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社会 > 大势

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4-1
ISBN:9787536056336
作者:陈希我
页数:447页

作者简介

这是一个长期经历苦难的民族的寓言。
主人公王中国十分要强,但骨子里其实很自卑。他生了女儿,取名女娲。他对女儿既苛刻,又溺宠。后来他偷渡去了日本,住在以个叫做“阵地“的中国人聚居点。日本曾是中国人记忆中最大的侵略者,但这个国家又因为其地缘和文化,给中国走向世界以很大启示。他被现代化所吸引,做着“国际化”的梦。
不久女娲也来日本留学,她参加了“地球村合唱团”,认识了日本青年佐佐木。他们相爱了,但遭到双方父辈的强烈反对,“阵地”里的中国人也认为这是历史屈辱的重演。女娲抗争,半夜出走,大家满东京打捞,找回来后,用掉包计欺骗她嫁给一个中国人。骗局在婚礼上被识破,女娲绝望离去,投奔佐佐木。在寻找女儿过程中,王中国遇到各种人,有日本人,在日华侨,也有外籍华人,他们争论中国的出路和经济高速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女娲和佐佐木未能幸福相爱,彼此也不自觉地受历史记忆的影响,从相爱到相恨。女娲跑回父亲身边,父亲觉得她已经被玷污,不能接受她。在纷争中,她失手杀了父亲。弥留之际,王中国出于爱女儿本能,掩护女儿逃走,并向警察署打电话,声称是为抗议日本的欺凌而自杀,然后点燃了火……

书籍目录

第一部第二部第三部第四步后记

编辑推荐

  《大势》小说讲述了一位中国父亲想方设法阻挠女儿嫁给日本人的种种经历,但最终,爱情力量冲破了民族偏见与固执,有情人终成眷属。 小说主人公王中国十分要强,但骨子里很自卑。他先偷渡到日本谋生,女儿女娲随后也到日本留学。女娲与日本青年佐佐木相爱,遭到他的反对。女娲与佐佐木私奔,王中国寻找未果。后来,女娲和佐佐木分手,回到父亲身边。王中国很高兴,却无法接受女儿被佐佐木玷污的事实,决定冲洗她的身体。女儿挣扎中失手杀了父亲。弥留之际,王中国掩护女儿逃走,并自焚而亡……死后的王中国仍不想放过佐佐木,当他知道佐佐木是真爱女娲后,才变得宽容了。  那一天戒生了女儿,我们开始纠结……  那一天起,我们渴望强势……  任何人都生活在历史里,我们都逃脱不了历史。  一个人、一个民族如何处理屈辱的历史记忆?  一个受过屈辱的民族如何走向新生。  这对正在崛起的中国,是一个太重要的问题。

内容概要

陈希我,小说家,福建福州人。曾留学日本,现居国内,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放逐,放逐》、《抓痒》,小说集《我们的苟且》,中短篇小说《遮蔽》、《凤吕》、《上邪》,随笔《我的后悔录》等。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和进入排行榜,获“人民文学奖”等若干奖项和“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部分作品被介绍到海外。曾被《中国图书商报》评为年度文学新锐人物,香港《凤凰周刊》称其作品是“活脱脱人性阴暗的浮世绘”。

章节摘录

  第一部  护士告诉我生了女孩,我的心登时沉了下去。  那时我还年轻,忐忑不安在产房外面等。我记起许多年前等待高考揭榜。考上大学了,毕业了,工作了,结婚了,要生孩子了,人生真是没完没了的考试。  护士从产房进进出出。就在一刻钟前,就是这个护士,还对我说:“没问题,放心!”怎么变成这样了呢?当然我知道护士指的是平安生产,跟我关心的并不是一个问题。  那么我关心的是什么呢?难道不是母子平安?当然是。妻子在里面叫,叫得很惨,受刑似的。是我把她推到这境地的。妻子本来还想再玩几年,可是我要孩子。都说分娩是个坎,在阳界和阴界之间,有时候跨过去了,有时候就跨不过去。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好像妻子就要跨不过去了,我就要见不到妻子了!这预感把我的心捆得死死的,所以当那个护士出来,我立刻想:她要问我保母亲还是保孩子了吧?