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民俗学史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各国文化 > 西方民俗学史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日期:2006-9
ISBN:9787500457947
作者:孟慧英
页数:495页

作者简介

《西方民俗学史》是我国系统研究、介绍西方民俗学史的第一部专著。书中从多学科视角考察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现代民俗学发端以来西方民俗学的理论思潮和学术发展动向,清晰地介绍了西方民俗学派的主要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还论述了有关民俗文化交叉学科的研究对象、范围、内容、方法的理论构想。

书籍目录

序言
一 民俗研究的多学科视角
二 关于民俗学的认识
三 民俗学对于人类学的直接借鉴
四 交叉学科的发展
五 写作本书的目的
第一章 欧洲现代民族主义运动与民俗学的兴起
第一节 法国大革命及其对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
一 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二 法国大革命与民族精神
三 法国大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四 民族主义思想
第二节 民族主义思想与民俗学的兴起
一 赫尔德思想的历史背景
二 赫尔德的民俗思想与活动
三 赫尔德与欧洲民俗学的兴起
第三节 芬兰的民族主义运动与《卡勒瓦拉》
一 芬兰的民族主义兴起
二 芬兰民族主义文化活动
三 民间文学考察与出版
四 《卡勒瓦拉》的搜集及其影响
第四节 兴起阶段的民俗学特点
一 民俗学与政治运动的密切结合
二 民俗的“民”代表农民和普通人
三 民俗的主要对象是口头文学
四 重视民俗美学
五 关注口头文本忽视它的讲述者和传播者
第二章 进化论的民俗研究
第一节 人类学的兴起
一 人类学的资料来源
二 进化论人类学派的兴起
三 早期民俗学研究的趋向
第二节 原始人的理性——文化起源论
一 万物有灵论——原始哲学
二 拟人化——原始宗教与神话的表达方式
三 功利性——原始理性的体现
第三节 遗留物理论
一 遗留物的判断——原初意义与功能的基本丧失
二 遗留物的价值——欧洲农民遗留物与野蛮民族文化的比较
三 因果同一性——文化相似性的解释
第四节 文化的进步
一 进步的标杆
二 遗留物的保守性
三 理性的最终胜利
第五节 进化理论的特点
一 充分的人本主义批判精神
二 比较方法的求同性
三 对理性主义的崇尚
四 对遗留物作用的负面评价
第三章 比较语言学派的民俗研究及安德鲁·兰格对该派的批评
第一节 比较语言学派与民俗研究
一 比较的历史语言学
二 比较神话研究
三 自然神话学派
四 语言学派民俗研究的特点
第二节 麦克斯·缪勒比较语言学的宗教研究
一 缪勒宗教研究的客观比较立场
二 比较语言学对宗教研究的启示
三 依据语言和宗教来划分民族
第三节 人类对“无限”的领悟能力和这种能力的演进
一 人类心理的一种能力或倾向——领悟无限
二 无限——宗教学研究对象的特征
三 感觉——人类领悟无限的出发点
四 宗教产生的动力——感觉与无限的联系
五 人们认识无限的主要途径
六 无限观念的早期形式
七 不同宗教历史发展阶段无限观念的表现形式
八 宗教的历史——人类领悟无限能力的完善过程
第四节 麦克斯?缪勒论神话
一 神话的起源与发展对应于语言的成长和演变过程
二 神话与宗教
三 从《吠陀》分析看古代语言的神话特点
四 缪勒的神话学主题——太阳神话
第五节 安德鲁·兰格对麦克斯?缪勒的批评
一 安德鲁·兰格其人
二 兰格论神话本质
三 兰格论神话的产生
四 语言学派神话学的局限
五 兰格的民俗比较方法
六 低级宗教和高级宗教的不同来源
七 论与神话相似的其他民间叙事种类
第四章 民俗研究中的传播学派
第一节 文化圈学说与文化中心论
一 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决定作用以及这种作用的结果——文化圈与文化层
二 文化产生的中心
三 传播动力论和历史分析法
四 相似文化的比较标准——“形的标准”和“量的标准”
五 文化层与“原始一神教”
六 关于文化圈和文化中心论的评价
第二节 博厄斯的民俗研究
一 对传播论的补充和修正
二 批判理性主义文化学说,强调文化基础是人类的情绪与习惯
三 批判平行发展论,提倡文化相对论
四 限制性的比较方法
五 文化的传播与接受
六 原始与文明文化差别的原因
七 原始文化类型
第三节 芬兰历史一地理学派
一 故事的发生与传播
二 确定故事原型
三 寻找原型的方法
四 民间故事类型索引
五 关于芬兰学派的评价
第五章 仪式与神话
第一节 巫术先行论
一 巫术先行论中的重要概念“马纳”
二 马雷特的巫术先行论
第二节 弗雷泽论巫术的性质、原则与分类
一 宗教是以巫术阶段为先导的
二 巫术的思想原则
三 巫术的分类
四 弗雷泽的发展观:巫术一宗教一科学
第三节 从巫师到国王——神权的产生
一 神圣君王的产生
二 人类对于人神国王的两种态度
三 关于国王的禁忌
第四节 《金枝》——神话与习俗
一 《金枝》写作的起因
二 弗雷泽的习俗比较
三 神话与习俗
四 《金枝》中的主要习俗
第五节 神话-仪式学派
一 神话-仪式学派概述
……
第六章 作为社会事实的民俗
第七章 作为人类生活之手段的民俗
第八章 文化人格学派的民俗观
第九章 进化科学理解的民俗
第十章 探索心灵的永恒结构
第十一章 解释民俗的意义
第十二章 民俗的象征研究

