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者》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天行者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5
ISBN:9787020075584
作者:刘醒龙
页数:293页

一开始把人物捧得很高,后来把他们生硬的写俗

第一篇凤凰琴跟电影一样,让人们看到阳光下最灿烂的职业,不顾自己的家庭和自己,而将教育放在了自己生命最重要的位置。但是越往后就把这在第一篇中好不容易塑造的形象全毁掉了,也就是之前的努力全白费了,后面两篇全是写一些俗事,想要表达出乡村教师的高尚性全部白费了

失望!一流的题材,二流的叙事

乡村教师,不是一个一般人都可以承受的职业,正是因为这个职业非常艰苦,非常崇高,所以要写起来格外困难。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材。但是阅毕全书,我却觉得很失望,作者确实不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啊——虽然有的地方挺感人的!但再感人的故事如果让一个不会说话的人来说,都会让人觉得遗憾——至少我就觉得挺遗憾。但是也许是题材的关系吧,该书能得茅盾文字奖,但它的确让我失望了!

用疼痛的文字记录平凡的英雄

在一个下雨的日子,原本的出行计划被取消,我用了一个上午窝在沙发里看完了整本书。最大的感受是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工作。当我们不停的在埋怨工作的辛苦和收入的不平衡时,让我们想想这些善良的乡村教师。要努力,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厚重,值得一读再读

刚刚读完,我想我需要读第二遍第三遍,才能理解这这书。天行者讲述了民办教师的艰苦和艰难,我认为这两个词用的并不好。这部书好不仅是因为他写出了余校长,邓有米,孙四海等这些民办教师在教学岗位上的无私奉献,更将他们背后太复杂的性格,生活,思想写得充实生动,他们之间情谊,与周围人的相处,渐渐变化,发展,好像在这苦的不能再苦的日子里彼此扶持,成为一个大家庭,一个有毒的地方,谁都离不开这样一个地方。这些平凡的人,这个地方,就似一个神奇的东西,深深迷恋。张英才,蓝飞这些年轻教师的成长,他们的转变,他们的所思所愿,所爱所恋,既是个人的成熟,也是这界岭的情谊。我其实对夏雪和骆雨这两个支教的学生更情有独钟。尤其是夏雪,从她开始,渐渐开启了整部书的爱情线。她就似那雪,纯洁美好,也容不得一丝玷污。她的故事仅仅有一点点,就像冰山只漏出一个角。但她整个人就那般有血有肉,让人联想她复杂的背景和感情,也深深的影响了故事中的每一个人。我相信这或许就是这部书的力量。它深深触摸了那那些人太多层次的生活,那些感情,那些厚重,厚重。这部书,厚重。或许读第二遍,我才可能更加明白这些人。

现在的茅盾文学奖……

刚看完了《天行者》,不得不说这本书真的很一般,明显的感觉就是文字有种跳跃感,经常上一句流畅地写一句情节的时候,下句突然就变换了,让我读着读着就晕了,不得不重新返回确认下我是不是读错页了!后来发现这是作者的风格。这本书体裁不错,可是内容还是太套路化了,我猜到了转正名额给了张英才,我也猜到了蓝飞一定会把名额侵占的,张英才一定会再次回到界岭的。甚至第一次张英才跟姚燕通信,我就猜到俩人不会善终的,作者没有让我失望地安排张英才跟砌匠的女儿走到了一起,哪怕是刻意让她长到了十八岁成年。村长余实也不出所料地下台了。作为全国最高的文学奖项,茅奖在一定阶段内确定有很高的含金量,比如《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茶人三步曲》,我搜索了许多茅奖的获奖小说来看,发现现在的茅奖真是大不如往夕,水分太多,政治意味太浓,说白了就是大力宣传主弦律,哪怕作者关起门来尽其所能的意淫,比如《湖光山色》,周大新一定是赵本山的乡村电视剧看多了,典型的科教频道的《致富经》。至于贾平凹的《秦腔》,我就不做评论了!《暗算》我正在看,很一般。

总有一群人,你想了解他们的生活。

“想说界岭小学是一座会显灵的大庙,又不太合适,可它总是让人放心不下,隔一阵子就想着要去朝拜一番。你要小心,那地方,那几个人,是会让你中毒和上瘾的!你这样子只怕是已经沾上了。就像我,这辈子都会被缠得死死的,日日夜夜脱不了身”这本书就是讲了一群脱不开身的民办教师。读着故事,以为发生很久前,但是却发生在21世纪。读着故事,知道了这帮人有多苦。一辈子下来,要不断地争。要和学生家长争学费,要和村委会争拖欠的工资,要和教育局争转正名额。这本书,不断地围绕着转正名额说事。因为,民办教师,虽然是教师,却不是国家承认的教师,就是这帮不正规的教师,让国家的义务教育得以实现。所以,他们就盼着能变成吃公家饭的正规教师。而不必再一边教学生,一边种地养活自己。他们卑微到什么地步?进到城里正规学校想听课,都被安排先去看学校大门。这还是托了人的。想进城吃口东西,要躲进墙角啃干粮,怕被熟人看见。好不容易盼了个转正名额,三个老师谁也不好去分,就给了新来的老师。最后盼到了转正名额,却又要花万把块钱买自己的工龄,而他们一个月工资还不到100块。不读这本书,真不知道这样的人群还停留在不久之前的世界。山沟里,还有一些人这样坚强的活着。他们知道出了大山,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他们走不动,中毒了。中了这学校和孩子的毒。所以,读这本书的初衷,就是为了了解一群人,就如同毕飞宇《推拿》里面的盲人推拿师群体。这是你即便躺在按摩床上也想不出的一种生活。同样,民办教师的生活也是如此。总有一群人,你不知道他们的生活。而这样一群人,也更应该被人们所了解和关注。

替天行道者,方为天行者

“替天行道”这梁山大旗上的几个字。如果不是封面上的那一盒粉笔,我还以为是流行文学,也正是冲着那盒粉笔,我买下了这本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诠释着为师者至高天职,而“道”者为何?“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民办教师,用自己对生活的执着,对生命的热爱,对人的关怀,诠释者天之道的内涵——奉献。而在这行程里,却面临着无限的阻碍,有一批“余实”埋伏在前面,余实的背后是体制!靠一群无私奉献的教师苦力支撑的民族教育是艰难的,这艰难背后,是可以预见的悲哀.....

