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的秘密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金花的秘密

出版社:黄山书社
出版日期:2011-8
ISBN:9787546119274
作者:卫礼贤,荣格
页数:215页

作者简介

《金花的秘密:中国生命之书》是分析心理学宗师荣格评论中国文化的著作。在荣格的理解中,金花的秘密也就是人类心灵的秘密,是人的真正内在生命的秘密。荣格在其评论的结语中说:“我的评论,目的是要建立一种在东方和西方之间进行心理学理解的桥梁。”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英文初版译者序英文新修正版译者序德文第二版荣格序德文第五版序关于《太乙金华宗旨》/卫礼资  一、本书的来源  二、本书的心理和宇宙论背景《太乙金华宗旨》的分析心理学评述/荣格  引言    一、一个试图了解东方的欧洲人所面对的困难    二、现代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的可能  基本概念    一、道    二、回光和中心  关于道的现象    一、意识的蜕变    二、阿妮玛斯和阿妮玛  意识与外物的分离  成就  结论    欧洲曼陀罗的例子  悼念卫礼贤/荣格《太乙金华宗旨》《慧命经》原文及其英译  太乙金华宗旨    天心第一    元神识神第二    回光守中第三    回光调息第四    回光差谬第五    回光脸证第六    回光活法第七    逍遥诀第八  慧命经    漏尽图第一    法轮六候图第二    任督二脉图第三    道胎图第四    出胎图第五    化身图第六    面壁图第七    虚空粉碎图第八

编辑推荐

《金花的秘密:中国生命之书》早已风靡西方,成为西方人了解中国的经典之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中国文化、比较中西差异,除了荣格这样的如此热爱中国文化同时又是大师级别者,再难见如此功力深厚而又简洁精辟的论著了,所以《金花的秘密:中国生命之书》至今无法被取代。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又怎能错过这样一本异文化背景下谈论中国自家文化的大作呢?

前言

1929年秋,《金花的秘密》德文版出版,本书是这一版本最权威的英译本译者的翻译得到了荣格本人的审定。—中译者注。1930年3月1日,理查德•威廉姆(RichardWillhelm,中文名卫礼贤)辞世。同年5月,在慕尼黑为他举行了悼念集会,荣格应邀作主要发言。在卫礼贤逝世一年多之后,这个英译本得以出版问世,荣格纪念卫礼贤的发言也被收入这个英文版中。荣格的发言引起了很大反响,不仅仅因为他对卫礼贤的评述,更因为他对东方思想观点的进一步阐释。东西方思想的关系是高度矛盾和混乱的。一方面,正如荣格指出的,东方经典在不经意间从潜意识的后门进入我们中间,并以非同寻常的方式强烈影响我们;另一方面,我们又以强烈的偏见抵制它们,认为它们是精心编织的玄学,是科学心智的毒药。假如有人对东方以隐蔽的方式影响我们的深远程度有所怀疑,那就让他考察一下今天被称为“玄学思潮”的各个领域吧。千百万人卷入了这些由东方观念主导的运动。没有任何迹象可以表明这些活动是建立在正确的心理理解基础之上,因此它们是完全扭曲的指西方迷信者对东方观念的错误理解。—中译者注,这才是我们世界真正的威胁。对东方思想的片面认识,以及西方人对内心世界体验固有的无知与怀疑,共同构成了对真正的东方智慧的偏见。当中国人的智慧呈现在一个西方人面前时,这个人很可能会怀疑地扬起眉毛问:为什么如此高深的智慧不能解救中国于目前的苦难呢?当然,他也不禁想到中国人会有同样的疑问:为什么西方那么自豪的科学知识,更不用提同样令人自豪的基督教义,没能拯救西方于世界大战呢?事实上,目前中国的状况不能说明中国智慧无效。同样,世界大战也不能证明科学是无用的。在这两种情形中,我们双方都在盯着东方和西方生存准则的阴暗面。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的个人乃至国家,都还未解决各自德行上的瑕疵。只精通内心世界而轻视外部世界,必然导致大悲剧的结局。只精通外部世界而排斥内心,会使我们的内心走火入魔,乃至徒具文明的外在形式而仍然处于未开化的状态。嘲笑东方把精神世界奉若神明,或是错把科学认作是对人性的破坏,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现实世界中精神必须依赖科学为其指导,科学必须转向精神以解释生命的真谛。这就是本书的宗旨。通过卫礼贤和荣格的共同努力,我们第一次有了一条理解和欣赏东方智慧的途径,并从这种东方智慧中获得我们内心各种需求真正彻底的满足。这种理解途径摆脱了玄学,致力于心理学的理解体验。有了心理学这个全新的工具来探讨东方智慧,就避免了西方那些狂热迷信之人对东方的扭曲。尽管我们和东方之间有着巨大的隔阂,但当我们明白双方都是按照非常相似的途径来关注内心世界时,东方思想对我们就有了更加深化的意义。这本书不仅给了我们了解东方的新途径,而且加强了西方对心灵的重视。今天重塑价值观的进程迫使现代人从集体主义传统的襁褓世界进入到个体选择的成人世界。现代人懂得了他的选择和他的命运有赖于他对自身的了解。近些年的许多事促使人们了解那些心灵中不容怀疑的元素,然而他们往往仅仅抓住了静态层面,最终只是得到了一份心灵内容的清单,徒自增添了疲劳感,而无益于去把握他所面临的问题。人们真正需要的恰恰是从变化和更新的角度来认识自身。当看到物质世界在他的科学目光前消失而以能量世界的形式重现的时候,他问自己一个大胆的问题:难道在他的心灵里没有蕴藏着未被发现的力量?如果能正确地理解它,是否能带来自我理解的全新境界,从而保障他的未来呢?在这本书中,这个问题将从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得到解答,那就是中国瑜伽和分析心理学。抛开它古老的文化背景,《太乙金华宗旨》一书所揭示的正是深藏在心灵中的力量成长的秘密,这些力量也展现在西方人的心灵之中,这就构成了荣格评注的主题。荣格在他的评注中揭示了缘于正确对待这些心灵之力所产生的意义深远的心理发展。在德文版中,荣格的评注放在前面,其后是卫礼贤的讲解,最后附以《太乙金华宗旨》德文译本。这个英文版在荣格的要求之下,顺序改为卫礼贤讲解在前,荣格评注在后。汉语词汇在这一版中作了意译。在必要的音译方面,我借助于阿瑟•韦利先生阿瑟•韦利(1889-1966),英国汉学家、汉语和日语翻译家。—中译者注和FCC埃格顿上校的帮助。后者还慷慨地帮助我整理稿件。为了能够记忆众多中文概念之间的关系,诸如性与命、鬼与神等,我增添了两个小结正如英译者所说,这两个小结是为了不了解汉语的西方人把握中文概念而编制。由于中文译本直接面对中国读者,故本中文版不再收入这两个小结。—中译者注,一个是文字形式,一个是图表。非常幸运的是,我的翻译得到了荣格博士的指导,同时还得到了荣格夫人更进一步的支持,使我能够克服困难而取得成功。我还有幸请尔拉•鲁达凯维茨博士通读了全部手稿并提出意见,我在此对她无法估价的帮助深表谢忱。卡里•F•贝尼斯1931年于苏黎世

