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日记41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53800653
作者:星云大师
页数:218页

后记

编辑后记星云大师,1927年生,江苏江都人。12岁出家,1949年赴台,1967年开创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业。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选为世界总会会长;于五大洲成立170余个国家或地区协会,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社团,实践“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星云大师一言一行所产生的影响已不限于宗教界,更普及全社会。星云大师自1989年访问大陆后,便一直心系祖国的统一。近年回宜兴复兴祖庭大觉寺,并捐建扬州鉴真图书馆、接受苏州寒山寺的赠钟,期能促进祖国统一,带动世界和平。星云大师著作等身,总计两千万言,已在大陆出版80余种,深受读者欢迎。《星云日记》收录星云大师1989年7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日记,最初陆续刊登于《普门》杂志“星云日记”专栏,后结集由台湾佛光出版社于1994年和1997年分两次出版,共计44册。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此次岳麓书社出版《星云日记》,分三辑先后推出,第一辑收第1册至第15册,第二辑收第16册至第30册,第三辑收第31册至第44册。各册书名不变,对原版编排格式作了简要调整,极个别文字作了删节处理。此次出版除改繁体竖排为简体横排外,对有些不便大陆读者阅读的词语用法也作了改订,如原版中“计画”“规画”改为“计划”“规划”,“连络”“连系”改为“联络”“联系”,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均径改,不出校记。但原版中专名(人名、地名等)之译名,无论常见或稀见,皆一仍其旧,如“布希”(即布什)、“雪梨”(即悉尼)等,为避免转译之误也,读者诸君明鉴。台湾某些与大陆名称相同的大学或文化事业机构,或其他容易产生歧义误解的机构名称等,加引号表述,如台湾“中山大学”“故宫博物院”“商务印书馆”等。《中央日报》《中国时报》等涵盖全国性称谓的报刊名称,加引号表述,如“《中央日报》”“《中国时报》”等。

作者简介

岳麓书社出版的《星云日记》收录星云大师1989年7月1日至1996年12月31日的日记,这也是星云大师一生所写的全部日记,详细记载了他每日的弘法行程、演讲、活动、心得、计划等,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本书为第41册。

书籍目录

目  录自 序 星 云 /1智慧的泉源 费 文 /7用钱之道(1996年5月1日—5月15日) /9大事与小事(1996年5月16日—5月31日) 71生死一如(1996年6月1日—6月15日) /123千里马(1996年6月16日—6月30日) /175编辑后记 /215

编辑推荐

岳麓书社出版的《星云日记》是星云大师的全套日记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融合星云大师一生身教与言教、大我与大爱,是星云大师人生励志类经典作品的集大成之作,详实记录了大师生活哲学和智慧语录,是一代高僧行仪风范的完整典载。日记,是生活的痕迹,是成长的写照、经验的记载,也是一个人生命的历史。大部分的日记是私密的,或深植内心深处,或随着岁月泛黄…… 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星云日记》也可每册单独阅读,从星云大师平实的步伐中,进入佛学、进入一代宗师圣洁的心境!

