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威尼斯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作品集 > 死于威尼斯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539956589
作者:托马斯·曼
页数:389页

作者简介

《死于威尼斯》是托马斯·曼流传最广、最具知名度的中篇小说。从《死于威尼斯》中可看出他在思想和情感上经历的矛盾、痛苦和追求,看到他逐渐形成文字精雕细刻,语言幽默讽刺,略带夸张、揶揄的独特叙事风格,为他以后的长篇巨著奠定了基础。本书还收入作者的中篇小说《受骗的女人》。

书籍目录

米佳的爱
维多利亚
死于威尼斯
青梅竹马
苹果树

编辑推荐

《死于威尼斯(插图珍藏本)》是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内容概要

托马斯·曼,1875年6月6日生于德国吕贝克一个富裕家庭。1929年,作家以其形成于19世纪末、20纪初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荣膺诺贝尔文学奖。1924年作家出版了他的另一部伟大小说《魔山》。1933年作家因政治原因离开纳粹德国。他首先流亡瑞士,然后又流亡到美国。在1938至1952年生活于美国期间,托马斯·曼完成了他的四部曲《约瑟和他的兄弟们》,继而又一举写下了他晚年最为不朽的巨著《浮士德博士》,并于1947年出版。1952年托马斯·曼返回瑞士定居,1955年8月12日一代文豪在苏黎世逝世,享年80岁。

名人推荐

大学生米佳在莫斯科爱上戏剧学校女学生卡佳。卡佳为求上位,移情于校长。米佳回乡下养伤,并在绝望中自杀。 ——《米佳的爱》[俄]蒲宁著 袁婷婷 译 乡绅女儿维多利亚与磨坊主儿子的爱情悲剧。在这个有缘无份的故事里,主人公纠缠在尊严与傲慢,疾病与死亡之中…… ——《绯多利亚》[挪]克努特·汉姆生著 杨庆文译 已过天命之年的作家为打发无聊来到威尼斯旅行,无意中邂逅的美少年唤起了他对美与青春的追忆,迟来的激情使他神魂颠倒、不顾一切,然而瘟疫也不期而至…… ——《死于威尼斯》[德]托马斯·曼著  袁丽红 译 15岁的美登利深得她周围一群孩子的爱慕,但她妓女姐姐的命运也将是她日后的命运。小说以东京下町的大音寺为舞台,描写了一个时代的感伤哀愁。 ——《青梅竹马》[日]撾口一叶著  裴凡慧译 阿舍斯特爱上天真纯朴的村姑梅根,与她在苹果树下定情,又始乱终弃,最终在年华老去时感慨自己遗失了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 ——《苹果树》[英]高尔斯华绥著  彭苗 译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某天,吃过午饭——他们一般在正午的时候吃午饭——米佳打了会盹,然后从家里走出来,慢悠悠地走去花园。