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坛旧踪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影视 > 影坛旧踪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1
ISBN:9787539234458
作者:陈墨
页数:191页

作者简介

  以晚清民国这截现代史为中心,大面积的旧人旧事在怀旧主题诉求、图文互动、软性写作等当代修辞的精细包装下,成为当代文化消费的碎片式符码而在书肆坊间大行其道,这是世纪末中国文化界与读书界一道流行的风景线。

书籍目录

目录
前言
“活动照相”《定军山》
“巨头”张石川
两界元老郑正秋
黎明伟“天下为公”
欧阳予倩的“女性观点”
“商务”的眼界与胸怀
“好斗”的任彭年
杨小仲的开拓精神
《掷果缘》如何成“正果”
“孤儿救祖”兼救电影业
新女性王汉伦
洪深的贡献
但杜宇“融画入影”
侯曜的影戏人生
“长城派”及其问题
醉翁之意
万氏兄弟“大闹画室”
“火红的年代”
《红侠》物以稀为贵
《歌女红牡丹》之前之后
《啼笑姻缘》有啼无笑
超级“巨头”罗明佑
“联华时代”
“槛外人”吴性栽
夏衍的风范
无尘的尘无
阳翰笙的“第一枪”
田汉的“湖边春梦”
银幕诗人孙瑜
《野草闲花》开不败
史东山:八千里路云和月
卜万苍的“恋爱与义务”
影后的诞生
不愿加冕的“电影皇帝”
程步高的1933年
蔡楚生:春梦醒来是早晨
别有风范的导演费穆
神妙的《神女》
吴永刚的“超前”与“落后’
朱石麟透视亲情
阮玲玉之死
“十字街头”的沈西苓
“娜拉”出走之后
应云卫的“桃李劫”
艺华事件
电影的“软”与“硬’
“马路天使”袁牧之
聂耳:黑天使和红精灵
《夜半歌声》余音未断
“噱头大王”张善琨
新华公司及其“新华时代”
超级影迷金信民
谁人识得何非光?
电影史家郑君里
沈浮及其《万家灯火》
一江春水向东流
梅兰芳与《生死恨》
桑弧及其“哀乐中年”
《小城之春》的启示

前言

  前言  “影坛旧踪”的追寻,不可能是一种大规模的电影史的书写,当然更不可能是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历史存在的一种全面的再现。它只是我个人的、也许是一种徒劳无益的对电影史的“追寻”,包括对“湖边春梦”的梦境奇思、“火红年代”之后的废墟灰烬、“八千里路”的云影月色、“小城之春”的情丝心绪、“一江春水”的急流漩涡……的冒昧的探访。  这不是一部完整的早期中国电影史书,而只是早期中国电影史的一些“碎片”。当然.碎片有碎片的价值,那就是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反射或映照出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电影的踪迹。  不同角度的探寻.是我选择题材的最重要的原则。  多年以来,我们一直遵循着一种既定的历史书写的构想,将20世纪中国历史上一系列的政治革命作为这段历史唯一重要的书写主题,甚而简化成一种线性的历史结构及其历史判断取合的唯一的标尺,从而不但将文化的启蒙、艺术的探索、商业的经营和娱乐的消费统统当成这一革命历史主线的附庸。甚至将政治革命及其宣传之外的种种文化艺术和娱乐审美的创作探索统统视为历史的反动。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历史及其历史学变成了简单的“真理”的人为印证,甚至变成了一种“真理”的逻辑推演。  然而历史的存在,比之简单化地书写出的历史线路图要复杂得多。  电影作为人类文明及其科学技术的最新产物,作为一种昂贵的艺术形态,作为一种最具大众化的文化传播媒介,及作为一种奇特的娱乐方式,在革故鼎新、民族救亡、不断革命的中国历史潮流中,有其独特的发展形式和发展规律。这正是要后人探求和研究的:中国早期电影史有春风杨柳的美梦,更有炮火硝烟的伤残;有滑稽杂耍和粗制滥造,也有精心编织和前卫探索;有百花争艳的繁荣,也有春寒料峭的萧索;有火红年代的奇观,也有冷冻热炸和天灾人祸后的废墟。  而每一个早期中国电影人不同的梦想、追求、实践,无疑是电影历史的不同侧面及不同角度的最重要的原因和最重要的证据,同时实际上也包含了历史及历史学最大的隐喻或真理。  限于篇幅,还有诸如周剑云、顾肯夫、陆洁、管海峰、陈铿然、徐卓呆、汪煦昌、冯振欧……等著名的电影公司创办人(其中大部分兼任电影导演等主创工作);李萍倩、高梨痕、裘芭香、文逸民、岳枫、胡锐(胡涂)、司徒慧敏、徐欣夫、郑应时、衰丛美、汤晓丹、黄佐临、衰俊(张骏祥)、陈鲤庭、方沛霖、屠光启、王引……等着名导演;以及更多的著名演员如殷明珠、郑小秋、但二春、张织云、龚稼农、朱飞、高占非、张翼、赵丹、金山、石挥、蓝马、夏佩珍、林楚楚、陈燕燕、黎莉莉、王人美、陈波儿、宣景琳、吴茵、汤天绣、顾兰君、陈云裳、  刘琼、乔奇、顾也鲁、白杨、张瑞芳、舒绣文、上官云珠、黄宗英……以及众多的编剧京、摄影师、美工师、其他电影工作人员,椰没有也不大可能一一专门写到,殊为遗憾!  另外,我做电影研究是半路出家,且又只是从事当代中国电影的研究。半个世纪前的中国电影史非我专长;而这次却要对电影史做一种选择性的回顾和寻访,这种相隔半个多世纪时间的凭吊和对话,资料错误和观点偏颇恐在所难免,这要请广大读者予以谅解,更希望得到专家同行的批评指正。  不过,我并不后悔接受江西教育出版社和该丛书的策划者刘景琳先生的邀约,对早期中国电影史儆此次探访和对话。碎片的收集和旧踪的寻访虽算不上深入扎实的学术研究,但此学习和探访的过程本身使我受益匪浅。同时我当然也希望我的工作能使广大读者开卷有益。

