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的市场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外国随笔 > 诗人的市场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7505948693
作者:安徒生 编
页数:267页

作者简介

一百多年来,他的童话广为流传,而他却是以小说成名,并且拥有着比童话更多的读者。
他是一位激情诗人,还是一位19世纪享有盛名的旅行家,他一生有着29次游历的惊人之举。
本书以日记体的形式,回溯着1840年12月,这位讲故事的高手又一次的旅行:从丹麦到汉堡,经意大利到希腊,越爱琴海前往土耳其,出博斯普鲁斯海峡……
让我们追随安徒生的足迹,体验一次光怪陆离的非凡之旅。

书籍目录

一、由丹麦至马耳他  李斯特  铁路  铜猪——一则故事  我的靴子——真实的故事  罗马的狂欢节  告别意大利二、希腊  地中海上两昼夜  南摩里亚和基克拉泽斯群岛全景  比雷埃夫斯湾,抵达雅典  卫城  雅典的雨天  游唱的歌手  达佛涅  希腊的复活节庆典  雅典的宫廷  义结金兰——一则故事  离开希腊三、东方  爱琴海上的暴风雨  士麦那  荷马墓上采的玫瑰——一则故事  达达尼尔海峡和马尔马拉海  抵达君士坦丁堡和佩拉  市场  君士坦丁堡漫步  托钵僧的舞蹈  穆罕默德诞辰  拜访和告别  博斯普鲁斯海峡  黑海  横越黑海与多瑙河之间的大草原四、溯多瑙河而上  由切尔纳沃德至鲁斯特楚克  我们在航行!  不平静的旅途  通过铁门  奥尔索瓦的帕夏  检疫站  奥尔索瓦至德伦科瓦之行  由德伦科瓦至塞姆林  博览会的观众  佩斯与布达  佩斯至维也纳间的多瑙河五、还乡途中  维也纳剪影  飞返北方附录  中译本后记  英译本前言  安徒生年表

内容概要

刘季星,原名刘麟,1928年生,浙江黄岩人。曾任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翻译出版的作品有俄国五大家即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的散文集,波列伏依和札雷金的小说,以及合译美国学者米切尔的《丹麦文学史》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译本后记安徒生喜欢外出旅行,据说他一生出国旅行达二十九次,为本上同时代文人之冠,被称为“伟大的旅行家”(见欧林·尼尔森:《安徒生》,1988年丹麦外交部出版)。1840年12月,他又一次踏上了旅途,从丹麦至汉堡,经意大利来到希腊,越海前往土耳其,出博斯普鲁斯海峡进人黑海,溯多瑙河而上,直抵维也纳,然后回国,为时七个多月。《诗人的市场》一书即是此行的见闻录。当安徒生在欧亚大陆跋山涉水之时,欧洲一些地区仍为奥斯曼帝国所统治,保加利亚,以及摩尔多亚、瓦拉几亚和鲁梅利亚(后面二地现属罗马尼亚)都在土耳其人的控制之下;塞尔维亚于1817年已获得独立,匈牙利则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安徒生笔下有时流露出对土耳其人的不满,乃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心态。我们保留了他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看法,但在极个别地方编者作了删节,出于对原作者和读者的尊重,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    安徒生是丹麦文学的巨匠,以童话负盛名,但也为童话所累,因为许多读者不知安徒生还写过除童话以外的别的体裁的作品。其实安徒生写过六部长篇小说,二十五部已确知剧名的剧本(包括诗剧和歌舞剧),四部诗集,三部自传,六部游记。童话虽是他的广泛流传的不朽之作,但最先为他赢得声誉的,是他的《1828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有人称之为小说,也有人认为它是游记)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他的最早被翻译成外文的作品,是他的小说,也不是他的童话。单知道安徒生的童话而不知他的其他作品,这是安徒生的不幸,也是我们从事丹麦文学作品翻译者的失败与无奈。    《诗人的市场》是一部游记,拿“市场”二字做书名,也许含有它的深意,不过一般的理解应该是作者意欲展销他的见闻,即精神产品,同时表现异国的地方色彩。“市场”(bazar)一词源出波斯语,原指波斯城镇中公共交易的场所,后来这个词流传到了阿拉伯国家、土耳其和北非等地,意义未变。本书对市场有多种描写,《市场》一篇专门描写了君士坦丁堡的市场:占地一方,建筑华丽;规模宏大,摊贩云集;白天营业,夜晚关闭;内部分划不同的区域,出售同类商品的商贩分别集中在一起。至于沿途小城镇的市场,安徒生每到一地必去观光的,则仅仅是一条摆着货摊的狭窄的街道而已。    这部游记用日记体写成,但笔法多样,大多是纪实,也有富于幻想的形式,别开生面,如《我的靴子》;甚至完全像是童话,例如《铜猪》《义结金兰》《荷马墓上采的玫瑰》;这三篇是在安徒生写游记时完成的,先收在《诗人的市场》中出版,以后才归人童话集。从内容来看,它们分明也是游记的一种形式,作者的初衷似乎并不把它做当做童话。至于他所固有的乐观、幽默,对弱小者的同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工业文明的赞扬,在此书中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诗人的市场》一书在出版一百六十二年之后才有中译本,略嫌太迟,而它的翻译工作竟经由在下之手得以完成,又深感荣幸。此书依据英文译本翻译,英译者为格雷斯·托恩通,译本由纽约迈克尔·凯森出版公司于1988年出版。由于地址不明,无法与他们取得联系,以表示谢意,深觉遗憾,希望能获得他们的谅解。中译本在翻译过程中,曾得到林穗芳、李政文、傅光明、王光、李鸿简等先生的帮助,谨表示衷心的感谢。    ……

