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心理学 >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章节试读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
ISBN:9787501973668
作者:Gerald Corey
页数:342页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的笔记-第4页 - 导论

开始时对那些主要的理论进行了解,然后就一种特定的理论进行深入的学习。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的笔记-治疗师:个体与专家的治疗师 - 治疗师:个体与专家的治疗师

价值观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治疗师的任务在于创建一种氛围,来访者可以在这种氛围中审视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为,从而最终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作为治疗师,……要帮助他们评估自己的行为,以便帮助它们认识到这种行为的适切性如何。……那些寻求治疗帮助的个体需要的是:明晰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做出明智的决定、选择行为方向、承担自己做决定的责任和义务。处理来访者的需要回避……不合理要求的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在治疗开始或在自我暴露时向来访者清楚地说明你的预期和界限。处理那些缺乏动机的来访者当面对非自愿参与治疗的来访者时,治疗必须以开放地探讨治疗关系的性质作为开始。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的笔记-第16页 - 对治疗师的个别治疗

(2)参加个别治疗的经历可以促进治疗师的人际交往技巧,而这对于巧妙地开展工作至关重要。
在治疗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遭遇我们自己正在探索的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治疗他人之前要先摆脱这些冲突,但我们应该知道自己存在这些冲突并了解它们会如何影响我们。
作为治疗师,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无法把来访者带到比我们自身愿意到达的更远的地方。
亚隆坚决支持让准治疗师体验个体治疗的过程,这一主张的基本假设是治疗师最为有效的治疗工具便是他自身。
之所以让准治疗师接受心理治疗是因为这样能帮助他们学会处理反移情。对于有效的治疗师,发现自己的反移情反应是十分重要的。因为除非治疗师非常了解自己的冲突、需求、优势和缺陷,否则他们引导的治疗过程将更多地是在满足治疗师自己的目标而非来访者的。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的笔记-绪论和回顾 - 绪论和回顾

作为一名治疗师,在来访者对你和治疗过程报以充分的信任时,你需要对自己的不断成长以及在治疗过程中自身的个人问题报以开放性的态度。如果你是一个“成品”,那来访者为什么要寻求你的帮助呢?简而言之,你对来访者最佳的影响方式便是通过你自身示范的行为以及你和他们的互动方式——形胜于言。曾经和朋友讨论过孩子的问题(对方到目前为止还打算丁克下去)。她曾经问过我为什么我会把生育并抚养孩子看成是一件女人不可或缺的事情。当时我的答案是:因为你和孩子在一起成长。你教会他/她多少东西,你会发现他/她其实也在启迪你用新的感受和体会看待世界。我并不是盲目乐观地看待孩子的生养过程,只是,我认为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价值感将远远超过你承担的劳累和辛苦——只要你能随时抱持有一个理性、自省、平等的态度去面对,在教导他/她的同时也不断有意识地促成自我的发展。这世界上很多家长都很自以为是,他们不需要验证就可以上岗,并且在教养孩子方面永远认为自己正确,特别是当自己教出一个看似社会比较认可的孩子的时候。然而我们并不知道,孩子的人格问题会像埋藏在身体里的一颗不定时炸弹,当外界环境刺激激烈到足以暴露他/她性格弱点的时候,他/她的崩溃、人生的急转直下或许不需要一朝一夕。而这些问题恰恰往往很有可能来自于人格不健全的我们。个人以为,只有你在抱有谦逊、敬畏、谨慎地心态去看待这一生命过程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发现你与孩子彼此之间的问题,从而共同成长。
然而,我一直将这一过程看成是亲子关系中特有的、独一无二的、无可比拟的经历。上面这一段话才真的启发了我。我一直在想,为什么真正做到与来访者共情并让来访者接受自己是一件那么困难的事情。现在似乎有些明白了,因为每一个咨询师都很难把自己和来访者设定在完全平等的位置上,我们往往把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看成是“医患关系”,即“你有问题,我没问题”。当我们这么想的时候,就决定了我们在这一过程中,预设自己就是输出的一方。我们以心理健康的人自居,高高在上,指点江山——可这样并不能真正地帮助来访者探索自我发展的能量,寻求自我成长的动力;并且我们也不能从中体验到收获,最终对这样的“助人”感到厌倦。
