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畸人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小城畸人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7
ISBN:9787532744770
作者:[美]舍伍德·安德森
页数:185页

作者简介

舍伍德·安德森(1876-1941),美国著名作家。《小城畸人》是其代表作。
这部作品由二十五个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短篇小说组成,年轻记者乔治·威拉德贯穿全书。作品塑造了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小城里的一系列平凡而真实的人物形象。如单纯的牧师、虚度芳华的女店员、抑郁的旅馆老板琅、神秘的医生、丑陋的电报员、三十岁的未婚女教师等。作者简洁、别致地刻画了各种人物的品性、本能、欲望、对于人生的企求和观感,以及在人生中摸索的历程,几乎每一篇小说都是对人物灵魂的探究。作为首先把潜意识写进小说里的美国作家之一,安德森在本书中成功地将现实主义和意识流这两种手法结合在一起,也正是凭借这部作品奠定了其“现代美国文学的先驱者之一”的地位。
在无聊乏味的小城中,日复一日的生活乍看平凡无奇,然而畸人隐身其中,每个人都抓住一个真理。真理成千上万,而且统统是美丽的。於是畸人逐一登场了。年轻的记者乔治·威拉德行将离乡前往大都市寻求灿烂人生的前夕,众多的魅影幽灵如轮舞曲般出现,单纯的牧师、芳华虚度的女店员、抑郁的旅馆老板娘、神秘的医生、丑陋的电报员、未婚女教师、遭人误解以致被驱逐出境的男教师、开荒创业而又虔信上帝的地主……小城温士堡形形色色的畸人,各自述说著不同的奇异人生,既像一首诗,又像一场梦。

书籍目录

畸人志
手(关于飞翼比德尔鲍姆)
纸团(关于里菲医生)
母亲(关于伊丽莎白·威拉德)
哲学家(关于帕雪瓦尔医生)
没有人知道(关于路易丝·特鲁霓虹)
虔诚[第一节](关于杰西·本特利)
虔诚[第二节](关于杰西·本特利)
屈服[《虔诚》第三节](关于路易丝·本特利)
恐怖[《虔诚》第四节](关于大卫·哈代)
异想天开的人(关于乔·韦林)
曾经沧海(关于艾丽斯·欣德曼)
可敬的品格(关于沃许·威廉)
思想者(关于赛思·理契蒙)
坦迪(关于坦迪·哈德)
上帝的力量(关于柯蒂斯·哈特门牧师)
教师(关于凯特·斯威夫特)
寂寞(关于伊诺克·罗宾逊)
一觉(关于蓓尔·卡彭特)
“古怪”(关于埃尔默·考利)
没有说出口的谎言(关于雷·皮尔逊)
酒醉(关于汤姆·福斯特)
死(关于里菲医生和伊丽莎白·威拉德)
成年(关于海伦·怀特)
离去(关于乔治·威拉德)

编辑推荐

  作为首先把潜意识写进小说里的美国作家之一,安德森在《小城畸人》中成功地将现实主义和意识流这两种手法结合在一起,也正是凭借这部作品奠定了其"现代美国文学的先驱者之一"的地位。