章节摘录

书摘南摩里亚和基克拉泽斯群岛全景    1841午3月21——22日    我们正驶向摩里亚。——这个地名的意思是“桑叶之地”,人们是根据它的形状来称呼它,它的形状如同一片桑叶。欧罗达斯河贯穿全境,古代的斯巴达就在这里栖息。这里也是阿伽门农①的死亡之地。山形依旧,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样,照射着阳光,散落着阴影,腓尼基人和佩拉斯吉人③当年所见到的也是如此。然后风起浪涌,与我们现在所遇到的无异。所有景象毫无变化。我们紧靠着马塔帕海岬那峻峭的岩壁行驶,整个海岸似乎全是裸露的岩石,草木不生。海浪扑打着悬崖峭壁,激起丈把高的水柱。岩壁高耸,没有一只山羊能攀缘而上,那里也找不到牧人或猎人的踪影。但是就在草木不生的荒野上,每一小块土地和地区,自有它的价值,它的情趣,比我们有时所设想的最为美丽的风景还要美丽。——因为这是希腊啊!    我们通过了马尼奥特人①地区外部的一个小海岬,这个民族属于斯巴达的一支,是一个从没有被征服的勇敢而豪迈、粗暴而野蛮、但如同利库尔戈斯②时代那样热情而好客的民族。    现在海面上巨浪滔天,——一阵风从山上吹来。摩里亚把它那裸露的马里亚海岬伸进喷吐着白沫的波涛之中。它的样子多么荒凉冷落,多么孤独;而且海边不时还可见到完全与世隔绝者的住处,避世者的寓所,它们只与尖声嘶叫的海鸟为邻。即使用上望远镜,也不可能发现有什么小道可以从悬崖上下来,走向避世隐居者的住处。    这些房子狭小而低矮,开了一个洞口当做出入的门户和窗子。附近有个人在走动,他是马里亚海岬的隐居者,是我们在希腊海岸上见到的第一人!他是谁?是什么力量把他逐出社会而置身于这荒野之中?——没有人回答我们的问题。他和他的小屋在这里已经有许多年了,大大小小的船只,无论哪一艘,都有一个小小的封闭的世界,在他面前驶过,他仿佛在梦中观看画片似的观看它们来往,如同观看白色的海鸥无异。当海上风平浪静或暴风骤雨大作并合唱它的洪亮的赞美诗时,他朗诵他的早祷文或晚祷文。    我们走得越来越远了。在西北方向,有一块岩石形状如同巨大的钢盔,拔海而起,被夕阳的余晖染成了红色。我把它当做基克拉泽斯的一个前哨,不过直到夜间我们才抵达群岛的海面。    天未大亮,我又来到甲板上。两只小艇在附近巡逻,寸步不离我们左右,像两只巨大的海鸟企图用雪白的翅膀猛击我们的缆绳似的。    成群的裸露的岩石拔海而起,高耸人云——这是米洛斯岛,由于水与火的作用,它已形成了空洞,西番托、塞里福斯和锡拉各岛也都是如此。,我们在后面两个岛屿中间穿行,好像是在运河里行驶。岩石的地壳之下埋藏着磁铁矿石,岩顶上开着芳香扑鼻的玫瑰花,然而路过的旅客毫无察觉,海岸只显露了它们的贫瘠与荒凉。    太阳在迈科诺斯岛的山背后升起,照亮了帕罗斯岛和安提帕罗斯岛,却照不到这边阴冷的斜坡上。灰色的礁石巍然稳坐在水中不可摇动。关于面积庞大的溶洞及其宝藏,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印象。我们看见的是纳克索斯岛的峭壁,阿里阿德涅山曾经在这里哭泣;长发如波浪般在美丽的肩膀上流动的马恩纳德斯②,曾经于星光灿烂之夜在这里舞蹈,并向酒神巴科斯高唱赞歌。