“K-PAX”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虽然很遗憾,电影中的精神病医生Mark并没有治好Prot。Mark很敬业,在别人都急于为Prot的病情盖棺定论的时候,Mark孜孜不倦地探寻着他的生命轨迹,真诚地希望理解他、感染他,甚至为了他的治疗废寝忘食地查阅资料。然而最终,Prot只不过是从妄想状态变成了木僵状态,可Mark却随着不断探寻他生命轨迹的真相对自己的生命有所领悟——他过于专注于工作,并且曾经婚姻破裂,尽管他现在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妻子,并且膝下有可爱的孩子,他却无法正视和面对他与长子(与前妻生的)之间的关系,也无心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现在的家庭和孩子身上。对Prot的观察和理解让他领悟到自己曾经忽略了的可贵的东西,他回家温柔地拥抱妻子,并最终和自己的长子主动见了面。
我认为这是一部很好的心理咨询师教育片,启发我们体悟当另外一个生命与你结成这种特殊关系的时候,你在其中担任的角色和这种关系为你带来的意义。由此扩大到我们对待人世间其他人际关系都是如此。那些你能维持得久远而深刻的人际关系,往往都给你带来这种彼此扶持、共同成长的体验。而你对待这段关系的态度也往往是谦逊、谨慎并带有或多或少的敬畏的。因此无论你对孩子、对父母、对伴侣、对朋友、对同事、对你希望帮助的陌生人,这种充满自信又心存谦卑,充分开放和尊重平等的态度才能让我们的人生更丰富更有力量,从而也丰富和支持着他人的人生在我看来,治疗师需要将注意力放在来访者的思维、感受和行为上,一个完整的治疗体系需要对这三个方面都加以处理,缺一不可。……所有这些结合起来为有效而综合的治疗提供了基础。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维度被忽视,那么这个治疗过程都是不完整的。上次上课的时候,刚好老师给我们放映了萨提亚的家庭治疗录像给我们,就是一个很好的将思维、感受与行为相结合的范例。咨询师认为这个家庭的成员对彼此仍有爱意,但是却无法建立起信任、和谐的关系,这是这个家庭将要濒临破裂的根源。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咨询师除了不断引导来访者释放自己的情绪和说出自己的想法之外,还试图用行为来影响来访家庭。
萨提亚向家庭中的丈夫示范了攻击性的抓住对方和保护性的抓住对方的区别——二者都十分有力,但是前者会让人感觉紧张,对方会有下意识的回避反应动作;而后者则能向对方传递安全感,尽管依然能感到握紧的力量,对方却不会因此躲避。同样是一个动作,萨提亚试图使对方了解到在我们的行动中对方读解到的情绪和思想以及他们给予的反应。
接着她还试图训练在孩子和继母之间通过适当的动作语言来恰当的表达彼此的情感。萨提亚先用受托住孩子的两腮,然后把自己的额头靠近孩子的额头,用自己的脸贴近孩子的脸,并询问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感觉这样的感觉很舒服、很安心时,萨提亚要求孩子们对继母作同样的动作,也要求继母对孩子们做同样的动作,并要求家庭成员经常在家进行这样的训练。
在展开治疗之前,萨提亚向家庭成员解释了他们的问题,认为他们目前缺乏适当的有助于家庭沟通的表达亲密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的笔记-格式塔疗法(1) - 格式塔疗法(1)

格式塔疗法认为真正的知识是个体即时体验的产物。治疗的目的并不在于分析或内省,而是要促进个体的知觉以及和环境的联系能力。环境既包括外部环境(例如,他人)又包括内在环境(例如,曾被自己否认的自我部分)。……
格式塔疗法的基本假设是:当个体能够觉知到自己内部及周边所发生的事件时,个体就将有能力进行自我管理。治疗为来访者的这种觉知提供了支持的平台。……
格式塔理论对于改变的假设是:如果我们越执著于努力成为那个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我们将越有可能一成不变。……做真实的自我远比成为那个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更容易引发改变。格式塔疗法重视的是图形(即在任何情况下个体经历中那些最为显著的部分)或背景(往往是个体知觉范围外的体验部分)。……格式塔疗法的治疗师会“关注那些最为显著的部分”,也就是说,治疗时会关注个体的各个部分是如何组成一个整体的、个体是如何与环境进行交互作用的、有时如何进行整合的。
场论
格式塔疗法一场论为基础,场论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必须在有机体所处的环境、背景中对其加以理解,要将有机体视为一个不断改变的场中的组成部分。格式塔疗法的基本原则是:任何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是不断改变、相互关联且不断发展的。格式塔疗法的治疗师会将注意力放在探索个体和环境之间的边界的变化上。
图象形成历程
图象形成历程……描述了个体是如何将实时经历进行组织的。在格式塔疗法中,场被区分为前景(图形)和背景。图象形成历程探讨的是环境场中的方面是如何从环境中浮现出来从而成为个体关注的焦点的。个体在特定情景下的主要需求将会影响这一历程。
有机体的自我调整
个体的图象形成历程与其有机体的自我调整过程是相互渗透的。在个体的自我调整过程中,平衡将会被个体的需求、感受或兴趣干扰。有机体会依靠本身所拥有的能力及环境资源去尽力进行自我调整(Latner, 1986)。个体将采取行动努力恢复平衡或追求自我成长的改变。此时此刻格式塔理论的一个主要贡献在于它强调个体要重视并充分感受此时此刻。关注过去和未来可能会导致个体逃避现在。……
格式塔疗法的治疗师时常会问“什么”以及“如何”这样的问题,而很少问“为什么”的问题。……
大部分人可能只会短暂地停留在当前,他们不会去体验当前的感受,而是会谈及自己的感受——似乎这些感受与其当下经历无关一样。格式塔疗法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帮助来访者了解其当下的体验。未完成事件当图形从背景中凸显出来,但是却未得到完成或解决时,个体可能会出现为完成事件,这可能会以悔恨、愤怒、怨恨、痛苦、焦虑、悲伤、罪恶、遗弃感等未得到表达的感受形式出现。……为完成事件会一直持续,直至个人能够面对并解决那些未得到表达的感受为止。接触和抗拒接触在格式塔疗法中,接触式个体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这种接触通过个体的看、听、嗅、触摸和移动等方式来完成。有效的接触指的是在不丧失个体个性的情况下与自然和他人进行互动。……
