔卑斯山山顶和平原景色本质无异,像大部分哲学家一样有点让人扫兴的直愣愣家伙,他最深处的细腻感情还是被海德格伤害了而不能原谅他。
  •     书里带着很长的编者导读,进行了大量的背景介绍。面对纳粹的统治,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因为自身不同的背景,而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书信不同于专著,每篇的篇幅都不大,多是作者即兴的表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     “我最爱的人却伤我最深”
  •     应该让准备成为学者的学生们读读
  •     两个大哲学家用四十年时间写的一百六十封信,看到最后还是很唏嘘的。虽然内容不大看得懂就是了。。。
  •     书不错,终于等到了海德格尔的书信集了,但愿与阿伦特的书信也尽快出版。
  •     每多读一本有关雅叔的书,就更爱雅叔一点。
  •     好看得很。1、记得茨娃的女儿在回忆关于她弟弟跟母亲死亡事件的关系时,说过一个话,“年纪越大,我越不敢轻易判定什么了”。看这批信件时,觉得雅斯贝尔斯后来也有点这个迹象。2、关于哲学本身的问题,暂时仍无能力真正读懂。3、读后感:太令人伤感了。尤其是第156、157信。这种伟大而艰难的友谊。它们发生在无数就差一点点的接近、对话可能性的卓绝努力下,它们有着在岁月不急不慢平静前推表面下的,人与人之间一切意外的惊涛骇浪。早知书中人物种种曲折关联,但我以轻松心态开始阅读、了解,此刻是惊讶和很不平静的伤感结束,或者,并不能结束。
  •     就是想看看这些这人怎么思考的,怎么交往的!
  •     西方,或者只是传承了古希腊精髓的德国也有中国这一特点吗:知识分子好为帝王师。政治上的幼稚让海德格尔产生了一种把自己当作从叙古拉来的柏拉图的幻象,以至于让他想以哲人王的身份去教诲希特勒,可带来的只是使他和雅斯贝尔斯之间的友谊中出现了一道无法弥补的可怕的裂痕。海德格尔最好的两位朋友--甚至我想海德格尔的任何一位朋友都不会欣赏他的其他方面:人格、品行等,而只是为他哲学上的才华所倾倒,而且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人会不由自主地无视海德格尔的一切缺点并心甘情愿地围绕在他左右。另外我比较好奇,伽达默尔是如何与海德格尔保持亲密的亦师亦友的关系的?是伽达默尔睿智地保持对海德格尔的某些缺陷的无视与沉默吗?
  •     文理馆通借
  •     两位哲学大师的书信来往,更让我们具体地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
  •     这本海德格尔和雅斯贝斯的通信集是了解二人生平和思想的很好的书籍,非常值得一读。
  •     有种说法“假使恋爱是人生的必须那么友谊只能算是一种奢侈,所以上帝垂怜阿大的孤寂为他造了夏娃并未另造个阿二。”那海德格尔就是此中例外。如果精神可以同体,沉默即会言语。最后两封信两句告别画面感超强。#哲学界绝恋又相信爱情了系列
  •     总是要一些更强大的东西来支撑,不然容易被无力感吞噬呐。
  •     帮助我简单了解了海氏和雅氏的人生轨迹,语言风格,思想境界,学术逻辑。拜读两位大家的来往书信,超然的友谊监理在纯粹的哲学共同感之上,让人肃然起敬。
  •     苍茫万景。
  •     一个类型学上的差异,不过大师毕竟是大师。
  •     “书者,心之迹也。”海德格尔的笔迹苍劲有力,自成一体,体现了其倔强果断的性格,同时也看得出他在哲学上的深刻与孤寂。雅斯贝尔斯的信件流畅潇洒、沉稳圆满,体现了他成熟、开放的性格。孟子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译者与我对德文哲学概念的翻译有分歧,但其态度严谨完全值得上给五星了。按说此书应当大大满足了对看似苦行僧的哲人的低俗八卦,比如当阿伦特向雅叔坦白了自己与海公公的爱情时,雅大为称赞,阿姐顿时放下了心,因为她怕雅叔会在道德上谴责她或者嫉妒这样的恋情。但是此书对我来说更大的影响却是更深地唤起了我对哲学的饥饿感,海公第一个读懂尼采,雅叔高举马克斯·韦伯的价值,两人相爱相杀。存在的孤独与思辨的深刻又让两人因为柏拉图、康德、克尔凯郭尔再度走到了一起:我的妻子不在家,来我家过夜,我们一起读书
  •     震撼的、极富启示性的文献。不过李雪涛的译文……
  •     并没有涉及到很多哲学性的东西,更多的是事务性的往来和礼仪性的问候,但这本书是对两位大师之间长达数十年关系的一份见证
  •     省略了一百多页的前言导言还有一百页的注释终于看完了…感觉前路漫漫。
  •     手头有这本书的德文和英文版,之前也曾考虑翻译,但自己的德文水平有限,现在可以对照着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