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票上的名人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
ISBN:9787503439223
作者:苏荷
页数:381页

作者简介

一百五十余位世界名人,一百五十多种各国钞票,以钞票上的名人为选题,表现了世界各国钞票文化与名人文化;以钞票为纪念碑,纪念那些不同凡响的人,科学家、作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艺术家、民族英雄……每一个钞票上的面孔,都是值得我们去熟知和铭记的。

书籍目录

第一辑  亚洲  穆罕默德·达乌德(阿富汗)  卡布斯·本·赛义德(阿曼)  阿奎纳多(菲律宾)  奎松(菲律宾)  奥斯梅纳(菲律宾)  曼努埃尔(菲律宾)  阿基诺(非律宾)  何塞·黎萨尔(菲律宾)  马比尼(菲律宾)  库南巴耶大(哈萨克斯坦)  苏赫巴托尔(蒙古)  比兰德拉(尼泊尔)  萨拉丁(叙利亚)  侯赛因(约旦)  甘地(印度)  果尔达·梅厄(以色列)  哈伊姆·魏茨曼(以色列)第二辑  非洲  内图(安哥拉)  杜尔(几内亚)  卢蒙巴(刚果)  莫舒舒二世(莱索托)  尼雷尔(坦桑尼亚)  卡翁达(赞比亚)第三辑  欧洲  弗洛伊德(奥地利)  兰德施泰纳(奥地利)  莫扎特(奥地利)  奥康内尔(爱尔兰)  斯坎德培(阿尔巴尼亚)  哈夫斯坦因(冰岛)  荣松(冰岛)  西于尔兹松(冰岛)  贝内迪克松(冰岛)  博莱斯瓦夫一世(波兰)  柯斯丘什科(波兰)  东布罗夫斯基(波兰)  瓦伦斯基(波兰)  哥白尼(波兰)  居里夫人(波兰)  肖邦(波兰)  韦斯皮扬斯基(波兰)  博杜安一世(比利时)  阿尔贝特二世(比利时)  奥塔(比利时)  恩索尔(比利时)  马格里特(比利时)  马克思(德国)  恩格斯(德国)  诺伊曼(德国)  高斯(德国)  埃尔利希(德国)  歌德(德国)  德罗斯特·许尔斯霍夫(德国)  玻尔(丹麦)  海贝尔(丹麦)  布利克森(丹麦)  孟德斯鸠(法国)  埃菲尔(法国)  皮埃尔·居里(法国)  德拉克洛瓦(法国)  塞尚(法国)  德彪西(法国)  圣埃克苏佩里(法国)  阿尔托(芬兰)  伦罗特(芬兰)  西贝柳斯(芬兰)  努尔米(芬兰)  哈尔斯(荷兰)  冯德尔(荷兰)  夸美纽斯(捷克)  赫维兹多斯拉夫(斯洛伐克)  爱明内斯库(罗马尼亚)  布朗库西(罗马尼亚)  埃奈斯库(罗马尼亚)  南森(挪威)  伯克兰(挪威)  阿斯布约恩森(挪威)  科莱特夫人(挪威)  温尼耶(挪威)  格里格(挪威)  弗拉格斯塔(挪威)  迪亚斯(葡萄牙)  科蒂尼奥(葡萄牙)  古斯塔夫三世(瑞典)  卡尔·冯·林奈(瑞典)  拉格洛夫(瑞典)  格斯纳(瑞士)  欧拉(瑞士)..  