花园里经常有姑娘们干活儿,给苹果树松土,她们这会也正在干活。米佳走到她。们旁边坐下,同她们闲聊起来——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一个习惯。 这是个炎热宁静的日子。他走在林荫道稀疏的树荫下,远远地就能看到自己周围那枝繁叶茂的雪白色的树枝。梨花开得特别的旺盛,茂密。雪白的梨花和明朗深蓝的天空融在一起,呈现出紫蓝色色调。梨树和苹果树花开过了,这会已经凋谢了,树下刚翻过的土上已经落满了凋萎的花辦。温暖的空气中可以闻到花辦稍微带甜味的柔和的香气,以及掺杂着的牲畜棚里晒热了且发霉了的畜粪的气味。有时飘来小片云,蔚蓝的天空变成了浅蓝色,温暖的空气和这发霉的气味也变得更甜,更柔和了。蜜蜂和丸花蜂在茂盛的雪白的花丛中采蜜,这春日乐土上便充满嗡嗡声,令人昏昏欲睡,陶醉不已;连夜莺也在大白天里就开始唱个不停,此起彼伏。 林荫道的尽头是一扇通向打谷场的大门。林荫道尽头的左边,花园围墙角落里有一片黑乎乎的云杉林。云杉林旁的苹果树之间,有两个穿得花花绿绿的身影。米佳像平日那样,走到林荫道半中间朝她们拐过去——他弯着腰,穿行在低矮的、伸展得很长的树枝间,树枝像女性一般,温柔地抚摸着他的脸,散发着蜂蜜和柠檬似的香味。像往常一样,其中那个名叫索尼卡的红头发瘦瘦的姑娘,刚一望见他,就腼腆地哈哈笑了,接着便叫了起来。 “哎哟,东家来了!”她装出害怕的样子叫道,她本来坐在一根粗大的梨树枝上休息,这会儿急忙跳了下来,朝铁锹跑去。 另一个叫格拉什卡的姑娘却恰恰相反,她装作完全没有看到米佳,不慌不忙地把脚用力地踩在铁锹上,使劲地把锹蹬进泥土里,将挖下的一大块土翻过来。她穿着沾满白色花辦的黑毡软鞋。她用响亮悦耳的声音大声唱起来:“你呀,花园,我的花园,你为谁盛开花儿啊!”这姑娘身材高大,有些男儿气概,总是很严肃的样子。 米佳走过去,坐在索尼卡刚才坐过的那根老梨树粗枝上,索尼卡用明亮的眼睛瞧了他一下,故意装出一副潇洒自在,高兴的样子,问道: “您才刚起床吗?当心点儿,不要因贪睡误了事!” 她喜欢米佳,但竭力掩饰这一点,可是她却又不善于掩饰,在米佳面前,她表现得很不自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然而她的话总是暗示着什么。她已经模模糊糊地猜到,米佳来来往往都是那漫不经心的样子,肯定有非比寻常的事情。她怀疑米佳跟芭拉莎同居,或者至少有这个企图。索尼卡常常醋意大发,跟他说话时而温柔,时而尖刻,时而痛苦地看着他,流露出深情,时而又流露出冷淡,敌意。这一切使米佳得到一种奇怪的快感。卡佳的信终究还是没有来。现在他已经不是在生活,而只是在一天天无休无止地等待中打发时光。这种等待本来就让他很痛苦,无法对人倾诉自己的爱情与痛苦的秘密,无法跟别人聊聊卡佳以及自己是多么希望去克里木,愈加使他苦恼不堪。因此,索尼卡暗示他爱上了某个人反倒使他感到开心。毕竟这些话似乎触及那种令他内心痛苦和烦恼的隐情。