心灵上含痛的花儿—闲评《天行者》

《天行者》是《凤凰琴》的延伸篇,以真实感人,心痛,诗意,浪漫的手法,获得第八届茅盾奖,此书的作者刘醒龙,湖北黄冈人。此书首页没有作家的自序,没有名家的感言,只有两行字“献给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目录及其简单,第一部:凤凰琴;第二部:雪笛;第三部:天行者。如此简约,就带着一丝苍凉之感。翻开书卷,仔细看小说的开篇,写景写物,犹如白描,泼墨,却有诗意的元素融入,因为没有写到人,但是这些看似单调的乡村却有着生生不息的暗流在涌动。有个地方男人长得像男苕,女的长得像女苕,从未出过一个大学生,连高中生也没有几个。这就是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界岭。三代教师在严酷及其贫寒的环境下,攥着虔诚的心,为民办教师树立一个个可爱,可敬的形象。过世多年的老校长;有些唯唯诺诺,身上有着神圣使命感,热爱教育事业余校长;诗意浪漫,刚正不阿,为爱而煎熬一辈子的孙四海;有些小聪明,贪便宜,最后为校长张英才转正费而贪污的邓有米;走出与世隔绝的界岭小学,但是一直关注,无法摆脱放下心的万站长。另一个有以上几位优点的胡校长,最后倒在一生所希望转正黎明前的黑暗里。表现当代新生力量,贯穿着全部小说的中心人物--张英才;有些过分聪明的蓝飞;这几位教师虽然有着一些小民意识,但是对教育事业一直执着,对山区贫困的学生如自己的孩子一般无微不至尽其所能的关怀,一切都因为有爱,爱之花开在心里。作者小说里的几位女性人物,写的柔软,温和,美丽,看着让人潸然泪下。热爱生活,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叶碧秋;家有瘫痪在床,时常辱骂她的丈夫,在世俗的压力下与孙四海缠绵、卑微相爱着的王小兰;爽快乐观、爱恨分明的蓝小梅;热爱诗歌,为了纯洁爱而自杀的夏雪;泼辣转为柔情似水最后得血癌的李芳;一听到而凤凰琴无法安静,一心想寻死,最后心满意足安静离开人世--明爱芬。这些活生生的人物,作者从这些女性人物的一颦一笑一转身,一个手指的微动,丝丝入扣,可见作者温暖,冷静的描写,是融入了爱与感恩的情节在里面。这些教师有着不同的故事,经历,情感,他们没有粉妆出场,没有豪言壮语,作者用流水般笔墨,如实,不加修饰的笔触,描写了他们一个个在山区的生活,心路历程,情感波折,时时可以看到作者的细腻,看到笔触简约之处让人怦然心动的一瞬间。教师们在艰苦条件下,却处处有诗意出现在文字里,开篇第一段有着散文诗的风格。第二部“雪笛”第一句就带着诗意与浪漫的情结,看着深深被打动。“落雪的时候,鸟都不飞,云也不飘,只有界岭小学的笛声还能与雪花一道轻舞飞扬。”还有叶芝的诗《当你老了》,“当你老了,头发也白了,暮思昏沉……”一首诗,由清纯的夏雪老师带到界岭,影响了整个界岭要表达情爱的人内心,最后在万站长念给病危的妻子时,我感动流泪了。也就是一种看着别人的故事,流着自己眼泪的情形,遥想自己老了后,能否有人如此念此首诗?第三部里有一首李子写的诗: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了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时间上淡淡的跨越,却在心中散发着花香,香味浓而烈,震撼刺痛。不由也会想起自己过早离世的母亲。中国农村的民办教师,一度有四百万之多。在极其贫困条件下担负着教育阶段的一亿几千万的中小学生。把文化传播传到这些封闭的角落里,付出与所得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民办教师的三次转正,分为了三部曲,一次比一次荒唐,不可思议,因而一曲比一曲心痛,如心灵上开出的一朵含痛的花儿,凄凉,纯洁,唯美。有评论家说:“《天行者》是沉重的,它仿佛一首曲调苍凉的现实之歌,为中国20世纪后期的民办老师命运进行了一次庄严的祭奠,也为中国乡村知识分子的抗争进行了一次辉煌的抒写。”刘醒龙在《天行者》中写道,这些处在最底层的乡村教师,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对孩子们的爱。“中国乡村教育最缺乏的不是教师,而是这样一种扎根精神。”天行,语出《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个有深厚品德的人,才能成为栋梁;一个自强的人,才能成为英雄!恍然又想起刘醒龙的感言: “《凤凰琴》表现的是我对生活的感动,《天行者》表现的是我对历史的沉思……我发现自己的内心里充满感恩。因为,我看得见,如果没有那些可以被后人认为是水平不高的乡村教师哺育,那个时代的乡村心灵只能是一片荒漠。”我们要感谢作者为这些默默苦行的英雄们献上了一首感动地深厚凝重的曲子,使之开出含痛花儿让今天享受幸福生活的人们能欣赏,读懂,理解,并怀着感恩的心看待昨天与今天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民办教师=民间英雄?

刘醒龙因为描写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族英雄的小说《天行者》,获得2011年度的茅盾文学奖。我很是认真地看完了这本小说,也为其感动,但总的说,如果说这就代表了中国文学的最高标准的话,那么中国的最高标准实在是挺低的。如果作家不是顶着湖北作协副主席等作协的头衔,而是一普通作家的话,我相信可能很难拿到这个奖的。民办教师在五十年代开始就出现在中国农村的学校里,为乡村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1977年,居然全国有491万的民办教师。平均下来,不到200人就有一个民办教师,这个数字是很奇怪的。这些民办教师长期扎根在农村的中小学,一方面拿着非常低微的收入,而且还经常被拖欠(因为不是政府拨款而是乡村自筹),一方面自己的素质本身就低,大部分可能也就是初高中毕业生,而且也没有任何机会得到知识的更新和职业的提升,一直在很低的水准上。很多的民办教师其实都是兼职的,就是半农半师,因为那份收入确实支撑不了整个家庭,必须有副业,书中的孙四海就需要靠茯苓,邓有米就靠打零工。中国的问题各式各样,也许归根到一个问题,就是穷,没钱。民办教师问题也是如此。书中围绕着的主线就是民办教师怎样转正,怎样生活的问题。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也不会有机会去想形而上的东西,生存的压力已经让他们喘不过气来。这也是当时农村农民的写照,只不过民办教师大部分时间不是在务农而是在教书上,从生活方式上并没有太多的差异。其实民办教师问题之复杂,绝对不是象书里这样轻描淡写地最终得到解决。在中国的近500万的民办教师,绝非书中描写的这几位铿锵汉子所能代表的。大量的民办教师素质很低,难以为人师表,更不知道有多少是纯粹吃空饷的。在这个转正过程中,都不知道有多少弄虚作假,有多少没教过一天书的所谓“民办教师”被转正。而真正的深山老林里面的民办教师,却拿不出相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天文数字的“赎回工龄费”而无法转为公办。在中国,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也许更高一些。界岭的这几位有良心的民办教师,还有教育站的老万,都被塑造成基本上都是道德上的完人。在转正指标上,可以互相推让;在校舍翻修上,可以自己垫钱;在学生无力购买课本时,可以给钱买。我说这些真不能代表真正的民办教师,在生存压力极大的乡村,这种温良恭俭让却能够屡屡发生,不得不给人一种很不真实的感觉。作者多少还是为了塑造高大全的“民间英雄”上,就连最后邓有米的受贿,目的还是高尚的,是为了给余校长和孙四海交上转正的工龄款。我只能说这是一种乌托邦。正因为如此,给民办教师“民间英雄”的称号,我觉得有些滑稽。既然做了教师,无论公办民办,都是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这是一个无奈的职业,没有几个民办教师会满意于自己的待遇,他们只是无奈地服从制度的安排,不断地抗争却几乎都要碰到头破血流。他们是一群可怜的人,却被作者冠以“天行者”这样的潇洒名头,不知这名字怎么想出来的?书中最终以比较美满的结局结束,余校长靠着邓有米受贿的一万多元顺利转正了,跟蓝小梅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孙四海尽管失去了王小兰,但却莫名其妙当上了村长,而且有了李子这个好女儿。张英才大概也跟叶碧超走到一起,扎根深山中。只有邓有米倒霉些,但好像结局还好,去给一个房地产老板的儿子当私人教师。书中基本没有写道,几十年了,这些民办老师的知识没有更新,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随着乡村城镇化还有生源的减少,学校迟早都会被合并,民办教师何去何从?很多民办教师都交不起那天价的转正款,下场如何?也许更加奢望的是,批判这样一个存在极不公平的社会,批判造成这种不公平社会的社会制度,反思造成这种不公平制度的根源。也许,这些不是一个制度受益者所能够想到的或者可以做到的。这本书,从文笔上看,可以成为朴实,但似乎也太过朴实了,但有时候还要逗弄一两句现代词汇,譬如蓝小梅怎么可能知道“资深美女”这样的词汇并自封自己?反而起到很突兀的感觉。

民办教师的命运

民办教师有多苦就有多渴望转正。在《天行者》里,作者讲述了一个偏僻村庄一所不起眼的小学三个民办教师感人肺腑的故事。张英才来了又走,夏雪来了又走,骆雨来了又走,蓝飞来了也走了。但他们却都中了这所小学的毒,张英才最后还是回来了。一个小村庄,一所小学校,却尽是人情世故。两次转正的机会都让给年轻教师,其中有多少苦不堪言也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但他们甘为民办教师,他们就是伟大的。直到上面传下红头文件,所有民办教师只要交足工龄钱就可以直接转为公办教师,这无疑是可喜又可悲的消息。对于民办教师而言,一个月70元的工资,而且还会被拖欠,怎么可能交足上千上万的工龄钱呢?只有邓有米,30年来省吃俭用才真正转为公办教师。但他始终放心不下余校长和孙四海,他们三个是界岭村的刘关张,于是他听信了村长的话动了新建教学楼资金的念头,最后自己被开除了公职逃离到别的地方。可是就算是这样,他还是让妻子讨回了之前上缴的工龄钱帮助余校长转正成功。孙四海最后因不满村长的蛮横毅然参加了新一届的村长选举终于赢得了民心。好人终究是有好报的。本书中,还有几份可贵的爱情。孙四海和李小兰尽管是以悲剧收场,但他们的爱情真的是可歌可泣,只要从孙四海的笛声中就可以听出来一缕缕的想念。余校长与蓝小梅终是修成正果。还有万站长终于和妻子李芬尝到了爱情的滋味。还有学生叶碧秋对教师张英才的暗恋。当然,最可爱的还是村里的小学生。人们总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都不假,那里的孩子有时候懂事得就叫人心疼。最后说一下作者的写作手法。不得不承认,一开始我以为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张英才,最后才明白这部作品里的每个人都应该是主人公,或者说所有的民办教师都是刘醒龙笔下的主人公。一曲凤凰琴始,一曲凤凰琴落,故事还没有结束。界岭小学的国旗依旧会每日都升起,那首《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已经唱进每个人的心中。

天行者。对,是天行者!