可是她没有问,从我身旁过去了,于是我拉住了她。  “没问题吧?”我问。  “没问题,”护士答,“放心。”  我的心被赦免了似的,活络了起来。  但很快,这心又被揪了起来。到那护士第二次出来,我就向她提出,要进产房看看。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提出这要求了。果然,护士说,不行,这是违反制度的。  什么制度不制度?人家国外都行。外国都是让丈夫进产房,握着妻子的手,给她力量。我曾从报纸上看到报道。你们真是没人道!我想。但纵使没人道,人家还是让你老婆生了。是个女孩,母女平安!我的心却沉了。我这才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只关心妻子平安与否,我关心的是更大的问题。  怎么能这样呢?同一个护士,同一张嘴,你一会儿让我放心,一会儿又告诉我生了女孩!反复无常。我开始怪那护士,好像她给了我孩子性别的承诺。尽管我也知道怪她没道理,可这时不找个人怪罪一下,怎么办?还有那个乡巴佬,他也被告知生了个女孩,他登时腿就软了,跪在了地上,哭了。就是这哭声,也把我哭丧气了吧!接着不到五分钟,护士就告诉我,生了女孩了。都说生孩子这种事,是一串一串的,前面生男孩,就噼里啪啦全是男孩,要是女孩,就稀里哗啦全是女孩。  眼下,这乡下人还趴在那墙上哭。莫大块头的一个汉子,居然哭得跟女人似的。他的手攀着墙壁,好像要把身子拉起来。但是拉不起来。我能体会得到那艰难。那手很黑,布满筋络,但是干枯,没血色,好像是一只死掉的手,挂在墙上。就在二十分钟前,这手还在夹香烟。“抽支烟,气一顺,全顺了!”他说。他分给我,我不抽烟,他就自个点上了。可是那烟一会儿就灭了,烟头有个大烟梗。他觉得不妙,慌忙丢掉,又抽出一支,手一抖,居然先撒出来一个烟梗来。他不敢点了,“操”“操”地骂着,把整包烟扔了,跑去买新的。回来抽着一支“大中华”,仍怕灭了,抽一口,拿出来小心翼翼地看看火。  我笑了。真不明白为什么乡下人这么重男轻女。生男生女又有什么关系?我说。“有关系!”那乡下人说,“大有关系呢!男孩是自己的,女孩是别人的!”  这种论调我早知道。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我们老家人甚至不给女儿好东西吃。封建愚昧!  我记得当时好像还批评了他几句。我是当老师的,习惯于教育人。都说些什么,已经记不起来了,好像就是说那句话:“封建愚昧!”这词太好用了,像喷虫剂,一摁就喷出去,心到手到,不需要经过大脑,所以也记不住了。好像我还说:“都什么时代了呀,还男尊女卑!”对了,我一边说,还一边站起来走。走,转过来,又说,又回过去走。为什么要走呢?是为了显示力度?运动产生力量,好给对方以威压。但又好像是要自己给自己鼓劲。我不停地说话,其实那毋宁是说给自己听的。我走得越来越急,说得越来越快,转身的频率越来越高。有一刻,,一个护士抱着一对婴儿走过来,我心头一紧,不说了,迎了上去。但那是昨天出生的别人的婴儿,护士抱他们去洗澡。我尴尬了,掩饰地说了句:  “长得跟小猫似的。最后怎么变成我们这样了?哈哈,人是多么奇妙啊!”  那乡下人也笑了。然后继续说。但是说到哪儿了?记不得了。“说啊,说啊,这个这个……”我只能这样支吾着,延续着说话的状态。“简直封建愚昧透顶!”我记起来了,叫道。我记得最后是把乡下人驳得体无完肤了。他只能狡辩,他越是狡辩,我越反驳,我的思维就越是转得快,越不需要经过大脑,全凭惯性。乡下人被激怒了,粗着脖子喊:  “你们城市人懂个屌!咱农村有实际问题!”  我应:“什么问题?还不就是生个儿子,传宗接代嘛!”  “不是!”乡下人辩.“我们农村,没有男孩,谁来干农活?没有儿子谁给养老?生了女儿,到头来全是泼出去的水!”  泼出去的水!真是了。养了半天,都是别人的,操他妈的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抱着女儿,人家问:忙啥呢?我就答:“这不,在抱别人老婆呢!”  2  我并不存在养老问题。一个中学教师,国家干部,老了有退休金。那为什么也忌讳生女儿?难道只因不想让母亲失望?母亲确实希望生个孙子。老人家还托人做8超。妻子起初不肯去,但母亲说:  “现在是计划生育,只能生一个,怎么敢大意?”  “大意”是什么意思?就是生出女孩来了。那是不允许的。我也感觉到严酷了,比当年高考更残酷。高考考砸了,还可以来年再考;这孩子,一辈子只能生一个。  我顺从母亲了。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我一向性格执拗,特别是对母亲,所以母亲老说:“孝顺孝顺,你这孩子,只有孝,没有顺!”这次我怎么“顺”了?但与其是顺从母亲,毋宁是顺从我自己。“老人家嘛,可以理解。”我回头做妻子的思想工作,“何况B超也不只是检查男孩女孩的嘛!”  妻子去了。全家出行,妻子,母亲,我。母亲还提了一袋新上市的水果,送给那个做8超的女医生。那女医生指着显示屏上似是而非的影像,说:“这是头,这是手,这是脚……是个男孩!”  母亲脸颊上的肉一跳,问:“怎么知道的?”  女医生指着胎儿那个叫做腿的边上,好像延伸出一个什么来。“这就是小鸡鸡了!”女医生说。  真的,真像小鸡鸡!越看越像了。母亲高兴极了,像小孩似的手舞足蹈,竞说:“要是能摸摸那小鸡鸡就好了!”  女医生笑了:“哪有这么快呀!”  “是呀是呀,哪有这么快呀!不过说起来也快呢!”母亲说,忽然戳着我。“想当初我这儿子,小鸡鸡也才是小鸡鸡,转眼就变成了大鸡鸡了;一转眼,这大鸡鸡就又生小鸡鸡了……”  我臊了,叫:“妈!”  母亲道:“臊什么?你身上,哪样妈不知道?”  妻子也臊了。我又叫:“妈!”  母亲瞥了一眼儿媳。“好好,我不说。不让说,就不说!”  那天母亲的脾气变得特别好。她一直脾气不好的。她居然伸手去抓已经给过对方的礼物,摘下一粒荔枝,剥开,递到那女医生嘴前,说:“来,吃一个,焦核的,肉多!”  女医生一惊。我提醒:妈!她才感觉不妥,连忙改口:“嘿嘿,辛苦了,辛苦了!到时候我们办满月酒,还得再谢您呐!”  倒好像是男孩,是那女医生的功劳了。“至少是她先发现的!”过后母亲说。眼下,那女医生也成了骗子。母亲在怨那女医生骗了她,明明说是男孩的,怎么变成了女的呢?那女医生怎么不来呢?我都准备好了谢她的东西了呢!母亲说,那口气,好像是为这些东西眼下没法送出去而抱憾。再也不需送了,再也没人要送了,万事都休了,没机会折腾了。老人家甚至早早把男孩的衣服都准备好了。我们曾经劝她别准备,到时来得及,何况她做的那些款式,又老又土,怎么能让孩子穿?可是自己惟一的宝贝,我们是不会把这些衣服穿在我们的孩子身上的。但到时候母亲肯定不依,怎么办?简直是折腾!但能够折腾是多么的好啊!那能折腾的生活,已经成了泡影。  曾经,一个邻居见母亲尽准备男孩衣服,开玩笑说母亲一根筋。母亲答:  “我就这一根筋了!”  邻居道:“要万一是个女的呢?”  母亲答:“那就溺马桶了!”  现在护士把孩子洗完澡,抱出来了,交给了她。她当然不会将她溺马桶,毕竟是亲生骨肉。她抱了,但又很不甘心承认,就侥幸地去抄孩子的腹下,也许还会抄出小鸡鸡来。但是孩子腹下光溜溜一片。光溜得出乎预想,我原来预想那里有个东西的,那是人体的完整景象,现在这东西好像被擤鼻涕一样擤掉了,只留下擤过后的一溜涕痕。就是缺了什么。女人真不是完整的东西。  母亲把孩子重新包好了。那动作缓慢、沉重,像沉没的船,沉到了海底,从此无声无息。倒显出沉稳来了,她的手在扎腰问的带子,一板一眼,像机械。她忽然嘟囔了一句:  “好在你爸死得早……”  什么意思?是庆幸父亲死得早,要不他也要绝望?我让我们家断了香火了。原来我也并没有续香火的意识,甚至对之嗤之以鼻。此时蓦然有了,而且很强烈。  父亲一生都为我而欣慰。他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他自己也是独苗。他当初好不容易才有了我这么一个儿子的。之前全是女孩,全都溺了马桶。在我出生后,父母仍想再要男的,但却仍然是女的。因为有了我这个儿子垫底,才把她们留了下来。我的两个妹妹都是这样留下来的。所以我一直觉着自己的生命很沉重,杀死了那么多个姐姐,又是两个妹妹活着的基础,更是父母的希望。莫非因为这,我才急着要生?为了遂父母心愿。可却让他们绝望了。  我两个妹妹也神色黯然。她们默默地帮着换尿布,洗屁股,没有逗孩子,没有表现出对这新生侄女的爱。母亲在跟她们絮叨:当初怎么就没想到偷偷处理掉?比如买通护士,让她把孩子送人。在医院产房,有专门一些人来收集新生儿拿去卖的。或者,索性让护士弄死!