然而高高的群山上却隐藏着肥沃的葡萄沟,伊达山——宙斯的圣山,山峰庄重地指向天堂,古老的神只就是从那里被人们驱逐出来的。    轮船朝着一个小岛驶去,岛上有一座白色的细长的灯塔,一当我们从它身边走过,锡拉港立刻展现在我们眼前。海湾上的小镇成马蹄形包围过来,白色的房屋闪闪发光,很像灰色山丘上一座军营的帐篷。它确实是那不勒斯的缩影。这里的主教的官邸高耸在山丘上,使人想起圣埃尔摩山的一座宫殿。我想像中的希腊的所有城镇都是一片废墟或泥墙茅舍,但锡拉港的小镇看起来十分美丽动人。    希腊的大队小舢板朝我们使劲划过来,在我们轮船的一侧下风头停住,但无一例外地继续在划动双桨,因为海面上浪头高卷。我把行李滑到离得最近的小舢板上,跟着往下跳,这几天在甲板上闪电式地结识而依然留在船上的朋友们向我说“再见”,现在我大概永远不可能再在这世界上见到他们了——这个想法使我非常难过。    船夫们用力向岸上划过去,这一段距离相当的长。海浪摇动着我们的舢板,仿佛它是一只橘子皮似的,在狂涛巨浪中会有倾覆的危险,我们也会随同浪花一起被喷上天空。不过我们终于划进了避风港,这里停满了轮船,一只挨着一只。    码头上到处是希腊人,他们身穿紧身外套,白色短裙,头戴红色小帽。人声嘈杂,大呼小叫。一个老人向我伸出手来表示欢迎,我的脚下已经是希腊的土地了。感谢上帝,来到这里我是十分高兴的,但同时又有一种孤单的感觉,心里充满了凄凉。    我在法国轮船公司的办事处里听说,七天时间之内将有奥地利轮船到来;希腊这艘轮船已经损坏,不能再行驶。不过我有一个机会可以在当天离开,如果我愿意在比雷埃夫斯挨过几天检疫期的话。从亚历山大①——当时那里正有疫病流行——来的一艘法国军舰“利库尔戈斯”号,在锡拉给挂了检疫旗,被迫停泊了几个星期,今天晚上就要开到比雷埃夫斯去,将在那里用三天时间结束检疫工作,我立即雇了一只小舢板,再一次越过波涛汹涌的海面,前往飘扬着绿旗的“利库尔戈斯”号。我的行李放在空船里,用一根绳子系在大船的扶梯上,几名水手把它吊了起来,于是它就在甲板上躺着了。现在我终于能够掉转头来考察这个市镇了。    码头旁边有一家商店开着门在营业,房子是木头造的,室内是泥地。原木的横梁支撑着房内的半边天花板,另外半边没有天花板,单凭屋顶遮挡风雨了。这是家咖啡店,希腊人和外国人都坐在木桌子旁边。火盆上放着咖啡壶,一个英俊的希腊青年用棍子在搅拌,因为他的两只手来回地使劲,咖啡的浓度是均匀的。然后他把咖啡倒在杯子里,咖啡是沸滚的,热得烫手。有两个俄国水手在跳舞,一个希腊老人为他们拉小提琴伴奏,琴声叫人毛骨悚然。市  场    1841年4月25日—5月4日,君士坦丁堡    外国人来到君士坦丁堡,首先要去逛的地方是市场,因为一到了那里,就进入这个不可思议的城市的心脏了。一个人看到那里的景象,看到那里的富丽堂皇和万头攒动,会叹为观止。你进去的那是个大蜂窝,不过蜜蜂是波斯人,亚美尼亚人,埃及人,希腊人。不论东方和西方,都在这里开办大商场。游人之拥挤,衣着之五彩缤纷,商品之琳琅满目,是别的任何地方无从得见的。    有人如果从佩拉渡海来到君土坦丁堡登岸,岸上那条大街可以直通市场,不过它狭窄,弯曲,都是盘道。街道两边房屋底层的门面,都像我们那里的市场一样,用木栅栏隔开,整个制鞋工场和家具作坊直接暴露在你的目光之下;每人还会觉得自己正在厨房和面包铺里穿行呢——你看那煮呀,烤呀,蒸呀,食品摊的炉灶和烟筒里飘出阵阵香气。