格式塔疗法的治疗师认为边界存在两种功能:一是连接,二是分离。接触和回退都十分必要,而这对于个体的健康机能而言都十分重要。格式塔疗法的治疗师十分重视接触的中断、混乱和抗拒过程,这些往往是我们用以应对生活的方式,但是这些方式却经常让我们无法真实而彻底地体验当下。我们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抗拒<,而当这些抗拒得以长期地持续之后,它们往往会引发一系列机能不良的行为。……Polster和Polster(1973)描述了物种会干扰知觉循环的接触边界混乱的现象,它们是:内射、投射、反转、解离、会聚。
内射是指我们无条件的接纳他人的标准与理念,而丝毫不对其进行改造以适应我们自身。
投射于内化相反。在投射的过程中,我们会否认自我的一些部分并将其归因于我们所处的环境。
反转是指我们对自己做出那些原本希望自己对他人做的事情,或者是我们向自己做出希望他人为我们做的事情。
解离指的是一种混乱的过程,我们很难再其中保持持续性的接触过程。……在解离的过程中,我们只会环顾左右而言他,只会旁敲侧击,而这将导致我们感情上的无效损耗。
聚合指的是把对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区别弄得模糊不清,认为内心体验就是外在的真实世界。能量冻结能量冻结是另外一种阻抗行为。这可能表现为:个体集体某个部位的紧张、姿势/身体的紧张、呼吸短促、说话时为避免眼神接触而将眼神聚焦到远处、感觉麻木、音调异常等。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的笔记-第18页 - 价值观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并不是价值中立者,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往往是治疗干预的基础。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不必做到价值中立——这也不太可能。但还是要努力不被自己的主观性所束缚。
治疗师的任务在于创建一种氛围,来访者可以在这种氛围中审视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为,从而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你的任务就是帮助他找到最适合其价值观的解决方案。这里,你需要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是如何影响你的干预过程的,这点十分重要。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的笔记-阿德勒疗法 - 阿德勒疗法

阿德勒认为我们即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也就是说,人们选择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既是对自己目标的表达,又是一种为达成目标所做的努力。人性观他认为个体在6岁之前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他关注的是个体对过去的认知及早期经历的解释对其后来发展的持续性影响。对现实的主观感知我们对现实的解释以及我们根据自己的经历所获得的含义远比客观现实本身重要得多。……很多当代理论都吸纳了阿德勒的这一观点——来访者的主观世界是解释其行为的基本因素。人格的整体性及模式阿德勒将其理论命名为个体心理学,他强调从整体上来理解个体——个体的不同方面是怎样相互连接起来的,这些方面在个体追求其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又是如何统一起来的。个体心理学的一项基本假设是:我们只会在自己设定的目标的大前提下进行思维、感受和行动。社会兴趣和社群感社会兴趣指的是个体与他人协作、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Milliren & Clemmer, 2006)。……阿德勒认为社会兴趣是与生俱来的,他还认为社会兴趣必须经过教授、学习和运用的过程。……社会兴趣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指标。那些拥有社会兴趣的人倾向于追求生活中那些健康的、有益于社会的一面。在阿德勒看来,随着社会兴趣的发展,个体的自卑感和孤立感将逐渐消失。人们会通过相互的尊重和共同从事的活动来表达自己的这种社会兴趣。(个体心理学认为)我们首先会受到归属感的驱动。社群感包括我们和所有人类的联系——过去、现在和将来——以及我们为改善世界所做的努力。……我们一直在家庭和社会中寻找可以满足我们对安全感、接纳感和价值感等基本需求的地方。我们经历的很多问题就和我们的相关恐惧——害怕不被我们重视的团体所接纳有关。……
阿德勒认为我们所有人都必须成功地解决共同的三件生活任务:建立友谊(社会任务),建立亲密关系(爱情—婚姻任务)和为社会做出贡献(职业任务)。