图书封面


 大势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导)在日本留学5年,写作5年——这是小说家陈希我的新作《大势》的时间成本。惯于写男女的他,这回写的是一对在日本的中国父女,因为女儿喜欢上了日本男生,所以“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爱更可怕的了”,父亲虐待折磨女儿,女儿最终杀了父亲。2009年5月22日,《晨报周刊》对话新锐作家陈希我。(主)陈希我:我们易愤,易怨,像怨妇文|袁复生 如果从开始在日本留学算起,陈希我的《大势》的准备距今已有20年,它的目标显然不只是揭示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悲剧。“实际上这里是同构的,家与国。”而这本书的两要点则是:民族主义与历史记忆,中日关系。难怪有编辑说它“比《冒犯书》冒犯多了”。在2008年,因为台湾版《冒犯书》的样书被福州海关扣留,陈希我将其告上法院,折腾了一年,此事也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热点,但最后法院却以此书“没有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为由,判陈败诉。尽管,它的大陆简体字版曾获得过“人民文学奖”。[鬼魂]()《大势》是从鬼魂角度来写的,那一次,他的身体虚弱到了极点晨报周刊:你在后记里说,2008年3月,小说快完成的时候,你要去西南参加一个笔会,但当时你极度担心飞机失事,所以特意把这个书稿委托给朋友。那次笔会,我也去了,但当时并没发现有什么异样。你在贵州时的心情,还有印象吗?陈希我:有印象。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你。我并不害怕乘飞机,虽然每次出门,都有再回不来的预感,但并不针对坐飞机。也许是那一次,自己身体虚弱到了极点,再把我架到天上去,彻底空虚无助了。当然也许还因为《大势》是从鬼魂角度来写的,主人公在彼岸花中行走,有段时间我电脑屏幕的桌面就放着彼岸花图片。写到最后部分,我每每进入苏瓷瓷的博客,听着那里的背景音乐,那是新居昭乃的清唱,一种死的宁静。也许我不容易表露情绪吧,所以你们看到的我,往往不是实际的我。当然见到你们时,我已经下了飞机了。飞机的轮子落在贵阳的机场那一刻,我觉得我是逃过了一劫,以后过一天算是捡一天了。我一直有这种“捡”的感觉,特别在写作上,特别在写作上,出版每一部作品,都有“捡”了的感觉。从开始构思起,我就不知道它能不能出版,《大势》更是,那么长的时间,我怀疑自己都在做死事,越写越觉得它不可能面世。用后来一个出版社责编的话说:“比《冒犯书》冒犯多了!”果然,写的时候,许多出版社盯着,抢着订货,到我写出来了,他们一看,都压在领导那了,说等空气宽松了出。晨报周刊:你说的那个评论家,是谁?李敬泽。当时想到了两个人,一个谢有顺,一个李敬泽,谢有顺也去了贵州。[《冒犯书》]()法院本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却也跟海关穿一条裤子,也说是“国家机密”晨报周刊:说说《冒犯书》,这个事好像你较真了很长时间,是否有点让你抓狂?答:我的东西被禁被删,已经许多次了,忍一忍也就过了,但是终究有不能再忍的时候,这时候,《冒犯书》被禁了。为什么不能再忍,也许跟写作《大势》有关,一边写,一边预感到它会是个“死孩子”,连之前的侥幸也不会有,这种死亡的感觉让我愤怒。也不少人劝我不要打《冒犯书》官司,做无谓的牺牲,把时间花在写作上。但是我觉得,这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也许别的作家不觉得是必须的,至少对于我,是的,这问题不解决,我无法再写下去,写出来的只能是“垃圾”。《冒犯书》诉讼,最初我就没想到会赢,只是我仍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情形:对方搞了个“国家机密”,理由不告诉你,到法院,法律本应该站在公正的立场,却也跟海关穿一条裤子,也说是“国家机密”,不能告诉你。只能跟橡皮墙打仗。我历来不惮最底估计中国的事情,其实还是高估了。晨报周刊:之前你曾写了篇《致铁凝主席的公开信》,本来想就《冒犯书》向作协求助,但“看到了铁凝主 席教韩寒学哲学的文章”后,不仅放弃了这个想法,更是写公开信批评作协。但后来有新闻查证,这个“教 韩寒学哲学”的“铁凝博客”,是个“李鬼”。那么,你会收回之前对铁凝的批评吗?答:我已经又给她写了一封信。虽然我不能肯定是否就是“李鬼”所为,铁凝本人也没有出面辟谣,但是我还是向她道了歉。但是问题仍然存在。我想知道,如果是真铁凝,她会对同样的问题怎么看?她是否会说出不一样的话?如果那是假铁凝,为什么民众如此相信那就是真铁凝所说的?这两年发生了诸多事件,都是如此,民众为什么就相信谣言了?这难道不是值得思考和警惕的问题吗?这些年,民众中有了越来越强烈的倒作协、乃至恶心作家的情绪,一骂起作协作家,几乎没有人同情的。中国作协应该为此做什么?作为主席,难道就那么心安理得?如果是官僚机构,当然可以不做什么,只要坐稳交椅就行了。作协是官僚机构吗?[《大势》]()失去势能的人是自卑的,一个国家要强大,也需要势能晨报周刊:最开始,这个小说的名字好像叫《中国》?