前言

  合伍德?安德森,一八七六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坎登。从一八四。年便已开始的工业革命的浪潮,那时已逐渐侵入美国的中西部,安德森的幼年时期,正是俄亥俄州村庄中的人们一方面又惊又喜地看到工业世界的产生,一方面还可以欣赏夕阳般享受农业和手工业时代的悠闲自在的岁月的时候。  安德森一家很穷,食口也很多,始终过着贫苦流浪的生活。他的父亲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舍伍德?安德森行三。母亲死去后,十四岁的他,便到美国中西部去做苦工。在美西战争中糊里糊涂地当了兵,糊里糊涂地成了个英雄回到俄亥俄州,在那里结了婚。他辛辛苦苦地“奋斗”,不到几年,总算成为一家小型油漆厂的经理,但,不久他就开始厌倦经商生活了。  一九一二年是安德森一生的转折点。一天下午,当也正在向他的女秘书口授一封商业信件时,他忽然心血来潮,住了口,把金钱和事业丢在脑后,匆匆地出门去了。  “这是很愚蠢的事,但是我已经决定不再做这些生意了。”他想。“我如今出了这扇门就不再回来了。”  可是走出了这扇门又怎样呢?  “我做些什么呢?唔,现在我可不知道。我要出去流浪。我要和人民坐在一起,听他们说话,讲些人民的故事,讲他们所想着的,所感觉着的。真是活见鬼,说不定我只是出去找寻我自己罢了。”  经过几番周折,安德森终于跑到芝加哥,献身于文学事业。在他所写的小说里,总有一个像他那样的人物,厌恶近代工业化社会,因而跳出囚笼,去找寻某种东西的。  他的第一部小说《温迪·麦克弗森的儿子》在一九一六年出版,写的便是一个穷孩子,进了城,逐渐发达,娶了富家女,终于自己也成为富翁。后来他忽然大彻大悟,痛恨资本主义,于是离家出走,要去寻找人生的真理,结果却铩羽而归。据说书中的温迪,是以他的父亲为原型,生发开去,塑造出来的。  最后,说一下译本的事。  这部安德森的杰作,原是我三十多年前的旧译,曾列入《美国文学丛书》,由晨光出版公司在解放前夕的上海出版的。当时我直觉地认为书名如译作《俄亥俄州温士堡城》,也许会被认为是一本地理书,于是便硬译为《温士堡,俄亥俄》,其实是不合适的;但因为初版后一直没有重版,也就无法改正了。这书在香港倒是再三印过的,叫做《小城故事》,从原作二十五篇中抽了十四篇,再加上安德森后来写的两个短篇:《鸡蛋》和《林中遗尸》。就我所见到的本子看来,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五年,已经印了三版了,译者署名虽然不是我,但那十四篇的译文却基本上是我年轻时的旧译:有些错、漏的地方,也跟着我错、漏了,这使我感到不安;也有几处替我改正了错误,我在这里表示感谢。这一回重新出版,我根据原作精神,参照港版,把书名改为《小城畸人》,译文和序言则在旧译和旧作的基础上作了修改,并经译文出版社的编辑同志仔细订正。一九四九年初晨光版的旧译,印数很少,图书馆保存这个译本的,恐怕就更少了,所以在这里交代一下这个译本的来龙去脉。修订本想必仍有错误和不贴切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吴岩  2008年元月

内容概要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1876-1941),1876年9月13日出生在中西部俄亥俄州克莱德镇的一个贫寒家庭。为了帮助家里,安德森从小就干过各种各样的活,没有受过多少正规的学校教育。短暂的参军后,他开始下海经商。在过着生意兴隆的商人生活的同时,他也在悄悄地写小说。由于被生意中、个人生活中和艺术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所困扰,在1912年的一天,他突然离家出走,决心用自己的笔过另一种更有意义的生活。到了芝加哥后,他加入了芝加哥的文人圈子。1916年,安德森发表了带有浓重自传体风格的小说《饶舌的麦克佛逊的儿子》(Windy McPherson's Son),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1919年《俄亥俄州的温斯堡》(Winesburg,Ohio)的发表使安德森获得极大的成功,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安德森其它的主要著作还有:1917年的《前进的人们》(Marching Men);1920年的《穷白人》(Poor White);1921年的短篇小说集《鸡蛋的胜利及其它》(The Triumph of the Egg and Other Stories);1923年的《多种婚姻》(Many Marriages)和短篇集《马与人》(Horses and Men);1925年《深色的笑声》(Dark Laughter);1933年他发表了他的最后一本重要短篇集《林中之死及其它》(Death in the Woods and Other Stories)。他的短篇小说颇受重视,对后来的一些现代派作家有一定的影响。他还是文学现代文体风格的开创者之一。

章节摘录

  畸人志  作家是个白胡髭老人,他上床睡觉有点儿不方便。他住的房屋,窗子是高高的,而他倒想在早晨醒来时看看树木。一个木匠来改装床,要使床和窗槛一般儿高。  着实为这事小题大做了一番。木匠在内战中当过兵,他走进作家的房间,坐了下来,说是为了把床垫高,要做一个平台。作家有雪茄放在旁边,木匠便拿来吸了。  两人商量了一会儿把床垫高的设想,接着便扯到别的事情上去。那木匠大谈其战争。事实上,是作家把他引到这个话题上来的。木匠一度是安德森维尔监狱的囚犯,也曾经丧失掉一个兄弟。兄弟是饥饿而死的,木匠每逢提到这事总要哭泣。他和年老的作家一样,也生着白胡髭;他哭的时候,嘴唇缩起,胡髭上下颤动。这个嘴里衔着雪茄哭泣的老人,模样儿是可笑的。作家原来的把床垫高的设想给忘掉了,后来木匠便自作主张地搞起来;作家已六十岁开外,他夜间上床时,就不得不借助于椅子了。  作家侧身躺在床上,睡得十分安静。多年来,他一直为自己的心脏忧虑重重。他是个吸烟极多的人,他心悸。他心里老是在想,他会在什么时候意外地突然死去,每逢上床时他总是想到这事。这倒没有使他惊慌。事实上,这种影响很特殊,也不容易解释。这使他在床上时比旁的时候更富有生气。他一动不动地躺在那儿,他的躯体是老了,不再有多大用处了,但他身体内有某种东西却是全然年轻的。