面包和其他食品都开架陈列着。    我们这时正站在中心市场门外,它前后左右辐射出许多小街小巷,差不多一半是露天的。这一区域出售蔬菜,水果,有新鲜的,也有腌制的;另一区域供应贝类动物和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鱼。大幅帆布或者旧毛毯从这边的木栅栏牵到那边的木栅栏,搭成过街的棚子。街面却铺得很糟糕,排水沟开在街中心,逶迤而去。    市场的人口是一条长廊,大多用木头隔成,几乎摆满了烟斗、烟袋杆和琥珀烟嘴。市场的墙壁是厚实的防火墙。这是一座全封顶的小城市,每个行帮,例如犹太帮、埃及帮等等,在这里各有自己的地盘;每种行业,各有自己的一条街;每门手艺,也各有自己的中心,例如做鞋、制作马具等等,名目繁多,举不胜举啊!每条街道都有一座拱门,上面绘花,写着《古兰经》里的经文。照明的光源是从头上来的。木栅栏紧连着木栅栏,看起来好像是一只朝外翻开的货柜,它的背部——厚实的砖墙挖出一个洞,货物藏在墙洞里,并不陈列在货架上。    埃及人经营的地盘上好像统统是药铺,排列了两条街。来自印度和阿拉伯的各种香料,药用植物的茎叶和根,以及贵重的染料,散发出一种混合的香气。一个皮肤棕黄色的埃及人,穿着长袍,站在柜台后面,看起来简直像是炼金师。    另外一道拱门似乎是通向世界武器库的人口。接下来一道拱门是制造马具的街市,摩洛哥牛皮和水牛皮制作的马鞍和皮鼓,从做工最精细最复杂直到非常简单非常粗糙,应有尽有;它们挂在墙上,或放在柜台以至地板上。    又有一道拱门是珠宝街,上等的项链在闪烁放光,手镯也是光芒四射,价值连城的指环和奢侈的钻石使人眼花缭乱。    现在有人来买香水了——纯正的,不搀水的。有一种玫瑰油的芳香。这里在卖麝香的香囊、乳香以及香鼠的尾巴。我们走进了隔邻的一条街,全部是靴子和鞋,各种颜色,各种式样;拖鞋是绣花的,缀着亮闪闪的珠子。紧挨着的另一条街,集中了各种服饰用品,棉布,绣着大朵金花的手巾,以及各种漂亮的衣料。又有一条街使你眼前一亮,这里是武器:嵌线的宝刀,短剑,匕首,步枪,以及手枪等等。    如果你注意到各个国家的人在这里表现出来的特点,那是极其有趣的。土耳其人总是一本正经地坐着,脸色庄重,嘴里含着细长的烟杆。犹太人和希腊人常常是忙忙碌碌的,他们大声叫喊,舞手舞脚。这时正好有各种杂色人等拥挤在十字路口,波斯人载着沉甸甸的尖顶帽,亚美尼亚人头上是不成样子的黑圆筒帽;保加利亚人身穿羊皮外套,犹太人盘着高大的头巾,裹一条破烂的围脖;潇洒的希腊人和披着面纱的妇女,——多么不协调啊。一个与众不同的土耳其人,十分严肃,骑着马从人群中过去,目不斜视,一直看着前面。    黄昏时一声号令,所有商家和顾客全都撤退;一批守夜的人,——他们的工作就是看守市场,把各个人口通通予以关闭,直到次日上午规定的时间才重新开放。到时商家会发现他们的货摊与昨夜撤离时并无异样。白天里一个货摊如要单独停业,也很简单:摊主在货摊前面挂上一张网,或者左右交叉拉两根双股的绳子就行,没有人敢偷。    与君士坦丁堡的市场比较起来,罗雅尔宫(在巴黎)里那些华丽的商店只不过是一块涂得花花绿绿的粗布而已,这里却是一个华服盛饰、美发上洒着玫瑰油和没药而芳香袭人的东方姑娘啊。    ……