但后来为什么又想叫《叫操》?最后叫《大势》的原因又是什么?陈希我:其实在写的时候,我也不自觉地在“自宫”了,比如书名,原来叫《操》,后来改成了《男人传》,又改成了《中国》,人家说,这名字仍然不能用。为什么?还有歌曲叫《中国》呢,传遍了大江南北。人家说,就因为是你陈希我写的。也就是说,这是我的命运。我既然选择了这样的写作,就只能承受这样的厄运。那么我想,我也就只能面对这样的抗争。晨报周刊:《大势》这个名字,来源于书法理论,被借用于形容中日关系,具体来说,是怎样一个用意?陈希我:其实不只是书法理论,“去势”就是阉割。“势”就是势能,在生理上它是一种势能,在国家民族实力上,也是如此。失去势能的人是自卑的,一个国家要强大,也需要势能,但要具备的是真正的势能,故而叫《大势》。《大势》是部探讨遗忘的小说。中华民族如何处理历史创伤,特别是在当今中国越来越深地融入世界的时候,我想这是一个异常重要而且紧迫的问题。日本是我们的一个邻国,邻居间是什么关系,我不用说大家应该明白。晨报周刊:出版社的介绍是一个寓言体的小说,老实说,我觉得你这个小说不像小说,倒像一个很长的议论文(虽然你以前的小说也有大量的对话和追问来推动叙事),你夹杂了这么多的议论,有意为之?像萨特一样写作?我觉得一切好的小说都是寓言。最初看《大势》的人中间,就有人提出里面的人物和事件,既像写实,又不像写实,我说,有这种感觉就对了。至于议论,也有人觉得议论太多,特别是后面的那段如果日本战胜中国的论说,对整个小说造成了破坏。破坏也说对了,必须有这种“破”。传统的观念十分重视整一性,但其实夹进一些异质,能让小说更加有质感,特别是长篇小说,就像大的建筑,这种异质是绝对需要的,至于让圆润,圆润也需要“破”,鹅卵石就很圆润,但它缺乏粗砺,缺乏尖锐。当然我并不是像萨特看齐,萨特首先是哲学家,作家的议论和哲学家的议论是不一样的,哲学家的思想是完整的、统一的,作家的思想则是片段的,甚至是前后矛盾的,这一点,米兰•昆德拉已经说过。[“黑人”]()以色列人背井离乡,到了那里,首先建教堂,中国人则是进帮会晨报周刊:你曾经留学日本多年,留学前,也做过中学老师,但根据你的简历来看,你没有写是否拿了学位 。《大势》里的主人公王中国,出国前也是中学老师。你写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的劳苦,都特别细致,小 说有自况的意味吗?知识分子到了日本,好像特别没用?答:我没有等到拿学位,就跑回来了,主要原因是日本经济危机了,街上一下子出现许多乞丐,经常有游行罢工。作为一个外国人首先受到了冲击,没了生活基础,学费也没着落了。当然我也无所谓那学位,我已经有学位了。当然更主要的是想写作,写作就要回到自己的国家来,写作需要“在场”。没有写作的生活是不能忍受的,我已经熬了这么多年。这点也许难以让人理解,我周围的人几乎没有理解我的,这种情形跟《大势》的男主人公王中国很类似。他是知识分子,他的思维跟周围环境经常是错位的。倒并不是知识分子到了日本特别没有用,问题在于到了那里,你算哪门子知识分子?在我那年代,几乎所有的中国大学文凭国国际上是不承认的,只能再去念大学。你说你有文化,国内教育所掌握的知识很多是有问题的,那么你又怎么算有知识?王中国的环境,我确实也一度生活其中,只是后来离开了那环境。他所干的某些工作,我也是干过的,非常熟悉。但是我没有生女儿,因此我也没有为女儿而做出那些举动。但是作为同是中国人,我们的焦虑是相同的,就是弱者的焦虑,想成为强者的男人偏偏成了弱者的焦虑。晨报周刊:看完《大势》的晚上,我又看了电影《中国鬼佬》,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这些偷渡客群体中,有 一个强势的“领袖”,《大势》里是王国民,《中国鬼佬》里是林老板,他们一方面给这些弱者提供 帮助,一方面则欺负、压榨他们,你怎么看待这么一个角色?答:在每个群体里,都有这样的人物,如果是黑暗的团体,这样的人物则更必须具有强大的力量。不同的是这是在外国的中国人群体里。在国外,中国人生存方式是比较奇特的,一般是抱成一团,甚至抱成了一个城,比如“中国城”,特别是在比自己强大的国家,比如美国、日本,总感觉容易受歧视,所以就抱成一团。但这并不意味着团结,实际上中国人团体中往往互相倾辄,争斗得比对异族还凶狠,那里藏污纳垢,在美国中国城里,美国警察是没法管里面的事的,只能由“福青帮”等帮会来管,或者是鬼佬,或者是王国民这样的人,为什么他们能管?表面上看好像因为他们是中国人,中国人好管中国人,但实际上,在这些中国人群体中,“我们都是中国人”这种道理是不太起作用的,虽然总挂在嘴上。你也许注意到那艘偷渡船上的一个偷渡客,他身上的中国符袋都被抛下海里。我曾经读过从台湾去日本的作家邱永汉的一本谈论中国人和日本人的书,邱永汉从自身经历感慨:中国人历来没有得到可信任的政府,所以就只能靠自己。这些背后没有祖国的“亡国之民” ,漂洋过海,到了别的国家,什么都敢搞,反正不是自己的国家,搞砸了,拍拍屁股一走了之,换个地方再搞。以色列人背井离乡,到了那里,首先建教堂,中国人则是进帮会。这个帮会当然也会为同胞做些事,在非常环境下提供帮助,但那些“领袖”,也同时掌控同胞。[癌变的父爱]()王中国固然不让女儿嫁给日本人,但是嫁给中国人呢?他照样不愿意。最后他无可奈何之下选择了一个性残疾的中国人晨报周刊:看完《大势》,心里堵得慌,比如王中国从小教育女儿的思维,“不打不成器”、不断要她去学 习班、不准她和其他小孩玩……这些好像说的就是我们自己的童年,传统一点的家庭,多少会有这方面的影 子。