内容概要

荣格,是著名心理学家,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1909年,弗洛伊德把他定为精神分析运动的法定继承人,称他为“王储”。1911年,在弗洛伊德的举荐下,荣格担任国际精神分析学地第一任主席。荣格大师一生致力于心理学研究,以意识与无意识、自我与自己为轴心,将不同时间、空间、文化、人性等结合成一个整体,构成他特有的巨大思想结构。他的分析心理学理论自成一家,成为举世公认的权威。荣格在性格哲学方面的研究,可以说填补了一大空白,从此,“性格决定命运”有了科学的哲学依据。
卫礼贤,著名汉学家,曾翻译《易经》等大量中国经典,至今仍为具有代表性的经典译介。

名人推荐

心理学沟通的桥梁——读《金花的秘密》作者:华南师大心理系申荷永那是在1993年的10月,我在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的图书馆里,看到了一本题名为《金花的秘密》的书,其副标题为“AChineseBookOfLife”——关于生命的中国之书。身在异方的国度,才加强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意识,这是我当时的切身体会。因而,对于任何能够与中国文化有关的事物,对我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于是,我便开始读《金花的秘密》,就在这种研读与思考的过程中,我也在其中发现了荣格心理学的秘密,发现了荣格与中国文化的秘密。一、荣格与维尔海姆1994年8月,以主席ThomasKirsch博士和名誉秘书长MurryStein博士为代表的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对中国进行了正式的学术访问。在华南师范大学所举行的一次研讨会上,ThomasKirsch博士提出,就荣格心理学思想的形成而言,维尔海姆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弗洛伊德或其他任何人。实际上,荣格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就在其《金花的秘密》中,荣格这样说道:“事实上,我认为维尔海姆给了我无限的启迪,我所受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人……”。(荣格与维尔海姆:《金花的秘密》,美国纽约1975年版,第151页)而维尔海姆所给予荣格的启迪,也就是中国文化对于荣格的启迪;维尔海姆对于荣格的影响,也就中国文化对于荣格的影响。所以,我们也就从这里入手,来探索“荣格与中国文化”的意义。卡尔•荣格是继弗洛伊德之后最有影响的精神分析学家,1912年与弗洛伊德分裂之后,他创立了“分析心理学”,实际上已经是在精神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立的心理学体系。他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他的原型理论,他的人格类型理论,以及他的分析心理系体系,对于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对于当代整个人文与社会科学,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理查德•维尔海姆(RichardWilhelm1873-1930)是国际著名汉学家,其中文名字为“卫礼贤”。维尔海姆是德国人,但是在中国生活了二十余年。他1899年来中国,在青岛任教,从事于教育和慈善事业,1924年始回德国。维尔海姆在中国期间,曾与康有为有交往,与清末学者劳乃宣相识颇深,并在劳乃宣的帮助下,着手翻译《易经》,于1922年在德国以德文出版。卡尔•荣格曾为该书的出版撰写了序言,并称其为维尔海姆一生最伟大的贡献。荣格是在20年代初期结识维尔海姆的,那正是荣格自己在其心理学的研究中最为关键,同时也是最为艰难的时期。与弗洛伊德正统精神分析的分裂,使得荣格面临来自许多方面的压力,他希望自己能够有一种理论的根基,来帮助他整理自己的研究,使他能够有足够的力量和勇气,来抗衡他所面临的压力。1923年,荣格曾专门邀请维尔海姆到苏黎士,在其主持的“心理俱乐部”中,介绍与评论中国的《易经》,介绍与讲解中国文化。荣格与维尔海姆广泛地谈论了中国的哲学和宗教等问题,使荣格所感到惊讶的是,当荣格向维尔海姆介绍他自己对于无意识心理学所研究的结果时,维尔海姆并不感到惊奇。因为对于维尔海姆来说,所有西方无意识研究的发现,早就已经存在于中国古老的文化之中了。或者说,荣格以及弗洛伊德所致力与探求的潜意识心理学,正是中国文化思想中所包含的东西。荣格自己曾有过这样的表达:“维尔海姆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对我来说是如此的重要和具有价值,是因为他为我解释与证实了我过去一直在追求、在思考、在向往、以及在从事和研究的东西”。荣格说,“维尔海姆的工作,给我们带来了中国文化的基因,给我们带来了一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世界观的中国文化基因”。这是荣格对于维尔海姆工作的理解,也是荣格对于中国文化的向往。在荣格看来,维尔海姆的成就与贡献,完全可以和法国的AnquetilduPerron相比拟。AnquetilduPerron把印度的《奥义书》翻译引进了欧洲;而维尔海姆,似乎同样是被欧洲的精神或灵魂所选择,给西方带来了中国的《易经》,带来了东方的新的希望。荣格在其纪念维尔海姆的文章中说,“这是维尔海姆自认为所全力投入的一种文化使命,他认识到,对于满足我们灵魂的需求,东方可以说是一个宝贵的源泉”。(以上三处均引自《金花的秘密》第139-151页)荣格深深敬佩于维尔海姆的“汉学”,以及他对中国哲学,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荣格说,“我甚至不能用‘影响’一词来描述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与维尔海姆的关系,因为实际上,维尔海姆是被中国文化所征服了,被同化了”。在其自传《梦•回忆•思考》中,荣格曾这样来描述他对于维尔海姆的印象:“我见到威廉•维尔海姆时,他不仅在写作和说话上,连举止看上去都完全象个中国人。东方观点和古代中国文化,已一步步深入到他的内心深处”。(见荣格《回忆•梦•思考》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02-603页)面对这样一位汉学家,面对这样一位汉学家所代表的深远的中国文化,荣格将其作为自己终生的良师益友,也作为自己心理学的深远背景。在维尔海姆去世前的几天,荣格做了一个“梦”:在我的床前,站立着一位身穿蓝色外衣的中国人,双手合十,对深鞠一躬,好象是希望给我一个消息。那也是维尔海姆所希望继续给予荣格的“中国消息”。1930年,当维尔海姆逝世之后,荣格专门撰写了一份悼词。其中,荣格这样来叙述他与维尔海姆的缘分:尽管一位是汉学家,一位是医生;一位精通中国文化,一位根本从未到过中国,也不识汉语;……那么是什么使得他们成为终生的朋友的呢?荣格说,“但是我们相遇在人和人性的领域,它超越了学术的界限,而那正是我们接触的地点,碰撞的火花启迪了我,那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件”。(见《金花的秘密》第150-151页)荣格认为,维尔海姆通过自己的工作,在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得中国几千年的古老文化,能够得以在现代的欧洲传播发扬。