章节摘录

  一部由美国篮球超级巨星迈克尔·乔丹和迪斯尼动画明星合演的电影动画片《太空大贯蓝》,曾经使中国的青少年观众如痴如醉,成年观众也称奇不绝、感慨万端。许多人议论纷纷,声言希望我们中国要是也有这样的真人与动画同演的老少咸宜的电影就好了。  作为一个熟知中国电影史的人,听到这样的议论,心里实在不是一个滋味。中国当然没有迪斯尼公司,也没有乔丹那样的篮球超级巨星,但人与动画同演的电影却是早在70年前就已经有了。那些羡慕《太空大贯蓝》的观众显然不知道1926年万氏兄弟创作的《大闹画室》,否则就不至于数典忘祖了。  万氏兄弟,是指中国动画电影及美术片种的创始人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四兄弟。其中万籁鸣和万古蟾是孪生兄弟,生于1899年1月18日。  万氏兄弟个个喜欢美术。长兄万籁鸣自学成才,1919年以几幅画作向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自荐谋职,幸被录取,如愿地担任了该馆的美术编辑。古蟾、超尘等先后分别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科、南京美术专科学校及上海东方艺术专科学校,皆以美术为业。适逢美国动画片在中国大量上映,万氏兄弟惊叹不已,逐渐着迷,立下誓愿,一定要让他们自己的画也“动”起来。  于是他们便节衣缩食,从旧货摊上买来一架破摄影机。在上海天通庵路的一个两平方米的亭子间里,一无资金、二无资料的万氏兄弟几人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他们的试验和探索。结果功夫不负有心人,万氏兄弟的画真的能在银幕上动起来了!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近水楼台先得月,委托万氏兄弟制作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1926),也居然一举成功,这应算是中国人自己的第一个“动画片”。  1926年.万氏兄弟加入长城画片公司,继续合作,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动画(艺术)片《大闹画室》。影片是采用真人与动画合成的方法拍摄的。他们利用旧电影器材改装一部逐格放映机,在动画摄影台上挖一长方窟窿,盖一块细沙玻璃做银幕.银幕下斜放一块特制的反光水银镜片,借此将人与动画合成一体。  该片是受到外国动画片《从墨水瓶里跳出来>的启发而创-作的。叙述一个由墨水变成的小黑人(动画形象)从墨水瓶里跳出来,在画板上乱涂,搞得画家(真人出演)无法工作,画家生气地捕捉小黑人,但机灵的小黑人到处乱窜.弄得画室中一塌糊涂。最后,画家终于在床底下捉住了小黑人,仍旧将他关进墨水瓶中。人、画合一。而又人、墨对抗,趣味盎然。  1930年,万氏兄弟又为大中华公司创作了动画片《纸人捣乱记》,这回是从画板上跑下来一个小纸人在画室中与画家捣乱。如同《大闹画室》中的小黑人一样,这里的纸人也是穿着中国民族服装,标明为“中国动画”。影片“绘制手法上也颇有新意。他们绘制的动画,在人物造型和动作上,从开始就强调走自己民族的传统道路”(霍凤仁:《万籁鸣(小传)》)。  1931年后,万氏兄弟先后在联华公司及明星公司创作了《同胞速醒》、《精诚团结》、《神秘的小侦探》、《新潮》、《抵抗》、《飞来祸》、《龟兔赛跑》、《蝗虫与蚂蚁》、《国货年》、《民族痛史》、《血钱》、《航空救国》等一系列动画短片,标志着中国的动画片艺术进一步走向成熟。  1935年,他们又顺应有声电影的时代潮流,创作出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  抗战爆发后,万氏兄弟加入中国电影制片厂,积极为抗战救亡制作动画宣传片,先后创作了《抗战歌曲》(7集)、《抗战口号》(5集)。  