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书评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33941845
作者:[俄]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页数:144页

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人既然不管如何辉煌,总有一死,总要沉寂,总要变成尘土,再伟大也终将渺小,死亡面前众生平等。那么,活着究竟为了什么?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爱因斯坦的儿子曾说,“活着的意义就是去为它去寻找一个意义”。不知道您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忏悔录》本书号称是世界三大《忏悔录》之一(其他两本分别出自卢梭和圣奥古斯丁),是以《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和《复活》等名著享誉世界的俄罗斯文豪托尔斯泰的精神探索之旅。作者先回顾了自己的一生:生于贵族家庭,幼年双亲去世,在没有方向、质疑宗教的优越环境长大,上大学、参军、加入作家行列,立业成名,事业、财富、家庭等等一切都有了后,在中年却遭遇精神危机差点自杀及之后的生命意义寻找之路,最后的思考和总结。全书只有一个主题: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书中对古往今来的圣贤对生命的秘密的结论也进行了一个小结,引用了包括苏格拉底、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所罗门《圣经 传道书》、释迦摩尼的大篇幅原作。简单来说,第一个为真理献身的人苏格拉底终生厌倦肉体感官的奴役,把死亡看成一种解脱和与圣贤交流的机会;所罗门的传道书把一切看成虚空,“阳光之下并无新事”;佛祖在菩提树下参悟人生,得出的结论是人必须摆脱各种外界诱惑,看破自己,才能摆脱生老病死的轮回;叔本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没有了,其他一切都是虚无。作者对自己的青壮年的经历是持深刻的自我批判态度的;毋庸置疑他经历过一些忘乎所以的日子,但个人还是同意,要出世必须先入世,必须有这样的经历才能得出最终深刻的人生感悟。小结作者的结论就是,理性无法理解无限、否定生命;而只有信仰才能赋予生命以意义;但信仰不是阳春白雪的少数人谋利的工具,只有人民大众才掌握生命的真理,才真正幸福。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翻译非常优秀,是不多见的翻译精品,印刷精美,读起来耗不费力,而且短短120多页,两个小时就能看完。强烈推荐对生存意义有困惑的朋友阅读。加拿大读书会:careaders

理解有困难……

缺乏俄国历史知识,托老的短篇小说看过一本,安娜……看过,但彼时年纪不大,除了性方面的描写有些印象外,没留下什么,这要忏悔一下……托老无需为生活奔波,有时间去想,为生活而累个半死的人没时间忏悔。有闲阶级的原罪思想膨胀,行文便作践自己,把自己贬低到一无是处。卢梭也是精神有点问题,故而写出忏悔录,但太厚,不大敢看。而奥皇帝的忏悔录更遥远,理解方面更是困难……前三章印象如上,还未看到具体的作奸犯科的描写。对从小就被灌输无神论的红旗下的孩子,第一章对宗教的忏悔便难理解了,但总觉得因信仰而生畏惧未尝是坏事,但也难说,神学院的斯大元帅是反证……

《忏悔录》有感

1,开篇4张图4句话就甚是吸引我。2,全书不乏经典语句。3,可见作者受叔本华和所罗门的影响,有时也挺悲观的,可是对于持那些观点的人,他们自己未必觉得悲观。4,中间很多思考部分可能难读下去,因为托尔斯泰被简单的哲学问题一遍又一遍折磨,所有自我追问都用文字呈现出来,很哲学。5,托尔斯泰问自己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他尝试了许多方法,先是自我完善,但是在身心健康、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备受尊敬的巅峰时期,开始迷惑和自我追问,先是知识中去寻找,未果,而后从先哲中寻找,有些收获,并不能解决问题,最后觉得理智根本无法给予他想要的答案,于是思考信仰,最终觉得自己生命的意义就是罪恶与虚无。直到最后,他觉得真谛来源于平凡的生活,来源于劳动,那些底层人民一无所有,却过得幸福。他开始摈弃自己的朋友圈,厌恶自己坐享其成的生活。我的收获:1,信仰是支撑生命的一种意志,死亡带不走它。但是我们要在体验生命中去找寻自己的信仰。2,劳动是最简单最平凡又伟大的事,伟大在于从劳动中我们可以感知属于自己生命的东西,或许也有生命的真谛?我的困惑:1,为何托尔斯泰在那样的人生巅峰期会开始思考,而又因为得不到答案而痛苦呢?此书里也未曾解答。他说自己生命的意义就是罪恶,必定是跟曾经的经历有关,所以才叫《忏悔录》吧。2,为什么他会觉得底层劳苦大众是幸福快乐的呢?他只看到他们拥有的,并不知道他们为生命付出了什么,并不能对于生活带给他们的煎熬而感同身受。