教师,一直是我梦寐求之的工作,虽然现而今大部分的教育工作者已然辜负了“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称呼,但,他的巨大使命与历史意义确实是其他职业所无法企及的。如果真的有来生,如果真的可以与世无争,我一定做一名教师!

中了界领的毒有多深,民办教师的路就有多坎坷

作者: 刘醒龙isbn: 7020075584书名: 天行者页数: 293定价: 18.00元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装帧: 平装出版年: 2009-5中了界领的毒有多深,民办教师的路就有多坎坷。

那些质朴直达人心

昨晚从半夜12点到凌晨3点半,今天下午2点到5:50,把《天行者》看完了,很多年没有读到过这样好的小说了。界岭一群民办教师的三次转正经历,中国乡村教育之殇之星火之黑色幽默。这些年看过太多涂着各色粉底的文字,突然看到这种质朴的行文内心一阵感动,简单的文字,平实的句子,作者严格控制着自己的情绪,这样的题材可以煽情的地方太多,可他仍然通篇保持冷静的笔调,但是闪耀在文中的各种真挚情感仍然能够被读者捕捉。有一段写到衣着最为破漏的孩子,欢喜地披着国旗跑进教室,看到这句话你以为作者的点在哪里?结合语境就知道,这孩子欢天喜地是因为国旗披在他漏风的衣服上让他更暖和了一些。这种辛酸的黑色幽默写来淡然,看着心酸。 小说于2009年写完,但是看完觉得作者仿佛从来没有来过2005年之后的世界,文字风格,叙事方式一点没有受到如今新媒体、网络等时髦玩意儿的影响,最为时尚的字眼大概就是斗蓝与村长余实在黑板上斗狠写的“xx一生气,后果很严重”了吧?情节构建就是80、90年代小说中常见的那种风格,平实有张力,但转折的时候总是出现一个救世主式的小英雄,在人物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时候,英雄神秘出招,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省报大记者王解放,这个王主任在文中的法力已经大到了“给副厅长写一封信”,于是“两万”赃款就顺利退回的程度。语言情节构建出了一个很贴近现实的世界,但你仍然能够感觉到这是基于现实的构建,而不是现实本身,原因在于人物语言有时候过于文气,让人觉得只是作者借人物之口写自己的话,不全像是人物自己说的。情节也有点过于机巧,当然,这是小说的需要,纯自然主义的写法或许不适合这类题材。一口气看完,那种真挚直达心灵,仿佛自己也在渐渐回归,当你一眼看到乡村民办教师每一天的生活,他们那么点可怜又自尊的需求,现实的困顿与百折不挠的希望——有时候他们内心甚至明白极有可能一辈子也转不了公办教师,但仍然丢弃不了那样一个希望,反过来想这浮城里的蝇营狗苟顿觉小透了。

李子的诗,可能不叫诗,依旧感人

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考

向民间教育者的奉献和付出致敬之作

现在新闻里也不乏偏远贫穷地区的民间教育守卫者的事迹新闻,在我们都市里困倦挣扎房车奶粉一族看来,尽管有些不一样,但也仅仅停留在不一样的感觉而已。仿佛我们过着我们的困惑,他们过着他们的不易,井水不犯河水。我们互相也救不了谁,也不必救谁,连崇敬的时间都没有,倒反而一个制片人为了一部导演遗作电影的排片率不高,面临下映的一跪更让人感动触动得稀里哗啦,泪如雨下。说起来,什么才能令我们感动了,什么才能令当今城市人感动了,这是个答案看起来很随机的问题。感触是看了这部作品之后,我也并不是对这群跟我挨不着边的人物一点触动也没有,但感动只是在某些时候,那么短暂的一晃而过。============我是关键情节的分割线=======================界岭,一个穷乡僻壤的山村,以出男苕女苕而出名的村子(就是说这个村子普遍教育程度极其低),界岭小学,一所建在山中的民办小学,全校连校长一起只有3个民办教师,教着1-6年纪学生,年年招生率不到60%,还要靠校长每年到村子里挨家挨户游说手头并不宽松的学生家长,以及不顾个人生活拮据,接济十几个困难学生的饭食书本才能够凑到这个入学人数。三个民办教师坚守了十几年,余校长就是无私,邓有米精明,孙四海清高,但都没有影响这三个性格迥异的男人们抱成一块维持着学校。他们仅有的、会明说、会暗想的,永远的心结,永远的不安,就是期待有一天可以转正成为公办教师。一则工资收入会有保障,不用每年看村长和村会计的脸色施舍一点的民办教师的微博工资和校舍维修金,也不用数着年底返乡学生家长带给孩子们的糖果垃圾纸片,来揣度村子当年的收入情况,再估摸着是否能够村委那要到往年拖欠的工资的比例和时机。这些,始终在那里的人始终就只能以牺牲和自助来生存,无论是老婆得病,学生招生,学校食宿,校舍遇灾,靠的从来就是他们自己和尚有良知有感情对教育有点尊重和期待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们的互助,或者自己想办法,躲狼狗,或者额外靠学生上学路上拾点草饲料帮老师喂猪,甚至偷偷不济还砍过一颗山里的红豆杉冒着犯法的危险卖点小钱贴不上学校支出便还成了把柄。都是看起来那么苦哈哈,没有希望。从外面到界岭小学又走出去的有五个人。一个是很早之前的民办教师,万站长,走出来后当了乡教育站站长,虽然也有自己为官的一套小九九,但总体还是很念着界岭小学的;张英才,万站长的侄子,高考落榜的偏科生,被舅舅安排进民办小学博政绩,求锻炼的小年轻,也是为了出来后好升级公办教师的一步棋,他虽然在界岭小学待得不久,在时,也并不安分,但终究中了界岭三元老的毒,因着一篇反映民办小学日常生活的文章而跃出了龙门,竟轻巧地取得了转正指标,成了公办教师,还去县里培训,并被破格上了大学,走出多年未回过界岭小学的他,在心里还是顾念着,一心想回报愧疚;夏雪,一个忧郁的为着逃避个人情感婚姻问题而想在一段支教生活中寻找意义和存在感的城里来的支教生,神秘地来神秘地去,她的浪漫和情绪终归给她枯燥的人生寻到了那么一点点安慰;骆雨,估计也是个想通过事迹给自己增加或谋求某种精彩的支教生,幼稚地想通过大冬天和学生们一样光脚上课,表现对寒冬恶劣环境和艰难生活的忍耐力,导致大病只得返回省城治病,;蓝飞,已经心不在教育,而志在官场谋出路,求变局的民办教师,尽管有私吞公办教师名额的不齿劣迹,但这个人到底目标明确,敢想敢干,而且对于改变界岭存在的不公平有推动作用,除了夏雪因不可知的原因不在人世,这四个从界岭小学走出来的人,应该说都还发展得不错,因为他们年轻,他们学历高,他们本就不是界岭人,他们都有更多的选择,所以,注定界岭小学三元老求公办教师资格而不得,几次转正事件都无奈错过。他们盼了一辈子,前两次让给年轻人,且三人有着不明言的义气,三人同进退。而最后国家一下政策来了,只要交钱补了工龄都可以转正,看似都解决了,可这反而成了更大的悲剧。本就一辈子贫困,收入难以保障,还要自谋生计的民办教师根本不可能筹得出这笔与他们收入相距甚远的巨款。数字这个最公开透明的指标一下就让所有希望变成泡影,余和孙反而不想了,接受了。有老婆贴补,长年节俭精明的邓有米虽然交得起也拿到了转公资格,可为了余和孙铤而走险私收建筑队回扣给他两交工龄款,事情败露,不仅获得了捐款父母的谅解,还逃出城里教大款儿子辅导而有了另一个出路,他们都硬气得面对了村里坏人的阴谋。这作品最后有了些大团圆喜剧风格,不过仍掩盖不了中国广大地方民间教育的不易和地方组织的不作为、反作为,掩盖不了还留存着大量现实问题有待解决,教育力量的不足,政府和村民对教育投入和认可缺乏普遍性,极度缺乏教育人员的经济和精神上的重视。比之新闻,也许,我知道了更多这些人群的故事,知道了这些人也有自己的情感和过去,万站长和蓝小梅,孙四海和王小兰,余校长和蓝小梅,如果只是听到一些闲话短语,可能我们立马就对这些为人师表的民间英雄产生怀疑了呢,可是,是人就有故事,故事总是有因由的,到头来,总是合理的。人不是单一面的,想想我们自己身上也多少发生着不合情理,甚至看似截取出来有悖道德的,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吧。还有一个,我发现读小说时,往往作者都是把当事人的遭遇轻描淡写,就是陈述一些事实而已,即使有心理描写和表情,也都是一笔就过,不会让遭遇感停留,但就我们读来,却能感受到主人公是承受了多大的痛苦,是怎么承受下来了啊,好的故事诉说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地传递了情感的吧。

