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与画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世界各国文化 > 儒生与画家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6-1
ISBN:9787563361281
作者:李万康
页数:305页

作者简介

本书旨在回答:15、16世纪明朝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何以会是今天所见的这般景象?这是一个困惑人心、令人着迷的问题。由此问题引领,本书借15、16世纪明朝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与消费者之间不同关系形态的考察和比较,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诸多领域,层层剖析,步步深入,回答艺术何以如此呈现的比较之问。本书因问题而开启,又因问题的回答而关闭,其间,不断的剖析与追问就是情节,故本书叙理娓娓道来,环环相扣,场面宏阔,而又别饶意趣

书籍目录

自序
绪论 利玛窦的困惑
第一章 混同与分离
一 一则普通题跋
二 文徵明与《关山积雪图》
三 米开朗琪罗与西斯廷天顶画
四 求达澄明之境
五 消费关系与道心治理
六 游艺自娱与为士原则
七 “谁把我与我自己分离?”
八 普遍化的二元对立
九 画家工具化的制度之源
十 绘画非专业化与专业化之别
十一 自娱与厮役的层级性
十二 农业经济与绘画消费
十三 “道”与“真”的冲突
十四 旁观、味读与消费关系
十五 混同关系的影响
十六 分离关系的影响
第二章 自由与束缚
一 杜东原与《月舟图》
二 画家本体自由的渊源
三 人治、集权与自由诉求
四 明代自由诉求的畸变
五 消费者本体自由的表现
六 “Renaissance”的内涵
七 原位交换与人文主义
八 制度开放与自由
九 契约自由的乞赖性
十 屈从与束缚
十一 明朝伦理观的束缚
十二 品评体系的结构意义
十三 品评与图式的束缚性
十四 传统开放与创作自由
十五 艺术的自由
十六 不可解之解
第三章 重义与趋利
一 沈周与重义
二 君子人品的外显
三 重义轻利的内化
四 重利的国度
五 重利的传统
六 竞争通道的差异
七 荣誉趋利
八 竞争趋利
九 重利轻义与艺术赞助
十 “人主之学”与艺术赞助
十一 中国皇室艺术赞助的缺失
十二 重义之弊与信用制度
十三 中国民间艺术赞助的缺失
十四 明代画派与市场
十五 重义的影响
十六 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引用图录
致谢

编辑推荐

  文艺复兴艺术的辉煌你久已闻说,明朝绘画的风度你却了解多少?儒生与画家之间的分野,乃是中西艺术各自的不归路。

内容概要

李万康,1972年生于四川泸定,1995年毕业于重庆师范专科学校数学教育专业,1998年考入西南师范大学攻读中国美术史硕士学位,2003年又入首都师范大学攻读中国美术史博士学位。主要研究中国美术史,旁及艺术市场学,著有《艺术市场学概论》(2005)。此外,论文若干。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文艺复兴艺术的辉煌你久已闻说,明朝绘画的风度你却了解多少?儒生与画家之间的分野,乃是中西艺术各自的不归路。