前言

自 序星 云我从童年开始,就喜欢写日记,但因那时生活艰苦,纸笔不周,只有将一些人事、新知、杂感、生活等记于脑海中。一九四九年我初来台湾,最初几年曾写了二十多本约两百多万字的日记。后来自己翻阅时,发觉日记中尽是写些人我是非、他人得失,写到自己也是一副愤世嫉俗的丑陋面目。因此,在一九五二年的元旦,我重新在一本日记簿上写道:“我,是自私的;我,是丑陋的;自赞毁他,妄自议论,实在是人类的劣根性。”写完,我就将二十多本日记付之一炬了。现在回想起来,不禁感到有点可惜,因为日记是一个人生活的痕迹,是一个人成长的写照,是一个人经验的记载,更是一个人生命的历史。假如那些日记至今还保存着,或者从那时起我一直将日记写到今天,相信一定会有许许多多有关人事、生活、知识方面的往事可以追忆,不管好与不好,我相信一定可作为做人处事的龟鉴。一九六三年,我参加“中国佛教会”访问团到亚洲国家进行友好访问,由于行程紧凑,我就在飞机、火车、渡轮上,甚至有时没有桌子,如在印度天气太热,还趴伏在地面上,写了八十天的日记,每天写好后,要赶在《觉世》旬刊上发表,后来并将之定名“海天游踪”,交由佛教文化服务处出版,想不到却因为内容涉及一些对佛教人士的看法,因而引起不少风波。之后,我又至印度朝圣多次,对于佛国当初值得记述的事迹,并没有留下雪泥鸿爪而深感可惜。一九六七年,我开始创建佛光山,最初在《觉世》旬刊上发表每天大事记,约数年之久,后因凤山张致良居士认为太过把人事公开报导,故而反对刊出,从此,我对开山时的心情经过未能留下丝毫痕迹,至今回忆,也觉得不无遗憾。直至一九八九年春天,我组织了“国际佛教促进会大陆弘法团”到大陆探亲弘法,当时台湾各大日报纷纷邀我写访问日记,可能是因为事情太过繁忙,加上许多敏感问题,实在不易着笔,只有一一婉谢。虽然没有将日记在报纸上发表,但是我仍然写了三十天的日记,后因飞机输送行李时的失误,在大陆所买的书籍和那些珍贵的纪念品,甚至日记统统都遗失了,至今还不晓得流落何方,也许数百年后有人发现到的时候,说不定是一桩历史公案哩!是一九八九年的七月吧,我为了顾念《普门》杂志的发行量,对其聊尽一点心意,便自告奋勇地向主其事的依空、永芸提供日记给他们发表,从一九八九年七月一日起,迄今四年,未曾间断。这些日子,我将自己个人的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一切皆公诸于读者之前。只是我的日记挂一漏万,没有真正顾及到生活方面,像有很多书信、谈话、友谊、计划,并没有记录下来,工作、演讲等内容,也由于篇幅的局限,没有完整地详录。尤其是对事情的看法、内心的感受,自觉表达得很不完全。其实,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负责笔录日记的永庄,四年来他最辛苦,尤其因为他没有跟我讲话的习惯,也没有问过我日记要怎样写,或许由于他不讲话的缘故,我也没有特意告诉他我的一些看法。所以,他无法确实地了解我心中的体会,唯有待日记写好后,我在字里行间补上几句就草率地完成。这本日记除了永庄之外,曾经为我代笔过的有慈惠、慈容、依空、慧军、永妙、满果、依日、依筏、依门、依宏、依晟、永贤、永均、永芸、慧传、满义、永海、满和、永有、依益、觉幻和李仁玉等人,他们有的为我写过一月半月,也有的只写了一天两天,无论记录的多与寡,我仍然要向这些徒众表示感谢,因为有他们,才没有让我的日记在四年里中断过。有人说,在我的日记中并没有常常看见我读书;也有人说,读我的日记,很少看到我吃饭修行,也甚少叙述我生活中的细节,例如只见我坐飞机,并没有提及我去买票,只听闻我每天去某个地方,并没有说谁替我开车……事实上,天天要做的事情,常常要做的事情,顾此失彼是在所难免的。也有人问我:日记是什么?我想了想,觉得日记有时候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反观自照;有时候日记是一个知己,可以尽情地向他倾诉自己内心的感受;有时候日记是一张功过表,上面记下了我们处世的对与错;又有的时候日记是一部成长史,留下了成熟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也有时候会觉得日记是一个百味坛,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此外,也有许多读者致电来函,给予我莫大的鼓励,像每次日记发表后,都会看到读者的热烈回响:有的赞美我为法忘躯、为教牺牲奉献,也有的说我的日记犹如一帖清凉剂,熄灭了都市里的喧哗和红尘中的纷争;有的说日记好像一盏明灯,为大家学佛的道路指引方向,更有的说日记好比一朵美丽的鲜花,吐露清香怡人的芬芳……若要真的问我对日记的看法,我则觉得日记是我随心自作、随性自遣的生活小品。感谢很多人写了阅读“星云日记”的感言,如:“《中央日报》”社长石永贵先生、胡志强先生、作家尹雪曼先生、薇薇夫人等。有的人说我的日记有教育性的内容,有的人说有跟随我弘游天下的感觉,但我自己并不满意,因为文字并不十分流畅,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十分深入,尤其有些事情的前因后果、上下关系及诗词古句,我都记不清出处,除感谢外,在此也顺便说声歉意。现在,《普门》要将我这四年来的日记发行单行本,到一九九二年止,总计有二十册之多(编者注:《星云日记》共四十四册,此序作于前二十册出版时),感谢三宝的加持,和所有亲友信徒的因缘,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这本日记。一九九三年八月八日开山寮智慧的泉源费 文我每天再忙都会抽空看几页《星云日记》。理由之一是,我希望从其中找到一些灵感。理由之二是,我可以感受到我就在师父身旁,心中会有一些温暖、一些力量。理由之三是,看完之后,我心中异常平静,这种感觉是十分美好的。我是大师的皈依弟子之一,对师父的智慧当然无限景仰。既然不可能随时在师父身边获得智慧,只有从他的日记去寻找了。而他的智慧充满在日常生活中,因此每读一次他的日记,我就有更深一层的启示。知道《星云日记》又要继续出书了,我心中充满欢喜。