图书封面


 死于威尼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读研时曾拜读了蒲宁的《米佳的爱》与汉姆生的《维多利亚》,思绪飘荡——这两个故事看起来都是悲剧:前者男主角自杀,后者女主角因为绝望与痛苦而死。如同麦斯特所认为的:大部分人只希望眼前能够发生些热闹的故事,而有教养的人则渴望得到某种感受……我试图思考这两个悲剧故事的不同之处,希望从中能够得到一种云霄飞车式的知性快感。一米佳喜欢卡佳,但是卡佳喜欢米佳吗?卡佳说自己是因为米佳那拜占庭式的眼睛才爱上他的,那么什么是拜占庭式的眼睛呢?也许这双眼睛不只是纯粹的“拜占庭式的”,而是应该想到俄罗斯文化本身的属性——它接续拜占庭文化,自认第三罗马,同时还是拜占庭式东正教的新的大本营。卡佳是因为米佳身上的拜占庭式——俄罗斯式的眼睛而爱上他的,但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只要看看米佳和卡佳的身份即可探知到一些线索:米佳其实不是莫斯科这座城市的市民,他是乡村中的贵族——是被农奴们称为“少爷”的人物。而卡佳呢?似乎自小就是一个市民,对艺术——事业有着追求。可以说米佳是那种从农村来到城市的“贵族”,而卡佳是那种从小就生活在城市的“市民”。俄国文学经常喜欢出现乡村这个意境,我在《奥勃洛莫夫》中已经深切地体会到,像奥勃洛莫夫、米佳这样的人,虽然生活在城市中,但心中却依然保有着对于乡村生活的甜蜜回忆,这也是为什么当他们在城市中遇到困境时都重新渴望回去的原因。他们这种旧式贵族是无法真正适应城市生活的。但是如同奥勃洛莫夫最后也没能回到家乡去一样,米佳似乎再不能与自己的故乡融合,他的心被城市中的卡佳所牢牢地牵引,以至于家乡的一切都染上了卡佳的影子。卡佳追求艺术,不惜与名声不佳的校长接近——这让米佳产生了深深地妒忌。作者引用了奥赛罗这个形象来指代米佳。米佳对卡佳的爱使他拒绝任何男人地介入,“只要一想到卡佳和别的男人……卡佳便在他心中激起了一股强烈的憎恶感。在他看来,他本人与他的一切都如天堂般美妙,纯洁无暇。”这种强烈的占有欲甚至激起了一种破坏欲——杀死卡佳。但是米佳到底爱卡佳什么呢?这是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的问题。敏锐的卡佳首先意识到这个问题,她的想法也许正如故事中的一句台词:你爱的只是我的肉体,而不是我的灵魂。但是米佳却不完全认同:在书本里,生活中,人们好像事先约好的那样,要么只谈那种不涉及肉体的爱情,要么只谈所谓情欲肉欲——可米佳的爱情既不同于前者,也不同于后者。最后连米佳自己也不得发问:爱,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先假设米佳爱的是卡佳的灵魂。但是我们不得不说,卡佳有灵魂吗?或者说她认为自己与米佳之间的爱情有灵魂般的灵性吗?我似乎看不出来。从一开始,卡佳就明确地表示:即使是为了你,我也不会放弃艺术。这句话的正确理解也许应该是:为了艺术,我宁愿放弃你。而且她也是这样做的。最后米佳因为对卡佳的爱实在难以抑制,只得在农妇身上得到肉欲的发泄。米佳对于卡佳的爱绝对称不上是灵魂式的,如果有,也许也只存在于米佳的想象中。那么米佳对于卡佳的爱就是肉体的吗?似乎也不是——正如米佳与卡佳恋爱时,虽然流动着性欲,但彼此之间还是没有逾越过底线,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地方。而当米佳在农妇身上得到肉欲的发泄时,他似乎也没有得到真正的快感:肉欲的可怕力量并没有转变成心灵的渴望,没有变成快乐、欣喜。米佳对于卡佳的占有欲似乎还有更高的东西。也许米佳的爱应该在更高的层面上来理解,我接下来的论述看起来也许像一片意识形态的檄文,也许拔得太高,显得胡说八道了。正如我在最开始提到的米佳是一个农村的贵族,而卡佳则是一位莫斯科的市民,他们两人象征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卡佳更像一位现代女性,追求事业,甚至有时不惜献出自己的身体。同时文中多次提到她的“做作的眼睛”,相比较米佳那拜占庭式的眼睛,这种做作的姿态难道不更符合一座城市和它的市民的特征?看起来城市(卡佳)是如此令人不快,但是它却牢牢占有了米佳——旧贵族的心。为什么米佳回到家乡,却依然渴望卡佳?在我看来其实是因为相比城市,美丽而自然的农村也许展现了更多的丑陋:村长在为米佳拉皮条时展现的那种娴熟与得意、阿莲卡完事后首先提到的是猪崽买卖……也许比之这些粗鄙和更为下流的农奴们,做作的卡佳有着更为良好的教养——对艺术的狂热追求。