生命的意义

托尔斯泰的《忏悔录》早就如雷贯耳,但至今才有幸读到这部作品,对于托尔斯泰所生活的那个时代而言,他的所想所感和所作所为确实令人佩服,人最难做到的就是反省自身,而托尔斯泰做到了。《忏悔录》的核心是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直困扰于人们心中的问题即我从哪里,要到哪里去,人为什么要活着,这些问题似乎根本没有终极答案,抑或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托尔斯泰一直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死亡是无法避免的,生命是有时限的,到底怎么渡过自己一生呢?在《忏悔录》中,他进行了一步一步分析解答,从怀疑上帝的存在,质疑宗教的力量,到愤慨周边人的自私冷漠,痛斥文学界的虚情假意,托尔斯泰以极大胆的勇气对整个社会进行了抨击。在否定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后,托尔斯泰陷入了深深的懊悔和自责中,无助和困顿包围了自己,他甚至想到唯有自杀才能解救人生,因为在他否定一切之后,感到生命的虚空,推理出“生命毫无意义”。这个答案令人震惊,但托尔斯泰并没有把它作为终极推理,而是进一步做论证,他接触各种宗教、不同的人和事物,在这些过程中,他发现“劳动人民创造生活的行为才是真正的事业”,这种生活的意义才是真理,最终托尔斯泰仍然离不开信仰,这是生命的绝响,但这信仰是大众的,是属于人民的。令人感到佩服的是,托尔斯泰并不是纸上谈兵,在写完《忏悔录》后,他放弃了自己的贵族生活,亲自参加体力劳动,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完成生命中真正的忏悔。写作《忏悔录》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意义并没有丝毫消减。每个人都应该有像托尔斯泰自我反思、自我否定、自我批评的勇气和胆量,敢于怀疑一切,这恰恰是我们当代的中国人所欠缺的,盲目自大,不思辨,不论证,轻易便下结论。面对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社会,又多少人静心想过生命的意义到底什么,为什么要活着,谁还记得自己曾经的梦想,而又一直在为它付出呢?不过终是浑浑噩噩地渡过百无聊赖的一生吧。