图书封面


 西方民俗学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1.书的名字是西方民俗学史,但内容多提及和涉及人类学研究方法和人类学者的问题提出,处于一种人类学与民俗学不分的状态是怎么回事儿?2.书中多引用他人观点,多阐述学者思想,但引用文段并没有做出特殊标记,也没有对应格式(如大段引文应单独列出,并用楷体。)让我在读书的时候实在迷惑,不知道到底是作者的话还是她所表述的学者的话?3.这本书在民俗学的研究中到底是处于什么地位?适格怎样的人群读书?应该重点侧重哪个方面?同时,不得不说书的前半部分在讲民俗学和人类学研究的缘起时,作者系统地说明了学科缘起的大背景,是我目前见到的书中少有的一种宏观播控能力。如果我们要说民俗学学科的缘起,是不是应该讲清楚这些学者们为什么开始注意“神话”、“民间文学”、“图腾”然后讲讲他们的研究方法是什么,而这种关注导致的后果是怎么样的,对目前的学科体系所做的贡献是这样的。书的前半部分比较啰嗦地试图来说明这一切,有这种意识,还是比较有启发。但是,书中语言晦涩。如第八章第一句“博厄斯文化与个人的互动关系的观点在美国人类学理论上的一个合乎逻辑发展便是后来形成的文化人格学派。”

精彩短评 (总计10条)

  •     选读。严格来说并不算单纯的民俗学史,但严格来说,真有单纯的民俗学吗?
  •     把这个做成学问实在很郁闷。
  •     分不清是人类学史还是民俗学史
  •     配合《西方文论史》阅读,对整个的西方人类学和民俗学的理论动态了解更加有把握。感觉整个倾向于人类学化,而且民俗研究成为了文化学研究范式。
  •     对西方的民俗学有较详尽的介绍,感兴趣的值得一读。
  •     让人意想不到地好看,尤其是Max Muller关于“无限”的讨论
  •     唉。
  •     师伯必须膜一发。。。【前147页部分终结。然而老师却说这书都是二手文献没啥意思。、、
  •     我写完论文一定接着读……
  •     硬着头皮看完了,却没有什么收获的感觉。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