有着拜占庭式的眼睛的米佳,也许我们大可以把他们想象为俄国的那些知识分子们,一方面他们发现了城市生活——现代生活的市侩庸俗,一方面他们也发现了农村生活——传统生活的丑陋愚昧,相比较还是现代生活更具有文化的教养色彩——看起来更好的。但是当他们渴求它时,却展现出了作为贵族所独有的“灵性意识”——啊,也许这是东正教徒们所特有的吧,这是现代生活所无法承受的压力——因为城市中从未有过灵性,更缺乏灵魂,有着是只是金钱流淌的悦耳声和事业成功的喝彩声。这些贵族们再也无法返回到旧的生活中,却也无法融入到新的生活中,最后只能疯了和死了——因为他们已经陷入到虚无之中。甚至我在想,也许只有一场革命才能解救这些可怜的人吧——一方面可以清扫整个农村,另一方面可以解救他们挚爱的卡佳们——把那些权势者、资产者全部打倒!其实当米佳离开莫斯科时,卡佳的母亲——一位传统而虔诚的俄罗斯女性留给了米佳这样的箴言:生活吧,欢笑吧!好了,基督与你同在,走吧,走吧……米佳正是无法理解和实践这句箴言而最终走向了死亡:在乡村中,他既不关心家庭,也不虔诚,毫无寄托,游离于传统生活之外,心中全是卡佳的影子。也许不是生活逼死了他,而是他自绝于生活吧。最后米佳的自杀,一定是带着愤恨、绝望和痛苦的吧!被深渊吞噬的人啊! 二 阅读汉姆生的《维多利亚》,我觉得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男主角约翰内斯是个诗人,这非常重要;约翰内斯是小磨坊主的儿子,这也重要;女主角维多利亚出身官宦,这也重要;维多利亚的丈夫奥托出身良好并且家境殷实,这也重要;维多利亚的父亲为了维持贵族式的生活风格花费巨大以至于近于破产,这非常重要。约翰内斯、维多利亚与奥托的三者关系,实际上只要化用下施托姆在《茵梦湖》里的诗句就可以了(括号内的是原文):依着父亲(母亲)的意愿,我另选了位夫婿;从前所爱的一切,如今得统统忘却;我真不愿意!但这个故事比《茵梦湖》要更为复杂:当他回到家乡追慕她时,她因为婚约的束缚而选择冷漠他,同时还为他介绍了另一位她作为自己的替代;当她因为未婚夫的死而解除婚约想要与他再续旧缘时,他已经爱上了另一个她;当他因为另一个她喜欢上另一个他而放手准备回去找她时,她已经死了……每一段都是一个错过,整个故事就是由这些生命的错过而推动的。也许有人会说,这完全是巧合的故事!是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生活中到处都是错过,到处都是巧合。只不过在小说中,巧合失去了其固有的那种“稀缺感”,巧合变成了一种常态,所以巧合也就不再是巧合。也许有些人会说包办婚姻害死人啊,要追求自由恋爱,这才是自然的感情!于是人们会渴望这对男女私奔——这大概是最符合现代、后现代人的情感吧。但是我却认为他们在每一段的错过时的情感都是自然的:维多利亚对于自己父母的爱促使她接受这一不满意的婚姻,这是她为人女的自我决定;约翰内斯在面对维多利亚的矜持和冷漠后感到绝望,最终决定卡米拉,这也很正常,想想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吧;当维多利亚想要与约翰内斯再续旧缘时,这次轮到约翰内斯束于与卡米拉的婚约而保持冷漠与矜持,这是责任意识的体现;最后当约翰内斯想要再寻旧梦时,维多利亚却因为痛苦和绝望死了。想想吧,哪一段不是真诚的感情?甚至还带有某种高贵的责任意识,虽然他们的方式可能不太对,但并不意味他们的选择是错误的。不同于米佳与卡佳的爱情,约翰内斯与维多利亚的爱情显得更为灵性——在远离故乡的日子,约翰内斯并没有如米佳一般陷于疯狂和混乱,更没有选择死,而是利用自己对维多利亚的一腔情爱抒写了许多动人的诗篇——成为了一个诗人。而他绝望于维多利亚的冷漠和矜持时,他也决定投入到生活的怀抱中,对另一位女孩展现自己的爱意。多么健康啊!并且当他发现卡米拉已经倾心于他人时,他也是不声不响地祝福他们两个,并把卡米拉的手亲自递给了里奇蒙,并把这段颇为耻辱的经历化成了一个看起来有些微妙的故事。一切诗人都有自己心中所爱的人,他们的所有美妙诗篇都是献给他们心目中美丽少女的礼物。为什么他们之间的爱能够不同于米佳与卡佳呢?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约翰内斯成了一个诗人,他一方面体验着生活的种种痛苦与绝望,体验着情爱对他的种种伤害与扭曲,但是他却能将这些体验化成了诗歌与故事,当他有了这样一个美妙的内心世界的支撑时,生活也就不再成为一种虚无的深渊。