哈勒(瑞士)  索绪尔(瑞士)  福雷尔(瑞士)  科比西埃(瑞士)  布尔克哈特(瑞士)  拉缪(瑞士)  奥涅格(瑞士)  吉亚柯梅蒂(瑞士)  司各特(苏格兰)  科尔特斯(西班牙)  穆蒂斯(西班牙)  埃切加莱·埃萨吉雷(西班牙)  佩雷斯·加尔多斯(西班牙)  法利亚(西班牙)  科拉伊斯(希腊)  裴多菲(匈牙利)  马可·波罗(意大利)  拉斐尔(意大利)  伽利略(意大利)  贝尔尼尼(意大利)  伏打(意大利)  蒙台梭利(意大利)  马可尼(意大利)  哥伦布(意大利)  博斯科维奇(意大利)  伊丽莎白二世(英国)  蒙特斐奥雷(英国)  牛顿(英国)  斯蒂芬森(英国)  法拉第(英国)  南丁格尔(英国)  邓洛普(英国)  班克斯(英国)  斯威夫特(英国)  狄更斯(英国)第四辑  北美洲  何塞·马蒂(占巴)  莫拉桑(洪都拉斯)  麦克唐纳(加拿大)  华盛顿(美国)  杰克逊(美国)  亚伯拉罕·林肯(美国)  格兰特(美国)  富兰克林(美国)  爱因斯坦(美国)  胡阿雷斯(墨西哥)  卡兰萨(墨西哥)  伊达尔戈(墨西哥)  桑地诺(尼加拉瓜)  达里奥(尼加拉瓜)  巴斯塔曼特(牙买加)第五辑  南美洲  乌尔基萨(阿根廷)  萨米恩托(阿根廷)  米特雷(阿根廷)  梅内姆(阿根廷)  贝尔格拉诺(阿根廷)  圣马丁(阿根廷)  里瓦达维亚(阿根廷)  圣克鲁斯(玻利维亚)  比利亚罗埃尔(玻利维亚)  玻利瓦尔(玻利维亚)  佩德罗一世(巴西)  佩德罗二世(巴西)  丰塞卡(巴西)  库比契克(巴西)  马查多·德·阿西斯(巴西)  洛尊斯(巴西)  梅雷莱斯(巴西)  苏克雷(厄瓜多尔)  蒙塔尔沃(厄瓜多尔)  阿蒂加斯(乌拉圭)  罗多(乌拉圭)  派斯(委内瑞拉)  瓦尔迪维亚(智利)  米斯特拉尔(智利)第六辑  大洋洲  玛丽·莱蓓(澳大利亚)  亨利·帕克斯(澳大利亚)  凯瑟琳·海伦·斯彭斯(澳大利亚)  埃迪丝·科曼(澳大利亚)  莫纳什(澳大利亚)  麦克阿瑟(澳大利亚)  法雷尔(澳大利亚)  约翰·弗林(澳大利亚)  莫森(澳大利亚)  梅尔巴(澳大利亚)  班卓·帕特森(澳大利亚)  吉尔摩(澳大利亚)  大卫·优内邦(澳大利亚)  迈克尔·索马霄(巴布亚新几内亚)  恩加塔(新西兰)