此书有“毒”,现在,真的不合适

一本小书,浙江文艺出版社崔建华译本一共122页。两天的时间看了2遍。奉上托翁的一张帅照先。1908年5月的托尔斯泰(普罗库金-戈斯基于亚斯纳亚-博利尔~~~~~~~~~~~~~~~~~~~~~~~~~~~~~~~~~~~~~~~~梳理下全书的章节及逻辑如下:托翁在中年产生了精神危机,不知活着为了何物,何目的。因为一切终将化为尘土,既如此,为何活着,而且活着需需要忍受疾病,老死等痛苦。托翁得出结论,活着并无意义,活着的目的就是死亡,结束无意义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死亡,或者自杀。托翁把对待此“活着无意义”的人分为了4种:1. 愚昧不知道生命无意义的人,此类人不需要考虑生命意义的问题。2. 知道活着并无意义然后选择享受当下,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但当他们老去,面对生老病死,还得面对这个终极命题。3. 知道活着并无意义选择自杀,结束无意义的人。此类名人很多,尤其是艺术家,哲学家,思想家,等。4. 知道生命无意义,仍每天忍受着拷问苟且活着的人。然后突然,托翁意识到,生命无意义只适合他们这种过着腐朽生活的一类人,比如贵族,比如诗人作家。于是他觉得生命对于loser的意义就是无意义。生命无意义的结论只能适合他们这一类人,不能代表全人类。尤其是广大劳动人民。因为他发现,劳动人民活得很好,对生命生活的理解都有自己的答案,因为广大劳动人民存在信仰。信仰使无意义的生命得有活下去的理由。托翁青年时就开始有意识的脱离宗教(东正教), 因为他觉得宗教信仰或教义需要融合到日常生活,但他见到很多人虽然信教(做礼拜,参加圣餐),但平日并未按教义行动,尤其是贵族,知识分子界。 他之前抛弃了信仰,如今他又羡慕广大劳动人民,希望重拾信仰。以信仰这种无限解释生命有无意义这种有限。随即他发现。信仰有一种终极答案就是上帝,然乎在不同的社会阶层身上得到的生命意义的回答形式万千。 劳动人民对生活教义的理解脱离不了部分迷信不合理的东西,没有此,他们就活不下去。但对于托翁这种人,知道部分不合理(迷信)的地方,他不能向广大劳动人民那样去相信信仰,他重拾了信仰却无法全身心奉献给信仰,即托翁自己说的咽不下。而且托翁发现,基督教的不同分教,比如东正教、天主教、新教间相互诋毁,托翁觉得应该有一些基本共识的教义和大爱能超越彼此宗教,但现实生活并非如此。然后全书接近了尾声,托翁做了个奇怪的梦。此书就结束了,最终我仍没能明白托翁是否找到了Inner Peace? 希望高人指点。~~~~~~~~~~~~~~~~~~~~~~~~~~~~~~~~~~~~~~~~下面说说我对本书的看法,此书有毒,尤其是希望读了此书寻找生命意义的人。第一遍看完此书后我姐和我姐夫带我去吃饭,一如上我没说话,心里郁闷寡欢,因为我觉得托翁给我们抛出了个终极问题,然后他自己也未给出积极的答案,或者说答案就是如此消极的。留下读者在这边百思不得解。而以我的智慧我并不能给出一个明了的答案。所以说此书有毒。但是,对于那些仅仅想了解托翁中晚年思想变化的人,此本自传性质的书是本很好的材料,可供参考。~~~~~~~~~~~~~~~~~~~~~~~~~~~~~~~~~~~~~~~~最后,我对自己生活意义的思考与结论就是,自我完善,生活是为了实现自己一个个的欲望(目标), 而不是一味提问。比如托翁自己说的, 找一个路上的流浪汉给他好吃好喝然后让他在庄园里帮助摇动抽水机来灌溉美化庄园,此流浪汉出于感恩会不迟疑的去摇动水机,而后看到流水怎么灌溉庄园后,他会自觉的投入到庄园的建设中并很开心。而不会坐在那问愚蠢的问题:为什么我要摇这个水机,摇这个水机有何意义。所以, 私认为,生活的目的就是好好活着,从当下做起,做好一件件小事,实现一个个目标,克服一个个困难。这就是生活的意义。(排除晚年)我想晚年时任何人都会重拾这个问题,但现在,真的不合适。

托尔斯泰到底忏悔了些什么?

