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不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纪实文学 > 曲终人不散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
ISBN:9787511711885
作者:张允和
页数:270页

作者简介

《曲终人不散》将张允和散见于几本旧作的文章,汇成一本回忆文录,向读者娓娓道出“合肥四姐妹”及其丈夫、亲友们的旧闻轶事,从中再现她不平凡的人生轨迹和魅力人格。《曲终人不散》收录了《大弟新娘俏》、《扑满》、《小蜻蜓》、《庆庆的一天》、《安安的一天》等文章。

书籍目录

第一辑
我的母亲
亲爱的父亲
本来没有我
寿宁弄——我们的乐园
王觉悟闹学
乐益女中
女大学生三部曲
结婚前后
附(一):温柔的防浪石堤
附(二):“流水式”的恋爱
看不见的背影
一封电报和最后的眼泪——爸爸和大大
难途有寄
绕地球一周
我是老虎
小白兔
小丑
我与曲会
70年看戏记
二次亮相
86岁学电脑
喜的是《水》,忧的也是水
第二辑
洒到人间都是爱
红双喜——我的好奶妈
六兄弟
姊妹情长
沈二哥
大弟新娘俏
扑满
小蜻蜓
庆庆的一天
附:给庆庆的两封信
安安的一天
附:给安安的两封信
万老师
张闻天教我国文课
落花时节
人得多情人不老——纪念俞平伯先生和夫人许莹环
悼笛师李荣圻
范用吃醋
昆曲——江南的枫叶
不须曲
风月暗消磨,春去春又来
附录(一):妻子张允和
附录(二):张允和女士事略
张家世系图
周家世系图

编辑推荐

  艰难中不失优雅风度,平淡中尽显大家气质。阅读张允和文集,让时光在优雅和美丽中回旋。

内容概要

张允和(1909-2002),安徽合肥人,长于苏州。当代著名昆曲研究家,著名的"张家四姐妹"("合肥四姊妹")中的"二姐",中国语言文字专家、汉语拼音的缔造者之一周有光先生的夫人。1932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1956年参加俞平伯主持的北京昆曲研习社,1980年至1987年间任北京昆曲研习社主任委员,著有《多情人不老》、《最后的闺秀》、《张家旧事》、《昆曲日记》《浪花集》等,并主办家庭刊物《水》杂志。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的弱小的生命,像大海中的一滴水;像早上大雾中一缕细雾;又像我们小时候,轻轻一吹就可能破的“滴弄”;更像“摇漾春如线”的一根游丝。可是我的小神经,却像电流一样,轻快又健壮地活动到现在八十八个春秋。  ——张允和

章节摘录

  小四妹回来了,妈妈就派我当她的小先生,因为我比她大四岁。大姐教大弟宗和,三妹教二弟寅和。三位小先生很来劲。妈妈买了蓝布,教我们为每一个学生做一个书包。书包做好后,三位小先生都认为得替学生起个学名。每位小先生都对自己的学生特别巴结。尤其是我,我认为我的学生最难对付。她虽然只有七岁,可是她在合肥有两位老学究教她念古文,古文的底子比姐姐们强。但是姐姐们知道胡适之,她就不知道。我们新文学水平比她高。我左思右想,要替小四妹改上一个名字。叫“王觉悟”。不但改了名字,连姓也改了。我在四妹书包上用粉红丝线,小心地绣上了“王觉悟”三个字,我好得意。大姐规规矩矩绣了“宗和”两个字,三妹不会绣,只好作罢。小四妹不及大弟二弟乖,看来她对我这样的老师不敬重,不怎么佩服。有一天,四妹忽然问我:“我为什么要改名觉悟?”我说:“觉悟么,就是一觉醒来恍然大悟,明白了一切。”她又问:“明白了什么?”我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所以然,就煞有介事地回答:“现在新世界,大家都要明白道理,要民主、要科学,才能救中国。”她摇摇头说:“就算你起的名字没有道理也有道理,我问你明白道理的人,你为什么改我的姓。我姓张,为什么要姓王?大王、皇帝也要觉悟,老百姓可不是要吃苦。什么王觉悟,我不稀罕这个名字。”她撇撇嘴:“还是老师呢,姓名都起得不通,哈哈!”这一笑可把我气坏了。  ……