厚重大地上的至高感动

如果开篇在乡村风景的描写外,再加上一位如巧珍般的少女表白心迹的歌声,那么我一定认为这部著作是《人生》,是路遥笔下婉转曲折,历尽苦乐,让人扪心自省的悲伤之作。可是读着读着,才发现这不是《人生》,主人翁也不是高加林,是张英才。合上书,静静遐想,刘醒龙的《天行者》既不是一个人命运的交响曲,也不是各种爱恨情仇的展示台,是“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的群画像,描摹的细致感人,而这群民间英雄就是乡村民办教师,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默默奉献,传播文明。同样是高考落榜,张英才和高加林命运是相似的,都有着从农村到城市再到农村的人生轨迹。但回归是不同的,高加林在抛弃爱情、放下良知后个人突围未成功,命运打了个回旋,不得不回到农村来,是失意者回归。而张英才是情感的回归,是“中了界岭小学的毒”,有着一种引力牵引他回去,是他心灵的抉择,无关外界干扰。都有物是人非、今昔非比的感慨,但是这部书中多的不是一种悲凉,而是一种历尽艰辛而愈坚强和致新异明世辨的期待。分析了这些,其实只是说了题外话,张英才不是主人翁,他只是这群民间英雄的一份子,作者借张英才的视觉为我们开了一扇窗,让人们看到了在厚重大地上的默默苦行者。对待这个英雄群体,我们像张英才一样,从不解到慢慢“中毒”,被他们的精神熏陶,最终界岭小学成为张英才的魂牵梦绕之地,我们也在同他们一起经历,心情也在跌宕起伏。描摹这样一份至深情感,偏偏从最浅处入手,让不明所以的我们一次次被感动,由浅入深的过程中,这份在民办教师中朴实又伟大的精神就这样彰显出来。余校长、孙四海、邓有米,很难把他们一一拎出来细评,因为他们是一个联合体,息息相关。他们或执着,或清高,或精明,性格迥异却在特定的环境中相互扶持,建立起亲人般的情谊,这也许就是那片热土上升腾的希望。他们拿着最微薄的工资,却是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用心血去哺育这文化贫瘠的大地,即使天塌地陷,有他们在,传承文化的学校就屹立不倒;即使没有了一切,他们仍唱着《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界岭小学的三次民办教师转正,每次都百转千折,让人揪心痛惜,掺杂了各种纠结痛苦,渗透了各种情感悠长。也许正是在绝境中的人物才能体现出人性的闪光点,相对遗世独立的小世界里的凄风苦雨,不是精明的预测,也不是狡猾的权谋,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直面对撞,人情温暖的间接体现。第一次转正,余校长与张英才之间的谦让,以及明爱芬在填着表格中的逝去牵动了让我们感动的神经。第二次,蓝飞的私自占用名额,让人气愤,可以让我们看到宽容的力量,善良的人心,这是我们在冷漠的生活中多么缺少的东西啊。第三次转正开始似乎是毫无悬念的,因为有“红头文件”,可正是这像二十二条军规的政策,才产生真正的悲剧。他们已经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最后转正竟然还要自己掏钱买断工龄。于是先转正的邓有米为了凑给余校长孙四海转正的两万块钱做了错事,村长余实乘机敲诈,官员沆瀣一气,最终界岭小学的新校舍塌毁,一切不能再坏。而每次转正不成,暴雪的降临也意味深长,是天公为他们报屈,还是想让这些争斗不再,让一切纯粹美好?书里面对人物的细致描写也陈述了让人泪流的情感。像李子为妈妈写的小诗: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了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界岭小学每天风雨不误的升国旗仪式,清早的初阳,褪色的旗帜,笛声伴奏,一群稚气的孩子肃穆的望着五星红旗的缓缓升起。还有夏雪父母为完成夏雪遗愿,把积蓄捐出为界岭小学建新校舍。什么是“中毒”“上瘾”,就是本来你认为它很轻很轻,不过是一串气泡,一个涟漪,可当你离开,才发现它已在你心中生了根,发了芽,一如我们心中的故乡。这本书,一开始,我也认为浅浅阅读后就束之高阁,或许遗忘了,可是不经意间的回想,才发现它已潜入记忆深处,如影随形,再难抹去。

替书惋惜

这样一部小说,居然只有这么几个人评论,先不去评论作者的写作水平如何,单就这样的题材,就应该让更多的人来阅读,来了解当代的中国,并且是更加深入的。如今的中国,不是你看到的北上广那样,更真实的中国,在边远的乡村。

庶民英雄的胜利

天行者是写民办教师的。在阅读之前,民办教师给我的印象无疑是高大的、委屈的、英雄的。还记得前些日子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遣散民办教师时,自己内心的震撼和难过。他们撑起了农村教育的半边天,理应不该得到这样的结局。书中有一句话写得我现在还记忆深刻,说省教育厅正在修高的不能高的大楼,修大楼的钱稍微省下一些来,多少民办教师转正的工龄费就出来了。坦白说,我们的政府有钱,但是把钱投到什么地方,敢不敢往教育上投钱值得我们深思。我推荐这本小说,是因为它的描写比较草根,和我印象中的民办教师高大形象有些出入和差距,正是这种差距和出入显得小说更加真实、原生态。印象中非常有趣的情节是蓝飞出招给张英才,让他装作学习的样子,引得其他三位老师纷纷出招跟进,很是有趣。换句话说,转正名额,是民办教师的希望,只要有希望,大家就有盼头,让我想起来大学老师说过的所谓的编制的确是知识分子的肉骨头。书中也出现了支教大学生的形象,虽然人物描写是粗线条的、并且有意隐去了很多情节,留给大家自由想象,但是整体而言,情节安排得比较紧凑,相当不错。看完不少朋友的点评,我也有这种感觉,语言风格似乎不是我喜欢的、人物形象似乎多少都是淳朴略带奸诈的、故事情节挺无趣的,但是这些缺点集合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却发现我挺喜欢它的~ 希望大家都读读