内容概要

星云大师,江苏江都人,1927年生,为禅门临济宗第四十八代传人。十二岁礼志开上人出家,1949年赴台湾,1967年开创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事业。大师著作等身,总计两千万言,并翻译成英、日、西、葡等十余种文字,流通世界各地。于大陆出版的有《佛光菜根谭》《释迦牟尼佛传》《佛学教科书》《往事百语》《金刚经讲话》《六祖坛经讲话》《人间佛教系列》《迷悟之间》《人间万事》等八十余种。

媒体关注与评论

星云大师一生所倡导的人间佛教,消除了寺庙佛教和人间烟火之间的鸿沟。这无疑让佛教这一流传了两千五百年的古老宗教,在我们现代的信息社会显示出了新的活力和意义。——凤凰卫视 《文化大观园》

名人推荐

星云大师写日记的风格,不同于一般人所写的日记,仅是柴米油盐、爱恨情仇等等。他是用“心”去观察世间的千妍百态,更是从“心”的深度去作评论,引导世人向内心世界作深层的探索。《星云日记》所揭橥的真谛,即是要人们以佛在心中的态度,去看问题、提问题和评论问题。也就是明白指出,只要善心所至,即能广度众生。因此,我对《星云日记》是以超脱尘俗的价值观去欣赏的。——中国国民党荣誉党主席 吴伯雄    我非常敬佩星云,因为他是一位最不像出家人的出家人,最不像高僧的高僧。佛教讲“障”,事实上我最怕和出家人或高僧接近,因为他们好像也有“佛障”,高高在上的姿势,使我在他们身上看不到慈悲,而我这位基督徒却很喜欢和星云大师接近。——著名作家 柏杨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五百年前是马丁•路德,现在是星云大师。——著名史学家 唐德刚教授    当前这个社会最缺乏的就是令人仰慕的身教与言教;当前社会最需要提倡的就是大我与大爱。《星云日记》正是融合了星云一身的身教与言教、大我与大爱。这套《星云日记》是人生的大书,它不只是个人成长的写照,更是内心深处的省思,它透漏了作者的热心、关心、用心。任何人读了这些日记一定会获得领悟、获得启示。——台湾天下远见文化事业群总裁  高希均