1939年4月,万氏兄弟回到上海孤岛。1940年为新华公司创作出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这部曾在20年内占据中国动画最长片地位的大型作品,标志着万籁鸣和弟弟们在动画编导、摄制技巧上达到了臻于完美的高度。更重要的是他们吸取古典绘画和古典文学艺术的营养,将是不动的静止的古典山水画,成功地搬上银幕,创造出民族形式的中国动画片,实现了兄弟们多年来的愿望”(霍凤仁:《万籁鸣(小传)》)。  中国动画电影之父们从“大闹画室”开始,在极其艰苦的环境和简陋的条件下开创了中国美术电影的辉煌历史。而90年代之后的中国美术电影却因资金不足、人才流失等原因而几乎无法续写历史的新篇,思之不禁令人怅然。  “火红的年代”所谓“火红的年代”,是指1928一1931年以《火烧红莲寺》片集为代表的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武侠神怪电影的拍摄狂湖。短短四年间,各家电影公司共摄制了近250部武侠电影(占这4年电影生产总教的60%)!  这一火红年代的第一把火,是由明星公司的《火烧红莲寺》一片点起的。该片取材于当年流行的向恺然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董克毅摄影.郑小秋、夏佩珍、谭志远、肖英、郑超凡、赵静霞、高梨痕等人主演。放映后引起巨大轰动,电影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火爆。精于商业运作的张石川一下子就看到了光明前景,立即决定续拍该片的第二、第三集,并让明星公司的头号影星胡蝶加盟该片演出,当年就投放市场。  果然不出所料,“火”片更加火爆。张石川及明星公司当然会再接再厉,抓住这棵“摇钱树”,继续“煽风点火”。  1929年拍摄第4、5、6、7、8、9集,继续火爆;  1930年拍摄第10、11、12、13、14、15、16集,继续火爆;  1931年拍摄第17、18集,正当明星公司准备大干一场,想将《火烧红莲寺》拍至36集(参见郑君里《现代中国电影史略》)时,因国内形势急剧变化,进步舆论对此种“邪火”极度不满,国民党政府终于下令禁演、禁拍,将此“大火”扑灭,结束了一个时代。 就在《火烧红莲寺》大火特火之际,其他的电影公司当然也望风而来,如友联公司的《儿女英雄》(据文康的小说《儿女英雄传》改编),也连拍13集;还请武侠小说家顾明道本人将他的小说《荒江女侠》改编成电影,叉是连拍13集。月明公司的《山东响马》也是连拍13集;原班人马还拍《女镖师》6集。暨南影片公司拍摄《江湖二十四侠》共7集……  更妙的是,在《火烧红莲寺》的带动下,银幕上一时“火烧”成风,电影界“大火”蔓延:如昌明公司的《火烧平阳城》(共7集);复旦公司的《火烧七星楼》(共6集);暨南公司的《火烧青龙寺》、《火烧白雀寺》;锡藩公司的《火烧剑峰寨》、《火烧刁家庄》;天一公司的《火烧百花台》(上下集);大中华百合公司的《火烧九龙山》……  当时曾有评论盛赞《火烧红莲寺》片集,说“每集开映时,到处都是万人空巷,争先恐后”;“观众对于此片的欢迎程度,一集胜一集”;“各戏院开映此片时。都能突破以前最佳的卖座纪录”;该片是“誉满东方,人人欢迎”。评论家还从其剧本、演员、武侠(武打)、摄影、布景、服饰等六个方面分析了《火烧红莲寺》“人人欢迎的原因”(蕙陶:《(火烧红莲寺)人人欢迎的几种原因》)。  ……

图书封面


 影坛旧踪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恩,是的,我又講大話了。。。
  •     老电影知识入门书。
  •     电影史都是武侠小说的样子就好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