荣格说,维尔海姆一旦接触到了“中国心灵”的秘密,他也就在其中为我们发现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因此,在这种意义上,荣格将自己称作维尔海姆的学生,实际上也中国文化的学生。通过维尔海姆,荣格接触并接受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的熏陶和培养。二、荣格与《金花的秘密》《金花的秘密》一书,是由维尔海姆与荣格合著而成。该书的主要内容,是维尔海姆对中国古文献《太乙金华宗旨和慧命经》的翻译及注释,以及荣格为该翻译所做的心理学的评论。这是荣格与中国文化的直接接触,是理解荣格与中国的一把钥匙,同时也是理解荣格心理学的一把钥匙。在我的理解中,中国文化是一种充满了心理学意义的文化;这种心理学的意义,具体而生动,表现着一种实在的生活的价值。维尔海姆和荣格,都是对中国文化有着独到见解的西方学者,他们把其合著的《金花的秘密》,称之为“中国生命与生活之书”,也便代表了他们对中国文化之理解的一个侧面。而这里的“生命与生活”,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心理学”。CaryF.Baynes在《金花的秘密》一书英译本的前言中写道,“心灵必须依赖于科学,将其作为现实世界中的向导;而科学也必须转向心灵,来寻求生活的意义。这就是《金花的秘密》所展现的观点。通过维尔海姆和荣格的共同努力,我们第一次有机会来理解和欣赏,能够在各个方面来满足我们的东方的智慧。在《金花的秘密》中,这种东方的智慧脱离了形而上学的描述,而置之于心理学的体验之中”。在《金花的秘密》的德文原版中,荣格的评论被放在该书的前面,然后是维尔海姆对翻译的注解,然后是翻译正文;后来在英译本中,荣格建议译者将原作放在前面,其次是维尔海姆的翻译注解,然后是荣格的评论。而CaryF.Baynes的英译本(1931),则是在荣格及其夫人的直接帮助下进行的。在《金花的秘密》的正文前,维尔海姆还专门撰写了“原文的心理与宇宙观”,以及“本书的起源”,对书中“太乙金华宗旨和慧命经”的来源及其演变做了详尽的介绍。维尔海姆在其中也阐述了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看法,从老子、庄子和吕洞宾,来叙述了《金花的秘密》的思想渊源;并且分析了佛学与道学的相互影响,以及同以《易经》为基础的儒学与道家的关系等。在维尔海姆和荣格的心目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与儒家,以及与佛家,都是相同而融合的;因而,在对本书中对“道”分析的同时,维尔海姆和荣格还分析了“阴阳”和“太极”,以及《易经》中的“八卦”。《金花的秘密》本身,对于荣格自己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38年,当《金花的秘密》德文第二版出版的时候,荣格在其序言中说:“我的已经去世的朋友,本书的合作者理查德•维尔海姆将本书的原稿送给我的时候,正是我自己的研究和工作处于最为关键的时刻,它对于我自己的研究尤为重要,正可谓雪中送炭。那是在1928年,我从1913年开始研究集体无意识,但是所研究的结果在许多方面不能令人满意。我曾为此向诺斯蒂教等寻求帮助,但是都不能够如愿。——维尔海姆送给我的这本书稿,帮助我从这种困境中走出。其中正包含着我在诺斯蒂教中长时间寻找,而劳而无获的东西。这样,这本手稿,至少是在这一阶段,为我提供了来发表我的一些关键的研究结果的好的机会”。(荣格《炼金术研究》美国纽约1983年版,第3-5页)荣格在其自传中还说,“1929年,我与维尔海姆合著了《金花的秘密》,只是在我的思想和我的研究达到了关键之处时,就是说接触了自性的时候,我才再找到了重返这个世界的归路”。(见荣格《回忆•梦•思考》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52页)借助于对维尔海姆的翻译的评论,在《金花的秘密》中,荣格全面展现了自己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实际上,他的评论,几乎占据了全书二分之一的内容,同时也构成了《金花的秘密》一中书中最具特色的部分。在荣格的理解中,“金花”是对道家练功时,通过禅坐和沉思,在体内出现的一种神秘光感,其会导致一种精神的顿悟,一种智慧的升华。金花也就是道家的“内丹”,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或心灵现象;而金花的秘密,也就是人的心灵的秘密,是人的真正内在生命的秘密。在其独特的评论中,荣格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一个欧洲人面对试图理解东方时的困难”。荣格提出,尽管西方有科学和逻辑,但是东方,教给了我们另一种更为广泛,更为深刻,以及更高层次的理解,那就是通过,或者说是透过生活的理解。因此,荣格提出了他所阐述的第二个问题——“当代心理学为理解东方,提供了可能”。在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中,都必然包含着深刻的心理学的意义,而从心理学入手,也就能够对于文化的理解,提供独到的视角。在此基础上,荣格着重分析与评价了“道”和“太极”的概念,以及“道”的现象和思想。在其评论的结语中,荣格说:“我的评论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在东方和西方之间进行心理学理解的桥梁”。是的,在《金花的秘密》中,荣格和维尔海姆是用一种心理学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文化的,这里所给人的启示是,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心理学为背景,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因为在笔者的理解中,中国文化本身,内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心理学的意义和价值。三、荣格与中国文化通过维尔海姆,通过《金花的秘密》,荣格与中国文化,已经是结下了不解之缘。1995年8月,笔者曾受邀参加在苏黎士举行的第13届国际分析心理学会议,并作了关于“荣格与中国文化”的发言与交流,受到与会者的普遍关注。中国文化对于荣格和荣格心理学,对于荣格分析心理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和作用。荣格本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充实与完善了了自己的心理学理论;同时,他也对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尤其是在西方心理学界的传播,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荣格曾为维尔海姆翻译的《易经》写序,同时也曾为日本铃木大拙的《禅》写序,为《金花的秘密》的英译本写序等等。就出现在心理学界的西文中国文化著作而言,其中许多都会与荣格发生关系,或是由荣格撰写序言,或是有荣格的评论,或是作者会引用荣格的理论和思想。实际上这已经是表明,荣格属于国际心理学界的“中国文化权威”,是西方社会中,以及国际心理学界中国文化的推崇者和转播者。荣格在其自传《回忆、梦、思考》结束时,写了这么一段话:“当老子说,‘众人皆明,唯吾独懵’的时候,他所表达的就是我此时所感觉到的。老子是有着与众不同的洞察力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看到了并体验到了价值与无价值本质,而且在其生命行将结束之际,希望复归其本来的存在,复归到永恒的意义中去”。荣格读《老子》,是在体验老子;荣格之与“道”,也是其切身的体验和感受。