图书封面


 曲终人不散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平实的语言里包裹着厚实的情感,似乎每一颗字里都潜藏着深深的怀念与感激。怀念童年的美好时光,怀念兄弟姐妹间的趣事,怀念水到渠成的爱情小事,也感激身边的人无尽的包容和爱。而对于身边至亲一一离去,人生在不得已中跌落谷底,那种莫大的悲痛也是在最平静的语言中渗透出来的。于我而言,看书的意义并不在于在字里行间里窥探别人的生活,而是从别人的人生轨迹中吸收自己想要的养分。接触不一样的人生历程,接触一个别样的世界,从而形成一个全新的,别于从前狭隘的对于生活的态度和看法。曲听多少回,人都不会散的,因为记忆在这里,因为彻悟在这里。
  •     1.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2.“窦干干,窦大姐,你认得多少字呀?”她说:“西瓜大的字我识得一担。”3.粉墙黛瓦幽美雅静,此景只应天上有、梦中有、书中有、戏中有。4.淡淡长江水,悠悠远客情。落花虽有恨,坠地亦无声。5.梦到长安人未到,点滴黄昏次第愁。6.“二分明月、三月烟花”的扬州。7.云淡风清近午天。8.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9.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10.风月消磨了“似水流年”,可是这笑窝会一代又一代传下去。
  •     周三上午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是例行的写作时间。也不管能写出什么东西来。昨晚散步时问振磊,明天的写作写什么好呢?他听完大笑:原来你的文章都是这样灵机一动出来的。这说明我到如今为止也没有什么连续的写作主题,平时积攒的自以为可以扩展的主题,临到要写了,才发现已经忘记当初为什么记下这个主题了。借着今年情人节当天写的万字长文,截取了其中一半,反复阅读,修改,交完了今天的写作作业。剩下的时间才做了今天的延伸阅读,仿佛是平白无故捡来两个钟头,十分地惬意欢喜。读过了金安平的正传《合肥四姐妹》,加上苏炜专为四姐妹中的小妹张充和撰写的《天涯晚笛》,再读这本“二姐”的散文集子,就觉得十分轻松接地气了。苏炜的文章难免有捧吹的嫌疑,毕竟也算是张先生的入门弟子。金安平的传记是正统的传记写法,不带感情色彩,没有先入为主的观点,也尽力查证资料,保证事实。二姐的这本散文,就是她个人一生的回忆,这回忆里有身为教育家的父亲,出身大家,美貌端庄却又早逝的母亲,以及名声在外的大姐夫昆曲演员顾传玠,驰名海外的文学家-二姐夫沈从文,卓有成就的语言学家-自己的丈夫周有光,以及知名的美籍汉学家-四妹夫傅汉思。只是,四姐妹的传记读得越多,越是有一个疑问:这四姐妹,除了四妹妹在国外教学中国书法,算是一位职业女性以外,其余的三姐妹,都是有一个显赫的开端,(几乎是中国第一批接受新式高等教育的女性)在接下来的余生,却几乎没有事业上的建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除了时代的不公平以外,恐怕更多的是女性角色的定位一直不曾有过改变,哪怕是在她们这样接受过古典教育和新式教育的女性身上,相夫教子,辅助夫婿也成了一生的主要职责。比起妻凭夫贵,如果能有属于自己的成绩单,恐怕这才是一个人最笃定满意的回报。比如像杨绛,当然她是借了长寿的光,很多成果是完全走进老年之后才慢慢做出来的。

精彩短评 (总计97条)