图书封面


 小城畸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10几个没有多少联系的故事集中在一起,仅有几个人(几乎只有名字而已)起着联系作用。确实是意识流,对于有过经历的那些故事很有同感,别的就看得有些晕。推荐不同的人来读
  •     一、导言---心灵魔术游戏二十世纪初叶,当黑塞赫尔曼耽迷于他所创造的自我魔剧院,并在其中将灵魂无情的碎裂为错综复杂、杂乱无章的心灵映像时,舍伍德安德森则于梦境的迷蒙和暗夜天空某种隐秘的召唤下,潜心致力于人性的分割组合。他像一个高超的魔术音乐师,用片断为指挥棒,指挥了一场跌宕起伏的追求伊甸梦想的心灵协奏曲;他又像一个细致的手术师,以其变幻莫测的手法和令人叹为观止的技巧将心灵解构成一个一个的单质,然后用淋漓着生命本能的线索似有似无不留痕迹的重新缝合成一个整体;同时,舍伍德安德森又是一个生物文学家,他将人性用娴熟而独特的手法切割成载片,然后放在艺术显微镜下观察,试图将这些具有复杂DNA结构的载片清晰的呈献给世人,结果连他自己都迷失在那伟大的螺旋里面了。其实,并不仅仅是舍伍德安德森迷失了,当我们读完《小城畸人》,掩卷之时,恐怕每个人都会迷失的。诚如美国文艺理论家卡静所言:“在安德森的书里老是有一种意象----人生象是个门户很多的屋子的意象,人们敲着门,溜进了一扇也无非是被拦在另一扇门的外面,就像在梦里一般。人生于他是一个梦幻,而他和他的人物仿佛老是在梦幻的走廊里走动着。这人生的屋子是属于谁的?究竟怎样才可以走出屋子?他的书里无人知道,而安德森是最不知道的。”每一个《小城畸人》的读者自然不可能走出心灵屋子的意象,用博尔赫斯的话来说,那是无限分岔的心灵沙之书,一个伟大正视心灵的勇敢者的魔术游戏。所以----或许----评论《小城畸人》的企图会和那些畸人们一样虚妄而可笑,可我还是愿意试图打开那些无尽的门来体验门后的隐秘激情。片断、隐秘、激情、颤栗、焦灼是构成《小城畸人》的元素,在这些元素的反应下,人生以一种奇妙的境界展现出来,那是生活在心灵梦境中的人,他们与其说活在现实世界中,毋宁说是活在一个个虚妄的梦境中。而舍伍德安德森真实的体验、敏感的嗅觉和纯朴的技巧将他自己置换到了那些畸人的梦境中,乔治威拉德不仅是个畸人,而且是所有畸人的倾诉对象,所以那就是舍伍德安德森的化身。首篇畸人志已经暗示了作家其实就是所有畸人的综合体,他将会在书中变换成乔治,而那些神经质般的倾诉让乔治进入了所有畸人的梦境。这就像福克纳做的那个梦一样:在梦中,他看见安德森牵着一匹马,沿着几英里长的乡村道路走着,他准备将马交换,以换得一宿的睡眠。在这个梦中,福克纳发现了舍伍德.安德森的人生逻辑,他希望将他得到的这个世界,去换得一个由想像产生的世界。是的,舍伍德安德森杰出的完成了他的换梦之旅,尽管这种完成是模糊不清的。在这场换梦旅途中,舍伍德安德森显然意识到人性有着复杂而全然不同的种种侧面,他的序言《畸人志》表明了他既向往虚妄,又有一种害怕,所以,那些畸人们都是矛盾而迷茫的。由于舍伍德所处的当时当地远离战争威胁,所以他与同一时代那些欧洲作家不同------尽管他们都是探索灵魂------欧洲作家们却是用激烈的笔触反映心灵的苦难------他是缓慢而忧伤的,在整部作品中,他没有丝毫答案,他只是在慢慢的娓娓道来一个又一个略感压抑、充满误解的故事。他在平静的叙述中描绘着小镇的梦境,将虚妄变成凡人不凡的闪光点,却又隐约感到虚妄的某种危害。正像荒原狼一样,作家内心充满着的年轻事物和他成熟的世俗品性相碰撞带来了这部杰作------《小城畸人》。阅读《小城畸人》同样会让阅读者体验那缓缓地、忧郁的却又是美丽的换梦之旅。整部小说在梦境和意识片断中移步换境,以其明灭相间的线索,或暗示或明示的手法和忽明忽暗的对比将心灵中隐秘的激情所带来的颤抖呈现在所有的阅读者面前。 