图书封面


 诗人的市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文笔很好,景色描写总有诗情画意,大致是因为作者有颗诗人的心:对新事物的好奇与坦然,还有对崇敬之城(例如希腊)毫无掩饰的崇拜,常让我抚书而笑。时代变迁,如果想从这本书里得到点旅游方面的指导,肯定是失望的。但是偶尔回忆起一百多年前诗人也站在这片土地上,想着他有什么样的感悟、什么样的情怀,也非常之浪漫。
  •     如同他笔下那些小公主,襁褓之时就接受了仙女们的美好赠言一样,当安徒生还在摇篮的时候,就有人用预言为他铺好一条道路。这条路并非通向哪位千金小姐的后花园,也不指向藏满宝物的密洞,而是通往东方的亚洲世界。岁月流逝,当安徒生步入人生的第35个年头(1840年),那"需要一点想象力"的东方旅行终于到来了。东方之于安徒生,并不象撒丁岛之于劳伦斯那般,一再的唤起立即动身上路的激情与欲念。东方,它要温柔的多。它用绚丽多姿的异国情调和夜不拾遗的美好传说,装点并安抚着安徒生的梦。有一天,安徒生终于以诗抒怀一吐幽思:让我们进入市场驰骋想象吧/我已展示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从哥本哈根到东方的欧亚/横顶的柱廊排出宏伟的全景......可以看出,安徒生的东方幻景中,"市场"牢牢占得一隅。作者更是拈得"市场"意象为题——"诗人得市场"——一股嘈杂又浪漫的芬芳气息扑面而来。书中自述,安徒生从汉堡起程,行经意大利来到希腊,拜访了雅典卫城废墟;越海前往土耳其,抵达君士坦丁堡并流连城中。归程上,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黑海,安徒生溯多瑙河而上,经奥匈东欧,辗转回到汉堡——与出发时极为相似,在这里又恰逢好友李斯特举行音乐会之时。日记体的形式似乎更便于吐露作者的随行随感,亦使行文显得亲切又平实,温润的语句与美好的景致一并顺溜地滑入读者心底。但是我们同样发现,旅行中的安徒生见着的并不总是美好。也许正是这样——一颗善于讲述童话的心灵,它亦更敏于辨别美与丑;它蕴藏浓浓善意,在童话里馈人以善、以温暖,而在现实中也毫不逃避恶的存在。它是懂得那些不幸的,是真正慈悲的。第一抹异样的色彩出现告别意大利之前的罗马狂欢夜。在表面的精彩热闹之下,安徒生却捕捉捉到一件遁人思忖的突发事件——一位观众被奔马踩死,"死者被拖到一旁,欢声再次惊天动地。"冰冷的对生命的漠视竟遮饰在热烈的狂欢中,充满讽喻的意味,而一句"这种事每年都有"更不由得令人去逼视那常态暗处的不合理、不公正的遭遇。在马耳他,作者遭逢了衣不遮体却决不屈膝受辱的摩尔人;在匈牙利,他巧妙买下了吉普赛男孩的几朵鲜花,希望自己的钱物能缓解男孩的窘迫生活......安徒生似乎在一颗纯净诗心与我们相告,除了美景还要关注什么,不要回避什么。即便行走在路,莫要为了见到"美"而刻意躲避丑。 美是有许多种的,孩子纯真的美又是无与伦比的一种。我想,编制出无数精美童话的安徒生亦是珍爱这份美的吧。除了他与吉普赛男孩那段沉重的交谈,还有一个美妙的细节也吸引了我:那是驶向君士坦丁堡的航程中,安徒生与土耳其一对小姐妹所形成的友谊。姐姐六岁,"脚上是贵重的皮靴,外加红色的套鞋;淡兰色的丝绸马裤......头发梳成两条辫子,用金币缠住,头上又扣一顶金丝小帽",而妹妹则象野兔一样跃来跃去。