章节摘录

用钱之道精华语录◎信仰是我们的依怙,信仰是我们的根本,真实的信仰是没有东西可以替代的。◎在无量微尘中,体验法界之大,以一颗佛心,享受无限光明与法喜。◎宁可成为苦恼的善人,也不要成为风光的恶人。◎化“缘”是无尽意,有缘才会结缘,但是要结善缘、好缘。◎为做事必须忍耐,为了成功何妨委屈,故身为领导者必须学习低下、忍耐、吃亏。◎能忍才能不受伤害,能忍才能兴隆,能忍才能波罗蜜(通过)。◎念佛就像是在造佛:一声接一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念,就是一斧一凿的刻,不停的刻,把心刻成一尊阿弥陀佛来。◎不怕你业障深重,但怕你不忏悔。洗浴,身即清净;忏悔,心即安乐。◎事事不如意,那都是因为往昔之中,嫉妒障碍别人的业报所感。◎一个人若无真心,做事易起烦恼,且浮而不实,是成不了事业的,一分“真心”,内含恭敬、平等、慈悲、智慧、谦虚等美德。◎外在的环境没有绝对的顺遂,只要心平就会满意,能接受多少无理的要求,就会有多少佛法的方便。五月〓一日〓〓星期三上午九时,继续今天的徒众讲习会。谈论的话题如下——文教是佛法的慧命。佛光山以文教起家,创办了许多佛学院、大学、出版社等,为续佛法慧命,投注许多人力和心力。为推动佛教国际化的工作,应该发展国际翻译中心,做长远的计划,统一出版的规格和纸样;设立外文图书馆和视听中心,便利美籍人士来使用;统一编制英文教材,有系统地教授英文佛学课程;收集美国佛教发展的资讯,知己知彼,“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佛光山的徒众要肯定文化传播的价值。文化千古事,其影响力超越时空,无远弗届。对文化的传播要有责任感、使命感,才能担当弘法的重责大任。许多徒众为了常住的发展,喜欢报告,以便能改善情况,但常被误解为“打小报告”。过去忠臣对皇上谏言,虽然忠言逆耳,甚至要冒生命的危险,但是仍然直言不讳。希望佛光山好,要多提建议,贡献智慧。谈到佛光会与佛光山的关系,有如人之手足,鸟之两翼,相辅相成。指示徒众以下注意事项——1. 多支持佛光会的活动。2. 客气、尊重地辅导各协、分会的活动。3. 重视会长和干部的重要性。4. 提供资源帮助佛光会务的推展。5. 和佛光会员的往来、应对要得体。6. 提供五部《佛教》丛书给各道场,给有潜力的檀讲师。7. 帮助佛光会发展分会。8. 授权给佛光会,令其自立自强。9. 不可赚佛光会的钱,只可以接受捐款。我特地要求辅导法师不可以有官僚的作风。有一则故事:过去,有一位盛气凌人的将军。有一天,他气焰高涨,要去见太虚大师。一到寺院,就大声嚷嚷:“太虚呢?太虚是哪一位?”当他遇见一位个子矮小,有点胖的法师,就问:“请问太虚大师是哪一位?”法师答道:“嗯——我就是。”轻轻的一句,却震摄住那位将军。只要自己有德有能,何患别人不尊重自己?为了国际佛光会的发展,有必要成立国际佛教青年团,和举办檀讲师的巡回演讲。我到各地讲演或成立佛光会,都能看到一群活泼可爱的青年人到道场发心,如果能组织他们,结合他们的力量,必能带给佛光会一股蓬勃的朝气。檀讲师的巡回讲座,让檀讲师加入弘法的行列,发挥所长,必能让更多的人同沾法益。接着,我们谈到看病的分寸和医疗保险。在美国和台湾等地,常住都为徒众投保医疗保险。出了家,“色身交给常住,性命付予龙天”。出家众,全心全意的为佛法奉献,常住有义务为住众提供医疗保险。但是有些徒众虽然保了险,却喜欢去看推拿师、接骨师,让常住额外付费,实在吃不消。出家众应当具备医务常识,自己做自己的医师,才能当大众的心理医师,为众生排难解纷。一谈到金钱的问题,钱,是人之所欲的,用之得当,则能做很多善事,用之不当,则会造很多的罪业。我主张出家众不要拥有太多的金钱,才不会生起无明烦恼,也才能安心向道。心中不受金钱左右,也不贪心积聚,“以无为有”,才能扩大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精神层面,过着随缘放旷的生活。