编辑推荐

主张和信仰,能力或位置,业绩或权力,铁腕或柔肠,这个国家的过去、现在、未来,它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会有一些线索,和钱币上的这个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印在钞票上的人哪个不是千山万壑?哪个没有波澜起伏?他们是人中之人。他们沉默在钞票之上,伴随着持有并珍惜这些钞票的人在苍茫的俗世上匆匆穿行。这些名人,有的身世显赫,有的位高权重,有的卓越伟大,有的不同凡响……他们的形象聚集在苏荷编著的《钞票上的名人》里,如海边的礁石群落,让我们听到了历史的海水惊涛拍岸的声响。

前言

邻居的小男孩非常可爱。他看到父亲的钱包有面值五块钱的美元,对上面那个面容严肃的人非常好奇。他问爸爸,这人是谁?父亲告诉他。这个人叫林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小男孩又问:他住在哪里?父亲回答,他住在遥远的美国。现在,他去世很久了,但是因为他做过许多有意义的事情,人们一直纪念他。他把自由还给奴隶,让痛苦了几辈子的黑人终于由衷地微笑,在阳光下露出了他们洁白的牙齿。小男孩似懂非懂地点头:是因为他了不起,就把他印在钱上了吗?父亲告诉他:对,人们把他的头像印在钱币上,就是一种纪念。许多国家的钱币上有人像,都是人们不愿忘记那些了不起的人。小男孩的眼里出现了一种光芒,他略一沉吟,很庄严地说:我长大也要做了不起的人,我也要把自己的头像印在钱币上。    我们都笑了,这个平凡的傍晚,因为一个小男孩纯洁天真的发愿,变得有些意蕴了。    这是一份从钱币开始的愿望。这个对钞票本身尚无具体认识的孩子当然还很幼稚,但他的话充溢了一个孩子的好奇和大胆,有一份蓬勃向上渴求。他从钞票上那个严肃的头像那里,知道了一个人的价值,而这个人以简单直接的方式,给了他一种榜样。    以钞票为纪念碑,纪念那些不同凡响的人。这是人类用自己能想到的方式,铭记自己国度乃至整个世界的那些影响了他们精神或者生活的人。作家、科学家、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民族英雄……这些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背景下的人们,在这个世界的钞票之上展露各自的风采。人们为了彰显他们的公德或者业绩、权力或者位置,把他们的居所从凡尘人间搬到钞票之上。他们的头像在每一天、每一个时刻,都沉默安静地看着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看着红尘之中的人间万象。    凝神端详钞票上的名人头像,其实是非常有趣的事情。那些面庞和目光,一定会流露出有关他们的时代、他们的精神的一些细节,同时也流露着钞票所在国度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判断。细心地观看过这些钱币,好像能发现一些崎岖有趣的小路,领着我们去解读、深思。主张和信仰,能力或位置,业绩或权力,铁腕或柔肠,这个国家的过去、现在、未来,它的政治、经济、文化,总会有一些线索,和钱币上的这个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印在钞票上的人哪个不是千山万壑?哪个没有波澜起伏?他们是人中之人。他们沉默在钞票之上,伴随着持有并珍惜这些钞票的人在苍茫的俗世上匆匆穿行。这些名人,有的身世显赫,有的位高权重,有的卓越伟大,有的不同凡响……他们的形象聚集在这本书里,如海边的礁石群落,让我们听到了历史的海水惊涛拍岸的声响。    如今已不是“抱布贸丝”的远古,谁也不能在今天的生活中离开钞票。如果抛开它的实用价值,我们可以像读一本有趣的书那样,从认识这些钞票的名人开始,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认识这个丰富的世界。这是一种从钞票上开始的环球旅行,是一个角度独特的世界通史解读。    那个拥有大胆梦想的男孩子,我相信他说出梦想时是怀着懂憬的。他能大方地说出自己的梦想,让我想到当年的黑孩子奥巴马。不知奥巴马少年时代是否做过这样的梦——有一天,父亲是肯尼亚留学生的黑孩子当上了美国总统!不久前的那个竞选成功的夜晚,那么多目光湿润的人为他欢呼,连竞争对手也为他由衷祝福。他的梦想像焰火一样,绽放得那么明亮绚烂。而站在万众欢呼中的奥巴马,许多年前,也是一个心怀梦想的孩子。    那个想把肖像印到钱币上的孩子,正怀抱梦想成长。成长本身会包括对稚气的顺从和修正。当他知晓人生,回首往事,他会对当年的童真会心一笑。如果他真的长成一个了不起的人,那么,把肖像印上钞票,肯定不是他所追求的终极目的——正如那些钞票的名人不会将此作为人生定位。一个了不起的人,需要磨砺和奋斗,自然已具备襟怀、眼界,而那时候,他所想到的,一定不再会是——把肖像印在哪里的事情。    钞票。历史。名人。现实。生活。未来。    手捧这样一本书,我们感到有趣和满足。