读《天行者》

读《天行者》“大家希望你将来有出息,不管到那里,都莫忘记还有一个叫界岭的地方,那里孩子上学还很困难。”——《天行者》同是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天行者》没有《推拿》那么细腻的感动。这是部没有什么优雅文字的小说,也没有莫测高深的段落,读起来似乎没什么厚实的渲染力。但是小说的表达方式是与小说本身内容契合的,写乡村,大山,民办教师,自然要用土一样的风格。《天行者》开篇是有冷幽默性质的,往后这种色彩逐渐隐退,反而有中气不足。所以我对张英才这个人印象最深。全书主线不是直接写民办教师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为学生服务,而是通过民办教师的转正问题带动了一系列其他的描写。张英才刚到界岭时,心里一直期待转正,最后接到名额,却让给了别人。当所有人又把名额给他时。不温不火的情节省略的心里描写不知有多少。下山时只用了中毒来形容,中了界岭的毒,中了民办教师的毒,一辈子忘不了,最终还是回到界岭教书。夏雪跟骆雨这两个支教生,前者是带有浪漫色彩的,跟民办教师孙四海一样朦胧。她一来一去,飘渺若梦,我觉得这个角色的意义除了埋伏笔,其他的也就不太大了。骆雨有点像作秀一样光着脚丫上课,最后还是被界岭小学的质朴打动,哮喘病好了依然坚持要回来教书外来的人,走出去的人,共同一点就是中了界岭的毒,一生都关心,难以忘怀这里的一切。蓝飞的自作主张,占了转正名额,可能正如他说的不能以官治官,以老师治老师,若他没有私心,他则是最深谋远虑的一个。界岭小学三个民办教师则是全书的主要人物,邓有米性格比较复杂。孙四海有浪漫情怀,不过跟王小兰的爱情怎么说我也不能接受,李子的父亲瘫痪在床,妻子跟别人通奸,谁都忍不了,打骂也很正常,后来矛盾深化,出了人命,我也当是果报,不恨李子的父亲。余校长我很喜欢,第一是投了张英才转正的票,第二是主动去省城学习,第三是照顾十几个住在他家的学生,写起来平平淡淡,个中苦处,冷暖自知。土一样平实的文字,很少能写出打动人的情节,最感动的,无非是界岭小学每天的升旗,降旗仪式,教师吹奏国歌,孩子们光着腿肚,在寒风中颤抖的场面,这是界岭的一种精神,也是民办教师几十年坚守如一的精神。明爱芬填转正表死去的时候,看的我心痛如绞,一口气存着,居然就是为了得到公办教师的资格。那些中国大地上培养了一代代农村孩子的人,以前有,现在也有,这是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是他们让中国农村得到文化教育的普及,不至变成荒漠,他们是界岭的脊梁,也是中国的脊梁。2013年12月19日

民办教师的苦与累心中自知

这是我再2012年完整读完的第一本书。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书分为《凤凰琴》、《雪笛》、《天行者》三个部分,是刘醒龙在中篇小说《凤凰琴》的基础上再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群民办教师身上的故事,表现了生活、工作在农村的知识分子命运。用了三个晚上睡前的时间读完,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总是不忍放下,每天都是看到困的实在不行才放下。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民办教师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教师体制,在当年作为教师队伍的有力补充,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一般工作在公办教师不愿意去的地方,拿着那微薄的工资,奋战在地理位置偏僻、条件最艰苦的教育一线,苦和泪,也只有往肚子里咽,盼望着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转成公办教师。

界岭在否

其实,一开始也只是因为茅盾文学奖,才对这部作品有所兴趣,在后来是因为知道这部作品的题材,阅读欲而愈发浓厚。就在买书回来后的,翻阅几页,就感觉到这确是一部好书。我不知道这是否为真实的故事改编,但我是愿意相信有这样的,或是说和界岭相似的地方,相似的故事存在!也许在祖国农村这片大地上,曾经也是像书中所述如此光景。在阅读完这作品后,我是在想着这书的主题,后来,我想这书主题应该为“爱”。在书中,这是余校长在对蓝飞窃取转正资格后说的一句话“因为爱”,所以界岭才会有这样的温暖的故事。爱,始终贯穿着故事始终,爱,因为那样艰苦的环境而愈发珍贵。

“凡事一到界岭,就变得既是正面,也是反面。”

应该说,作者将人物的形象塑造得典型而又鲜活。在都市中浸淫日久,读这样的书,有一种清醒的作用。然而,每每又令人在琐事中迷失方向。这也许是一种境界,一种能够将写实写得正面而又不乏现实的力道。这本书中没有那么犀利的反叛和批评,反而能够将人们引向对人性自身的反思和拷问。每一个群体都是有善与恶相互交织的多面体,在其中能够活出来的人真不容易。如果说《凤凰琴》还是一部讴歌的话,到《天行者》就完完全全是反思了。从《凤凰琴》到《天行者》,界岭环境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政策的推行,年轻人的成长,让人感叹。但循着几条关于身份、感情、友情的线索,你仍然能够回过头去见到一群人数十年的生活历程,仍然能够感受到每一个历经沧桑的故事的背后,其实都有着坚持、汗水、斗争、妥协,激越、愤懑和无奈的接受。最重要的是,还有对一些微不足道的信念的怀疑。

教师最重要的是善良《天行者》

教师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善良的心《天行者》读过很多关于教育的小说,这一本最能震撼我的心。早就知道刘醒龙的《凤凰琴》,也听说过这部电影,可惜是八十年代拍摄的,那时候我还小,没看过。这次打开这本书是因为《天行者》获得了今年的矛盾文学奖,矛盾文学奖三年才评一次,这两次评得还算是挺有水准,至少比鲁迅文学奖要好得多。今年评选出五部长篇,除了张炜的10本《你在高原》没看外,都读完了,都很不错,《天行者》放在了最后,因为打开一看,见里面第一篇是《凤凰琴》,第二篇是《雪笛》,第三篇是《天行者》,就以为是一部中篇的合集,中篇就没有长篇的那种分量。可是等到打开以后,《凤凰琴》还是让我感觉到了那种心灵的震荡,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每个月只挣七十元钱的民办教师,其中一半村里还总拖欠他们,可是他们却为了村里的孩子,能够上学,为孩子油印教材,让道远的孩子住在自己的家里,卖了自己种的中药来为学校维修校舍。是他们伟大吗?如果作者那么写就失去了力量,他们都有自己的私心,都想要转正,家里也都需要钱,可是当道义、善良、责任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一次一次把转为公办教师的机会让给了别人。那是他们一生的理想啊!民办教师真苦,用他们的话来讲还不如乞丐,村子里面最穷的肯定是民办教师,可是农村真的离不开他们,支撑他们的绝对不仅仅是转正那个遥不可及的希望,更重要的是那些孩子,那些农村的孩子,山里的孩子,那些他们亲朋好友,那些他们看着一点点长大的孩子。他们不去做教师,这些孩子就没有学上。当你站在讲台前,和孩子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一旦成为了教师,那么你就知道了你的责任。房子坏了怎么办?天气冷了怎么办?孩子回家没人送怎么办?孩子们没有教材怎么办?我们成人可以等,等到中国富裕了,等到可以解决那些问题的时候的到来,可是孩子呢?孩子等得起吗?于是这些民办教师就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用自己最柔弱的肩膀勇敢地抗了起来。几次读着读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既为他们生活的艰苦而落泪,更为他们面对转正的指标的时候能够放弃而落泪。读完《凤凰琴》才发现后面的故事是《凤凰琴》的延续,原来这是多年以后刘醒龙续写出的一部长篇。那个年代那个环境中,很多我们不理解的东西放到了那个叫做界岭的小山村里,都变得很自然。那些人是那么微不足道,那么贫穷,那么渺小,当他们面对人生的抉择时,他们完全可以选择让自己转正,可是为了他们心中那一点善良,他们竟然放弃了!于是他们那一点点的善良就让我们知道了,谁才是真正了不起的有尊严的人。不是逃离了界岭的支教生夏雪、骆雨,也不是在界岭转正的张英才、蓝飞,最让我们放不下的,最让我们感动的是那三位界岭的民办教师余校长、邓有米和孙四海。中国曾经有四十万民办教师,还有更多曾经当过民办教师的农民,是他们支撑了中国最边远最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为此他们付出了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我们所有中国人都亏欠他们太多。