  •     睡前读物,一晚一篇。
  •     读到十姐弟飘零辗转的经历,真是在自习室里也忍不住想要落下泪来。还好还好…虽有苦难,但“弦歌不辍”。
  •     字句间大家风范,如水渗沁,直入心田。
  •     曲终人不散意味悠长获益匪浅好
  •     四姐妹的书买了不少
  •     不是我的菜,退了
  •     印象最深是在书中看到一张三姐妹在古稀之年的昆剧扮相的照片,艺术家对于艺术的执着让人惊叹又感动。
  •     很一般的人物传记,太少了
  •     先看的《最后的闺秀》颇多重复篇章,但是照片是多些。
  •     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
  •     翻书党
  •     还可以,文字比较简练
  •     一本不错的回忆录,让读者了解名门望族的生活。合肥四姐妹的家庭教育是她们人生的财富
  •     未及细读,慢慢品味,总体不错。
  •     这个商品不错~曲终人不散
  •     四姐妹中最喜欢的一个,快言快语,活泼可爱,不求深刻,但求爽溜,果然是狮子座。选文有些重复
  •     完看了来评价的,还不错哦!
  •     最近很喜欢昆曲 看过张充和的文章 估计张允和的文章也不会差
  •     最爱民国八卦。
  •     此书装帧漂亮!知道涨价许多往事。
  •     这次买书很高兴
  •     真正的大家闺秀 张家十姐弟如此优秀的根本原因 是父母最好的教育 以及最开明的成长环境
  •     老照片很好看,很有韵味,就是文章显得有些单薄,简单
  •     2016.9.1-9.7 图书馆借的,在家带带拉拉的读。当时随便走着,看到张允和的名字,就决定借了。之前看过一些碎片,比如沈从文去世之类的。看图片和她的事,觉得前半部分不错,后来有点碎碎念,好像看随笔总会有这样的感觉。她对儿子有亏欠,比如去环球没带着等,所以对隔辈人有更深的感情,这是普遍现象。好像更多的成就在大姐,三妹和她爸身上。
  •     平凡中不失优雅,给人如沐春风之感,让人心情平和舒展。
  •     张允和大家气度,处变不惊,永远优雅。
  •     曲终人不散,张家二小姐写完的书是她丈夫周有光先生为她写的后记,字字人情味。
  •     张充和的笔墨很清淡,但是能感受到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大家闺秀的文采与底蕴。
  •     收到了 挺好的 还没读 很期待。
  •     读完从文先生的书,再看张先生笔下,也能看下去,如同几碟开胃小菜。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一个深入,一个浅显。一个沉思,一个怡情。
  •     好美的四姐妹 曲终人不散 春去秋又来
  •     好漂亮的张允和。脸庞端庄。
  •     2015年最后一天读完,书名很应景。
  •     淡淡的回忆
  •     迷失在另一个年代
  •     因为一篇写周有光先生的文章,迷上了那个年代的她们——张家四姐妹的故事一直有所耳闻,但是总也分不清谁是谁,这次好好地买了二姐允和的书,好喜欢这个性格风风火火又爽快的二姐,还有她那封世界上最短的电报“允”。书如其人,看完了对张家有了更多的了解,打算过阵子再看看别的姐妹的书。
  •     中性的笔风,却有岁月的厚重感。
  •     书的品相素雅。内容是自己喜欢的,待细看后再说。
  •     总体来说不错就是边角有些皱了。。很喜欢啦。
  •     很温馨的文字,能将苦难当笑话来记录,这就是文人的乐趣了吧
  •     插图和照片极为有趣,大家闺秀的娴静让人很舒服。
  •     平凡而不凡。
  •     随意读读。 一点点的八卦,一点点的史料,一个有钱人的世界。 记下的不多……
  •     好书 是喜欢的风格。奇女子·~~~~
  •     可以,可以了解当时的上流社会的生活历程.
  •     張允和先生的散文,很不錯。
  •     书很好,速度很快。服务态度也很好。
  •     喜欢回忆录咯。在读库见过讲充和的文章,瞬间觉得画面生动起来。愉快的家庭对一个人来说很重要!
  •     写小时候的故事比较有意思,哪有曲终人不散的道理,人事离合毕竟难定,花好月团圆也不过是一时的念想而已。
  •     娱乐活动是写诗、唱昆曲,真爱那个年代。
  •     收到后仅看看目录,内容为细看,以后评论。不过初略认为以一本好书。
  •     张允和老人的一生平凡但又不简单,很温馨很平淡的看完了。TAT
  •     曲终人不散,秋去春又来。
  •     四姐妹都很了不起!是书很不错,可读!
  •     传记实在是不好评价。书里提及沈从文把张兆和的信温在胸口,而后大哭,好感动。
  •     合肥张家的故事。民国的闺秀。好。
  •     休闲时候读一下, 民国才女的文笔很是优雅
  •     看过《合肥四姐妹》后再看好一点儿,不了解他们的读者可能会不感兴趣。
