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门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随笔 > 自然之门

出版社:漓江
出版日期:2009-8
ISBN:9787540746117
作者:约翰·巴勒斯
页数:276页

作者简介

《自然之门》从巴勒斯的二十五部自然散文集中选取最精彩的篇章,使读者得以领略巴勒斯那平实谦和、新鲜优美的散文风格。像感受花的芳香那样静静地品读吧,从巴勒斯打开的一扇扇“自然之门”走过去,你就走进了广阔而神奇的大自然的课堂。巴勒斯就像一个热爱脚下泥土的老农那样热爱着身边的一花一鸟,一草一木,他对大自然的热爱没有任何夸张与雕饰,也没有任何酸腐和矫情,而是像呼吸一般自然。他已完全融身在那片生机盎然的天地——林中鸣唱着的隐士鸫和知更鸟,早春最先绽出白色小花的延龄草,夏季浓荫蔽目的山毛榉树林,狐狸的巢穴,鼬鼠的狡黠,蚂蚱和蚯蚓,以及蜜蜂的集体舞蹈……

书籍目录

前言  敬畏自然,修炼灵魂第一章  大自然的哲学第二章  山径幽幽第三章  观与思第四章  小溪·河流·大海第五章  岩石·土地第六章  春——自然之门微启第七章  夏——自然之门洞敞第八章  秋——自然之小憩第九章  冬——自然之门掩闭第十章  枫糖飘香第十一章  植物之美第十二章  昆虫与两栖动物第十三章  哺乳动物的生活第十四章  鸟之趣第十五章  鸟之声第十六章  鸟之巢第十七章  自然的声息做大自然的学生(译后记)

编辑推荐

  在自然的灵光下漫步,做一会儿流浪的圣徒。  我的快乐来自与天地相始终的大美。它就藏在岩间,附在树上,它与那原始的野性密不可分,它诞生于每一处芜杂与缺陷,它与鹰隼一同栖落在橡树的枯桩上,乌鸦将它从翅上抖落,把它织入用粗枝败草措建的巢中,它在狐狸的嗥吠中,在老牛的哞声里,它隐身于每一条幽幽山径。我不是它的观众,而是它的一部分。它的美不在于外表的装饰,而是深深植根于大地之中……

前言

  在20世纪中后期至今席卷全球的声势浩大的环境保护运动中,美国一直居于无可争辩的领导地位。它有着壮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的自然资源,有着众多热情倡导环境保护和环境伦理的思想家和科学家,有着不计其数的积极献身环保运动的组织和个人,但最为重要的是,美国有着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尤为突出的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作为构成美国文化独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和现代环境主义的主要精神源泉,这一传统已不仅是美国人民引以为自豪的一份遗产,更成为全世界所有关心环境、热爱自然的人们共同珍爱的心灵财富。而这一传统的核心部分就是独树一帜的美国自然文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美国自然文学——以及它所承我的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理念——在理论上和精神上直接推动了近现代的环境运动。从初次踏上北美土地的第一批移民开始,对土地的情惑,对荒野的迷恋就一直决定着美国文化风景的主色调。美刊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美国的“精神国父”杰弗逊总统本人就是个热忱的自然爱好者,一位出色的园丁。三百多年来,一大批美国文化精英(包括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宗教家和学者)以他们作品中独特的个性魅力。