从凤凰琴到天行者

这只是一篇读后感——确切地说,是一篇读后的胡思乱想,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一篇书评——因为书评在我看来是应该比现在中文系学生本科所写的所有长篇论文加起来都要认真和真诚的。我没读过刘醒龙,确切地说,不止是刘醒龙,国内国外的作家作品我读的都不多,虽然貌似我读的不少,但其实我一直没搞明白这种貌似到底都是从哪儿的来的。反正都是无关紧要的,所以我也不去纠缠。我是在网上看新闻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许戈辉的某一期访谈节目,访谈的对象就是刘醒龙。整个访谈过程,谈得比较多的不是家庭出身、少年往事、成名艰辛路,似乎对明星演员谈这些比较有意思,对一位作家,谈这些干嘛呀?连八卦都算不上,勉强算是八卦了,又不是美女作家或是身体写作神马的,一年过半百的大叔,估计也没人有八的劲头儿。“中国农村的民办教师,一度有四百万人之多。这些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是他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担负着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亿几千万农村中小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将现代文明播散到最偏僻的角落。他们付出巨大而所得却甚少。”对于文学,我是更倾向于在文学内部进行探讨和解读的,我并不反对文化研究,也完全理解以文学文本为资料去进行历史的和社会学的研究。但,对于当今流行的泛文化研究,则多少显得不难么喜欢。似乎文学自身就不能活,扩充的文学研究的标签才显得一个人到底多牛逼。如果是基于文学文本的,那么这么文化研究无论多么泛、广,都应该是包含在文学研究之内的。文化研究或文化批评,怎么可能凌驾于整个文学研究之上呢?这是,我对泛文化批评的一点疑惑。但我自己也是用卡尔维诺的《黑羊》分析过不平等的产生的。我开始系统地学习社会学方面的知识,以多元化和复杂化自己的只是框架,到现在也依然没有写出一篇正经的社会学论文。无论是课程论文,还是项目或专题,老师们要求我们交上去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或题目以进行指导或参考,这时候发生在其他同学身上的事情或是表扬赞美,或是建议指正,而发生在我这里,似乎通常都是一件事:该同学问题意识很强、对现象或时间敏感/敏锐。但,紧接着,无论我选择的问题有多么有意义,都木有写出有意义的论文来。至少到现在是这样的。在这多种的问题之后,我自己内心最感兴趣的是三个对于论文写作也许不那么有意义的问题——至少对于本科阶段的论文写作来说几乎是无意义的。一个是民办教师和赤脚医生这两个群体,一个是关于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对于这个问题,倒是花过一个假期看资料,不过还没有进行田野),还有……(这个先不说)。《天行者》是刘醒龙在写作完《圣天门口》之后,整理自己的过去的作品和资料时,发现十多年前就已完成的中篇小说《凤凰琴》太多简省,那是一个丰富厚重的故事,但那时的呈现显然深度和厚度都还不厚。于是刘醒龙对《凤凰琴》进行了重写,成为了现在这本《天行者》。在《天行者》中,刘醒龙讲了一个极为感动人的故事,作为一个不轻易被感动的读者,在感动这个层面,我喜欢这部作品,这个故事。但,同时,我也认为《天行者》并不是一部好的小说。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它有厚重的历史和社会意义,但我还处于一个对技艺更感兴趣的阶段。刘醒龙的叙述语言太过跳脱和直接,没有流畅感,这种叙述风格不时地让我想起《故事会》或者是《百花悬念故事》之类的故事刊物中的故事。这是一本都厚重意义的文本,可以作为文化和社会研究的重要资料,但是,碰巧它碰到的是一位对于文化研究不难么感兴趣的读者。只能说是不相切合。读完了,我很感动,但作为小说,我不认为它有多好,也没那么喜欢。我喜欢的小说,还是卡尔维诺写宇宙故事那样的。至少现在是这样的。

茅盾文学奖总结

农村乡下山沟沟 贫瘠落后啃窝头 交通靠走 通讯靠吼 干部领导都腐败 改革面前拦路狗 承包计生扫文盲 光棍寡妇混上床 儿子偏爱仇家女 初恋必嫁残废郎。。。。。。。。。。。。。。。。。。。。。。。。。。。。。。。。。。。。。。。。。。。。。。。。。。。。。。。。。。。。。。。。。。。。。。。。。。。。。。。。。。。。。。。。。。。。。。。。。。

一本《天行者》,一曲凤凰琴,一枚苦涩的黄连..

也许是因为这是学校布置的阅读任务,所以,看书的时候不免多了一些急躁,但小说毕竟是具有魅力,到最后竟也到了不忍放下的地步。民办教师,这个一直是一个沉重话题。很多人不忍面对,但其身份存在的问题却一直赤裸裸的展现在人们面前,让人必须直面。我不敢说自己对书中故事的时代背景多么了解,也不敢承认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体会有多深..那就仅自己的一点点体会来谈吧..第一部《凤凰琴》,由张英才来,凤凰琴声起,到张英才转正,带走了凤凰琴,山里又只剩下孙四海和邓有米的笛声,山谷还是回荡着忧伤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也许这一部,只是一个长长的引子,将善良无私却也充满心机的余校长,内心复杂却无私心的孙四海,一心想着转正的邓有米,一个一个拉上前来介绍給读者。《凤凰琴》的最后,张英才跟着万站长走了,万站长似变戏法似的拾起的硬币,又使人感到仿佛回到了张刚刚来到界岭小学的时候,一个回环,牢牢地圈住界岭小学。让我们愈发对张所说的“来了一趟界岭,就会中了它的毒,余校长的毒,孙四海的毒,邓有米的毒,一个都沾不得,一旦沾上,就再也逃不掉了。”看似调侃,却也实在值得人们反复回味。有了这句话,也许便不难理解后来夏雪的父母捐钱給学校,骆雨明明有哮喘却还是上山来看看,以及蓝飞(个人觉得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值得人们关注的一个人物)一再回校的行为吧。第二部《雪笛》,我觉得一部分谈不上高潮,或者说,整本小说的高潮都不是那么明显。夏雪,骆雨,再是蓝飞,每一个的出场,都给读者一种注定要下场的预感。夏雪和骆雨的人物设置,没有什么创意,看了出场,便仿佛连结局是什么都知道了;蓝飞到来虽让人有些意外,却也仿佛是在情理之中(不过他后来遵守若言帮助界岭,还是让人相当感动的),不过这样的感觉却不似欧亨利的小说结局那般讨人喜爱,反多了些刻意制造的蹩脚..本人不怎么喜欢这一部分的安排,总有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感觉,并且心里还跟三位老师一样,挂念着张英才。来来往往之中,村长的“”村阀形象得到突出(第三部中更为明显),而且三位老师“刘关张”般的深厚情谊,以及舍己为人的精神,他们的团结还是让人为之感动、震撼。第三部《天行者》,从张英才重新出现,带着红头文件上山开始,我便期待着故事的结局,结果故事一直没结束,反倒一波三折,波澜迭起,激起了我不少兴趣,一口气看完了。这一部中,对于每个人的感情生活描绘的太多,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转正的事有了着落,大家都有些闲得原因。反正这个地方对于男女之情挥下的笔墨让人觉得有些多余,还让我觉得有些模仿美国电影中,爱情这种元素的必不可少。故事的结局,每个人物的归处都还算叫人满意,既不是太过现实而有些悲惨,又不是太过美好而不免虚无。王小兰(这个人物我一直不太喜欢,她和孙的爱情的美好、她对李子的母爱让人对她心生好感,但有时说出的一些挑逗性的话语,又让人对着不怎么守妇道的女人有些厌恶)的死,是对她的苦难生活的终结,也是給她与孙的爱情画上的句号。怎么说呢?她死了,在我看来是最完美的结局,可以看出是作者经过一番精心设计的。她若活着,未与李志武离婚,继续着与孙的感情,这样的爱情的美好叫人不敢苟同;但是,若她真与李志武离了婚,与孙名正言顺地在一起,又有多少人敢保证真的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又有多少人真心觉得这样的爱情美好?死亡,才是她的最佳归宿(不过鉴于她是被丈夫掐死的,这个貌似在荒僻的山村,虽有些野蛮,却也还勉强可以接受)。总的来说,这部作品从人物构思上来说,还是用了相当的心思的,每个人物各有其特点,每个人物都叫人又爱又恨,却也立体却也真实。只是文中太多强调每个人的话中话,小动作中的含义,看多了,反倒叫人徒生不少心理压力,以致有些烦闷,不怎么想看下去..一本《天行者》,一曲凤凰琴贯穿始末,合上书本,琴声依旧环绕在耳畔,微苦微涩,好似一枚黄连,却也有微许药效。一所界岭小学,立在山头,等着来年的大雪.......