而“道”,这个中国文化中最为神奇的概念,也是荣格心理学的一种内在的基石。荣格曾一度隐居于苏黎士波林根他自己设计与建筑的塔楼,身着“道袍”,身体力行于中国道家的“生活”。他认为维尔海姆被中国文化所同化了;而他自己实际上也有了这种认同和实践。事实上,唯有这种认同,唯有这种同化,也才能够有一种真正的理解,和真正的体验。“众人皆清,唯我独懵”,荣格自己的生活本身,实际上已经是道家思想之影响的象征和体现。道是生活,道是一种直接的体验,在这种意义上,荣格对道,有着他自己的特殊理解。1935年,荣格在其六十的时候,在伦敦的塔维斯托克诊所,给大约二百名临床心理医师做了关于分析心理学的系列讲座,接连5个晚上,系统地介绍了他的理论和其思想的发展。荣格在其中的“第二讲”,与听众们进行讨论时,讲述了这样一番话:“古代人是极富智慧的人民,心理学可以向古代文明,尤其是印度和中国学到很多东西”。(见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73页)荣格认为,即使是在中国的古代,也有着一种“科学”,而这种科学的逻辑,与流行与西方的因果逻辑是不同的,而这也正是西方人不能够理解东方思想的一个关键。在荣格看来,能够表达中国这种独特原则的就是“道”。荣格曾讲述过这么一个例子:荣格与麦独孤是朋友,而麦独孤曾经有一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麦独孤曾问他的这个中国学生,“道”这个词的确切意思是什么?荣格说,麦独孤的提问本身,既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西方式的思维方式。麦独孤的学生向他反复解释了“道”的含义,但是麦独孤回答说,“我还是不能明白”。于是,这位中国学生带麦独孤走到阳台上,并问麦独孤,“从这里望去你看到了什么?”麦独孤说,“我看到了街道和房屋,还看到了过路的行人和来往的车辆”。“还有呢?”那学生接着问;麦独孤回答到“还有一座山”。“还有呢?”那学生继续追问;麦独孤说“还有吹拂的风”。这时,那中国学生挥了一下手臂说,“那就是‘道’”。讲述了这个故事之后,荣格对其听众说,这样,人们终于明白了,“道”可以是任何东西。我把“道”叫做“共时性”。当东方人观察由很多事实组成的集合体时,他们是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接受的,而西方人的思维,却是将其分解为很多实体与微小的部分。在“道”之生活体验与理解启迪之外,最能说明荣格与中国文化之关系的,要数《易经》了。《易经》作为我们中国文化的代表,作为中国传统学术思想的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对于我们中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同时,通过东西方的文化接触和交流,《易经》也对于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荣格在结识维尔海姆之前,便已经接触了《易经》,那是通过Legge的早期译本,荣格自己还对《易经》进行了心理学的实验。但是,当他得到维尔海姆的译本时,他认为自己才算是真正的开始理解《易经》。在荣格看来,维尔海姆的最伟大的贡献,便在于他对《易经》所作的翻译,以及他为其翻译所作的评论。荣格认为,在《易经》中,包融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和心灵。尽管《易经》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它从未变得陈旧,而是历久而弥新,至少对于那些真正理解《易经》的人是这样。正是维尔海姆,将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带给了荣格,带给了荣格和他的分析心理学。荣格说,维尔海姆所带给他的这种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不仅仅是通过翻译,而且是通过他本人在中国的切身体验,以及直接接触。荣格是重体验和重实践的,他认为自己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对于《易经》的理解,也是通过切身的体验。从1920年开始,荣格便自己动手,对《易经》做心理学的实验观察和分析。1923年,当荣格邀请维尔海姆在其主持的到苏黎士心理俱乐部讲演的时候,荣格曾请求维尔海姆当场演示易经的预测方法,以及《易经》中对人格的分析与描述。在其自传中,荣格提到他与中国学者胡适的接触,也是由《易经》所引起的。荣格问胡适对于《易经》的看法,当荣格感到胡适并不象他那样热衷于《易经》时,荣格却在试图说服胡适来接受《易经》中的“预测力量”和对生活所发生的实际的影响。荣格说,“我们不仅仅是作为旁观的崇拜者,或批评者;我们实际上已经成为东方精神的参与者,因为我们已经成功地体验到了《易经》中潜在的生命力”。(见《金花的秘密》,1975年英文版,第139页)在《金花的秘密》一书中,我们可以读到这样的评论:“《易经》中包含着中国文化的精神与心灵,包融着几千年来中国伟大智者们的共同倾注,历久而弥新,至今仍然对理解它的人,展现着无穷的意义和无限的启迪。”这是荣格对于《易经》的理解,以及其对于《易经》之情感的表达。荣格说,“任何一个象我这样,生而有幸能够与维尔海姆,与《易经》的预见性力量,做直接做精神交流的人,都不能够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在这里我们已经接触到了一个‘阿基米德点’,而这一‘阿基米德点’,足以动摇我们西方对于心理态度的基础”。这个“阿基米德点”,是荣格对于《易经》的接受和理解,而这个“阿基米德点”,也正是荣格心理学发展的关键。在《易经》的序卦中,有“圣人以此洗心”的论言,而这也是我自己对文化之心理意义和作用的一种理解。在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中,除了概念性的,知识性的力量之外,其对于荣格和荣格心理学的影响,也在于这种“洗心”的过程。那也是一种体验,一种切身的感受;一种信念,一种身体力行的实践。诚然,荣格是从中国文化中受到了莫大的启发,这启发有助于他发展自己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和思想;但是,我们是否也应该从荣格这里获得启发呢?既然作为西方学者的荣格,能够从我们中国的文化中,从《易经》和“道家思想”中,发展出影响深远的心理学理论,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认真地从我们自己的文化中吸取心理学的营养呢?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荣格在接受和吸收中国文化的同时,对于我们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西方心理学界的传播,作出了积极而重要的贡献。荣格与中国或荣格与中国文化,有着双重的意义,有着潜在而深远的作用和影响。参考文献:1、荣格维尔海姆合著:《金花的秘密》,美国纽约1975年版。2、荣格:《回忆•梦•思考》,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3、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4、荣格:《心理学与文学》,三联书店1992年版。5、荣格:《寻求灵魂的现代人》,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6、荣格:《炼金术研究》,美国纽约1983年版。7、荣格:《类型学与集体无意识》,美国纽约1980年版。8、艾利•哈姆伯特:《卡尔•荣格》,美国纽约1988年版。