内容概要

约翰·巴勒斯(John Burroughs,1837-1921),是美国自然文学的先驱,被誉为“美国乡村的圣人”、“走向大自然的向导”、“鸟类王国的代言人”。包括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内的许多人,都是看他的书长大并沿着他的脚印走向自然的。
巴勒斯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哈德逊河畔的乡间度过的,他在这里过着农夫与作家的双重生活,以研习自然、描写自然为己任。他创作的最大特点就是淡化自我,以一种更纯真的方式感受、观察和描写自然,引导人们去阅读自然这部大书,做大自然的忠实学生。他的著名作品有《醒来的森林》、《冬日的阳光》、《鸟与诗人》、《自然之道》、《鸟与树》、《叶与蔓》和《枫树下》等。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大自然的哲学  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其实就近在眼前,不用花费分毫。每个人自家门前都有一片完整富足的天地。我曾经拥有,以及正在拥有的,随时都可以成为你的——你只需伸出手来,将它们取走。——《约翰·巴勒斯:男孩与男人》  你只要静静地坐在树林里,草地上,或是溪边湖畔,各式各样让你感到兴味盎然的东西自会涌到你的面前——小鸟,昆虫,还有其他各种小动物;而当你的眼睛逐渐适应了周遭的景物和光影的变化之后,你也许会突然发现你寻觅已久的某种植物,某一种花,这时你会感到莫名的惊喜。所以,从更大的意义上说,自然的学生和爱好者们比起那些汲汲于世、上下奔走求新猎奇的人们自有一种优势,他们足不出户,便可观赏大自然在他面前列队而过。宏伟的星球在你眼前转动,宛如一扇旋转橱窗;四季更迭,好比穿行于一个个陌生而新奇的国度;地球上各个地带,带着它们所有的美丽与奇迹,经过你的门前,并久久盘桓。  这是怎样的一次不曾有一个夜晚离开炉畔便能享受到的奇妙之旅啊!圣皮埃尔说得好,一个人只要在他自家园地里巡游一遭,自然的伟力与奥妙便会在他心底涌现,那强烈程度不亚于周游世界后的感受。我坐在哈得逊河畔的桧树林中,每年都计划着要去趟佛罗里达或者西印度群岛或者太平洋海岸,可季节一个随着一个流逝,我仍在原地蹉跎,心中自问:或许,如果我静下心来,保持足够的警醒,这些地方就会向我走来?我会在此固守,而最终并不会错过什么。问题在于,当大山真的向穆罕默德走来的时候,穆罕默德是否知道。有时一只兔子,一只冠蓝鸦或是小林莺会把一片树林带到我的门口。看到河里一只潜鸟,加拿大的湖泊也就尽收眼底了,海鸥和鹗带着大海的味道来了。夜半雁鸣,会让人想起什么呢?那鼓翅掠过,或是在大片冰面上滑移的白头海雕,难道不曾携来高山的气息吗?  一个春天的早晨,五只天鹅排成一列飞过我的仓房上空,向北方进发__一列驶向拉布拉多的直达快车。比起在栖息地见到它们,眼前这幅景象更令人振奋。它们在我心中吹入一阵清风,好像一首诗中的一段华美篇章。那巨大的翅膀上下拍动,多么轻柔;借着春风的鼓舞,它们飞得多么从容自在!另外一次,我见到一行飞鸟——或许也是天鹅——飞向北方,它们飞得实在太高了,看上去就像蓝天上一道淡淡的波状黑线。它们肯定有两到三英里那么高。当时我正在专心致志地盯着一片云彩,看它朝哪个方向移动,那些鸟儿突然进入了我的视野。假如我的视线稍微错开一点,也绝不会见到它们了。那时已是将近日落时分,看样子它们是准备连夜兼程了。它们奋力疾飞,整个队列看起来略微有些左右摇摆,像一条蜿蜒的长蛇,似有还无,劈空而行。多么畅快的空中高速公路!——从墨西哥湾到哈得逊湾的自在之旅。  再就是那些特点分明的四季,那丰富的色彩和光影变幻——这些都是万万不可错过的;尤其是当你从自己家中那一方小天地遥望出去,这些季节的变换就更显得壮美和意味深长。要想让自然回家,与她亲近,你的心必须在家。对一个局外人和旅人来说,她也是个局外人和旅人。一个人生活的自然环境最终会构成他自我的一部分,他已经把自己播撒在大地之上,他的情感思绪都与之息息相通。他对天边遥远的地平线都会有一种微妙的感受,树被伐了,他会流血;山被毁了,他会疼痛。农夫是怀着怎样一种感情把自己种在地里,砌进石墙,凭着自己的辛劳让大山都为之感动呢!这种家园情怀,这种把自然延请至家中的态度,对一个自然观察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他用来捕获自然之美的粘鸟胶,是那扇接纳他进入风景深处的隐秘之门。  一个人周围的森林原野、溪流河湖都是一本书,从中他会汲取无穷的乐趣,只要他愿意。仅仅泛泛地浏览是不够的,他必须能译出书中的语言、符号和象形文字。