二、片断梦境舍伍德安德森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真正的历史只是各个片刻的历史而已。我们只有在难得的片刻间是真正在生活的。”在舍伍德所生活的那个文学时代,正是意识流肇始的时代,虽然舍伍德安德森自己亦认为采取了意识流的手法,但是他无意间开启了新的文学手法,那就是意识根本不是流动的,却是碎裂的,人的一刻和另一刻几乎是毫无关联的,他的意识流已然幻化成意识片断。所以,舍伍德安德森的描绘带有一种令人屏住呼吸,然后听到心房跳动的感觉。这在古典的,表面脉脉的氛围下是不可能表现的,只有在那种割裂的、突变的时代,意识碎片和梦境才会像奔突的地火喷涌而出,舍伍德恰好生活在美国的乡村开始巨变的时刻,他着力于描写那种田园牧歌式的场景,正如某些评论者所说,舍伍德对工业文明有着本能的憎恨,但这决不是隐藏在文中的深意,平静的画面下充满了对思维的谋杀,世俗决容不下哪怕是片断的梦境。所以在《小城畸人》中,舍伍德以其伤感的语调介入到梦境碎片中,片断、梦境才是舍伍德着力表现的。在恍恍惚惚、模糊不清的时候,畸人们却在一个又一个梦境的片断中显示着心灵本真的韵动。乔治威拉德的梦境是那条若隐若现的线索,他将小城畸人的某几个章节构成几个微妙的整体,而整体之间却又好像若即若离,某一章或许会在你毫不在意时却又和另外一章有着明显的呼应,让阅读者在懵懂中产生顿悟。当那引导梦境与激情、掌握陶冶教化秘密的手摩挲少年的心灵时,当里菲医生将真理连同纸团一同僵硬时,当妇人被热切的盼望所束缚时,当帕瓦雪尔医生于惊恐之余发现真理时,乔治却固执的希望没有人知道这些片断,他喃喃自语,正像那些神经质的畸人们在片断的真实所形成激情不愿被旁人所了解一样,一切变得神秘而隐蔽,那自然也是一种无奈而悲哀的隐蔽,因为人间利欲的争斗会误解那些富有良知、耽于幻境的教化者和行动者,哪怕他们只是片刻的表现,尽管他们同样有着那样需求,可是世俗还是不能容下那些善良、追求梦想的真实的人。但是还会有强有力的畸人,他们会在误解中坚强,于是有了固执的虔诚和异想天开,舍伍德安德森发现人们对于真理的渴求与固执有着善与恶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飞翼的可爱、怜悯和杰西本特利的可怕、坚硬相映成趣,那个天生的演说家喋喋不休的讲述着他的真理,任何人都不能逃脱或与他对峙。而女人和男人被背叛后心灵的摇荡却会有不同的表现。至此,舍伍德安德森似乎完成了一个使命,当阅读者们还沉浸惊叹于那些固执的故事时,舍伍德却已将描写转向那不可抑制的澎湃激情所带来的启示,思想者、坦迪直到发现隐秘激情的牧师和纵容激情的教师,然后是自我创世纪的伊诺克、发现所有都是谎言的皮尔逊,以及酒醉的福斯特,宁可在隐秘激情中拥抱死亡的里菲与伊丽莎白,接受滔滔不绝、鸿篇大论的海轮怀特,终于,乔治心中的小野兽和他的责任结合起来,他在真实的片断中受到了启示,梦境的驱使让他离去了。在那一系列真实梦境片断的描绘中,舍伍德总是缓慢而忧伤的,他的故事是被误解的,这种误解却又是基于隐秘的心灵颤栗的。三、被误解的隐秘颤栗贯穿小城畸人全书所有章节的是澎湃不已的隐秘颤栗,而这种颤栗却正是造成畸人们被误解缘由。也许正是舍伍德安德森本人拥有那不可抑制的颤栗的力量,才让他写出这部杰作,舍伍德原本试图用置身事外的态度解剖灵魂,却宿命的深陷其中,因为那都是他的分身呀,他变幻着姿态,企图避免与自己相遇,结果还是无处可逃,只能像畸人的爆发一样在他的笔尖下爆发。乔治是舍伍德在全书中的映像,但是寂寞一章中的伊诺克显然是某种意义上舍伍德的化身,这其实在畸人志中已然作了暗示。