我想到过去,心平、慧龙到台北学焰口,半个月后,他们就回来了,我以为他们偷懒,正想责怪时,他们说:“师父,每放一堂焰口,就可以收入五百元,放了两个月之后,就会不想回来了,真可怕,所以我们决定回来。”对于他们为道不为财的志气,深为感佩。希望年轻一代的徒众也能效法这两位师兄的榜样。徒众问我寺院的活动很多,如何向信徒化缘?人与人来往有许多不同的情况——1. 有金钱的来往2. 有事务的来往3. 有感情的来往4. 有道业的来往5. 有超越的来往希望徒众都能提升自己,和信众做超越的来往,而不是金钱的往来。也有徒众谈到人事的问题,我认为师兄弟之间要相互“添油香”。“若要佛法兴,必须僧赞僧。”大家要有“同体与共生”的共识,彼此相互“尊重与包容”,必能“欢喜与融和”。讲习会后看到报载《拍案集》,内容如下——周世斌将军任“中央警官学校”校长时,有某君以电话访谈。某君:“请找周将军。”校长:“我是世斌呀。”某君:“我不是找‘士兵’,我要找将军。”校长:“……”想到自己也有类似的经验。有一次,我到别分院,看到一位新出家的徒众,因为记不得他的名字,就问旁边的人:“他叫什么名字?”他以闽南语答道:“依是法师(他是法师)。”我说:“我知道他是法师,他叫什么名字?”他一样以闽南语答道:“依是法师(他是法师)。”我又说:“我知道他是法师,到底他叫什么名字?”另一位徒众开口道:“师父,他已经回答了您的问题。他是‘依是’法师。”我才恍然大悟。五月〓二日〓〓星期四在美居住一二十年的知识青年随我回台出家的有好几位,例如妙地、刘丽珍、李恒芬、胡佳君、张普慧、黄秋琳、陈月如等。记得过去曾经读过梁实秋的文章,上面提到:一个青年在美国念了两年书之后,回新竹出家了,既然要选择出家,从台北到新竹只不过两小时的路程,何必花几年的时间跑到美国去?在我看来,觉得他们不走这段路,体会不到出家的可贵。虽然美国物质文明,但是人们往往生活在精神空虚当中,心灵上常常找不到安顿之所。因此,信仰是我们的依怙,信仰是我们的根本,真实的信仰是没有东西可以替代的。下午五时三十分,与慈容、陈居、蔡晓凌等人商讨西来大学六月迁移至柔似蜜市新校址后的发展计划。我打算除现有的宗教学系及佛学系之外,将增设语文学系和管理学系,并提供三年级以上的课程,每年级在开课时以招收三十名学生为限,下面是各学系大致招生内容——1. 为达到佛学系高水准素质,招生来源将是东南亚佛学院中最优秀的精英。该学生于马来西亚东禅佛学院度过第一年,经过甄选再送往香港修读第二年课程,成绩优异者接着前往台湾完成第三年学业,最后,前三十名学生可到西来大学完成第四年的学位。因为学生已经过最扎实的基础教育,有宏阔的世界观及多种语言能力,尤其是从一百多名的学生中筛选出三十人,定可在西来大学达到高学术成就,进而发扬校誉。2. 宗教哲学系学生来源将直接从台湾佛学院选出成绩优异的三十名,由西来大学给予最后一年的教育。这些学生由于佛学基础稳固,接触其他宗教哲学,定能做出具体之比较。3. 西来大学管理学系将着重于以佛教管理法来传授教育。其他管理学系只偏重于理论方面的教育,西来大学将更重视管理学系的实用性,比如人我之间的互动关系,工作中的与人相处之道,学生毕业后还可加入佛教事业的管理工作,为新时代的佛教注入新血和动力。该项计划将于日本着手招生,因应在佛教事业上的庞大规模及对该方面人才的大量需求。4. 除一般学年度学位,西来大学将提供短期职业训练课程,在职训练乃针对当地公司的需要而设计,为建立互动合作关系而提供学生最实际的短期训练。晚七时三十分,看见白塔分会干部二十余人在海会堂开会,便主动上前与大家结缘。由于在座的每一位都是从白塔寺到现在的老信徒,因此我特以四句话来作为勉励——1. 一师一道:在一个佛陀,一种信仰之下,弘法卫教,永不退转。2. 一心一德:为发扬道风,续佛慧命,一心恭敬,护持常住三宝。3. 一花一佛:在无量微尘中,体验法界之大,以一颗佛心,享受无限光明与法喜。4. 一念三千:以一念净心,化为千手千眼,闻声救苦,普泽甘霖。晚上十时,独自于庭院跑香,天气特别清爽,走起来全身轻飘飘的,这是我走得最轻松、最愉快的一次经验。前一阵子英国疯牛病,大家闻“肉”色变,越来越多人转向吃素。