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作品集 >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
ISBN:9787563398102
作者:西西
页数:180页

作者简介

专集《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收录了像“西西这样的一位香港小说家”的早期短篇小说,视野开阔,情感细腻,既描绘底层艰辛、刻画忧患体验,又有瑰丽想象书写现代寓言。西西用始终疏离的观察,从容不迫地叙述了一代人的香港体验。

书籍目录

造房子(代序)
玩具
奥林匹斯
北水
龙骨

煎锅
墨西哥可可糖
玻璃鞋
抽屉
鱼之雕塑
戈壁滩
十字勋章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
感冒
假日
苹果
童话小说(附录)

编辑推荐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西”就是一个穿着裙子的女孩子两只脚站在地上的一个四方格子里。如果把两个西字放在一起,就变成电影菲林的两格,或为简单的动画,一个穿裙子的女孩子在地面上玩跳飞机的游戏,从第一个格子跳到第二个格子,跳跳,跳跳,跳格子。西西,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王安忆,余华,陈村,陈子善,艾晓明,龚鹏程,王德,威树森,许子东,梁文道,张悦然,荐读。联合报第八届小说奖之联副短篇小说推荐奖1983。

前言

  我的朋友说:你一定是喜欢密西西比河了。我说:嗯。我的朋友说:你一定是喜欢陕西西安了。我说:嗯。我的朋友说:你一定是喜欢西西里岛了。我说:嗯。我的朋友说:你一定是喜欢墨西哥和巴西了。我说:嗯。后来,我的朋友不再说什么你一定是喜欢圣弗朗西斯·阿西西了等等,我也不再“嗯”了。我的朋友大概不知道我小时候喜欢玩一种叫做“造房子”又名“跳飞机”的游戏,拿一堆万字夹缠作一团,抛到地面上划好的一个个格子里,然后跳跳跳,跳到格子里,弯腰把万字夹拾起来,跳跳跳,又回到所有的格子外面来。有时候,许多人一起轮流跳,那是一种热闹的游戏;有时候,自己一个人跳,那是一种寂寞的游戏。我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常常在校园里玩“跳飞机”,我在学校里教书的时候,也常常和我的学生们一起在校园玩“跳飞机”,于是我就叫做西西了。西是什么意思呢?有的人说是方向,有的人说是太阳沉落的地方,有的人说是地球的那一边。我说:不过是一幅图画罢了。不过是一个象形的文字。“西”就是一个穿着裙子的女孩子两只脚站在地上的一个四方格子里。如果把两个西字放在一起,就变成电影菲林的两格,成为简单的动画,一个穿裙子的女孩子在地面上玩跳飞机的游戏,从第一个格子跳到第二个格子,跳跳,跳跳,跳格子。把字写在稿纸上,其实也是一种跳飞机的游戏,从这个格子开始跳下去,一个又一个格子,跳跳跳,跳下去,不同的是,儿童的游戏跳飞机用的是脚,写稿用手。爬格子是痛苦的,跳格子是快乐的。朋友之中只有阿赢一个人称我阿西,这时候,跳飞机的女孩就被她罚站在一个四方格子里不能动弹了。有些刊物的文字是横排的,于是,跳飞机的女孩只好变作螃蟹了。我的朋友说:你一定是喜欢西西弗斯了。我说:嗯。我的朋友说:你一定是喜欢西班牙和西印度群岛了。我说:嗯。经过任何学校的校园,我总要看看地面上有没有划上一个一个白线的格子,有没有人在玩跳飞机呢?那是一种热闹的游戏,也是一种寂寞的游戏。

内容概要

西西,原名张彦,广东中山人。1938年生于上海,1950年定居香港,毕业于葛量洪教育学院,曾任教职,又专事文学创作与研究,为香港《素叶文学》同人。著作极丰,出版有诗集、散文、长短篇小说等近三十种。1983年,短篇小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获联合报第八届小说奖之联副短篇小说推荐奖。1992年,她的长篇小说《哀悼乳房》名列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十大好书。1999年,长篇小说《我城》被《亚洲周刊》评入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2005年,继王安忆、陈映真之后获世界华文文学奖,获奖作品是长篇小说《飞毡》。2009年,《我的乔治亚》、《看房子》入围台北国际书展大奖。