这是一部玄奥简古的奇书,约略之处需赖读者本人的心智加以补充。无论如何,这是一门值得深入研读的课程。吉尔伯特·怀特说过,只有在全面彻底地研究过一个地区的动植物物种之后,该地区自然史的丰富性才能被真正揭示出来。他对自己生活的那一地区的鸟类孜孜研究达四十多年,仍未穷尽这一课题。  我总以为我对自己家附近的地带再熟悉不过了,直到四月的某一天,当我比平时再稍微细致些观察一个小小的半死水湖的时候(我曾不止上百次地观察过它),我突然发现水里有几十个小东西,对我来说,它们就像许多种昆虫若虫那样陌生。它们有一英寸到一英寸半那么长,部分像鱼,身体半透明,一条黑褐色的细线(显然是这小动物的生命线,并用以支撑它那几乎难以察觉的小小躯壳)贯穿全身。它们悬浮在水中,或是迅捷地向前游动,借助两排像是从背部生出来的弯曲而毛茸茸的细小附肢——好像某种带冠毛的波状翅膀。这到底是什么呢?我不知道。我的朋友们和科学界的熟人也没人知道。我于是写信给一位饱学之士——一位鱼类学权威,向他尽可能详尽地描述了这种小动物。他回信说那不过是叶足类甲壳动物的一个习见种,学名是Eubranchipus vernalis。  我还记得,在缅因州森林的时候,我们的向导看到我对各种植物总有自己的一套名称,就常常向我问起那些他不知道的花名。每当我说出个完整的拉丁名称时,他就显出一副大为叹服并心满意足的样子。他家乡荒野里这些默默无闻的植物居然能被冠以如此高深的拉丁文名字,这显然使他备感欣慰,这说明缅因森林还没像它看上去那么偏远落后——而他也并非生活在植物学尚未企及之处。同样,我也十分满意地得知我那新奇的“小鱼”已经过确认并被正式命名,这拉丁学名让人顿觉肃然;那位学究又补充说,这动物还有个俗称,叫“仙女虾”,这让我更感到一种深沉的快乐。它那空灵虚渺的形体和轻柔细致的步履确实是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可它那满是奇形怪状的褶皱的大脑袋,再配上两只鼓凸凸的大眼睛,倒像是个土地爷。兴许是仙女戴了面具,在凡人面前有意扮出一副怪模样。接着,这些小家伙就像变戏法似的又从土里冒了出来。我是在附近一道犁沟里发现它们的,那里原先是一片沼泽地。地是上一年秋天就犁过的,把潮湿的泥土都翻了上来;现在那儿积了一小潭水,四月的阳光像一道魔咒,唤来这些如梦如幻的小精灵。  对自然或对其他任何事情的教条到头来往往是一条忘恩负义的狗,反会去咬那牵它的手。我宁愿用经验说话。我曾一度确信蜜蜂不会飞到蔓生草莓树花上,可四月的一天当我在林中漫步时,我看到一丛草莓树,上面落满了蜜蜂。它们迫不及待地爬过叶子和青苔,直奔花丛。我把恰巧带在身边的蜂蜜喂给它们,它们却根本不屑一顾。我观察此种植物已有二十多年了,从未见到蜜蜂前来光顾。在同一个季节,我还见到过蜜蜂落在血根草和瓶尔小草的花上采蜜。从此我再不敢妄加断言说哪种花是蜜蜂不会飞上去采蜜的。维吉尔曾提到过蜜蜂飞到紫罗兰上采蜜,依我看会的。我曾见过它们在白橡的花序上忙碌,而白橡并不属于我们通常所说的蜜源植物。仲夏时节,它们从光滑的盐肤木上大有收获,到了三月份,又在臭菘上采集到大量花粉。  成功观察大自然的一个秘诀就是善于见微而知著,见一毫而知雄狮之穴。你必须重视零零星星的线索,把它们拼凑成形。杂质总是与真理并存。自然之金乍看之下并不像金子,它必须在观察者的心中百炼成金。要达到这一步,你得先萃取并淘洗堆积如山的石英和沙子。关键是要领会大自然的暗示。不谙此中奥妙的人们总是急于跟随观测者出发去寻找金矿,殊不知那观测者心中的珍贵矿床在他们看来无异于一堆碎石沙砾。一个人散步时的眼中所见,那些鸟兽花草,风景天空,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了——直到经过某种精神和情感过程的加工,它们的真正价值才彰显出来。未经切割之前,钻石看上去与一颗小卵石没什么分别。自然所提供的只是暗示和粗糙的真理。你必须把那些原始素材消化吸收,再传译出来。这时,理念悄然溜了进来,在不知不觉中散发魅力。我们所见之物的内在意义并不止于我们所见。同样一件东西,在你看来可能意义重大,对我则无甚价值。某件事物一旦通过人的心灵,就像流淌在他血液中的石灰质和铁一样,便被赋予了某种它从所未有的新的特质。你可以到田野或森林里径直摘取那些看上去成熟的果实,不需其他任何借助,可是放在科学和艺术上,这方式就行不通了。这里,真理要经过择取和解释——必须由人的意象活动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出色的观察都或多或少地包含提炼和转化的过程,而其中的奥秘就在于当你见到原始材料的时候,你要能认得它。(节选自《征候与季节》)