素食已经蔚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食谱和餐厅里的菜肴不加肉也成为一种流行趋势,电视台还专门开辟了一个名为“素食保健”的专栏来指导人们正确的饮食和生活。吃肉在以前是生活富足的一个标志,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象征,但现在它像抽烟一样被许多人看作是不良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的顾客在光顾超级市场时,对肉类食品不感兴趣,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医务人员的警告,为了预防肠癌和心肌梗塞要少吃肉;其次是动物爱好者呼吁抵制肉类食品,他们抗议用不人道的方法饲养动物;加上是因为小牛肉激素的丑闻和有关屠宰厂缺少卫生检查的报导使然;站在佛教徒的立场,则是以慈悲心为出发点不吃肉。最近民意测验显示:有二分之一的德国居民在吃肉的时候担心自己的健康受损,这种担心不断增长,使素食主义者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者。如今德国坚持吃素的人数已有一百万,真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五月〓三日〓〓星期五近日阅报,看到一则惊心动魄的新闻,有一位罹患精神分裂症的疯狂杀手,在澳洲的观光胜地塔斯马尼亚岛,以高火力的自动步枪疯狂大屠杀,造成三十三人死亡的惨案。本案是过去十年来全球最血腥的屠杀惨案之一。其他惨案包括——◎一九八四年七月,美国加州圣希度,一名枪手向一家麦当劳餐厅开火,造成二十一人死亡、十九人受伤,枪手最后被警方枪毙。◎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一名越南老兵屠杀二十九人,最后被警方枪毙。◎一九八七年八月,英国亨格福,一名对武器着迷成痴的男子,以一把卡拉希尼可夫冲锋枪和另一把左轮手枪,在一个平静的乡间小镇疯狂扫射,造成十六名路人死亡,枪手最后自尽身亡。◎一九八七年十二月,美国阿肯色州鲁斯维尔,一名疯狂的男子开枪打死十四人,其中包括他的妻子和七名子女。◎一九八九年十二月,加拿大蒙特娄,一名着迷于战争电影的男子杀害十四名妇女,最后自尽殒命。◎一九九一年十月,美国德州基林市,一名枪手向一家挤满客人的餐厅开火,造成二十二人死亡、二十余人轻重伤。◎一九九三年八月,肯亚基里费一名小巴士司机开车冲向一场婚礼现场,造成十八人死亡、二十五人受伤。◎一九九四年二月,约旦河西岸希布伦市,一名犹太人以机枪疯狂扫射一群在伊斯兰教清真寺内礼拜的巴勒斯坦人,造成二十九人死亡、八十多人轻重伤。◎一九九六年三月,苏格兰丹布兰一名男子持枪扫射当地一所学校,造成十六名学童和教师死亡,枪手最后饮弹自尽。◎一九九六年四月,印度尼西亚迪密卡,一名印度尼西亚特种部队的中校军官在一座机场内持枪疯狂扫射,造成十九人死亡、十三人受伤。另外,报载:南加州的华裔犯罪组织已由早年的街头暴力犯罪,逐渐转变为智慧型的白领犯罪活动;第十八届国际防止亚裔有组织犯罪年会,于四月二十九日在安那罕市揭幕,共有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一千九百多位执法人员,出席为期五天的多项分组讨论。这项每年一度的大会,是由国际防止亚裔有组织犯罪探员协会所召开的,目的是让全世界侦办亚裔犯罪集团的探员们齐聚一堂,交换最新的犯罪情报,吸收最新的犯罪防制科技知识。今年大会的主题为“建立二十一世纪的交流沟通网路”。看到报章杂志这些怵目惊心的消息,真是令人慨叹。为何有人会做出伤天害理,危害人命的疯狂行为?为何要浪费生命,从事非法的行为,而让警方付出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防范犯罪?真是罪过,难道他们不害怕要承受自己的业报吗?