Dieikurs和Mosak (1967)认为,我们还有其他两个方面的生活任务:与自己共处(自我接纳)并发展我们的精神层面(包括价值观、意义、人生目标以及我们和世界/宇宙的关系等)。治疗过程治疗师需要找到来访者行为背后的目的。阿德勒疗法将来访者的感受和思考看作其行为的刺激因素。我们会首先思考,接着感受,最后才是做出行为。因为情绪和认知都是有其目的性的,所以大部分的治疗时间应该被用于发现并理解这种目的上,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定向到有效的生活方式上去。阿德勒疗法主要分四个步骤:建立适当的治疗关系->探索来访者的心理动力(评估)->鼓励对方加深对自身的理解(了解目的)->帮助来访者做出新的决定(重新定向与再教育)。这四个阶段并非严格按照次序发展,而是彼此交织在一起从而组成治疗的部分。在第二阶段阿德勒疗法的目标在于深刻地理解来访者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评估阶段中,治疗的焦点在于探索来访者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这个评估过程将以两种方式进行,主观访谈和客观访谈。在主观访谈的过程中,治疗时会帮助来访者尽可能的识别自己的生活事件。……最佳的主观访谈应该将来访者看作其自己生活的专家,并让来访者深切的觉得治疗时在认真地倾听自己。秉持阿德勒疗法的治疗师往往会以问题“如果你摆脱了这个症状或问题,那么你的生活会有怎样的不同?你又会有哪些不一样的行为?”来结束主观访谈的过程。治疗时通过这个问题来进行鉴别性的诊断。常见的情况是,来访者的问题和症状可以帮助来访者逃避那些阿他们希望逃避的问题——通常是其生活的任务。客观访谈需要探索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a)来访者生活中的问题是如何开始的;(b)是否存在诱发事件;(c)病史,当前/过去是否接受着/过药物治疗;(d)来访者的人际关系史;(e)来访者为何选择在此时治疗;(f)来访者对生活任务的应对方式;(g)来访者的生活方式。在第四阶段,秉承阿德勒的疗法的治疗师会通过重新定向、鼓励和教育帮助来访者促进其改变治疗师会鼓励来访者假设自己已经成为了那个自己希望成为的人,然后再这个前提下进行行为活动,这将可以打破来访者一系列自我限制性的假设。治疗师会要求来访者在发现自己又开始重蹈原有不良行为模式的覆辙时悬崖勒马。在这里,承诺是重新定向过程中的关键部分。如果来访者希望改变,那么他们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建立一系列任务,并为解决自己的问题采取一些特别的行动。……找到改变的策略是重要的第一步,来访者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鼓励才能将自己在治疗中的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的笔记-存在主义疗法(2) - 存在主义疗法(2)

增强来访者的觉知是存在主义疗法的核心目标。治疗师的功能在于帮助来访者看到他们如何限制了自己的觉知,这些限制又会让他们付出怎样的代价。……治疗师就像是拿着一面镜子,以便帮助来访者逐渐地进行自我对质。当来访者以无助为借口而尝试让自己相信自己的无能时,罗洛·梅(1981)就会提醒他们,当他们抬起一支教迈进办公室时,他们自由的旅程就已经开始了。尽管他们目前的自由范围还很小,但是他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小步骤来逐渐扩大这个范围。存在主义治疗的过程是治疗师和来访者双方进行的自我发现之旅。
布伯(1970)的“我/你”关系的概念在这里具有重要的意义。他对自我的理解基于两方面的基本关系:……“我/它”关系指的是个体和时间与空间的关系,这是自我的起始点。“我/你”关系对于个体接触自身的精神十分重要,并且,只有这种关系才能引发真正的对话。
治疗师不是一个无私的技术给予者,而是来访者充满活力的人类同伴。存在主义疗法的治疗阶段在治疗的最初阶段,治疗师会帮助来访者识别并明晰他们对世界的种种假设。……来访者会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及假设,并判断它们的正确性如何。
在存在主义疗法的中期,治疗师会鼓励来访者……自我探索。(这一过程)一般会帮助来访者获得新的领悟并会帮助来访者重构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
存在主义治疗的最后一个阶段旨在帮助人们进一步明晰对自己的了解,并将这种了解转化为行动。……治疗过程知识来访者对其生活进行更新或预演一小部分(van Deurzen, 2002b)。……一般说来,来访者将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并能将其优势加以充分利用,从而获得更有意义的存在。在多元文化治疗方面的弱点存在主义理论存在的潜在问题是,它强调和自我决定有关的哲学假设,却忽视了很多受到压迫的人们必须处理的复杂问题。……此外,存在主义疗法无法满足那些追求结构化的、以问题为定向的疗法的来访者的需求。……来访者可能还是会希望治疗师做些什么来帮助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存在主义疗法的治疗师面临的主要挑战就在于:既要为来访者提供具体的方向,同时还要让他们担负起应负的责任。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的笔记-第5页 - 我的定位

我的治疗哲学并不认为:心理治疗是针对“患者”的特定过程,其目的在于“治疗”心理“疾病”。
我更同意后现代疗法的观点:人们拥有可以建设性地解决其问题的内外部资源。
治疗师并不是要改变来访者,不是要给他们迅速解决问题的建议,也不是为来访者解决他们的问题。
相反,治疗师是要通过真诚的对话促进治疗过程的发展。治疗师本身的特点一直是影响来访者、促进来访者改变的最为核心的因素。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的笔记-精神分析疗法 - 精神分析疗法

焦虑它的作用是警告我们正在逼近的危险。
焦虑分三种:现实的、神经质的和道德的。对阻抗的分析与解释阻抗……指的是可能阻碍治疗过程或阻止来访者接触自己无意识层面内容的所有因素。
治疗是对阻抗的解释……其中的规则是,治疗师指出并解释来访者那些最为明显的阻抗,从而减小来访者对解释的抵制,并促使来访者开始正视自己的阻抗行为。
我们应该将阻抗视为能够抵御焦虑但会阻碍改变(可以让我们快乐起来的改变)的一种机制。他(荣格)的先驱性工作中特别强调中年阶段人们的心理变化。他认为,当我们人到中年,我们需要放弃那些引导我们前半生的许多价值观与行为,并要学会对抗我们的无意识。最好的做法是,注重梦境给我们传达的信息并从事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比如写作和绘画。我们在中年期的任务是,不再受理性想法的约束,让无意识的驱力有出场的机会,并将这些驱力整合到我们的意识层面中。