图书封面


 自然之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其实就近在眼前,不用花费分毫。每个人自家门前都有一片完整富足的天地。我曾经拥有,以及正在拥有的,随时都可以成为你的——你只需伸出手来,将它们取走。——《约翰·巴勒斯:男孩与男人》巴勒斯就像一个热爱脚下泥土的老农那样热爱着身边的一花一鸟,一草一木,他对大自然的热爱没有任何夸张与雕饰,也没有任何酸腐和矫情,而是像呼吸一般自然。他已完全融身在那片生机盎然的天地——林中鸣唱着的隐士鸫和知更鸟,早春最先绽出白色小花的延龄草,夏季浓荫蔽目的山毛榉树林,狐狸的巢穴,鼬鼠的狡黠,蚂蚱和蚯蚓,以及蜜蜂的集体舞蹈……本书从巴勒斯的二十五部自然散文集中选取最精彩的篇章,使读者得以领略巴勒斯那平实谦和、新鲜优美的散文风格。像感受花的芳香那样静静地品读吧,从巴勒斯打开的一扇扇“自然之门”走过去,你就走进了广阔而神奇的大自然的课堂。
  •     我与一些人谈过《瓦尔登湖》,他们都说读不下去,枯燥。其实此书并不全部枯燥,枯燥的只是前面三分之一部分,等梭罗写到自己进入林中生活时,开始有趣起来了。前面三分之一的确很枯燥,全是议论,而写议论文章并非梭罗所长,故阅读时直接跳过全面部分即可。至于它后来的《漫步》一书,我则放弃了阅读,因它全是不精彩的议论。议论原非自然文学所长,自然文学是一种写亲身经历的关于大自然物候的文学,议论不是它的有效构成,故自然文学家之中,极少有人在议论方面有成就。唯有约翰·巴勒斯,它在叙述与描写大自然、自己在自然中的经历时,偶尔的议论比较精彩,而他同时也是一个文学评论者。《自然之门》并不是一本他的“著作”,而是一个大“拼盘”,从《醒来的森林》、《冬日的阳光》、《鸟与诗人》、《枫树下》等书中节选的片断拼接而成。所节选的都是关于大自然的文字,阅读此书,也算是“窥见”巴勒斯的全貌了。约翰·缪尔被称为“山之王国的约翰”,而约翰·巴勒斯则被称为“鸟之王国的约翰”。这两人是美国自然文学跨世纪的代表性作家,也是集大成者,更是承先启后者。巴勒斯,1837年出生于纽约州卡茨基尔山区的一个农场,在1873年,他在哈德逊河西岸购置了一个九英亩的果园农场,亲手修建了一幢石屋,称为“河畔小屋”,1875年,他又在两英里外的山间盖了一所房子,称为“山间石屋”。他后半生的四十八年几乎都在这两处自然中的小屋里度过,又当农民又当作家。有趣的是,“山之王国的约翰”是“山间石屋”的第一批客人。巴勒斯与“山之王国的约翰”不同,后者是“不穿衣服的自然之子”,是诗人,前者是温文尔雅的绅士农夫,是散文家。巴勒斯观察非常细致,观察之物从宏大到琐碎皆备,他像一个慈祥的父辈,理解自然、亲近自然、轻轻地歌吟,所以他的文章不极端、不冲动,缓慢而详和,诸如这样的处段:“一般来说,暴风雪都是平静温和、悄无声息地积蓄酝酿的,天地间有一种明显的静谧。上苍的一切活动都被消地无声,好像风雪在来临前已为自己疏通了道路。