《大势》讲述了一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爱更可怕的了”的故事,这是种“爱”似乎癌变了?陈希我:这是典型的中国人“望子成龙”的心态。不知你看过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没有?这小说在美国引起了轰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美国人惊异于中国家庭的教育方式。这已经成了一种心理积淀。也许因为一代代总是失望,自己失败了,所以就把希望押在了下面一代。这种希望的实现往往以残酷为前提,很可悲的是,大人们自己小时候明明尝过这种痛苦,到了他们当父母了,却也让孩子这样。父母亲都坚定就认为,这是给孩子爱,而且觉得自己很无私。实际上是他们把孩子当做工具,当做自己梦想的依托,当做自己的脸面。实际上,从中国人传统的生儿育女的动机,就看得很清楚,什么“生子防老”,不就是把孩子像猪一样养吗?养了几个月,到年关了杀了吃,或卖个好价钱。考虑过孩子愿意不愿意生下来吗?当然具体到王中国,这爱就更可怕了,因为他生的是女儿,这女儿被赋予了更重大的意义,他的耻辱更希望在女儿身上得到雪耻。他多次想到自己死前要让女儿先死,不能留她在世界上丢自己的脸。他甚至真的这么做了,企图把女儿推向铁轨。在中国,对女人的态度十分奇怪,一方面贬之为“卑”,“男尊女卑”,甚至视之为“不洁”,另一方面又将之作为家族乃至民族的象征。晨报周刊:小说的矛盾焦点,在于王女娲喜欢的男生是一个日本人。变态的父亲心理和民族情结,让王无法 接受。那么在现实中呢,你所看到的中日通婚的情形,又是哪样?答:王中国固然不让女儿嫁给日本人,但是嫁给中国人呢?他照样不愿意。最后他无可奈何之下选择了一个性残疾的中国人。关键是在这里。但是吊诡的是却以民族尊严来说道。在外面,比如在日本,这种情形是经常出现的,明明是人类的基本行为规范问题,却动不动上升到民族的高度,明明成绩不好,却说是被歧视。这有的是对责任的故意推脱,有的是无意识。鲁迅就曾说,中国学生成绩好,就被怀疑是不是老师的偏心。我不知道鲁迅这么说时,真实感觉是什么。同样的,明明是一般的婚姻结合,也被赋予了复杂的意义,乃至上演了小说中的悲剧。当然不可否认,也确实存在着歧视等情况。特别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女性大多是奔着钱跟日本男人结婚的,而且往往是嫁给年龄比较大的,或者嫁到乡下,在日本人心目中,中国女人是廉价的。[民族主义]()当年鲁迅写了阿Q,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过了大半个世纪,我们仍然没有进化晨报周刊:“南京大屠杀”和“三光”,是那些在日本打黑工的中国人敌视日本人的情感基础,这些历史的 来源,就是教科书。这些符号化的记忆,在你的笔下,似乎特别脆弱,有点强词夺理的感觉。那么对于大多 数的日本人来说,这样的说法是有攻击力的吗?他们在乎这些说法吗?答:对侵华历史,日本人还是承认的,只有极少数人不承认吧。当然也有人采用暧昧的表述方式,比如他们更强调“原爆”(原子弹爆炸)造成的伤害,在这基础上呼唤和平。关于“南京大屠杀”,大多数日本人还是认为有其事,主要分歧在于被屠杀的准确人数。我们说是30万,他们认为没这么多,国际社会似乎也不支持30万这个数剧。我觉得在这点上,我们不是没有软肋。必须拿出准确的数据,要不然,在国际社会上没有说服力,没有证据,就是强词夺理,反而显得“狮子大开口”,反被认为不诚实,尤其是现在,中国在国际上诚信有了极大危机的时候。当然要拿出来很难,想想那以后都在干什么?在内争,在内战,好像政权总比国民生命更重要。《大势》中的那些中国人,也只是从教科书上知道的,这些教科书意识形态色彩又强,他们也没有认真读,所以就只能符号化了。其实,即使没有这些因素,靠经历过的人的记忆,人的记忆是可靠的吗?晨报周刊:小说的后半部分,也谈到了“日本人的原罪”问题,你没去中国干过,你父亲很可能去过,你父 亲没去干过,你爷爷就曾去过,这样的逻辑也是中国人敌视现在日本人的原因所在。这样的逻辑,好像日本 人并不愿意接受的?是的,日本人认为,人死了就成神了,罪恶也随之消除了。这也许符合他们的文化。但是问题在于,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这么说?在辩护的情况下,这就给人拿之当做挡箭牌的感觉了。这也是中国人不相信这个理由的原因吧。但是反过来说,因为其父辈侵犯过中国,而追究现在日本人的责任,似乎也没有道理。我们中国过去也有“成份论”,这种逻辑就类似于“成份论”。我想所以会有这种追究,一是因为中国人受伤害的心理:你伤害过我,你还这样?最好你全家都要来向我道歉。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人的心理很像小孩子。而且,因为我受了伤害,我要你怎么着,你就得怎么着。这让我想到以色列。曾经受害者是否可以利用不幸为所欲为?受伤害者如何保持自尊?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当然这里还有个误解,我们总认为,他们有人在公开场合叫嚣战争言论,就等于民众在叫嚣战争,他们首相去参拜靖国神社,就等于要发动战争,这是我们处在这样一来的制度下,对人家宪政的无知。