……
对荣格而言,我们当前的人格受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是我们是个怎样的人,另一方面便是我们希望成为怎样的人。他的理论假设是,人们总是会倾向于实现自己的全部能力。个性化的完成——一种人格的意识与无意识方面的和谐整合才是我们首要的、天生的目标。为了能够将其加以整合,我们就需要接纳自己的阴暗面。我想起一个朋友曾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小的时候觉得同学的父母出轨是那么一件罪大恶极的事情,现在才发现好多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我想这就是荣格所谓的中年心理变化的一个表现——了解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发现自己不但不完美,而且有很大的问题,并且接纳自己这些不完美,甚至是错误。因而个人以为“宽容”是我们步入中年的成熟的一个标志,当你发现万事万物都有其复杂的个中原因时,那些我们也许曾经会口诛笔伐的事物也变得不再那么刺眼刺耳。而对于我们自己,我们不会因为性冲动而害羞,不会因为一夜风流而倍感罪恶,不会因为偶尔为之的小猫儿腻、小把戏而焦虑——理想的整合状况是,当我们认识到小恶劣、小错误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的时候,我们更加明确什么是绝对不能侵犯或越界的原则。这就所谓荣格的个性化整合吧。
当代趋势:客体—关系理论、自我心理学和人际关系精神分析Margaret Mahler (1968) 认为,个体开始时在心理上处于跟母亲融合的状态,之后个体会逐渐学会分离。早期融合状态时未得到解决的危机与残留物以及这个分离而独立的过程都会对个体后来的人际关系造成深远的影响。个体后来的客体关系均是寻求和母亲再度连结的尝试(St. Clair, 2004)。心理发展则是个体不断学会分离并使自己与他人区别开来的发展过程。
Mahler将婴儿出生后的前三四个星期称为“正常性婴儿自闭”。在这个阶段,人们推测个体的反应更多的是生理紧张,而非心理的发展。
Mahler理论中的第二阶段被称为共生阶段,这个阶段一般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至第八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会非常依赖母亲……婴儿会期望在情绪上能和母亲维持高度同步的状态。
分离/个体化阶段始于婴儿出生后的第四或第五个月。这个阶段,婴儿会逐渐脱离共生阶段的相依关系。……幼儿如果没有经历分化的过程,如果无法在把别人理想化的同时保留对自己的骄傲感的话,他之后就可能出现自尊方面的问题或自恋型人格障碍。……“边缘人格障碍”也源于分离/个体化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边缘人格障碍”的个体在分离阶段时可能曾遭到父母的拒绝。换句话说,儿童确实度过了共生阶段,但是他的父母却无法忍受儿童个体化的过程,因而会拒绝给予儿童支持。
在分离-个体化的最后一个阶段中,个体对自我与他人的人只会逐渐趋于稳定。这种发展通常要等到幼儿满三岁才会逐渐显著起来(Hedges, 1983)。成熟的成人会拥有一种基本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植根于自由、自立与自尊,他们既不必完全依赖他人,又不会对亲近感心生恐惧。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的笔记-以人为中心疗法 - 以人为中心疗法

存在主义与人本主义存在主义者认为我们需要在缺乏内在意义的世界中做出选择,因而会产生焦虑。相反,在人本主义的观点中,焦虑的成分要少得多,它认为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一种寻求自我实现的潜能,通过自我实现的过程,我们将能够找到人生的意义。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潜在观点可以被形象化为下面的这个比喻:如果提供适当的环境,那么橡树籽就会“自动地”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从而自然地长成一棵完美的橡树。相反,对存在主义者而言,我们自身什么也不是,也没有什么内在本性可依赖,时刻都要面对各种选择。罗杰斯坚信:“本质上讲,人类是不断前进的有机体,他们会努力实践自己创造的本性并努力追求真理”(Thorne, 1992)。这种实现的基本驱力意味着:只要人们面向健康的方向,那么他们就能朝着这个健康的方向前进。罗杰斯(1961)对这个不断自我实现的人描述为:(1)对经验保持开放性;(2)信任自身;(3)拥有内在评估标准;(4)愿意继续成长。鼓励来访者发掘这些特质就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目标。
这四种特征为我们理解治疗的方向提供了一个整体架构。……以人为中心疗法的理论基础在于:在于促进性的治疗师互动的过程中,来访者将有能力定义并明晰自己的目标。基本上,治疗师会把自己作为促进来访者改变的工具。……他们的“角色”其实并不具有任何特定的角色特征。他们不会迷失在专业化的角色中。治疗时的态度以及对来访者内在力量的信念就能够创造出可以促进来访者成长的氛围来(Bozarth等,2002)。随着治疗过程的继续,来访者将探索更多的信念和感受(Rogers,1987c)。他们可以表达……那些他们觉得过于消极而不愿纳入到自我结构中的情绪。在治疗过程中,他们的扭曲将会减少、他们的接纳水平将会提高、他们对冲突和混乱感的整合也会上升到更高的水平。来访者将逐渐发现曾经被自己隐藏起来的内心领域。当来访者觉得自己得到了理解和接纳时,他们将会卸下自己的防御并更加开放地面对自己的经历。因为他们有了安全感的抵抗力,因此会变得更加现实,能够更加准确的感知、理解和接纳他人。