没有失戎相见,也没有狂风的号角……”读了的文章,宛如坐在冬日的炉火旁边,听他抒缓地、温和地讲述大自然的故事。如果说缪尔是酒神的,巴勒斯便是日神的,缪尔是瀑布飞溅型的,巴勒斯便是静水深流型的。巴勒斯的文章中时有新颖的发现,这些发现为他的文章增添了一个个“活眼”。“几乎每一年的夏天我都会观察到我称之为“婚礼日”的一天——阳光明媚,晴朗清澈,天色乳白,一笼纱般的薄雾柔化了所有景物的轮廓。”“大自然总是高瞻远瞩,在第一季中旬就为下季做准备了。切开晚秋山核桃树的最后一批芽苞,你会现来年春天的生机已经被芽鳞层层包裹、呵护其中了”。这些小小的发现,读起来让人心里一震,因为它也明晰了我在大自然中模糊的所感。“三月,自然之门只是微微轻启;四月,门开得稍大了些;五月,窗户也打开了;六月,干脆连墙都彻底推倒,亲和的气流正在四下里自由游弋。”多么形象而畅快的文字。在人生漫漫的旅途中,巴勒斯将每一天都变成了礼物遍野的节日,让每一样大自然中的事都焕发出光泽。读巴勒斯,足以安慰平生的沧桑。
  •     原来,花事也从容,真实的花期并不是短促的,也并不独在盛放时刻。以前,我不太理解那位被称作是“美国乡村圣人”的约翰·巴勒斯,何以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认识一种花草。为了寻访生长在池沼湖泊中的香睡莲,巴勒斯作了精心的准备,先是找来一只小船,然后把小船放到一辆马车上,驾车走了数英里的偏僻小路,或是在林中穿行,或是趟过有水沫飞溅的急流瀑布的小溪,再后来到一处通向黑潭的狭长水道。停车后,卸舟入水,孰料这水道竟是如此难走,因为水中有许多倾倒的大树,只能时而从半浸在水里的树冠中间挤过去,时而又低头弯腰从横搭在水面上的树干下钻过去;如果树干没入水中,那就得设法让小船从它上面强行蹭过去。他的确看到香睡莲的身影了,那是在一个清晨,他终于见到了那些根在黑黢黢的淤泥里,却有着星形花瓣并在风中哔噗作响、露出紫红色叶背的花朵儿的最美的姿态:闭合的花苞钻出水面,在阳光下慢慢打开;而不多时,花瓣重又合起,渐渐隐没于幽暗的水波之下。原来,香睡莲是一种在早上开放的花,中午一过,它就又闭上了。看来,最好的欣赏不是一蹴而就的,如同生命是一个环环连接的过程,每一段都有每一段自身的价值,都是不能轻视和忽略的。人们似乎都在急急忙忙地奔向所谓的成熟和成功,也往往只认这一段的精彩与辉煌,好像其他的都不值一提,不值一看。其实,这是不连贯的人生风景,有一天,如果细细回想,你会发现生活中有不少的断裂,而许多时刻是贫瘠的。花事尚且漫长连丛,人的生命之花也应当在你所有的时空里盛开。如果有可能,我想完整地观赏一朵花、一棵树的生长过程。这会是一次从容的观赏体验,让我建立起与所有的生命都有种可以感知的默契;我将平心静气地等待姗姗而来的春晨、夏夜、秋时和冬日,并希望它能相应地契入我这一期的从容人生。

精彩短评 (总计36条)

