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迁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民俗 > 民俗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迁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9
ISBN:9787105078899
作者:徐赣丽
页数:278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一部资料丰富、文献掌握比较全面的民俗志式的论著。对桂北龙脊地区壮瑶民族聚居区的平安、金竹、黄落三个民俗旅游村的民俗传统变迁作细描,研究国内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民族民俗旅游村及其现代民俗变迁。从政治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了旅游开发的双重影响,提出民俗旅游不但体现了民族和地方文化的多样性,而且带来商品化、表演化、城市化等冲击,还研究了在民俗旅游村建设和保护中政府的功能。本书在应用民俗学方面具有学术和实践的意义,对于政府机构的行政操作和企事业单位的经营活动都能提供重要的启示。

书籍目录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三、个案点选择和资料来源
四、对本书使用的地方用语和相关概念的说明
第一章 民俗旅游村个案点概况
第一节 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节 民俗传承特征
第三节 民俗旅游村的生成
一、在现代化条件下民俗旅游村的兴起及其特征
二、对民俗旅游村的国际关注与地方认同
第二章 民俗旅游村旅游开发与文化互动
第一节 个案点:三村描述
一、金竹壮寨
二、平安壮寨
三、黄洛瑶寨
第二节 旅游产业与民俗旅游村的多种互动
一、对民族地位自识的多层次互动
二、对民族经济发展的多功能互动
三、对民俗文化价值化的多途径互动
第三节 政企合作:市场化运作民俗旅游村
一、从农业经济向旅游经济转型
二、用市场机制制定旅游业中的民俗文化政策
三、政企的伙伴构架
第三章 旅游对民俗旅游村文化多样性的体现与冲击
第一节 民俗旅游村体现文化多样性的双赢机制
一、民俗旅游村多样文化资源及其类型
二、民俗旅游村多元文化背景中的类民俗化趋势
第二节 旅游对民俗旅游村文化多样性的冲击
一、商品化对文化生态多样化的冲击
二、表演化对日常惯制的冲击
三、城市化对农村传统的冲击
四、第三方介入对内部认同的冲击
第四章 民俗旅游村与民族文化保护框架
第一节 政府管理与民俗旅游村的建设模式
一、民俗旅游村与农村文艺舞台
二、民俗旅游村与农民观念更新
三、民俗旅游村与民族政策
四、民俗旅游村与扶贫目标
五、民俗旅游村与多元文化保护
第二节 政企伙伴与村民的双赢取向
一、投资控制
二、市场着陆
三、文化导向
四、个案村的自我选择
第三节 学者研究成果的影响
一、学者研究在宏观上对国家管理民俗旅游造成影响
二、学者研究在具体操作层面对旅游开发的贡献
三、学者保护框架的结构分析
结论:建立同一性与多样性共存的理想社区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概要

徐赣丽
1967年6月生于江西宜丰,民俗学博士。1989年毕业于兰州大学,曾在江西南昌民俗博物馆工作。1996年在广西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200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任职,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从事民俗旅游教学研究多年,发表相关论文十余 篇,主持和参与课题六项。

图书封面


 民俗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大约十天前吧,买了本书《民俗旅游与民族文化变迁》,是前几年名叫徐赣丽的一个女博士生的论文,此女现已在某校任教。这个题目,就是我屡屡严重关切,也是驴友间时不常会说到甚或发生争论的。简单地讲吧,把民俗文化传统当作旅游者观赏的对象,作为商品提供给消费者,算不算保护文化传统,而游客观赏到的东西算不算真实,这是经常触及的话题。这篇论文说的便是这些。很显然,作者认真下了不小的功夫,做了大量资料调研,亲自下乡在广西东北部的三个壮族和瑶族的村寨反复做田野调查,还参考应用国内外学术成果。宝贵的是她这项工作不是奉体制之命而做,所以能超脱冷静,只关注课题本身,徐赣丽的写作文笔也难得一见的流畅舒服。我们国内学术界要是多些这样的研究者,那还真是有希望了。读了前面几分之一,初则觉得很解渴很共鸣,都是我自己近几年关心的么,但很快觉得不够劲,共鸣虽多,启发却少,难说是多大乐事。在一个认真研究的学者那里,并且通过她反映的国内外学术界动向,我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印证,固然愉快,我看过的、走过的和关注的面很广,但是缺乏系统的框架和理论准备,这些材料是凌乱的,一锅粥的,有时我觉得其中有隐藏的核心价值,不知从何入手。她的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梳理器具,一个对材料进行考察研理的模具,这模具在研究上叫做模型,很宝贵,但我却不再急于继续读她的具体研究,她没给我一剑透窗那种效果的启迪。缺乏思想的制高点,这是国内研究者最大的问题。北京农业展览馆上个月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技艺展,我去看了,回来在博客上写了几个字,指出依靠商业化并不能把文化传统都挽救下来,必然有些会消失。蓝调共和看见了要我贴到驴友同行论坛去,然后她就在那开展了争论,而参加争论的只有她一个。我答应了一腔,没有继续,因为涉及传统保护的话题,如此之错综复杂,牵涉社会学的诸多领域,人家女博士凭它拿学位,在一个论坛上能谈清楚的部分实在很少。不过我的观点要是归总其实就一句话:文化传统演变也服从社会进化,不单单是感情需要。至于蓝调共和质问我的:难道什么都不做了,就任由传统消亡?我没答复,因为问题重点不在此。你当然可以花力气挽救,下了力气不一定就能挽救,但也许就奏效了,而所谓奏效是不是就符合你的预期,而不挽救是不是就不利于人类社会,这都是未知,连蓝调共和自己恐怕也不知道。昨天看见网上有人转了我去年写的一个帖子,是《末世谈》书评,其中一句话再次启迪了我。话说:不能认为当今人类凭借新科技对自然界干的事是干涉自然进化,比如不能说医学干涉了人这个物种的进化,不能说农业活动干涉了受影响的那些动植物的进化,因为人到了这个地步,就有这个能力去干这些事,就好如不能指责蜜蜂采蜜传授花粉是干扰了植物的进化,不能说某地方某物种大量生长以至于对土壤、河川、草原和别的物种产生了影响是干涉自然进化,因为这些全都是自然活动的一部分。同理,你戮力去保护某个传统,也许你是出于感情,也许你是出于生计(旅游业赚钱)的需要,总之你干的事,也都是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组成部分。我们不能把自己扮成一个社会进化之外的监督者、调控者角色上,我们自己就是社会进化。徐赣丽的论文还有个重要内容,就是:利用文化传统而进行的民俗旅游如何改变文化传统本身。这研究在世界范围做了已经有几十年了,因为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民俗旅游(特别是在第三世界)就蓬勃开展,帮助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当地社会的传统。《末世谈》特精彩的一句话,就是人类别以为自己什么都能管控,不要太自大。你的管控努力,未必导致你事先设想的结局,自然界进化是没有规定方向的,适者生存。此说可以应用于社会进化。古今中外的智者都提出来了不少的理想社会,然而当今这个世界,这些个传播工具、金融衍生品、虚拟生活,是某位先哲预言并着意倡导和按计划实施得来的么?没有。今后仍将如此。消极?非也,这叫敬天道,这是最基础的世界观,其他一切建立在此之上。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徐赣丽老师的博士毕业论文,研究民俗旅游的经典之作。是民俗学,旅游学的必读之书。
  •     徐老师这本博士论文写的还不错
  •     视角挺新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