媒体关注与评论

  作为一个女作家,西西不属于专注自我和情感的类型。我喜欢她开阔的思想视野和爱智慧的精神……读西西的作品,常常让我感到快乐。——艾晓明西西将故事写得很舒缓,她总是有那亲切的语气。一场灾难一样的变故,成了一个蝴蝶一样美丽的故事。——陈村

章节摘录

  他们有很多的玩具:铅兵、玩具熊、会唱歌的盒子,以及机动的船。在公园里的时候,他们把他们的玩具取出来,放在草地上。他们把玩具熊和会唱歌的盒子放在公园椅上,把机动的船放在水池里。——把你的玩具带来。——让我们一起游戏吧。他们说,我就把你给我的串铃带去了,是许多的冰块垂挂在一些细绳上,当我走路,冰块击撞在一起,发出叮叮的声音。我也把我手雕的冰鱼带去了,我告诉他们,我的玩具是奇异的,由自己的手仔细凿成,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样子。但是他们看不见。他们并且不相信。在公园的路上,冰鱼一点一点地融化了,水从指缝间滴落在地面,起先,冰鱼会隐去一条尾巴,然后整个身体缩小了,变瘦了,渐渐剩下一个模糊的长条子,终于完全消失。冰串的铃也一样,留下空晃晃的绳段,系在一截窄木条子上。这算什么玩具呢,他们说。在公园里,他们交换各种玩具,他们喜欢比较实质的东西,而我,只好把手中的一些绳子放在口袋里,独自在草地上奔跑起来。风把我依然滴水的手掌吹干了。然后,我就长大了。我在展览室里看各种的展览,我看见实质的铜和铁、玻璃纤维和花岗岩、树干和混凝土,做成各种的形状,每一件都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可以看得见雕刻的体态,伸手可以触及。是颜色,是肌理,是造型,抽象或者具象,清清楚楚,作品的底下列着名字。因为这样,我就想起你来了。你怎样展示你的冰雕呢?把一个巨大的水瓶,或者把那些奇异的面具放在展览厅里,人们将会什么也看不见。他们会说,这算是什么雕刻呀。他们会掉转头去,找寻一些比较实质的东西。而你并不是为了实质而工作的,不是为着一个宽阔的展览场,不是为了来观看的群众,也不是为了持着一枝笔的人在那里把你研究。你说,是因为这样,所以你是快乐的,你没有困扰。那时候,他就住在她的楼下。当她从楼上下来,可以看见一扇微微敞开的门,看见他站在屋内一个近窗的角落上,拿着刀和小凿,做雕刻。他从市场里把一块一块巨大而沉重的冰块运回来。他会把冰放在一辆有四个小轮的手推车上,沿着马路,咯落咯落地推回来。冰的上面,盖着几个麻包袋,经过水的渗透,麻包袋的颜色就由稻的颜色变为胡桃壳的颜色了。她总是站在大门口,看他把冰抱起来,移到室内去。她也跟着他走进屋子里。室内通常是凉的,有时候,她走到室里来,只看见一张有四只脚的长桌子和一张木板凳,室内是灰暗的;但有的时候,当她踏进门口,满眼是晶亮绚灿的冰雕,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水瓶,那里是整墙面具,每一块冰都透明如玻璃。它们真是光亮呵,她说。