这就类似当初CNN说了一些话,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张羽居然说:他们美国政府怎么不管一管?在民主制度下,即使是首相要发动战争,也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当然我并不是说就不可能发生战争,虽然已经“全球化”,但是民族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并没有因“全球化”而解决。问题在于,我们如何要求别人不发动战争?我们怎么能要求别人是圣人?我们往往有这种实际的极端思维,要么要人家做朋友,要么把人家当敌人。晨报周刊:在你的后记里,也专门谈到了此书写完后,又发生了“藏独”和“家乐福”等民族主义鲜明的事件,然后出了一本书《中国不高兴》,这一拨民族主义的浪潮背后的逻辑是,中国好像很强大了。但你的书内,却还是将中国处于一个弱者的状态,你是否会改变自己的看法,把“弱者心态”限定在特定的年代,而不是今天?答:中国是否已经很强大了,只要睁开眼睛看一看,就会得出结论。出现那些事情,恰是因为我们感觉中国还未必很强大,我们虚弱、敏感。即使是我们口袋里有点钱,我们还是担心被人家歧视,我们会把这些钱放在排场上,放在装面子上,我们太在乎,我们需要说大话。我们易愤,易怨,像怨妇,怨妇恰是因为她不强大,她弱。弱者心态,我们一直没有摆脱掉过,当年鲁迅写了阿Q,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就是典型的弱者,过了大半个世纪,我们仍然没有进化,虽然我们已经西装革履了,我们也有了真的钢鞭了,当年的土谷祠已经变成鸟巢了,我们的梦想也从占有吴妈变成了占有洋妞了,但是精神境界依然如故。当然对弱民族来说,民族情绪高涨是不可避免的,不这样,他们很可能就更弱。但是一旦民族情绪高涨,又可能导致国家狂热。这是弱民族的困境。近十多年来,世界上一些学者提出“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的概念,即以语言文化来界定民族,并以自由宪政为国家组织形式。
  •     妻子生下女孩,让他觉得断了独苗,辱没先父,也质疑自己作为男人的“势能”偷渡到日本打工,最想念的还是女儿,对他来说,女儿就意味着祖国的一切孩子大了,到日本读书,爱上一个日本男人,父女之间的矛盾全面爆发他觉得自己生养的女儿,不应该被任何一个人得到,除了他,但他不能这么做于是开始囚禁、虐待,直到他自己死去,魂还一直跟随她回到家乡,可是……纠葛源于狭隘,不管是国与国,父亲与女儿,还是同在异乡的中国人之间同是中国人,我们的焦虑是相同的,害怕自己成为弱者,渴望证明男性“势能”“大势”其实不只是书法理论,就像古代的宦官文化,“去势”就是阉割失去势能的人是自卑的,是会被其他人无情嘲笑的,于是他们往往更加心狠手辣《大势》是部探讨遗忘的小说,中华民族如何处理历史创伤,如何直面自身的“势”正如作者陈希我在采访中所说:即使是我们口袋里有点钱,还是担心被人家歧视我们会把这些钱放在排场上,放在装面子上,我们太在乎,我们需要说大话我们易愤易怨,像怨妇,怨妇恰是因为她不强大,她弱。弱者心态,我们一直没摆脱过当年鲁迅写了阿Q,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典型的弱者,而他在书中质疑了鲁迅的动机陈希我的书读起来很容易被带入角色,一个读过书却称不上是知识分子的中年人在异乡受到了强烈的文化冲击,开始思考自己被灌输的世界观是否有“鬼”要知道,生长在这个国度,太多的“传统”在对你潜移默化,或许不跳出来就无法审视自己是否早已被“去势”,阉割你的究竟是社会,还是自己心里的那一把钝刀
  •     很喜欢小说最后一句话:“好像穿透了一堵厚墙,她渐渐舒缓了过来,快乐呻吟起来。”这一呻吟,就把性与音乐,与身体,与民族情感、历史记忆同构起来。全书的主题在一次男人对女人身体的进入中实现了最后的升华。找来那首《女书》,听。这句话更有了意境。的确,小说最后的一次进入,把我们引入一种记忆与遗忘混淆不清的境地:那堵厚墙隔着两边,一边是记忆,一边是遗忘,女人渐渐舒缓起来,以至快乐呻吟起来,仿佛真的可以借着这次进入,把历史与未来统统抛去……就当没有父亲,没有日本,没有南京大屠杀,没有家仇国恨,没有这身体,没有脏与干净的标准,没有记忆与遗忘的本身。记起了阿伦•雷乃与杜拉斯的《广岛之恋》。有句台词说:“太可怕了,我开始不能很清楚地记起你了,我开始忘记你了。”似乎忘记就是一种背叛,对历史的遗忘自然是对民族、国家的背叛。然而,有什么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战争的摧残?刻骨铭心的爱情?在整个历史的长河中,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又算得了什么呢?那么,到底该不该遗忘?谁也不敢就此下一个定论。至少,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一定的人生阶段中,我们很难做出一个抉择。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于是,岳飞成了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而如果最终入土中原的不是元,而是金呢?