我看到的是满满的感恩

山村的学生是什么样的,山村是什么样的生活,也许比书里描写的有过之而无不及,才知道自己应该庆幸,应该感恩,至少我们不会认为死在城市的下水道是幸福,以前有一点不顺心的事都会觉得自己总是比别人不幸,现在看来实在是太小题大做万站长婚后一开始的苦是自找的,想在一个人身上找到所有的优点怎么可能呢只要你有心,想做一件事,肯定可以慢慢找到方法,好高鹜远,急于求成是很难收获的,余校长年近五十可以身兼门卫职务,还利用早上上课前的一小时自己练习讲课,下午放学后手抄黑板笔记自己总结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做人的初衷,叶萌虽然因为家庭环境的无奈,外出打工,做一个小清洁工在机遇来临的时候,他的正气也给他带来了福气,可是却没有恃才傲物,仍然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再想想自己,自己以为的苦又真的算是苦吗?生活真的永远出其不意,余校长几乎大半辈子没有离开过学校,下决心出去一次结果转正指标就那么没有了真正的心里有爱是余校长这样吧,面对如此卑鄙的蓝飞都还希望他能好活希望自己也可以有民办教师的胸怀,博爱,少抱怨可怜了王小兰,让余实失去村长的位置实在太便宜他了!

现在的茅盾文学奖……

刚看完了《天行者》,不得不说这本书真的很一般,明显的感觉就是文字有种跳跃感,经常上一句流畅地写一句情节的时候,下句突然就变换了,让我读着读着就晕了,不得不重新返回确认下我是不是读错页了!后来发现这是作者的风格。这本书体裁不错,可是内容还是太套路化了,我猜到了转正名额给了张英才,我也猜到了蓝飞一定会把名额侵占的,张英才一定会再次回到界岭的。甚至第一次张英才跟姚燕通信,我就猜到俩人不会善终的,作者没有让我失望地安排张英才跟砌匠的女儿走到了一起,哪怕是刻意让她长到了十八岁成年。村长余实也不出所料地下台了。作为全国最高的文学奖项,茅奖在一定阶段内确定有很高的含金量,比如《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茶人三步曲》,我搜索了许多茅奖的获奖小说来看,发现现在的茅奖真是大不如往夕,水分太多,政治意味太浓,说白了就是大力宣传主弦律,哪怕作者关起门来尽其所能的意淫,比如《湖光山色》,周大新一定是赵本山的乡村电视剧看多了,典型的科教频道的《致富经》。至于贾平凹的《秦腔》,我就不做评论了!《暗算》我正在看,很

那些人

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次在看书的时候激动地哭了,为那刘关张、张英才、夏雪、骆雨、万站长等人;第一次迫不及待地想接着往下看,手不释卷;第一次睡觉的时候梦到书中的故事情节。那些人,让我们感动。“民办教师是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的。”刘关张三人为了学校的校舍修建,把仅剩的家用拿出来;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地送孩子回家,大雪天更是如此。。。。。。把转公办教师视为自己的这辈子奋斗的目标的那些人天天期盼有转正的指标,可是真有转正的指标下来却两次拱手相让于张英才和蓝飞。我想即使再来一个支教生,他们也同样会让出这个名额。因为那些人说要转正就三人一起转正。终于盼到有机会转正了,可是因为要转正必须要拿一笔钱来补工龄,他们又犯难了,邓校长铤而走险,听信村长余时,而失去了公职。。。。。。正如万站长说的,他们中了界岭小学的毒。界岭的落雪,是作者花了大笔墨来渲染故事情节的。每当他们有失意时,界岭的落雪就越大,似乎是为他们鸣不平。民办教师,曾在我生活、工作中常听的名词,但以往都不屑一顾地以为“不就是民办教师”吗?现在,我错了。原来正是那些民办教师撑起了中国农村甚至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你们是伟大的!所以我认为大家尤其是人民教师更应该值得看看!

能够评上茅盾文学奖很牵强

  小说题材比较讨喜,可能会符合茅盾文学奖评委的口味,但真的要说,刘醒龙这部小说写得着实不算成功,人物平面化,心理活动与思想转变缺乏事实依据,戏剧冲突也很是常见的设计,没有出彩之处,更别提语言功底了,不客气地说就是没说“人话“,不是从一个民办教师嘴里说出来的话。  可见,这部小说是刘醒龙关在家里的闭门之作,着实没有真正进入到民办教师的生活中去。要不,就是刘醒龙缺乏一种写作的灵气。

非常好看

翻开第一页慢慢看下去,我以为是在讲张英才的故事,是讲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这样下来也没有什么新意,便打算翻翻作罢。但是后来我看到张英才走了,来了夏雪,夏雪走了,来了骆雨,骆雨也走了,来了蓝飞,最后,蓝飞走了,张英才又回来的。我才知道,这本书,讲的其实不是张英才的故事,但实在又是张英才的故事。其实我对民办老师一点也不了解,刚开始看到他们一群人争公办教师的名额总觉得他们市侩,浑身透着一股子俗。这也争那也争,勾心斗角的。特别是当初张英才听了蓝飞的话,用一个莫须有搞得整个学校不得安宁。后来真的被感动了……我知道一个人的生命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投入到了精神建设之中。民办教师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连自己的生命都顾不过来,却能以极大地精神力量去为一座山去为其中的学生、家长进行一场对于人性的洗礼。关于精神文明方面,我一直都觉得在中国够呛。有时候甚至会忘记真的是有人还在为之奋斗,还是有人在用自己的或平凡或高贵的精神去帮助别人。我总觉得,我们一方面非常的渴望有这种行为的出现,一方面当这种行为出现的时候,却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不相信不认可不鼓励。比如一直说的丛飞,还有陈光标,或者一些我们甚至还不知道的人。从这本书说,其实看着看着就很容易伤心。比如余校长到街上去,为了吃自己的干粮特意走进人少的地方,因为吃的噎着了还要去熟人那边要点水喝。还有张英才在大年初二一直不敢回去界岭小学。还有叶碧秋默默而又执着的喜欢着张英才。还有关于男笤女笤的故事。我很喜欢这本书。这本书让我非常的感动。

这是一部苦小说

前前后后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把这本书看完,这本书给我最初的感觉就是忧伤,刚刚看的时候,有好几次都看着看着就看不下去了。因为它描写的乡村,教育,民办教师,很多东西否让我感觉很苦。不知不觉就会陷入一种悲伤的情绪,所以有好几次都把它放到一边,过几天又拿起来再读。读到后期,我渐渐的淡定了,只是想把这本书看完。也许一口气看完体会会更深一些。书中讲述的几个民办教师的命运几乎都是悲剧性的。余校长,邓有米,孙四海,张英才。这些人都在经历着各种痛苦。小说中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情节。比如说升旗仪式,有一次看到学生们光着脚丫,在寒风中,注视着国旗缓缓的升上去。看到这里让我的心颤抖了。还有界岭的雪,老天爷似乎在看着这个故事的发展,并且通过天气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发生不幸的事情的时候,界岭的雪下的比晚年都要大。还有李子她妈死的时候,李子为他妈写的那首诗,虽然很简单,也谈不上深刻,但就时能很好的传递一种情绪,表达她对于妈妈的那份情感。我觉得现在当老师的都应该读读这本书,这样或许能改变一些人,能对中国的教育有一些影响。民办教师虽然很苦,但是他们对于教育,对于学生的爱,(一时间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了)。总之,是非常令人钦佩的。读这本书,除了悲伤,敬佩,还会有无奈。无奈是因为当时的社会, 政策,政府。其实,现在也是一样,有很多事情已经是无力吐槽了。这本书时一本好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是断断续续读的,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读前半部分,我觉得这本书可以给五星,后半部分就没有前半部分那么好,前半部分带给我的是心灵的震撼,而读后半部分的时候,我的情绪已经陷入了平静之中。其实我看这本书的时间很碎,可能体悟还不够深,但这确实是一本好书。

坚忍、感恩、血性、不甘的屈服——致敬美丽的乡间英雄.