他就给她一个冰做的串铃,是许多的小冰块,挂在许多的绳上,当绳子晃动的时候,冰块轻轻地撞击起来,发出叮叮的声音。有时候,他会给她一块小小的冰,并给她一枚钉子,或者是一枚钥匙,让她也做一条冰的小鱼,或者一片冰的掌状叶。她的双手触着冰块,感到它们冷得异常美丽。冰总是到了第二天就融化了。她做的小鱼、叶子,渐渐变成水,而那些大的水瓶,各种有趣的奇异面具,也一点一点地融化;当它们融化的时候,缓缓地变更着形态,水瓶的嘴慢慢歪了,面具的下巴自然地长出长条子的胡子来,在她,这些都是新鲜的景象。当冰都融化了,室内又再灰暗下来。她就问:明天又是些什么呢?他就会告诉她,是飞鱼哩,是海马,是一座可以敲打出许多声音来的冰条子琴。她就问:我长大了也会做一个那么大的水瓶吗?她把双手在面前划了一个圆圈。他说,呵呵,那是一定的,那是一定的,比这么大的瓶还要大,还要好看。你是卖鱼的。你是一个会做冰雕的卖鱼人。我并不知道你是先开始卖鱼然后才做雕刻,还是先开始做雕刻然后才卖鱼,这一定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但你说,这分别是一点也不重要的。我喜欢看你做雕刻,也喜欢看你卖鱼。早晨的市场,地上都是水,鱼摊子的前面比别的地方还要潮湿。人们走过,肩擦肩。有时有一个菜篮子钩着我毛线衣上的一条线,几乎把我也带走了;有时候是一颗西洋菜的枝叶在我的脸上划过,像刀一般锋利呢,但我坚持要站在那个木桶的前面看你卖鱼。满脚都是泥斑了吧,你说。我喜欢看见木桶里有鱼在游,一条水管里又有水飞溅在鱼的身上。那些水珠都是和冰一样的颜色,不过,水珠跌在水里,颜色就不再晶亮了。如果桶里有白色的鳔点子浮着,就是鱼肚子反了上来。有时候,木桶里有一只游泳得姿态曲折的白虾,身体几乎是透明的,它也好像是冰雕出来的一般,而且常常会忽然在水中不见了,仿佛它也不过是一只冰雕出来的虾子竟然渐渐在融化。不再游泳的鱼都侧着身子卧在鱼摊上,在它们的旁边,有碎了的冰块,因此,整个鱼摊子就是一片银闪闪的了。来买鱼的人,会把鱼提起来看,翻开它们的鳃,按它们的肚皮,又看它们的眼睛;有的人把鱼拿到鼻子前面嗅一嗅,仿佛那条鱼是一朵香白兰。选好了的鱼,你都一一秤过,以狼齿的刨刮去上面的鳞,用刀剖去要废弃的部分。然后,你用报纸把鱼裹起来,在外面扎上一条水草。鱼鳞飞跃起来的时候,真像你做雕刻的样子呢,那些细碎的冰块,也是那样子汩汩地四射着,也是一样光亮明灿,也是一样充满了水的感觉,也是一样地寒凉,这就是我喜欢来看你卖鱼的缘故了。你其实并不是在卖鱼的,是吗?你是继续在做着雕刻,只不过手里握着的是鱼,不是冰。不不,是在卖鱼,你说。那一次,调查户口的来人问:住在楼下的那个人是做什么的?他们告诉他,是个卖鱼的哩。我也说了话:——是做雕刻的。——用冰做雕刻的。调查户口的人就在纸上写下了卖鱼,因为这时你正巧回来了。他们问起你,你说你是卖鱼的。所以,后来当你雕刻着一个面具的时候,我还在和你争辩,然而,你递给我一块冰,一面用手轻轻拍我的头,你说,为什么不让我卖鱼呢?我的眼睛就红了,我说,不不,我喜欢你卖鱼的。我还说,将来我长大了,我也要和你一样,我也要卖鱼。

