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研究(2002年卷)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7月1日
ISBN:9787500439011
作者:徐勇编
页数:431 页页

作者简介

本书为关于农村经济的文集,文章包括:中西部乡村财政收支状况研究,对村民自治的期望与批评,从农村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看政府规制等。


 中国农村研究(2002年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讨组编,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本卷是针对乡村自治等三农问题的专题讨论,这里挑出几篇介绍要点。为什么要搞乡村自治?1、民主化进程的尝试。2、90年代后期三农问题急迫,李昌平说“农民真苦,农村真危险”,农民自杀事件时有报道,国家搞不下去了。为什么在农村搞?农民天然分散,搞自治的“危险”小,就象经济改革总在安徽试点一样。以前在城市工厂里也搞过,89以后就不敢搞了。1、乡村自治的历史与实践历史回顾  封建社会早期无自治?甚可疑。名义上汉县以下有乡亭里,皆有吏,民有什伍。其实中央任命的朝廷命官只到县令。县的长官经常调换,实际的政务都依赖下层胥吏。乡绅地主肯定也主持着很大部分乡村政务。民国时提出了乡镇自治的想法并在部分地区实行,如阎锡山梁漱溟在山西的尝试,但由于内忧外患,并没有在全中国有效实行。共产党执政以后,通过土改,斗地主富农等方法,铲除了乡村自治的根基。然后通过普遍设立党组织,将全国人民牢牢控制在从上至下的行政组织中,人民的一切生活都在党的监视指导之下,这就是所谓的“全能主义政府”。集权主义在文革中达到极致。  邓小平执政后,乡村自治重新提上议程。80年代,村一级政府开始直接选举,虽然选举结果肯定受到共产党的控制,毕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政治民主进程。90年代,乡镇政府机构经历了持续的膨胀,各部委都在乡镇派驻直接机构,所谓“七站八所”,给乡镇财政造成很大压力。目前政府结构分为中央—省—地级市—县—片(管理区、办事处)—镇(乡)—村(非行政单位)等级别,效率低下。当今村民自治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村民自治是上级施舍而非自发产生的,因此先天不足。村民委员会的身份模糊,到底是行政机构还是群众组织?国家不承认是前者,但如果是后者的话,不具备强制力和法人代表资格,村委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村缺乏足够的自治资源和自治项目,乡镇自治比村自治更合理。上级摊派,税收,计划生育,达标项目等极大压缩基层自治体的自主空间,贫困地区无财力自治。由于经济状况依赖外部市场,人才外流,村内民主的小环境敌不过大环境。由于经济发展与民主选举并无直接关系,故村民参与民主的积极性不高,“选谁都一样”。村民自治的障碍并非村民素质,而是缺乏利益驱动,如果能投票对国家政策发生影响,村民积极性肯定会更高。村自治的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容易胥吏化,对实现政治现代化不利。自治未必民主,基层组织往往政企不分或党政不分,自治有可能走向专制化(村匪恶霸),企业化(禹作敏现象)。农民缺乏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政治团体或民间组织,因而不能与政府达成平等的契约。实践表明,“农村包围城市”的旧模式在民主化进程中并不适用。笔者建议将村长等职务纳入公务员体系,依靠国家的力量帮助乡村建立自治体系。2、乡村财政  中西部地区实行分税制以后,特别是加上县一级国有企业纷纷破产,中西部地区乡镇财政税源枯竭,乡镇村政府实际上成了县一级政府收税机构,大多数处于负债和不作为的瘫痪状态。  乡镇村财政状况。主要收入为农业及乡镇企业税款、提留款、部分公有土地和房产的出租收益。中西部乡镇企业不发达,主要靠农业,税源极为有限;提留款虽然国家明文规定不得超过农民总收入5%,但实际上乡镇为了收支平衡,实际收取额远不止于此,成为乡镇收入主要来源。支出包括。上级摊派的报刊费用;乡镇干部工资、办公费用等刚性支出;民办教师工资。国家法律要求保证九年义务教育,但费用主要由地方筹集,国家拨款非常之吝啬,结果教师工资成了地方财政极大负担,约占总支出60%左右。