章节摘录

接触了解东方精神的过程,象征着我们开始接触对于我们很陌生但在我们心中本有的特质。否定自己的历史就等于对自己斩草除根,只有扎根于自己的土壤,我们才能吸收东方的养分。    对那些不知神秘力量之源泉在何处的人,一位修行者说道:“世人舍本逐末。”东方的智慧来自黄土地,我们也应从我们自己的土壤寻求。正是这一原因,我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总是被扣上“心理主义”的帽子。如果这顶帽子指的是心理学那倒是过奖了,因为我就是要毫不留情地排除一切秘密教义的玄学主张,放弃与我们的无知相呼应的总是想要获取某种神秘力量的目标。我们应该承认,我们确实怀有这样的目的。我坚决努力把那些玄学的东西晒在从心理学角度可以理解的阳光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防止公众受到邪门歪道的误导。基督教徒们应继承他们的信仰,这也是他们肩负的责任。不信教的人们已经丧失了道义上的力量(也许他们命中注定只能去了解而不是信仰)。在信仰的问题上人不能三心二意,他不可能通过思辨去领会,领会只能是心理的。基于此,如上所述,我总是把事物放在心理学范畴中,同时甩掉超自然外壳的束缚,这样做是为了提取我所能理解的东西并为我所用。不仅如此,我还能学到以前理解不了的藏在面纱背后的各种象征符号所代表的心理状态与心理过程。我所做的一切,目的是要走上通往大道的正路,获取相同的体验。如果最后真的有神界,我也会有机会心领神会。    我同时以同样的真诚欣赏东方的哲学家和他们不敬神的哲学观。我感觉他们也是运用象征的心理医师,对他们的话按字面意思照搬就大错特错了。如果他们的本义本来就是一些纯哲学的东西,那对我们就意义不大。但如果他们说的是心理体验,那么我们不但可以理解,还能从中获益非浅,因为这些所谓的纯哲学是在我们可以实际体验的范围之内的。一个超越人类体验的绝对的上帝或神激不起我的兴趣,我和他是井水不犯河水,各走各的路。但如果情况是,我知道上帝是我自己心灵中本有的动力,我会马上关注他。也许听起来毫无新意,但这样的上帝会在实际操作中成为现实的一部分。    对“心理主义”的责备,只适用于那些认为可以完全掌握自己的心灵或灵魂的傻瓜。这样的愚蠢之人还不在少数,尽管他们知道怎样对心灵的东西夸夸其谈,但不过是对这些事物贬低的典型的西方偏见。如果我使用“心灵自主情结”这一概念,我的读者马上会想到不过是个情结而已。我们怎么能够确定心灵除了情结就没有别的内容呢?我们似乎不知道,或经常性地遗忘,生活中我们觉察到的一切只是影像,而且这些影像来自心中。那些认为视上帝为一种心灵力量就是对上帝大不敬的人会受到神经官能症与不可控力的折磨,他们的意志与人生哲学是失败的。这不正是精神阳痿的证明吗?难道当艾哈克说“我们应让上帝在我们的灵魂中一次次再生”时,也会受到犯了心理主义错误的责难吗?只有香定自主情结存在的那类人,才会觉得指责别人是心理主义名正言顺。他们理智地解释自主情结为某种已知事物的产物,而不是独立自主的存在。这种说法与形而上地声称某神是超出人类任何经验之外的一样,是傲慢无礼的。作为纯哲学解药的心理主义,和纯哲学一样幼稚。我认为心灵世界应与外部世界一样得到认可,并承认前者与后者一样现实。或许仍然有鱼会认为他们包含着大海,而在我看来,自我包含在心灵世界中。要做到用心理学理解形而上的表述,我们就必须丢弃对心灵世界长期以来形成的错觉。    像这类形而上理论的表达有“金刚体”,来自金花或方寸的永不败坏的气息之身①。这些理论其实都是象征,代表一种心理状态。因为这些心理状态不夹杂任何主观因素,他们在一开始就被投射到各种主观心理状态中而被拟人化,所以他们经常被冠以果实、胚胎、小孩、生命体等诸如此类的名字。这样的心理事实最好的表达就是“不是我造就这心理,是这心理主宰我”。意识是主宰,这一错觉使我们坚定地认为:我活着。潜意识的存在粉碎了这一梦幻,它是客观的,而自我只是它的一部分。我们对潜意识的态度,就好比原始人认为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这种态度表达自己的方式有时非常古怪,比如老黑人愤怒地抱怨他不听话的儿子,吼道:“他有我的身体,可根本不听我指挥。”    P67-70