图书封面


 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6条)

  •     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西西的成名作!王安忆、余华、陈村、陈子善、艾晓明、龚鹏程、王德威、郑树森、许子东、梁文道、张悦然荐读!本书曾获1983年台湾联合报第八届小说奖之联副短篇小说推荐奖! 本书收录了像西西的早期短篇小说,视野开阔,情感细腻,既描绘底层艰辛、刻画忧患体验,又有瑰丽想象书写现代寓言。西西用始终疏离的观察,从容不迫地叙述了一代人的香港体验。www.snsec.cn
  •     文如其人,我是一直这样相信着的。也许现实里我并不认识这个作家,看了她的一本书后,我就感觉自己好像已经认识了这个作家。我会在脑海里想象她的形象、风格、气质甚至轻轻走过的风飘动。这样想象的后果是,你不能真的去度娘查看他们的真容,很可能会被眼前的大叔大妈们幻灭了你心中的形象。(但也有例外的,比如三毛、龙应台;甚至还有惊喜的,比如水木丁。)这几年我看书逐渐只关注于书,很少再会私底里想象一个作家。西西,是一个例外吧。西西的书,我只看过一本,《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当时纯粹被这个书名吸引,感觉有一股江南女子的淡雅清新。《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西西的眼光只停留在那些边缘事物和人物身上,毫不起眼的事情,到了她的笔下都会有一段神秘而浪漫的故事。比如西西这个名字的由来,简单又普通的两个字,一下子变得像个有前有后的美女一样有看头起来。“‘西'就是一个穿着裙子的女孩子两只脚站在地上的一个四方格子里。如果把两个西字放在一起,就变成电影菲林的两格,成为简单的动画,一个穿着裙子的女孩子在地面上玩跳飞机的游戏,从第一个格子跳到第二个格子,跳跳,跳跳,跳格子。”这样的故事还有喜欢冰雕的卖鱼之人,一块终究会融化会消失的冰块,却有人愿意耐着性子细细雕刻出各种好玩的飞鱼、海马……不知道怎么的,我看着看着就哭了,竟然觉得十分伤感。最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那篇跟书名一样的《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讲述的是一个专为死人化妆的女子。与《入殓师》里的小林有一个圆满结局不同,这个女子从她姑母身上看到自己将来一生的影子,孤单地、忧伤地、没有朋友、没有爱人地度过一生。这种一眼就可以看穿的生命,我会感到惊恐。但这个女子却安之若素。她这样淡定优雅只是带着一点点忧伤,好像一切都无所谓,又好像一切有所谓又无可奈何。就像文中总是出现的一句话:“但你的脸却是那么朴素。”我想说,但你的心却是那么平静。又想起文章开头的那句话,文如其人,西西是不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呢,淡定的,优雅的,又是朴素的,不带人间烟火味的,泰然接受命运安排的女子呢。我想未必她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可能她心里住着这样的一个女子,风轻云淡,不问世事,像她笔下的那些不起眼又不容忽视的小人物。
  •     为了避免老师以为我自己在抄袭自己,先标明一下华中师范大学,陈芝,出成绩以后删。西西的小说很有味道,哪怕我这种已经厌倦现代小说的人,也能够耐下性子认认真真读完《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这篇小说全文,并忍不住构思小说戛然而止的结尾其后可能发生的人世间林林总总。但随后便意兴阑珊地放弃了,因为总逃脱不过那几种命运。汤普森在《民间文学母题索引》一书里搜集整理了两万多个母题,并将其按二十三个部类编排,人一生的故事与传奇如果写下笔,也不过在这二十三个部类内打转,佛说诸我无常,罕有鲜事,便是这番道理。我不知道西西是否对佛理有过一番研究,然而她笔下的“我”,不着一丝血色地讲诉自己与亲近人的故事,像是自言自语的独白,又像是压抑不住,不得不对幻想中虚构出的听众倾诉,带着不知道需不需要被人理解的困惑、倦怠与哀漠,隐隐有一丝轮回意。