通过治疗来访者将更加欣赏自己,其行为也将更具弹性与创作性。当共情的一在三个水平上——人际、认知以及情感实现时,它将成为治疗师最有力的工具之一。以人为中心的表达性艺术疗法纳塔利·罗杰斯的方法是一种表达性艺术疗法,她为以人为中心的疗法添加了新的内容:个体的自发创造性的表达——这种表达可以象征那些深入地感受和情绪状态,有时甚至可以表达出那些难以被个体察觉的感受和情绪。秉持以人为中心的表达性艺术疗法的治疗师会为来访者创造机会去创造出动作、视觉艺术、日记、声音、音乐等作品,从而表达个体的感觉并获得对这些行为的领悟。……这对于那些闭锁在理性思考中的来访者而言可能更为有效。一些外在条件也可以促进个体激发内在的创造性。卡尔·罗杰斯(1961)指出了两种条件:心理上的安全感(无条件的接纳个体的价值,提供一种没有外在评价的氛围以及共情式的理解)以及心理自由。纳塔利·罗杰斯(1993)还补充了第三个条件:提供富有刺激性和挑战性的经历。……纳塔利·罗杰斯发现刺激性的经历可以激发我们进行创造过程的动机。经过谨慎设计的、用以帮助来访者表达艺术的实验或体验可以帮助来访者将注意力放在创作的过程中。Sommers-Flanagan(2007)指出,以人为中心的表达性艺术疗法对于那些挣扎于单调生活的来访者而言会是个不错的解决办法。在多元文化治疗方面的弱点该疗法还是存在一些缺陷,尤其是其结构框架的问题。……有些来访者寻求专业帮助的原因可能是需要处理某个危机、缓解某些身心症状或者是为应对日常生活的问题而学习一些应对技巧。处于某些特定的文化信息的缘故,这可能是来访者的第一次寻求专业帮助的过程,但也可能是最后一次。他们期待的是指导性的治疗师,如果治疗师的结构化程度不高,那么来访者的问题很可能会被延误。
以人为中心疗法第二个方面的缺陷是,其治疗的核心条件很难转化到特定文化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这种传达核心条件的过程必须和来访者的文化背景相符。……
以人为中心疗法第三个方面的缺陷是,该疗法队个体内控价值观的强调。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来访者可能深受其所处社会的预期的影响,而不会简单地被自己内在的参照系统所左右。治疗时的真诚才是最能决定治疗关系得决定因素。如果治疗时把自己的独特性和风格隐藏在被动而非指导性的治疗方式中,那么他们可能不会对来访者造成过多的伤害,但是他们也无法对来访者造成显著的影响。治疗师的真诚与一致对以人为中心疗法而言至关重要,那些秉持该疗法的治疗师必须习惯去表达真诚并找到自己的方式将反馈传达给来访者。否则以人为中心疗法可能会被削弱成一种盲目的、安全的但是无效的疗法。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的笔记-第6页 - 我的定位

我建议你从来访者的角度体验不同的治疗技术。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的笔记-格式塔疗法(2) - 格式塔疗法(2)

格式塔疗法的治疗师……有着清晰的目标——帮助来访者拓宽自己的觉知,并在这种拓宽的知觉范畴下拥有更多的选择。这种觉知包括:了解环境、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学会与他人或环境进行接触治疗师需要特别关注来访者注意力和知觉方面的空白以及来访者在语言和其行为之间存在的不一致性。治疗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来访者称为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并以这个部分的身份进行讲述:“你的眼睛在说什么?”“如果你的手此时可以讲话,你认为它们会说些什么?”“你能否模拟以下你的左手和右手之间的对话?”……
格式塔疗法的治疗师海特别重视个体语言模式与个体人格之间的关系。……(它)将来访者的外在言语习惯视为提高其自我认知的方式,治疗师会特别要求来访者注意自己的语言究竟是与体验相符,还是与其情绪相背离。聚焦语言通过聚焦语言,来访者将能够逐渐意识到自己当前的体验,并了解到自己是如何回避与此时此地的体验进行接触的。
“它”说
当来访者用“它”来取代“我”时,他们使用的就是去个人化的语言。治疗师可以要求来访者用人称代词取代非人称代词,以便让来访者承担自己的责任。
“你”说
采用笼统而客观化的语言会使得人们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治疗师时常会指出来访者滥用“你”为主语的句子并会要求来访者以“我”作为主语替代之。
提问题
提问题往往会使得文问题的一方显得神秘、不可知,并会使问问题的一方处在相对安全的状况中。格式塔疗法的治疗师往往会要求来访者将自己的问题转化为陈述性的语句。在进行个人陈述时,来访者将会担负起自己所说的话的责任。
否认能力的言语
有些来访者往往会通过否认或在语言中增加修饰性的词语来拒绝自己的力量。……治疗师可以鼓励来访者尝试山区修饰词的实验,诸如“可能”“或许”“某种”“我猜”以及“我想”等,这样来访者就可以将其模糊而矛盾的陈述转化为清晰而直接的陈述。……要求他们用“不愿意”代替“不能”可以帮助他们担负起为自己进行选择的责任来,从而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接纳自己的这种能力。治疗师在干预过程中必须十分谨慎,不能让来访者感到自己的种种似乎都需要经过治疗师的审查。治疗师要培养的不是来访者病态的内省过程,而是对语言含义的觉知过程。
倾听来访者的隐喻
隐喻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守打法哦压抑的内在对话,而这些对话可能蕴含着来访者一些关键的未完成事件或是来访者对当前人际关系的某种反应。……治疗师应该鼓励来访者尽可能多地讲述自己的体验。治疗的艺术在于帮助来访者将其隐喻翻译过来以便在治疗过程中加以解决。
倾听来访者揭露事情原委的潜隐性语言
Polster指出,来访者往往会说出一些令人难以捉摸的语言,然而这些语言往往具有能揭示其生活困境的重要线索。……