有些人不明白因缘果报的道理,只见到世间上许多行善的好人,不得好死,或受苦报;一些做恶的坏人,却过着富裕逍遥的生活,因此,便认为没有因果业力的存在。佛教讲因果业报,有一首诗偈说:行藏虚实自家知,祸福因由更问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经云:“假使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就是说为善为恶的种子,无论历经多少年月,仍会埋在泥土里滋长,一旦因缘聚合、时机成熟,有了阳光、空气、水分,它便会立刻抽芽茁壮、开花结果,自受自报了。世间善恶果报,皆是自作自受;祸福无门,唯人自招,我们实在不能不自我警惕。如果把为恶的心思和精神都拿来做好事,不计较眼前的辛苦挫折,终有一天善果成熟,还能自摘自尝。奉劝世人一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宁可成为苦恼的善人,也不要成为风光的恶人。五月〓四日〓〓星期六我今年七十岁了,究竟是人生七十古来稀呢?还是人生七十才开始?随着高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的问题已成为当前最令人关切的焦点。由于小家庭越来越多,家庭养老的功能亦渐渐弱化。居住在都市中的老年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最需要的是“精神安慰”和“生活照顾”,其次才是“经济帮助”。在这里,首先让我们来谈谈老年人之“最”,借此引领我们进入老年人的心灵生活,进而了解他们的确实需要:老年人最宝贵的——健康老年人最希望的——家庭团聚老年人最欢喜的——含饴弄孙老年人最安全的——有退休金保障老年人最顾忌的——谈死老年人最恐惧的——死亡老年人最难受的——老病老年人最爱讲的话——回忆当年老年人最喜欢的天气——冬暖夏凉老年人最喜欢的文字——报纸老年人最爱吃的食物——稀饭牛奶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各种老年人的生活,问问自己到底要做哪一种的老人?老人的生命——危脆不安老人的日子——坐在街头看鸽子觅食老人的饮食——等待救济金老人的病苦——独自进医院老人的夜晚——睡不安眠老人的怨叹——儿女不孝顺老人的苦恼——煮饭给儿女吃老人的辛劳——带两代老人的不幸——卧床不起老人的哀痛——白发送黑发老人的悲哀——想到死后没人为他送葬老人的忧虑——不知道棺木在哪里另外,又有一种愚痴的老人:愚痴的老人——有钱不用愚痴的老人——有事放不下愚痴的老人——不懂得交棒,更不愿交棒愚痴的老人——挑肥拣瘦,食不甘味愚痴的老人——唠叨不休当然,最幸福的是洒脱的老人:洒脱的老人——不一定要有老伴,有书为伴洒脱的老人——不一定要儿女照顾,自己去普爱天下的儿女洒脱的老人——不压迫子女,不执著子女;子女有所问,乐于开导指引,但子女怎样做,不过问。洒脱的老人——一杯茶,一份报纸洒脱的老人——每个星期都有三五老友聚会谈天洒脱的老人——酸甜苦辣,皆能品尝洒脱的老人——南米北饭,皆能当饱洒脱的老人——莳花除草,逍遥自在洒脱的老人——死后的地早就买好了洒脱的老人——不听是非、不说是非、不传是非、不怕是非洒脱的老人——心中有佛其实,老年人知识丰富,见多识广,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累积,考虑问题的角度较为全面,回首人类走向文明与进步的历程,老年人的成就可见一斑。如李时珍从六十岁开始,到七十四岁完成不朽的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伽利略七十二岁时提出数学的无穷集合概念,七十四岁时完成“关于两个世界体系的对话”,为近代自然科学基础的奠定作出巨大贡献;托尔斯泰七十一岁时完成长达二十万字的著名小说《复活》;马寅初写《新人口论》时已是七十六岁高龄老人;费里希七十一岁时发现蜜蜂的舞蹈语言,获得生物学、医学诺贝尔奖;泰国一位僧王六十五岁开始学习英文单字,九十岁竟能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可见“老年人最有智慧”这句话一点也不错。