于是就有文中“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的多次反反复复的絮叨,看上去是作者技巧不够成熟老练的表现,然而如果将我们代入“我”这样自幼失怙,仰仗怡芬姑母养育提携,不曾受过多少教育的女子身上,似乎又显得合情合理。在希腊式的美学观念里,语言与修辞需要无数知识的锤炼,才能有繁复的譬喻,简洁的道理与恫摄人心的魔力,这对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未免强人所难,而西西简白干净的语言在行文布段时正恰到好处。就整个故事结构来讲,其实是非常简单的,“我”与“我”的怡芬姑母还有“我”的一个兄弟相依为命,怡芬姑母与“我”的兄弟共同经历过明明相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的命运,而此刻“我”坐在咖啡馆里反复回忆过去与现在,安安静静等待似乎不可抗拒的命运再一度轮回到她身上。所以,才会有文章开头,“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其实是不适宜和任何人谈恋爱的”感慨。“我”看上去似乎没有一丝反抗命运的勇气,甚至连这样的意识都没有,在亚里士多德或者黑格尔的美学观念里,这连称得上悲剧的价值都没有,在两者的理念里,悲剧必然经历人与命运激烈抗击的过程,如此才能显现伦理实体本身的实在。如果这个故事称得上是悲剧的话,那么它是印度式的由色入空,色空两无,所有人都逃离不开轮回,这样的观念如此之根深蒂固,到今天依然有无数痴男怨女,达官贵人,青衣红袍为之痴迷不已。然而我们回顾女主人公绝望的缘由,却或许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啼笑皆非感。她之所以对自己和男主人公夏之间的感情不抱希望,不过是因为尚未对其开诚布公自己是一个入殓师,这让我在反复阅读时总有一种隐隐的出戏感,就好像《走近科学》式的叙事模式,在无数次悬疑惊奇的旁白勾起提心吊胆的观众的好奇心时,却突然坦白说原因不过是一个非常寻常的小事,之前几十分钟的剧情不过是故弄玄虚,让受骗的观众怒火中烧,恨不得砸了电视机泄愤。但让我们回想起西西写作这篇小说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这份与尸体打交道的工作或许收入不菲,却属于贱役,体面人家唯恐避之不及时又恍然大悟,难怪怡芬姑母的爱人在更早以前知道她的工作后不声不响地离开了,导致原本活泼开朗的少女终生沉默冰冷,从小被怡芬姑母抚养并被其传道授业的“我”自然也就染上这一丝清冷,以至于回忆自己与怡芬姑母时,不禁觉得两人的模样越来越重叠,这或许也是她觉得自己必将接受怡芬姑母同样命运的部分原因。而在万能的意识流叙事里,作者西西平白插入“我”的兄弟爱情悲剧,不是因为金钱,也不是因为报恩,就这样两个相爱的人被活活拆散,这又再次加重了轮回的沉重感,窃以为这是一笔非常好的技巧,使得文章的压抑氛围越来越重,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感,如果我们将心情比作呼吸,那么此时“我”正处于窒息一般的缺氧状态中。然而,这时又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为什么“我”偏偏不换一份工作呢。就像“我”在独白里所陈诉的,就算不能成为高级白领或者教师,但成为一个售货员乃至成为新娘们真正的化妆师,就像夏在踏入这份咖啡馆前一直所误会的,藉此谋得一日三餐绝非难事,但“我”为什么偏偏不愿意呢?这时我们就必须回顾“我”当初选择成为入殓师,怡芬姑母选择“我”,而不是“我”的兄弟的缘故,竟然是:“我”不胆怯。这看上去异常古怪,但我们仔细阅读文本时不难发现,从始至终,害怕为尸体化妆,乃至害怕接近入殓师的人都是“我”和怡芬姑母所谓的朋友,“我”和怡芬姑母并不害怕。但“我”和怡芬姑母也绝不是因为简简单单喜欢为尸体化妆,让他们在火化之前有最美的容颜而选择了这条道路,毋宁说“我”和怡芬姑母是想藉此测试出最好的朋友,最勇敢的爱人而选择了这份职业。如果他们因此而望之却步,那么干脆就不要恋爱。她们眼中所想要的爱人,是那种不为世俗偏见而畏惧转身的人,这份选择是如此的决绝和贞烈,太过于理想化以至于非常容易被人嘲笑,乃至于在现实中,或者说怡芬姑母的时代和“我”所置身的八十年代几乎不可能寻觅到,这才是文章中为什么“我”反复感慨,“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其实是不适宜和任何人谈恋爱的”。