舍伍德安德森正是借助这些明示或暗示的力量、在隐秘的颤栗指引下开始创造他可爱的畸人,这完全是和伊诺克在房间里蹀躞演讲时那些虚幻的听众暗合的。读过这本书的人可能会注意到“蹀躞”一词出现的频率极高,我们应该感谢译者吴岩老先生,用了那么精准的一个词汇来表达畸人们不安、焦灼、恐惧的心理状态。舍伍德是一个描绘细节的大师,他将心灵的些微震颤娓娓道来,以溪流的方式汇集成不可抑制的颤栗风暴 ,然后是行为的怪诞。在舍伍德文字的推动下,隐秘的激情不可抑制,恐惧与颤栗在心灵中并行不悖。飞翼的手实际上是舍伍德思想的触角,触角是敏感而柔弱的,他试图探寻那些隐秘文艺秘迹,却总被世俗误解,于是不得不写成纸团,任其僵化成硬纸片,思想最终化为了碎屑,那些虚妄的真理终究被遗忘,世俗的人们继续过着世俗的生活。然而那颤栗会让会让一个女士裸奔、会让一个老人勇敢的与火车相撞、会让伊丽莎白拥抱里菲和死亡、会让沉静的人激动不已、会让古怪的人狂躁,直至伊诺克在房间中创造出形形色色的人物,他则是那些人物的主宰,但却被一个女人最后掏空了。所有的故事都是被误解的人,由于被误解畸人们变得孤独,他们被世俗世界孤立的发疯,连那善与交流的乔治也无法幸免。畸人们有着充足的理由享受颤栗,而世俗却亦似乎有着充足的理由制造误解,所以,舍伍德描绘了一群永远焦虑、紧张、急于表达却不善言辞、甚至根本不愿表达的人群,因为他们那种隐秘的颤栗是无法表达的。四、先驱的痕迹无疑,小城畸人开创了美国文学史的新纪元。舍伍德安德森不仅是海明威、福柯纳的老师,他还被福柯纳推崇备至。当然他是当之无愧的,并且也许正是他影响了后来整个美洲文学,以至于引发了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因为,在他的小说中有着如此多的先驱的痕迹,无论是技巧的还是内涵的。舍伍德开创的意识片断,也许会让美国的海勒、品钦受益匪浅,看看第二十二条军规和拍卖第四十九批,那毫无关联的思维跳跃不正是意识的碎片么?同时舍伍德安德森的创作实践暗合卡尔维诺轻逸的论断,舍伍德安德森在他的小说中化身为乔治威拉德,然后乔治威拉德轻逸而巧妙的叩开梦境之门,随即乔治的分身纷至沓来,最后他遇见了自己,舍伍德安德森最后一章论述最真实的本我,最终与自己相遇的好戏上演了。博尔赫斯那一系列充满想象张力和不断分叉的创作是否与舍伍德安德森有关呢?博尔赫斯那一系列描写隐秘而荒诞的短篇实际上是小城畸人的某种极致发挥,其中博尔赫斯的〈环形废墟〉无疑与小城畸人中〈寂寞〉有着异曲同工的奇特沟通。这都是描写虚拟的复制与创造,伊诺克就是那个在废墟中做梦的人,只是博尔赫斯更进一步意识到了他自己也许是别人的幻影,别人的创造。这种意识的突破难道不能说来源于舍伍德安德森么?更为可贵的是,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已经有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味道,充满荒谬意味的误解,雷皮尔逊不愿说出的谎言、大卫惊慌失措的逃离、女教师充满肉体意味却极纯粹的意识交流无不印着早期存在主义的恐惧与颤栗。然而,正是这些先驱的痕迹 却最终决定了舍伍德安德森在小说中的结局。五、结语---无可避免的出走最后,舍伍德安德森让他和他创造乔治威拉德一起出走了,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舍伍德安德森深切的意识到:世界是一个误解的世界,带有艺术特质的人们不能被常人所理解,更为可悲的是他们彼此之间亦不能相互了解,他们精神的房间最终会被某个人掏空带走的。人们相互束缚着,甚至用美好的愿望束缚别人,但他们并不知道别人想什么,需要做什么,就连自己都不知道想什么,做什么,当然他们也不愿去想别人想什么、做什么。所有的人活在虚妄之中。