  •     与曲终人不散内容基本重复,文字浅显易懂,没有什么文学造诣,不如读其他人的书。
  •     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
  •     太过琐碎,为啥最近看的都是这画风。回忆童年趣事细节片段倒是有趣。
  •     买后悔了,印刷一般,内容更是无法调动我的阅读兴趣,亏了~
  •     看过好多四姐妹的书啦~~~
  •     as aboveas above
  •     还没有读 但是关于张允和和沈从文的爱情 也大约体味作者的心境 书比想象中要薄一些
  •     书的封面有点脏,但是其他的都不错
  •     真是羡慕这家人的生活
  •     里面有章关于张允和和周有光结识的感情自白,很感动啊
  •     书很好内容很棒
  •     此书当下炒作得太过火了,其突内容平平,毫不特色。
  •     语言平实,娓娓道来。
  •     不懂为啥评分那么高,很多重复的,有趣的地方也有,较少,还有写昆曲的我基本略过,对戏曲不感兴趣,纯粹是冲着周有光来看的,可惜写周有光的基本没有。基本都是写的张家一大家子的事,写沈从文的都比写周有光多。
  •     张在昆曲翻译等领域很精通,但散文写得着实一般,读着还不如《平如美棠》,同理还有杨绛和季羡林。诚然这些大家们盛名赫赫,但在不擅长的领域譬如散文,确实只能说是一般水平,不必因其德高望重就高看其文,我们知道他们的最大建树不在此,不必强求。
  •     好书,天人的馈赠,值得推荐
  •     曲终人不散,天涯听晚笛。
  •     一个女子的一生,看完之后忽然很想老去
  •     张老文字像水一样,利而不争。感慨最深的还是她笔下“人得多情人不老”的沈从文,年逾古稀还不忘初心,仍旧记得张兆和给他回的第一封情书。
  •     文字内容就像聊天拉家常似的娓娓道来,可以作为临睡前的催眠书。
  •     由一些散文,书信构成的半自传合集,张家十兄妹,个个如珠似玉,人品学识皆为优秀。
  •     看完金安平的「合肥四姐妹」之后很久才看到这本书,买在 kindle 上断断续续半月读完。 感受与「四姐妹」的感受相似,那些欢乐的少年、青年,手足之间的真挚情感,每每读到都会动容。 书中的允和,到了年老,留着童真,字里行间透着孩童气息,偶尔的自嘲也是十分有趣,真是难得。 四姐妹、沈从文、周有光,真正了解才能理解,他们也只是普通人。
  •     哪儿有曲终人不散。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有“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足矣。另,“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当真甜哭。可到了不须曲里,连笛子也没有人敢吹。。。心里蓦地一疼。
  •     以前看张兆和合沈从文的那张照片,觉得兆和真美,怪不得沈一见钟情。但四姐妹里其实允和最清秀。老太太性格丰富,文字也有趣味。印象最深的是写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结婚故事,还有兆和少年时代十分活泼,与后来谨慎少言大不一样,让人唏嘘。
  •     最爱允和和充和
  •     贵族气质,值得一读再读。
  •     才女很多,但是能出名的得是才女中的才女。读此书,不仅欣赏才女的文采,更要领悟才女的精神境界,人的命运一定取决于其本身的精神和素质。
  •     以前看《天涯晚笛》的时候看过四姐妹的合照,就感觉允和先生每次都给我一种“酷酷”的感觉。看完这本感觉,真的酷酷的。乐益时期登高作诗“击楫情壮怀,临风好着鞭”,真的是太帅气了。之后遭遇坎坷,在暴戾乖张面前也依然冷静,豁达,尤其《小丑》一篇。这样的女性,叹服
  •     不是普通的大家闺秀,娇俏小姐,经历了历史的悬崖,沉沉浮浮,最终修炼了了美好如玉一样的灵魂
  •     读的时候虽然让人欢笑让人落泪,但是读完之后给人的感觉是平静的,也钦羡大家闺秀的胸襟与气度。
  •     当我拿到我们仨这本书的时候,我40岁了,读着读着我已经被作者的文字融化了
  •     收到后没读,以后读了再说吧
  •     选篇潦草,多有重复
  •     鲜活幽默,许多故事情致动人,关于张家,关于四姐妹与她们的夫婿。待教学使用~
  •     十几岁的年龄读了人家一辈子岁月的积淀,却也不觉得无聊
  •     《曲终人不散》:曲终人不散,秋去春又来; 人得多情人不老,多情到老情更好; 艰难中不失优雅风度,平淡中尽显大家气质; 可爱、有趣、坚毅的老太太,平淡、朴实、琐碎文笔,书写往事、浮沉与波澜。 作者多时期文章选辑,前后有些重复。
  •     前半部分写得还好,后面看着有点像儿童读物。
  •     喜欢主人公的那种优雅的生活态度。
  •     看一本 合肥四姐妹 就够了。第一人称叙述,并没有太多新鲜事,不过张小姐本身还是很了不起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