这也是为什么怡芬姑母在给尸体化妆时连连感慨:“唉唉,这是一个何等懦弱的女子呀,只为了要做一个名义上美丽的孝顺女儿,竟把她心爱的人舍弃了。”“怡芬姑母知道这边的一个女子是为了报恩,那边的女子是为了认命,都把自己无助地交在命运的手里,仿佛他们并不是一个活生生有感情有思想的人,而是一件件商品。” 因为从小相依为命的缘故,“我”感到“我”和怡芬姑母形象越来越重叠,不仅仅是因为那对尘世的淡漠与清冷,更重要的是对理想之良人选择的相似。从这一角度讲,“我”其实不是一个简单认命的人,恰相反,“我”反而是不断在反抗命运,以最极端的形式与命运相撞击,哪怕亚里士多德重生,黑格尔再世,也会忍不住将其作为模版写进《诗学》与《美学》。在小说的最后,“我”终于与夏在咖啡馆里相见了,西西却以一个戛然而止的结尾,供我们猜想,这或许有或好或坏的结果。但夏带进咖啡室来的一束巨大的花朵,却暗示这似乎迟早还要导致一个悲剧的下场。因为“在我们这个行业之中,花朵,就是詈别的意思。” 这或许是“我”在不断地自我暗示中最后导致自我预言的实现,然而以文章越来越阴沉的氛围,我们实在看不出“我”能逃出怡芬姑母以及“我”的兄弟都将经历的轮回,这也是为什么我意兴阑珊放弃构思之后的故事的原因。然而在一个读者,尤其是中国环境里成长出来的读者心目中,却还是无比企盼“我”与夏能跳出五行中,不在三界外,以和和美美的大团圆结局。这虽然会削弱这篇小说无以伦比的悲剧性美感,并且不符合小说的自然而然的叙事逻辑,我们唯一聊以自慰的或许是这只是一篇小说,不是现实。但又想到现实中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却让人分不清到底究竟哪里是现实,哪里是故事。我曾经在知乎上提过,从文学批评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戏曲中没有自由意志与命运必然性的激烈冲突,进而净化观众心灵的古希腊悲剧观念,也没有两个都是善的伦理实体之间的冲突,进而彰显正义秩序的黑格尔悲剧观念。因此很难说,中国古代存在悲剧,被现代人视为悲剧的诸如《长生殿》、《窦娥冤》最后作者都给予了美满的结局,善恶皆得其报应。彼岸色彩明显的西欧世界,尘世臣属于天国,天国要比尘世更可欲。因此义人在尘世的失败,由于可以获得天国的补偿,自然显得微不足道,人们相信就算伦理实体在尘世遭遇挫折,也可以在诸神或上帝的苗圃中获得价值上的肯定和灵魂的救赎。与此相比,由于华夏世界强烈的此岸性,彼岸附属于人世间,人们更在意现实生活中的幸福与美满,唯一构成竞争对手的佛教在宋元之后被儒教彻底击败,在尘世中获得伦理秩序的价值认同和归宿成为唯一旨趣,表现在文学中便是惩恶扬善,好人有好报。这种此岸性的来源,李泽厚认为古代中国相对处于一个比较丰饶的环境,只要辛勤耕作按时作息就可以取得显而易见的巨大成果,从而对命运不可抗拒对上天极度敬畏的感情并不强烈。由是,人就具有相当大的主动性与相当高的地位,可以参天地,赞化育。再加上祖先崇拜,使神人同质,彼岸与此岸重叠成一个世界。由是情感和理性均停留和发展在人际关系之中,十分重视历史经验。以亲子为核心的血缘宗族关系和世间情感的提升扩展而非上帝的命令去爱人,理性渗透在感情,而不是绝对主宰,但动物性情感又没有充分展露。因此,要求合乎情理,合情合理而不是绝对的理性也不是绝对的兽性来处理道德。因此,文化差异决定了适合大多数人的宗教性道德还是要从中国历史本源去寻求。而戏曲敷衍的过程里,之所以要上演种种悲欢离合,是为了孕育故事的张力,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为最后的良善美满的结局铺垫。故事过程越悲惨,最后的结局给人感情的抚慰便越出彩,越深刻,越能凸显儒家伦理秩序的完满。我们不能忽略一点是,中国古代的戏曲作者,在写作时除了文学性外,还要考量文本的伦理价值,后者地位并不比前者轻上多少,很多时候犹有过之。人们在意此世的幸福,而作家们以笔为人们允诺,只要坚持传统的秩序,那么美满的生活必然会到来,哪怕会遭遇种种挫折。西西,以及她前一代和后一代的作家,有相当多的人背离了这一传统,这为中国文学开启了一条新传统,其背景乃是所谓中国被动嵌入西方新秩序,成为其中一部分的徐徐过程。对该传统和该秩序的价值判断,各人见仁见智,但作为一名读者,还是无比感激西西阿姨能向这个或许美好或许败坏的世界献上这样一篇精彩的小说。美是超越岁月与距离的,只要你能够理解此中真意,万分彷徨。