Polster认为讲故事……可能是治疗过程的核心所在。……治疗师的任务就是要帮助来访者以更为生动的方式去讲故事。……很多进行治疗的人都是为了改变其故事的题目,而非故事本身。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成长阶段格式塔疗法的治疗师并不会对个体的行为动力学家以解释,也不会告诉来访者他为什么会产生相应的行为模式,因为治疗师并不是来访者经历的专家。相反,治疗师和来访者将会一起分享并从现象上探索来访者的经历(Tontef, 1999)。……来访者自己才是那个能够提高知觉水平并在其自我意义的指引下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的人。
Miriam Polster(1987)曾以三阶段的整合过程来说明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成长。第一个阶段是发现。……
第二个阶段是适应过程。……来访者将认识到自己其实是有选择的。
第三个阶段是同化的过程。其中,来访者将学会如何去影响周围的环境。格式塔疗法中的实验实验是所有格式塔疗法中固有的一种态度,这是一种需要来访者全省参与的合作过程,来访者会通过知觉来对实验进行检验,从而决定他们是否符合自身的特点(Tontef, 1993)。……
Miriam Polster(1987)认为,实验就是将来访者的内在挣扎带到现实从而引出来访者的内在冲突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来访者处理其生活中胶着点的能力。Polster和Polster(1976)认为治疗师应该去观察当前真实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去促使事件的发生。这种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原有的观点:来访者做出了阻抗,因此就会做出错误的行为。在Polsters看来,通过接触和知觉,个体就将发生改变——个体并不需要尝试去改变。格式塔疗法的干预内在对话练习
格式塔疗法的其中一个目标在于整合个体的功能并帮助个体接纳自己曾经拒绝或否认的人格组成部分。格式塔疗法的治疗师会特别关注个体人格机能的分裂情况——最主要的分裂出现在“支配者”和“受迫害者”之间,治疗往往需要关注这二者之间的拉锯战。
……
支配者和受迫害者之间总是在进行着争夺控制权无休止的争斗。这种争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个人的决心和承诺总是会半途而废,为什么一个人总是喜欢旷日持久地进行拖延。……在这种争夺控制权的斗争之下,个体就逐渐分裂成了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两个部分。……
这二者之间的斗争源于内射机制的作用。其中,个体往往会将他人——往往是父母的人格内容纳入到自己的人格体系中。来访者需要知觉到自己的这种内射机制;尤其当这种机制对个体造成了损害或阻碍了个体的人格整合时,个体更应该对其心知肚明。
……当来访者意识到这些感受也是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来访者就不会再尝试去和这种感受撇清关系了。
该练习的目的在于促进每个人内在的极端和冲突的整合。其主旨不是要让个体摆脱特定的特质,而是要帮助个体学会接纳并容忍那些相互分离的内在极端。
绕圈子技术
团体领导会要求团体中的某位成员走到其他团体成员面前,然后要么和这位成员交谈,要么和这位成员一起做点什么。其目的在于帮助个体去面质、冒险、表达自我、尝试新的行为进而获得成长和改变。
倒转技术
来访和的症状和行为时常是其潜在行动的倒转表现。因此,治疗师可以让过于羞怯和腼腆的人倒转扮演爱表现的人。
……
倒转技术的潜在理论是:治疗师要求来访者参与到那些会给他带来焦虑的事件中,从而让来访者和那些自己曾经否认或拒绝的部分取得接触。这项技术可以帮助来访者接受那些之前被自己否定的个人特质。
预演练习
当来访者和治疗十分想自己内心的预演时,他们将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可被用来支持其社会角色的众多方式。他们还将逐渐认识到自己是如何迎合他人的预期的,他们又是如何希望获得他人的赞许、接纳、喜爱的,他们又为获得他人的接纳付出了多少。
夸大练习
治疗师会要求个体重复地夸大其动作或姿势,这将加强个体与行为相关的感受并可以使内在的意义更为清晰。
停留在感觉中
在来访者谈及自己希望逃离的那些不愉快的感受或情绪的关键时刻,治疗师可以促使来访者停留在自己的感觉中并可以鼓励他们深入到这些他们希望回避的感受或行为中。学会面对并体验感受不仅需要一定的勇气,同时也是个体愿意去忍受必要的痛苦,为新的成长铺平道路的一种标志。
格式塔疗法在梦境中的运用
格式塔疗法旨在把梦境带进现实生活中,……对梦境的处理方式有:将梦境中的细节列举出来,回忆起梦境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事件以及其中的所有情绪,要求个体通过改变自己而成为梦境的各个组成部分,要求个体尽可能地活跃起来并创造出对话。……梦境中的所有部分都是来访者自身矛盾的、不一致的层面的体现。通过卷入到这些不同层面的对话中,来访者将逐渐知觉到自身的感受世界。记一笔,前两天参加一个关于意象的体验讲座,个人认为意象受到格式塔疗法的启发还是更大的。原理基本相同,只不过格式塔的载体是来访者自身的梦(这大概需要来访者前期做一些记录梦境的笔迹),意象会有一个固定的故事梗概作为载体。各有好处,前者更贴合来访者自身,更容易深入讨论;后者省去了来访者作业的环节,减少了最初的阻抗,但深入的过程可能比较缓慢,又或者并非一次就可以给来访者带来体悟。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的笔记-存在主义疗法(1) - 存在主义疗法(1)