文/凯风自南列夫•托尔斯泰将自己剖开放在了读者面前,探索生命意义的精神活动中,用“人”这个命题来对所有人进行沉重的拷问。那么托尔斯泰到底忏悔了些什么?1.不要狂妄的信奉某样东西,上帝也是。我们的生活,源于生存的本能,自我完善的向上力。2.作家不是圣人。个人循着自己的信仰执着向前,不假思索。在喧哗的作家圈,优秀的作家本身被当做是可效仿学习的楷模,之于作家去教授什么,又因个体的信仰不同而不同,甚至是相冲突。在争论之中,个人的“信仰”开始瓦解,因为这种信仰是谎言,是世人强加的谬赞,太虚无。作家贵在自省,戒狂妄的自信与高傲。3.我们为什么而活?一切的名誉,金钱,追求,在死亡面前都会崩塌,这是在死亡的那一刻的觉醒。在生活的过程中,至于我们为什么而活,怎样更好地活着都是人们不懈思索的问题,但是,人易于向命运屈服,却不会轻易向生活屈服,“自我完善”的向上力有时近乎于一种本能。4.我们有自由,但我们也没有自由。自生命诞生之际,就意味着万劫不复的死亡与至死方休的痛苦,生命的真相就是彻底的虚无。在不明白生命的意义之前,尽管明明知道死亡的劫数,却仍然拼命的抓住生命的树枝,以防掉进巨龙之口,还要去舔一舔活着的甜头。但是意外的是恐惧,恐惧会提前招致死亡。5.我是谁,我因何而存在,生活的真谛是什么?这些问题无法回答,尤其是越是简单的问题,追求这个问题的本身就是复杂的,痛苦的。6.生命的意义是毫无意义,一切都是虚无。7.人类通过无知,享乐,借助力量和能量,懦弱者四种方法摆脱困境8.生命的真谛意义应该在亿万人的身上寻找,个人的生命虚无意识并不能代表所有。生命由己。9.在虚无的生命中有什么能够穿透一切生死病痛,成为永恒吗?在生命无意义既定的前提之下,是非理性的信仰给予我们生命的意义。10.真正的信仰不是享乐主义生活中的自我安慰,虚无里面的是虚无,而劳动人民创造的生活是真理,经受贫穷苦难的人平静地接受生命的全部馈赠,“平凡的人握有天机先机”。11.享乐主义与欲望让我们抛弃信仰,偏离真理,寻不得生命的真谛。因此,要想获得生命的意义,首先是要有一个光明的灵魂,获得光明磊落。去谋生,去生活,本身就是幸福的。人必须拯救自己。12.信仰,如上帝,以求拯救孤独,恐惧时的感觉。上帝的存在却无法证实。上帝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意念,活着的目的是改善自己。就像是在一场河上划桨求生,河岸是上帝,自我完善的信念是航向,没有航向我们活不下去。13.劳动人民创造的生活赋予生命以意义。“信仰是上帝,让生命超越死亡达到永恒。”14.信仰不是空洞的说教,或流于形式的要求。15.信仰宗教是为了获得生命的力量,宗教教派是为了教导世人如何为人而尽忠。教派之间的排他,与披着信仰外衣的杀戮却令人唏嘘。16.真理也有可能是谎言。

自己的信仰

三本著名的《忏悔录》之一。一位看似名利双收的老人对于自己一生的忏悔。虽然只有区区的4万多字,比他写的那些家喻户晓的小说来说,这本书也许更适合我。虽然还没到那个年纪,但不代表不能或者不应该忏悔。活着到底是为什么,看看托爷爷是怎么想的。当然忏悔并不是后悔,就算你后悔了也是于事无补的。忏悔更多的是种思考,一种逻辑思维,名利双收就是人生的意义吗?书的前半部分把追逐名利的自相矛盾的逻辑给分析了一通。托爷爷是因为已经到达了名利的顶峰往下看才看到了这些可笑的欲望,而对于更多在攀爬过程的人们来说这些话语也许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也许你无法去说服执迷的人们甚至执迷的自己,但不妨尝试去思考下书里的逻辑,或者尝试去反驳一下,也许会有心得。前半部对于自己的忏悔其实最终无非是得出一个结论,人活着还是应该有自己的信仰,至于什么样的信仰是值得为之而生的,那还是要自己去寻找,寻觅信仰坚守信仰就是此生的意义。当然信仰只有两个字,但内容却博大精深。后半部托爷爷对于自己从小到大的宗教,东正教颇有微词,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补己领悟之大成。其实对于自我对于生死很多问题,几千年以来古人已经思考的很透彻了,我们大可不必从零开始,站在他们的肩膀上,能让我们看的更远更全。2016-1-23