精彩短评 (总计57条)

  •     「他是快乐的,而我心忧伤。」短句好,清脆玲珑。
  •     我去过了巴黎,佛罗伦萨,伦敦,看到了世界上最好的艺术品。但是那些完美的美术品,为什么不能让我感动呢?人生才是真正的内容。我看到任何一件雕塑都不如那些骨头那样直接和震惊。”ps 最爱短篇《感冒》和《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他是不知道的,在我们这个行业之中,花朵,就是诀别的意思。”
  •     净乎白描的语言,却又深入人心的力量。
  •     名字就很吸引人啦
  •     是不是你认识的每个人不是每个人个体,而是一个具有某种身份的阶级与标签。你是否因为亲人的职业而感到羞愧、难以启口。这个世界被贴了太多的标签,人与人交往,就算到了交心的地步,也会被不堪一击的某些让人难以启齿的不满意感和恐惧感击碎。
  •     想的多
  •     惊喜!有几个故事深得我心!/竟然把这本书放在一众网络言情青春系列小说中间,不能忍。
  •     她的声音就在风力,在沙里,在猛烈的阳光里。
  •     最喜欢《墨西哥可可糖》,我简直是个吃货~刚读《像我这样的一个女子》的时候蛮喜欢这种风格的,但是读着读着就觉得都是一个味道。
  •     非常满意,送货快,包装好
  •     真是越来越喜欢读西西婆婆的小说了,这个短篇集子的小说主题都有点沉甸甸的,《像女子》,《感冒》那种对人们关系的绝望无奈,孤寂生活的拿捏,只有西西造的出。郑人买履,现代香港的相反,驱逐越境的难民,都是多么血淋淋,凄惨惨,童话遮掩下的现实。
  •     其实我看不懂
  •     看了严歌苓看了李碧华看了王安忆也看了上本文绪,再读西西的这个曾经是周刊读物的文册,真觉得口述文字都较为矫情,莫名的借一些静物隐晦的反应世局和人事,浓郁的压抑浓郁的比拟浓郁的隐喻,看着很累,因为我们没有那个时代背景知识,只能狂妄的揣测她到底想要表达些什么,她浓郁的文艺想要表达她什么的认知和感知,太累···
  •     看电子书
  •     西西的文字现在读起来觉得好奢侈,因为周围都忙忙吵吵吧!
  •     很喜欢标题同名这篇文,里面另一篇鱼小姐也有意思,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依然同感,文字真的是很经久的,或者该说是情感的共鸣?
  •     2013年买的,很快看完,觉得跟别的作家不一样的笔触,辨识感很强,噢,这就是西西。
  •     喜歡她筆下的女子,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素白的寡淡的接了姑母的職業,至於和夏見面之後的情景卻以那束代表分離的花束嘎然而止。感冒中的女孩最終還是選擇逃離無趣的生活,無感的丈夫決絕地去尋找自我,我敬佩她的勇氣呢。白雪公主的小鎮,雕刻冰塊的賣魚人.......他們彷彿就在我眼前。西西我喜歡的一個女子雖然她現在已是奶奶。
  •     我爱西西的短篇小说。
  •     她说,西西,就是两个在跳舞的女子
  •     看到写开封那段,有人蹲在门帘后,拿着个瓷碗在喝粥,不知为何,突然间就有那股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
  •     在大三港台文学课程上接触了这部小说。耳目一新,不知死,怎知活的更好?内容主题和日本电影《入殓师》相似。
  •     并没有那么有趣,八十年代就写的这么深刻,感觉内地确实是倒退了二十年…
  •     总有一种人不合适与任何人恋爱
  •     虽然她生前没什么名气,可是还是留下了很多划过人心上的句子。一个在空旷的房间里寂寞独舞的人。
  •     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复杂的感情,值得一读
  •     西西的想象很奇特,风格比较“志异”。很有创造性。