那位老家庭教师实际上就是约翰内斯未来的样子:不苛求一种爱情与生活的完美,而只在其中体验到所有的幸福与安慰。老家庭教师对约翰内斯说:“一个男人永远得不到他的挚爱,就算有幸得到了,她也会很快死掉。看,命运跟人们开了多么可怕的玩笑!所以,男人必须放弃第一份真爱,另寻新欢,才能躲避伤害。根本犯不着为无常的爱情伤心。我能确定,这都是人的本性,人们完全可以承受住,处理好。看看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老家庭教师的结局是什么呢?娶了一位寡妇,并有一个虽然不是自己亲生但很有出息的儿子,一家人在聚会时开心地听他朗诵过去撰写下的诗篇。当然我们的女主角也不是卡佳那样的现代女性,这点非常重要。她父亲因为追求一种贵族式的豪奢生活而背负了巨额的债务,以至于不得不与奥托的家族联姻。毫无疑问,维多利亚出身的并不是那种市民家庭,倒更像是一个正在走向败落的贵族家庭,在她身上体现出的是一种大家闺秀的风范,绝不同于卡佳那种为了事业而不惜出卖肉体的堕落的女人。宛如中世纪的“骑士的爱”,“诗人的爱”也必须配上一位高贵的女性方能成就。在这个时候,我想到了是那被逐出故乡的但丁,也许当约翰内斯死去时,他的维多利亚,也会如贝阿特丽切一样,接引他走向天国吧!我曾经说过:故事,总归只是离散与团聚而已,只是在这两者上生出许多细腻。两则看似都是悲剧的爱情故事,在我眼中呈现着绝不同的面貌:愿我们避免成为米佳,也愿我们不是约翰内斯;愿我们遇到的少女不是卡佳,也愿我们遇到的不是维多利亚。让我们在大地上行走,而不至堕落深渊,也不至辛苦攀爬高山。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被《魂断威尼斯》迷得要死要活,回来看原著。比起图像,文字沉了很多
  •     商品很赞,适合娱乐休闲时阅读哦~~
  •     译得什么鬼!
  •     经典,需要耐心品味
  •     最好的是樋口一叶的《青梅竹马》,其他的都很普通。封面设计,排版,字体都很不好。
  •     買的這版也是醉了.... 算是中篇合輯了隨意翻翻也好
  •     《死於威尼斯》這篇短篇小說是那麼美好,那個少年甚而快成為三島由紀夫筆下的金閣寺了。
  •     同学很稀罕……包装也还不错,很厚一本
  •     只读了《死于威尼斯》,现代与神话的结合。
  •     给维多利亚满分
  •     很好看,很经典。书的质量也很不错。此书很适合安安静静的慢慢品味。
  •     世界第一美少年伯恩安德森倾情推荐!(大误
  •     《米佳的爱》剧情很有新意,不过以为结局是米佳杀了卡佳呢。《维多利亚》套路现在已经很常见了,狗血虐文。《死于威尼斯》看着发软。《青梅竹马》创意也很棒。《苹果树》最虐,尤其是这种回忆叙事杀,主角不爱她不是渣男,但应该回去说明白,没有期限的爱情等待会留心理阴影的。其实翻译挺好玩的。
  •     都是喜欢的故事 还有插图很喜欢
  •     包装不行,直接就是一本书连保护膜都没有
  •     死于威尼斯真的太有感觉了。读过维多利亚,没有读过饿,真的是一个很美的爱情故事,文豪们对于爱情都想得很单纯,最爱的是维多利亚信完后的戛然而止,约翰纳斯还会干什么?好奇。米佳的爱果然还是有代沟。青梅竹马真的很棒。
  •     书的封面的确很漂亮,但是之前没有看清楚是几个作家的合集,想买独本的~
  •     几个故事都不错,虽然看的过程很痛苦。喜欢托马斯·曼和高尔斯华绥的这两篇。前者,作家对美少年的追逐本来是让人很有代入感的,但是某个时刻我突然想到,这不就是猥琐大叔跟踪狂么!然后就不能直视这个故事了…后者,把男主始乱终弃的心理活动以及挣扎纠结的行为写得如此真实,令人惊叹。
  •     托马斯的代表作,就是印刷的质量一般,不太满意
  •     喂,去读《青梅竹马》嘛→_→虽然译得可能很渣,不过……樋口一叶也很有名好嘛!
  •     这个合集里的作品都是那么虐……
  •     只有《死于威尼斯》这一篇还好,语言旖旎多姿,十分华丽。其他几篇貌似年轻人适合读,现在读起来没感觉~~最后一篇看不下去了,弃了~~
  •     译的太渣了!!只准备看死于威尼斯一篇,Thomas Mann前面写了很多有深度的吐槽,但是翻译很诡异基本看不懂原来的意思。小说本身画面感非常强,很值得一读。
  •     神恶
  •     这个书最好看的是封面
  •     很 好的一本小说集 很 喜欢 很 好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