图书封面


 金花的秘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感谢荣格引我入道。读本书的最大收获是对东西方心理整体上最大差异的认同。东方心理建立在整体观上,在这个整体中有着某种错综复杂的联系和趋同,人们在这种趋同中找到安全感,却不容易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当代东西方融和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东方人从潜意识中萌发出挣脱这一整体束缚的意愿,然而独立和自由思想的缺失,让我们的奋斗动机常常建立在“比较”之上。这些人横冲直撞,努力地建立这一整体之外的另一种趋同的价值观,藉此试图恢复安全感。与此相对,西方心理的价值认同建立在个体性上,这种个人追求和当代东方式有本质差异——不是某种变本加厉的趋同,而是远离中心的耗散——对于西方人来说,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意义的缺失,是一种无根的迷失感。西方式的圆融性追求,类似于爵士乐队的即兴演奏,“很大程度上演奏者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自由表现,同时对其他乐手自我表达式的演奏,怀有一种接纳性的敏感;他们所形成的复合的和谐状态,并非源于演奏一段共同的乐谱,而是源于在他人自由表达的基础上,每位乐手都用音乐自由地表达。在这里,自由与“整体的善”之间没有冲突,虽然每位乐手都为“整体的更大的善”作出了贡献,但不是通过苦涩的自我牺牲,而只是通过表达自我。这当中有自我实现,但实现的方式是自我在作为整体的音乐中消失。其中有成就,但不是自吹自擂的成功” (《人生的意义》,Terry Eagleton)。有趣的是,东方人的自我实现方式,恰好是反其道而行之。对于我来说,思想已经武装了科学方法,但在感知“道”时,最大的困难并不是超越质疑精神的审核。相反地,植根于东方集体潜意识中,矛盾的大脑为自我存在创造了一个困境——我无法对这种安全感产生认同(无论是原始的还是变相的趋同),又不得不面对日益喧嚣却迥异于西方式精神胜利的个性化过程。此间不含有自私自利、自欺欺人,却是只有自己走的路,随时有被集体潜意识颠覆的危险(自我质疑)。心念中没有迷失感,但焦虑、恐慌和冲突的体验,却在潜意识中抬头并愈演愈烈。一直以来,我对于荣格所描述的个性化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感到迷惑,不明白如何能通过个性化过程将自我意识回归到集体潜意识中去。有一段时间,我尝试运用西方式的自我实现方法,在强化思维功能的基础上运用直觉去寻找与整体的关联性。然而,我的体验可能与典型西方人相反——对我来说,通过直觉找到关联似乎是容易的,结构化的思维将每时每刻都连结于整体中的某个位置。再去刻意地寻找直觉性关联,破坏了“道”应有的平衡,使我处在一种生怕被集体潜意识吞没的负面情绪和抗拒状态中。“道”即是途径。《金花的秘密》从荣格心理学的角度,揭示了西方式思维回归集体潜意识的切入点,同时指明道家修炼的“逆法”并不能直接适用于西方人。“逆法”描述通过强化自性之光来退散集体潜意识阴影的实修方法。对于西方人,不恰当地运用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自我迷失;而对于我,炼魂制魄的原则恰如其分。与此途径协同,科学方法对于思维功能的训练,正好可以作为规避集体潜意识的阴影侵袭的强有力手段(“道理”);而对于世俗万象的结构性诠释,可以维护集体潜意识的完整性(“道德”),并可将其多样性作为“性命双修”的切入点(原理上与密宗教法相符)。需谨记,扬升之道的核心是超越,而非战胜。
  •     荣格的一生都在认识真我,他曾有过以下一段话 “我就是相信,人类自我或曰人类灵魂的某一部分,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法则”。荣格认为,人并非自己的主宰,而主要受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力量控制。荣格深信,心理现象必将遵循着一种有别于物理法则的法则。荣格是一位观察敏锐、涉猎广泛的西方著名心理学家,从中国的道家、《易经》、藏传佛教,到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禅学,几乎无所不包。荣格阅读过大量有关中国宗教哲学文化的书籍,还曾经学习汉字,把汉字当作可读的原型。他喜欢在石头上雕刻,甚至在纪念妻子爱玛的石头上,也用汉字刻着:她是我房屋的基石。而他所刻的最后一块石头上面有一个中国老人的头像,两边是银杏树的叶子,还有汉字刻成的“天人合一”。荣格在其自传《回忆·梦·思考》结束时,写了这么一段话:“当老子说,‘众人皆明,唯吾独懵’的时候,他所表达的就是我此时所感觉到的。老子是有着与众不同的洞察力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看到了并体验到了价值与无价值的本质,而且在其生命行将结束之际,希望复归其本来的存在,复归到永恒的意义中去”。 荣格曾于1935年在伦敦做关于分析心理学的公开演讲,当时与听众们进行讨论的时候,荣格讲述了这样一番话:古代人是极富智慧的人民,心理学可以向古代文明,尤其是印度和中国学到很多东西。荣格认为,即使是在中国的古代,也有着一种“科学”,而这种科学的逻辑,与流行于西方的因果逻辑是不同的,而这也正是西方人不能够理解东方思想的一个关键。在荣格看来,能够表达中国这种独特原则的,就是“道”。 中国文化对于荣格和荣格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和作用。荣格本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充实与完善了自己的心理学理论;同时,他也对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尤其是在西方心理学界的传播,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基尔希在《荣格学者》一书中提到,“在所有的亚洲国家中,荣格对中国的心理学、哲学和宗教最感兴趣……荣格深受古老中国智慧的启发,分析心理学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历久弥新的深切联系。” 