  •     现代的林间居士。即使无法亲临其境,在文字中寻到另一个境地
  •     是正版 包装很精致 内容还得再看看
  •     语言不是明朗,有点晦涩
  •     若读完即放下、绝非大师本意;他教我们去读另一本:“伟大的自然之书就在面前、妳需要的只是翻动而已。” ——所以明年我要去拜访更多的自然角落、记录所见的所有真实、当然啦、大师优美睿智的书也全部到Kindle里来!
  •     这本书署名是约翰·巴勒斯,但是没有一篇文章是完整的原作。编书者为什么 不署上自己的大名?却要署巴勒斯,真是不负责任。把巴勒斯的几十篇文章打得七零八碎,这样糟蹋原作是不道德的
  •     与《亚当斯传世佳作400》一起看,更美!
  •     挺治愈~
  •     爱默生说,每一个自然的场景都是心灵的映照。这本书就是一本适合引领您的心灵走进自然的好书。
  •     时间不过是一种感觉,生命的意义在于某种心境。渴望奇迹与神秘的心灵是很难客观看待事物的。
  •     这一套都挺好!
  •     作者对大自然的观察是何其的细致!而我们呢?总是借口为了生存而奔波、劳碌,不肯驻足哪怕片刻去环顾一下周边的大自然。熟不知对大自然的体察才是我们真正体察生存的开始。诚如作者所言,我们终将忘了诗人和哲学家,因为诗歌和哲学不能映照我们的存在,而对大自然的观察永远是我们需要的,因为她可以映照出我们的存在!
  •     你有满眼绿色,让我心生音乐。过去的一些过不去,随杂草去流浪,消失在不知去向。
  •     纸质量不错,很有手感。虽然还没有读完,只读了三分之二,感触颇深,拉近了大自然彼此之间的距离!
  •     评吧
  •     好美哦!【没看完】
  •     尝试一下,还是不太习惯读这种散文
  •     很不错的一本书,建议我们年轻人都可以看看。真正地感受大自然的心旷神怡!
  •     不习惯于这些文字,可能是了解自然文学一种选择。总之,看着不习惯。
  •     自然之心给了人更加宽广的视角
  •     大自然的力量是最伟大的,此书让我对自然有更多的认识。
  •     巴勒斯的清新丽笔让我着迷,我又试着买了几本他的书,可能是译者的原因,在那两本书里再也没找到我想要的感觉。同时我也买了林东威、朱华译的《优山美地》也很喜欢。我的书很多,同样的书,我买过不同的版本,译者不同读起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希望林东威、朱华能够再译巴勒斯的其他著作。我期待着能够再读到你们译的约翰、巴勒斯的书,对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如赴盛宴一般,希望林东威、朱华再一次让我品到“山珍海味”!
  •     枫糖~~~
  •     今天翻了下,发现都是摘采的,不过文字正是我喜欢的,为了当作家,我努力!!!
  •     非常适合儿童看的散文集。
  •     文章内容都是节选的,而且有些翻译不到位,病句不少。
  •     内容很贴近自然,读了神清气爽。
  •     诚如作者所言,自然能够映照我们的存在!
  •     好美...
  •     读了后记,才知道这书是摘录。从巴勒斯的单行本里,这儿摘一段,那儿摘一段,再编辑成章。零碎,不完整。却没有交待英文原版就是摘录的,还是我们好心的编辑,自己摘录的。不喜欢这种没头没尾的书,很后悔买。之所以给个还行的评价,仅是因为巴勒斯而已
  •     在树林中晒着下午的太阳,读这本书真是太享受了
  •     未读完,已送人。
  •     喜欢清新自然的行文风格, 沉浸于书中感觉亲临其境,在文字中寻到另一个境地 。
  •     那天讀到保尔·艾吕雅《自由》中的一句“醒來的小徑”時,想起了這本書...既然做不了獵人,至少可以陪著森林一同睡去一同醒來。
  •     科学家、自然爱好者,都在自然中寻找他们需要的不同东西,但他们的种种不同发现之间并不矛盾。一方的真理并不构成另一方的谬误。自然当中存在许多让我们惊诧不解的事情,但并不存在魔法。
  •     这个商品不错。喜欢 看了一些感觉很好
  •     贴近自然,美的享受。。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