图书封面


 儒生与画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大约没有多少人读过这本书,但这丝毫无损于这本书的优秀。看了豆瓣里至今唯一的一篇评论,确有失偏颇。首先是书名之辩。封面上的一句话是很好的回答,也是对书很好的总结:儒生与画家之间的分野,乃是中西艺术各自的不归路。作者微观上着眼“15、16世纪明朝与意大利绘画史的多维比较”,考证之严谨详实,内容之旁征博引,足以证明这是一本用心且真诚的学术著作;此外,作者宏观上将中西方美术的不同归结于不同文化传统的区别,即“儒生”与“画家”的区别,亦足以说明这是关乎独道且深刻的文化感悟。二是全书的写作方式,并不是以中方为主,西方穿插的,两者是并列交织的关系。作者每言中,必以西作比,再总结深化。着眼于书本身,作者在探索为何西方绘画求“形似”“逼真”,而中方绘画却将一味描摹视为最下时,给出了三个答案:一、西方视角里,画家是“生产者”,一些名流显贵是画作的“消费者”。艺术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分离的。而在中国传统中,是“弄笔自娱”的,不存在一种生产消费的关系,这种“生产者”“消费者”的角色是混同的。作者继续追根溯源至西方二元对立的思想,及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之区别,有许多非常有价值的结论。我觉得第一章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丝丝入扣,逻辑严密,把中西方艺术比较得非常彻底。二、西方画家由于依附于雇主,不得不顺从其爱好作画,稍有不合意,则衣食难保,因此西方画家在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创造自由的。中国文人则寄情山水,随意挥毫,有着绝对的自由,然而他们却在政治上备受君主集权的压制,个人才能得不到发挥。于是寄情山水成了精神上获得自由的唯一方式。作者从同行的竞争,艺术的评价体系,及对自由的诉求多方面展开了论证。三、西方画家作画为生计,利在先。中国传统文人受儒家影响,重义不重利,以画作为精神与人格的外延。作者还着重考查了画家和其资助人之间的关系及艺术市场的差异。全书以故事为引,穿插史料,重在说理,更可贵在观点新颖,鞭辟入里。个人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确是给了我不一样的视角。高中做为精神支柱的书是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我曾反复读着书中那些铸就了伟大的痛苦的折磨,将人生定义为与磨难抗争的过程。这本书里也引用了《名人传》里米开朗其罗的例子。作者说:“可是,米开朗其罗的痛苦真的超越了凡俗的生灵与功利?”“他时时都处于利益的纠葛之中”“一半慑于权威,一半心仪厚利”。他的痛苦来自与对手的成功和金钱的诱惑,“没有半点升华的迹象”。我读的时候有一些感到偶像的幻灭。的确,与中国文人相比,米对于外在事物的执著会被儒生不齿。内容和布局,都是雇主按自己喜好定下的,画家自己作画的目的,不过是赚取为生的必需品,而驱动力则是从同行中脱颖而出。反观中国传统价值观,伟大的作品之后必有伟大的人格,因而士“志于道”而“游于艺”。那么艺术的崇高真的需要一颗与之相匹配的灵魂么?如此看来,西方艺术除了技法,还剩下什么?或许这个问题不需要答案,对事物的解读本该是多样的。执著于一种一厢情愿的迷信不如放开视野,学会接纳不同的观点。最后很喜欢作者在自序里写的话:“三年前我开始写此书时,评职称拿学位还早得很,所以一门心思想弄明白的就是15、16世纪明朝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为什么非得是这个样子”。一个单纯,执著而又有热情的学者形象。如今写畅销书的人多了,学者少了。
  •     逛书店时偶然发现的此书。一、题目的不解。既然是中西绘画史,涉及的当属画家,与中国的儒生怎又扯上了。很想求教于作者。副标题完全可以扶正,做书名。二、开篇以一件小事情起始,慢慢展开,有《万历十五年》开篇之风格,很是欣赏。三、既然是中西比较,通览全书,某些章节以中方资料居多,西方只是穿插其中,不符合中规中矩的比较方式,却很是新颖。四、对书中有些观点存疑。仅举一例,见55页:“人类有两种主要的社会经济架构:一是城邦架构,一是农村架构。”“15、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实质是希腊城邦制的复兴,目前的西方是希腊城邦制社会经济架构的发展,也是《理想国》的实践。”首先“架构”一词用在这里是否合适值得推敲;再,作者想表明的是农村与城市的对立。但城邦的具体含义既不同于欧洲11、12世纪出现的城市,更不同于今天的城市。所以“目前的西方是希腊城邦制社会经济架构的发展”当属作者臆断。五、既然是中西比较,前提是有可比点。应该说作者这点做的不错,也有新意。
  •     确实如此,表面上挺唬人的,其时内容逻辑混乱,先入之见和价值判断太重,犯了学术研究客观科学的大忌。作者序中义正言辞地批评当下学术风气的浮躁,可笑的是书中材料东拼西凑的背后难道就是作者所自鸣得意的“学术”!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赞助人”研究的坚决反对派。只重文人画,对于“赞助人”也似理解固化。中国部分显然比意大利部分靠谱得多。
  •     真正的儒生比“画家”,是要好的多,可是也许这只是自命为超凡脱俗的中国人才这样认为,作为中国人,就是追求这种调调,那你又奈我何
  •     艺术究竟是一门技艺,还是一个令人尊敬的行业?
  •     最后一章多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