我笑着对身旁年长的弟子慈庄、慈惠、慈容等人说:“邓小平九十二岁依然老当益壮,李登辉 七十三岁竞选台湾第一位民选领导人,看来我们还很年轻,不到八十岁还不能轻易说退休呢!”大家听了,哈哈大笑。五月〓五日〓〓星期日今天收到黄美之女士送给我的著作《伤痕》。她以此书向世人昭告她和她姐姐受到政治迫害的真相。黄美之女士,即鼎鼎大名的孙立人将军的私人秘书,因孙案的影响而牵连受害,关在牢里十年。一九五一年起孙将军因为“中央通讯社”的资深记者,同时也是美国《时代周刊》的特派员李朋涉及通匪事件而被软禁。这段期间,我曾探望他两次,他也曾到佛光山小住一次。虽然大家都对他避之唯恐不及,不过,我知道他是被冤枉的,故尽点心力,给他一点安慰。黄美之和姐姐黄钰都是南京金陵女大毕业的高材生,青春、活泼、纯洁。案发时,她是中尉,姐姐是少校,正是编织人生美梦的当时,却不明所以地锒铛入狱。在监牢中无事可做,白天做着白日梦,晚上更是梦中有梦,借此打发无聊烦恼的岁月。黄钰是女生大队儿童福利组少校组长,也是军中托儿所的创办人,那些到各处替军眷办托儿所,谋求儿童福利的女青年,都是黄钰颇费心血教出来的学员。然而,一旦她身处险境,那些人不但不念她的功劳,反而利用匪谍的名义来打击她,锦上添花者多,雪中送炭者少。世事险恶,人情浇薄,由此可见。她们在保安司令部被问话。平日法官问过话,都会要她们把口供看过再签字,但是最后一次,法官只给她们看最后一张纸上写的两行字。问:“你上面所说全属实吗?”答:“是的。”法官就指着旁边的地方,要她在那里签字。后来到了保密局,发现被以过失泄露军机为由,判了十年有期徒刑。随后,被送至桃园县长家的后院居住,那里被称为“天牢”,既阴暗又潮湿,因为坐天牢的人是不能被公开的,孙立人麾下的新一军的几位校级军官都被关在此地。最可怜的是她们的母亲,到了晚年,还要替儿女送牢饭,这种难堪,非常人所能忍受。她们的母亲,不但默默地承受丧夫之痛,还不断地给予儿女精神与物质的支持,真是令人敬佩。在狱中,其母和未来的姐夫徐嗣勋大夫不断地为她们奔走。每年都有希望获释,但结果都是一样,没有下文。但是,因为她们的心中都怀抱着“希望”,才能提起求生的斗志,度过牢中的生活。到了一九六○年初,经赵恒惕、曾宝荪、黄少谷的作保,在保书上签了字,这对姊妹花才能出狱,结束了十年又两星期的牢狱生涯。当年六七月时,天气很热,有一天突然下大雨,雨点很大,声音很响,真像老天爷在泼珠子似的,再细看,那雨点竟是白色的冰雹,一下子大地全白了,大家都很惊讶。真像《窦娥冤》中的六月雪,似乎在为这对姐妹花的冤狱抱不平,也似乎在庆幸这场冤狱能划上休止符。利剑斩断了牢门的枷锁,却割不断十年深沉的冤屈。我从未见过这对姊妹花,直到数年前有一次接待黄女士,当时许多人在场,谈起往事不堪回首,实在不便追问。目前,黄美之女士担任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最近获得怀俄明州优科乐士(Ucross)基金会的邀请,将在五月二十七日至六月七日期间,进驻该基金会专设的写作坊,专心写作。所谓优科乐士基金会,是一个专为全球语文及视听觉艺术家所设立的著名公益团体,以提供文字及艺术工作者一个自然宁静的创作环境。该基金会每次仅接受八人申请,所以由申请到获得邀请并非易事。跌倒后再爬起来,所要走的路比别人艰辛困苦。但是她不断的努力,终于有所成就。在这个世纪中,受过伤的中国人很多很多,她希望这个国家能真正走上民主法治的康庄大道,以免别人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我为她的菩萨精神所感动,同时也祝福她有个美好如意的晚年。


 星云日记41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