存在主义疗法认为我们并不是环境的受害者,因为从广义上讲,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现状,治疗的主要目标就在于鼓励来访者去思考自己的生活,承认自己面临的选择并在诸多选择中作出决定。……治疗的第一步就要帮助来访者接受自己的责任,“一旦个体开始发现自己才是那个让生活陷入困境的人时,他们就会意识到他们自己——只有自己——有能力改变这一现状。”人性观存在主义对人性的观点是:人类存在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相反,我们一直在通过自己的计划不停地重新创造着自己。人类总是处在一种持续的转换、凝聚、进化以及成型的过程中。存在主义认为人类的存在有六个维度:
命题一:自我知觉能力忽视我们的现状可能会让我们获得满足感,但是麻木感也会随之而来。而当我们开启自己世界的大门时,尽管我们会出现更多的混乱,但同时我们也会更好地发挥自我实现的潜能。命题二:自由与责任存在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尽管我们渴望自由,但是我们常常会想方设法逃离我们的自由(Russell,2007)。尽管我们无法选择是否来到这个世界,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选择自己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正因为这种自由的存在,我们就不得不担负起指导自己生活的责任。
治疗师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要帮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是如何让别人来为自己作决定的;二是要鼓励他们逐渐学会为自己作选择。命题三:建立自我认同感并建立对个体有意义的人际关系我们大多数人的麻烦往往出现在我们努力通过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寻求方向、答案、信仰与价值德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信任自己,也不从自身寻找生活冲突的答案,反而去努力成为别人希望我们成为的那个人。这样,我们的生活就根植于他人的预期,而我们也将和自己形同陌路。
存在主义治疗师可能会以要求来访者强化自己的感受(“除了对他人期望的反应外几乎什么也不是”以及“自己只是父母的内摄物或替代品而已”)开始治疗的过程。
人既是孤独的个体,同时又是与他人存在联系的个体,这一矛盾也说明了人的境况。认为我们能改变这一境况或者认为这是一个应该得以改善的境况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最终,我们依然截然一身。
当我们学会自立并让自己充分体会自己的力量时,与他人的关系便可以赋予我们自我实现的感受(而非缺失感)。然而,如果我们感觉自己被忽视了,那么我们与他人的关系将只会是一种寄生关系,再无其他可能。
也许治疗的主要功能就在于帮助来访者区分神经质的依赖与积极的人际关系——双方都能从这种关系中获得成长——之间的区别。命题四:寻求意义、目的、价值和目标治疗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来访者需要丢弃原有的(被强加的)价值观,但是又没有新的可以取代。……治疗过程的任务就在于帮助来访者创建一个与其存在方式相符的价值观体系。
人们时常会被生活的空虚所困,因此他们就会放弃为自己的生活寻找意义的努力。经历无意义感并为自己有意义的生活建立价值观,这些都是治疗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主题。
治疗师的职责不是告诉来访者他们的生活意义是什么,而是要指出,哪怕是在痛苦的时候,他们也能发现生活的意义(Frankl, 1978)。……然而,生活的意义可不是我们能够直接寻找到并获得的东西。矛盾的是,我们ueshi理性地去寻找它,我们就越可能错过它。
生活的意义是“投入”的副产品,投入是我们愿意去创造、去努力、去爱的承诺。命题五:焦虑是生活的条件存在主义焦虑是人们在面对“存在的问题”——死亡、自由、选择、孤独和无意义事不可避免的结果(Vontress, 2008; Yalom, 1980)。存在主义焦虑可能会成为引发个体成长的刺激物。
存在主义治疗师将正常的焦虑和神经质焦虑区分了开来。
很多寻求治疗的人们都希望找到消除其焦虑的办法。然而,开辟新生活必然意味着要接纳新焦虑,所以,如果我们尝试减少焦虑,那么必然要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Van Deurzen(1991)认为存在主力疗法的核心目标不是帮助人们过上更舒适轻松的生活,而是鼓励来访者承认并处理不安和焦虑的根源。正视存在主义焦虑就是要将生活看做一个充满冒险的旅程,而不是让自己停留在看似可以提供保障的安全感后面。
存在主义治疗师会帮助来访者认识到,在从依赖学会自治的道路上,学会如何忍受不确定性、学会如何在没有支持的情况下生活都是这条道路上的必然过程。命题六:察觉死亡与不存在亚隆(2003)指出,治疗师应该直接和来访者说明死亡的现实性。亚隆认为对死亡的恐惧会潜伏下来并对我们的生活造成终身的负面影响。
存在主义疗法的其中一个焦点就是要探索来访者对自己重视的工作的投入程度。……畏惧死亡的人必然会畏惧生活。当我们从情绪上接纳自己最终必然死亡的现实之后,我们就将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重要性、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选择以及我们的终极责任——决定自己生活的质量(Corey & Corey, 2006)本书开篇即说各派理论和各派疗法并无绝对的是非,只是各自视角不同。不过现在看来其实还有个更大的不同是他们为心里治疗和咨询做出的贡献不同。例如行为和认知疗法可能提供的是更具体的技术上的操作。而存在主义提出的是心理咨询所应该追寻的树立健康人生观的目标,并且这样的人生观也在不断为当今的心理测验/调查,尤其是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证明着。它从“人应该怎样活着”为心理治疗和咨询提供了方向和指导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