语言上的障碍完全不是问题,因为安徒生会哄着让她们相信,他的丹麦语不过是自己专为小姐妹学会的一种土耳其鸟语......一段令人捧腹的叙述之后,安徒生不无骄傲的宣布,自己接受了亚洲小可爱的亲吻。读来,真的轻松感人。史蒂文森在自己的游记散文中,时常会展现他作为小说家的一面——将惊险离奇的际遇带到读者面前。安徒生一路走过,在写下日记散文的同时,他也间或摆弄出几则美好的童话故事来吊人胃口。让人不得不感慨,伟大的童话作家就是不一样,连旅游时也要揣着童话上路。第一则写了佛罗伦萨城内一头铜铸野猪与一个贫苦男孩的微妙关系。暮色深沉,怕被母亲责骂的孩子不敢回家,他在铜猪背上睡着了,而铜猪却醒过来,载着男孩去了许多美妙的地方,见着美妙的画,美妙的人——这一切也改变了孩子的命运,为他在卑微与高贵之间架起一座梦想的阶梯。途中余下的童话作品依旧流淌着童真的暖暖爱意,写到安葬于荷马墓旁的夜莺,义结金兰的希腊好兄弟......东方之旅,安徒生行走在现实中,又畅游在想象之界。也难怪,那东方的市场会给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是既爱上了商货的琳琅缤纷,亦是恋上想象中的一片人世繁华呵。旅行总的来说是顺畅愉快的,但也有小小不和谐的插曲。例如在归途中,行经奥地利检疫站,他们被禁闭了几天。而这短暂的无聊时光对一路上都与鲜花美人相伴的安徒生来说,却是多么漫长啊。此时他的思乡之情日渐浓郁:多瑙河上的黑面包让他想到"黑麦的故乡——远方的丹麦",广阔无垠的东欧草原也让他嗅见了丹麦的清香,甚至鸟雀的歌唱也"与我在丹麦的山毛榉树林里听到的鸣啭完全一样。"故乡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美好,检疫站的一切却是浑郁恼人的。每天燕子来拜访,飞来飞去,安徒生只觉得它们在"告诉我们奥尔索瓦这座美丽城市里的丑闻"......真是充满孩子气。而他的孩子气也是善始善终的——在"解放了获得自由"之时,他突然丧失了"使用翅膀的能力",留恋起住在检疫站的这段感觉,留恋起那些同受罪的伙伴,"......小小囚室是星期天的功课;埃因斯沃斯安静地坐着读圣经,彼德·亚当和他的亚美尼亚孩子唱着弥撒......",从此以后呵,彼此相忘于江湖。旅途的终点也就在眼前,这段离开的时光,现实的大船又走了多久呢?就要踏上现世生活的疆域了,安徒生不禁回过头去,若有所思。他想起了什么,想起了哪段岁月?可会想起在检疫站度过的一个无聊的下午,安徒生"注视着窗栅栏旁边那青翠的葡萄藤叶子,上帝的阳光正暖洋洋地照射着它,思想已飞出窗外,进入自然界之中了——每个人在那里总是和上帝的心相通的。"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就是零碎的旅行博客,食之无味
  •     文笔很好,景色描写总有诗情画意,大致是因为作者有颗诗人的心:对新事物的好奇与坦然,还有对崇敬之城(例如希腊)毫无掩饰的崇拜。 时代变迁,如果想从这本书里得到点旅游方面的指导,肯定是失望的。但是偶尔回忆起一百多年前诗人也站在这片土地上,想着他有什么样的感悟、什么样的情怀,也非常之浪漫。
  •        文笔很好,景色描写总有诗情画意,大致是因为作者有颗诗人的心:对新事物的好奇与坦然,还有对崇敬之城(例如希腊)毫无掩饰的崇拜,常让我抚书而笑。
      