章节摘录

穆罕默德·达乌德    阿富汗共和国总统    (1909—1978)    穆罕默德·达乌德(1909—1978),阿富汗政治家,曾任王国时期首相和共和国前总统。1909年7月18日生于喀布尔,那第尔国王的侄子,父亲穆罕默德·阿齐兹·沙阿是那第尔国王的弟弟,曾任驻德国大使,1933年在柏林遇刺身亡。达乌德1921年在法国上中学,1929年回国,在外交部任职,后人喀布尔军事学院学习,1931年毕业后在陆军任职。1933年在东省司令部任职,后任布格哈拉省省长兼驻军司令.1935年晋升为中将,任坎大哈和法拉省省长兼驻军司令。1939年任喀布尔中央军团司令兼军事院校院长。1951年任驻瑞士和比利时大使,不久回国,任中央军团司令。1953年9月出任首相,1963年辞职,在任期间对内发展国家资本主义,限制私人资本,对外执行不结盟政策。因与苏联关系密切,被称为红色亲王,1973年7月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成立共和国,出任总理兼外长、国防部长、最高经济委员会主席。1977年2月出任总统,次年4月28日在人民派和旗帜派的军官联合发动的政变中被杀害。卡布斯·本·赛义德    第十四位阿曼苏丹    (1940—)    卡布斯·本·赛义德(1940—),第十四位阿曼苏丹。1940年11月18日生于佐法尔省的塞拉莱。1958年赴英国留学,1960年毕业于英国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后在英国军队中服役六个月,任中尉。1964年返回阿曼,后又在塞拉莱学习伊斯兰教义和阿曼历史。因不满其父统治,于1970年7月废黜其父,登基执政,成为第十四位阿曼苏丹,并任首相。1990年1月后任首相兼外交、国防和财政大臣。上任后积极推行新政策,打破了阿曼与国际社会隔绝的状态,积极推行务实外交,避免卷入地区纷争和冲突,与各国建立广泛的友好关系。1976年起,卡布斯苏丹开始推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五年计划”,恰当运用石油收入,刺激经济增长,兴建水、电、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大力投资教育、医疗、住房等社会事业。1996年10月,首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为表彰他对本国自然保护所作的贡献和对世界自然保护的大力支持,授予他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最高奖——菲利普斯奖章。    阿奎纳多    菲律宾总统    (1869—1964)    阿奎纳多(1869—1964),菲律宾领袖,曾为争取菲律宾独立先后与西班牙和美国作战。1869年3月22日出生,为华人和他加禄人后裔。早年在马尼拉受高等教育。1896年8月成为浴血苦战打击西班牙人的革命团体“卡蒂普南”的地方领袖。1897年12月同西班牙总督签订《破石洞条约》,离开菲律宾定居国外。1898年5月19日回国宣布重新同西班牙进行斗争。1898年6月12日菲律宾宣布脱离西班牙而独立,建立临时共和国,他被推选为总统。嗣后菲美关系开始不和并日趋恶化。1899年1月23日菲律宾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他当选为共和国总统。1899年2月4日晚,美菲之间不可避免的冲突终于在马尼拉爆发。同年11月菲律宾人开始进行反美游击战争。1901年3月23日他在北吕宋岛一个秘密指挥部中被俘。他立誓效忠美国,并从美国政府获得一笔津贴后退隐。1935年再次竞选总统遭到惨败,重新隐退。1941年日本入侵菲律宾,利用他作为反美工具。美国人回到菲律宾后,阿奎纳多被逮捕,以勾结日本罪被囚禁数月,后因总统特赦获释。1950年埃尔皮迪奥-季里诺总统任命他为议会议员,以此为他恢复名誉。晚年主要从事退伍军人工作,并致力于发扬菲律宾民族精神和民主,以及改善菲美关系。1964年2月6日去世。    奎松    菲律宾总统    (1878—1944)    奎松(1878—1944),菲律宾政治家,独立运动领袖。原在马尼拉圣托马斯大学学习法律,1899年辍学参加阿奎纳多领导的反美独立斗争。1901年阿奎纳多投降,他在大学复学,1903年取得学位,当了两年律师。1905年至1907年任塔亚巴斯省省长。1909年任菲律宾在美国众议院的常驻专员,为菲律宾尽速脱离美国独立而奔走呼号。1916年美国国会通过琼斯法案,答应一旦在菲律宾成立“稳定的政府”,美国就准许菲律宾独立。他见法案没有规定确切日期,就立即辞去专员职务回国。回国后选人菲律宾参议院,后任议长。1922年成为国民党党魁。1934年再度赴美,坚决反对黑尔一霍斯一卡廷法案,因为该法案规定在菲律宾独立后,美国仍保持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他为通过泰丁斯一麦克达菲法案努力奋斗,这个法案规定菲律宾先制定宪法,成立自治领政府,到1946年7月4日宣布独立,成立共和国。1935年他当选为自治领政府总统。他在总统任内改组军队,解决无地农民问题,鼓励开发棉兰老岛,坚决与官员的贪污腐化作斗争,并在马尼拉附近建设新首都。1942年日本占领菲律宾后,他去美国,任太平洋作战会议委员,曾签署联合国反法西斯国家宣言,并写自传《好的战斗》。但没有等菲律宾完全独立,1944年就因肺病去世。P14-20


 钞票上的名人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