为了那不可抑制的隐秘冲动和梦境,为了逃离误解的世界,乔治象当初的舍伍德安德森一样出走了,那正是舍伍德安德森的宿命,那是无可避免的。但是舍伍德安德森即使在出走时仍然不忘记那真实的片刻,所以他揭示了乔治的心理活动,或许这正是当初舍伍德安德森出走时的想法,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伟大的理想,有的只是琐碎的回忆和生活片断,这正是舍伍德安德森扣题那种固执与虚妄。虽然出走是无可避免的,但是舍伍德安德森却又巧妙的将出走回归到梦境与片断,使得整部小说有了返璞归真的巧妙。
  •     很多年来,它已成为我阅读记忆中的一块闪光的区域,这区域的质量不太屈从我生活轨迹中的真实和幻景,如舍伍德•安德森自己所说的那样,那些在生活表层之下静静呼吸的真理就是一个奇妙的混合物,它时刻激起我们对于生死的情感,并在此之后将一种即虚妄又真切的观察交付给世界,交付给一双双渐渐干涸和挣扎的眼睛,交付给无数个时代深处走向和等待悲剧的人们。对于我们来说,这种交付已由舍伍德•安德森帮我们运至所有人的创伤之中。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仅仅是继续运送和完成这种创伤。当我们重新撩动这业已冷却的生命之火之时,温士堡所有的人都会瞬间鲜活起来,他们出现在我们面前,完善和刺痛我们对于生活的想象。我不太关心这些肖像和行为的畸形化,我关心的是在比德尔鲍姆受创之手,里菲医生的纸球,大卫的恐惧,艾丽斯的嘶吼或者凯特•斯威夫特缄默的情欲之火那里,有多少我们未知而又时时体验的情感顺延着温士堡小城滴落至我们模糊的,盛满孤寂的生与死的杯皿上,然后重新有效的燃烧我们自己,至少对我来说,它们从来没有令我失望,它们使我记忆的暗区域不断的被唤醒,并企图朝四面八方扩散,随即抵达真实,勾勒古怪的生活雕像。老实说,这是个危险的过程,对于故事和真实都是。这过程在挑逗庸常和沉寂,而这两者恰恰是我们永恒的敌人和伙伴,当我们深入温士堡的时候,乌云也在我们的头上聚集。就像那个终于鼓起勇气在雨中赤裸奔跑呼喊的艾丽斯,没有人会听见她在等待和绝望中呼喊,但我们都看见了她的舞蹈,她在雨水中夹杂欣喜,忧伤和癫狂的身体,随后我们会汇聚到目睹这一切的老人身上,问她,也在问我们自己,什么声音这么难以辨认,什么感情这样不值一提,什么泪水这么难以理解。这是舍伍德•安德森为我们所有人描绘的轮廓,诋毁这种轮廓就是生活赋予我们的敌意,总有什么会不停的被带走,伊诺克•罗宾逊在黑暗的窗户旁,缓缓的向我们呜咽道,除了孤独,永恒的孤独。我相信,连舍伍德•安德森自己也不得不为此种频繁出现在温士堡的黑夜,田野,巷道和教堂中的孤寂而感到无以复加的恐惧。“这样也好,无论我告诉他什么话,都会是谎言。”舍伍德•安德森这样写道,我们有理由怀疑,这谎言在他笔下的雷消失于田野的黑暗之后,所勾起的那些他脑海里童年黄昏里的回忆到底如何使生活发抖,但总得有什么不同于粘稠的孤独的物质从温士堡的各处,温士堡里的人们身上发散至其周边的“夜,海,恐怖,美好”乃至死亡之中。那个贯穿于整部小说的年轻记者乔治•威拉德已悄然完成了这样的冲动和任务。在一个冬季雪夜里,他从凯特•斯威夫特的眼神里开始读懂了欲望,但在那温暖昏黄的灯光下,他探出的拥抱最终归于失败,等待他的只有雪夜的渐渐熄灭的炉火与成长的梦幻。他辗转反复无法入眠,当黑暗又将被黎明取代的时候,他终于想通了,他明白他还有不理解凯特的地方,他还没有彻底的读懂她。准确的说,没有人能真正的读懂她,读懂不管是温士堡还是别的什么地方的任何人。可是接下来,我们还能怎么样呢?威拉德在喃喃自语中睡熟了,“他是这一冬夜整个温士堡最后一个睡熟的人。”一种永恒的悲剧已被舍伍德•安德森温柔的覆盖在我们的生死之间。