       时代变迁,如果想从这本书里得到点旅游方面的指导,肯定是失望的。但是偶尔回忆起一百多年前诗人也站在这片土地上,想着他有什么样的感悟、什么样的情怀,也非常之浪漫。
      
  •     安徒生有一个魔法故事袋,旅行的时候随时都能打开袋子,掏出一个有趣令人感动的故事。
  •     我欣赏不来!!
  •     他不仅仅是个童话巨匠,他首先是个诗人!
  •     老走神。
  •     最重要的一点,是巴扎(bazaar)而不是市场(market)。
  •     不喜欢看游记 但这本例外 安徒生写的看着总是很舒服,很快乐
  •     安徒生的欧洲游记,他活在童话里
  •       如同他笔下那些小公主,襁褓之时就接受了仙女们的美好赠言一样,当安徒生还在摇篮的时候,就有人用预言为他铺好一条道路。这条路并非通向哪位千金小姐的后花园,也不指向藏满宝物的密洞,而是通往东方的亚洲世界。岁月流逝,当安徒生步入人生的第35个年头(1840年),那"需要一点想象力"的东方旅行终于到来了。
      
      东方之于安徒生,并不象撒丁岛之于劳伦斯那般,一再的唤起立即动身上路的激情与欲念。东方,它要温柔的多。它用绚丽多姿的异国情调和夜不拾遗的美好传说,装点并安抚着安徒生的梦。有一天,安徒生终于以诗抒怀一吐幽思:让我们进入市场驰骋想象吧/我已展示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从哥本哈根到东方的欧亚/横顶的柱廊排出宏伟的全景......可以看出,安徒生的东方幻景中,"市场"牢牢占得一隅。作者更是拈得"市场"意象为题——"诗人得市场"——一股嘈杂又浪漫的芬芳气息扑面而来。
      
      书中自述,安徒生从汉堡起程,行经意大利来到希腊,拜访了雅典卫城废墟;越海前往土耳其,抵达君士坦丁堡并流连城中。归程上,过了博斯普鲁斯海峡与黑海,安徒生溯多瑙河而上,经奥匈东欧,辗转回到汉堡——与出发时极为相似,在这里又恰逢好友李斯特举行音乐会之时。
      
      日记体的形式似乎更便于吐露作者的随行随感,亦使行文显得亲切又平实,温润的语句与美好的景致一并顺溜地滑入读者心底。但是我们同样发现,旅行中的安徒生见着的并不总是美好。也许正是这样——一颗善于讲述童话的心灵,它亦更敏于辨别美与丑;它蕴藏浓浓善意,在童话里馈人以善、以温暖,而在现实中也毫不逃避恶的存在。它是懂得那些不幸的,是真正慈悲的。第一抹异样的色彩出现告别意大利之前的罗马狂欢夜。在表面的精彩热闹之下,安徒生却捕捉捉到一件遁人思忖的突发事件——一位观众被奔马踩死,"死者被拖到一旁,欢声再次惊天动地。"冰冷的对生命的漠视竟遮饰在热烈的狂欢中,充满讽喻的意味,而一句"这种事每年都有"更不由得令人去逼视那常态暗处的不合理、不公正的遭遇。在马耳他,作者遭逢了衣不遮体却决不屈膝受辱的摩尔人;在匈牙利,他巧妙买下了吉普赛男孩的几朵鲜花,希望自己的钱物能缓解男孩的窘迫生活......安徒生似乎在一颗纯净诗心与我们相告,除了美景还要关注什么,不要回避什么。即便行走在路,莫要为了见到"美"而刻意躲避丑。
      