我忏悔

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忏悔录》,一部作者的反思书。此时的托尔斯泰已经是成名大家,有地位有身份有财富。他享受着这世间一切的美好,荣华富贵和尊贵人格。但是他惴惴不安,却要深刻反思,深刻忏悔。他怀疑宗教,觉得并不是宗教可以指引人类的一切,美好的生活不是靠宗教所赠与的。然后又反思自己所处的作家圈,觉得是一群哗众取宠的家伙,这些人以人类导师自居,却不知道如何教育民众,除了谋取金钱和声誉,并没有做什么更有意义的事。我为什么而活?一些简单的问题开始困扰我们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他甚至放弃自己的财富,去过平凡人的生活,去跟农民们一起劳动。这样他的内心才得到忏悔,得到安静。我想说,他有那样的地方,有那样的资本,所以他才有资格这样做这些写,还获得了后人的尊重和支持。如果换众普通的劳苦大众,也根本没有这样忏悔自己的机会。但是难能可贵,他能这样做,这样的深刻反省自己的人生,真的是很棒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没有人能做到他那样的极致。现世的人们,特别容易痛苦。世间的选择不同,起点不同,差别巨大。我们如此不容易,有的人苦拼了18年才有了跟别人平起平坐喝咖啡的权力,哪有什么平等可言。日常的生活总有千种纠结,万种茅盾,诸多纷扰无法抛开。有时候我想,我如何的拼搏,也无法走到别人轻而易主的地方,很苦恼,也会没有方向,开始迷茫。在我不知道要做什么的时候,我遇到《忏悔录》这本书,这是一本让你认清自己的书,反思自己,忏悔自己,求得一份简单平静的生活。只是,我还是有些不甘愿,不能像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那样,说真话,放弃所有,简单的活着。身体的苦痛代替灵魂的苦痛,这样的选择,还是有难度的。有时候我们宁愿灵魂死去,身体活着。而不能接受身体苦痛,灵魂无忧!