据说荣格去世前所读的最后一本书,也是关于中国禅宗的书。荣格对中国文化十分钟情,他把东方的文化融入到了他的生命里,乃至于他的梦中也常常会出现一个东方智者“腓力门”。他把这位道骨仙风的智者看作精神的向导,认为东方的文化给西方带来了灵魂治愈的良药。如今,在西方,荣格的追随者们也保持着这种传统,把东方文化的修养作为学习分析心理学的一种基础。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荣格推崇东方文化,认为东方人的思维向世界展示了更开阔、更深奥、更高级的理解力,东方的智慧并非西方人印象中的怪诞和迷信,它是一种高度发展了的直觉领悟能力。但另一方面,他并不因此而认为西方人要抛弃自己的文化之根,更不赞同不假思索地模仿东方修炼的形式与皮毛;因为,中国花费了几千年时间才建立起来的文明,西方不可能管中窥豹、瞬间领悟。 在荣格的理解中,“金花”是对道家练功时,通过坐禅和沉思,在体内出现的一种神秘光感,它会导致一种精神的顿悟,一种智慧的升华。而在荣格的理解中,金花的秘密也就是人的心灵的秘密,是人的真正内在生命的秘密。荣格提出,尽管西方有科学和逻辑,但是东方却教给了我们另一种更为广泛,更为深刻,以及更高层次的理解,那就是通过生命和生活,或者说是透过生命和生活的理解。因此,荣格提出了他所阐述的一个问题——“当代心理学为理解东方,提供了可能”。以其分析心理学为基础,荣格曾着重分析与评价了“道”和“太极”,以及“道”的现象。在其评论的结语中,荣格说:“我的评论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在东方和西方之间进行心理学理解的桥梁”。
  •     魏先生和荣格先生是从心理学的学术角度解释这本书,此书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太乙金华宗旨,应该是道教的修行方法,还有一本慧命经是佛教的。但看到后来发现不管从哪方面理解,此书的结果都是一样,从私我到无我的修炼,不管是曼陀罗还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还是回光返照。都是修炼到某个境界的体现。中医所言精满而气壮,气壮则神旺。于是就是精气神。肾中是精,精壮而气通全身,从而激发心中之火,然后就库库吃吃咔嚓变成了超级赛亚人了。水火交融,以脾土为丹炉?开始积攒核聚变的能量,然后慢慢炼出小金丹,金丹成再,这是不是炼金术里的贤者之石。哈哈其中有一句搞笑,此之谓母鸡孵蛋。哈哈哈。继续炼,炼到一定阶段就成小元婴了,佛教谓之金刚体?然后再继续就是什么神游,化身,破碎虚空一类传说中的境界了。呵呵,看完此书我迷茫了。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在读西方心理学的过程中 自己不断的发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也许很多人不愿相信 但是西方哲学其实包含于在中国文化当中 而非包涵 当然理解这些需要悟性和慧根 还有大量阅读和总结联想
  •     : B951/1132
  •     印证相对独立的荣格心理学体系。
  •     专家经典著作,值得学习参悟!
  •     内容满少的。后半部分的中英翻译根本就没看,太无聊,还是文言的,看不懂。还不如看英文的翻译懂得多。
  •     金华的秘密,太好看了!
  •     不是很懂,要再读。
  •     书是好书,不过后面的英文翻译让人比较晕,看不懂还占页数。
  •     中西文化交流的视角本应如此真诚大气,书中对中国传统概念的心理学解析也很有启发。
  •     以前看的。有空再看卜天老师的译本。
  •     炁
  •     最大的不足 就是好多图 都不在了! 可能出版审查不过关
  •     已大败于赛斯,再小败于荣格~ 看不懂呐。
  •     总没货,这次终于买到了。
  •     因不满佛洛依德以“性”为动力因的观点而与之决裂,独居3年。这三年中的思考居然与中国的古人想法及其相近,并梦到各种陀罗尼.......
  •     最后的“共时性”点悟了《易经》的卜卦,潜意识的真实存在和“道” 即便有很多内容不是很了解,而通过该书的阅读对中国文化的魅力有所认识
  •     对我启发还是蛮大的!
  •     但凡对心理学有兴趣的人都知道荣格,而对荣格多少有点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本书。非常高兴看到中译本的出版。能看出中译者在翻译上下了很大的气力,把这本瑞士人写的评论中国古籍的心理学专著翻译成中文,很不容易。从书中能够很好的理解荣格心理学理论中的“原型”、“集体潜意识”,还可以看到西方心理学家对中国文化的解析与推崇。
    在开心之余,还有几分伤感,因为西方学者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就在关注东方文化对解决人类心理问题的作用,而我们却并没有很好的继承传统文化……好在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推崇国学,这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趋势吧~
  •     中国的古老智慧对荣格的影响很深,通过他的解读也帮助我认识了中国的传统思想
  •     修生养性的读物
  •     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懂
  •     看不懂,需要我用很长时间去品味。
  •     发扬国学,支持国学,发扬中华文化传统的光辉
  •     没有体验是看不懂的。
  •     经典中的经典,丹道爱好者值得收藏一本
  •     内容很好,值得推荐的一本好书
  •     荣格也不容易,还要通过翻译来看中国古文,中国人自己看着都累 。 书中的内容有点偏执,个人不是很苟同,比如不敬神会导致极度自恋,导致病态。
  •     帮同事买的,书本的质量和包装都很好,没有损坏处,比想象中的要好很多,唯一一点美中不足就是书脊那里的胶少了一点点,不过很小的瑕疵,无伤大雅。
  •     还没有读起来
  •     很详细的咨询技术书,我所未见过的,赞!