  •     因為語言的不同,讓簡單的故事有了不一樣的感覺,除了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其他篇很一般
  •     小资的调调,都市女文青的胡思乱想
  •     豆瓣推荐的 买来看看
  •     很长一段时间,我没有手表,靠直觉生活。春天看桃花,夏天看荷花,秋天看桂花,冬天看梅花。因此,像我这样一个女子,四季分明。
  •      「他是快乐的,而我心忧伤。」短句好,清脆玲珑。
  •     大福给对方给答复是过水电费给答复是给对方
  •     西西的笔触,透明、轻快、单纯,但感情又很绵长、深厚。
  •     或许读西西需要某些机缘,一开始并不以为意,读两到三遍后,却久久不能忘了。都说西西的书带着俏皮,可为什么我读着读着总觉得那么苦涩,有的时候甚至苦涩的难以入眠。开篇的几篇,尚好,虽有淡淡的苦。如玩具一文写冰雕玩具。虽然冰雕的命运最终是化为水,但至少他美过,美的东西总是一瞬间的不能永恒。况且冰雕说到底还只是一件玩具,有之尚美,无之亦可。后来的北水就太苦了,苦而没有尽头,苦而无可奈何。至鱼之雕塑,像我这样的女子,竟苦的有些恐怖。但苦尽之后,就不会再那么苦,读着最后一篇苹果,终于感受到了一丝丝的甜,还是喜欢童话故事里最后的结局,尚有一丝希望可存。
  •     只看了若干篇章。82年的出版物,我們竟然是在10年才看到⋯⋯最有感覺的還是《像我這樣一個女子》。
  •     买纸质收藏,重新阅读
  •     很久以前买的书,在过年那段时间看完。散文集,看完就忘得差不多了,不过很喜欢西西这个奶奶级别的作家的文笔,很可爱,多年前的一些观点放到现在依然不会过时。与书名同名那篇有种女版《入殓者》剧本的感觉。
  •     看不懂《礼物》,但是好喜欢。还有《感冒》 。 看完附录想去重读一遍王尔德~
  •     每一篇都这样温柔 把所有不管好的坏的都变得轻轻的 但却能深深地被触动。
  •     西西的书一直很喜欢
  •     很久以前看的,不管怎么说,依旧对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感到亲切
  •     關於價值觀的思考
  •     初中的时候,在爸妈书柜里找到的西西。
  •     大概是我第一次网购买的图书吧 我记得是哟初2还是初三
  •     细腻纯真到难以言喻
  •     第一遍读认为是对命运的妥协,第二遍感觉是对命运的抗争,到第三遍,才知道女主角早已把一切交给了命运。
  •     很喜欢她的世界,现实与笔尖相融合
  •     文字还是很有灵性的。故事也比较清新。
  •     超現實主義
  •     很喜欢西西了。一个跳格子的女孩。纯真,温柔,沉默。
  •     接受不能。不喜欢。
  •     我觉得最会玩文字的,男的要数张大春,女的就是西西了。这本是短篇集,每篇风格不一,更像是实验性质的习作本,有趣但不深刻。
  •     读是读完了,可是大多数都没看懂,需要仔细悟!
  •     “听人家说,当你真的喜欢一个人,只要静静地坐在一个角落,看着他即使是非常随意的一个微笑,你也会忽然地感到魂飞魄散。”
  •     西西早期的作品给人一种轻盈跳跃的感觉,实验性较强,旁若无人的独白,自得其乐的独舞。像西西这样的一个女子,想必对外界的一切都保持着疏离感吧。
  •     推荐一个作家给大家:西西。我的教授说她是目前HK作家最高水平代表。第三届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得主,本尊非常非常低调,深居简出,推辞了一堆堆做评委去各地的演讲,一心写作,如今已经快80岁,乳腺癌割掉了乳房(见《哀悼乳房》)但其作品算得上亚洲女性文学的崛起典范。一篇《碗》,全文短短四段,火力全开,服服服。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