约从2002左右起,地方财政无法负担这部分支出,要么拖欠教师工资,要么将其转嫁到学生头上。结果农民不堪重负,辍学现象严重,大部分农户能咬牙供一个孩子读初中,少部分只能读小学;上级达标和检查等政绩工程费用、接待费支出很大,浪费严重。为响应政府号召也是为了政绩,各地纷纷胡乱上马各种项目,绝大多数都以破产负债告终。如某年光农业部宣布废止的达标项目就达43项,相关报道大家也应该见得很多了;修路打井供水等公益事业支出。由于提留款收不到,刚性支出都不能保证,公益事业只好不作为,而且负债累累。村财政也基本不作为,但负债情况较乡镇轻,因为村干部与农民较接近,没有能力办的事就不办。    农民经济状况。《中国农民调查》很多人都看过,对其中农民负担之重都感到惊讶,为什么会到如此境地?农民负担中农业税并非主要负担,“农民从来不反对交天经地义的皇粮国库,农民反对的是乱摊派”——老爸语录。为何负担不起上级摊派?其一是上级摊派过多,其二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农业投入大收益小,即使前两年开始取消了农业税,农业的复苏转型和现代化还遥遥无期。中国农业落后有其历史性原因。共产党采用“发展主义”道路,在损害农业和农民的基础上,全力追赶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导致农业长期滞后。本来应该由工业发展后反哺农业,但实际上由于国有企业不景气等原因未能实现。提高农产品价格并不能使农业良性发展。因为跟国际接轨以后,中国农产品价格比国际平均水平要高,并没有提价空间。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农业效益,这需要国家扶持和投入。  东部地区乡村财政情况较好,但也存在结构不合理,可持续发展潜力有限等缺点。3、信阳事件——一位前信阳地区老干部的亲身经历  信阳事件是指59-61年间河南信阳地区饿死人的事件。国家的公开说法是三年自然灾害导致的,但已有大量资料表明并非如此。  背景:反右,大跃进,号召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毛泽东说“还是人民公社好”,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在信阳地区成立,全区开始大放卫星。某县宣布进入共产主义,粮食亩产普遍达到几千斤,中央大为震惊,信阳地区受到高度嘉奖。自然条件:原信阳地区跨淮河,水网密部,南部由大别山与湖北(就是我的家乡广水市)接壤,多丘陵,北部为现驻马店部分地区,平原。59年前三年丰收,59年遇到稍严重旱涝,但当年粮食产量仍有30亿斤,地区粮食库存仍有5.5亿斤,只要地方政府稍有应对,绝不会出现饿死人现象。  但由于谎报粮食产量,地区下达了收缴75亿斤粮食的任务!结果只收了16亿斤左右就收不动了。地委不顾部分干部的实事求是的调查结果,认定是阶级敌人在捣乱,将部分说实话干部打成右派,并派干部下乡强行征收粮食,很多农民口粮种子粮也被收缴,结果59春开始全地区出现饥荒。此时政府官员在大是大非面前采取了隐瞒欺骗的方针,封锁车站、电话、邮件,禁止向上反映情况,禁止农民逃荒(我以前在某资料上看到,政府在火车站等地架设机枪,发现有流窜的当场打死)。结果到59年底,全地区大批农民饿死,某些严重地区过人口半数,曝尸遍野,无人掩埋,因为活人也奄奄一息,出现人吃人现象。笔者时任地委办公室秘书,因反映实际情况被批斗,父母及伯父母一家都饿死了。另外大跃进时所修的两处豆腐渣水坝倒塌,2000人死亡。大炼钢铁砸烂了每家每户的锅灶,砍伐了大量森林(我家乡也是如此,大炼钢铁前城郊都是大片森林,现在只有山里才有),炼出来都是废渣。  后来一些干部冒死向中央反映情况,实在捂不住了,中央派人调查,报告给中央的是饿死105万。笔者认为实际上更多,因为领救济粮是按人头领的,将死人报成活人就可以多领。除信阳重灾区外,河南省全省饿死几百万人,全国大概有几千万。刘少奇后来检讨说“三年自然灾害”其实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但除信阳地区外,从全国范围来看,实际上是“并无天灾,全是人祸”。  信阳事件和全国范围内的大跃进失败后,国家并没有转变思路,继续发动一场又一场运动,直至文革。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乡村自治专题及河南信阳地区三年自然灾害等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