      美是有许多种的,孩子纯真的美又是无与伦比的一种。我想,编制出无数精美童话的安徒生亦是珍爱这份美的吧。除了他与吉普赛男孩那段沉重的交谈,还有一个美妙的细节也吸引了我:那是驶向君士坦丁堡的航程中,安徒生与土耳其一对小姐妹所形成的友谊。姐姐六岁,"脚上是贵重的皮靴,外加红色的套鞋;淡兰色的丝绸马裤......头发梳成两条辫子,用金币缠住,头上又扣一顶金丝小帽",而妹妹则象野兔一样跃来跃去。语言上的障碍完全不是问题,因为安徒生会哄着让她们相信,他的丹麦语不过是自己专为小姐妹学会的一种土耳其鸟语......一段令人捧腹的叙述之后,安徒生不无骄傲的宣布,自己接受了亚洲小可爱的亲吻。读来,真的轻松感人。
      
      史蒂文森在自己的游记散文中,时常会展现他作为小说家的一面——将惊险离奇的际遇带到读者面前。安徒生一路走过,在写下日记散文的同时,他也间或摆弄出几则美好的童话故事来吊人胃口。让人不得不感慨,伟大的童话作家就是不一样,连旅游时也要揣着童话上路。
      
      第一则写了佛罗伦萨城内一头铜铸野猪与一个贫苦男孩的微妙关系。暮色深沉,怕被母亲责骂的孩子不敢回家,他在铜猪背上睡着了,而铜猪却醒过来,载着男孩去了许多美妙的地方,见着美妙的画,美妙的人——这一切也改变了孩子的命运,为他在卑微与高贵之间架起一座梦想的阶梯。途中余下的童话作品依旧流淌着童真的暖暖爱意,写到安葬于荷马墓旁的夜莺,义结金兰的希腊好兄弟......东方之旅,安徒生行走在现实中,又畅游在想象之界。也难怪,那东方的市场会给他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是既爱上了商货的琳琅缤纷,亦是恋上想象中的一片人世繁华呵。
      
      旅行总的来说是顺畅愉快的,但也有小小不和谐的插曲。例如在归途中,行经奥地利检疫站,他们被禁闭了几天。而这短暂的无聊时光对一路上都与鲜花美人相伴的安徒生来说,却是多么漫长啊。此时他的思乡之情日渐浓郁:多瑙河上的黑面包让他想到"黑麦的故乡——远方的丹麦",广阔无垠的东欧草原也让他嗅见了丹麦的清香,甚至鸟雀的歌唱也"与我在丹麦的山毛榉树林里听到的鸣啭完全一样。"
      
      故乡的点点滴滴都是那么美好,检疫站的一切却是浑郁恼人的。每天燕子来拜访,飞来飞去,安徒生只觉得它们在"告诉我们奥尔索瓦这座美丽城市里的丑闻"......真是充满孩子气。而他的孩子气也是善始善终的——在"解放了获得自由"之时,他突然丧失了"使用翅膀的能力",留恋起住在检疫站的这段感觉,留恋起那些同受罪的伙伴,"......小小囚室是星期天的功课;埃因斯沃斯安静地坐着读圣经,彼德·亚当和他的亚美尼亚孩子唱着弥撒......",从此以后呵,彼此相忘于江湖。旅途的终点也就在眼前,这段离开的时光,现实的大船又走了多久呢?就要踏上现世生活的疆域了,安徒生不禁回过头去,若有所思。他想起了什么,想起了哪段岁月?可会想起在检疫站度过的一个无聊的下午,安徒生"注视着窗栅栏旁边那青翠的葡萄藤叶子,上帝的阳光正暖洋洋地照射着它,思想已飞出窗外,进入自然界之中了——每个人在那里总是和上帝的心相通的。"
      
      
  •     喜欢这种很沧桑的封面
  •     也许只有诗人才会在那样混乱落后的境地四处旅行
  •     唔,感觉安徒生是个好脆弱敏感的家伙。
  •     不愧是安徒生呢,望着那星空和港口落日下的天际落笔就是亦真亦幻的好故事:)
  •     美丽的文字翻译同样功不可没
  •     安徒生的小火车
  •     不错的旅行日记
  •     荷马墓上的玫瑰花,玫瑰的眼泪
  •     安徒生的游历日记,平实亲切。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