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京城文学群落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贞元京城文学群落研究

出版社:人民
出版日期:2011-9
ISBN:9787010101613
作者:方丽萍
页数:322页

作者简介

《贞元京城文学群落研究》作为“中唐之中”的唐德宗贞元(785~805)前后,在京城长安,仕宦主体、文学风尚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都悄然发生着变化。庙堂气、文士气、市井气弥散于贞元京城上空,构成了活色生香的中唐文学风貌。它所显现出的鲜明的承接和变异色调说明,作为文学的“夹缝时代”,贞元时期文学在许多方面都可将“唐宋转型”的命题具体落实,具有文学史、社会史、思想史、经济史等多方面意义。《贞元京城文学群落研究》通过考察贞元时期台阁诗人群、举子群、古文家群及小说家群这四个文学群落文学创作等风尚的变化,对这一时期文学风貌的变化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揭示。这变化,既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体现,也预示着一个新的文化类型——宋型文化的开端。

书籍目录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古今百代之“中”  三、贞元间京城及文学群落概述第一章 台阁诗人群:简化的“诗教”说及其他  第一节 “礼”与“诗教”    一、贞元“礼”之工具价值    二、对“德宗为最”的考索    三、君臣唱和——简化的“诗教”  第二节 权德舆:文坛宗主的诗歌实践    一、文学观念和文学主张    二、平和、安定、乐观的时代精神    三、对大历诗风的承接与元和新变的萌芽  第三节 武元衡:贞元诗坛的重镇    一、生平及文学地位    二、“宏毅阔远    三、对“瑰奇美丽主”的理解  第四节 其他台阁诗人    一、士大夫一官僚:兴趣与职责的分离    二、包估:雅韵拔俗    三、“三杨”:“颇涉俗格”  第五节 台阁诗风的总体特征及评价    一、雅正中和    二、交际化    三、阵线分明的两套话语体系第二章 举子群落:求生与求胜  第一节 概述    一、人员构成    二、生活状况    三、居京心态  第二节 干谒    一、贞元年间的科场情况    二、干谒诗文的主要内容    三、干谒的四种类型和两种态度    四、谤毁——干谒之副产品  第三节 考试的思与悟    一、局内人的制度反思    二、寒士的喜与悲  第四节 省试诗分析    一、规则与成见    二、贞元各年省试诗题材特征及举子们的理解    三、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四、结构特征    五、两例状元诗与同期登科诗作的比较第三章 古文家:道德激情与适时之用  第一节 古文先驱者的历史批判和现实反思    一、宗经与俭质    二、以文干世、振衰起弊的文章观念  第二节 陆贽:实用功能与文章之美的结合    一、“宗经”与“行权”    二、言事激切、深情饱满    三、易短为长、文质彬彬的骈文改革    四、古文运动视域中的陆贽奏议  第三节 杜佑:历史文体的新探索    一、历史撰述的文体探索    二、文体风格的锤炼  第四节 梁肃:儒林纲纪与释氏鼓吹的结合    一、古文理论的新发展    二、“无适时之用”    三、古文创作的形式探索  第五节 年轻的古文家们:古文勃兴    一、贞元中后期的古文史意义    二、“整训于世”的文用观与简明、深厚的风档    三、压抑、忧愤之气与“矜心作意之态”    四、“自成一家新语”第四章 面向市井的文士们:观察、批评与融入  第一节 长安生活与小说创作    一、长安行乐之地    二、市民意识的渗入    三、小说:诸多兴趣的集合体  第二节 财富新观念    一、士人:官商、义利的融通    二、市井:财富是爱情、命运的主要背景    三、“鬻文获财”:士人的新“职业”  第三节 都市男性的爱情想象    一、背景    二、婚恋理想与爱情想象    三、道德判断  第四节 市井哲学——人乎其内与出乎其外    一、死亡:恐惧与逃避    二、名位:热心与淡漠结论  “夹缝时代”:关于古代文学史分期的一点思索余论  “尚荡”之风与文人趣味  第一节 “贞元之风尚荡”    一、“荡”之含义    二、“荡”之现象是否存在    三、“荡”之表现    四、“荡”之评价与反思  第二节 文人雅趣种种    一、个体情趣的酣畅表达    二、趣味之等级    三、为官——无趣之趣    四、游赏、宴饮之趣    五、语言文字之趣  第三节 京城之“趣”与“荡”    一、想象和追忆    二、欢乐之渊薮    三、残破与颓败  第四节 牡丹欣赏与唐代社会文化心理变迁    一、牡丹爱好者主体的时代变化    二、中唐:“牡丹热”中士人的立场——“京城贵游尚牡丹”辨    三、晚唐:“牡丹”上堆叠的多重社会文化心理    四、“牡丹”现象之启示意义附录一 贞元作家生卒年及作品情况简表附录二 贞元作家出入京城情况简表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概要

方丽萍,湖南益阳人,毕业于南开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唐宋文学方向硕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唐宋文学、文化转型研究。在《暨南学报》《湘潭大学学报》《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3部。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唐宋士风文风嬗变研究》。

章节摘录

  1.朝堂上的失范与思想的越界  “贞元失驭,群盗箕踞”,藩镇“公言迫胁,无复君臣”,天子威权不复存在,各路藩镇拥兵自重,帝国的半壁江山名存实亡。  在庄严的朝堂上,天子的威严也不被当回事:“至德初……朝廷右武,勋臣恃宠,多不知礼。大将管崇嗣于行在朝堂背阙而坐,言笑自若”。到贞元,诸如丧葬、婚聘这样一些最基本的礼规也受到挑战,“崔损,德宗贞元中为门下侍郎、平章事。损身居宰相,母野殡,不展墓,不议迁礼。姊为尼,殁于近寺,终丧不临。君子罪之”。汾州长史郭煦、前南郑县尉郭暄、曹自庆、驸马郭暖等人在“先圣忌辰”“宴游”、“饮酒作乐”。祠部员外郎于公异“少时不为后母所容,自游宦成名,不归乡里”。地方上,一个小小录事为了“自崇而卑众官”,竟敢擅自更改礼仪。更令人深思的是人们对于此事的反应,“下僚唯唯,不敢置言”,唯一提出非议的李翱却被逼辞官。德宗朝大小官吏的所作所为表明,礼作为封建社会核心价值作用正在慢慢消失。  而此刻的思想界却异常活跃,困惑、怀疑、批判成了时代的主题。国家主要思想导向的科举考试试题充满着对经书的质疑:“《三礼》何篇可删?《三传》何者可废?墨氏非乐,其礼何以?儒家委命,此言当乎?”“三代之弊,或朴或薄;六经之失,或愚或诬。夫以殷周之理道,诗书之述作,施于风俗,岂皆有所未至耶?”个人著述中的怀疑更是无处不在,诸多的历史人物、事件被重新评价,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念也受到批判。不但先儒精心弥合的经文中的矛盾被尖锐地指出,就是很多习见习闻、一直被视作普遍真理的观念也开始动摇。贞元前后,春秋学派怀疑、批判五经的传、注、疏,并提出了自认为合理的解释。   ……

图书封面


 贞元京城文学群落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