精彩短评 (总计64条)

  •     殿堂级群像。
  •     淡然,只是生活。
  •     每个人怀抱着自己的真相。真相使人变得畸形。我们每个人都是畸形的人。但畸形并不是坏的、丑陋的。小城中的人偏执、孤独、迷惑、狂暴,有着明显的缺点,却让人觉得和自己还有自己身边的人如此相像。小说不仅描写了各具特色的众生,也展开了时间的跨度。男孩变成男人,女孩变成女人,告别过去,期待未来。在生命与小城中形形色色的人的生命交织之后,一个男孩成长了。
  •     很好看。语言极富哲理。可能是我的年纪和经历还不够,有些地方总是似懂非懂,云里雾里的。不过,上海译文的书质量真好啊!
  •     想必原著更有看头。
  •     没看完。兴许是经历太浅,读不大懂。
  •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本超级意识流的书,讲小城里平凡而真实的小人物形象与各自在生活中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
  •     有意思
  •     起初看《小城畸人》书名时以为书中所述之人皆是怪异荒诞。全书25篇故事既独立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述尽小人物们生活表层下的精神状态,由一个个小人物构成温士堡小城。
  •     小镇都这么迷人吗?
  •     朋友推荐的一本书,是挺不错的
  •     2017年11本:本来以为一本小书,却读得异常艰苦,译者艰深的选词“躞蹀、狺狺”,让这本意识流小书更晦涩。19世纪的美国西部小城,各种无法实现无法摆脱郁闷的普通人,我们也是其中一人。
  •     大学里的时候,坐在图书馆里一口气读完的书,作了很多的摘记。因为喜欢,介绍个好友看,结果弄丢了,还记得费了很大的周章才找到那个版本。这本新书,虽与我记忆中的不同,但是文字的温度还是一样的,还是一样的喜欢。尤其关于“畸人”的论述,其实他们活得比任何人走真实。有时候真为这样的固执而感动。也时常迷惑这样的真实,寻找这样的真实。
  •     一个人一旦为自己掌握一个真理,称之为他的真理,并且努力依此真理过他的生活时,他便变成畸人,他拥抱的真理便变成虚妄。
  •     温士堡小镇里的每一个人物都充满了个性,看起来都很奇怪,但确实是真真实实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欲望和目标。作者描写的每一个都很生动,默默等待不再回来的旧情人的女店员,偷窥的牧师,阴郁的母亲,每个人都让人唏嘘或发笑或怜惜。
  •     虚幻又真实,陌生又熟悉,每个人物都生活在与你不同的时空中,却又能看到身边人的影子。
  •     买来写论文的,应该还行,书的印刷没什么问题,至于内容,每个人的李理解都不一样,就不做什么评论了!
  •     在东野圭吾的书之后读真的觉得好平淡啊,我感受不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孤独
  •     书应是好书,可惜六号字,看得好费力。
  •     形形色色的寂寞。可惜短篇小说不是我的菜。
  •     “一个人一旦为自己掌握一个真理,称之为他的真理,并且努力依此真理过他的生活,他便变成畸人,他拥抱真理便变成虚妄。”只觉得这句话有种豁然开朗,但并不表示我喜欢作者的这本书,是很平凡,但作者写的稍微有点无聊,以致我并没有读下去,也许是生活经历的不够。或许多年后会重拾这本书吧。
  •     生活表面之下,思想暗涌的精神无处安放。2016.07.10
  •     看过的最好的短篇小说,舍伍德安德森绝对是雷蒙德卡佛塞林格和菲茨杰拉德那些大神的精神源头,只要看过那些短篇,哪怕只有一遍,里面的人物,故事,细节,情怀和思考,都会永远存在你的脑海中,让你感同身受,扩充了自己的生命体验。
  •     二流小说。20世纪的大部分短篇小说都不好。以后还是要少看。
  •     读了不多,不读不少,平庸
  •     看简介觉得很感兴趣 但看了以后发现内容和我想的不一样 不是我感兴趣的那种_(:з」∠)_
  •     没认真看就不评价了。
  •     不太记得了
  •     翻译真是越到后面越划水。
  •     我们都是畸人
  •     盼望变化,盼望她的生活有某种巨大而明确的变动。
  •     啊,很好看,里面的年轻记者乔治·威拉德,原型应该就是舍伍德·安德森本人吧?这本短篇小说集,会想到乔伊斯的《都柏林人》,还有赫拉巴尔的《底层的珍珠》~无趣的小镇,奇奇怪怪有趣的人和事,最喜欢《手》《哲学家》《虔诚》《上帝的力量》《离去》这几个故事~(个别句子读起来有点怪,大概翻译不够好?:-D