  •     来,一起成仙去
  •     太乙含真炁 精神魂魄意
  •     一个需要忘记文化出身,从倒影里看自己的时刻。
  •     重读。
  •     一个特别的角度来看道家,后面的画很有意思
  •     正在寻找……
  •     再看一次
  •     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先买回来再说
  •     金华的秘密我买了两本,太好看,一本送人了。
  •     内容有些深奥,慢慢看,很喜欢
  •     在金华,读金花。蛮有意思
  •     好酥啊!两夜不白刷
  •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7208080/
  •     很小很薄很贵但很值它的内容
  •     帮同事买的,同事拿到后,感觉很不错
  •     刚刚接触,看不太懂
  •     好书,需要反复看才能了解其中的意义。
  •     献祭者要成为祭品,正的顶点是负的发端,不灭不生,无去无来。哎说得倒是轻巧...
  •     金华真的是卫礼贤翻译的gloden flower么?我怎么觉得金华通精华呢。。
  •     在西式思维深入意识形态的当今,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先跟随欧洲人的角度,这样的开端对国人来说也许反而更容易一些。
  •     涉及意识的高级层次,受益匪浅!
  •     荣格的理论一部分来自于弗洛伊德 一部分来自于他的宗教环境,另一部分就是东方文化,从荣格与弗洛伊德决裂,荣格进入前所未有的空虚状态,恰巧此时魏礼贤寄给荣格中国的金花之谜,荣格从此找到了他理论乃至生命的支撑。所以荣格的理论大部分来自于中国文化。这本书介绍的就是东方文化的荣格观。
  •     似懂非懂
  •     当当终于发货比较快了。
  •     欲成漏尽金刚体,勤造烹蒸慧命根,定照莫离欢喜地,时将真我隐藏居。
  •     学习小组要求看的,据说很难
  •     中国生命之书:金花的秘密(《太乙金华宗旨》不單是一本哲學書,也是一本本土深層心理學重要文獻
  •     买回来有几天时间了 , 是一本需要信心研读的书。之前恐怕先要有些心理学背景及佛学背景才好。
  •     荣格是少有的几位值得信赖的大家之一。
  •     一个传教士,一个心理学家,一本道家经典,然后有了这本书。
  •     说实话,没看太懂,就觉得挺牛的,外国人能讲《易经》,能把中国典籍翻译得很好(应该很好吧,后面中英文对照完全不懂ORZ,我就是个学渣QAQ~)
  •     久闻大名的书,研读荣格,不能不看此书。
  •     这本书值得收藏细读的。
  •     专业书籍,学习一哈
  •     送货很及时,书也很好
  •     心仪很久的书,内容太棒
  •     卫礼贤也是一位中西文化交流上不容忽视的人物
  •     大师荣格与东方文化相结合之作,值得一看
  •     书很好,包装完整!
  •     深刻认识到东西方语言的差异,道,性命,魂魄等概念既难为西方的翻译者,也难为东方的翻译者。
  •     值得一看,但想要完全掌握里面的道法,还是需要一段时期的,少年学儒,中年学道,老年理佛。对于压力大,忙碌的中年人来说,道法,可以让自己更有力量,更平和。
  •     只看了荣格写的部分
  •     神
  •     讲得不清楚,又没有翻译,怪不得让人读来如坠云雾中
  •     适合专业人士和爱好者。
  •     真是由衷赞叹中国先人了不起!
  •     荣格的兼容并包和深刻隽永在这本书中的两篇文章里展现的非常完美,东方哲学的直观体验是一个还没有被深入发现和研究的领域,非常遗憾的是西方人从理性的眼光出发试图发掘它的价值,中国人却从西方人那里学来的理性的眼光出发准备拒绝甚至废弃它,讽刺。
  •     碉堡了
  •     第一次买!!相当的划算!以后还会来!
  •     PJ
  •     为了写论文匆匆翻过
  •     意识与自性合一
  •     毕竟图样
  •     很喜欢。他山之玉
  •     作者荣格和卫礼贤用心理学解释中国文化(道),试图将东西方文明结合在一起,以求精神与物质的融合。
  •     早耳闻这本书,看到中译本很开心。译文还比较通顺,就是有些地方有些琢磨不定译者是不是太过“意译”了。
  •     本书内容适合专业人士阅读,中英文都有。纸张装裱很细致,质量很好。
  •     我非常怀疑荣格对内丹术存在误解,实际上,金华跟曼陀罗在形式上几乎无关,只不过在性质上有些接近。
  •     无感
  •     专业性太强了点……丢开
  •     可惜图太少,字句不够推敲。这本书值得出全彩图的。
  •     非常好!值得看!
  •     以西方理性逻辑的话语和心理学视角来解释东方的玄学,感叹两者差异的同时,希望找到解救西方人的良药。
  •     竟觉得是宋格书里讲潜意识与意识结构最清楚的一本。以及我好像获得了一个读道家经典的切入口。
  •     还比较喜欢,有很深的东西在里面
  •     比想象的好懂多了 中国哲学来自中国人的自性 一定要了解一下自己民族的东西 回归本原 不然就要变成空心人 一定要一口气看完 在学校断断续续的看 隔天就看不懂了
  •     其实所有一切都是联系在一起的。大学时候读了一点荣格的书就很喜欢他,但是也不能说完全懂了。过了这么多年,练习内观一年有余之后,再读荣格,才发现原来荣格也回到了“道”,回到了最根本的那个东西。这本书里面《太乙金华宗旨》里面有修行的具体方法,不过没有老师的情况下,自己练习可能还是不好的吧,读者自己定夺吧。荣格前面用西方心理学对《太》的评说很有意思。
  •     这本书以前看过,觉得不错,所以一直在找,老版早没了,发现新的这版还蛮欣喜的,可惜,原版配的好多图都被拿掉了,包括荣格以及许多患者画的类似坛城的图案,说实话,当时是这些图给我震撼很大,这一本只挑了几张放在最后,竟然还有黑白的,完全没感觉了。
  •     太乙金华宗旨是道教修炼的方法,被翻译到西方后,心理学家荣格对其进行解读,看看了解一下。
  •     容格的经典之作,终于有了中译本.
  •     太喜欢这部书了 旷世经典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