生命并不是一场虚无的旅行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享誉世界的作家、思想家。毫无疑问的是,即便放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他也是一颗绚烂的明星。在他的一生中,他收获过享用不尽的财富、美满幸福的婚姻、以及举世闻名的声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食有佳肴,住有高楼,美女做伴,高朋满座,名满天下。”总之凭借其思想与才华,托尔斯泰轻易拥有了绝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但他的生活却并不幸福,甚至在他51岁的时候,他不得不拿走房间里所有的绳子,以免自己会想不开而上吊自杀。这很难懂,毕竟在任何一个人看来,托尔斯泰无疑都站在了人生巅峰,又有什么能够逼的他走向自杀的旅程呢?是他的思想,在他还不到50岁的时候,他突然迷失了自我,他感到遇上了生活的瓶颈,开始困惑、茫然。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样去生活,应该做些什么。这些困惑经常以相同的形式,重复出现在他的生活中,越来越频繁。这些生活的瓶颈,往往以相同的问题来表达:“生命的目的是什么?生命去向何方?”当人拥有了健康、财富、爱情、事业时,死亡却无法避免,这种吞噬一切的毁灭,能把人生所有的追求变成徒劳,那么生存的意义何在?在他看来他就像一个仅仅抓住峭壁上树枝的落难人,悬崖上有凶猛的野兽、悬崖下有饥饿的巨龙、树枝的低端还有两只撕咬的老鼠。这是托尔斯泰感到恐惧,终于在查阅了无数的典籍之后,托尔斯泰作出了像苏格拉底、所罗门、释迦牟尼、叔本华等贤者一样的答案:生命本来就是一场虚无。没错,答案出来了,托尔斯泰经过对自己一次次的询问,他终于得出了答案。人总是要面临死亡,在死亡来临之后,我们的财富、名声、身体都会化作尘土。那么生命不根本就是一场骗局、一个没有意义的、彻头彻尾的谎言吗?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活下去?既然生命没有意义、既然生命本来就是一场“恶”,那我们为什么不寻求死亡的解脱?不,一定有什么地方出错了,生命创造了理性,为什么理性却把生命打入了地狱的边缘?既然理性告诉他死亡才是唯一的出路,那么理性为什么还要阻止他自杀呢?一定有什么地方弄错了,托尔斯泰四处张望,决定要寻求另一种答案,寻找可以赋予生命超脱死亡的答案。于是托尔斯泰在理性之外找到了信仰,信仰虽然缺乏理性,但它能赋予人类有限的生命以无限的意义,这种意义不能被苦难、贫穷和死亡所摧毁。他逐渐明白,信仰所给的答案中蕴含着人类最高深的智慧,他没有权利基于理性而否定这些答案,最重要的是,只有这些答案能回答生命的问题。于是托尔斯泰决定重新拾起早在他大学时代变已抛弃的信仰。这很简单,毕竟在他的社交圈有各个行业最为顶尖的存在,而他们也往往有自己的信仰。但是环顾四周,这些人贪婪成性、肆意搜刮财富,却无法平静接受病痛、苦难、死亡。他们只是将信仰与自己的生活划在了不同的区域。但他发现,信教的广大劳动人民用其行动肯定了信仰赋予生活的积极意义。于是他开始观察这些人的生活和信仰,观察得越深入,就越坚信他们才拥有真正的信仰。信仰对于他们而言是必需的,赋予生命意义,并且提供了活下去的可能。他们为社会创造着生活,而不是像自己希望只是在索取,他们是善。于是托尔斯泰毅然决然与先前的生活圈决裂,而走上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但这没有用,因为信仰与理性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如果要投入信仰,就必须压抑理性。就像理性一直在告诉你“上帝并不存在”,但信仰却追随着上帝的脚步。但理性太过于强大,在新教、东正教、天主教的硝烟中,托尔斯泰终于直面了信仰中的种种谬误。这些谬误随同真理一起,成为了广大群众信仰的一部分,而劳动人民却难以发觉,于是托尔斯泰决定将真理与谬误区分开来。这也许没什么用,但托尔斯泰最终发现人活着的目的,就是灵魂的救赎。为了救赎自己的灵魂,必须按照上帝的旨意生活;想要按照上帝的旨意生活,必须抛弃所有生命中的享受,去劳动,去接受,去忍受,变成一个仁慈的人。而成为一个仁慈的人,就必须去寻找自己的上帝,也就是拥抱“道德的完善”。托尔斯泰在51岁经历的这场精神苦难,是长期抑郁生活的写照,是种种紊乱和矛盾的集中爆发,是现实脱离理想的强烈愤懑。是托尔斯泰在试图脱离旧秩序,创造一个博爱、公平的理想社会,在寻求新生活的过程中的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哭喊与苦闷。伴随着俄国19世纪的诸多饥荒与革命,托尔斯泰完成了一场对自己的拷问,并且转变了自己的思想。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托尔斯泰思想转变的历程,也可以洞察贤者寻觅的生命意义——如果生命最终消散,那么它的意义就在于为大家谋生,并成为一个仁慈的人。

读完别人一生之后年轻人的自觉

以前我总觉得生命有很多高深莫测的伟大意义,人类在时间与真理面前何其渺小、这样一个种族整体却又能延绵不绝。我很敬畏它 但又是个行动上的矮子,我总在文章里说些空话、套话,却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刚到XT的时候 看到室友每天关注的点都是些特别实际、细微具体的事情,比如买一条裙子,改一件衣服,吃一袋水果,健一次身,看完一本业余书,通过一次考试等等,从来不去思考深层的问题,只看自己的利益得失,也永远不会想想自己对社会民族国家的担当,我曾一度认定她满足于这些东西就是特别肤浅的表现。接触久了,越来越意识到 其实正是这些肤浅的数字,和看似短距离的脑回路,让她执行力强大,想到就去做,脚踏实地积累得越来越多,作为个体她确实不断进步,越来越优秀。慢慢明白 这也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有时候 读书做事太少 浮想联翩太多,对于我这样的年轻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很多事情是需要亲身去经历过才有发言权的。比如如何拯救自己生命的意义,对于我这样一个只活了24年且没有经受过大挫折的人来说,是没办法回答的,生命的意义存在于劳动和创造之中,它就是由众多渺小的个体,众多细微具体的工作凝结起来、并传承下去的;有时候我们不一定非得做出一个多大的丰功伟绩,才算造福社会,其实做好自己的事,努力劳动辛勤创造,就是在报答生命之恩。


 忏悔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