  •     这是一部可以反复阅读的小说,作者对人性的理解远在他人之上.向安德森致敬,他以悲悯的心态揭示了人性的弱点,给尘世孤独的漂泊者留下温暖的慰藉
  •     作者好像特别能捕捉人那些特别隐秘,微妙的情感,有时候一些情节甚至让我回想起了京吹第八集。。。
  •     读过原版的一两篇,很感动,所以找中文版来读。。。。呵呵。。。。很喜欢的一本书。。。就是希望有中英对照呢。。。
  •     你看啊,我们最终都是要变得又老又古怪。
  •     超级经典,短篇小说。
  •     奇怪的人和故事,奇怪的讲述。
  •     (思想者/酒醉/成年)Sherwood Anderson的短篇可比O.Henri的要好得多。「爱情像是一阵风,在黑夜里吹动树下的青草,你大可不必试将爱情确定。这是人生中神圣的偶然事件。若是你设法把它弄得确定可靠,并且生活在柔和的夜风吹拂的树木下面,那么,悠长炎热的、失望的日子很快就要到来,路过的车辆所扬起的灰沙,便要积聚在因接吻而燃烧着的温柔的嘴唇上了。」人人都持有拥抱的、赖以生存的真理,变成了真正的谬误。
  •     印刷不错,整体质量也不错。
  •     真是好看的一本小说,喜欢里面的每一个故事。
  •     最喜欢的美国文学书 不出名但值得所有人一看
  •     随便什么事都要敢作敢为,要有大勇,敢于被人所爱
  •     KINDLE上看的PDF字小到哭,松散的联系,神经质的人
  •     2016.09.18
  •     用畸人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更加真切!
  •     读了一大部分,没有太大感觉,每次都困。。有的地方能够打动到我,到大部分我都处在游离的状态。所以我决定先放起来,等未来有机会再翻开吧
  •     看完了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混混沌沌的感觉,虽然只有短短10多万字,但是人名繁多,内容纷繁复杂,很多地方看过就忘了。留下的,是“小城”带来的孤独感。
  •     ECNULIB#023 其实,略无感。
  •     "一个人一旦为自己掌握一个真理,称之为他的真理,并且努力依此真理过他的生活时,他便变成畸人。他拥抱的真理便变成虚妄。"
  •     贴近心灵
  •     有点看不懂,所以来看评论了
  •     技法,氛围营造都不错,外国人名依然是我阅读的最大障碍,往往看完了还是不知道谁是谁……
  •      这就是繁华的好处,过于的繁华可以湮没一切人事,你所有的过往、悲哀,喜乐在这片繁华面前都变的微不足道,你所谓的离经叛道也不会是这都市霓虹灯投射的焦点,你会因此获得一种被湮没的安全感。
  •     对于作者与其作品的优劣我就不说了,时间和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要说的是这本译文……我不知道原版中是否也是用如此笔法和修辞语言句式,但这本译著简直是让人读阅起来犹如老牛犁地,一步一绊,语言流畅程度极低,一句意思原本应该很简单的描写,偏偏要用最磕磕绊绊的语句来表述,整篇文章被乱点的标点符号和莫名其妙的助词叠加肢解的支离破碎,看一页就有窒息的感觉……此书装帧还算干净整齐,印刷质量较高,字体较小或许有人读起来会略显不适。.
  •     好喜欢乔治威拉德和海伦的那段,翻译得真好。
  •     "手"一章写得很性感。
  •     一群寂寞的人…不是我的菜,看得头疼…
  •     装订的太粗糙了!!!
  •     心理把握相当细腻。每个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世界对于内倾型人格真是不友好。作者对工业主义嗤之以鼻,我也有个想法,孩子在多少岁的时候决定是生活在城市还是像祖先那样生活在野外,为了生存需求焦虑远比为了上层需求焦虑更‘容易’解决。
  •     这本书其实算不上惊艳,但十分耐读,本汪在读的过程中,眼前仿佛就出现了这么一个破落的小镇,灰色的基调,连绵的阴雨。继而,一个个“畸人”登场,他们带着各自的过去和故事,演了一出可笑、可悲或可叹的戏码。如果你爱怪人,其实这些故事还挺美!
  •     后世数位作家的祖师爷。威拉德好过松枝清显。
  •     3.5 利落大方,比海爷温情诗意,前几篇比较出色,有种站在大麦田中央吹大风的寂寞,后面的话有点琐碎,不够味了
  •     海明威和福克纳的师父,这得读啊。读了的确好啊。今年最佳短篇小说集之一。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