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家”与国家》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中国古代的“家”与国家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9-12
ISBN:9787101071276
作者:尾行勇
页数:258页

《中国古代的“家”与国家》的笔记-第103页

“天子”用于天地鬼神,而“皇帝”则用于以祖先神灵为首的地上的诸神灵。与此相关,更有趣味的是,尽管所谓“天子”就是“天之子”,即这一称号,在通常观念中式被认为属于家族秩序的范畴,但至少在三国以后,家族伦理核心的“孝”字,不是作为“天子”的冠称而是作为“皇帝”的冠称而被采用。在礼制的规定中,“天子”和“皇帝”这两个称号被区别开来,并发挥了作用;这是,对于“家”的秩序直接相联系的“祖灵”,不是用“天子”,而是采用“皇帝”的称号;“天子”的称号,与“孝”这一冠称没有联系性等,这几点都是说明当时国家秩序特征的重要线索。
P130前引《盐铁论》的记载中,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取下篇》里以征集租税为媒介的“君”“臣”关系,是被当做“公”“私”关系来阐述的。特别是《未通篇》中的“臣民之职”,即“作为‘臣’的‘民’的职”,而在《取下篇》里却被阐述为“公职”,其中的意味是很深的。《礼记·礼运》说:“仕公,曰臣。”想到这一定义时,在于“君”有关系的场域,“民”也是“臣”。这一前面叙述的设想,也就能够以与此没有矛盾的形式,采取新的理解方法:在“民”与“公职”相关的场域,即是“臣”。
P219根据历代以种种形式被引用、被发挥作用的帝位(王位)继承论——其内容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礼记·礼运》)——的理论,“传位于子”(同条郑玄注)是与“大道(大同)”相悖的。进而,结合这里所见的“天下为公”,前面曾反复论述过,当时的“公”是在废弃“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必须认为,从血缘上来继承“公”权的帝位正是矛盾之所在。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中国古代的“家”与国家》的笔记-第162页 - 第二节 “君臣之礼”和“家人之礼 三 皇帝的“家人之礼

下面要探讨的是,对某些特定的“臣”在应该采用"君臣之礼"为前提的同时,居然也以“家人之礼”相待。这种“家人之礼”的应用,是以怀柔一部分有实力的“臣”为目的的。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由皇帝那里获得“家人之礼”的人,仍然不超出皇帝亲属的范围。这一点是需要事先注意的,也就是说“家人之礼”的应用,就其构造而言,并不是以皇帝的“家人”(宗室)为中心,进而像同心圆似的扩大到非血缘者之中去的。

《中国古代的“家”与国家》的笔记-第249页 - 终章

那么,这种正统的“家族国家观”,是否不存在任何值得批判的问题,在分析皇帝统治的构造时,也能直接作为“踏板”使用呢?——并非如此。正像在序章里很多篇幅详细叙述的那样,古今中外的各种“家族国家观”是能够发现许多疑点和难点的,特别应该注意的是,战后在促进日本的古代帝国史发展的各成果中,几乎没有认识到重新探讨“家族国家观”及其问题所在的重要性,就被公然地或默默地继承下来。本书从克服“家族国家观”出发,进行考查的理由也正是由于这一点。


 中国古代的“家”与国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