有许多过于巧合的情节,例如:大变故前的变天和大雪,出急事时总会出现的群狼(张英才一直认为是野狗,因为界岭无法构成更高端的食物链),最后蓝飞和骆雨再次回来的身份,都让人举得过于设置的巧合了。但诸多人物的形象特点也正因为这许多巧合显得更为鲜明,让人觉得:呀,这样才应该是情理之中的嘛。越是落后、偏远之地,愈是肮脏的繁衍之地。为了一己小利,间接葬送了两条人命、邓有米的前程、界岭校舍的村长余实,最后被孙四海揍的那几拳着实让人痛快,夜里连绵不绝响起的鞭炮声也说明了其的不得人心。指使黄会计来和孙四海私了又恰如其分的暴露出其心里在权利即将逝去时的脆皮不堪,“纸老虎”一头罢了。不过从始至终,作者都只在其身上刻画了人性的恶,对权利的贪欲,仗权欺人的嘴脸,有些过于绝对了。界岭”三侠“——余校长、邓有米、孙四海。一个看似老好人却心有一方天地,一个市侩却重情重义,一个浪漫不羁却满怀血性。余校长两次让出转正机会后,和邓有米与孙四海的谈话都让人无奈而心酸,文中有一句让人最觉心酸”邓有米怔怔的看着皮鞋,突然伸手将余校长抱住,伏在他肩膀上狠狠的抽泣起来。男人的眼泪不多,擦一次,再擦一次,就干了“。文中有一句出现过好几次,”公办教师教的那都是学生,只有民办教师才是将学生当成自己还在在教“。想想目前的大环境,着实让人感触良多,唏嘘不已。

让我们读懂民办教师

对于书中的描写没有切身的体会,我们自然不会对书中所讲有太多的感触。可是,民办教师这个惠及了无数农村孩子求学梦的职业,一样值得我们尊敬。回想一下,在当代教育越来越不公平的今天,我们能接受到的良好教育,是不是该多思考一下或者是多关注一下这个民办教师的职业呢。

民办教师的挣扎

终于看完了。这几个月第一次看这么长的书。闭上眼睛,我似乎还能看到明爱芬在写公办教师申请表的时候欣慰的死去,余校长读叶芝的诗,孙四海扇了余村长3个巴掌,李子写的诗,伴随着国旗上升响起的笛声。开头以张英才开头,最后也是张英才摆弄着凤凰琴结尾,这一饮一啄浑然天成。让人不由惆怅不已~这本书能获得茅盾文学奖,确实是众望所归。

无关著作内容,只是朝花夕拾

类似于这种很“正经”的书我读过的不多,除了他还有一本《历史的天空》。中间大概隔了两年吧,读书的感觉相差太大,那是是一个读者,现在是一个消费者。高三的时候,午休时间不睡觉,净偷偷读一些课外书,记得那时候一共读过三本,除了这个还有水浒传和蜀山剑侠传,虽然都是走马观花似的掠过,但总还是有一些感想。虽然现在我甚至记不得主角的名字,总有些零零碎碎的记忆不时地出现,什么凤凰琴和雪笛,我也都不记得是什么,仍然清楚地记住的是那时趴在床上小心翼翼地看书生怕被班主任巡视发现的忐忑,和看到动人处的唏嘘感慨。到今天要三年还多一点了吧,按理说三年忘不了这么多,可事实就是这样,总有人在身边感慨,自己知识的巅峰其实是在高三毕业的那一年,我当然知道太片面,可我也竟找不到令我自己信服的理由反驳,就权当是这样吧。前段时间有同学让我推荐一本书读,我很快就想到了它。可能,也许,大概吧,它已经是生命中的伙伴,只是说了再见就不会回头!

人间正道是沧桑

在书摊上看到,本来想买了送人,自己先看了,结果竟有点不舍得送了。文章内容很感人,很贴近生活,让人再次感受的那些真正教师的伟大,也是一次真善美的颂歌,读着读着就不由自主的感觉自己也和他们在一起一样,一会笑一会担心一会焦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现在很多老师的楷模,读书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反省自己。只是,文章中人物的一些思想和语言似乎有点超前,不太像那样背景下的人物所能达到的水平。我虽然来自农村,但也不敢妄加评论,以上仅是拙见。因为是第一次读,所以感悟有限。

怀恋我的老师

想想在我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时候,正在发生的事情就是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的时候。可惜那个时候我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只是听人说只要转了公办教师,那就是好了。至于好在什么地方,我是不知道的了。现如今依稀明白,这就是传说中的铁饭碗吧?现在回想起我小学时候的一些老师,现如今很多人已经脱离了教室的岗位了,也许这些都是未能够成功转成公办的老师吧?再加上现如今,乡村小学的没落看,对老师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少了啊?现如今,村里面已经没有小学了。而且那些教过我们的所有老师,都下岗了。这些失业的来时的事情,是没人会去关心的。乡村小村的没落导致了现在村里面的孩子都要去隔壁村的小学去学习了,当然距离没有书中说的20里路。可是对于平原的我们来说,5里路的距离也是很可怕的啊。于是我在村子里面见到这样的一种现象。每天早上爷爷骑着自行车将孩子送到学校,中午在骑着自行车去给孩子送饭,晚上再去吧孩子从学校里面接回来。所以在这一天里面,你是没办法干任何事情的了。必须围绕着孩子。所以当书中提到要将学校拆掉而让学生去隔壁学校的时候,我是很害怕的。害怕那些还是经历和我们曾经经历过的苦难一样。这种苦难本不应该让孩子来承担。我很高心的看到学校得以保留。而且后来学校还有了继续壮大的希望。这一点是最让我欣慰的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村的还能够继续搬起小学。让家里面的孩子再也不用到邻村去。可惜现在我是没有办法给村里面办一所小学的了。而在我们那,捐钱办学校,视乎没有这个传统。也很难找到这种希望。所以最后,我的父母还是要每天按时的接送我的孩子。让让父母承受这样的苦难,叫我又如何安心呢?在我上学的时候,早上去学校,中午回家吃晚饭后在返回学校。下午放学后回家。现如今的孩子,早上去学校,下午回来。我不知道这种事情对我们来说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但是想想我们很多人现在的上班生活,不都是这样的吗?早出晚归。可是我还是依旧怀恋那种中午可以回家吃饭的感觉。这让我感觉自己离家很近。而且我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尽管我把大部分的时间浪费在路上。浪费在那条我走过无数遍,今后还将继续走下去的乡村小路。那里开满了满山遍野的油菜花。可惜现在这种生活再也回不去了。我将我一天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工作。为了生存,我已无限享受在路上的美好。

凤凰琴,由电影到小说

《天性者》阅读时间:2012年1月14日-1月21日作者:刘醒龙【中国】(1956-)此书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这本是参加新浪微博微访谈获得的赠书,也是第一次在新浪微博中奖,可惜并不是之前承诺的签名本。打开目录,分三部:凤凰琴,雪笛,天行者。想起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去看过电影《凤凰琴》,讲民办教师的。虽然过去了近20年,可这部电影的名字我一直记得。带着好奇,我查看了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知道后两部是作者多年积累后对《凤凰琴》的续写。民办教师,一个独特的创作视角,早年《凤凰琴》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的民办教师。书的扉页写着“献给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在书中P162,王主任为文章取的响亮标题是《没有丰功伟绩的民族英雄》。P166,王主任直说标题要改一下,用“民族英雄”来称呼民办教师会引起争议,改成“乡村英雄”,分量虽轻了,但更稳妥。关于“民族英雄”这段,我读书的时候特别留意的。只是作者在扉页上最终也只是选择用了“民间英雄”一词,不知道这词是何种分量。总体上不是太喜欢这部小说,开篇读来像职场小说,厚黑,勾心斗角。后面人物命运安排也颇刻意,尤其无法接受余校长与蓝小梅。小说最后交代张英才一直爱恋的姚燕最后选择了蓝飞,而张最终可能和叶碧秋选择扎根界岭。这最后一点波澜让我揪了一下心,而随后匆匆结尾,实在无法理解作者为何要这么安排。比较不舒服的是,人物的一些语言动作所隐含的深层次意思,被作者刻意地解读,有点牵强。不像《推拿》中,对盲人内心世界的解读,我虽没能想到,倒是感觉作者点拨得很到位。而在《天行者》中,无法理解这种斗心斗角。书中P251引用了叶芝的《当你老了》。《你在高原》中也出现过这首诗。我也很喜欢这首诗,喜欢由这首诗改成的歌曲《一生有你》。《天行者》中用这首诗什么用意呢?风格有点不搭。不可否认,这部书带我了解了民办教师群体的生活。他们有着万般的无奈,又有着教师的责任感,最感动的句子是书中多次提到的:“民办教师都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中了界岭小学那几个人的毒”。那几位坚守着岗位的民办教师是“中毒”了,他们爱着这个行业,爱着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期待与失望中,他们也找到属于自己 的生活。看完这部小说后,我把《凤凰琴》电影又看了一遍,基本是忠于原著的。不知道《天行者》拍成电影会是怎样。


 天行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