就像假如日本战胜了中国?……历史是无法假设的,但对历史作出假设也是一种勇气。陈希我是有这个勇气的,虽然他的书一再被禁。在《大势》中,我们更要紧的不是去探讨作者的立场,而是对作者提出的问题加以思考。对,不妨假设!假设日本战胜了中国,小说中的悲剧还会发生吗?没有答案!我们要的也不是答案,而仅仅是假设,是问题本身,是问题所引发的思考的乐趣。比如我们假设日本战胜了中国,还会不会有陈希我的这个小说?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思考,甚至可以上升到形而上。王小波在《思维的乐趣•自序》引罗素先生言说:“对伦理的问题无法做科学的辩护。”又说:“思维可以给人带来很大的乐趣,我看不出有什么理由可以剥夺这种乐趣。这个看法也在伦理的论域之内。所以,我举不出科学上的理由来说明自己是对的。假如有人说不思维才快乐,我只有摇头,却无话可说。”陈希我的《大势》所讨论的仍是伦理问题,即使上升到“家国同构”,也还是伦理问题。顶多是历史问题。而无论是伦理问题还是历史问题,我们都不能像对待科幻小说那样搬出一系列物理学知识加以支持或反对,因为它们没有一定的标准。现行所谓的标准,无论是道德、人性、民族情感、爱国主义,甚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难免打上个人与阶级的烙印,具有个人的、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你可以说这本书的某些情节使你很不舒服,也可以说你很不喜欢作者这么去写,但你不能说它/他对与不对。这只是一种假设,一种可能性,一种思维的乐趣。我一直认为,小说家的职责就是对可能性的书写。而世界作为一种可能性——正如人性——有美好,自然也有丑恶。神父责斥萨德不该写那些淫秽的、丑恶的文字,问他怎么就不能描写一下世界与人性的美好,萨德回应说:“那是你的事!”文学不是宗教,小说需要使人思考。作为一个小说家,如果他的文字不能引发思考,或者他没有勇气通过对可能性的书写来引发至少一种思考,那么他就是可悲的——尽管他有可能不是失败的。而陈希我是有这个勇气的,他的小说是引人思考的,并且,也是成功的。记忆与忘却,人类在这两难的境地中艰难地追寻着自己的生存空间,却始终做不出一个抉择。记忆是美好的,它意味着进入到过去,过去的过去,直至混沌状态:如女人波涛汹涌的私处,隐藏着最原始的疯狂与罪恶。所以记忆也是一种伤痛。正如忘却是一种幸福,却也昭示着背叛。我们需要感官的记起,同时,也需要理性的遗忘。拒绝遗忘使我们回到过去,再次体验疯狂,或舔噬创伤;忘却疯狂与伤痛则使我们放眼未来,迎接理性之光。究竟何去何从?小说给不了我们答案。正如小说的结尾是模糊而不确定的:佐佐木进入王女娲之后,王女娲那“快乐的呻吟”昭示的是永久的遗忘,还是暂时的背叛?他们最终会在一起吗?没有人知道。《大势》是建立在矛盾基础之上的,包括记忆与忘却、弱与强、爱与控制、家与国、私欲与民族大义、滞后与发展、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矛盾,还有一个在历史的、巨大的悲剧背景下个人的辛酸而渺小的命运之间的矛盾。我们无法给这样一部小说贴上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标签,甚至任何对这部小说主题的界定都是毫无意义的。(我们总是乐于给出意义,对一切事件,变态似的加以界定,而且越是无法厘清,就越要贴上标签,正如男人越是不行、越是弱反而越渴求“势”、越想强奸或者驾驭别人,一个国家越是软弱、被欺压反而越是搞强权政治。)这本书虽然写到政治,但我认为它与政治无关。政治只是其中的一个元素,无关主题。所以,说这本书是爱国主义小说,跟说它是反动小说一样,都是对这本书的强奸。同样,这也不是一部关于历史的小说。它只能是:一部关于可能性的小说。一种假设。读者不需要从外部重建这个小说的故事,而只需要和角色一起从内心经历它,经历一种可能性,且感觉、体察这种可能性之下人类所面临的抉择。存在主义认为,世界无法用理性去把握,它本是一团“虚无”,是不确定的。就像对于历史,对于一个民族的记忆,对于家国仇恨,对于一个父亲对女儿“非常态”的爱,对于遗忘的悖论,我们又能确切地把握多少呢?陈希我的小说是否要将我们引向这种“虚无”?——这个问题本身也是不确定的。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非常明显的日本私小说气质。国民性的探讨有些原地徘徊,节奏有点差。
  •     三分之一弃 觉得这个作者好可怕
  •     写偷渡者的辛酸故事,毋宁说是写出了中国男人那种迂腐,穷酸,偏执以及狭隘的心态。以日本为坐标,看出中国很多病态,只是书中段有过多讲理的地方显得有点老气。
  •     当头的阳光总是猛烈。
  •     非常有个性的文字
  •     卢巧音的《女书》居然成点睛之笔了。。。
  •     好好好
  •     这部小说从头到尾看来,都是很压抑的,在那种特定环境下,异国异乡,中国人的生活状态。特别是第四部,前半部分,对中国历史上的战争以及日本侵华战争的分析让我眼前一亮。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